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体备课工作随笔[范文模版]
品德学科区域集体备课工作随笔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独特体验、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来说,教师的有效备课显得更为重要。小学品德学科两年来的区域集体备课活动,在开展学科课标解读、课题研究、优化教材运用、实现有效教学等方面彰显出了这一备课模式的有效性。具体:
一、区域集体备课组注重研读修订版的课程标准,理清备课思路
修订后的品德学科课程标准对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重新作了具体的阐述,只有我们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才能深刻领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品德课程应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等基本理念; 才能明确品德学科教学要从教材生活走向现实生活,最后的落脚点是通过学习知识,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一学习过程。四个备课组的组织者在备课时都能够适时地带领组员去深入学习、研读课程标准,重新理清课程理念,再结合教材主题内容开展备课,这避免了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不走老路。
二、区域集体备课过程中,备课组通过小课题研究方式合理处理教材,优化教学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向维度跨度比较大,导致了我们北方在气候、温度、季节变化上的滞后。本学期我们根据教材编写结构以及本地区地域环境、季节实情等实际情况,开展了“如何实现‘断续教学’和‘交叉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根据品德学科教学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特点,在4月份开展此部分内容教学不可取,将此单元内容在时间安排上调后,同时做好单元间、单元内各主题教学内容的衔接情况,来相应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在进行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时,重组本单元教学内容,同时交叉进行另一个单元的教学,通过以小课题研究方式合理处理教材,优化教学过程,避免了流于过程和形式地去随意性的安排教学,避免流失教学中的营养成分。
三、区域集体备课中,注重把握“两点一线”,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如果说单元备课是一张张网,那么课时备课就是构成网的的一个个结,一条条线,是教师备课的着力点。从教法的选择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从重难点的突破
到体验、研讨、探究等学习活动的实施,是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心思的。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努力去把握“两点一线”,实现教学目标。“两点”即备课时把握住重点,突破难点,“一线”是指每一课时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品德道理,“两点一线”得以落实的关键在一个“做”字,各备课组在备课前,主备人提前在“品德教师交流群”中公布备课主题、要求,要求参与备课的教师们按照备课主题及要求做好理论学习、教材解读、问题研究、教法设计等相关准备,在正式进行备课时教师们能够从多角度去充分发言、呈现观点、达成研究目标。
在今后的区域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团队智慧,找准区域集体备课的科学思路和上升之度,使区域集体备课能够真正发挥出教学研究的效能,能够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第二篇:集体备课工作小结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总结
备课组长:余丹
备课是上课的第一步,怎样在“减负”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所有教师在探讨的热点问题,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考验。集体备课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聪明,引发参与者才干的碰撞,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扬长避短,从而优化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方法,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我们组老师思想高 度统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点点进步,下面是我们组在实践中的主要做法:
1、个人研读
每章教学之前,每位教师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找出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确定落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抓手,探求能力提升的着眼点,并构思出适当的课型,选择适当的教法。此外教师还认真阅读与教材有关的报纸杂志、网上资源,吸取他人好的教学经验,开阔自己的视野。做好这项工作,目的是为自己课堂上的授课增加营养,而且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才真正能做到研究教材,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2、集体议课
集体议课的进度是超前一周,议课时,主备人(本组教师轮流)先对本人负责的议课内容从课标要求、整册书中的地位及作用、整章教材安排思路以及中考所占比重、题型等作全面分析,再对教材进行逐节分析,说明每节课的设计思路、目标及其确立的依据 ,提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学习中的易错点和易混点,并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凸现重点、突破难点,如何处理易错点和易混点,如何进行学法指导,及作业的选择建议。最后进行组员议课,议课时我们主要解决这些问题:
① 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工作的方向,课堂目标定位太低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目标定位太高,又浪费时间且加重学生负担,为此我们在教研室的组织下,对本学期的每一节新课进行了目标定位
② 议夯实基础。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每节课的基础知识就应该是每个同学必需掌握的,本学期我们商定的课堂教学原则是“低起点,小步走”,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③ 议突出重点、难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课堂上采取什么措施真正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对此我们组的老师常常会畅所欲言,老教师总是毫无保留地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年轻教师收益匪浅。
④ 议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呢?我们知道,应该加强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所以我们常讨论:“本节课要交给学生哪些知识,培养学生什么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学培养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学法是否定位恰当全面,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效果更佳等”。
⑤ 议能力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提升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要求学生达到什么程度,该给学生补充什么内容,每一阶段我们都根据中考要求统一了意见,这对老师们把握教学的尺度起到了帮助。
⑥ 针对“导学稿”展开全面的有讨论。讨论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注意的事项、教师还应该做好那些工作,以便指导下一阶段导学稿的编写。
解决这些问题后,在大家研讨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形成共案。
3、个人精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本班的学生实际,各自撰写个性化教案。这个环节中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研究,掌握本班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因材施教。
4、信息反馈
教学当周,集体备课时我们将交流教学得失,每个老师会一起说说教学中的感想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学生的问题,安排人员编写双修日的补充作业,以及时弥补学生学习中暴露的问题,或者进行适当地拓展。实践中,我们感觉这样的处理也利于学生自己整合一周学习的内容,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实施集体备课中我们体会到:集体备课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学相长,是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组内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平台。我们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加强和改进:
① 对“同课异构”的反思研讨不够。每个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学风格不一样,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一样,每个班的学生情况不一样,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不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同课异构”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假如平时我们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多反思、研讨教学,这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② 对课堂上学生出现问题的应对策略研讨不够。课堂是动态的,虽然课前教师进行了精心地预设,但课堂上随时都会产生新的问题,如何引导?如何促进问题不断的有效生成?„„经常加强这些问题的研讨,将增加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更有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③ 对课后教学反思的研讨不够。任何教师在每节课上都会有成功和不足的地方,加强教学反思的研讨,可以促进教师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进行诊断、纠错、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能力,使自己从“操作型”教师走向“科研型”教师。
赤壁市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组
2014年6月
第三篇:集体备课
答:教师之间要更有成效地开展集体备课,每位成员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足准备工作,比如熟悉集体备课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作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
备课组成员的备课质量是提高集体备课质量的关键,集体备课前,可以根据每一位的特长分配“主备”内容,尽量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优点、长处,并使之融合成全组教师的共同“长处”,避免个性“短处”可能给教学工作造成的损失。
集体备课时应少讲特殊的、或者本班特点的内容,可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发言:(1)、站在教者、读者、作者或编者的角度深入分析教材内容。(2)、说明教学设计意图,让同伴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分析教学环节设计,重点放在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上。(4)、说明作业设计意图。
交流时,每一位成员都应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互动,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把全体成员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个优化“共案”。
集体备课中和集体备课后,每一位成员还要根据自己和本班学生特点对“共案”进行调整;尤其是在集体备课中,其他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时,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博采众长,或作修改,或在空白处作必要的旁注,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
上完课后,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尽量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应先交流上次集体备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这可以是反思性的汇报,也可以是展示性的汇报。
为了适应新课程对学科综合化趋势的需要,在重视同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开展的同时,也要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沟通。有时也可以采取拓展型备课方式,教师可以跨学科参加集体备课,这有利于教师对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整合,提高教师开发教材的能力,更有利于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效益。
集体备课内容最终还是依靠单个的教师完成的,所以在提高集体备课成效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保持自己的特点,形成风格,自成一家。
第四篇:集体备课材料
探究主题: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善于发现、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主题研究的背景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可见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善于发现、合作探究的能力对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提高科学素质是何等的重要。
二、主题研究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却存在着诸多弊端,具体表现在:
1.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许多教师对如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缺少思考和研究,盲目跟风,把合作探究作为科学课堂的点缀,使其沦落为苍白的形式。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课堂上又是合作探究,又是讨论,又是研究成果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最后的结论还是靠老师实验演示得出,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合作探究等于是表演,流于形式。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做了实验,让学生动手了,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了,就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其实不然,像有的教师为学生选好了实验器材,规定了实验步骤,学生只要按要求去做就行了。这种方式,造就了学生不会提出问题,不会猜想,缺乏实验的设计能力,并没有真正体验到探究的过程,学会合作探究,学生的能力也没有提高。
基于以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此我们教学团队确立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善于发现、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一研究主题。
三、主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互动合作、自护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互动与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养成合作互动与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前期研究成果
经过我们团队前期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实践,针对这个主题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想法。具体采用以下四个策略来进行主题研究:
1、创设有效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持久的探究性趣
2、活用教材,优选教学内容。
3、提供典型材料,促进有效探究。
4、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五、课例展示
光与热教学设计
四小
徐艳华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2、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2)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
六、板书设计
光与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光与热》教学设计再设计
四小
徐艳华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想听吗?(播放故事: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阿基米德------胜利了!海岸上的希腊人欣喜若狂,围着阿基米德欢呼起来:“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了不起!”)
你们说说是什么帮助希腊人民取得胜利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奥秘呢?等我们研究了《光与热》这一课就能解开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2、同学们,通过前节课学习了,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光源,谁愿意来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光源有哪些?(学生可能会讲到太阳、蜡烛等)
师说:像白炽灯、蜡烛、太阳等这些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它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3、同学们,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行走感觉怎么样?为什么会热呢?(阳光很强烈等)热也说明温度---------(较高);这时太阳下面忽然飘来一片薄云,你的会感到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不热了也说明温度——(不高)梳理并板书:
光强 温度高 光弱 温度低
二、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
(一)、光的强弱和温度的高低到底有没有关系?什么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它!
(二)、1、根据自己的经验,你们觉得光的强弱和温度有什么关系?猜猜!同组讨论交流,并填在记录表上。
2、科学仅靠猜测可以吗?(要通过实验)讨论实验方案:
(1)、想想怎样才能收集到强光和弱光,看哪位同学最会动脑筋?(提示:可以用上一些仪器)小组讨论后汇报:
(3)、同学们想的方法可真多,大家同意吗?这么说,我们就有这么多种方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因条件限制今天老师只准备这些仪器,那我们就用它们来做!先拿出温度计、手电筒让学生说说名称,接着说今天以手电筒为光源,用它(拿出凸透镜)来收集强光。认识它吗?知道它的聚光特点吗?
老师介绍凸透镜
(4)了解它们,我们就可以分组做实验了,该怎么做呢?(小组交流一下)打算先用几面凸透镜、几把手电筒,再用几面凸透镜、几把手电筒?不同的凸透镜折射出不同的光影,这时该怎么处理?(请一小组上来演示两把手电筒、两面凸透镜。
(5)、仅靠一次实验能把问题搞清楚吗?那么我们要做几次?科学研究一般至少要做三次!我们就做三次吧!
(5)为了保证实验科学准确,你们觉得实验时还要注意什么?
(每组的实验时间要控制一样,每组反光要集中在一个地方;手不要晃)
(6)大家想得真周到,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我们还要分工合作。谁拿温度计读温度,谁拿凸透镜、手电筒,谁记录,分工以后再进行实验,确保实验有序地进行。由于时间关系每个小组做3组实验,每次时间为3分钟,为了让温度计读数看的更清楚,可以在桌上它底下放一张白纸。
3、学生做实验
4、在整理数据时,请各组派一名组员上来,把自己研究的结果填在黑板上的表格里。
5、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三次实验中我们用的工具有什么变化?手电筒和凸透镜数量发生了变化,说明光的强度也越来越——强。它们的温度又是怎样变化的?
6、根据上面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研究结果)和你们开始的猜测一样吗?
7、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科学家们常常把这些数据画成柱状图。你们会画吗?指名说说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小组合作画柱状图)
引说:通过柱状图,我们更清楚地知道,光越强,温度越————;光越弱,温度越————
三、凹面镜和凸透镜的运用
1、从上面研究中,我们知道了能用凸透镜得到很强的光线、很高的温度,现实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仪器,也到很强的光,很高的温度,大家想想有哪些仪器?(PPT出示凹面镜)谁来说说?(先让学生说说凹面镜与平时看到的镜子和凹透镜有什么不同?,再说明它是凹面镜)
2、老师介绍凹面镜(做成ppt演示,(动画))
3、人们正是利用这原理,让它为我们带来很多帮助。先让学生说说.展示一下他们的智慧,教师再补充.认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如便携、折叠式太阳灶北京奥运会采火、普里斯特列用凸透镜制得氧气。
四、课的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收获环节可有可无)
五、课后拓展
1、用不同面镜子等方法继续研究光与热的关系。
2、用冰块制作凹面镜点燃火柴。教学反思:
1、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教学成功的第一环节,老师要从创设情境出发,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提出问题。我以学生身边和故事中的的天气引出话题,一下子拉近学生的距离,他们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
2、为了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高低关系”这个问题时,要采用什么仪器,以什么为光源呢?如果,按课文内容,要求通过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的反射来探究光与热的关系,那就得以阳光为光源,而阳光是个不定数,不是你想要就有。假如阴天或阳光不强时,课前我做过多次实验,效果很不明显,更不用说雨天。而且这节课是县优质课评比,时间教育局规定的,没办法另选。我先后用手电筒、充灯,用了好几面镜子反射,温度计一点也没变化。后来我想用到用100瓦白炽灯做成的台灯,结果一试,也不好。怎么办呢?那几天为这个问题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我请教了好几位科学老师,他们都说,这次的课题有点刁钻,也说不出所以然。
第五篇: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一是定好“集备”时间,确保使“集备”有时间保证。
二是实行超周备课、公开说课,注重说课过程质量。公开说课一般由学科组长先示范,重点培养对象多说课,青年教师学说课。说课要求全学科人员必须参加,由说课人重点说目标与能力培养,说学法与教法,说考纲与教纲,说重难点师生互动双突破,说教学案例与典范„„说课过程要求边说边演示。
三是抓好“集备”评析,共同分析,查漏补缺。此环节由该学科全体教师评析说课人优缺点,学科组长总结评析结果。说课人做好记录,及时修正教学案,扬长补短。
四是重点培养对象点评,学科组长把关。待说课人查漏补缺后,将教学案交重点培养的中青年教师在“集备”时点评。其点评不仅能看出该培养对象的整体水平,也是其得以迅速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点评不足之处由学科组长补充、把关。
五是抓好“集备”成果授课关。整理好的教学案,统一印发,分头上课。同一个年纪几千名师生共享同一个教学案。经过认真细致地抓好以上“集备”五环节,有利于重点培养对象在集体智慧中得到老教师的真传和青年教师的创新启发,在群策群力中迅速提高业务能力,同时使全年级学生共享最优秀教师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