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3 12:2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镇安县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镇安县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篇:镇安县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镇安县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

为加快我县区域特色种植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全县特色种植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以烤烟、茶叶、中药材、设施蔬菜、魔芋为主的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截止2008年特色种植产业面积发展到18万亩,产业收入达到1.2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县自然生产条件差,农民科技意识淡薄,生产经营理念滞后等诸多要素,导致特色产业区域布局不尽合理,规模小而零散,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强,生产效益低下。因此,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种植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优化产业布局为主线,以发展特色种植为抓手,以科技增效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发展,集约经营,依靠科技,提高质量”的产业发展思路,千方百计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不断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三、预期目标

按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思路,力争经过四年的努力,到2012年全县烤烟、茶叶、中药材、设施疏菜、魔芋等五大特色产业种植规模达到35万亩,实现产业收入

3.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370元。其中:烤烟面积5万亩,产量14万担,收入1亿元,烟农人均增收780元,农民人均增收400元;茶园面积达到8万亩,年产茶叶200吨,收入5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中药材规范种植面积4万亩,野生抚育面积稳定在15万亩,实现收入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400元;设施蔬菜面积3000亩,收入3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20元;魔芋面积3万亩,收入6200万元,人均增收250元。

四、区域布局

(一)烤烟

培育以“青铜关镇、龙胜乡、永乐镇、回龙镇为主中部烤烟生产带”、“以柴坪镇、庙沟乡、余师乡、达仁镇、黄家湾乡、结子乡、云盖寺镇、杨泗乡、月河乡为主西部烤烟生产带”、“以高峰镇、张家乡、米粮镇、铁厂镇、大坪镇、灵龙乡、西沟乡为主东部烤烟生产带”等三大烤烟产业带,大力推进“强村示范、百村推进”工程,2009年,全县种烟村达到88个,面积2.5万亩,烟叶产量6万担,收入4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60元;2012年,种烟村103个,面积5万亩,产量达到14万担,收入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400元。

(二)茶叶

以达仁镇为主产区,辐射带动余师乡、柴坪镇、东川镇、青铜关镇、永乐镇等五个乡镇的适生区域种植,发展林茶间作及基本农田标准化种植。全县2009年茶叶面积3.5万亩,收入15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60元;2012年面积达到8万亩,产业收入5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00元。

(三)中药材

按照因地制宜、注重规模、突出特色的原则,积极实施木本上山、草本入川和野生资源抚育工程,山地以藤木本药材为主,平地、基本农田以草本药材为主,建设以乾佑河东的回龙镇、铁厂镇、高峰镇、西口镇、茅坪镇、米粮镇等6个乡镇为重点的药材人工种植区和西片余师乡、杨泗乡、木王镇、达仁镇、庙沟乡、东川镇6个乡镇为重点的野生药源抚育区。四年内建设规范、稳定的药源示范基地4万亩,建立野生天然药材资源抚育基地15万亩,建立优良品种繁育基地1000亩。努力把金银花、五味子、木瓜、丹皮、三叶木通、柴胡、黄芩、猪苓、天麻、红豆杉等10个重点品种打造成镇安的中药材知名品牌。2009年实现收入6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40元。2012年收入达到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400元。

(四)设施蔬菜

以县城蔬菜供应为重点,建设永乐镇青槐社区、回龙镇水源村、高峰镇青山村、银坪村、米粮镇红卫村、云盖寺镇云镇村、岩湾村、东洞村、结子乡典史村、栗园村等10个设施大棚菜生产基地。2009年面积达到2100亩,收入2100万元,人均增收84元;2012年设施蔬菜面积3000亩,收入3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20元。

(五)魔芋

以木王镇、达仁镇、杨泗乡、庙沟乡、柴坪镇、余师乡、东川镇、黄家湾乡、月河乡等9个乡镇为重点,在全县中高山区的木王镇月坪村等30个重点村适度规模发展,充分利用沟边地及房前屋后零星种植。2009年魔芋种植2万亩,产业收入4200万元,人均增收170元。2012年魔芋面积达到3万亩,实现产业收入6200万元,人均增收250元。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一要加强领导。实行县乡领导包产业责任制,每个产业都要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人,在全县尽快形成行政领导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的服务保障体系,建立“政府引导、农商联手、产销衔接、企业运作”产业机制。二要严格考核。县上将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纳入各乡镇和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奖优罚劣,切实抓好落实。三要转变干部作风,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深入生产一线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特色产业生产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政策保障

一是按照五大特色种植产业规划,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组织好土地的合理流转,使特色产业集中规模发展。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要预算一定额度特色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扶持产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投资培育发展对应的特色产业基地,对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要根据贡献大小,每年筛选并重奖特色产业领路人,对规模种植大户每年可给予2万元贴息小额贷款扶持。要整合项目资金,积极向特色产业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财政投入

奖补机制,县财政对发展特色产业成效突出的乡镇给予奖励。创新财政支农机制,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形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农民个人增加对产业的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三是对规模种植的特色产业集中生产区,实施基本农田保护,严禁乱占乱用。

(三)技术保障

一要充分发挥县乡农技推广单位和各类科技人员作用,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二要实施园区带动工程。按照“政府指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每个产业都要建设一个高标准、成规模的示范园区,使之成为特色农业区建设的科技龙头。三要实施农业“农信通”等科技信息入户工程,广泛快捷地为农民传递市场信息,强化特色优势产业的宣传力度,加快特色产业的发展。四要实施科技人员责任制,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科技承包,一包到底,抓出成效。积极引进特色作物新品种,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栽培管理技术,认真搞好基地与产品认证工作,着力打造名优特色品牌。坚持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规模化经营水平,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附表:

1、镇安县2009年至2012年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表

2、镇安县2009年至2012年烤烟产业发展规划表

3、镇安县2009年至2012年茶叶产业发展规划表

4、镇安县2009年至2012年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表

5、镇安县2009年至2012年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表

6、镇安县2009年至2012年魔芋产业发展规划表

第二篇:特色杂粮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县特色杂粮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2016-2020)

地处晋北高寒山区的**县,以其独特的区域气候,适宜发展多种类型的杂粮种植,品种主要有谷子、黍子、马铃薯、豆类、莜麦、荞麦等, 品种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曾经对解决全县人民温饱和改善健康状况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县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县杂粮产业逐渐发挥出自然资源和地域特色优势,成为全县农业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为了把这一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并将其作为农业产业化带动的切入点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的增长点之一,与精准扶贫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特制定**县特色杂粮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作为**市乃至山西省的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和食用菌生产基地县,2016年全县杂粮产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2亿元。不少旱作杂粮品种及产品驰名省内外,如“东方亮”小米、“五香瓜子”、“五香豆腐干”等。

(一)面积和单产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全县杂粮种植面积12.39万亩,占粮食面积的44.8%,总产12895吨,占粮食产量的7.2%。其中:谷子42390亩,单产129公斤/

技公司为龙头,以“东方亮”为品牌的谷子种植基地5万亩;挖掘山区、丘陵区闲置荒坡地的生产潜力,发展以荞宝生物科技公司为龙头的苦荞种植基地6.5万亩。全县优质杂粮产业化龙头企业现已达到8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

二、发展杂粮产业的必要性

(一)小杂粮与严酷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生产力稳定,且可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我县生态环境严酷,降水稀少且分存不匀,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自然灾害频繁。小杂粮抗旱、耐瘠、抗逆性强,与我县气候特点相适应,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具有稳定的生产力。

(二)小杂粮医食同源,既是传统保健食品原料作物,又是现代绿色食品资源。据研究,谷子、莜麦、荞麦、糜子、豆类中的蛋白质含量都高出小麦和大米的1.5倍;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莜麦、荞麦、谷子中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也很高,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状况。同时小杂粮独特的营养成分对人体有特殊的食疗和保健作用。荞麦中含有芦丁,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功——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并能控制和治疗糖尿病、青光眼,及健胃、免疫、消炎、除湿热、祛风痛、清热解毒、防癌之功能。因此小杂粮也是颇受人们青睐的现代绿色保健

(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全县积极引导农业企业主动挂靠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同发展。如东方物华等公司通过与省农科院谷子课题组专家的科技合作,对谷子的新品种试验、繁育、复壮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先后引进长寿香谷、晋谷27号等10个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并对“东方亮”这一品种进行改良,成功培育出了品质更佳的“东方亮”二代;引进苦荞新品种黑珍珠,用于生产系列健康养生苦荞茶。鼓励扶持企业进行生产工艺革新和设备改造,把谷子、苦荞等杂粮生产加工的传统手法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

(三)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全县通过市场牵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大力加强杂粮基地建设,发展以东方物华农业科技公司为龙头,以“东方亮”为品牌的谷子种植基地3.9万亩;挖掘山区、丘陵区闲置荒坡地的生产潜力,发展以荞宝生物科技公司为龙头的苦荞种植基地2.6万亩;发挥本地豆制品生物法制作的传统优势,大力拓展五香豆腐干生产规模,发展以神水豆业公司为龙头的豆类种植基地2万亩。全县先后扶持壮大了东方物华、禾卓伟业、荞宝生物科技等一批“农字号”加工企业,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农产品加工“513”工程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4家。发展优质杂粮订单面积4.5万亩,订单产量8000吨,订单总额2800万元,签订合同农户7657户。

(四)政策扶持力度加大。2016年4月全省杂粮产业振

质农产品相对不足。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仍不够完善。农产品流通专业市场建设档次较低,功能单一,大多为简单的代收代购,难以发挥市场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调节功能,农产品的商品率仍不够高。参与农村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合作社的农户较少,多数为单户经营,带领农户发展规模经营和调整结构的能力较弱,难以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服务。

(二)解决对策

1.推进优质杂粮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农民还很难对市场变化做出超前判断。我们将扎实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民进入市场架起“金桥”;通过实行“订单农业”、“基地农业”的有效形式,尽快推进小杂粮种植结构的调整,逐步引导小杂粮生产向优质、高效、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

2.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今后我们将积极引进高端农业技术人才,带动、培育本地技术人才成长,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服务能力,为优质杂粮品种改良、新技术引进推广,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保障。

3.不断强化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立足全县农产品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优质杂粮产业,努力扩大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及面积,努力提高小杂粮产品品质,突出特色,发挥规模效应,促进“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

4.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营养、保健、易制作、无污染为特色,以质求存,搞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小杂粮的科技附加值,增强小杂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在国内外市场上树立起自己的小杂粮品牌形象。当前应做大做强“东方亮”小米、五香豆腐干、五香瓜子等品牌产品,使这些优质农产品成为**绿色食品的典型和代表。

5.扩大龙头企业规模。发展小杂粮战略急需组建和发展一批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管理科学、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全力打造广宽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物华有限责任公司、荞宝科技有限公司等小杂粮龙头企业,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带动能力。政府对这些龙头企业给予多种形式的帮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构建较为完整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6.进一步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步伐。采取以农民为主体、政府帮扶的模式,建立一个集销售、贮运于一体,具有较大吞吐能力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中心,逐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大农产品向外宣传推介力度,在北京、太原以及南方沿海城市设立窗口,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活动,主动与市场接轨。

五、产业布局及目标

(一)产业布局 充分利用当地区域优势,以宜兴乡为核心区,辐射带动斗泉、梁庄、南村、望狐等4乡镇,发展“东方亮”谷子杂粮产业,以望狐乡为核心区,发展优质马

吨杂粮粉生产线项目。总投资0.52亿元,2016年投资0.35亿元。基地面积6600亩,实施区域在**县作疃乡,建设内容为基础建设13000平方米(包括生产车间、原料库),建设年产5000吨杂粮粉生产线一条。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山西晋北地区最大的杂粮生产加工企业,“东方亮”小米为公司的主打产品。公司拥有种植基地42000多亩,加工用原材料73%源于自有基地,通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即农户用的种籽,绝大部分由公司无偿提供,也有部分赊销给农户;公司对农户实行保护价收购。

(二)资金测算

——年转化3万吨苦荞综合利用深加工项目共需资金1800万元,平均每年需投入资金360万元,建设内容为新增各类建筑面积7681平方米,新增设备132台(套)。

——年产5000吨杂粮粉生产线项目共需资金1700万元,平均每年需投入资金340万元,建设内容为基础建设13000平方米(包括生产车间、原料库),建设年产5000吨杂粮粉生产线一条。

(三)资金来源

“十三五”期间带动农户脱贫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将按照产业发展不同环节,统筹选择筹资方式,其分资金筹措的渠道主要考虑为积极争取扶贫专项资金、产业化项目资金

0平。

(二)以科技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把杂粮良种繁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加大新品种引进的支持力度。拟建立马铃薯组培实验室和原种、良种繁育基地,谷子、名贵杂豆等常规种良繁和提纯复壮基地,以提高全县良种覆盖率,充分发挥良种的增收效益;加大农村人才技能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实施力度,提高农民自主发展产业的意识,增加农民收入。

(三)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以营养、保健、易制作、无污染为特色,以质求存,搞品牌战略,做大做强“东方亮”小米、五香豆腐干、五香瓜子等品牌产品,进一步提高小杂粮的科技附加值,增强小杂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使这些优质农产品成为**绿色食品的典型和代表。

(四)建立多渠道融资平台。一是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合作,内引外联吸引外资;二是按现代企业运作模式,通过股份转让等有效形式,实行资本化运作;三是创新机制激活民间资本,降低门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产业化建设;四是完善投资担保机制,扩大担保额度,破解企业贷款担保不足的难题。

(五)加强项目实施监管力度。一是加强科技培训,实现科学治理,标准化治理,提高治理成效;二是大力推广实

213-

第三篇:全国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

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关于开展《全国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编制调研工作的通知

造经函[2010]39号

河北、山西、福建、浙江、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陕西、宁夏、新疆省、自治区林业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2010年6月,国家林业局以办造字[2010]86号文下发了通知,全面部署《全国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为科学编制《规划》,我司将根据《规划》编制的通知内容组织赴你省(区)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调研主要内容

(一)你省(区)经济林产业发展情况。包括省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的发展经济林产业的有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等;主要经济林树种资源、产量、产值及其产品的市场情况;经济林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效益比重;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其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等。

(二)你省(区)对发展特色经济林的主要设想及目标要求。一是确定的发展目标,包括近期目标(2011~2015年)和远期目标(2016~2020年);二是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产业主攻发展方向和主导经济林品种;三是重点建设任务,包括资源培育、加工贮藏体系建设、信息交易平台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

(三)经济林产业化发展的运作机制、经营模式以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安排就业等方面的典型情况。

(四)对发展特色经济林的政策建议。包括产业、财政、税收、信贷、投融资、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政策需求。

二、调研分组和时间安排

调研工作由我司负责组织,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省(区、市)林业厅(局)有关人员参加,拟分六个组,即河北、山西组;福建、浙江组;湖北、陕西组;广东、广西组;云南、四川组;宁夏、新疆组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时间为2010年7月中旬~8月上旬。各组具体调研时间及调研组人员名单届时以电话通知。

三、具体要求

(一)调研将采取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及考察等形式结合进行。请你省(区)林业厅(局)认真搞好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积极配合做好调研工作,并提

前制定出调研方案,安排好调研路线。原则上每省(区)安排调研2~3个重点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安排2-3个考察现场,选择调研的重点县和现场要具有典型代表性。组织召开的座谈会要有计财、造林、林政、科研、设计等有关单位人员参加。

(二)请你省(区)按照《经济林规划调研资料收集清单》(见附件)的要求,提前准备好相关文字和电子文档资料,包括省级、县级材料及考察现场的典型材料。各种资料要实事求是,内容全面,数据准确;既要全面总结成效经验,又要深入分析差距和问题,提出具体明确的意见和建议。

(三)请各调研组于2010年8月15日前提交调研报告。

(四)联系方式

1、联系人: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 刘道平

电话:010-84238508 ***

信箱:liudaoping@126.com2、联系人: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刘德晶

电话:010-84238054 ***

信箱:dejing-liu@263.net

附件:经济林规划调研资料收集清单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八日

附件:

经济林规划调研资料收集清单

一、调研区域省(区)政府及县级政府关于发展经济林产业的相关政策、会议纪要、领导讲话等材料;

二、调研区域省(区)及所选重点县的经济林产业发展概况,包括主要经济林树种面积、产量、产值等;在发展经济林产业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调研区域省(区)及所选重点县当前发展的主要经济林树种及其产品的市场情况;

四、调研区域省(区)及所选重点县在发展经济林产业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发展模式情况;

五、营造林(新造和低改)技术经济指标:主栽树种、造林密度、苗木规格,各类苗木价格、工日价、水价、肥料(农家肥、化肥)价格、森防药物价格等;

六、调研区域省(区)对发展特色经济林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其他等。

七、经济林产业建设成功的典型案例:

(一)经济林强县富民的典型;

(二)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典型经验;

(三)科技兴林成效显著的典型;

(四)经济林产业运行机制,经营管理模式。

第四篇:XX区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

《XX区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一、经济林产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政策背景。近年来,XX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林业发展,为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大力发展经济林,我区在“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中,就把发展经济林作为一项经济支柱产业来抓,现在正在制定的《XX区“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也把发展经济林作为一项重要工程经来抓。根据“林造经〔2010〕60号《关于开展<全国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安徽省部分编制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区在现有经济林发展规划上,重点发展特色经济林,突出区域特色和规模效应,在已建成的经济林基地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扎扎实实地做好落实工作。

(二)产业现状。截至2009年,全区干鲜果品经济林面积达到255公顷,年产值3472.8万元,占全区林业总产值的20%,其中红枣18公顷,柿子68公顷,苹果38公顷,梨18公顷,葡萄55公顷,桃21公顷,杏12公顷,香椿25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逐渐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从单一发展乡土品种向引进优良品种方向发展,从面积扩张向提质增效方向发展,涌现了一批专业村,部分农民依靠种植干鲜果品经济林而脱贫致富。

(三)成功经验。一直以来,我区把发展经济林产业作为林业发展,壮大林业实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大事来抓,大力宣传发展经济林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通过转变观念,选择适合我区的气候、土壤,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的新、优经济林品种。我区涌现了一批

干鲜果品专业村、专业户如伍明镇梁营行政村发展柿树、中市办事处西湖农业示范园发展葡萄、行流镇、闻集镇沿沙河两岸的行政村大面积发展香椿等。二是经济林建设逐步向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迈进。目前我区林业基本形成了以伍明镇梁营行政村柿树为基地,以中市办事处西湖生态园葡萄为基地,以行流镇、闻集镇沿沙河两岸的行政村香椿为基地。三是经济林发展技术指导到位。每到管理时节,区林业局就组织一批专家对我区经济林基地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培训达3次以上,培训人员达0.2万人次。

(四)存在问题。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政策引导下,我区经济林发展较快,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由于过去我区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缺乏长远性、科学性和延续性,对市场的预测能力不强,水果品种、品质、价格波动等原因,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民发展经济林的积极性。二是经济林优良品种选育、繁殖以及新技术推广应用滞后,存在较大面积的低效益经济林,产品单产和优质果品率低。三是有的地方对经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管理粗放,不加投入,完全是靠天吃饭,亩产低而不稳,效益亟待提高。

二、规划的必要性

(一)是实现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实践证明,发展特色经济林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大力开展特色经济林建设,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增加乡村四旁的绿化美化,增加村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

(二)是有效利用国土资源,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需要。发展特色经济林是有效利用有林地资源,生产干鲜果品,提高有林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提供给农民更多的木本粮食。

(三)是加速国土绿化、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发展经济林既不改变林地的利用性质,也不破坏生态环境,反而还可以增强森林植被,做到乔、灌结合,保护生物多样性,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优化环境的作用。而且经济林颜色各异,花果飘香,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有的可以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发展特色经济林即增收又增绿,为广大人民提供一个绿色的居住环境和一个天然氧吧。

(四)是优化饮食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膳食健康水平的需要。

经济林种类很多,产品极其丰富,它可以为市场提供各种食品、药品、保健品和多种工业原料,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各方面的需要。随着我们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发展特色经济林是为广大人民提供绿色安全食品,改善膳食结构,以提高人民健康长寿。

(五)是加强宏观指导,规范经济林产业有序发展的需要。

发展特色经济林要规划好,作为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充分利用我区的宜林地、荒地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只有生产出优质、高附加值的干鲜果品产品,才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三、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一)市场分析。特色经济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大多占有重要份额,传统的特色经济林产品如行流镇的香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保健意识提高,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梁营村的柿子等因其质量好,有很强的竞争力。还有一些正在建设中的特色经济林树种,如枣、葡萄等,产品市场才刚刚上市,发展势头喜人。与此同时,有的经济林树种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销量、价格起伏不定。有的产品市场相对饱和,效益降低,正在产生风险。如苹果、梨等,已不宜大规模扩大种植面积。

(二)需求预测。

(1)枣:是人们历来深受的喜爱干、鲜食果品。枣在国内外一直供不应求,价格稳中有升。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加,生活质量提高,保健意识增强,可以预见,国内外枣的需要量还会大幅度增加,销售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香椿:是我国重要的鲜食和加工林产品,每年都批量出口。近年来香椿芽深加工产品的开发进展很快,由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保健意

识增强,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扬。我区与盛产香椿产地太和县相邻,充分发展产业优势,稳步发展。

(3)柿:近年来,由于柿子干品有食疗功效,人们增加了对柿子的消费,柿子产量在逐年增长,市场前景良好,国内外市场拓展空间很大。

(4)葡萄:近年来,由于人们水果的需求增加,葡萄鲜果产量也逐年增加,其产品目前在市场上都很紧缺,经济效益好。

(三)发展潜力。经济林与用材林相比,具有周期短、见效快、一次投入、年年有回报等特点,快者2-3年,一般4-5年,例如:葡萄、香椿当年造林第2年就见效,3-5年进入丰产期。柿子、枣造林后三年开始挂果,5年进入盛果期。每公顷特色经济林经济效益比每公顷木材价值多。

四、规划总体思路

(一)规划依据。

1、省特色经济林发展规划和我区“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2、枣、香椿、柿子、葡萄的生态学特性。

3、我区气候类型划分和土地资源状况。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发挥林业优势,注重资源培育开发和利用,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以扩基地、攻单产、增效益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干鲜果品经济林,带动林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快速增长。

2、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2)坚持区域优势原则。

(3)坚持科技先导原则。

(4)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

(5)坚持多元化投入原则。

(三)规划期限。规划期为2011~2020年,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11~2015年,第二阶段为2016~2020年。

(四)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2011~2015年)

(1)规划期内主要经济林良种使用率达到100

%。

(2)规划期内发展经济林面积585公顷,增加森林覆盖率

0.5%。其中:新造

330公顷,低改255公顷。

(3)实现经济林产品年产量达1.4万吨,年产值达

4200万元,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率达

%。

(4)产品加工贮藏能力增强,加工比例达70

%,产品贮藏保鲜比例达70%。

(5)建设2个综合交易市场,实现产品交易流通顺畅。

(6)安排就业4000人/年,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人均增收97.8元/年。

2、远期目标(2016~2020年)

到2020年,我区经济林面积达1025公顷,增加森林覆盖率

1.03个百分点,使经济林成为我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五、产业发展布局

(一)区划依据。主要包括《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中国林业区划》、《中国果树区划》、《安徽省特色经济林发展规划》及阜阳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二)建设分区布局。布局在全区六个镇、办事处,规划总面积660公顷(枣120公顷、柿子200公顷、桃60公顷、葡萄160公顷、香椿120公顷)。其中闻集镇60公顷(香椿60公顷),行流镇60公顷(香椿60公顷),老庄镇80公顷(枣80公顷),中市办事处260公顷(枣40公顷、葡萄160公顷、桃60公顷),伍明镇140公顷(柿子140公顷),周棚办事处60公顷(柿子60公顷)。

1、枣生产基地。在老庄镇、中市办事处集中发展以枣等干鲜果品为主的经济林,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主导产业。

2、葡萄、桃生产基地。中市办事处集中发展以葡萄、桃等干鲜果品为主的经济林,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主导产业。

2、香椿生产基地。在闻集镇、行流镇集中发展以香椿等干鲜果品、森林食品为主的经济林,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主导产业。

3、柿子生产基地。在伍明镇、周棚办事处集中发展以柿子等干鲜果品为主的经济林,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主导产业。

六、重点建设任务

(一)资源培育。

1、经济林建设任务。

2011~2015年经济林树种和任务(包括新造和低改)分解表

单位:公顷

规划期

项目

经济林树种

备注

苹果

葡萄

香椿

合计

168

135

585

2011

新栽

改造

2012

新栽

改造

2013

新栽

改造

2014

新栽

改造

2015

新栽

改造

372、良种繁育基地。按规划的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面积计算,特色经济林产业资源培育苗木需要量,2011-2015年平均每年需苗40万株,需育苗500亩;2016-2020年,每年需苗40万株,需育苗500亩。根据种苗生产现状确定良种繁育基地一个,面积500亩,苗木生产建设规模为年产40万优良种苗。满足产业资源培育对优质苗木的需求。

(二)加工贮藏体系建设。我区加工贮藏体系布局和建设规模,2011年-2015年建设一个生产加工企业,年加工生产能力1万吨。建设一个仓储企业,年贮藏能力为1万吨。

(三)信息交易平台建设。在各镇、办集市中心区,大力培育林产品交易市场,不断拓展林产品销售空间,建立完善全区林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努力提高产品市场份额和占

有率。建设枣、柿子、香椿芽等干鲜果品批发市场6个,年交易额4000万元。发挥农产品市场和龙头企业加工作用,开展枣、柿子、香椿芽等林产品的精深加工,改变出售初级产品的现状,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强良种引进选育、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生产。根据我省主要干鲜果品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干鲜果品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0.4万人次。

低产经济林改造工程。充分发挥我区区位优势,积极开展与市林科所的横向联合,实施优良品种引进和低产经济林改造项目,突出主攻单产,配套高接换优、品种改良、抚育修剪和防虫、施肥等综合技术,努力提高品质和单产水平。建设3—5个中低产林改造示范样板,改造中低产干鲜果品经济林255公顷。组织林农培训,加强科技兴林工作,每年培训林农0.2万人(次)。

七、投资测算

(一)测算依据。按照安徽省造林标准和我区现在人工和造林成本,我区新造测算指标为每亩700-800元,低改测算指标为每亩550-650元。

1、投资测算。经测算,主要特色经济林树种(新栽)单位面积投资如下:

分树种单位面积投资构成表

单位:元/亩

树种

投资测算

备注

整地费

种苗费

管护费

800

200

400

200

当年费用

800

200

400

200

当年费用

700

200

300

200

当年费用

葡萄

700

200

300

200

当年费用

香椿

700

200

300

200

当年费用

注:种苗费含栽植费;管护费含病虫害防治、管护设施、设计、项目管理、培训、检查等费用。

主要特色经济林树种(改造)单位面积投资如下:

分树种单位面积投资构成表

单位:元/亩

树种

小计

投资测算

备注

整地费

种苗费

管护费

650

150

300

200

当年费用

650

150

300

200

当年费用

苹果

550

150

200

200

当年费用

550

150

200

200

当年费用

葡萄

550

150

200

200

当年费用

550

150

200

200

当年费用

550

150

200

200

当年费用

香椿

600

150

250

200

当年费用

注:种苗费含栽植费;管护费含病虫害防治、管护设施、设计、项目管理、培训、检查等费用。

2、造林总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按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进度,并根据上述投资测算指标进行

造林总投资估算。造林总投资1370.25万元,其中新造林741万元,低产林改造325.65万元。投资按阶段划分,2011—2015年,其中新造林370.5万元,低产林改造225.15万元,良种基地投资149.85万元,科技支撑87.85万元

;2016—2020年,其中新造林及抚育370.5万元,低产林改造100.5万元,科技支撑66万元。(见表15)

八、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特色经济林新造林660公顷,改造低产林365公顷,良种基地33.3公顷,科技支撑1025公顷,总投入1370.25万元,林农和农工可从育苗、造林、抚育、管护等过程中直接取得劳务报酬。营造经济林具有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的特点。预计到盛产期,平均单产2000公斤以上,亩产值0.5万元以上,初级产品年产值可达到7687.5万元以上,扣除经营成本3000万元,每年可增收4687.5万元。第二、三产业增值部分也将达到1000万元,两项合计为5687.5万元。按全区农业人口平均,人年增收97.8元,经济林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例将有较大提高。特色经济林产业成为我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生态效益。特色经济林树种,有不少同时兼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一是涵养水源。按每亩森林蓄水25M3,每立方水0.2元计算,可新增加森林蓄水能力38.4万M3,增加替代价值7.7万元。

二是净化大气效益。每亩森林光合作用日可释放氧气49kg、吸收二氧化碳67kg,按此计算,每天可释放氧气0.75万吨,吸收二氧化碳1.03万吨,还可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净化大气、杀菌、保健的效益显著。三是其他效益。森林可以影响周围空气的小循环系统,调节小气候,庇护农田,减灾增收,还可以形成一定的景观效益等,对改善全区整体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社会效益。我区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比较低。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因此,必须依托我区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培育与广大农村千家万户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林,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变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全区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发展特色经济林,产生的社会效益不可低估。此外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能增加农村人口就业机会,促进社会进步,有利于稳定,这些都显而易见的,具有深远的意义。

九、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一)成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组织。特色经济林的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我区农户增收致富的“民心工程”。林业主管部门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特色经济林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检查督导等,切实把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作为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做到“四到位”即:领导到位,资金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二)全面提高经济林的管理技术水平。要从区、镇、村、林农四个方面来全面提高经济林的管理技术水平。一是区级技术水平的要求是全面掌握经济林的先进管理技术,了解新技术的发展动态,熟练掌握影响各类经济林成效的核心技术,把握好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能够承担全区经济林管理技术的引进、示范、培训、推广工作。二是镇、办事处技术水平的要求是熟练掌握经济林的各项管护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能够对村、林农进行培训和指导。三是村级技术水平的要求是熟悉经济林的各项管护技术,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能够指导林农生产。四是林农的技术要求是会整形修剪、会抚育施肥、会环割拉枝,会防病治虫、会采收贮藏。

(三)广泛调动林农建设经济林的积极性。广大林农是建设经济林的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广大林农建设经济林的积极性是经济林建设成败的关键。如何提高广大林农的积极性,可采用以奖代补、典型引导、合同约束的方式,实行奖勤惩懒、扶优罚劣的办法,使其经济林迅速成功见到效益,从而带动周围林农的积极性。

(四)逐步建立形式多样的经济林经营管理的组织载体。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积极鼓励和引导经济林地的合理、合法流转,实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逐步形成经济林由林农分散粗放经营向规模、集约经营转变的局面,最终建成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和管理企业化的组织载体。

(五)多渠道筹集资金,重视投资效益。广开投资渠道筹集资金。一是以林农为信贷主体,政府帮助协调解决小额信贷资金。二是以现实的效益刺激吸引农民务工收入等的闲置资金。三是从征收的育林基金和绿化费中提取设立经济林发展专项资金。四是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项目形式争取上级科技资金、支农资金。五是通过转让拍卖、投资入股积极吸收外来资金、民间资金。

二0一0年七月二十六日

附:表1-16

第五篇:特色发展规划

快乐阅读 伴我成长

——滨海港经济区中心小学特色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我校始建于1958年。经过历届领导和广大同仁的长期不懈的努力,经历了50多年风雨的洗礼,学校充满了勃勃生机。学校现有教学班级29个,在校学生1800多人,70多名在岗教师。学校拥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两个计算机室、科学实验室、音乐等多个专用教室,校园广播系统等教学设施。

近年来学校被授予国家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思想品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盐城市合格中心小学,盐城市依法治校先进校,盐城市德育先进学校,盐城市安全文明校园,市三星级教工之家等称号;荣获滨海县教学工作进步奖,教学工作综合奖,教研工作先进集体,规范化校园先进集体,镇特殊贡献奖等。

(二)学校发展的主要优势

学校前一年对快乐阅读的探讨有一定的基础,初步构建了以诵读经典为载体快乐阅读校本课程,今年重新制定了快乐阅读教学提纲,筛选出符合学校发展和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内容,重新编写了教育教材。并定于每周在1-6年级开设了快乐阅读为主体的校本课程。为确保校本课程的正常实施,制订了相应的校本课程教学纲要和教学计划,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经典诵读与实践的平台。

(三)传承快乐阅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社会对快乐阅读教育的要求

(1)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指示的客观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可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

(2)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任何一个国家,假如摒弃了优良的文化传统,那就谈不上发展先进文化。先进文化不仅具备兼容并蓄、海纳万川的品格特质,还保持着别具一格,独有特色的优良传统。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要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自觉地汲取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精神养料。

(3)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4)是提高我国语文教学和人文素养的客观要求。我国国语教学质量是值得反思的,人文素养也有待提高。要提高中小学生的国语水平,必须练好“童子功”,必须进行深度文化教育。(5)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客观要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现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已经出现了断层,我们必须及时补救。诵读经典是人类攀登更高文明的阶梯,是个人开发和增长智慧的捷径。

2.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1)学习快乐阅读文化有利于教师教学、文史底蕴的发展

传统文化是传承文明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更是建设国家的精神之柱,因此现代社会必须要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文明作为人们行为的道德底线和精神家园。继往而开来,知古而变今;学古人言语于心中,荡今人灵魂于当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人的灵魂;不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有可能失去中国人的灵魂。对于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而言,更应丰富文化内涵,才能承担教学工作,教师及时的重现快乐阅读的灵光,重温快乐阅读的箴言,就是陶冶自心的情操,丰富空茫的心灵,构建内心的灵魂家园,增强教师工作的信心,健全教师特有的人格,有益于养成自身、家庭、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良好品性。学习快乐阅读文化,有利于教师丰富和积淀自己的文史底蕴。

(2)学习快乐阅读文化有利于学生成长

学习快乐阅读文化,可以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是实现孩子“童蒙养正”的最佳素质教育,也是奠定孩子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自小就让他接触“最有价值和智慧的书”,能够使儿童在人格、心灵的塑造、记忆潜能、理解力、行为习惯、自信力、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同时,在音乐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古代的乐理知识,欣赏民族经典乐章;美术课堂上注重传统民间工艺的欣赏与制作,欣赏赏心悦目的唐装等;体育课堂上渗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让孩子零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悠远流长。总之,快乐阅读的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成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道德品质的一流人才。

(四)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校特色不够鲜明:滨淮中心小学小学近几年在办学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可以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是学校特色不鲜明,也可以说是特色教育强化不够,深度不够,力度不够,知名度不够。

(2)师资培养任重道远。经典诵读的实施需要一批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虽说年轻教师比较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也较好,但是部分青年教师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需进一步深入。教师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往往为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服务学生、培养个性、实现教育的优化,服务质量的提升,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3)应试教育影响尚存:学校的教学工作还不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学校在减负增效上还未取得有效的突破,还存在着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另外,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由于刚刚起步,还缺少一个完整的体系与评估机制。

(4)家长的教育观念难以逾越。农村学校家长的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只要考个好成绩就行,完全没有新时代注重学生个人发展的观念相衔接,因此这也是制约和影响学校特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学校管理工作

(一)办学宗旨

学校办学目标:挖掘学校积蕴 传承快乐阅读精粹 凸显快乐阅读文化

学校培养目标:塑造气质 陶冶性情 惠泽心智

学校管理目标: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管理思想,塑造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二)总体目标

以快乐阅读特设学校的创建为平台,通过三年努力,使滨淮中心小学发展成文化气息浓厚典型学校。学校构建快乐阅读载体的各项活动开展深入,提高师生间的文化底蕴。使学校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优良学校。

1.通过快乐阅读文化的教学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理念,使学校特色教育鲜明化和特色化。

2.以快乐阅读为载体,加强德育工作,通过经典诵读和理解渗透古人优秀传统品德教育。3.学校从快乐阅读中找准亮点,奠定特色基础。充分利用室内“经典古诗文配画”、“诗创作”等阵地,培养学生文化底蕴。同时建设悬挂学生书法、绘画等作品的墙面文化。

(三)具体目标:

遵循现代教学理念与快乐阅读经典创建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全力进行教师的素质建设,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打造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

(四)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11年8月 以经典快乐阅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主题,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全力营造校园快乐阅读传统文化氛围,建设有特色的农村小学。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学校发展以快乐阅读文化教育为手段,努力营造民主、宽松、进取的教育教学氛围,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主体意识,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阶段:2012年9月——2013年8月

调研“快乐阅读经典”特色建设的有关情况,通过教学评比等有关活动,带动学校教师“快乐阅读经典”教学的积极性,形成学校特色创建的有关经验。

三、校园文化建设

(一)总体目标

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加强学校物质文明建设形成学校的物质文化。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将围绕“快乐阅读,伴我成长”这个总目标去进行,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希望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学校的校园充满经典文化气息,让学生的思想、行为在各方面朝着健康、向上的方面发展。

(二)具体目标

1.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规范学生的行为。完善学校的制度文化,促进学校的和谐发。2.塑造校园艺术特色,建设学校的表层文化。

3.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淀。

(三)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1年8月

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规范学生的行为。完善学校的制度文化,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

塑造校园艺术特色,建设学校的表层文化。提高校园生活的质量,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爱好及鉴赏能力及感受美的能力。让一些学生掌握一样音乐特长和美术特长。

第三阶段:2012年9月——2013年8月

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校园文化的积淀。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规范的作用,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让学生形成乐学、爱学的习惯。

四、德育管理工作

(一)总体目标

树立“以德为先”的思想,以“快乐阅读经典修德,实践诵读立行、学做真善美人”为目标,强化德育的全员意识、全程意识、全方位意识和实效意识,以评价促发展,提高学生行为规范水平,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二)具体目标1.读经典,弘爱国。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学习经典爱国诗文。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师生头脑;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创建人文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增强德育的亲和力、感染力,提高德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2.读经典,学礼仪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学习经典礼仪诗文,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积极推进德育生活化,引领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创新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机制,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读经典,守法纪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学习遵纪守法诗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德育导师制,重点突出引导与防控,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4.读经典,促和谐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学习友好交往诗文,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以打造“人文校园”为突破口,努力搭建学生展示个性和特长的平台,大力倡导开设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5.读经典,践行动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将中华经典诗文中的品德精神实践在行动上,深入社区、家庭体验。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努力整合德育资源、教育力量,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环境。

(三)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

读中华经典诗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创新深化学生养成教育,提高队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以中华经典为平台开展富有内涵的德育活动,在体验教育活动中,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

第二阶段目标: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

背诵中华经典诗文,学习中华民族精神。加强少先队组织的基础建设,优化德育骨干教师队伍。深入探讨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及心理辅导活动的内涵,在队员自我管理、自主评价中推进快乐中队建设。

第三阶段目标: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

以“快乐阅读经典修德,实践诵读立行、学做真善美人”为指导,创建激励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工作模式,形成浓厚的“敬、净、静、竞”班级文化,提升少先队活动的教育品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五、教学管理工作:

(一)总体目标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校将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宣导弘志明德、勤劳朴实的校风。

(二)具体目标

1.传承文化: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深下一代人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吸收。

2.陶冶情操: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提高素养: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4.开发潜能:在儿童记忆力发展最迅速的阶段,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开发儿童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5.推进素质教育:在“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中,学生能朗诵诗文、画古诗配画、自己编辑手抄报、共同设计黑板报,培育学生心灵,汲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6.提升家庭文化品位: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2010年9月——2011年8月)成立经典诵读文本编写小组,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材料编写成册。教导处将经典诵读作为学校地方课程排入班级课程表,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将诵读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管理来抓,开辟经典诵读的宣传阵地和交流平台,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学生将诵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第二阶段目标:(2011年9月——2012年8月)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能创新诵读形式,提高诵读效率。将经典诵读向其他学科进行渗透,定期开展班级、校级的一些诵读竞赛,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并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并逐步完善诵读的评价机制,提高经典诵读的实效。

第三阶段目标:(2012年9月——2013年8月)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学生的诵读成果,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兴趣参与诵读。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争取诵读经典形式与内容的延伸,形式可以从课堂、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内容可以从学校规定的内容向课外经典内容、国外经典内容的延伸。开展一些活动展示经典诵读的成果,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经典贯穿于日常的教育过程中。

六、教师队伍建设

(一)总体目标

以传承快乐阅读文化教学为契机,以提高教师文化素质和文化底蕴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师快乐阅读文化的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善于创新、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素质一流、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二)具体目标

1.引领教师探索快乐阅读为主题的课程编写和开发,构建教师快乐和谐的学习团队。解决教师在文化底蕴的缺陷,从而推动学校快乐阅读特色的文化校园建设。2.以快乐阅读教学为载体,提高教师快乐阅读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满意度。3.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快乐阅读名著。(如:孔子、孟子、苟子等。)

4.以快乐阅读教学特设的开展,构建合理的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快乐阅读教学领军人物。

(三)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1年8月

实施教师传承快乐阅读文化工程,加强教师文化底蕴的发展,引领教师诵读快乐阅读,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满意度。以快乐阅读教学为导向,达到校级表彰积极参与快乐阅读诵读的优秀班主任2名,培养1--2名快乐阅读专兼职骨干教师。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

从快乐阅读中找准亮点,奠定特色教学基础,充分利用诵读快乐阅读的基石,提升教师对快乐阅读的理解,提高教师文化底蕴素养。从而发挥教师的潜能,实现教师的价值,达到培养县级优秀班主任1名,县级学科骨干教师1名,校级表彰积极参与快乐阅读特色活动优秀班主任5名,培养3--4名快乐阅读专兼职骨干教师。

第三阶段:2012年9月---2013年8月

继续开展快乐阅读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在理解快乐阅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观点,深入快乐阅读教学和特色的研究。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展示。

七、学校特色发展的保障与评估

(一)思想保障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滨淮镇中心小学三年特色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以梁加强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吉根华为副组长,学校中层、语文教研员为组员的 “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

(三)经费保障

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开发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特色创建的扎实、有序进行。

(四)评估保障

“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扎实落实,分工到科室,责任到个人,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下载镇安县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镇安县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xx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科学......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精选合集]

    为进一步加快村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我村产业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

    产业发展规划书

    魚米之鄉新屋農漁產業發展地方創生計畫桃園市政府新屋區公所109年11月目錄壹、整體環境概述 一、交通狀況本市交通發達,以新屋區來看主要以陸運為主,有2 條快速道路(台61 西濱......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将全镇划分为“一心、两轴、三片区”的产业空间结构。 一心:一个城镇经济中心 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是全镇的政治、文化、公共服务中心,积极发展为辐射安居区西......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为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和国家倾斜支持宁夏发展的政策机遇,以及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县委、......

    **村产业发展规划

    **村产业发展规划**村根据这两年发展的基本情况,经过村两委班子分析研究,现制定了全村产业发展规划:一、基本情况1、**村全村人口731人,耕地面575积亩,贫困户22户,低保户33户,全村......

    **村产业发展规划

    庙街乡胡沟村2019年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胡沟村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同步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根据《舞钢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共舞钢市委员会舞钢市人民政......

    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

    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 采编:廊坊 添加时间:2010年7月1日 来源:廊坊政府网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2007-06-12 文章来源:市发改委 文章作者: 点击: 目前阅读26332人次第四章产业发展目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