第一篇:高三数学总复习方法的探索
高三数学总复习方法的探索
安徽蚌埠四中2011届高三数学备课组
高三数学总复习是高中数学备考的关键时刻。采取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能提高复习效率,这是我们每个高三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搞好高三数学总复习,首先要研究考试说明,研究高考最近几年考题的变化。通过对高考的研究,才能把握好复习的尺度,避免难度过高、范围过大,避免复习落点过低、复习范围窄小的错误导向,然后明确复习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及各自的标准后,扎实抓好每个环节。下面是我们四中2011届高三数学备课组的具体落实总复习的方案:
一、科学制定复习的阶段性
高中数学总复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第一轮)为基础知识复习阶段,重在回归基础,时间为今年9月——明年2月初。将高中数学内容重新编排复习顺序,以知识点为主线,以低、中档题为主体,对所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进行全方位到边到角的复习,这一轮复习要做到“有什么讲什么”,系统整理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注意将知识点连成线,拉成面(章节知识块),构成体(知识框架),注意解题格式规范化,基础知识体系化,基本方法类型化。每章一次测试。
第二阶段(即第二轮)为专题复习阶段,重在综合深化,时间为明年3——4月。这一轮复习要做好重点问题、热点问题重点讲练,以中档题为主,兼顾高档题,对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函数、不等式、数列、几何体中的线面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及向量、概率与统计和导数进行强化复习。注意打破知识之间的界限,在知识交汇点处设计试题,即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命题,其重点在函数与数列、不等式、直线或圆锥曲线的交汇处,圆锥曲线与不等式的交汇处,数列与不等式的交汇处,向量与三角、解几的交汇处命题,加强各章节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第三阶段(即第三轮)为综合总复习和模拟测试阶段,重在帮助学生积累考试经验,优化解题策略。时间为明年5月上、中旬。这一轮复
习要做到“考什么,练什么”,进行高考实战演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应试能力。三轮复习结束以后还要留10天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复习,自己归纳整理、消化吸收,老师下班辅导答疑,期间学生重点是看书(老师为学生准备知识清单)、看笔记、看试卷、看改错本、查漏补缺、自我调整,临考前安排一次适应性考试。
二、重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指导作用和高考试题的导向功能。
高考数学总复习的指导原则和指导思想是研读《考试说明》明晰考试要求;分析近年高考试卷把握通性通法;通过练习体会数学概念,学会“举一反三”;通过错题感悟问题本质,提高解题技能。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知识主干,形成知识网络,整理知识体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应试技能,淡化特殊技巧,掌握通性通法,才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考试题是对《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最直观的解释。因此,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特别关注《考试大纲》每年调整的内容,理解《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及专家对高考题的评价,从中寻找命题规律,把握复习方向。
三、加强复习策略的研究,提高对高考数学复习的认识
1、立足基础,突出重点
在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对知识内容进行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注意突出重点。重点知识是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如数列、不等式、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恒等变换,空间图形中元素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锥曲线的性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等,要重在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掌握和灵活应用,这是最重要的基础。抓基础时,要重视课本,尤其要重视重要概念、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和例题的典型作用,在高考数学试题中有相当多的题目是课本上基本题目的直接引用或稍作变形而得来的。在复习过程中,有部分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有难度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提高分数,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复习,常事倍功半。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立足基础呢?我们的方法是这样的:(1)复习例题的选择。例题的选择要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目的性。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次选编习题。训练的层次由浅入深,题型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始终紧扣基础知识,真正使学生做到 解一道题,明白一类题的解法。针对学生易迷惑、易出错的问题,多加训练,在解题中,弥补不足,在辨析中,逐步提炼基本思想、基本方法。(2)试卷的讲评。在讲评试卷前,教师必须亲自做题,认真批阅,对每道题的得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试卷的评讲过程,应该注意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透析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中本身蕴含的解题方法和规律。通过试卷讲评需要让学生明确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在哪里?本质是什么问题?试题评分标准及分步得分要领是什么?(3)作业的布置。不少数学教师采取题海战术我认为其结果必然是“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所以教师就需要了解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重在查漏补缺,要求做好力所能及的题,控制题目的难度,在通解通法上狠下功夫,那些只有运用“特殊技巧”才能解决的题目,坚决摒弃。
2、回归课本,把握通性通法
高考数学总复习任务重、时间紧,但绝不可因此而脱离教材,相反更要紧扣教材,注意回归课本。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智能的生长点,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完善数学的知识网络。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或综合。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对着课本知识点的回忆和梳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和习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这样的复习才是扎实有效。
3、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理性思维能力的复习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注
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最高层次上的概括提炼,它蕴涵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能够迁移且广泛应用于相关科学和社会生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适用于数学全部内容的通法,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考查结合进行。只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把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各个阶段的复习中,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运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其进行多次再现、不断深化,逐步内化为自己能力的组成部分,实现“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可分为三类:一是具体操作方法,如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迭代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特值法、待定系数法、同一法等;二是逻辑推理方法,如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类比法、探索法、解析法、归纳法等;三是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等。
在复习备考中,要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课、每一套试题中去,任何一道精心编拟的数学试题,均蕴涵了极其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注意渗透,适时讲解、反复强调,学生会深入于心,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考试时才会思如泉涌、驾轻就熟,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因此在进入高三复习(即第一轮复习)时就需不断利用这些思想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而并非只在高三复习将结束时去讲一两个专题了事。
4、重视存在的错误,及时做好查漏补缺
高三复习,有的同学做题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做过之后不问对错就放到一边,没有及时细致的反复回味,这种做法是事倍功半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养成“纠错”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明白以下道理,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是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多数有用的经验都是从错误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发现了错误就应该做好纪录,及时研究改正,并总结经验。这样,做题的时候就能知道有哪些方面应引起注意,出错的机会也将大大减少。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则可以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在看参考书时,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
错的题目做上标记,以后再看这本书时就会有所侧重。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做一道题从不同角度想出3种方法,与做3道同类型的题用的时间可能差不多,前者的效果肯定比后者要好得多。高考碰到陈题可能性不大,但解题所需的知识、方法都会在平时复习中遇到,关键是要能触类旁通。
5、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讲三道题,不如愉快宽松的引导学生探讨完两道题。
我们提出“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教师有计划的精心研究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和模拟题,从中精选和改编部分面目新,质量高,难度适中,针对性强的试题,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训练,讲评,以少胜多,提高效益。对学生要求“会、对、快”,“会”即有方法,会 动手;“对”即准确,指解答正确;“快”强调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只有 会,才有可能得分;只有对,才能得满分(指某道试题);只有快,才能多得分(指整套试卷)。在复习中,首先要训练学生解题有“办法”,能动手,但决不满足于此,尤其对“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眼高手低”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从审题的仔细、思维的严谨、表述的规范、计算的准确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会做的不丢分”。要尽可能稳中求快,对基本题提高熟悉程度,才有时间去思考新题、难题,对基础题、中档题要清楚明白,准确熟练,对难题要量力而行。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对高考复习来说,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也没有
最佳的教学策略。每个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风格,学生的特点,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提升能力,适度创新,灵活地有创造性地把我们的总复习做到最优化,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夺取高考的胜利!
2010年9月
第二篇:初中数学总复习方法
初中数学总复习方法
尖扎县中学祁文英
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会有一定的区分度和难度。中考不仅考查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要考查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的数学能力。初中阶段数学“基础知识”是指: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主要是指: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总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全面、系统地复习,使学生沟通单元知识、方法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有序的知识网络,强化重点内容,提炼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从而提升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总复习分三个阶段,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体会和做法。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
其指导思想是既要全面、系统地梳理知识,不留死角,又要适当突出重点,即“由薄到厚”;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完成记忆任务,在准确、熟练、规范上下工夫,能做中考试题里的中、低档题。
一、加强对全国各地历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
从全国各地的中考情况看,各地每年的中考试题均存在与以往试题部分雷同的现象。各地历年的中考试题中,有些考题是课本例题、习题的原题;有些考题是课本例题.习题的雷同题;有些考题是课本例.习题的变试题;有些考题是几个课本例、习题的组合题.研究清楚这些问题,将对我们用好课本,把握教材的主体内容,定准复习方向大有好处。
中考试题年年变,在分量上,侧重上,难度上都会略有不同。因此,认真研究和解答进几年来得中考数学试题,体会命题专家是如何将数学要求具体化的,是如何将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改造成试题的,是如何考查各知识点的,是如何考
查"三基"的.是如何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是如何考察数学能力的,是如何考查开放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问题的,是如何考查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与互译能力的,是如何设计新情境考查学生的,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以解题为训练为中心
中考的选拔性特点是以解题能力的高低为标准的,是以考生解题的速度和解题的正确率来表现能力强弱的,他一次性决定胜负。因此,中考复习的最终成果,一定要表现为学生解体能力的提高。
1.解题训练应立足于中.低挡题
(1)中.低档综合训练价值高。
中.低档综合题区分度好,训练价值高,特别是近几年的中考删去最后高难题后,其地位就更加重要了。中考数学试题中70%-80%的题目为低、中档题.所以说,在中考考场上,抓住了中、低档题目就抓住了主体,并且中、低档题目的顺利解决,恰好为解高难题准备了信心和时间.
(2)中、低档综合题要讲的深、学的透.
平时训练中,以中、低档综合题为主进行训练,教师讲得清楚,学生听得明白,有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
2.一定要规范解题步骤
即:①审(搞清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②画(尽可能画出来能体现问题特征的图形);③想(回想、联想、猜想);④实(实施解题);⑤反(反思、验证).
3.习题的来源
从各地历年的中考试题看,课本题的改编是一个很好且很直接的来源,当然,各地历年的中考题(也可以变一变)也是最方便、最优质、最对口的来源.
三.讲通法
所谓通法,就是在解决问题(通常是某类问题)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据,以基本方法为技能,它的解题思路合乎一般的思维规律,其具体操作过程能为大多数学生所掌握.
每年的中考数学试题60%以上的题目都是围绕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常规题,全卷低、中档题要占总粉的70%以上,抓住基本恰恰是保证基本分
争取高分的必要条件。再从应试技巧看,也要重视通性、通法。因为有了通性通法,有它作“底”,学生考试时心里就塌实了。
四、抓好应用型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动手操作性问题的复习,增强学生“用数
学”的意识与分析、比较、综合、探索的能力
关于数学应用性问题,实质包括两部分:一是建立数学模型;二是求解这个模型。中考中的应用性问题在考查“建模”方面还十分初等,重心在第二方面。这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拦路虎是读题。不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被挡在解题大门之外。着启示我们应用题的教学,与其粗放式地训练大量的题,倒不如通过精选适量的,情境相对新颖的试题,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探索性问题,主要包括结论肯定型、结论否定型和结论不定型三类。要加强对这种题型解法的研究与训练。
数学开放题已成为世界性的数学教育热点。它的教育价值和考察功能是巨大的。它是考查学生能力与素质,特别是考查学生探究精神的良好题型。近几年中考试题加强了对开放性问题的考查,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于动手操作性问题,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全国各地中考数学题中,涌现出了许多利益活泼、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动手操作性试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构造能力、想象能力、画图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最终主要还是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这符合新课标的过程性目标。
五、继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训练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它的考查是考查考生能力的必由之路。在考查知识的同时,考查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必然之举,即当前中考数学试题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其实质主要体现在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上。我们教师要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与现行教材中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悟并逐渐掌握蕴含在知识发生过程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六、要严格要求牢记基本知识
要增强学生记忆的紧迫性、长久性,坚决要求记住所有需记忆的知识,尤其是基本知识。记忆需一次到位,以能“默背”为合格,决不可把记忆任务推到复习的第二阶段。只有熟记,才能应用,才能迁移,才能逐步转化为能力。
第二阶段:综合提高
其指导思想是巩固(即进一步巩固第一阶段的复习成果)、提高(即立足基础、重在综合、突出能力)、精炼(由厚到薄);目标是使学生的知识网络化,在学生接题的合理、迅速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的接替速度和解综合题的能力。第二阶段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和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
一、重点知识重点复习,重在联系
重点知识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考查时一般保持较高的比例,并达到必要的深度,它构成了中考数学试题的主体。知识的综合性,则是从学科的整体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这就是指重点知识重点考查,重在考联系。因此,在第一阶段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第二阶段的数学复习应将重点防在公认的“数学的重点知识”上。所谓“数学的重点知识”就是那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或具有急促作用的知识。在数学复习的第二阶段中要从整体上把握初中数学知识,强化对知识点纵、横向联系的归纳总结。要通过总结,编织科学的知识网络,以求让学生融会贯通、透彻理解,既便于记忆储存,又便于应用时随时提取。
二、注重能力培养
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强调“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对运算能力的考查强调“以数的运算、式的化简、解方程(组)为主”; 对应用问题,一般要求全面理解题意,能清楚地理解全部条件和结论,尤其要发现和挖掘比较隐蔽的条件,必要时,可准确地作出示意图,以探求条件和结论的内在联系,依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函数关系式,在表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后列出方程或函数关系式,在表述解题的过程中要简捷明了,层次分明,严谨规范。预计2008年考查应用能力的试题,将会结合北京奥运、环境保护、节水节能等社会热点和学生熟悉的网络、体育等问题来设计,突出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
三、两个加强与三个突出
⒈客观题要加强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
⒉加强代数与几何的联系,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⒊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和综合运用
⒋突出“四多”训练
“一题多问,层层递进”是中考命题的又一特点。复习中,要多练基础题;多做开放性问题训练;多练“由大到小”的分解训练;多练“由小到大”的组合训练。⒌突出学生阅读与分析能力的训练
试题叙述较长,不少学生就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或发怵而直接越过去不做。这在应用题中较为普遍,其原因就是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低。解决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如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利用所给信息解题等训练学生。
四、重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几个老大难难问题
1、概念不清
2、审题材不慎也属基础性错误,可以造成严重失分。这不是平时粗心大意,到考试时细心一点,就能解决问题的。
3、运算不准
4、语言表述能力差
5、解题不全面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考生中普遍存在的另一个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时,在平时解题时一些学生只求会不求对,认为会了就行了,对不对到考场上再说。实际上这不是细不细心的问题,而是个能力问题。“会而不对”等于“不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而不对”还不如“不会”。
6、准而不快
准而不快”是解题的速度问题,即解题的策略问题,也是能力问题。平时必须对学生加强定时训练,强化学生解题的方法、技巧、书写的规范和速度。
解决这些老大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让学生用好自己的错题记录本
2、训练解题的速度及准确性
五、作好专题复习,专题应在综合教材重点内容和重要思想方法的基础上,针对近几年中考试题比较稳定的要求和热点问题综合研究后进行设置,既可按照内容
设置,也可按照思想方法设置,但专宜小不宜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所设专题不仅应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覆盖初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点,而应对重点、难点、弱点、热点都要有所侧重。
第三阶段,锁定目标,备战中考,进行模拟训练。
这一阶段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复习,学习的基础知识已基本过关,这时进行模拟训练,其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和调整考试心理,便于以最佳状态进入考场,建议考生在做好学校正常的模拟训练之余,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各地中考试卷,设定标准时间,进行自我模拟测验,通过练、评、反思,查漏补缺。其对策是:重点研究样题的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提高速度规范解答。有的同学在答卷时,不以“首先是准确,其次是速度”为基本原则,盲目地追求快速,解题既不打草稿又不画图,仅使用心算或填上自己想当然的结果,失误甚多,而在解答大题时跳过必要的步骤,或丢三落四,结论不完整,推理不严密,失掉不应失的分数。我们要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加强,在答题时才会更加理性,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总之,中考复习应得法,应扎实有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获得成功的秘诀,只要尽自己所能,调整好考生的心态,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如意的成绩。
第三篇:高三期中考试数学复习方法
高三期中考试数学复习方法:避免两个误区
考生在数学复习中,往往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只顾埋头做题而不注重反思,只要结果对了就不再深思做题中使用的解题方法和题目所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二是只注重课堂听课效率,而不注重课后练习,这会导致考生看到考题觉得自己会,可一做就错。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此向进入数学第一轮复习的同学提五点建议:
一、夯实基础,知识与能力并重
没有基础谈不上能力;复习要真正地回到重视基础的轨道上来,要扎扎实实,不要盲目攀高,以防眼高手低。要把书本中的的常规题型做好,所谓做好就是要用最少的时间把题目做对。部分同学在第一轮复习时对基础题不予以足够的重视,认为题目看上去会做就可以不加训练,结果常在一些“不该错的地方错了”,最终把原因简单的归结为粗心,从而忽略了基本计算的训练和常规方法的积累,造成了实际成绩与心理感觉的偏差。夯实基础还指要搞清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以及对知识本质意义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回顾,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讲究复习策略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复习要以中档题为主,选题要典型,要深刻理解概念,抓住问题的本质,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做题。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搞题海战术的方式、方法固然是不对的,但离开解题来学习数学同样也是错误的。解答任何一个数学题目之前,都要先进行分析。相对于比较难的题目,分析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中架起联系的桥梁。这个过程反映出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程度和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
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如仔细阅读题目,看清数字,规范解题格式,部分同学自我感觉很好,平时做题只是写个答案,不注重解题过程,书写不规范,在正规考试中即使答案对了,由于过程不完整也被扣分。也有部分同学平时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做作业时免不了互相对答案,也不认真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这些同学到了考场上常会出现心理性错误,导致“会而不对”,或是为了保证正确率,反复验算,浪费很多时间,影响整体得分。这些问题都很难在短时间得以解决,必须在平时下功夫努力改正。“会而不对”是高三数学学习的大忌,常见的有审题失误、计算错误等,平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可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必要时作些记录,也就是错题本,每位学生必备的,以便以后查询。
四、加强做题后的反思
做题时,一定要全神贯注,保持最佳状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后,一定要认真反思,仔细分析,从中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和解题的思维方式,并总结出对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和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对做题中出现的问题,注意总结,及时纠错。
解题后的总结至关重要,这正是我们提高的大好机会,对于一道完成的题目,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总结:
1.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
2.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
3.能不能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以便于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
4.自己错因在哪里?要重视对错因的剖析和对错误的订正。可以参考《状元纠错笔记》的订正方式。
五、加强典型习题本的复习
典型习题本是老师曾经讲解的典型题目、自己曾经出错题目的汇集,因此复习典型习题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能同学们觉得题量太大,无法复习。这里告诉同学们一个非常成功的办法:筛。将平时总结的题目利用课余时间去复习,经过复习,一本子的题目,一般大部分都能掌握起来,可能只剩下几个或几十个,将这些题目标出来,然后再次复习时则只需复习这些题目。这样,到高考的时候,经过你几次的筛,一般也就剩下几十个题需要考前再复习一下。反之,如果不这样复习,到高考前你会觉得典型习题本上的很多题目都不会,但又没时间去复习,到那时你就真正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了。
1.循序渐进,狠抓双基。因为基础薄弱而跟不上复习进度。找到这个原因后,必须从基础开始重新复习。平时上课强记笔记,自己复习的时候按照课本章节顺序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辅以课本后面习题和配套练习册习题进行复习。把知识点吃透。前期复习时以课本为主,做题时选用基础题、简单题、中等题,先放弃难题大题。高考大部分都考察简单中等题。等数学基础知识熟悉了,再以题为主。这是选用的题大多都是中等题,少量简单题,大题难题仍旧可以不做。有能力的适量做一些。这样一方面提高学习信心,一方面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如果复习规划得当,循序渐进,是能够在2个月内考到120分的。
2.不善于应用知识的同学,是因为过于循规蹈矩,不会活用。数学基本思想在于“构建函数”、“逻辑推导”、“数形结合”,还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如果死磕课本定义定理,虽然做到内容熟悉,甚至知其所以然,但不能灵活应用,在考试时比较容易吃亏。尤其是新课改的背景下,题目出的更加灵活。这类学生需要注意日常培养思维,既然知识已经过关,平时复习数学的时候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看题、看卷”上。允许对照参考答案进行思考。多思考每一个步骤的转变时如何实现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总结出做题的通用套路,加大精力整理同一类的题型来总结归纳。如求解通项an,必然是Sn-Sn-1,或者是Sn+1-Sn,排列组合题是根据什么情况下先取后排,先排后取,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如圆锥曲线交
点问题等,都有一定的通用套路。主要对这些做题方法进行整合和思考,形成一定的解题思维。
3.知识混淆,做题没思路的同学们,建议高考复习时课本与题的时间花费各半,从课本和题中寻找、区分知识点,在解题过程,用简单、中等的题来训练自己的解题思路,要按章节、按顺序来做。通常这类学生在自我复习时没有什么规律,感觉自己哪里不行了就复习哪里,这是极度不可取的。这类学生哪怕你认为会了,还是建议老老实实按章节顺序进行复习,先不要做难题,只有做到任一章节简单题、中等题都没有太大问题后,才开始做难题。这类学生还有个特点,平时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解容易忘,建议一定做好课堂笔记,整理好错题集。这样才能正确区分知识,做题时慢慢理顺思路,才能取得好成绩。
4.喜欢回顾做过的类似题,可以说是大部分学生的通病(比如:很多学生说,我现在的题会做,但是以前的题又不会做了,怎么回事?还有学生会问,为什么老师讲过的题我会做,但是一遇到新题我就不会做呢?更有学生问,我一到考场就紧张,会的题也做不出来了,怎么回事),这个问题就是题海战术所产生的必然现象。很多学生问我,老师,我该买套什么试卷来做,我的数学成绩才能提高?或者问,我的数学成绩怎么学都提不上来为什么?我想跟大家讲,学习和做事都要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认真、专注、善于反思。如果你的成绩非常不好,那么请你按照下面的方式去做:
因为数学学科的特殊性,任何题都可能找到原型题,但是题目稍微条件一变,或者是所求的内容不一样,把以往做过的题中,结论当成条件,条件拿来做设问,大家就不会了,或者是做题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做对。这是典型的“经验主义或者是主观思维惯性”,我建议那些总是“回顾以往题型”的同学及时调整,在做题过程中,把觉得熟悉的题目都单独的挑出来,整理在一起。当你挑的多了后,就能容易的将题归类汇总,找出这些题目的差异点和相同点。这样,你就能对这一类题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和把握,进而总结自己的解题思路。训练自己以后见到这类题如何着手,第一步从哪里想起,怎么做。
如果你是一名能力较强的同学(即有一定固定思路,不单纯去套的同学),建议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加大看题的比例。即看每一道题的解题步骤。同时思考“凭什么”从第一步走到第二步,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是怎样的?平时遇到题多思考、多比较,多归纳总结后,考试就能摆脱“套”的局限,从而真正形成自己的做题思维,数学解题能力获得很大提高。
5.关于考试时紧张怯场等问题,是少部分学生遇到的。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就是平时多练习整套试卷。即掐表做题,如正常考试数学是120分钟,那么平时掐表110分钟做卷子。并且平时在做卷子的时候有选择的放弃不会做的题,一旦遇到某个障碍题,思考1分钟左右还没有头绪的话,立即说服跳过做下一道题。做完会做的题后,再看不会做的题,直到110分钟结束。这样去不断的训练自己,考试时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能正确取舍及安排做题时
间。达到正常稳定发挥的目的。
6.所谓的难题,就是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做的题。在高考中这类题绝大多数学生都做不出来。这部分分数是属于5%以内尖子生竞争的分数。而高考最大的竞争分数在于简单、中等题的分数,高达80%以上的比例,剩下20%的属于难题,其中又有60%的分数属于难题中的容易获得的分数,我们只需要关注这些部分即可,没有必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大题上,反而要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基础、简单题上。毕竟高考复习时间有限,如果高考时,由于复习不到位,简单题或中等题大家都拿到分数,而你丢了,即使你大题分数到手,也是不值得的。2道选择题的分数几乎就能与大题持平,复习的时候以“容易竞争”的分数为主,当你能够确保这些部分都有相当把握时,才花费时间在大题上。高考复习,要懂得安排和取舍。
7.不会总结,每次做题比较陌生的同学,基本上是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作业当成一种负担。潜意识中不愿意回顾、不愿意总结,久而久之,也就不会了。毕竟高考渐渐临近,这时候要克制自己的抵触情绪,强烈的引导自己要去回顾、要去复习。通常坚持2周后,就能克服这个毛病。
8.做题速度慢,考试时间不够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担心的问题。其实做题速度慢是因为一方面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反复检查思考自己刚答完的题;一方面是对数学学科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平时对题多加思考,加大思维训练的比例。即每次做题的时候先可以不用立即就写,而是先分析思考这道题,形成一定的思路后,再下笔顺着思路去走,养成先思考后着笔的习惯。当你发现你答题的时候都顺着你的思路,就能提高信心和答题效率,缩短时间。
9.归根到底是总结归纳的少。一般碰到这类情况,一定要把这些题抄下整理起来,包括错误、不严密的地方都一个字不改的抄下。并在旁边注明丢分原因,是计算时错误?是条件漏了?还是题目理解错了?在错题旁边注明原因和当时是怎么想的。一般来说,能抄下5~10题左右就能改正这个恶习(视错漏程度而言),从而达到会做并且全对。
10.这类学生通常较懒,一般来说对自己要求不高。极其缺乏学习主动性。但是希望给自己定下一个说服自己的一个理由。并贴在家里卧室或者书桌上,反复刺激自己不够坚强的意志。一般可以用“只要努力这么多天”,“不能比XXX差”等。只要有理由,就有前进的动力,从而就会开始琢磨试题,开始主动动脑学习
第四篇:初中数学总复习方法
初中数学总复习方法
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会有一定的区分度和难度。中考不仅考查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要考查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的数学能力。初中阶段数学“基础知识”是指: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主要是指: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总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全面、系统地复习,使学生沟通单元知识、方法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有序的知识网络,强化重点内容,提炼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从而提升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总复习分三个阶段,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体会和做法。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
其指导思想是既要全面、系统地梳理知识,不留死角,又要适当突出重点,即“由薄到厚”;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完成记忆任务,在准确、熟练、规范上下功夫,能做中考试题里的中、低档题。
一、加强对全国各地历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
从全国各地的中考情况看,各地每年的中考试题均存在与以往试题部分雷同的现象。各地历年的中考试题中,有些考题是课本例题、习题的原题;有些考题是课本例题、习题的雷同题;有些考题是课本例、习题的变试题;有些考题是几个课本例、习题的组合题。研究清楚这些问题,将对我们用好课本,把握教材的主体内容,定准复习方向大有好处。
中考试题年年变,在分量上、侧重上、难度上都会略有不同。因此,认真研究和解答近几年来的中考数学试题,体会命题专家是如何将数学要求具体化的,是如何将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改造成试题的,是如何考查各知识点的,是如何考查"三基"的,是如何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是如何考察数学能力的,是如何考查开放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问题的,是如何考查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与互译能力的,是如何设计新情境考查学生的,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以解题为训练的中心
中考的选拔性特点是以解题能力的高低为标准的,是以考生解题的速度和解题的正确率来表现能力强弱的,他一次性决定胜负。因此,中考复习的最终成果,一定要表现为学生解体能力的提高。1.解题训练应立足于中、低挡题
(1)中、低档综合训练价值高。
中、低档综合题区分度好,训练价值高,特别是近几年的中考删去最后高难题后,其地位就更加重要了。中考数学试题中70%-80%的题目为低、中档题,所以说,在中考考场上,抓住了中、低档题目就抓住了主体,并且中、低档题目的顺利解决,恰好为解高难题准备了信心和时间。
(2)中、低档综合题要讲的深、学的透。
平时训练中,以中、低档综合题为主进行训练,教师讲得清楚,学生听得明白,有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
2.一定要规范解题步骤
即:①审(搞清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②画(尽可能画出来能体现问题特征的图形);③想(回想、联想、猜想);④实(实施解题);⑤反(反思、验证)。
3.习题的来源
从各地历年的中考试题看,课本题的改编是一个很好且很直接的来源,当然,各地历年的中考题(也可以变一变)也是最方便、最优质、最对口的来源。
三、讲通法
所谓通法,就是在解决问题(通常是某类问题)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据,以基本方法为技能,它的解题思路合乎一般的思维规律,其具体操作过程能为大多数学生所掌握。
每年的中考数学试题60%以上的题目都是围绕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常规题,全卷低、中档题要占总分的70%以上,抓住基本恰恰是保证基本分争取高分的必要条件。再从应试技巧看,也要重视通性、通法。因为有了通性通法,有它作“底”,学生考试时心里就塌实了。
四、抓好应用型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动手操作性问题的复习,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与分析、比较、综合、探索的能力。
关于数学应用性问题,实质包括两部分:一是建立数学模型;二是求解这个模型。中考中的应用性问题在考查“建模”方面还十分初等,重心在第二方面。这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拦路虎是读题。不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被挡在解题大门之外。这启示我们应用题的教学,与其粗放式地训练大量的题,倒不如通过精选适量的,情境相对新颖的试题,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探索性问题,主要包括结论肯定型、结论否定型和结论不定型三类。要加强对这种题型解法的研究与训练。
数学开放题已成为世界性的数学教育热点。它的教育价值和考察功能是巨大的。它是考查学生能力与素质,特别是考查学生探究精神的良好题型。近几年中考试题加强了对开放性问题的考查,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于动手操作性问题,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全国各地中考数学题中,涌现出了许多利益活泼、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动手操作性试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构造能力、想象能力、画图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最终主要还是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这符合新课标的过程性目标。
五、继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训练。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它的考查是考查考生能力的必由之路。在考查知识的同时,考查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必然之举,即当前中考数学试题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其实质主要体现在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上。我们教师要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与现行教材中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悟并逐渐掌握蕴含在知识发生过程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六、要严格要求牢记基本知识。
要增强学生记忆的紧迫性、长久性,坚决要求记住所有需记忆的知识,尤其是基本知识。记忆需一次到位,以能“默背”为合格,决不可把记忆任务推到复习的第二阶段。只有熟记,才能应用,才能迁移,才能逐步转化为能力。
读“薄”教材:一是通读加精读,理解、识记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并从中概括出知识的前后联系、区别,进而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知识的系统,如教材中每章后的小结即是一章的精华,是读教材的提纲;二是读例题、习题时自己要重新推演例题,重点是进一步体会、熟练其包含的各种基本技能,找出一类问题的解题技能,领悟所突出的数学思想方法。读教材时你必须手中有笔、有练习本,然后“眼、手、脑”并举,不仅动笔演例、习题,适应默记概念、定理、公式,熟记其“关键词、关键语句”。
第二阶段:综合提高
其指导思想是巩固(即进一步巩固第一阶段的复习成果)、提高(即立足基础、重在综合、突出能力)、精炼(由厚到薄);目标是使学生的知识网络化,在学生解题的合理、迅速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的接题速度和解综合题的能力。第二阶段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和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
一、重点知识重点复习,重在联系
重点知识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考查时一般保持较高的比例,并达到必要的深度,它构成了中考数学试题的主体。知识的综合性,则是从学科的整体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这就是指重点知识重点考查,重在考联系。因此,在第一阶段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第二阶段的数学复习应将重点放在公认的“数学的重点知识”上。所谓“数学的重点知识”就是那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或具有急促作用的知识。在数学复习的第二阶段中要从整体上把握初中数学知识,强化对知识点纵、横向联系的归纳总结。要通过总结,编织数学的知识网络,以求让学生融会贯通、透彻理解,既便于记忆储存,又便于应用时随时提取。
二、注重能力培养
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强调“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对运算能力的考查强调“以数的运算、式的化简、解方程(组)为主”; 对应用问题,一般要求全面理解题意,能清楚地理解全部条件和结论,尤其要发现和挖掘比较隐蔽的条件,必要时,可准确地作出示意图,以探求条件和结论的内在联系,依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函数关系式,在表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后列出方程或函数关系式,在表述解题的过程中要简捷明了,层次分明,严谨规范。
三、两个加强与三个突出
⒈客观题要加强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
⒉加强代数与几何的联系,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⒊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和综合运用
⒋突出“四多”训练
“一题多问,层层递进”是中考命题的又一特点。复习中,要多练基础题;多做开放性问题训练;多练“由大到小”的分解训练;多练“由小到大”的组合训练。
既做到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又做出多题一解,训练收敛思维。复习时,要做到多问为什么,不要只是想一想,一定要动手推演练习小结。其规律、技巧,让自己去体验、感受思维过程,积累和丰富自己解题的实践经验。
⒌突出学生阅读与分析能力的训练
试题叙述较长,不少学生就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或发怵而直接越过去不做。这在应用题中较为普遍,其原因就是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低。解决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如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利用所给信息解题等训练学生。
四、重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几个老大难问题
1、概念不清
2、审题材不慎也属基础性错误,可以造成严重失分。这不是平时粗心大意,到考试时细心一点,就能解决问题的。
3、运算不准
4、语言表述能力差
5、解题不全面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考生中普遍存在的另一个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平时解题时一些学生只求会不求对,认为会了就行了,对不对到考场上再说。实际上这不是细不细心的问题,而是能力问题。“会而不对”等于“不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而不对”还不如“不会”。
6、准而不快
“准而不快”是解题的速度问题,即解题的策略问题,也是能力问题。平时必须对学生加强定时训练,强化学生解题的方法、技巧、书写的规范和速度。
解决这些老大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让学生用好自己的错题记录本
2、训练解题的速度及准确性
五、作好专题复习,专题应在综合教材重点内容和重要思想方法的基础上,针对近几年中考试题比较稳定的要求和热点问题综合研究后进行设置,既可按照内容设置,也可按照思想方法设置,但专宜小不宜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所设专题不仅应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覆盖初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点,而应对重点、难点、弱点、热点都要有所侧重。
第三阶段,锁定目标,备战中考,进行模拟训练。
这一阶段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复习,学习的基础知识已基本过关,这时进行模拟训练,其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和调整考试心理,便于以最佳状态进入考场,建议考生在做好学校正常的模拟训练之余,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各地中考试卷,设定标准时间,进行自我模拟测验,通过练、评、反思,查漏补缺。其对策是:重点研究样题的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提高速度规范解答。有的同学在答卷时,不以“首先是准确,其次是速度”为基本原则,盲目地追求快速,解题既不打草稿又不画图,仅使用心算或填上自己想当然的结果,失误甚多,而在解答大题时跳过必要的步骤,或丢三落四,结论不完整,推理不严密,失掉不应失的分数。我们要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加强,在答题时才会更加理性,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总之,中考复习应得法,应扎实有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获得成功的秘诀,只要尽自己所能,调整好考生的心态,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如意的成绩。
第五篇:高三数学学习复习方法、复习计划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的方法
一.回顾知识、总结方法、突出重点
1.继续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抓住重点知识抓住薄弱的环节和知识的缺陷,全面搞好基础知识全面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备考指南与知识点总结)中学数学的重点知识包括:
(1)集合、函数与导数。此专题函数和导数、应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问题是重点,特别要注重交汇问题的训练。
(2)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此专题中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恒等变换是重点。
(3)数列。此专题中数列是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数列与其他知识交汇问题的训练。(4)立体几何。此专题注重点线面的关系,用空间向量解决点线面的问题是重点。
(5)解析几何。此专题中解析几何是重点,以基本性质、基本运算为目标。突出直线和圆、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等。
(6)概率与统计、算法初步、复数。此专题中概率统计是重点,以摸球、射击问题为背景理解概率问题。
(7)不等式、推理与证明。此专题中不等式是重点,注重不等式与其他知识的整合。
2、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突出抓好两点:(1)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正确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数学概念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2)对数学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务必弄清其来龙去脉,掌握它们的推导过程,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正用逆用、变用)熟练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证明和运算。
3、系统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纵向、横向知识链,构造知识网络,从知识的联系和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例如以函数为主线的知识链。又如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与“垂直”的知识链。
4、认真领悟数学思想,熟练掌握数学方法,正确应用它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在平时的做题中必须提炼出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以之指导自己的解题。
数学思想数学在高考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有以下四种:
(1)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是以概念的划分,集合的分类为基础的解题思想,是一种逻辑划分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实质是“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科学分类的基本原则是正确,不重不漏,合理,便于讨论,科学分类的步骤是:明确对象的全体——确定分类标准——科学分类——逐一讨论——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2)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函数与方程是贯穿中学数学的主线,函数是客观实践中量与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的反映,方程则是这种关系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具体形式。
(3)变换与转化思想:在研究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常采用某种手段进行命题变换,以达解决问题的目的。常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把复杂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②把较难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较易的问题。③把没解决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常见转化方法有:直接转化法、换元转化法、数形结合转化法、构造模型转化法、参数转化法、类比转化法。
(4)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应用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对应关系,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①寻求解题的切入点 ②简化解题过程 ③ 转换命题 ④验证结论的正确与完整。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利用图形进行思维简缩,对选择、填空题的求解住住能大大简化思维过程,争取解题时间。数形结合住住借助:① 函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② 方程与曲线的对应关系③ 以几何元素,几何条件建立的概念。④ 数与式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二.强化思维、规范答题、反思提高
1.加强思维训练,规范答题过程
解题一定要非常规范,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大家要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通过训练过好四关:一是审题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要逐句逐字看题,找出关键句,发掘隐含条件,寻找突破口;二是运算关,准字当先,争取既准又快,为此,同学们熟记一些常用的中间结论是非常必要的;三是书写关,要一步一步答题,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条理清楚,步步有据,规范简洁,优美整齐的答题习惯。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认真学习高考评分标准,学会踩得分点。四是题后反思关,做题不在多而在精,想要以少胜多,贵在反思,形成题后三思:一思知识提取是否熟练?二思方法运用是否熟练?三思自己的弱点何在?熟练的前提是练熟,能力的提高在于反思。
2.加强客观题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
选择、填空题都是客观试题,它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量化突出、充满思辨性、形数皆备、解法多样形、题量大,分值高,实现对“三基”的考查。
每次小题训练应不断强化自己选择题的解法,如特值法、数形结合等,另外,在解答一道选择题时,往往需要同时采用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只有这样,才会在高考时充分利用题目自身提供的信息,化常规为特殊,避免小题大作,真正做到准确和快速.通过训练,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在40分钟以内完成十道选择题和四道填空题,并且失误控制在两题之内。
选择题的方法:(1)特殊法:是“小题小作”的重要策略,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一般性的突出表现,是矛盾的一般性的集中反映。特殊法就是利用数学问题中的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来简化解题过程的一种方法,只能用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解答.一般有特殊函数法,特殊数列法,特殊值法,特殊图形法(特殊位置法).(2)图解法:就是利用函数图像或数学结果的几何意义,将数的问题(如解方程、解不等式、求最值,求取值范围等)与某些图形结合起来,利用直观几性,再辅以简单计算,确定正确答案的方法。这种解法贯穿数形结合思想,每年高考均有很多选择题(也有填空题、解答题)都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既简捷又迅速。
(3)直接法:涉及数学定理、定义、法则、公式的应用的问题,通常通过直接演算出结果,与选择支比较作出选择称之为直接法。
(4)代入验算法:就是将选择支中给出的答案或其特殊值,代入题干逐一去验证是否满足题设条件,然后选择符合题设条件的选择支的一种方法.在运用验证法解题时,若能据题意确定代入顺序,则能较大提高解题速度.适合于题干提供的信息较少时或结论是一些具体的数字时,我们可以从选择支中先选较为简单的数进行验算,逐一验算是否与题干相符合。(5)特征分析法: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如数值特征、结构特征、位置特征等,进行快速推理,迅速作出判断的方法,称为特征分析法.(6)排除法:是运用选择题中单选题和特征,即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这一特点,在解选择题时,先排除一些肯定是错误的的选择肢,从而达到缩小选择范围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并提高答题速度。
(7)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四个选择肢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分析,达到否谬误肢,选出正确肢的方法,称之为逻辑分析法。(1)AB同真必假,(2)AB同假必假,(3)AB真假不同,则CD必假.3.及时总结反思,发现存在问题,明确改进方向。
在做成套完整的模拟题后,将多套题中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放在一起比较,才能诊断出你哪一类题容易做错,这就是诊断性练习。只有找出错误和不足,重做错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准对策,并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及时查漏补缺,将问题解决在考前。要求每位学生准备错题集,注明错误原因与反思心得,时常翻阅。
三.几点具体建议
1.每天数学时间安排:20分钟完成课后作业,20分钟总结反思当天内容(知识、方法、思想),20分钟看备考指南或知识点总结(全部内容)。
2.重视“做着别扭”的题型和薄弱点,并针对性地做专门的训练和突击措施。
3.多做中档题。在做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几点:(1)不片面追求解题技巧,如果基础不好,则不要过多做难题,而要把常用的解法掌握熟练。(2)提高准确率,优化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质量,这关系考试的成败。(3)定时定量做一些客观题和中档题,训练速度和正确率,适量做一些综合题,提高解题思维能力。并及时总结、记忆,内化提高。(4)强化技能的形成。技能包括:计算、推理、画图、语言表达,这些必须做得非常规范,非常熟练,做的时候要再现数学思想,也就是要明白每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5)加强阅读分析能力的训练,平时做题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强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