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样性综述[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3:2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植物多样性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植物多样性综述》。

第一篇:植物多样性综述

综述

前言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其内容包括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包括了四个主要的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以植物为主体,由植物、植物与环境之间所形成的复合体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上二者都涉及到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正文

多样性研究渐渐从物种的组成与变化向多样性对演替过程中生物进化的响应、多样性功能方面发展。

植物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

一、群落演替过程多样性动态

物种多样性的恢复是群落和生态系统恢复过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研究植被演替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学者为了了解群落恢复过程与机理,并探求恢复和重建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大量与群落恢复相关的多样性研究。恢复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大体趋势为低、高、较高,但恢复的途径及自身特点有着明显的作用,如人工播种恢复可能不及自然恢复的起伏大,竞争、入侵、生态位分化等差异显著,因此多样性变化的规律可能不同。

当前,植被恢复过程中多样性的研究趋向于探讨多样性恢复的机制和多样性维持的机理,指导恢复和重建、保护和可持续发的实际作用。

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就是群落中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更替的过程。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多样性特征是研究群落多样性时空动态规律的重要内容。十九世纪以来,对群落演替的研究从描述方面渐渐向功能解释方面发展,在解释多样性变化的根本原因与本质规律上取得显著进步。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了群落演替过程多样性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不同演替阶段生态响应等。虽研究的区域不同,环境差异可能很大,但其变化趋势大体上是相似的,即随演替特别是次生演替的发展,先增加后降低。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中,随着演替进行,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单峰曲线,曲线的弧度在不同区域不同演替上差异较大:

行,在竞争较强且郁闭度适中时能容纳更多的中性及阴性树种,演替后期郁闭度很大且种间关系稳定,容纳物种有所下降。对于林下植物,其物种组成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与其所处的上层群落密切相关。

草本层多样性与上层特别是灌木层的郁闭度关系密切,演替过程中林下光照的变化是影响草本层物种多样性高低的重要因素,在演替中期林下较多的光斑是有利于许多中性及阴性物种生存的,一般此时的多样性最高。这方面,多样性研究渐渐从物种的组成与变化向多样性对演替过程中生境异质化的响应、多样性功能方面发展。

二、海拔、土壤等因素对水平梯度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水平梯度上,物种多样性的纬度梯度变化最明显。大尺度上,从赤道向两极,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是降低的;在南北半球,从低纬度向高纬度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速率是不对称的;热带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之问存在极大差异,温带森林之间差异较小:南半球的温带森林和北半球相比,多样性较低。区域环境内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差异较大,北美树木物种多样性纬度变化不明显,与年蒸散有关。在我国,随着从北到南纬度的不断降低,落叶阔叶林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不断增加,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先增加后又降低。水平梯度上的另一种变化规律是经向的,水分是其主导因子。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同水分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地区是不一致的,而且不同植物群落或物种与水分的相关关系也是不同的。海拔是植物群落物种分地带性气候所确立的水热组合影响。山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一直是生态学家感兴趣的问题,群落内垂直层次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动态是群落内垂直生态梯度的直接反映。但是,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是复杂的,在一般情况下,伍多样性的垂直格局基本符合“单峰”模式,B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也有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单调下降,大多与水热垂直差异明显相关。

另外,也有表现出中间海拔梯度群落植物多样性最高,这种情况下多样性同时还与群落生产力水平有关;还由于许多影响因子的作用差异较大,多样性沿海拔梯度无明显的规律。

多尺度海拔差值下的植物多样性梯度研究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可使多样性变化更明显。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水平的关系,也是研究植物与环境间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们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土壤中的氮、磷和钾的水平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许多酶的活性与植物多样性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和水解氮与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桉树人工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桉树是桃金娘科(Theaceae)桉属(Eucalyptus)树种总称,有795种(其中变种和亚种114种),它具有种类多、干形好、生长快、产量高、耐瘠薄、抗性强、适应性广、用途多、经济价值高等优良特性。

至今,有96个国家引种桉树,桉树人工林面积已突破2000万hm2,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极为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

中国引种桉树有110多年的历史,全国种植桉树的省(区)有17个,涉及600多个县,成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之一。全国桉树人工林面积在200万hm2以上,在华南地区,有60-70%的桉树人工林属于短周期人工林,其中50-60%的林地采取连栽方式。随着桉树人工林的大发展和连栽制度的全面推行,桉树人工林的生态脆弱性进一步凸现,“桉树争论”愈演愈烈,桉树发展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要做到人工林既有高生产力,又维持生物多样性,是当代生态学所要解决的迫切任务,也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难题。

长期定位实验研究表明,尾巨按成熟林分(7。3年)的蓄积生产力水平为20—21m3/hm2·a,生物生产力水平约为19t/hm2·a。对l代林和2代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连栽对2代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没有显著影响。树干、树皮、树枝和根系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均随着林分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只有树叶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林分生长后期,根系和树叶生物量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影响了林分后期生产力的持续性。连栽具有增加树皮、树枝和树叶生物量比例的趋势。连栽导致林下植被生物量

和生产力的显著下降,2代成熟林下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比1代林下降70%;从幼龄林(2.3年)到成熟林(6—7年),1代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表现为缓慢的持续增长趋势,而2代林却表现为逐渐递减趋势。

采用长期定位实验研究方法,对不同连栽代数桉树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土壤种子库及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树连栽导致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减少,2代林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比1代林减少39.39%和17.76%。群落的B多样性中,1代林的Jaccard系数和Cody指数均显著高于2代林;代内群落的相似性系数高,为60%左右,而代问群落的相

似性系数低,为30%左右,表明连栽引起大量物种丢失。桉树人工林连栽不仅导致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而且改变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特征。

与成熟林比较,不同连栽代数群落的生活型谱存在明显差异,第1代林以藤本高位芽和矮高位芽植物为主,2代林则以地上芽植物和矮高位芽植物为多;1代林的k-对策种和r-对策种分别为64.79%和35.21%,2代林则分别是51.02%和49.98%,连栽使草本植物、地上芽植物和卜对策种的数量增加,木本植物和

-对策种的数量减少。对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表明,不同连栽代数土壤种子库储量及多样性变化与地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土壤中种子库和营养体对物种多样性维持有重要作用,提出了桉树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初始植物繁殖体组成假说。在一个经营周期内(6—7年),桉树人工林维持的植物多样性的高低取决于初始植物繁殖体组成的丰富程度,高强度干扰(如炼山和机耕全垦整地)的连栽制度使某些高竞争力的物种或仅以种子(果实)传播的物种丧失,造成下一代林地初始植物繁殖体组成多样性的降低,从而使连栽林地的物种多样性逐代减少。土壤种子库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假说。

四、秦岭对植物分布及其多样性的影响

秦岭不仅是我国南北两大水系——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在地形上成为我国东半壁的南北分界线,在气候上也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它东西走向,位于中纬度地区,受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双重影响,北方的寒流可直达北坡,东南暖湿气候沿河谷易入南坡。且由于山体高大,使得潮湿的海洋气团不易深入到西北;同时也阻挡了北方的寒潮不致长驱南下,减小寒潮猛烈的侵袭。因而形成秦岭南北两侧水热条件上的差异,成为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它作为我国气候带的重要分界线,反映在植被分布上,秦岭以北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以南则属亚热带类型,有较多常绿闹叶树种的分布。秦岭以南属亚热带气候,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秦岭以北则属暖温带气候,情况相反。

五、森林“面”

从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理论角度而言,“面”是整个网络系统中最为基础的、涉及面最广的系统元素,是网络系统的主体构成。显然,“面”的建设对于网络体系的整体功能、对于国家或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最广泛、最重要的影响。鉴于“面”的广泛性、基础性和复杂性以及我国“面”上的自然环境~般状况,我们认为“面”建设的基本技术途径应是“以封山育林为主,辅之以人工措施”。

对于广大的面来说,有林地带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经营,无林地带实现植被恢复与形成植被群落,是其生态建设的基本目标,大量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采取封山育林,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多快好省地恢复植被、形成适应而又稳定的植物群落的重要举措,同时,通过实施适当的人工措施,可以进一步加快植被恢复的进程,提高植被群落的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因此“以封山育林为主,辅之以人工措施”是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中“面”的建设的基本途径。

六、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程度远不及藻类、真菌和其他高等植物。实际上,苔藓植物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在植物界的系统演化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环境保护、医药应用、环境监测、园林绿化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应用前景。

在自然界,苔藓植物也是某些植被类型的组成部分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常常有大量的地衣和苔藓组成一望无际的苔原;森林、沼泽、草甸等植被中,常见苔藓植物成为饱含水分的地被植物。苔藓植物因其强大的蓄水能力,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护 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苔藓植物可促使湖泊陆地化、森林沼泽化。苔藓植物虽体型微小,但其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繁殖能力,注定在自然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苔藓植物中有不少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坡向、坡位等地形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也是比较复杂的。对于苔藓植物来说,坡向是形成其物种多样性组成和结构差异的重要环境因素,这可能与其引起的生境差异有关。有研究发现,三峡大老岭森林地形因子对仅多样性影响的大小顺序是:坡位>海拔>坡向>坡面>坡度>坡形。由于小气候的关系,片断热带雨林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生境异质性是引起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及差异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异质生境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因子(尤其是地形因子)的区域作用引起的。,、它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断裂的岩层上,丛集的植物体积累水分和浮尘,代谢的酸性物质分解岩面,促其分化,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条件,所以说苔藓植物是自然界的拓荒者。

小结

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群落生态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和热点之一。目前生物多样性研究以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较多。物种多样性代表着物种演化的空间范围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是进化机制的最主要产物及生物有机体本身多样性的体现,所以物种被认为是最直接、最易观察和最适合研究生物多样性的生命层次。

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既是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又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面。

植物多样性作为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温远光《连载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长期试验研究》四

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张勇《连云港台山植物多样性及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

3.王剑《江苏省苏州和宜兴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及生态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

4.邵娜《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侧蒴藓类植物的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李粉霞《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物种及生态系统多样性》 华东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篇:科学.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说课稿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1课时说课稿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本着“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理念来上好每一节课。“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就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完成的,这节课上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我认为有许多问题值得拿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来自浙教版《科学》第二册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6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1课时。教材第3章是以生命周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人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植物的一生和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等知识,主要体现生命的周期性和生命代代相传的原理。

所以本节课内容是第3章的一个重点。前面几个知识点的教学是学习植物生殖的多样性基础,而且在学习植物的一生时课文中就留下伏笔:“花开放后,花粉落到柱头上,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子房就发育成果实,胚珠就发育成种子”。于是在这节课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说教学目标: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在知识、情感和技能三方面都确立了具体的目标,同时突出重点。在知识目标中重点强调被子植物受精过程的基本情况,技能目标重在通过讨论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养成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情操

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原有认识对科学学习的影响,尽最大可能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原有经验的局限性,主动构建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本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景、师生双向交流、观察与探究、学生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新课伊始,我从“春天来了,许多植物会开出鲜艳的花,大自然会出现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色。”将学生们引入春天。紧接着问:“根据你平时的观察,说说植物开花时节,花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一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便热烈的讨论起来。由于观察的局限性,学生们只能看到表面的现象,如:含苞待放,蜜蜂采蜜等。这时我适当加以引导、点拔提示花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继尔引导学生读图比较豌豆花和棉花的传粉方式有什么不同,带着问题,让学生自学、自主分析得出,发展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第二步:提出问题,难度适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入是要把教学引向学生的主动学习、或是探究的开始,提问也不再是要求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能激发学生自主地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提出了一些难度适当并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如:(1)你认为哪种传粉方

式比较普遍?(2)你认为异花传粉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等。希望通过这些问题能使他们在想象、思维和表达的过程中,切实锻炼分析综合能力,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这里多媒体帮了大忙,通过录像剪辑让这些对城里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的知识生动展现。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堂科学课都需要多媒体课件,但是这一节内容我认为就适合于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丰富多彩的植物界,或者展示我们平时无法见到的自然事物,加深学生的认识。学生的求知欲望非常强,我们班有同学这样问:“梅花开在冬天,这时天气寒冷没有昆虫,它是虫媒花吗?”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开来,“是啊!腊梅花很鲜艳,也很香应该也会吸引昆虫吧!”还好我早早地查阅了这方面的资料要不然对同学们可无法交待。学生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这便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孩子们反璞归真,他们渴求知识,他们积极思考,他们举起小手想要知道有关世界的所有“为什么?” 第三步:仔细观察,大胆猜想,积极表达

在这一步同样用多媒体动态展示微观世界的变化,提出问题:传粉后花会发生什么生理变化?通过读图和动画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胚珠结构的基础上理解受精的过程。由于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知识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对于设置开放性题难度较大,只能通过观察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最后小结“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此话一出。有个男同学迫不及待的举起手来问道:“竹子也会开花,竹子的花是它的生殖器官吗?”这一问倒让我一愣,因为在上课前我真没想到学生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于是我把这个问题给了同学们。学生们一下子热烈的讨论起来,有同学说:“老师,竹子开了花就死掉了,肯定不是它的生殖器官。”另有一名学生也说:“我们吃的竹笋是从地下长上来的,花肯定不是它的生殖器官。”聪明的学生忙从自己手头资料上查起来,有同学在“教与学”上找到了答案,便念给大家听。当学生们得到满意的答案时,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

接下来我提出了许多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和表达的问题,如讨论并交流:(1)果实的结构是怎样的?它各部分是从花的什么部分发育而来的?(2)为什么桃子中只有一粒种子而西瓜有很多种子?(3)根据你的经验想想看萼片掉还是不掉?(4)请你说说人们利用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情况等。“在中国由于我们的文化比较强调求同和服从权威,不太注重尊重孩子本身的思考和自决的权利。”而新课程的实施旨在改变这种现状,重在放开学生的手脚,放开他们的思想,作为教师就应适当给程度不同的每一个学生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去想象、去自由表达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情绪、情感,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

第四步:课外延伸,知识升华、激发兴趣。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史,并意识到由于世界人口大量增加,粮食紧缺已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介绍“水稻之父”袁隆平,激发学生兴趣,因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

课后反思:

这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希望能通过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来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将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科学素养的新世纪人才。划亮一根火柴,闪亮了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点燃一个火把,就可以散发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甚至百倍的热量。

第三篇:教案236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1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通过直观教学、动手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通过植物生殖过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并从另一个方面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贵、生命的来之不易。

重点难点:传粉方式,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课前准备:花、胡萝卜、花生、青椒、马铃薯、豆荚等实验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动手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演示百合花,进一步熟悉花的基本结构,重点突出雌蕊和雄蕊的结构。[板书]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课件展示] 被子植物开花的基本情况: 花萼、花冠打开,雄蕊伸长,花药裂开,雌蕊也伸长,柱头分泌黏液。

[板书]

一、传 粉

传粉:植物开花后,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落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结合书上的图3-47棉花和豌豆花的传粉方式并讨论总结它们传粉的不同点。豌豆花在没有开放时,花粉已经传到了雌蕊的柱头上,是严格的自花传粉; 棉花是异花传粉。

[板书] 传粉分为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普遍)

[板书] 异花传粉的方式可分为昆虫传粉和靠风传粉等。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把花分为风媒花与虫媒花。

[讨论]:假如你是一只小蜜蜂,你会去什么样的花上采蜜呢?(课件展示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图片)

总结虫媒花的特征:花瓣鲜艳,花蜜香甜等;

风媒花的特征:花粉多而轻,柱头分叉或成羽毛状,并且伸出花瓣外面。(说明传粉并不是很容易的,从而说明生命的可贵)

[板书]

二、受 精 [课件展示被子植物受精] 传粉以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花粉管内有精子,花粉管到达子房,花粉管内的精子与子房内的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板书]

三、果实、种子的形成 [课件演示果实的形成] 传粉受精后,花的哪些部分会枯萎、凋谢呢? 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头、花柱 不断发育的是:子房、胚珠

子房壁 果 皮

子 房 珠皮 种皮 果 实

胚 珠 种 子

受精卵 胚 [探究] 它们是果实吗?

实验器材:胡萝卜、青椒、花生、马铃薯、豆荚、刀片、解剖针 实验要求:

1、判断属于果实的是:

2、利用解剖刀等切开果实,进一步掌握果实的基本结构。

果实是由()和()构成的,并结合实物找到这些结构。

子房发育成果实,但也有些不是这样的,如苹果主要是由花托发育而成的,子房发育的只占了一小部分。

桃子我们食用的是哪个部分?(桃的结构: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种子)桃子里有一个种子,而西瓜呢?

一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多个胚珠发育成多个种子。[课后调查] 无籽番茄的形成过程。

[讨论]:

如果在植物开花期出现天气连续下雨、刮大风或无风等情况,对植物的繁殖会有什么影响?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讨论回答)[讨论]:

如果植物传不了粉,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传粉不能完成,果实、种子不能形成)由上述可知,传粉受精的重要性,但有些作物在开花后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无法传粉也就结不了果,这时人们常用人工授粉的方法,给作物传粉,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见图3-53讲述人工受粉的基本方法)

[小结]:植物开花传粉受精后,形成果实和种子完成了有性生殖。[课后探讨]:

植物作为自然界的重要成员之一遍布全球,请结合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实际谈谈植物的果实、花、种子的利用情况。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一节中的第一课时:‘被子植物的有性 生殖’,主要内容是被子植物的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大多数学生对被子植物的认识只是鲜艳漂亮的花朵、可口的果实等一些表面现象而已,对一些内在的认识如花中最重要的结构:雌蕊、雄蕊;还有果实的基本结构;果实、种子是怎么形成的等等都比较模糊。所以本节课首先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以学生原有的认识作铺垫,通过生动的教学从表面深入实质,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花、果实和种子之间的真正关系;并从STS教育角度出发,介绍人工受粉以及布置无籽番茄等问题的课后调查。

在过程与方法上,把实验、探究与直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直观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探究来深化感官认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这节课中,还设计了一些结合生活实际的问题,在引发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猜想,引导学生把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在情感与价值观上,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植物传粉、受精过程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贵、生命的来之不易,只有明辨是非、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才能使生命绽放光彩。教学中以三唯目标的整合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素质全面发展’的理念,真正地还学习空间于学生。

二、教学设计

1.以学生兴趣为基点,在轻松、融洽、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教学

就科学而言,学生一旦有了兴趣,激发了灵感,参与进来享受到学习过程中 的成功喜悦,就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科学,更深入研究科学。在导入时考虑到新课前‘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新知识的同化。这节课老师往往会以复习提问的形式来导入,如提问:花的结构由哪几部分构成等,但提几个问题能起到多大的复习作用呢?学生的情绪是否会高涨呢?弱化复习时单纯的问答,让学生体会到今天的科学课就在身边,形成探究的欲望,是这节课导入阶段的方向。所以首先展示了美丽的百合花,并和同学一些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使旧知识在不经意中被强化了,而学生的注意力也被吸引了过来,新知识的传授就会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

如在介绍传粉时,结合图片提出假设:假如你是一只小蜜蜂,你会去什么样的花上采蜜呢?通过假设、猜想,来得出虫媒花的特征。然后再介绍风媒花的特征。2.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在探究、讨论、交流的科学氛围中深化教学

为了强调果实、种子的形成,加深学生对果实、种子的认识,也为了能把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设计了一个探究:判断它们是果实吗?用到的实验材料都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有胡萝卜、青椒、花生、马铃薯、豆荚等,让小组合作、交流、动手实验来重新认识它们,并进一步掌握果实的基本结构。

除探究外,本节内容中还设计了一些讨论,既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体现了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重组者、开发者的职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传粉的方式,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教学难点是受精过程(只要求学生掌握受精卵的形成,不必强调受精极核的形成)。

四、课前准备 在多媒体教学方面,除了一些图片还准备了两段录像一段动画。一段录像为课前欣赏各种植物开花的快放镜头,既为了在课前给大家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也是为这节内容中‘开花时的变化’作铺垫的;还有一段录像是介绍果实、种子的形成,动画内容是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用直观与讲解结合的方式把受精过程与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生动的呈现在大家面前,来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实物准备有百合花、桃子、胡萝卜、青蕉、马铃薯、花生、豆荚、解剖针、刀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利用百合花,动手实验认清花的各个结构,重点突出有花粉的花药、有胚珠的子房。再请同学说说开花时花的一些变化,尤其是雄蕊、雌蕊伸长,花药打开,花粉散出,柱头分泌黏液。2.进行新课 介绍传粉:雄蕊花药中的花粉落到雌蕊柱头的过程。通过比较豌豆花与棉花的传粉方式,总结出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是较普遍的传粉方式。

异花传粉的方式主要有靠风传粉和靠昆虫传粉等方式,同时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把花分成虫媒花与风媒花。结合图片共同讨论分析虫媒花的特征是具有鲜艳的花瓣、香甜的花蜜等。风媒花的特征是花粉多而轻,柱头分叉或成羽毛状,并伸出花瓣外面;这些特征对植物传粉的作用是:花粉易被风吹动、传粉成功率较高,柱头伸长以接受花粉等。

通过课件展示受精过程,传粉以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花粉管内有精子。当花粉管到达胚珠时,花粉管里的精子就与卵结合,形成受精卵。

录像展示受精后,花中的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头、花柱都凋谢枯萎,子房和胚珠不断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自主探究:判断胡萝卜、青椒、花生、马铃薯、豆荚中哪些是果实,并解剖果实以进一步掌握果实的结构。

通过对比桃子与西瓜中种子的多少,来介绍有的被子植物的子房中有一个胚珠,受精后形成一个种子;有的有多个胚珠,受精后,形成多粒种子。布置课后调查:无籽番茄的形成过程。

讨论:如果在植物开花期间出现天气连续下雨、刮大风或无风等情况,对植物的繁殖会有什么影响?说说你的理由。

讨论:如果植物完不成传粉,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通过讨论来强调传粉的重要性,并引出人工授粉:有些作物在开花后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无法传粉也就结不了果,这时人们常用人工授粉的方法,给作物传粉,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3.小结

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后,形成果实和种子。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子房是由胚珠发育而成。4.课后探讨

植物作为自然界的重要成员之一遍布全球,请结合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实际谈谈植物的果实、花、种子的利用情况。

第四篇:关于我国植物多样性生态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和对策

关于我国植物多样性生态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和对策

班级:园艺11-2班姓名:李昕洋 学号:11034422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但是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把污染环境的一些工厂投向中国,使得我国各种生态问题不断出现,其中植物多样性也收到了很大的威胁。

植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因为我们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跟物种有很大关系,所以这里重点讨论一下物种多样性所面临的一些威胁。

首先,植物种类多样性是植物有机体与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下,通过遗传和变异,适应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植物进化仍在继续,新的植物种类还会出现。当然这是建立在一个绝对完美的自然体系,没有污染和人工破坏的体系之上。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物种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野生和养殖的植物、鱼类及动物产品;遗传多样性则对培育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人们可利用一些农作物的原始种群、野生亲远种和地方品种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作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持生态平衡。

因此生物多样性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食品、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旅游、娱乐、科学研究、教育等的直接需求,而且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从而支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此外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因此植物的多样性是尤其重要的。

但是我国一些地区为了发展经济,不惜牺牲一些植物的生态价值,这就使得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相对应的,我国的植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其实,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通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砂仁、七叶一枝花、黄草、罗汉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经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必然导致灭绝。

保护生物样多性不仅需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采取保护措施,传统的做法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通过排除或减少人为干扰来保护生态脆弱区,在一般情况下,确是保护某些物种或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完善,有必要通过立法的途径解决,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立法。鉴于外来物种对生物样多性的影响日益严重,而我国却没有专门立法保护措施,故建议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而且随着人口和用地的不断增长,被动的保护已很难真正达到保护的目的,为此提出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还应该专门建立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双重性质,并且是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在我国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和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地的陆地水域和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据《世界资源》1997年的统计,全世界已建立较大面积的保护区1.04万个多,其无论

在保有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是在保护物种生境上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各国也意识到,由于缺法相关法律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混乱,保护区内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乱砍、滥挖行为时有不断,造成一些自然保护区破坏严重。

因此,许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了专门立法。如,英国《国家公园和乡土利用法》,日本的《自然公园法〉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与野生生物保护法》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法》,韩国的《自然公园法》等。另外,一些国家制定了自然保护区或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并将自然保护区纳入其中。例如,日本的《自然保全法》、新西兰的《自然保护法》、韩国的《自然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取得很大成效。

所以我们也应该行动起来,无论是按国际通行做法还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都有必要抓紧制定一部《自然保护区法》,对由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管理、开发和利用而产生 和存在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建议在原有法规中法律制度:如审批制度、分级分区制度、管理制度、检查应急制度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如分类性保护和管理制度、监督管理体制、投入保障制度,借鉴国外相关先进经验,创设新的法律制度,如功能区划制度和社会影响评价制度。

虽然全世界已建立众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多形式保护方法方式,但相对于地球生物圈而言,其保护的生物多样性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认识到,有效和长期可信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指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应以使生物多样性在所有层次上得以保护、再生和发展。对保护而言,没有合理利用也就没有保护。利用自然保护和发展旅游业就是一例。不但有经济效益,实际上也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这本身就是社会效益的体现,也是自然保护的价值体现。

另外建议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他们的生产计划中,鼓励生物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包括根据当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实施传统的农业和林业措施;推进科研与教育;采取必要的办法使保护区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进行迁地保护。

从整体和局部看,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好坏,大量资料表明,凡是受环保教育程度越低的国家和地区,通常生态环境破坏频率越高、程度越深、问题也越多。而对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来说,除发展外,更多的应加强民众教育,广泛、通俗、持之以恒地开展与环境相关的文化教育、法律宣传,培育本地化的亲生态人口。特别值得重视和提倡的是利用当地文化、习俗、传统、信仰、宗教和习惯中的环保意识和思想,如民族地区的龙山、凤水,进行宣传教育。

另建议在中小学中专门开设环境课程或在自然、化学、生物、地理及中进行环保教育,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课外活动。此外,加快对全国生物多样性的清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动植物保护级别;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及对一些重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人工繁育和扩群工作,也很有必要。总之,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不仅需要政府,更需要民众;不仅需要单个学科,更需要多学科;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的共同参与与合作。

前段日子对鄱阳湖的整治也很火热。鄱阳湖是江西的母亲湖。曾经,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千帆竞发,万鸟翱翔。然而,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进入2000年以来,枯水期提前、持续时间延长已成为鄱阳湖的常态,导致湿地锐减、湖面萎缩、生态受威胁,沿湖居民生产生活受困,渔业受损。水生的植物动物的多样性更是收到了严重的威胁,为此,江西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鄱阳湖生态,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省气候中心专家认为,导致目前干旱的因素,虽然其中有一些是人为的,如注入鄱阳湖

区的5条河流中的河水被沿岸工农业生产大量占用,导致注入鄱阳湖水量减少,湖区大量挖砂行为导致湖面下切等,但总体上还是全球气候变化。低枯水位提前并延长成了常态,鄱阳湖的生态受到一定的威胁。有学者直言:若长江绿肺生态恶化,则牵一发而动全身。鄱阳湖一旦病变,长江中下游就会“半身不遂”。

因为长期干枯,生长在该地的植物已经出现由湿地植物向旱生植物发展的趋势;候鸟的食物没有以前丰富。

水文资料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鄱阳湖低水位日益加剧,干旱经常发生。沿湖流域2001年和2006年发生严重干旱;2003年、2007年和2009年发生特大干旱。而1950年至2000年,只出现过5个特旱年,14个中旱年,6个重旱年。据鄱阳湖水文局业务科工作人员介绍,2000年至2009年,都昌站水位平均为13.38米,比1990年至1999年平均水位低1.04米。最近十年来,最低水位历史记录不断被刷新。鄱阳湖在干旱的影响下,环境日益恶化,湖区的水、土、草、鱼、鸟、人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受到一定破坏。

据专家解释,鄱阳湖湿地植被主要分布在8至11米高程地段,面积占湿地面积的80%。干旱发生后,第二年的植物生长将受到明显影响。

“这是因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存在离不开水。干旱导致中低水位洲滩提前显露,中高水位洲滩干涸时间增长,水中植物与洲滩植被生长条件遭到改变,它们的发育和生长受到阻挠,干枯致死。鄱阳湖植被面积呈现下降趋势。”

事实上,人类活动增加,也加剧了鄱阳湖植被的生存危机。近年来,在湖口等地,养殖户在浅碟湖内养殖中华绒毛蟹,极大破坏了水生植物。有调查显示,养殖3年以上的水域中,沉水植物基本上灭绝,影响了湖泊生态功能和生态循环系统。

希望国家对生态问题能够引起充分重视,利用合理的方法完美的解决这些生态问题,恢复植物的多样性,还给自然一份碧草蓝天。

第五篇: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姓名:尚旭晨 学号:0821063030 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院08会计电算化2班

三、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价值,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还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保护。

五、正文: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即都存在着多样性。但在理论与实践上重要且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现在,人们往往把生物多样性视为生命实体本身,而不仅仅看作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之

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可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正如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一样,人类文化(如游牧生活和移动耕作)的一些特征表现出人们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策略。同时,与生物多样性的其它方面一样,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条件。文化多样性表现在语言、宗教信仰、土地管理实践、艺术、音乐、社会结构、作物选择、膳食以及无数其它的人类社会特征的多样性上。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价值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得以了解。第一,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和驯化的组分中,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间接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关,通常它并不表现在国家核算体制上,但如果计算出来,它的价值大大超过其消费和 1

生产性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7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在于为人类提供适应当地和全球变化的机会。生物多样性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展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二)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近年来,物种灭绝的加剧,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极大关注。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外来种的侵入、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的农业及林业等。但这些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源在于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消耗的高速度、不断狭窄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的贸易谱、经济系统和政策未能评估环境及其资源的价值、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惠益分配的不均衡、知识及其应用的不充分以及法律和制度的不合理。总而言之,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以空前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面积以每年0.5×104km2的速度减少;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退化面积达87×104km2。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种。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约为其总数的1/4,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国家,而且是85%左右的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中国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与安全。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行动

(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鉴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局面,有关的国际组织或机构以及许多国家政府都纷纷采取措施,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7—1988年起草的1990—1995年联合国全系统中期环境方案中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策略以及实施方案。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了1994年至2003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十年的决议。同时,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当时有150个国家首脑在《公约》上签字。《公约》的宗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公平共享利用遗传资源所取得的惠益。《公约》主要包括国家主权与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关获取的议题和资助机制等4个方面的内容。该《公约》是一个框架文件,强调国家水平的行动,为各缔约国如何履行公约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为了纪念《公约》生效,更好地宣传和履行《公约》,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29日通过49/119号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分别于1994年、1995年、1996年和1998年在巴哈马首都拿骚、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召开了四次缔约国大会,对《公约》的履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保证科学有效地履行《公约》,还专门成立了科学、技术和工艺附属机构(SBSTTA)。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1992年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在《公约》上签字。继而,中国政府批准了这个《公约》,并履行承诺的义务。在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下成立了国家履行《公约》工作组,协调我国的履约工作。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报告》,并正式发布。同时,加强物种保护和自然保护的法规建设,并陆续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程。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政府的决心和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但光有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全国人民齐动员,共同奋斗,才能保护好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参考文献:

《生物多样性公约》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报告》

下载植物多样性综述[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植物多样性综述[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多样性

    城市园林建设注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 摘 要:现代社会以来,城市建设的脚步越来越深入,其中城市园林的建设是城市绿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实践过程中由于考虑的不全面,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定稿)

    生物多样性班号:4序号:39姓名:呵呵学号:200专业: 09级2班第2次作业帝企鹅日记观后有感《帝企鹅日记》讲述了帝企鹅如何在广阔而又严酷的自然环境下生产并繁衍后代的故事。为了使......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是利用有利于病菌稳定化选择原理和病虫害生态学原理,通过调整农田生态中病虫种群结构,设置病虫害传播障碍,调整作物受光条件和田间小气候环境,实现减轻作物病......

    9e建设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途径1[五篇范文]

    济南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途径鲁敏1,刘顺腾1(山东建筑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摘要:建设生态园林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加强植物多......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景观研究文献综述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景观研究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

    七年级下科学教案第3章第六节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六节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了解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2.了解传粉及传粉方式和途径。 3.知道被子植物受精的过程。 4.进一步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5.了......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烟草多样性种植

    烟草多样性种植蒋名鹏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2011313546摘要:物种多样性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控制病虫害、有效利用光温水资源、保持水土、消除污染、修复退化环境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