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情才女林徽因[小编推荐]
多情才女林徽因
认识林徽因,也许是因为徐志摩,他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后来渐渐地喜欢上林徽因,因为我觉得她的确是世间少见的奇女子,她是徐志摩永远的梦中情人,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爱妻,是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媳,我国著名哲学家金岳霖为她终生不娶,甚至“逐林木而居”。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只是纠缠她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她在建筑学方面成绩更是卓越,她与梁思成一起考察了极具价值的山西古建筑群,两人一起创建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她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徽和天安门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改造了传统的景泰蓝。“百年幽兰,留芳人间 ”,她当之无愧。当然她在文坛上也有多篇佳作。
我喜欢读她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因为在我们用心吟诵的过程中,我们能体会蕴含在《你是人间四月天》中的声音、色彩和旖旎鹅黄的画面,这是一种用心的领悟,如同山泉,不是外在的力量像抽水机一样的吸取,而是浸出来的清凉。喜欢这首诗,主要因为它美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鹅黄与白莲,说画面
在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我们对这些色彩进行光谱分析会发现,它们给人类视觉所造成的印象都是明亮的,都与人的温暖的心理感受相关,带给人们一种稳定的、甚至慵懒的感受,按照心理分析来说,则是一种温润的美感。而且,作者在描写这些美感的时候,又采用了跳动的笔法,也就是说于变化中、动作中展示色彩,主要从“点亮、春的光艳、云烟、黄昏、星子在无意中闪、夜夜的月圆、水光浮动”这些词语中看出来,它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中、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从而使美感油然而生。
二、呢喃与笑声,说声音
画面和声音是交织在一起的,在鹅黄和自莲之间有人们笑的声音、风舞动的声音、雨滴洒落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和阳光一起浮动的流水的声音、树儿花开的声音以及那春天最
不可缺的燕子的声音,在洁白温暖的画面上,这些声音喧闹起来,但并不觉得杂乱,热闹而不杂乱,一定是和抒情主人公的心情有关,所以,透过这些表达声音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整首诗歌完整的情绪流,那是欢快的声音,类似溪水的流动。
接着换了一个场面,其实是一个黄昏,但是不是凄冷的黄昏,而是温暖微醺的黄昏,在这里,写了“风吹”、“星闪”和“雨洒”,这些动感的词语可以引起阅读者对意向的认同,那是一种湿润的感觉,是早春的感觉。
下面两节转入春天和人的双重赞美,这实际上是诗的主题地呈现题,即歌颂心目中的“你”,把“你”的喜悦和春天的“轻、娉婷;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揉在一起,那春的特质便是“你”的面貌,于是“你”获得了“鲜妍、天真、庄严、柔嫩喜悦”的赞美,最关键的两组意象在这里出现“你是夜夜的月圆”和“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三、四月的你和我,说春天
诗歌很巧妙,只出现了一次“春”——“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但是实际上,“四天”便是“ 春天”,诗歌用“四月天”代替“春天”一方面可以将情感表达得更委婉,另一方面也取得了韵律的节奏感。
四月是温暖的季节,诗歌中,出现了十一处“你”字。只出现了开始的一处“我”字,但是,我和你才是主题,这一主题在最后一节落在“爱”与“暖”上,这是这首诗的又一层秘密,在表面的鲜艳、轻灵和温醺的四月天里,说“爱与暖”的是“我和你”。但是首先是“我”,它领起全诗,下面都是“我”的“呢喃”,“呢喃”的对象是“你”,所以,千般的歌颂春天,歌颂四月天,其实都是在向“你”倾诉,全诗只有一处破折号,这一处破折号写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四月天是“爱”,因为它酝酿生命;四月天是暖,因为它提供生命成长的外在环境,四月天是希望,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 ”,只有在这时离“梦中期待的白莲”才更近。
虽然有人说“幸福的年华,空白的诗帖”,但林徽因在成为母亲的“幸福年华”中,却为我们留下了如此绚烂的诗篇一一《人间四月天》,其实她本人又何尝不是暖丽的“四月天”,因为她以其率真热烈的品性和才情点缀着她身后繁杂的世界。
第二篇:才女林徽因
才女林徽因
摘要:林徽因被称为中国第一才女。她既是一位有独特才情的女诗人,又是一位在艺术上有高深造诣的建筑家和教育家。作为一位令人瞩目的女诗人,她的诗轻灵飘逸、无论是忧伤、热情,都有独特的美感;作为一个教育家,即使她深受肺结核的折磨,在病床上不懈地为教育工作操劳。学生们受益于她的循循善诱、博学多闻、才情洋溢;作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她考察了中国十五个省份的两千多座古建筑,并用散文笔调写出了一篇篇优美的建筑学论文。林徽因对新中国的重大贡献是为新中国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全套饰纹。
关键词:林徽因女诗人教育家建筑学家
林徽因,福建闽侯人,生长在书香门第。她学贯中西,既是诗人、教育家,又是建筑学家。她的人生坎坷多彩。这复杂的人生成就了一个既博学多才,又开朗健谈、充满魅力的奇女子。
林徽因小时候聪颖好学,深得长辈喜爱。在长辈那里学认字、背诵唐诗宋词。她跟父亲林长民接触较多,而父亲又是一个精通诗文并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见识广、胸怀宽的人,因此,父亲的气质对她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她是幸运的。但,也有不幸。父亲和母亲的无爱婚姻产生的种种家庭悲剧使她感到困惑和痛苦,并过早地在她敏感的心灵上刻下了一道永远的伤痕,是样的刻骨铭心。这对她在一生中不断地追求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由有很大的影响。
林徽因在英国学习期间就喜爱读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泰戈尔的诗歌,此外,浪漫诗人徐志摩对她炽热的爱和狂热的追求以及徐志摩为她而写的诗歌深深感染了她。1931年,林徽因因病在香山疗养,期间,通过写诗来抒发情感,寻求精神慰藉,开始走上诗人之路。她在寂寞中写出了很多不但无寂寞之感,而且生动清新的诗歌。如《笑》中的一句:“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多么的动人,多么有韵味呀!又如《一首桃花》里的:“含着笑,在有意无意间生资的顾盼。”抒写得多情生动,洋溢着独特的美感。此外,林徽因还作了《那一晚》、《激昂》、《仍然》、《深夜里听见到乐声》等诗篇。这一篇篇别具一格的诗在文坛的出现,使她开始成为一位特别的女诗人。
林徽因有过人的艺术悟性又有自己的个性,还有笔耕不止的毅力。她在从事中国建筑艺术的考察的同时,也热心参与文艺界的活动和从事文学创作。在1934年,“学文社”成立之后,发表乐好些作品:《秋天、这秋天》、《年关》、《你是人间四月天》等,这些诗是她的人生感悟,有对爱的赞颂,有对贫苦的下层人民的同情。把她当时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的不满和对苦难中的人的同情的感情真实地流露出来了。这也使我们更了解林徽因的思想倾向。林徽因对诗的热爱和坚持,还体现在:在不管是艰难的流亡时期,还是肺病纠缠难耐的日子,无论工作多么繁重,她总能静下心来写出佳作,献给读者,献给文学。
林徽因的魅力不仅表现在作品中,也表现在生活中。即使是在饱受战火轰炸、疾病折磨、生活贫困的日子,她仍然保留“午后茶聚”的习惯。客人是变动的,常客有金岳霖、胡适、徐志摩等人。林徽因无疑是闲谈的主持人,他们从政治、社会、文学无所不谈,每一次聚谈,都是她快乐的时光,因而精神焕发。在这爽朗的笑声中高谈阔论,总让她找到感兴趣的论题,包括她喜爱的文化艺术和建筑。她的分析评论总能让在座的朋友点头称好。一些独到的见解更是激动人心。在谈论中,她是语言艺术大师,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美感、充满了热情和生命,多么令人喜悦呀!更吸引人的是她的眼睛能同时蕴藏着智慧、诙谐、调皮、关心、机智、热情的光辉,发出强烈的光和热。
林徽因曾在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1931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还与梁思成共同创办了清华大学营建系。在任教期间,尽管身体不好,身患肺病,但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们可以通过她的学生的一番回忆去了解她,在汪国瑜的《缅怀梁林二师》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
“二位先师(指林徽因和梁思成)虽身体如此,但他们对工作、对教学的负责、对艺术、对真理的执着忘我,对青年、对晚辈的教诲关心,都会使所有与他们接触过的人深受感动而萌生景仰之情。”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至今我们认为她是一位教育家,不仅是因为她博通众艺、富有才华,不仅是因为她培养了一批能为国家民族效力的人才,更是因为她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认真和热情。
林徽因是我国当代具有高尚情操的杰出建筑学家。她考察过中国十五个省份的两千多座古建筑,成为“第一个发现中国最稀奇的古庙的人”,发现佛光寺大殿(至今在中国能找到的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等重大发现。我们敬佩她的执着精神和专注精神,赞叹她的敏锐细致的洞察力。很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为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撰写了《清式营造则例·绪论》一文,此文对中国建筑艺术特色的观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并成为这个领域中所有研究者必读的文献了。此外,她的很多篇建筑学论文都成为中国建筑学的宝贵财富。在肺病复发的难耐时期,她都坚持读书,编写《中国建筑史》。有多少坚持就有多少的震撼。我们感动,并感激她有如此伟大的献身精神。
我们不会忘记,在解放战争时期,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为解放军编写了《全国重要古建筑目录》,使我国古建筑在战争中减少了损失;我们也不会忘记,在建国之初,她为保护北京古建筑而发出呐喊;我们更不会忘记,她为我们新中国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全套饰纹。她用尽一生的智慧和汗水,赋予了建筑事业强大的生命力。
林徽因,惊世才女林徽因,我们敬佩她,我们怀念她。
参考文献: 【1】 刘炎生 《中国第一才女林徽因》 湖北人民出版社
【2】 杨永生 《记忆中的林徽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林徽因经典作品》当代世界出版社
第三篇:旷世才女林徽因
人物素材积累之“旷世才女林徽因”
【导语】
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广识博学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她是一个令男人神魂颠倒的精神情人,一个令人如沐春风的知己朋友,更是一个可以患难与共的妻子。一个美丽的女人流传下来的如果单纯是美丽,那么这种美丽难免单薄并苍白,一个有才华的女人流传下来的如果单纯是才华,那么这才华又与男人何异?而林徽因,却因为美丽和才华的柔美合一而流芳百世。正如哲学家和逻辑学家金岳霖所言:林徽因实属“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人物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林徽因是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馀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建国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林徽因的爱情生活也较为传奇,她曾让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是一个凌霜傲雪,拣尽梅枝的女子。凭一支素笔,写尽山水风情,百态人生。没有风华绝代,只有岁月静好。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
【精华素材】
1、超越情感定义的精神之美
翻阅中国近代史,”才貌双全”一词用在林徽因身上,最恰如其分。而谈论林徽因就不能回避她生命中遇到的三个男性,她的丈夫梁思成、朋友诗人徐志摩和哲学家金岳霖。林徽因,无疑是那个时代令男人们动容的精神情人!其中,大诗人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追求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他公然在给梁启超的信中说,我将于茫茫人海访我这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而林徽因对于诗人的感情是纯净而自持的,她虽然有着女性对于完美爱情的向往,但也对理想爱情与错综现实有着清晰而理性的认识。她在感情上并没有成为脱缰的野马,目光始终理性地长久地注视着梁思成。因此,在面对徐志摩和同样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赴美留学归来的金岳霖的情感,都没有动摇林徽因对梁思成的爱。
虽然与这几位文化名人结下的生死交情被传为佳话。但正如著名作家张洁说的那
样,“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离不开梁思成,缺不了金岳霖,也少不了徐志摩。”作为女性,林徽因的一生是幸福美满的。在爱情上,她忠贞于和梁思成的溪水长流;在友谊上,她胸怀坦荡,和徐志摩、金岳霖诚心互助。凭林徽因绝世的魅力和杰出的才华,受到大家众星捧月般的爱慕,即使她也在这爱的漩涡中跟着打转,也并没有什么奇怪。但她能以坦诚的心很理智地把握住了自己,最终维护了丈夫和孩子,体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女性的高尚情怀。他们彼此之间的敬重和理解,肝胆相照的情谊,是真正的君子风范,这一切故事背后都大写着两个字:人格。就连梁思成后来的妻子林洙也感慨地说:“是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情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每个人只能站在自己的高度去观察去理解社会。” 思路点击:柏拉图说过“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爱是火,情如水,可水火无情,烧焦的湮灭的往往是失去理性的人。也如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爱情是理性的放纵,是伟大心灵的享受”。林徽因的爱情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她的无限理性和催人上进!她是大方的、是值得炫耀的、是引人尊敬的,这一切只因为她的专一和长情!爱情不是脱缰的野马,不能任它驰骋。人世间,除了爱,还有道义,还有理智。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理智、清醒、感性与理性、纯洁的爱、友谊、君子之交、人格等话题。
2、严谨求实让“美”立体地升华
如果说浪漫的文学艺术是林徽因身上的经线,那么严密的建筑美学则是她身上的纬线,两条线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同时具有科学家的缜密和求实精神。正如梁丛诫先生所言:建筑是她心灵的诗歌。所以,一旦走出“太太的客厅”,离开典雅的艺术沙龙,林徽因便成为一个严谨求实的科学工作者。她和丈夫一起远赴美国求学,创办清华大学建筑学系;投身全国各地徒步考察,足迹遍布山西、河北、山东、浙江等十几个省份,200多个县,进行实地考古和调研,勘测了2000多处古代建筑遗存和早期造像石窟。很多埋没在荒野中的国宝级古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从此加以保护,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应县木塔等。她和丈夫还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我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这一历史文物瑰宝的重大发现,打破了日本人认为在中国早已不存在的断言。
林徽因的严谨求实的劳动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工作中精确的测量、分析和比较,历尽艰辛挖掘和保存,从而留下思维慎密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国建筑史》等珍贵的建筑学史料,为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思路点击: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要养成严谨和忍耐的习惯,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细小工作,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韩非子也说过:“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林徽因作为知性女性,仍保持着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治学态度,她实地考察,精确测量,认真比较,科学分析,写出了珍贵的建筑学史料。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严谨求实、踏实肯干、合作双赢等话题。
3、顽强意志闪现绝代风华
在艰难的岁月里,林徽因以她那早已被医生宣布患有绝症的羸弱的身体,不顾自己的健康状况,陪伴梁思成在当时极其落后的穷乡僻壤四处奔走,吃粗茶淡饭,住鸡毛小店,根据地方县志记载,去深山荒郊,寻访那些早已被人们遗忘的荒寺古庙,那些古墓遗迹。
由于战乱奔波、长期辛劳,林徽因多年的结核病在她四十岁以后严重恶化,两肺布满空洞,肾脏被切除一侧。整个抗战时期,她和梁思成相当一段时间都蛰居在条件艰苦、几乎没有生活必需品的荒村,坚持做学问,呼吁文物保护。就是这样,林徽因拼着生命在事业之路上不止脚步地前行,“献出我最热的一滴眼泪/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永远膜拜/膜拜在你美的面前!”诗人林徽因如此说,建筑学家林徽因也如此做!她在病魔的威胁中参与主持设计新中国国徽,那庄严的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穗融铸着林徽因永远流动的热血。为保护首都北京的古城墙、古城门等历史文化遗产,林徽因还与与梁思成一起上书国务院和市领导,陈词呐喊,殚精竭力,其爱之赤诚、痛之深切令人动容。面对即将失传的国宝工艺景泰蓝,林徽因拖着病体带领学生奔走呼号,亲临工厂作坊,使景泰蓝工艺得以发现、设计、制作并发展壮大。即使林徽因在病榻上,也通读了二十四史和各种建筑史资料,帮助梁思成反复修改并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用英文打字机撰写和绘制了《图像中国建筑史》。在林徽因生命的最后时期,她仍以科学家的顽强拼搏完成了生命的华彩乐章——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思路点击:“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什么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爱迪生)为了完成自己的事业,林徽因凭着坚韧的品格克服了遇到的重重困难:既要战胜自身的病痛,又要超越环境的制约,最终谱写出了人生华彩的乐章,也完成了自我的超越。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韧性、顽强的意志、信念、选择、耐住寂寞、践行合一、战胜困境、超越自我等话题。
4、不愿“独善其身”的守城人
林徽因作为我国20世纪著名的建筑学家,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为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贡献了毕生的精力。解放前夕她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对我国的建筑教育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解放后在参与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同时,她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认真地参加了首都的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很有远见的总体规划草案;她还以极大的科学勇气和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抵制了当时来自各方面,包括来自“外国专家”的许多武断的、错误的意见,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反对拆毁城墙、城楼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提出了修建“城墙公园”的新颖设想,林徽因认为,保护古建筑与新的城市建设及发展是统一的,有人把它看成是必然的矛盾,甚至是不可解决的矛盾,因此首先考虑“拆除”,其实我们应首先考虑如何想办法去“保”,想办法去解决矛盾而不是首先考虑“拆”,保护旧的是为了新建筑保存优良的传统。为此林徽因曾指着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你们把真古董拆了,将来要懊悔的,即使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而历史的发展也印证了林徽因的前瞻性的眼光。思路点击:作为艺术家,林徽因是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同时她又是孜孜不倦地探求怎样保护、吸取民族建筑艺术中最优秀的成分的。林徽因夫妇以羸弱之体为保护和抢救中国古建筑、特别是北京古建筑倾注了毕生心血,至今仍在北京和中国建筑界广为传颂,被中外学者誉为“中国建筑之魂”。1950年代前期的“北京城保卫战”他们虽然失败了,然而,历史将永远记载着她的名字。为了保护文物,她据理力争、痛斥吴晗,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柔
弱女子身上所进发的无穷力量,那力量的源泉是责任。本文适用于良知、执着、信念、前瞻性、三思而后行、新与旧等话题。
5、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真爱之绝唱
与林徽因终成眷属的是梁思成,梁启超长子。
林徽因与梁思成真正恋爱开始是在林徽因回国以后,他们常常选在环境优美的北海公园幽会,那里座落着新建的松坡图书馆,梁启超正是馆长,梁思成近水楼台。礼拜天图书馆不开,但梁思成衣袋里有钥匙。林徽因又跟随梁思成去清华学堂,看他参加的音乐演出;和他一起逛太庙。那段时光对于林徽因来说是灿烂温暖的。
没想到,加速恋爱进程的却是一场意外的车祸。1923年国耻日,梁思成和弟弟思永骑摩托上街参加示威游行,摩托行到长安街被国务院权贵金永炎的汽车撞倒。思成满身是血,大伤了筋骨。林徽因着急慌神,亲人遭遇如此灾祸她还是头一次。梁思成住院治疗,林徽因每天前往服侍。恰值初夏时节,梁思成汗水淋淋,她顾不得避讳,每天都来安慰他寂寞的病榻,揩面檫身,打扇读书,无微不至。两人恋爱以来从未如此频繁亲密地接近,恋情经受惊吓、焦虑过后愈发显得甜蜜。
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重。一次林徽因对梁思成毫不隐讳,坦诚说出自己的苦恼——她同时爱上了金岳霖和梁思成,这让她极为苦恼,梁思成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告诉妻子: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林徽因也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林徽因梁思成仍旧跟金岳霖毗邻而居,相互间更加信任,甚至林徽因梁思成有时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思路点击:爱情,无疑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美就美在“爱情使人心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但丁语)爱,真正的爱,是最纯真的感情,来之不易,也正需要双方彼此呵护。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不仅仅是志同道合,相濡以沫,更多的是超越夫妻间常见的相敬如宾,他们毫无芥蒂,相互间彼此信任,真正体现出了一种“君子坦荡荡”的品格。爱是坦诚,亦是包容。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至真至诚无私无欲的人间真爱、坦荡光明的人格风度、相濡以沫、有容乃大等话题。
【升华评论】
据说上天对人是最公平的,给了你卓越的才,就不再给你倾城的貌;给了你才与貌,就不再给你无憾的情与爱,但对于林徽因这位活跃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诗人、作家,美术设计师、建筑学教授来说却是个例外,她不但美貌绝伦、高贵脱俗,而且才情超凡、智慧过人,著名诗人徐志摩对她一生倾情,逻辑学家金岳霖为她终生不娶,建筑学家梁思成因他成就伟业。林徽因真可谓才貌情三者兼得,堪称女人的经典,凡间的精灵。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她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悟,来探索生活、事业、生命的意义和纯美,就如她的文章的字里行间里坦荡着真诚如浪浪天风的清雅之气一样,她的人生也展示出了一个睿智博学的知识女性更为丰富、更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经过沉淀之后的升华的人性光辉。
第四篇:才女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人生若只如初见
颜凌燕
114171839 11工商管理1班
摘要:人生若只如初见,最美人间四月天。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关键词:林徽因 梁思成 徐志摩 金岳霖 爱情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1955年4月1日去世,公认的美女,在建筑和文学上有成就。但让我感兴趣的是她和生命中三个重要的男人的故事,即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他们的故事是探讨爱情、揭示爱情真谛最好的材料。
这三个男人中,最出名的当属诗人徐志摩,他的“再别康桥”,人人皆知。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在英国定居一年,恰巧徐志摩也来到伦敦。诗人在和林长民交往过程中认识了林徽因,很快被吸引并爱上了林徽因。“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能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诗人激情洋溢,写下一首首这样的情诗。
当时的徐志摩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第三个孩子,正怀在妻子张幼仪的腹中。为了林徽因,他甚至逼着妻子打胎,在妻子生产后不久,就逼迫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因此成为中国离婚第一人。可是当他兴冲冲的去向林徽因表白时,却被拒绝了。当时,徐志摩24岁,英俊潇洒,浪漫多情,前途无量。我想,很少有女孩不为之所动吧。可见林徽因这个女子不简单。后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身亡,林徽因非常伤心,据说将徐失事飞机的一块残骸挂卧室内悼念徐志摩。有人因此认为她其实是爱徐志摩的。
第二个男人梁思成虽然不太出名,但他的父亲却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林梁两家是世交,林徽因、梁思成早就认识,他们是两小无猜,两人的父亲交情也极好。林徽因热爱文学,却选择了建筑作为自己的主业,说明她的天性中有冷静理性的一面。拒绝了浪漫的诗人,她嫁给了梁思成,1928年在加拿大结婚。婚后,由于梁思成也主修建筑,两人成了事业上的伴侣。金岳霖说:“比较起来,林徽因思想活跃,主意多,但构思画图,梁思成是高手,他画线,不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林徽因没那本事。他们俩的结合,结合得好,这也是不容易的啊!” 梁思成、林徽因的婚姻生活也很有情趣,闲暇时,夫妇俩比记忆,互相考测,哪座雕塑原处何处石窟、哪行诗句出自谁的诗集,那甜美的家庭文化氛围,疑似李清照、赵明诚重返人间。
林徽因、梁思成的婚姻虽然美满幸福,可是在他们结婚三年后,却出现了危机,因为第三个男人:金岳霖。
金岳霖没有什么名气,一般人都不太清楚他,据说他是搞哲学和逻辑的,除了专业人士以外,没人知道他有什么建树。1931年,林徽因因病在北平休养。当时梁思成还在东北大学执教,徐志摩经常去探望林徽因,为了避嫌,就叫上国外留学时的好友金岳霖等人,这样金岳霖和林徽因相识了。由于金岳霖是单身汉,在徐志摩去世后,就住在梁家的后院。当时林徽因正怀着身孕,梁思成经常外出考察,陪伴她的只有金岳霖,两人就以徐志摩为话题。久而久之,他们相爱了。当梁思成考察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梁思成听到后自然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告诉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祝他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得令人惊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之后金岳霖一直和梁家比邻而居,几乎没有分开过,和梁思成的关系也不错,甚至两口子有了争执解决不了要叫金岳霖来裁决。后来的林徽因在病魔的蹂躏下,经常不得不卧病在床,已经不复是当年那个风华绝代的女子。金岳霖依然每天下午三点半,雷打不动,出现在林徽因的病榻前,或者端上一杯热茶,或者送去一块蛋糕,或者念上一段文字,然后带两个孩子去玩耍。梁思成一家跟他相处融洽,临死前,他还和林徽因、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生活在一起,他们称他“金爸”,对他行尊父之礼。而他去世后,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处公墓,像生前一样做近邻。
这三个男人,林徽因爱的究竟是谁?从三个男人的后来表现可以看出来。徐志摩被林徽因拒绝后,爱上了陆小曼,和陆小曼结了婚。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再娶了一个妻子,而金岳霖则终生未娶。林徽因去世多年后,金岳霖有一天突然请客吃饭,大家都不知何故。在酒桌上,金岳霖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说完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不能说徐志摩和梁思成的再娶是对林徽因的背叛,他们其实为林徽因付出的也不少,只是他们都从来都没有真正得到过林徽因的爱情。而金岳霖虽然在婚姻上退出了和梁思成的角逐,但他的爱情从来没有退缩过,他们的心灵始终相随相伴,直到自己生命的终点。
爱有很多种方式和理由,这里无意责怪谁,只不过我觉得金岳霖的故事听起来更加撼天泣地。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未娶,他一辈子都站在离林微因不远的地方,默默关注她的尘世沧桑,苦苦相随她的生命悲喜。有一种情,不很烫,但很熨贴。天长地久,静水流深。
若, 人生只如初见,多好!
参考文献:《林徽因的爱情》、《一代才女林徽因:三个爱情故事的女主角》
《林徽因 美与智慧的绝唱》——蒯乐昊
来自: 橙橙橙橙(愿你的理想,永远指引你。)2010-09-08 17:43:13
我们常常要借助一个男人的光线,才看到他背后的女人——对于那些从民国时代走来的文艺女青年们——但林徽因是个例外。在她身上,折射着许多优秀男人的光芒,而她反过来又为这些男人增添了光彩,我们举着她这支蜡烛,把那些有着别样才情与身世的男人照看得更加清楚:梁启超、胡适、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费正清、沈从文、张奚若……这串散发着光芒的名单里,间或瞥见林徽因的衣袂飘动,她与他们终生保持着或父或兄、或亲或友的深厚情感。
林徽因的父亲、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林长民,不无骄傲地对徐志摩说:“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彼时林徽因刚满16岁,但谈吐和悟性已经超越了她的年龄,在她的美貌和聪慧面前被迫放低天伦辈分的不只是林长民,徐志摩也不顾自己是林徽因父亲的好友,且在国内已有妻儿,公然闹离婚并追求起这个刚刚中学毕业的小姑娘来。这段公案因影视、小说、文史学家津津乐道的介入而妇孺皆知。
不太被人知道的是,在徐志摩追求林徽因之前,他跟林长民互相引为知己,还玩过一场互通“情书”的游戏。在通信中,徐志摩扮一个有夫之妇,林长民扮一个有妇之夫,双方假设在这不自由的景况下互相爱恋。两个接受过留学教育的旧知识分子,用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来描摹他们渴望自由,但又身陷囹圄的情爱世界以及政治抱负。徐志摩写过一篇浓艳的短篇小说《春痕》,其中的主人公“逸”,就是以林长民为原型的。
林徽因最终没有选择徐志摩,她和梁思成在长辈的安排下相识相爱了。梁启超对长子寄予厚望,亲自挑选了未来儿媳人选,并在林徽因丧父后视她一如亲女。两家安排只待梁思成从清华一毕业,就送他们一起去美国深造。
这对小儿女于是常在一起憧憬未来,林徽因告诉梁思成,她以后准备学习建筑。梁思成大感意外,他从未想过文弱的女孩子要学盖房子:
“建筑?”他反问道,“你是说house(房子)?还是building(建筑物)?”
林徽因笑起来,她左边脸腮上有一个不对称的酒窝:“更准确地说,应该是architecture(建筑学)吧!”
这位建筑学巨匠晚年承认,自己最初选择学习建筑,只是为了林徽因,“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都不知道。”——梁思成以多种重要身份存在于历史之中,但贯穿他一生的核心身份,竟首先是个一心疼顾老婆的温和男人,这一点,在后来的金岳霖事件里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见过梁氏夫妇的人,莫不承认他们是恩爱的一对。1923年一次学生游行示威中,梁思成被军阀金永炎的汽车撞伤,并因此留下终身残疾,林徽因每天都来安慰他寂寞的病榻,为他拭汗、打扇、读书。这一点让梁思成的母亲极为不满,她认为思成伤卧在床,衣冠不整,大家闺秀应该低眉敛目小心回避才是,一个官宦人家的小姐,尚未下聘,怎能如此不顾体统?
梁启超却因此更加欣赏林徽因,老爷子洋洋得意地写信给大女儿梁思顺:“老夫眼力不错吧!”这个维新派因此生发出他的姻缘观:由父辈留心观察、看好一个人,然后介绍给孩子,最后由孩子自己决定,“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
这场婚姻确实向人们昭示了婚姻有可能多么宽松,同时多么牢固。终其一生,金岳霖都是林徽因和梁思成最好的朋友,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一起,隔院毗居,同饮同食,同悲同喜。梁思成遇到学术上的任何问题,常常请教金岳霖,跟林徽因吵架,也搬出金岳霖来评理调停,在林徽因和梁思成双双故去以后,金岳霖还跟梁思成的儿子住在一起,梁从诫像对待自己父亲一样,陪伴这个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亦无后人的大哲学家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从林徽因写给好友费慰梅(费正清之妻)的一封信里,可以看出他们3人的亲密与默契。当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林徽因和梁思成蛰居李庄,生活困顿,贫病交加,金岳霖一有假期就来李庄看望他们,同他们一道过年,林徽因一边听着日本轰炸机从上空飞过,一边在信里这样写道:
思成是个慢性子,愿意一次只做一件事,最不善处理杂七杂八的家务。但杂七杂八的事却像纽约中央车站任何时候都会到达的各线火车一样冲他驶来。我也许仍是站长,但他却是车站!我也许会被碾死,他却永远不会。老金(正在这里休假)是那样一种过客,他或是来送客,或是来接人,对交通略有干扰,却总是使车站显得更有趣,使站长更高兴些。
林徽因写完信,就交给思成和老金看,问他们可有补充,于是我们看到了接下来由金岳霖写的一段:
当着站长和正在打字的车站,旅客除了眼看一列列火车通过外,竟茫然不知所云,也不知所措。我曾不知多少次经过纽约中央车站,却从未见过那站长。而在这里却实实在在既见到了车站又见到了站长。要不然我很可能把他们两个搞混。
金岳霖写完,梁思成又接过信来附言道:
现在轮到车站了:其主梁因构造不佳而严重倾斜,加以协和医院设计和施工的丑陋的钢板支架经过七年服务已经严重损耗,(注:梁思成因车祸脊椎受损,一直穿着协和医院为他特制的钢马甲),从我下方经过的繁忙的战时交通看来已经动摇了我的基础。
这封信写在又薄又黄的劣质纸张上,不分段,字极小,没有天头地脚,连多余的半页都被裁去,为了节省纸张和邮费。这封信让远在华盛顿的费正清夫妇笑了很久,接着又心酸了很久。
梁思成说:“人家讲„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但是我觉得„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林徽因的才华是多方面的,少女时代起,她已经是颇有名气的诗人,同时翻译西方文学、创作剧本、发表小说;学了建筑以后,在设计和测绘方面也多有建树,与梁思成一起完成了许多建筑学著述。虽然穿着窄身旗袍、体弱多病,但她爬起古建筑穹顶来却根本不成障碍,金岳霖到他们家去,常常看见林徽因和梁思成爬在自家屋顶上,为野外测绘练基本功,老金当即作了一副藏头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嵌了这夫妇二人的姓氏,上句打趣梁思成,下句奉承林徽因。梁思成很高兴,林徽因却不以为然,“真讨厌,什么美人不美人的,好像一个女人就没有什么事可做,只配作摆设似的!”
她怎么可能是摆设?在她家客厅的著名沙龙里,任何谈笑有鸿儒的对话,她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即使重病中都躺在沙发上跟客人们大谈诗歌与哲学。曾经的沙龙客之一萧乾回忆说:
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别说沈先生(沈从文)和我,就连梁思成和金岳霖也只是坐在沙发上吧嗒着烟斗,连连点头称是。徽因的健谈决不是结了婚的妇女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我后来心里常想:倘若这位述而不作的小姐能够像18世纪英国的约翰逊博士那样,身边也有一位博斯韦尔,把她那些充满机智、饶有风趣的话一一记载下来,那该是多么精彩的一部书啊!
可惜,林徽因自己也承认自己是个“兴奋型的人”,情绪喜怒不定,像朵带电的云,“只凭一时的灵感和神来之笔做事”,所以,她留下的作品并不多。她的聪慧,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传说,流传在那些见识过这聪慧的文化名人们的口头笔端,而战争、疾病、政治运动、贫穷而琐细的家庭生活又剥夺了她大量的创作精力,所以,抛开她那些著名的“绯闻”,在学术层面上,人们通常只知道她是国徽的设计者、北京古建筑的积极保护者,而忽略了她内心更加丰沛的才华。
被肺病折磨半生,她终于在1955年去了,比梁思成幸运,她躲过了后来席卷全国的“史无前例”。丈夫亲自为她设计了墓碑,碑上移来她生前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圈;知己金岳霖为她组成治丧委员会,悉心料理后事。人生得此,夫复何求?
她的墓碑上写着: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第五篇:民国才女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志摩的这首诗不像是对康桥的离别,倒更像是对林徽因的苦楚。也许伦敦的相遇本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佳人才子的前世今生注定要做个了结。
才子才女相遇
1920年秋天,24岁的徐志摩在英国伦敦邂逅了16岁的林徽因,一个是才气渐成,风华正茂的有志青年,一个是年方二八,情窦初开的千金小姐。这仿佛又是一出西厢记,但一这场爱情要远比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来的撕心裂肺,和西厢记最大的区别就是这对羡煞旁人的才子佳人最终没有成配。这也引来了后人无限的惋惜与感叹。
徽因说,彼此各认个生活的模样,志摩道,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世界上最长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在我身边却不能爱着你,无论是苏轼与王弗的十年生死,还是陆游与唐婉的梁园凄苦,都没有徐志摩与林徽因更加惹人心伤。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一位爱国有识之士,与大名鼎鼎梁启超有着深厚的交往,两人早就承诺结为亲家,把林徽因许配给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为妻,而梁启超也早就把林徽因当做自己的女儿对待。
和与徽因门当户对的梁思成相比,徐志摩倒更像是一个外来人。生命本是一场漂泊,追求浪漫的诗人不可避免的遇见了生命中的唯一。这一场萍水相逢,换来了志摩的狂热、激情、勇敢,也换来了徽因的惶恐与失措,她只不过是16岁的少女,面对着这个大她8岁的男人,她感到的只有压力和受宠若惊。
留学之路
1924年6月,林徽因随梁思成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伤心之余的徐志摩写下了这样的诗篇: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诧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两个月前,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一路由徐志摩和林徽因陪同,那段时间,两个人的心灵仿佛走在了一起,志摩像换了个人似的,青春焕发,诗意盎然。“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三人同行的画面被传为佳话。其间泰戈尔还为徐志摩拉红线,但最终也无甚结果。泰戈尔的一首诗记录下了这段缠绵不尽之情: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
结婚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
多年以后,经历岁月冲洗的林徽因,也渐渐懂得了志摩的那份纯情,想起了那一年16岁的她与徐志摩相遇的美丽: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志摩之死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不幸遇难,这天早上8点徐志摩搭飞机赶往北平听林徽因的演讲会,途中飞机坠毁,一代才子丧身谷底。
虽然徐志摩与林徽因最终没有成为眷属,但他们之间的故事却一直被人传扬。
徐志摩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林徽因的出现点缀了他那浪漫的诗意世界,因为追林徽因这件事本身就很浪漫,当初有人劝他让他放弃,他却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段宿命意味的爱情让人感到更真实,更刻骨铭心。
徐志摩就这样走了,轻轻地走了,去了另一个世界,正如他轻轻来到林徽因的世界一样。
伦敦的那个晚上,一个16岁少女和一个24岁青年诗人。
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记忆永恒的定格在这里,多好!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爱情
梁思成问林徽因:“有句话,我只问你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后来一天,林徽因很沮丧的地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梁思成听了以后非常震惊,一种无法形容的痛苦笼罩着他,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虽然自己很痛苦,但想到另一个男人的长处,他毅然的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祝你们幸福。
而林徽因,不仅没有离开他,反而感动万分地堆梁思成说了一句让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的一生来尝还。”
如果一百的人来问我完美女子的标准,那么我一百次都会回答林徽因。似的,她已经是一个传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
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的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剪影。
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为她写下那样的诗句,可她最终还是没有选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