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e建设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途径1[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3:2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e建设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途径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e建设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途径1》。

第一篇:9e建设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途径1

济南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途径

鲁敏1,刘顺腾

1(山东建筑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摘要:建设生态园林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稳定,而且对优化城市生态结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阐述了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了济南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济南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途径。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多样性;保护途径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

Jinan ecolog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plant diversity conservation

approach and strategy

LU Min, LIU Shun-teng

(School of Art,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250101, China)

Abstract: Build an ecological garden is the only way for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garden plant diversity,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urban environment, improv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of ecological stability, but also optimize the urban ecological structure,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lays irreplaceable role.Paper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importance of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in Jinan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problems,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of Jinan ecological garden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means.Keywords: Eco-garden;plant diversity;protection means

0 引言

绿化植物是生态园林中唯一的生产者,是社会进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城

[1]市文明程度、生态园林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标志。济南在城市化进程中,原有的自然景观

和生境逐渐被破坏消失,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市域内的植物多样性不断降低,其中又以乡土植物多样性的表现最为明显。植物多样性降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城市生态功能失调,市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公共景观缺乏观赏性和艺术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一种循序渐进的演进过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保护植物多样性,谋求城市发展达到良性循环,是当今济南发展的主导方向,并以此作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标准。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337010);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2011-K6-30);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YK023)作者简介:鲁敏(1965-),女(满族),辽宁沈阳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生态园林和生态城市、生态设计规划的研究。E-mail:lumin118@163.com [2]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1.1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园林的重要指标

[3]建设生态园林是当代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园林虽然是以建设生态绿地

系统为主体,但其本质仍然是包含动植物的自然界。根据生态学上“种类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的原理,要谋求城市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就必须保护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城市正常发展的根本条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建设生态园林,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由此可见,生态园林建设应以保护和重建生物多样性为工作重点,并以此作为判断生态园林完善与否的重要指标。

1.2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和保障

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增加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途径。植物多样性是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前提和保障,保护和充实城市中的植物多样性,有利于促进能量、物质循环,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植物多样性还可以突出季相变化,丰富园林景观层次,进而营造多样化的城市景观。植物多样性对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丰富园林景

[5] 观具有如此重要意义,因此应作为衡量城市生物多样性和城市绿地质量的重要指标。

1.3植物多样性是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基础

城市化带来的建筑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境,导致不同地段的土壤肥

[6]力、酸碱程度等立地条件条件都有不同幅度的变化。园林植物作为生态园林的主题和基础,只靠少数的植物种类,已经很难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条件,单调物种建立起来的生态绿地系统很难在当今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在。无论从景观丰富程度还是城市生态平衡出发,都需要丰富植物种类,维护植物多样性。研究表明,植物的环境保护作用是和叶面积成正比的,植物的叶面积越大,摄取太阳光能的能力就越高,植物叶形越多样,降低噪音的功能也越明显

[7]。利用植物的这一特性建立生态园林,可以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园林景观以及优美的生活环境。[4]

2济南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

2.1外来入侵树种威胁乡土植物多样性

济南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引入了大量外来树种,调查表明,济南中心城区的植物多样性与周边地区相并比不处于劣势,反而会高于周边地区,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大量引进外来树种所造成的。由于安监疏忽引进了一些具有入侵的树种,对乡土植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导致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植物品种正逐渐消失。外来入侵树种容易发展成单一优势群落,改变和破坏当地自然景观,迫使植物多样性降低,威胁生态系统平衡。一些入侵性树种不但能够破坏当地生态平衡,还为治理带来困难,造成经济损失。截止到目前,山东省入侵植物有65种,涉及23科46属,其中多为无意引进物种,极少部分为有意引进物种,最多的是菊科(Asteraceae)和禾本科(Poaceae),都占总种数的10%以上。

2.2复杂的植物配置违背了树种正常生长规律

济南市绿地中的植物配置大多是人为设计的,这种偏离自然规律的主观性导致形成了复杂的植物配置方式,即便相同绿地类型间也会有不同的植物种类。由于植物多样性是在人为的干预下构成,所建立的生态植物群落反映的也往往是人的主观意愿,并不能符合植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原理,甚至没有考虑植物与环境能否和谐相处。

2.3园林绿地植物多样性丰度低、景观单调

济南当前的生态植物群落虽然强调由单一树种过渡到多树种混合,但建立的群落更加注重乔木的选择,对灌木和草本植物的选择却过于简单,目前济南地被植物多以扶芳藤[8,9]

(Euonymus)、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inn)、麦冬(Ophitopogin japonicum)及单一草本为主,有的甚至被破坏严重,绿化效果差强人意。为增加局部区域的植物丰富度,没有将植物树种多样性与均匀性相结合,即便是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乔灌草复层混交林”模式也只是形式上的乔、灌、草空间层次,群落稳定性及景观丰富度还有待加强。济南市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途径

3.1建设多样化斑块类型,保护城市植物多样性

斑块面积和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斑块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水平,而且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斑块种类越多,物种多样性就越丰富,生物多样性就越复杂稳

[10]定。因此,保护植物多样性首先要建设不同类型的城市斑块,按照生态园林构建方式可将其分为: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综合型景观绿地的人工植物群落七大斑块类型。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加大对各类型斑块的投入,保护各类型斑块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为保护植物多样性提供现实依据。

3.2保护城市绿道中的植物多样性

绿道是连接各类型斑块的主要通道,能有效提高斑块间的连通性。在城市外围建设区域性绿道,对维护市域内生态园林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的绿道可以使区域内植物多样性得到保护与恢复,并且能控制城市的无限制扩张。目前济南市境内已建成绿道主要包括黄河、小清河两大河流绿道,国道104、国道202、国道309、京沪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等道

[12]路绿道以及经十路、经一路、历山路、花园路等城市性绿道。此类绿道都具备了相当宽

度,构成了济南绿道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构筑南部山区环城绿道,在尽量不破坏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强对乡土树种的保护,适当扩充外来优秀灌木和地被类植物,形成疏密有度、高低错落的生态绿道。

此外,还应注意绿道和蓝道的有机结合,加强对水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不同廊道增进各类生态园林斑块连通,构建一个协调、整体、一致的绿色生态网络。以此为缺乏空间扩散的劣势物种提供一个连续的栖息地,增加乡土物种重新迁入的机会,从而丰富城市植物多样性。

3.3建立地域性生态园林体系,保护乡土植物多样性

乡土物种经过长期自然演变和环境适应,在管理养护方面更粗放,同时还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和历史韵味,因此植物多样性保护应坚持乡土树种优先的原则,以济南丰富的植物资源为依托,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园林体系,促进本地区植物多样性的发展。济南市在重点保护黄河、小清河等流域防护植物群落的同时,还要加快中心城区绿地建设,扩大城区绿地面积,合理利用建成区的植物资源,模拟南部山区及红叶谷等本地区良好的植物种

[14-15]群,建立有济南特色的生态园林体系。城乡一体化的园林体系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内

植物多样性指数,促进城市植物多样性,取得整个市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4保护城市半自然植被的植物多样性

济南周边分布众多的破损山体,其生态系统已遭到严重破坏,植物多样性易遭受冲击。为此,可以通过封山育林或引进适应性强的外来物种扩充其群落结构,增加半自然植被的植物多样性,增强其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天桥区和槐荫区周边缺乏管理的厂院或道路附近,地方物种在城市化过程中受到人为破坏程度小,为研究城市化对城市植物多样性影响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要加大保护力度,及时调研和处理潜在威胁的外来物种,确保植物多样性安

[16]全。与此同时合理的规划工业区附属绿地,加强工业区防护带建设,恢复利用并创建新的生境,增进城市景观与自然生态的融合,降低工业污染对城市环境不利影响。对有可能恢复生态平衡的次生生境采取适当保护,增加植物物种及群落多样性,加速自然、半自然风景 [13][11]

林地群落结构的自然演替进程。

3.5提高植物配置及植物多样性的基础研究

对于城市植物多样性的维持,俞孔坚等认为,景观规划设计在植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赋予生态理念的植物配置无论在营造城市景观还是维持生态平衡都有显著效果

[18]。在生态园林建设中要深入挖掘生态学的思想,摒弃植物是美化城市的工具这一观念,确立植物多样性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应作为城市发展的主体结构,重视植物多样性所需要的栖息地。传统的园林植物配置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化的需要,生态园林建造方式也不能按照传统园林的营造方式,而应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近年来济南对本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开展过多次调查工作,但能够提供科学借鉴的植物多样性数据库还不完善。因此,可以按照实际需要建立多个观测点,加强对植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的长期监测,加强对南部山区野生植物品种的研究与驯化,网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若条件允许还可以开展实地探究实验。

此外,苗圃基地是植物多样性的基础,是提高苗木质量的关键所在,在生态园林中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需要加强苗圃基地的建设。

3.6控制入侵性物种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具有入侵性的外来物种对植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最大,如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inn)、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等我们习以为常的外来物种都具有极强的入侵性。因此,在在生态园林建设中要避免此类物种的应用,防止因缺乏人为控制而自由发展成单一优势群落,破坏当地植物多样性。[17]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加快的背景下提出建设生态园林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稳定,而且对优化城市生态结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城市化过程中应根据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要求,探寻济南生态园林建设中园林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不足,采取多种切合实际的保护措施维护城市植物多样性,推动济南建设“森林城市”目标的实现。参考文献:

[1]Jacobs P, Mann R.Landscape prospects of the next millennium [J].Landscape Urban Plan, 2000(47):129-133.[2]鲁敏等.城市生态学研究进展[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17(4):42-48

[3]程绪珂等.建设由中田特色生态园林的探索[J].园林1993(1):4-5

[4]江天远,沈莉颗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绿地建设[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2)

[5]林诚杨晓.构建福州城市植物多样性绿化对策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6(3):127-130

[6]冀凤全,姚崇怀.生态园林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04,2124

[7]魏淑霞.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植物配置及其效益探究[J].综合论坛,2000,16(72):300

[8] McKinney M L.Urbanization as a major cause of biotic homogenization [J].Biololgical Conservation,2006(127):247-260.[9] Dobson A P, Rodriguez J P, Roberts W M.Synoptic tinkering: integrating strategies for large-scale conservation [J].J ECOL, 2001(11):1019-1026.[10]周华锋,傅伯杰.量观生态结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地理科学,1998,18(5):472-478

[11]鲁敏,刘佳等.济南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构建的途径与策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8,23(5):377-380

[12]鲁敏,刘振芳等.济南森林城市绿道网络构建的途径和对策[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26(2):101-104

[13]王颖光.保护植物多样性建设城市生态园林[J].福建热作科技,2009,34(2):44-46

[14]于永红,李元忠.改善绿地景观质量建设济南生态园林城市[J].山东林业科技,2005(4):78-80

[15]王飞,黄华东.茂名市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树种规划研究[J].园林植物保护,2011(2):52-55

[16]郭树荣,饶箐.城市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保护[J].环境科学导刊,2007,26(6):4-6

[17]杜书翰.对当前我国生态园林建设的思考[J].科技与经济,2006(2):67

[18]雷一东,唐先华.城市植物多样性应用及其实现途径[J].城市问题,2007(140):32-35

第二篇:野生动物植物保护措施

9.4.5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9.4.5.1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

加强宣传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教育广大施工人员,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国公民义务。

禁止非法捕猎或者破坏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对于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9.4.5.2配合环保部门工作

配合各级野生动植物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视、监测环境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由于环境影响对野生动植物造成危害时,协助野生动植物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9.4.5.3限制施工范围

在施工工地设置醒目的区界牌,严格限制施工人员的活动和车辆作业的范围和行进路线,尽量减少施工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和对野生植物的破坏。

9.4.5.4对野生植物及植被的保护

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动植物的教育和培训,明确保护责任,最大程度的避免对树木和其它植被的破坏。若因修建临时工程破坏了现有的绿色植被,应在拆除临时工程时予以恢复。施工期间因施工需要而需破坏的植被面积应严格控制,除了不可避免的工程占地、砍伐以外,不得再发生其他形式得人为破坏。

第三篇:植物多样性综述

综述

前言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其内容包括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包括了四个主要的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以植物为主体,由植物、植物与环境之间所形成的复合体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上二者都涉及到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正文

多样性研究渐渐从物种的组成与变化向多样性对演替过程中生物进化的响应、多样性功能方面发展。

植物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

一、群落演替过程多样性动态

物种多样性的恢复是群落和生态系统恢复过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研究植被演替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学者为了了解群落恢复过程与机理,并探求恢复和重建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大量与群落恢复相关的多样性研究。恢复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大体趋势为低、高、较高,但恢复的途径及自身特点有着明显的作用,如人工播种恢复可能不及自然恢复的起伏大,竞争、入侵、生态位分化等差异显著,因此多样性变化的规律可能不同。

当前,植被恢复过程中多样性的研究趋向于探讨多样性恢复的机制和多样性维持的机理,指导恢复和重建、保护和可持续发的实际作用。

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就是群落中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更替的过程。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多样性特征是研究群落多样性时空动态规律的重要内容。十九世纪以来,对群落演替的研究从描述方面渐渐向功能解释方面发展,在解释多样性变化的根本原因与本质规律上取得显著进步。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了群落演替过程多样性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不同演替阶段生态响应等。虽研究的区域不同,环境差异可能很大,但其变化趋势大体上是相似的,即随演替特别是次生演替的发展,先增加后降低。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中,随着演替进行,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单峰曲线,曲线的弧度在不同区域不同演替上差异较大:

行,在竞争较强且郁闭度适中时能容纳更多的中性及阴性树种,演替后期郁闭度很大且种间关系稳定,容纳物种有所下降。对于林下植物,其物种组成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与其所处的上层群落密切相关。

草本层多样性与上层特别是灌木层的郁闭度关系密切,演替过程中林下光照的变化是影响草本层物种多样性高低的重要因素,在演替中期林下较多的光斑是有利于许多中性及阴性物种生存的,一般此时的多样性最高。这方面,多样性研究渐渐从物种的组成与变化向多样性对演替过程中生境异质化的响应、多样性功能方面发展。

二、海拔、土壤等因素对水平梯度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水平梯度上,物种多样性的纬度梯度变化最明显。大尺度上,从赤道向两极,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是降低的;在南北半球,从低纬度向高纬度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速率是不对称的;热带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之问存在极大差异,温带森林之间差异较小:南半球的温带森林和北半球相比,多样性较低。区域环境内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差异较大,北美树木物种多样性纬度变化不明显,与年蒸散有关。在我国,随着从北到南纬度的不断降低,落叶阔叶林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不断增加,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先增加后又降低。水平梯度上的另一种变化规律是经向的,水分是其主导因子。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同水分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地区是不一致的,而且不同植物群落或物种与水分的相关关系也是不同的。海拔是植物群落物种分地带性气候所确立的水热组合影响。山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一直是生态学家感兴趣的问题,群落内垂直层次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动态是群落内垂直生态梯度的直接反映。但是,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是复杂的,在一般情况下,伍多样性的垂直格局基本符合“单峰”模式,B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也有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单调下降,大多与水热垂直差异明显相关。

另外,也有表现出中间海拔梯度群落植物多样性最高,这种情况下多样性同时还与群落生产力水平有关;还由于许多影响因子的作用差异较大,多样性沿海拔梯度无明显的规律。

多尺度海拔差值下的植物多样性梯度研究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可使多样性变化更明显。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水平的关系,也是研究植物与环境间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们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土壤中的氮、磷和钾的水平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许多酶的活性与植物多样性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和水解氮与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桉树人工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桉树是桃金娘科(Theaceae)桉属(Eucalyptus)树种总称,有795种(其中变种和亚种114种),它具有种类多、干形好、生长快、产量高、耐瘠薄、抗性强、适应性广、用途多、经济价值高等优良特性。

至今,有96个国家引种桉树,桉树人工林面积已突破2000万hm2,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极为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

中国引种桉树有110多年的历史,全国种植桉树的省(区)有17个,涉及600多个县,成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之一。全国桉树人工林面积在200万hm2以上,在华南地区,有60-70%的桉树人工林属于短周期人工林,其中50-60%的林地采取连栽方式。随着桉树人工林的大发展和连栽制度的全面推行,桉树人工林的生态脆弱性进一步凸现,“桉树争论”愈演愈烈,桉树发展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要做到人工林既有高生产力,又维持生物多样性,是当代生态学所要解决的迫切任务,也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难题。

长期定位实验研究表明,尾巨按成熟林分(7。3年)的蓄积生产力水平为20—21m3/hm2·a,生物生产力水平约为19t/hm2·a。对l代林和2代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连栽对2代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没有显著影响。树干、树皮、树枝和根系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均随着林分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只有树叶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林分生长后期,根系和树叶生物量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影响了林分后期生产力的持续性。连栽具有增加树皮、树枝和树叶生物量比例的趋势。连栽导致林下植被生物量

和生产力的显著下降,2代成熟林下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比1代林下降70%;从幼龄林(2.3年)到成熟林(6—7年),1代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表现为缓慢的持续增长趋势,而2代林却表现为逐渐递减趋势。

采用长期定位实验研究方法,对不同连栽代数桉树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土壤种子库及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树连栽导致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减少,2代林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比1代林减少39.39%和17.76%。群落的B多样性中,1代林的Jaccard系数和Cody指数均显著高于2代林;代内群落的相似性系数高,为60%左右,而代问群落的相

似性系数低,为30%左右,表明连栽引起大量物种丢失。桉树人工林连栽不仅导致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而且改变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特征。

与成熟林比较,不同连栽代数群落的生活型谱存在明显差异,第1代林以藤本高位芽和矮高位芽植物为主,2代林则以地上芽植物和矮高位芽植物为多;1代林的k-对策种和r-对策种分别为64.79%和35.21%,2代林则分别是51.02%和49.98%,连栽使草本植物、地上芽植物和卜对策种的数量增加,木本植物和

-对策种的数量减少。对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表明,不同连栽代数土壤种子库储量及多样性变化与地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土壤中种子库和营养体对物种多样性维持有重要作用,提出了桉树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初始植物繁殖体组成假说。在一个经营周期内(6—7年),桉树人工林维持的植物多样性的高低取决于初始植物繁殖体组成的丰富程度,高强度干扰(如炼山和机耕全垦整地)的连栽制度使某些高竞争力的物种或仅以种子(果实)传播的物种丧失,造成下一代林地初始植物繁殖体组成多样性的降低,从而使连栽林地的物种多样性逐代减少。土壤种子库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假说。

四、秦岭对植物分布及其多样性的影响

秦岭不仅是我国南北两大水系——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在地形上成为我国东半壁的南北分界线,在气候上也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它东西走向,位于中纬度地区,受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双重影响,北方的寒流可直达北坡,东南暖湿气候沿河谷易入南坡。且由于山体高大,使得潮湿的海洋气团不易深入到西北;同时也阻挡了北方的寒潮不致长驱南下,减小寒潮猛烈的侵袭。因而形成秦岭南北两侧水热条件上的差异,成为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它作为我国气候带的重要分界线,反映在植被分布上,秦岭以北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以南则属亚热带类型,有较多常绿闹叶树种的分布。秦岭以南属亚热带气候,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秦岭以北则属暖温带气候,情况相反。

五、森林“面”

从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理论角度而言,“面”是整个网络系统中最为基础的、涉及面最广的系统元素,是网络系统的主体构成。显然,“面”的建设对于网络体系的整体功能、对于国家或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最广泛、最重要的影响。鉴于“面”的广泛性、基础性和复杂性以及我国“面”上的自然环境~般状况,我们认为“面”建设的基本技术途径应是“以封山育林为主,辅之以人工措施”。

对于广大的面来说,有林地带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经营,无林地带实现植被恢复与形成植被群落,是其生态建设的基本目标,大量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采取封山育林,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多快好省地恢复植被、形成适应而又稳定的植物群落的重要举措,同时,通过实施适当的人工措施,可以进一步加快植被恢复的进程,提高植被群落的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因此“以封山育林为主,辅之以人工措施”是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中“面”的建设的基本途径。

六、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程度远不及藻类、真菌和其他高等植物。实际上,苔藓植物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在植物界的系统演化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环境保护、医药应用、环境监测、园林绿化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应用前景。

在自然界,苔藓植物也是某些植被类型的组成部分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常常有大量的地衣和苔藓组成一望无际的苔原;森林、沼泽、草甸等植被中,常见苔藓植物成为饱含水分的地被植物。苔藓植物因其强大的蓄水能力,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护 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苔藓植物可促使湖泊陆地化、森林沼泽化。苔藓植物虽体型微小,但其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繁殖能力,注定在自然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苔藓植物中有不少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坡向、坡位等地形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也是比较复杂的。对于苔藓植物来说,坡向是形成其物种多样性组成和结构差异的重要环境因素,这可能与其引起的生境差异有关。有研究发现,三峡大老岭森林地形因子对仅多样性影响的大小顺序是:坡位>海拔>坡向>坡面>坡度>坡形。由于小气候的关系,片断热带雨林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生境异质性是引起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及差异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异质生境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因子(尤其是地形因子)的区域作用引起的。,、它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断裂的岩层上,丛集的植物体积累水分和浮尘,代谢的酸性物质分解岩面,促其分化,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条件,所以说苔藓植物是自然界的拓荒者。

小结

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群落生态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和热点之一。目前生物多样性研究以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较多。物种多样性代表着物种演化的空间范围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是进化机制的最主要产物及生物有机体本身多样性的体现,所以物种被认为是最直接、最易观察和最适合研究生物多样性的生命层次。

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既是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又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面。

植物多样性作为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温远光《连载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长期试验研究》四

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张勇《连云港台山植物多样性及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

3.王剑《江苏省苏州和宜兴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及生态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

4.邵娜《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侧蒴藓类植物的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李粉霞《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物种及生态系统多样性》 华东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篇:科学.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说课稿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1课时说课稿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本着“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理念来上好每一节课。“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就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完成的,这节课上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我认为有许多问题值得拿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来自浙教版《科学》第二册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6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1课时。教材第3章是以生命周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人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植物的一生和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等知识,主要体现生命的周期性和生命代代相传的原理。

所以本节课内容是第3章的一个重点。前面几个知识点的教学是学习植物生殖的多样性基础,而且在学习植物的一生时课文中就留下伏笔:“花开放后,花粉落到柱头上,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子房就发育成果实,胚珠就发育成种子”。于是在这节课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说教学目标: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在知识、情感和技能三方面都确立了具体的目标,同时突出重点。在知识目标中重点强调被子植物受精过程的基本情况,技能目标重在通过讨论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养成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情操

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原有认识对科学学习的影响,尽最大可能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原有经验的局限性,主动构建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本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景、师生双向交流、观察与探究、学生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新课伊始,我从“春天来了,许多植物会开出鲜艳的花,大自然会出现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色。”将学生们引入春天。紧接着问:“根据你平时的观察,说说植物开花时节,花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一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便热烈的讨论起来。由于观察的局限性,学生们只能看到表面的现象,如:含苞待放,蜜蜂采蜜等。这时我适当加以引导、点拔提示花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继尔引导学生读图比较豌豆花和棉花的传粉方式有什么不同,带着问题,让学生自学、自主分析得出,发展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第二步:提出问题,难度适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入是要把教学引向学生的主动学习、或是探究的开始,提问也不再是要求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能激发学生自主地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提出了一些难度适当并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如:(1)你认为哪种传粉方

式比较普遍?(2)你认为异花传粉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等。希望通过这些问题能使他们在想象、思维和表达的过程中,切实锻炼分析综合能力,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这里多媒体帮了大忙,通过录像剪辑让这些对城里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的知识生动展现。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堂科学课都需要多媒体课件,但是这一节内容我认为就适合于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丰富多彩的植物界,或者展示我们平时无法见到的自然事物,加深学生的认识。学生的求知欲望非常强,我们班有同学这样问:“梅花开在冬天,这时天气寒冷没有昆虫,它是虫媒花吗?”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开来,“是啊!腊梅花很鲜艳,也很香应该也会吸引昆虫吧!”还好我早早地查阅了这方面的资料要不然对同学们可无法交待。学生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这便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孩子们反璞归真,他们渴求知识,他们积极思考,他们举起小手想要知道有关世界的所有“为什么?” 第三步:仔细观察,大胆猜想,积极表达

在这一步同样用多媒体动态展示微观世界的变化,提出问题:传粉后花会发生什么生理变化?通过读图和动画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胚珠结构的基础上理解受精的过程。由于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知识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对于设置开放性题难度较大,只能通过观察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最后小结“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此话一出。有个男同学迫不及待的举起手来问道:“竹子也会开花,竹子的花是它的生殖器官吗?”这一问倒让我一愣,因为在上课前我真没想到学生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于是我把这个问题给了同学们。学生们一下子热烈的讨论起来,有同学说:“老师,竹子开了花就死掉了,肯定不是它的生殖器官。”另有一名学生也说:“我们吃的竹笋是从地下长上来的,花肯定不是它的生殖器官。”聪明的学生忙从自己手头资料上查起来,有同学在“教与学”上找到了答案,便念给大家听。当学生们得到满意的答案时,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

接下来我提出了许多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和表达的问题,如讨论并交流:(1)果实的结构是怎样的?它各部分是从花的什么部分发育而来的?(2)为什么桃子中只有一粒种子而西瓜有很多种子?(3)根据你的经验想想看萼片掉还是不掉?(4)请你说说人们利用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情况等。“在中国由于我们的文化比较强调求同和服从权威,不太注重尊重孩子本身的思考和自决的权利。”而新课程的实施旨在改变这种现状,重在放开学生的手脚,放开他们的思想,作为教师就应适当给程度不同的每一个学生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去想象、去自由表达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情绪、情感,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

第四步:课外延伸,知识升华、激发兴趣。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史,并意识到由于世界人口大量增加,粮食紧缺已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介绍“水稻之父”袁隆平,激发学生兴趣,因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

课后反思:

这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希望能通过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来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将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科学素养的新世纪人才。划亮一根火柴,闪亮了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点燃一个火把,就可以散发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甚至百倍的热量。

第五篇:教案236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1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通过直观教学、动手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通过植物生殖过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并从另一个方面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贵、生命的来之不易。

重点难点:传粉方式,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课前准备:花、胡萝卜、花生、青椒、马铃薯、豆荚等实验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动手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演示百合花,进一步熟悉花的基本结构,重点突出雌蕊和雄蕊的结构。[板书]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课件展示] 被子植物开花的基本情况: 花萼、花冠打开,雄蕊伸长,花药裂开,雌蕊也伸长,柱头分泌黏液。

[板书]

一、传 粉

传粉:植物开花后,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落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结合书上的图3-47棉花和豌豆花的传粉方式并讨论总结它们传粉的不同点。豌豆花在没有开放时,花粉已经传到了雌蕊的柱头上,是严格的自花传粉; 棉花是异花传粉。

[板书] 传粉分为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普遍)

[板书] 异花传粉的方式可分为昆虫传粉和靠风传粉等。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把花分为风媒花与虫媒花。

[讨论]:假如你是一只小蜜蜂,你会去什么样的花上采蜜呢?(课件展示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图片)

总结虫媒花的特征:花瓣鲜艳,花蜜香甜等;

风媒花的特征:花粉多而轻,柱头分叉或成羽毛状,并且伸出花瓣外面。(说明传粉并不是很容易的,从而说明生命的可贵)

[板书]

二、受 精 [课件展示被子植物受精] 传粉以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花粉管内有精子,花粉管到达子房,花粉管内的精子与子房内的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板书]

三、果实、种子的形成 [课件演示果实的形成] 传粉受精后,花的哪些部分会枯萎、凋谢呢? 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头、花柱 不断发育的是:子房、胚珠

子房壁 果 皮

子 房 珠皮 种皮 果 实

胚 珠 种 子

受精卵 胚 [探究] 它们是果实吗?

实验器材:胡萝卜、青椒、花生、马铃薯、豆荚、刀片、解剖针 实验要求:

1、判断属于果实的是:

2、利用解剖刀等切开果实,进一步掌握果实的基本结构。

果实是由()和()构成的,并结合实物找到这些结构。

子房发育成果实,但也有些不是这样的,如苹果主要是由花托发育而成的,子房发育的只占了一小部分。

桃子我们食用的是哪个部分?(桃的结构: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种子)桃子里有一个种子,而西瓜呢?

一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多个胚珠发育成多个种子。[课后调查] 无籽番茄的形成过程。

[讨论]:

如果在植物开花期出现天气连续下雨、刮大风或无风等情况,对植物的繁殖会有什么影响?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讨论回答)[讨论]:

如果植物传不了粉,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传粉不能完成,果实、种子不能形成)由上述可知,传粉受精的重要性,但有些作物在开花后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无法传粉也就结不了果,这时人们常用人工授粉的方法,给作物传粉,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见图3-53讲述人工受粉的基本方法)

[小结]:植物开花传粉受精后,形成果实和种子完成了有性生殖。[课后探讨]:

植物作为自然界的重要成员之一遍布全球,请结合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实际谈谈植物的果实、花、种子的利用情况。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一节中的第一课时:‘被子植物的有性 生殖’,主要内容是被子植物的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大多数学生对被子植物的认识只是鲜艳漂亮的花朵、可口的果实等一些表面现象而已,对一些内在的认识如花中最重要的结构:雌蕊、雄蕊;还有果实的基本结构;果实、种子是怎么形成的等等都比较模糊。所以本节课首先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以学生原有的认识作铺垫,通过生动的教学从表面深入实质,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花、果实和种子之间的真正关系;并从STS教育角度出发,介绍人工受粉以及布置无籽番茄等问题的课后调查。

在过程与方法上,把实验、探究与直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直观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探究来深化感官认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这节课中,还设计了一些结合生活实际的问题,在引发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猜想,引导学生把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在情感与价值观上,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植物传粉、受精过程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贵、生命的来之不易,只有明辨是非、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才能使生命绽放光彩。教学中以三唯目标的整合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素质全面发展’的理念,真正地还学习空间于学生。

二、教学设计

1.以学生兴趣为基点,在轻松、融洽、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教学

就科学而言,学生一旦有了兴趣,激发了灵感,参与进来享受到学习过程中 的成功喜悦,就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科学,更深入研究科学。在导入时考虑到新课前‘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新知识的同化。这节课老师往往会以复习提问的形式来导入,如提问:花的结构由哪几部分构成等,但提几个问题能起到多大的复习作用呢?学生的情绪是否会高涨呢?弱化复习时单纯的问答,让学生体会到今天的科学课就在身边,形成探究的欲望,是这节课导入阶段的方向。所以首先展示了美丽的百合花,并和同学一些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使旧知识在不经意中被强化了,而学生的注意力也被吸引了过来,新知识的传授就会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

如在介绍传粉时,结合图片提出假设:假如你是一只小蜜蜂,你会去什么样的花上采蜜呢?通过假设、猜想,来得出虫媒花的特征。然后再介绍风媒花的特征。2.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在探究、讨论、交流的科学氛围中深化教学

为了强调果实、种子的形成,加深学生对果实、种子的认识,也为了能把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设计了一个探究:判断它们是果实吗?用到的实验材料都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有胡萝卜、青椒、花生、马铃薯、豆荚等,让小组合作、交流、动手实验来重新认识它们,并进一步掌握果实的基本结构。

除探究外,本节内容中还设计了一些讨论,既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体现了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重组者、开发者的职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传粉的方式,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教学难点是受精过程(只要求学生掌握受精卵的形成,不必强调受精极核的形成)。

四、课前准备 在多媒体教学方面,除了一些图片还准备了两段录像一段动画。一段录像为课前欣赏各种植物开花的快放镜头,既为了在课前给大家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也是为这节内容中‘开花时的变化’作铺垫的;还有一段录像是介绍果实、种子的形成,动画内容是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用直观与讲解结合的方式把受精过程与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生动的呈现在大家面前,来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实物准备有百合花、桃子、胡萝卜、青蕉、马铃薯、花生、豆荚、解剖针、刀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利用百合花,动手实验认清花的各个结构,重点突出有花粉的花药、有胚珠的子房。再请同学说说开花时花的一些变化,尤其是雄蕊、雌蕊伸长,花药打开,花粉散出,柱头分泌黏液。2.进行新课 介绍传粉:雄蕊花药中的花粉落到雌蕊柱头的过程。通过比较豌豆花与棉花的传粉方式,总结出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是较普遍的传粉方式。

异花传粉的方式主要有靠风传粉和靠昆虫传粉等方式,同时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把花分成虫媒花与风媒花。结合图片共同讨论分析虫媒花的特征是具有鲜艳的花瓣、香甜的花蜜等。风媒花的特征是花粉多而轻,柱头分叉或成羽毛状,并伸出花瓣外面;这些特征对植物传粉的作用是:花粉易被风吹动、传粉成功率较高,柱头伸长以接受花粉等。

通过课件展示受精过程,传粉以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花粉管内有精子。当花粉管到达胚珠时,花粉管里的精子就与卵结合,形成受精卵。

录像展示受精后,花中的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头、花柱都凋谢枯萎,子房和胚珠不断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自主探究:判断胡萝卜、青椒、花生、马铃薯、豆荚中哪些是果实,并解剖果实以进一步掌握果实的结构。

通过对比桃子与西瓜中种子的多少,来介绍有的被子植物的子房中有一个胚珠,受精后形成一个种子;有的有多个胚珠,受精后,形成多粒种子。布置课后调查:无籽番茄的形成过程。

讨论:如果在植物开花期间出现天气连续下雨、刮大风或无风等情况,对植物的繁殖会有什么影响?说说你的理由。

讨论:如果植物完不成传粉,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通过讨论来强调传粉的重要性,并引出人工授粉:有些作物在开花后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无法传粉也就结不了果,这时人们常用人工授粉的方法,给作物传粉,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3.小结

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后,形成果实和种子。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子房是由胚珠发育而成。4.课后探讨

植物作为自然界的重要成员之一遍布全球,请结合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实际谈谈植物的果实、花、种子的利用情况。

下载9e建设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途径1[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9e建设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途径1[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