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时间:2019-05-13 13:1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本课讲

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推广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学生获得以下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2)培养学生读书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和表达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2)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3)

教师启发、点拨、促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建国之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和万隆会议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与国际帝国主义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和新中国对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难点是建国之初美苏

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三、教法和学法: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阅读课本等各类资料,学会从中采集有效信息和认识分

析问题,并进行整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借助幻灯片引导学生对古代和近代中国外交基本特征进行概括,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去认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独立、自主、和平。

2.学生阅读“内容标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本课重点之一,学生结合同步提纲阅读课文,掌

握其中的基础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转入对课文前两个自然段的学习,得出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这一结论。

4.“万隆会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求同存异”是本目的难点,借助多媒体突破难点,理解“求同存异”方针是打破会议僵局的关键,进一步理解新中国外交的思想核心。

5.通过学习理解新中国外交地位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克服一个个阻

力而获得的;周恩来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国际地位,赢得发展机遇。

6.通过学习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激

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学习的美好使命感。

五、教学反思:

新课后没有让学生适量的训练是本节课值得反思的地方。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 教材分析:

在这一课中,主要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倡导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下一节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是第五单元的重点。

二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这样安排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意义以及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中国新旧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和平共处原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的外交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学习感受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是: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

四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个性突出,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不会将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和调整结合起来分析。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知的、有浓厚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旧教学内容和初二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基础,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 教法、学法:

教法:我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当的结合启发讲授法。

学法:阅读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在课前我将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收集资料,并给全班同学进行分组

2、新课导入: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图片,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的外交,总结出旧中国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外交不独立,不平等,那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有哪此变化呢?又取得了哪此成就呢。由此导入新课,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用所学过的知识制造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新课讲授:本课的子目非常清晰共两个子目 首先是第一子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对于这一子目的教学,我打算首先让学生阅读76页全部内容,完成多媒体上的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自由发言,得出结论:我国政府积极主动的展开外交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提出来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此进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及意义的学习。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点,并填充表格,学生完成后,我将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点进行分解,降低探究难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提炼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接下来是第二幕——万隆会议的学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的成熟。而在万隆会议上周总理创造性的解决了国与国之间客观存在的巨大差异,才把平共处五项原则落到实处。对于这一幕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完成多媒体上的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解决问题后展示出答案,随后对“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指的是什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探究问题对没有学过世界历史的初二学生稍有难度,所以我准备了一段周恩来万隆会议讲话影视资料,让学生分组合作从视频资料中获取信息。

4、小结:我采用的是线索性小结,将本课知识联系到一起,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线索,帮助学生明确需掌握的知识。

5、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利用框架结构形象、直观展示本节课知识,具有系统性、概括性特点、利于学生掌握记忆,同时形成整体性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

第三篇: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实施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核心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针是这课学习的重点。教学过程: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相关内容,中国是怎么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的条约。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是“弱国无外交”的尴尬局面,那么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 首先出示学习目标然后进行讲解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1、多媒体展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县城的图片。用几个词语归纳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分析原因? 展示答案: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2、多媒体展示: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对外宣布的一段话(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外交进行对比,突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正确性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多媒体展示《建国第一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

重点指出:中国同苏联建交的基本史实(课本第76页小字部分)

2、多媒体展示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图

指出:二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突出建国初期的外交困境。过渡:为了打破建国初期的外交困境,中国主动“交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交友的原则。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学生阅读课本,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得出一下问题的结果?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先得到谁的认可?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5、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上的广泛认同? 知道学生思考并讨论,从两个方面一个当时大的国际背景,另一方面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设计意图:在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基础之上了解它的意义,得到更深层的理解。

过渡:周恩来同志的外交才能,不仅仅体现在他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还经常参加国际上重要会议,会议期间,他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多媒体播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片段

(四)万隆会议

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第78页的内容回答一下问题 给学生自学或者同桌相互学习从课本上找出相关的内容然后找学生回答。

1、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万隆会议的性质、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地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讨论的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民族独立和经济问题。

3、万隆会议中出现了什么分歧?分歧出现后周恩来是怎么样应对的?

一些国家在美国的挑拨下,把矛头对准中国企图破坏会议,改变会议的议程。

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4、“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同: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现实问题 异: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5、这次会议形成的“万隆精神“是什么?

亚非各国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的友谊,成为“万隆精神“。

6、播放小电影‘万隆会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小电影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万隆会议的内容和精神,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知识拓展 出示课件:

1、它就像一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他就像异味耀眼的明星,受到诗人的追捧与尊敬,它就像一首经典的老歌,超越过节和时空被人们传唱。

问题、材料中的第一个“它“是指什么?他是指谁?第二个”它“指什么?

2、一位美国记着说:“他不打算任何一个人反对的立场,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亚非会议圆满结束。设计意图:通过做题巩固学习的知识。

五、课堂小结(学生归纳总结)

想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领域主要去得了那些重大的成就?

1、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周恩来才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国际地位

4、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六、课堂练习课件出示两个选择题

七、板书设计

明确一项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方针 坚持一个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牢记一位伟人 周恩来 “求同存异“ 知道一次会议 万隆会议

第四篇:[初中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3 人教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郎文荣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①了解新中国建国初外交形势以及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

②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主要活动。基本技能:

①识图解图,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的能力,能灵活运用知识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对比鉴别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

②善于提出问题,并在独立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积极解决问题; ③学以致用,编写、表演历史小短剧。

教学过程与方法:本课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所以提出问题尽量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出发,导入新课。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欲望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以学生合作闯关的形式,帮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在每一关的问题设置上力求科学,想办法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另外,为增加学生学习内驱力,可以将学生分配成若干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并设置组与组竞赛环节。最后,通过编写历史小短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还原”历史、感悟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新中国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既需要正确的外交政策,也需要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国家利益; ②周恩来堪称中国形象的代表,他的魅力、智慧、精神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教学依据

依据“初中历史主体性教育教学”原则,力求做到两点:其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出并解决问题;其二,以激活学生思维为目的,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①掌握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重点、难点的突破: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中国的外交活动都是以它为前提展开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鲜明强烈的两张图片给学生视觉和感受上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分析得出结论:要想在国际上赢得尊重,首先要树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实现独立自主,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依托。

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主要通过两个步骤完成,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建国初期我国的国际环境。认识这一原则提出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它的内容。其次,设计了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打乱,让学生重新排序这一练习。这一环节看似简单,实际学生重新排序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对每一个词的了解,重新认识、理解、内化这一原则的过程。建国初期,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可以通过图片“建国初期中国外交形势”,显示与中国建交和封锁、孤立中国的国家,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状态,引导学生回顾解放战争中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本质意图,以及建国初美国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另外,对于历史知识底蕴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材料,如二战后“冷战政

策”“两极格局”等相关内容。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 具体教学过程 投影显示图片:

漫画:清政府与八国联军

照片:胡锦涛在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上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看过这两幅图片后,会产生哪些联想?能提取哪些有效信息?

学生1答:图片1能让我想起近代历次列强侵华战争,清政府一味丧权辱国,清政府对外总是被动挨打,它的外交是没有尊严、屈辱的外交;图片2中,中国的胡锦涛主席气宇轩昂,他与美国、俄罗斯最高领导人处于平等的地位,这说明当今中国独立自主、受到国际承认与尊重。中国政府与外国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学生2答:这两张图片使我想到,一个政府首先要独立自主,才能赢得其它国家的尊重,否则自己都不尊重自己,怎么能赢得其它国家的尊重。就像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驻国际联盟代表顾维钧在请求各国代表援助时,其他国家代表说的那样:你们自己都不抗日,怎么能指望别人替你们抗日呢!那时中国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就使中国失去了其他国家最起码的尊重。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一穷二白,但国家领导人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再以实力为后盾,我们的国际威望自然逐步上升。

学生3答:第2幅图片中胡锦涛主席能和美、俄领导人并行,也凸现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作用。抗日战争中国损失巨大,牵制了大部分日军,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学生4答:国家的强大决定了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清政府是落后就要挨打;现在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强大了,国际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

教师引导:你们说得很有道理,也非常深刻,尤为可贵的是你们能把中国放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去衡量他的地位和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新中国的外交原则与政策。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我越俎代庖,拟了一个内容要点,同学们可以参考。另外,谁如果产生疑问,可以随时和周围的同学或老师探讨,我们都欣赏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人。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思考并作标记;生生、师生互动探索、交流)投影仪出示本课要点:见幻灯片

教师过渡:同学们在自学时提的问题很好,我也提出几个问题,把大家的问题集中到一起,我按照难度不同设置成“三关”──基础知识关、基本技能关、学以致用关,如果同学们闯过这三关,说明你们这节课是硕果累累的。另外,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也为了彰显现代人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我们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同学们有信心吗?

[基础知识关]

1.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请问:(1)材料中的“本政府”是哪个政府?当时美国承认的是哪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民党政府)(2)这段材料说明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请在材料中找出关键词支持你的观点。(独立自主,关键词略)2.建国第一年里,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

3.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4.(投影仪出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混乱的词序)班长交给小智一个任务,将新中国的“外交基本准则”张贴到班级板报上,可是小智把每个词的顺序弄混了,大家快来帮帮小智,看谁最快!

5.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缅甸、印度)6.有的同学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提出来的,中国当时很穷,说出来的话有分量吗?(当然有分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7.1955年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8.万隆会议出现了什么困难?(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9.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基本技能关]

1.读图《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形势》:建国初期,苏联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为什么不同?(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2.日内瓦国际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除了上一个问题提到的原因外,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处于交战状态,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侵朝的美军打得焦头烂额。所以杜勒斯十分敌视中国。)

3.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他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

4.“求同存异”方针在万隆会议上具有怎样的“魅力”?(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投影仪出示周恩来形象图:他是谁?请你说说他对中国外交作出哪些贡献?

[学以致用关]

编写小剧本《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除周恩来外,最少还应该设计几个角色? ②他们分别对中国持什么态度,友好?敌对?

③每个角色的台词嘛,让我想想这节课都学什么了…… ④我应该还能比别人多点“创新”!大胆假设、合理想象嘛!学生表演历史短剧:过程略

教师对历史短剧进行简评:特别关注1.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解释是否到位;设计情节是否考虑到国际国内形势;能否扩展更多的内容;2.表演要大方,语言要流畅,注意向学生传输作为优秀的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

引导学生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惑?今后打算通过哪些方式关注国家当今外交状况?

教师建议学生:关注中央四台、适当浏览《世界知识》、多与家长、同学沟通探讨国家时事政治。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7、《雷电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①新课标: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②个人基本教学观点: 语文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要教好语文,就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艺术家,用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就是引领学生进入到课文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心灵沟通;学生的知识不是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语文是有声的文学,朗读是诠释语文的最好方式。而且我一直认为: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而且还能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如果说文字是一种心灵的创造,那么朗读就是一种再创造。聆听优美真情的朗诵表演,感悟文字的真情倾诉,学生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散文诗的主题和情感,陶醉其中,并且激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共鸣和朗诵欲望。同时,语文是有声的文学,朗读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素养,朗读教学理应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③本课分析: 体裁分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二单元是抒情文单元,所选的是散文诗,散文诗具有散文的形式美和诗歌的韵律美,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主题分析:《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写法分析: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雪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象征的表现手法,独特的抒情方式,浪漫的语言风格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二、学情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散文诗中的象征手法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加之作品离他们生活的年代较远,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朗读来仔细体会,认真感悟,并对他们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对本文做了以下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

三、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教学设计>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力地抒发战斗激情。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在对风雷电的歌颂中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4、体会风雷电等的象征意义。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五、教法与学法:

先让学生自己看有关历史剧《屈原》的参考资料,明白这部历史剧的创作过程,主要内容,人物情节等,再通过播放朗读来让学生体会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屈原的高大形象。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认识作者的内心世界。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下载(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王立君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五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

    八年级历史下册 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合集 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落第、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抑扬顿挫”等词语。 2.了解散文集《......

    八年级语文下册 《春酒》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春酒》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2.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3.领会文章的......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穆圩中学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主备人:刘成龙 审核人:刘成龙 时间: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饮酒》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饮酒》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 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

    语文:第21课《桃花源记》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新课标第一网(www.xiexiebang.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桃花源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选有五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五篇

    《孔乙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孔乙己》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小说单元,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共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