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载文著者分析
2005-2006年《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载文著者分析
了解《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载文著者的特点。方法 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5-2006年《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的载文著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年内共载文471篇,每期平均载文量39篇,篇密度为0.58,平均发表时滞9.8个月,基金论文占12.7%;著者来自我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台湾及德国,合著率98.7%,合作度4.91。结论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是一种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对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医学的发展和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临床诊疗经验、基础理论研究及国内外最新进展。该刊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同时由《中国期刊网》、《中华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2005-2006年所载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帮助读者了解该刊的办刊特色、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本次调查对象为2005-01/2006-12出版的《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共12期所有论文(不含文件、广告、通知、索引、会议、插页等文献)情况。
1.2统计方法及指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定量分析载文类型、载文量、著者合著情况、第1著者地区及所在单位分布、基金论文数、论文发表时滞等指标。
2结果
2.1载文类型该刊2年来设置的栏目虽略有变化,但主要栏目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由“论著(含有中英文摘要)”、“临床经验”、“病例报告”、“综述”、“短篇报道”、“技术交流”及其他栏目,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微创外科”、“瓣膜外科”、“先心病外科”、“肺外科”、“腔镜外科”、“心脏移植”、“大血管外科”、“小儿心外科”、“述评”及“读者来信”等构成(表1)。
2.2载文基本信息该刊2年来共载文471篇,载文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基金论文约占论文总数的12.7%。论文发表时滞长短不一,最短2.0个月,最长21.2个月。篇密度为0.58,2年间基本保持稳定(表2)。
每年为12.7%;△平均每年为9.8个月(2.0~21.2)。
2.3著者及著者单位情况471篇论文中,独立著者有6篇(1.3%),其余论文皆为2人以上合著,其中3、4、5、6人合著的论文均超过论文总数的10%,合作度和合著率平均为4.91和98.7%。(表3)。
全部论文中有1篇为德国籍著者撰写,其余著者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中国台湾。论文数在前10位的地区(有并列)及论文发表数≥7篇以上的单位情况详见表4。北京地区占24.8%,居全国之首,前10个地区共占85.8%。讨论
科技期刊“论著”学术性强,是对高质量科研成果的总结。2005-2006年《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论著”占载文总数的比例较高,达到36.1%,说明该刊非常重视对高质量的临床和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的报道。另外,该刊丰富的栏目内容为各层次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有关胸心血管外科及交叉学科的技术创新、学术动态和研讨信息的交流,还为读者、作者进行学术探讨与争鸣提供了平台。
篇密度是刊物每页平均所能刊登的论文数,篇密度大,说明刊物的信息量大,但文章的篇幅会缩短,论述的深度相对降低。该刊篇密度2年来保持在0.60左右。期刊载文量是直接反映期刊信息输出量与期刊编辑容量的指标[1],该刊载文量和期均载文量逐年增加,2年来每期平均载文量为39篇,高于《中国糖尿病杂志》的28篇[2]、《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的34篇[3]、《中华神经科杂志》的36篇[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的37篇[5]、《中华眼底病杂志》的33篇[6]和《营养学报》的18篇[7]。说明该刊传递的胸心血管外科医学的信息量大,稿源丰富。也说明《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办刊成熟,稿源稳定,是胸心血管外科医学中有重要影响的杂志。
发表时滞是指编辑部收到稿件到论文发表的这一段时间。当代科技文献发表如果延误1.5~2.0年,其情报价值丧失30.0%[8]。本次统计结果表明该刊的平均发表时滞为9.8个月,高于国外一般连续出版物的6~7个月[7],但低于我国科技论文平均时滞11.7个月[7]。说明《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传递信息的速度较快,能够将国内外胸心血管外科医学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及时地传递给读者。
基金项目有严格的评审程序,有基金资助的论文一般来说学术价值和水平较高,因此载文中基金项目论文所占比例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期刊载文的学术水平。《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年来获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数较多,平均达到了12.7%,说明该刊是把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医学及相关领域的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别科研课题的研究结果传达给读者的重要途径,同时该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也在稳步上升。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载文著者来源广泛,除1篇来自德国外,覆盖了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中国台湾。论文生产能力以北京、上海、山东、湖北和广东最优,其次为江苏、河北、辽宁、浙江、福建、河南和黑龙江。说明胸心血管外科医学的科研体系是以北京、上海、山东、湖北和广东为核心,向全国辐射。大部分论文的著者集中于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内蒙古、青海和甘肃等地区论文数较少,西藏、宁夏和贵州的论文数为零,说明上述地区的胸心血管外科科研力量比较薄弱。建议加强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的胸心血管外科领域的人才交流与信息交流,尽快提高各地区胸心血管外科的诊治和科研水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发文单位中排第1位,所发论文占论文总数的6.8%,表明该单位在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医学领域的科研带头作用及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国外学者来稿较少,因此,有必要广泛征集国外学者的优秀论文,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高该刊的国际影响力。
合作度是考察论文合作研究程度及科研协作趋势的指标,即完成一篇论文所需著者人数。合作度越高,科研合作越紧密。该刊2年来,合作度平均为4.91,高于《中国糖尿病杂志》的3.7[2]、《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的4.18[3]、《中华神经科杂志》的4.19[4]、《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的4.21[10]、《中华肝脏病杂志》的4.22[11]和《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的3.57[14]。《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的合著率为98.7%,高于1995年我国科技期刊论文合著率75.2%及国外科技期刊论文合著率80%[12],说明合作研究是胸心血管外科医学领域科研的主要方式。该刊载文中3~6人合著的文章比例均超过10%,提示完成胸心血管外科医学研究的最佳组合为3~6人。
根据普莱斯定律,当核心作者撰写的论文数量达到总论文数的一半,核心作者群才算形成。根据公式M=0.749,M为论文篇数,发表论文数在M篇以上的作者方能称为核心作者,Nmax为发表论文数最多的作者的论文数[13]。该刊2005-2006年的Nmax=5,代入M的计算公式得出M=1.67≈2,即发表2篇以上论文的作者为核心作者。该刊2年发表2篇以上的作者50人,共发文119篇,核心作者所发论文数占总发文量的25.3%,论文数未达到
50.0%[13],说明该刊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建议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进优质稿件,加大特约稿分量,扩大核心作者人数,尽快形成核心作者群。
通过对《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2006年载文、著者情况的统计分析,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证实该刊栏目丰富、重视对高质量科研成果的报道、有高水平的著者群体,能够将国内外最新的科研和临床信息传递给胸心血管外科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工作者,近几年来稿件质量、编辑水平和学术水平呈稳步提高趋势,对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医学的发展和建设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一个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尽快形成核心作者群。
第二篇:2011全军胸心血管外科学术研讨会.
2011全军胸心血管外科学术研讨会(昆明)
大会日程
10月28日(周五)报道注册
时间:10:00-23:00 报到地点:云南世博花园酒店(昆明市世博路5号)注册费:900元/人(交通食宿自理)
要求:
1.军人请携带军官证并着军装(春秋常服)
2.发言的代表请将电子版幻灯交与注册处
大会特别通知
[1] 全军胸心血管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会
参加人员:全军胸心血管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全体常委 时间:10月29日 12:00-12:30 地点:云南世博花园酒店
厅
[2] 全军胸心血管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
参加人员:全军胸心血管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 时间:10月29日 12:30-13:00 地点:云南世博花园酒店
厅
[3] 全军胸心血管外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全体会议
参加人员:全军胸心血管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全体青年委员 时间:10月29日 13:00-13:30 地点:云南世博花园酒店
厅
10月29日上午8:30-12:00 主会场8:30-10:30 开幕式 8:30-9:00 主持人:石云
易定华
李伯君
1.全军胸心血管外科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高长青教授 致开幕词 2.解放军昆明总医院院长 赵升阳少将 致欢迎词 3.云南省胸心外科学主任委员 延安医院院长姜立虹 讲话
4.总后卫生部科训局首长
宣布第九届全军胸心血管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组成名单并颁发证书 5.总后首长做指示 6.全体合影
大会专题演讲9:00-10:30(每人15分钟)
主持人:易定华
肖颖彬
徐志云 高长青
机器人心脏外科的现状 刘维永
终末期心衰外科治疗进展
张宝仁
心脏瓣膜疾病外科治疗的热点问题 蒋耀光
纵隔疾病外科治疗进展 徐志飞
食管癌的微创治疗现状和展望
茶歇:10:30-10:40 2
心血管外科分会场10:40-12:00
先心病专题(每人5分钟)
主持人:景华
乔彬
王辉山
石云
1.全腔肺动脉连接术
南京军区总医院
景华
2.基于双源CT扫描MIMICS软件辅助建立改良双侧格林三维几何模型
济南军区心血管病研究所
乔彬
3.改良双侧Glenn手术的临床血液动力学数据获取---时差法流量测定的临床应用
济南军区心血管病研究所
乔彬
4.室间隔完整肺动脉闭锁的外科治疗
沈阳军区总医院
王辉山
5.小体重法乐氏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
木拉提•米吉提 6.昆总
石云
题目待定
7.自体肺动脉片在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重建中的应用
北京军区总医院
姚建民
8.右室双出口外科治疗
成都军区总医院
张近宝 9.危重婴儿先心病手术对策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王咏 10.低龄低体重患儿先心病的外科治疗
叶卫华
11.成人先心病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陆方林
讨论:20分钟
午餐:12:00-13:30 3 10月29日下午13:30-18:00
心血管外科分会场
冠心病与微创专题(每人5分钟)
主持人:俞世强
姚建民
钟前进
王嵘
1.分流型先心病微创外科治疗策略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易定华 2.近端吻合装置和腔镜在高危老年冠状动脉搭桥的联合应用
北京军区总医院
姚建民
3.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治疗左主干重度狭窄临床分析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李德闽
4.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1486例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俞世强 5.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解放军总医院
王嵘
6.全腔镜下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术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徐学增 7.冠状动脉瘘外科治疗的疗效观察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王红兵
8.高血压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的影响
沈阳军区总医院
金
岩
9.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1例临床报道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
罗国军 10.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失败后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韩林
11.机器人微创内乳动脉游离术的学习曲线
解放军总医院
杨明
12.老年患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疗效分析
济南军区总医院
郑晓舟 13.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47例临床分析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韩林
讨论:20分钟 茶歇
15分钟
瓣膜疾病专题(每人5分钟)
主持人:张近宝
陈林
姜胜利
邹良建
1.巨大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的主动脉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
姜胜利
2.2273例联合瓣膜置换手术体会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陈林
3.降低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术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探讨
沈阳军区总医院
韩劲松
4.手术治疗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
陈瑜 5.肺动脉瓣置换手术方法的选择和临床疗效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韩林 6.传统正中开胸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效果比较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崔勤
7.左心瓣膜术后晚期三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唐昊 8.心脏麻醉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解放军总医院
王刚
9.无血预充体外循环临床应用
济南军区心血管病研究所
吴莉莉 10.周围体外循环技术在全机器人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解放军总医院
王加利 11.中度高钾含血心脏停搏液的应用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金振晓
讨论20分钟
大血管病专题(每人5分钟)
主持人:景华
木拉提•米吉提
梁家立
钟前进
1.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的杂交手术治疗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景华 2.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策略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易定华 3.主动脉夹层弓部术式的选择
解放军总医院
肖苍松
4.杂交手术治疗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研究
成都军区总医院
丁盛 5.主动脉缩窄的改良外科治疗
济南军区总医院
梁家立
6.Aortic root enlargement and double valve replacement in patient with extremely small aortic root and rheumatic aortic and mitral valve diseases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钟前进
7.复杂胸主动脉瘤外科治疗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谭文锋
8.术中支架血管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宋智钢
讨论20分钟
晚宴:
19:00-21:30 6 胸外科分会场
10月29日上午
肺部疾病专题(每人5分钟)10:40-12:00 主持人:徐志飞
张向华
王述民
李刚
1.非损伤肌肉小切口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何勇
2.气管-主支气管损伤的围手术期处理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金海
3.综合评分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初探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周景海
4.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石云
5.80岁以上超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及预后
解放军总医院 薛志强
6.肺癌手术中的淋巴结清扫
济南军区总医院
邹志强
7.肺癌合并脑转移的外科综合治疗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石静 8.肺癌手术中的心血管成形手术63例
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
李刚
9.气管支气管破裂的诊治体会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张利 10.隆突重建9例临床体会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
罗国军
11.Overexpression and gender-specific differences of SRC-3(SRC-3/AIB1)immunoreactivity in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 in vivo study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王海东
12.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护理 成都军区总医院 刘小燕
讨论:20分钟 午餐:12:00-13:30 7
10月29日下午13:30-18:00
胸外科分会场
食管疾病专题(每人5分钟)
主持人:卢兆桐
李乃斌
李小飞
朱彦君
1.食管良性病变支架置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处理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杨恩德
2.管状胃重建食管158例临床分析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周景海
3.气管食管瘘的外科治疗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李小飞
4.食管破裂的诊断与治疗
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
胡波
5.达芬奇机器人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
陈秀 6.连续407例食管癌根治胃食管颈部手工吻合无吻合口瘘的经验总结 解放军155中心医院
寇卫军
7.胸段食管癌手术径路的个体化选择
解放军八一医院
周源 8.恶性食管贲门病变食管支架治疗体会
沈阳军区总医院
高昕
9.云贵高原47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江齐昌
10.食管癌光动力治疗26例体会
济南军区总医院
胡风标
11.一次性机械吻合器治疗食管癌120例报告
成都军区昆明总院
赵青 12.食管癌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外科治疗(附4例病例报导)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赵铁军
13.老年食管癌切除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术后护理细节管理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于 萍
讨论:20分钟
纵隔疾病及其它专题(每人5分钟)
主持人:程庆书
王如文
李鲁
杨胜生
1.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诊治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程庆书
2.劈开胸骨柄绕胸锁关节切口切除颈胸交界部肿瘤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杨立信
3.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肋骨骨折的适应症及手术技巧的探讨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徐恩五
4.经脐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研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杨胜生
5.VATS及胸骨劈开扩大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早期临床对比研究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唐 勇
6.Clinical analysis of 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
解放军总医院
张连斌
7.胸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分析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田丰
8.可吸收性肋骨钉在多发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解放军第254医院胸外科
刘震
9.Nuss手术治疗青少年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体会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肖海平
10.高海拔地区重症胸部创伤合并ARDS52例救治体会
昆明总医院
涂东 11.中药及胸大肌带蒂肌肉瓣移植治疗术后胸骨后感染临床研究
武警北京总队医院
辛永祥
12.非传统的改良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
昆明总医院
赵青
13.89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疗效分析
解放军第252医院 张国平
14.123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心肌酶谱检测分析
昆明总医院心胸外科
陈小波
讨论:20分钟 茶歇:10分钟
胸外科微创治疗专题(每人5分钟)
主持人:初向阳
杨康
王伟
汪栋
1.达芬奇外科手术辅助系统在普胸外科的应用
南京总医院心胸外科
景华
2.电视胸腔镜、腹腔镜及纵隔镜联合微创根治食管癌的可行性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潘铁文
3.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谭群友 4.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技巧
解放军总医院
初向阳
5.胸、腹腔镜联合中段食管癌切除术治疗体会
沈阳军区总医院
王述民
6.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初步体会
成都军区总医院
郑轶峰
7.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197例报告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赵云平8.达芬奇机器人在胸外科疾病治疗中的粗浅体会----附4例手术病例报告
沈阳军区总医院
王述民
9.电视胸腔镜同期手术治疗双侧气胸或肺大疱
沈阳军区总医院
侯维平
10.电视胸腔镜辅助下2切口胸部微创手术经验总结(附89例报告)
解放军155医院
寇卫军
11.电视胸腔镜胸腺疾病手术治疗58例
沈阳军区总医院
滕洪
12.单腔气管插管单孔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34例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孟胜兰
13.胸腔镜下治疗自发性气胸合并心包气肿1例
解放军306医院
林毅 14.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的护理
沈阳军区总医院
杨春梅
讨论:20分钟
晚宴:19:00-21:30 10
第三篇:胸心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目 录
1、病种名称: 胸部外伤
2、病种名称: 自发性气胸
3、病种名称: 肺癌
4、病种名称: 肺部良性肿物
5、病种名称: 食管癌
6、病种名称: 胸壁软组织损伤
7、病种名称: 食管穿孔
8、病种名称: 胸腹联合伤
9、病种名称: 胸壁结核
10、病种名称: 肺脓肿
/ 16
题 目:胸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指南 版本号:2.0 修改日期:2016 02年02 月28 日 页 码:1/2 起草人:张立飞 审核人:
第一页内容
一.胸部外伤诊疗常规
1.入院检查:
(1)急查血五组、血型、止血三项等。
(2)检查肝功、肾功、输血前五项、血气、血糖等。(3)影像检查:a.胸部CT平扫+三维重建。
b.头部及腹部CT、四肢检查排除脑出血及骨折等可能。
c.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心脏超声,排除心包积液及心脏大血管损伤可能。
(4)入院后:给予止痛、止血、化痰等治疗,根据血常规及X片决定是否给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以观察胸腔情况,积极准备急诊手术治疗。2.治疗安排:
(1)据CT检查情况判断肋骨、胸骨及肺部等胸腔脏器损伤情况,暂时给予对症治疗。
(2)尽快准备行胸骨、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剖胸探查术,并对肺组织裂伤进行修补。
(3)术前由术者或主管医生完成术前谈话、签字及费用评估、交流,并做好输血准备。3.术后处理:
/ 16
(1)预防或治疗性使用抗生素2-3天,根据血常规及X片、体温、痰培养等结果停用或抗生素升级。
(2)密切观察胸腔引流及创区引流情况,并给予止痛、止血、化痰及对症支持治疗,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3)术后第一天复查X片或胸部CT,了解胸腔情况,必要时行胸腔积液B超定位,准备穿刺抽出胸腔积液甚至再次行胸腔闭式引流。
(4)术后8天左右拆线,出院前复查胸部CT或X片。术后定期复查胸部CT或X片。
二.自发性气胸诊疗常规
1.入院检查:
胸片、胸部CT,以明确气胸程度及部位。
(1)对可疑张力性气胸及肺压缩大于50%、合并血胸者,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待危险解除、肺基本复张后再行胸部CT检查,了解肺大疱部位及数量,利于手术安排。
(2)检验:按照术前检查完善各项必要检查。(3)心电图、腹部B超等一般检查。2.术前检查:
(1)尽快完善以上检查,无特殊情况准备在2天内手术。(2)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
(3)备自体血,如肺大疱多、胸腔粘连明显,则备异体血。
(4)由术者或主管医生完成术前谈话、签字及费用评估。术前对手术切除范围及需要使用的器械(胸腔镜、一次性使用耗材等)充分评估。
(5)肺压缩明显、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慢性阻塞性肺病者,术前可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给予抗感染治疗,以缓解病情、降低手术并发症。
/ 16
(6)考虑有胸腔内活动性出血者,观察引流量及血色素下降情况,必要时急诊手术探查。
(7)此类疾病患者术前避免行肺功能检查。3.术后治疗:
(1)观察胸腔引流情况。
(2)抗感染2-3天后,停用或升级抗生素。
(3)止血、化痰、止痛治疗,尽快完成痰培养检查。(4)术后尽快下床、加强术后肺功能锻炼。(5)术后注意X片及胸部CT检查。(6)术后定期复查,排除术后复发可能性。
三.肺癌诊疗常规
1.入院检查:
(1)检验:血五组、ABO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止血三项、输血器五项、肿瘤标记物、血气、结核抗体、血沉等。
(2)辅助检查:胸部增强CT、头部CT或磁共振、腹部CT或B超检查肝脏、肾上腺及颈部体表淋巴结。肺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骨扫描及PET-CT检查。1.术前准备:
(1)入院后尽快在5天内完成以上检查项目,并全面汇总评估。及时完成术前讨论。
/ 16
(2)合并有其他疾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术前完善检查并及时联系相关科室会诊、治疗,待相关指标稳定后安排手术。
(3)术前给予3天左右呼吸道准备,如雾化排痰等,吸烟者术前需严格戒烟2周以上。
(4)备血:异体血及自体血。
(5)根据患者临床分期及具体情况,对手术方式进行评估。如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或开放肺叶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
(6)由术者对治疗费用进行评估,完成术前谈话及相关项目签字。2.术后治疗:
(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天,注意抗生素停用或升级。(2)术后及时给与止痛药物及肺功能锻炼,利于恢复。(3)注意胸腔引流管情况,判断是否有再次开胸指证。
(4)术后第一天床边胸片,第2-3天胸部CT检查,了解胸腔及肺部情况。
(5)术后及时换药,8-10天拆线。注意胸腔引流管拔管指证。(6)术后每天复查血常规,直到停用抗生素,及时行痰培养检查。(7)术后密切关注病理报告结果及术后分期,指导术后化疗、放疗等进一步治疗。
(8)出院前行胸部CT检查,再次评估并指导下一步治疗。
(9)必要时术后及时联系行肿瘤基因突变检测,判断是否适合靶向治疗。
四.肺部良性肿物诊疗常规
1.入院检查:
/ 16
(1)肺部检查:胸部增强CT、头部CT平扫、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2)其他检查: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腹部及心脏超声等检查。
(3)实验室检查:血五组+ABO血型检查、结核抗体检查、肿瘤标记物、肝肾功能、血糖、血沉、电解质、痰培养、血气、输血前五项、止血三项等检查。2.术前准备:
(1)手术方式的选择:据肺部肿物大小、解剖位置、初步诊断等情况,选用开放手术或胸腔镜手术、胸腔镜辅助手术,切除范围选择肺楔形切除、肺叶切除或单纯肿物摘除。
(2)费用评估:据患者诊断及手术方式、切除范围,选择合适的胸腔镜器械、耗材及数量、是否需要配合止血药物或止血纱布等情况,判断手术费用,由术者或主管医生与患者详细交谈。(3)根据实际情况,申请自体血及异体血。
(4)术前做好快速病理检查准备,不排除恶性肿瘤可能。(5)术前胸腔镜手术入路选择及标记。3.术后治疗:
(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天,注意抗生素停用或升级。
(2)给予止血、化痰、雾化、止痛等治疗,及时行痰培养及血常规复查。(3)结核球等炎性肿物,术中可见胸膜粘连多较明显。术后注意胸腔引流管情(4)及血色素、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排除进行性血胸可能。
(5)术后第一天复查床边胸片,第2-3天复查胸部CT平扫,及时掌握胸腔及肺部情况。
(6)术后尽早开始肺功能练习,以促进肺部膨胀及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 16
(7)术后关注常规病理结果及术后分期,安排进一步治疗方案如放射治疗及化疗。
(8)术后定期复查胸部CT及肿瘤标记物变化。
五.食管癌
1.入院检查:
(1)检验:血常规+ABO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止血三项、输血前五项、血气、肿瘤标记物等必要检查。
(2)辅助检查: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胸部及腹部增强CT检查、肺功能、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必要时行头部CT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骨扫描检查等。
术前一周内尽快完成以上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2.术前准备:
(1)对相关检查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会诊或进一步检查,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肺部感染等,对合并疾病术前请相关科室会诊并控制有关指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术前雾化2-3天,口服甲硝唑2-3天,完成术前呼吸道及消化道准备。
(3)备血:自体血及异体血。
(4)由术者进行术前谈话、签字及费用评估。
(5)术前由术者准备好术中所需器械准备,做好术前讨论。3.术后治疗:
(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天,决定停用或抗生素升级。
/ 16
(2)术后当天开始给予人血白蛋白2-3天,预防由于组织水肿导致吻合口瘘发生;术后第一天开始给予三升袋静脉高营养治疗。
(3)术后第二天开始给予空肠营养液滴入(营养科),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4)术后注意保护体表各种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并防止脱落、打折。注意观察引流量及性质变化,及时拔管。
(5)术后6-7天患者排气排便后,到X光室透视下口服泛影葡胺、了解吻合口情况,排除吻合口瘘可能后,给予流质饮食并给予口服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
(6)关注术后病理报告,排除食管残断肿瘤残留可能,确定术后病理分期。为术后放射治疗或化疗提供依据。
(7)术后10天拆线,术后2周后排除吻合口后期漏可能。可给予办理出院,告知术后复查及治疗安排,告知术后饮食变化安排及生活注意事项。4.注意要点:
(1)手术入路的选择:根据肿瘤部位及长度、外侵情况、或者年纪等情况,选择:胸腹联合切口、左开胸切口、右开胸切口、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左胸+上腹正中切口、左颈+右胸+上腹正中切口(三切口)、左颈+上腹正中二切口、改良胸腹联合切口,胸腔镜+腹腔镜微创手术等多种入路。
(2)术中注意:吻合口部位选择及吻合操作、胸导管结扎、同期空肠造瘘术、管状胃的处理、淋巴结的清扫、膈肌扩大及脾脏的保护等重要问题。
(3)术后注意引流管的观察及拔管指证等问题。
(4)术后病理分期及后续治疗安排、预后判定。
六.胸壁软组织损伤
/ 16
概念:包括胸壁软组织挫伤、皮肤裂伤、肌肉撕裂伤、软组织穿通伤等。(损伤未进胸膜腔者)1.入院检查:
(1)常规心胸外科入院系列检验,如血常规+ABO血型、止血三项、输血前五项、肝肾功、血糖、血气等。
(2)胸部CT平扫,确定受伤情况、排除骨折、血气胸及胸腔内脏器损伤。(3)心电图及必要的头部、腹部检查,以排除其他意外情况。
(4)入院体检:十分重要。询问外伤史、至伤因素及种类;是否有局部功能障碍、血肿、异物、组织破损、污染、积脓等,并监测生命体征。2.治疗及处理原则:
(1)皮肤无破损者,早期冰敷、后期理疗或热敷。
(2)皮肤破损或有伤口者,清洗、消毒、清除异物及坏死组织。切口完整且无污染者,给予清创缝合+必要的引流。伤口可疑有严重污染者或伤后超过6-8小时,局部红肿渗液者,伤口不缝合、予以开放换药,延期缝合。(3)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4)抗生素预防感染、关注创口情况,几天后根据浓汁、分泌物培养结果更换抗生素(治疗性)。
(5)给予活血化瘀、止痛化痰药物治疗。
(6)及时复查胸片或CT检查,进一步排除胸内病变如:血气胸、脓胸等。
七、食管穿孔
1.病因:
(1)检查胃镜等造成医源性损伤。
/ 16
(2)吞咽骨头、异物等引起。(3)自发性破裂。(4)食管癌并穿孔。(5)术中损伤、术后发现。2.诊断:
(1)有内镜检查史、近期手术史、误咽异物史。检查发现有颈部皮下气肿、纵膈气肿、胸腔积液或液气胸。
(2)有胸部及上腹部剧痛,可伴有发热、气急、呕血、吞咽不畅等并逐渐加重。腹段食管穿孔多伴有急腹症。病情严重者可有高热、低血压、呼衰及感染性休克症状。
(3)辅助检查:CT检查可见颈部、纵膈气肿或有液气平面、液气胸,有时可发现食管异物;食管造影可见造影剂外漏,以明确穿孔位置。3.治疗:
(1)持续胃肠减压、禁食、抗生素使用及静脉高营养。
(2)颈部穿孔、积脓可行颈部切口、引流、冲洗。脓胸可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如异物胸段食管、食管镜不易取出,则适时行剖胸探查、取出异物并裂孔修补,同期行空肠造瘘术,解决肠道营养问题。注意手术时机选择。(3)腹段食管穿孔,经剖腹探查、食管修补、大网膜包裹及腹腔引流治疗,效果好。
(4)食管异物多经口用硬质食管镜取出,如取出失败可经颈部、胸部切口取出异物并修补食管、术区引流。异物如已划破食管,按照穿孔原则处理。(5)食管穿孔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 16
八.胸腹联合伤
定义:同一伤因导致胸部、膈肌及腹部脏器同时受损伤。1.入院检查:(1)急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ABO血型、止血三项、肝肾功能、血糖、心肌酶、血淀粉酶等。
(2)胸部+腹部CT(最好是增强)、心脏超声(心包积液探查及可能得心脏彩超)、床边心电图等。
(3)必要时头部CT检查、四肢骨X光片以排除其他损伤。2.术前准备:
(1)据CT等检查,首先明确诊断、确定损伤范围及程度,对手术入路及方式、先后顺序做出合理安排。
(2)备血、术前谈话及签字。术者对手术风险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充分准备。
(3)尽快通知麻醉科、输血科、监护室,如需要开通绿色通道,及时通知总值班。
(4)必要时先做腹穿、胸穿、胸腔闭式引流,呼吸不稳定者立即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开通静脉通路。必要时心包穿刺抽液、减少心包填塞可能。(5)疑有心脏大血管损伤者,注意手术入路选择并准备体外循环。(6)对术中可能需要的器械、材料等做充分的准备。
(7)术中注意探查伤侧膈肌并及时修补,处理疝入胸腔之腹腔脏器。3.术后治疗:
(1)呼吸机辅助,改善心肺功能。胸腹联合伤者,术后1-2天呼吸循环稳定尤为重要。
/ 16
(2)持续胃肠减压、静脉高营养、抗感染、止血、制酸、化痰等治疗。(3)术后密切注意血色素动态变化、胸腔引流量观察,排除活动性出血而再次手术可能。
(4)检测电解质、肝肾功能及血气变化。
(5)术后第一天床边胸片+胸腹腔超声检查。停机1-2天复查胸部及腹部CT,进一步了解病情变化。
(6)术后根据血常规及体温、听诊、胸部CT、痰培养等情况改变抗生素使用或及时停用抗生素。
(7)注意伤口愈合情况,及时换药。术后8-10天拆线。并根据病情决定术后进食安排。
九、胸壁结核
1.入院检查。
(1)入院常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ABO血型、血沉、PPD(结核抗体检查)、肝肾功+血糖、止血三项、输血前五项、尿常规、脓汁涂片+细菌培养等。
(2)辅助检查:胸部+腹部CT,常规心电图及B超检查等。2.术前准备。
(1)必要的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
(2)分泌物涂片及细菌培养检查。
(3)据CT检查了解是否有活动性肺结核及椎旁结核灶,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及手术切除范围、手术入路等。
/ 16
(4)如尚未破溃,可穿刺抽液检查;急性感染者不宜立即手术,暂给予抽脓及全身抗感染治疗,待感染控制后择期手术治疗。
(5)备血及手术器械,术前谈话、签字。3.术后治疗。
(1)抗感染、抗痨、止血、止痛、化痰等治疗。(2)注意胸腔引流及术区引流情况。
(3)术后给予抗结核治疗半年以上。
(4)局部加压包扎,必要时延期拆线。
(5)术后及时复查胸部CT及X光片,术后适时停用抗生素或据痰、脓液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
(6)术后定期复查,排除复发可能。
十、肺脓肿
1.入院检查:
(1)胸部CT、最好是增强CT以排除肺癌并发肿瘤中心坏死液化及食管漏、支气管胸膜瘘等,并了解病变范围。
(2)尽快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确定细菌种类并指导有效抗生素使用。(3)常规心胸外科入院术前实验室检查。
(4)头部及腹部CT检查,排除脑脓肿形成及肝胆疾病。(5)仔细点体格检查,可见胸廓改变及杵状指等临床表现。2.术前准备:
/ 16
(1)对患者病情及状态进行仔细术前评估,肝肾功能及血色素等进行全面了解。
(2)完善术前必要检查的基础上,手术时机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发热不是手术禁忌症,白细胞升高也不是禁忌症,咳嗽咳痰也不是手术禁忌症。必要时选择急诊手术。
(3)术前备血充足,手术治疗费用评估。与患者家属充分交流,手术切除范围术前不能完全确定。
(4)术前由术者完成谈话、签字内容。内容强调术后因出血而再次手术可能及术后呼吸功能衰竭、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严重并发症可能。
(5)术前手术通知单告知麻醉科给予双腔气管插管必要等,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3.手术要点:
(1)术中加强呼吸道管理,麻醉师及时吸痰。术中尽量早阻断病变支气管或先处理支气管,减少脓汁流入健康支气管内。
(2)肺脓肿手术因创面粘连水肿、边界不清,渗血较明显。术中注意血管处理以减少术中出血,必要时心包内处理血管。
(3)为彻底切除病灶、防止术后复发,切除范围不宜太保守。首选肺叶切除,不提倡行段切或楔形切除。必要时行一侧全肺切除术。注意创面彻底止血。
(4)术后注意置入直径粗的引流管,必要时放置2根引流管。4.术后治疗:
(1)呼吸机辅助:肺脓肿患者术前肺功能已较差,术后注意呼吸机参数设置及调整。术后增加吸痰次数,给予盐水等液体注入呼吸道,稀释痰液、利于排痰。
/ 16
(2)术后必要时给予输入血浆及人血白蛋白,以增加组织愈合能力、减轻创面水肿、肺组织水肿。
(3)术后给予有效抗生素使用,及时行痰培养及脓液培养,指导抗生素治疗。术后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
(4)术后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有效止痛、加强雾化,尽早下床活动,改善饮
(5)术后注意胸部切口换药处理,必要时开放引流。如切口感染,及时拆除部分缝合线,并将切口分泌物送细菌检查,必要时准备切口二期缝合。
/ 16
题 目:胸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指南 版本号:2.0 修改日期:2016年02月28日 页 码:2/2 起草人:张立飞 审核人:
第二页内容
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更新小组名单(2016年02月28日——— 年 月 日)
组 长:张立飞
组 员:李艳勇 陈家文 杨革 彭星星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务部
2016年02月28日
/ 16
第四篇:核心期刊:《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核心期刊:《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于1998年5月创刊,是我国惟一的胃肠外科专业学术期刊,原刊名为《中国胃肠外科杂志》,2001年3月正式更名为《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栏目设置:
设有述评、专题论坛、专题论著、论著、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手术技巧、诊治指南、文献综述、讲座、国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2008年版,2014年版;基本信息
外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曾用刊名: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ISSN:1671-0274 CN:44-1530/R 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 语种:中文;英文 开本:16开
邮发代号:46-185 出版信息
专辑名称:医药卫生科技 专题名称:外科学 出版文献量:1525 篇 总下载次数:136787 次 总被引次数:16774 次 评价信息
(2016版)复合影响因子:1.441(2016版)综合影响因子:1.245 封面信息:
发表本期刊文章注意事项
A.了解期刊的概况,了解期刊是综合期刊(例如Nature、Science等)还是专业期刊(例如PRL、Blood等),专业期刊相对更容易接受本领域的文章。本专业有哪些期刊?如果有区分的话,各自又属于哪个区?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 工作企鹅2: 766085044期刊的刊载能力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影响因子处于连续上升的二级学科非主流期刊。这些期刊往往学术性要求不是很高很专,趣味广泛。
b.每种期刊都有一定的定位,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如有的期刊偏重理论研究性,就很少发表技术应用的文章,就是属于同一学科的期刊,发表论文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物理学科类的期刊,有的侧重于理论研究,有的重视应用实例、实验改进,有些理论与应用兼收并用,有的只录用科研性的论文。像高能物理类的期刊一般不录用力学类的文章。因此选择一个合适专业期刊来投稿很重要的,以避免稿件因不服合所投期刊的范畴而被退稿,从而耽误论文发表时间。慎重选择一个合适自己论文内容的期刊来投稿,是顺利发表自己论文的关键一步。
c.期刊每年刊载的文章数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相对来说刊载多的期刊发表可能更容易。
d.期刊的收费情况。目前每个杂志是否收费,以及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都不一样。收费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审稿费,版面费,彩图费,单行本费,作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量力而行。
e.不同的刊物可能有不同的固定格式和版式特点,有些期刊结果与讨论可以同一书写,结论也贯穿其中。有的期刊要求实验过程、讨论、结果不能混为一段叙述,有的则允许;有的期刊把实验过程,讨论结果,结论各自独立一部分来书写‘多数期刊要求表题和图题要中文和英文一起表达,但也有些期刊只要求中文就行;有些期刊要求列出图文类号,有些不要求,有的期刊要求列出作者题目期刊名年 卷(期)页(高校自然科学学报都采用这一点)有些期刊要求参考文献列出作者,刊名,年,页,;还有些期刊要求参考文献中文和英文双语标注。投稿前要先搞清楚期刊的格式要求,并严格按其要求书写,避免因自己的论文格式与所投刊物要求不相符而退稿,耽误论文发表。而文章与其所投期刊要求明显不同,短时间又不能完成改变,就应该选投其他期刊。
f.审稿周期和发表周期,尽量选择审稿周期短而明确,且发表周期短的文章,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退稿后改投他刊,另一方面保证文章的创新性。一般你的文章已经具备了一级学科核心期刊的水平,那就不用为慢而苦恼,因为大部分此类期刊很少拖稿,要么直接拒回,要么一切正常进行,多数 2 个月以内会有结果。
g.研究编委会,许多期刊的风格主要源于主编,因此在投稿前稍微研究一下他是很有必要的。
在google 上搜索一下登录他所在机构的个人主页,除了了解一下他的研究兴趣,主要是看他的 group 有没有专职助手!有的已经明确指出该助手就是为了他的期刊服务的,有些期刊是副主编负责制,而且投稿时需要推荐,那么在投稿和 Cover Letter中选择推荐副主编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篇:第十二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胸外科专业总结
第十二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胸外科专业总结
作者:分会办公室 来源: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点击: 间:2012-12-26 22:14
787次 时2012年11月29至12月1号,第十二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普胸外科专业收到学术论文480余篇,普胸外科学术交流分设了肺外科、食管与纵膈外科、微创胸外科以及胸外科综合4个分会场,总计有 126 篇论文进行了会议交流。本届胸外科专业的投稿论文数量和会议发言人数都超过了以往历届年会。
一、微创胸外科专场报告的71篇论文中,关于微创肺切除的论文42篇(59.15%),微创食管手术的论文有8篇(11.27%),达芬奇机器人胸外额手术的论文有5篇(7.04%)。
肺癌微创外科快速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局部晚期肺癌应用腔镜进行治疗: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刘伦旭教授全腔镜下进行了肺动脉和支气管双袖状成形;(2)胸腔镜下支气管成形术已在多家医院开展,且数量显著增加;(3)胸腔镜下肺微小病灶和GGO,从术中探查到肺段切除均有新方法交流;(4)胸腔镜治疗肺癌良性疾病的范围也越来越多,如腔镜下脓胸纤维板剥脱术、肺隔离症等均有较成熟经验;(5)达芬奇机器人微创外科目前仍主要集中在肺叶切除,且从术前的三维设计及手术方法均有改进和更多的经验,此次交流医院有5家,说明机器人外科在我国发展迅速;(5)从胸外科医生调查问卷看,我国胸腔镜在地、市级二、三级甲等医院应用广泛,平均年腔镜手术200台左右,其中VATS肺叶切除术50台左右。
食管微创外科更加突出了手术流程的改进及并发症防治: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谭黎杰教授的从技术改进角度再论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的学习曲线和并发症的防治等。同时胸腔镜食管癌Ivor Lewis手术也有新的发展(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富皓白教授的胸腔镜食管癌Ivor Lewis手术,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张仁泉教授的新型食管癌微创Ivor Lewis术初步经验),同时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的付向宁教授也报告了全胸腔镜下应用普通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吻合的临床经验。
另外单孔法胸腔镜应用于手汗症及气胸的治疗也有交流,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关于快速康复也有报道与交流,这也说明大家不但关注微创手术的改进,也关注微创外科的所有相关领域。
从本次会议交流看,发言人员既有国内大的医学中心,也有来自基层医院的胸外科医生,说明了我国的微创胸外科无论从技术提高还是普及程度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肺外科专场有40篇论文进行了会议交流。报告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肺癌疾病谱 同济大学肺科医院报告了20年间外科治疗肺癌疾病谱的变化。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45岁,男女性别比由1992年的4.11:1降至2011年的2.11:1;组织学类型方面,腺癌已经超过鳞癌成为最常见的类型,所占比例由1992年的30.43%上升至2011年的48.78%,而鳞癌则由57.45%下降至32.18%;鳞癌虽仍是男性肺癌最常见类型,但所占比例由62.93%下降至44.78%,主要分布于61~70年龄段;女性腺癌所占比例由53.97%上升至79.00%,主要分布于51~60年龄段;Ⅰ期患者的比例由1992年的34.91%上升至2011年的53.25%,Ⅲ期患者由38.68下降至26.22%。明显地反映出我国女性腺癌发病率快速上升的趋势。
2.肺内孤立结节SPN
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治一直是胸外科的难题。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报告了243例周围型T1aNSCLC淋巴结转移的规律。N1和N2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分别为5.3%和6.6%,其中53例直径≤1厘米的周围型NSCLC中有2例发生了纵膈淋巴结转移。鳞癌、原位腺癌、微侵袭腺癌、贴壁亚型以及侵袭性粘液腺癌5种组织学类型NSCLC无淋巴结转移发生,占全部的34.6%,解放军总医院报道了肺内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影像病理对照结果,共189个结节,其中101个为纯GGO病变,88例存在实性成分,术后证实肺癌177例(93.65%),8例发生了淋巴结转移,纯GGO结节只有1例发现淋巴结转移,存在实性成分的GGO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9.41%。实施肺叶切除术161例,局部切除术16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2.3%。提示应根据结节影像学特点和组织学类型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亚肺叶切除治疗NSCLC的临床研究。
3.肺癌的术前分期
(1)PET/CT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报道评价了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与系统性淋巴结后的病理结果相对照,共评价了293站820个淋巴结。发现如果以SUV值大于2.5作为判断转移的标准,则PET/CT评价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5%、66.7%和72.4%,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0%和93.3%。总的来说,PET/CT判断NSCLC淋巴结转移准确性有限,尚不能代替有创分期方法。
(2)电视纵隔镜 四川省肿瘤医院应用电视纵隔镜对56例NSCLC患者进行了系统性纵膈淋巴结切除,2、4、5、7、8组淋巴结切除率分别为54.5%、92.7%、58.2%、100%、61.8%。手术中对纵膈镜淋巴结切除区域再次探查发现共5例16枚淋巴结残留,但病理均为阴性。作者认为电视纵隔镜系统性淋巴结切除对NSCLC纵膈淋巴结诊断率为100%,99.9%的患者可达到纵膈淋巴结完全切除。
4.肺癌切除术中淋巴结切除:清扫或采样?
通过对861例NSCLC患者肿瘤大小、解剖部位、病理类型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探讨,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发现T1、T2、T3和T4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7.7%、48.2%、50.0%和66.7%;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2.9%,腺癌为38.0%,N2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比例为15.2%。由于其具有多发性、跳跃性及跨区域转移到特点,NSCLC患者手术中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而大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关于NSCLC外科治疗中淋巴结采样或系统清扫的Meta分析同样显示,系统清扫组N2转移的检出率显著增加;虽对Ⅰ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别,但对于Ⅱ期ⅢA期患者,系统清扫显著提高了5年生存率。进一步的强化了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对于NSCLC外科治疗的重要性。
5.局部晚期NSCLC外科治疗
局部晚期NSCLC手术治疗依然是本届会议胸外科医生关注度焦点,多家医院报道了肺癌切除合并胸内大血管切除重建,隆突切除成型,支气管联合肺动脉袖式切除以及左心房部分切除治疗结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此类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已与普通肺叶切除术类似,远期生存率则依赖于手术是否达到了完全切除以及是否存在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转移。对于手术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选择是成功提高局部晚期NSCLC外科治疗的关键。
6.肺移植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何建行教授报告了肺移植50例经验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赵珩教授报告了双肺移植治疗终末期呼衰40例临床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侯生才教授报告了31例肺移植手术临床经验总结、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姜格宁教授报告了单肺移植术后患者对侧自体肺并发症分析、无锡市人民医院陈静瑜教授报告了中国心脏死亡和脑死亡供体肺移植临床经验总结。上述报告展示了我国近年来在肺移植领域的最新进展,令人鼓舞。
三、胸外科综合专场报告了 25篇论文。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了危重胸外科的救治、结核性脓胸和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漏斗胸和鸡胸的外科治疗、乳糜胸的外科治疗、杂交式手术抢救食管主动脉瘘、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的临床基础研究、以及肺癌和食管癌的基础研究等。与会者围绕着报告的题目进行了热烈认真的讨论。
四、食管与纵膈外科专场有20篇论文做了会议报告。本届年会在食管癌诊治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各家医院逐渐关注难治性食管癌的治疗;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清扫的临床问题;更广泛的将腔镜用于食管癌的治疗。
河北医大四院刘俊峰主任报道了该院66例结肠代食管手术,其中食管化学烧伤38例,各种恶性肿瘤28例,对其适应证、技术方法及结果进行了讨论,认为这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李简教授报道了12例局部晚期高位食管肿瘤的外科治疗,术式包括食管次全切除、食管成形管状胃吻合+气管袖状切除、气管对端吻合术6例;食管次全切、食管成形管状胃吻合+气管隆突、右肺上叶切除、隆突重建术1例;食管部分及残胃切除、食管结肠吻合术+气管袖状切除+大网膜内移植后的同种异体气管间置修复术1例。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约有半数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为我们治疗这种食管肿瘤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报道了一组300例,对Lvor-Lewis术式和Sweet术式进行了随时对照研究,结果发现Lvor-Lewis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总数明显高于Sweet组,其中主要为上纵隔及腹腔淋巴结数目差异显著,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及为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两组淋巴清扫状况的差异是否影响术后的远期生存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结果的分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陈龙奇主任报道,华西医院6例伴有胸内大血管畸形的患者,对其手术方式和治疗结果进行了回顾分析,认为该病较罕见,需要胸部CT增强扫描甚至血管造影才能发现,胸内大血管畸形可能影响食管癌的游离与切除,需要明了其解剖走向才能进行切除手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
南京军区总医院报道了26例T4期侵犯降主动脉食管癌,同期应用非体外循环下,降主动脉型食管癌根治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三年及五年生存率分别为40%和21.4%,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作者认为对于食管癌侵犯主动脉的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同期降主动脉置换合并食管癌根治术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曹子昂教授报道了顽固性颈部食管吻合口瘘合并严重狭窄的再手术治疗21例患者,作者采用二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木热报道,食管穿孔与破裂患者33例,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全组治愈29例死亡4例。作者认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是救治食管穿孔和破裂患者生命的关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胡扬探讨了胃肠减压在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将147例患者分为胃肠减压组和非胃肠减压组,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第二天患者的总体感受评分,及胸胃最小径,及胃食管反流严重程度、术后安置胃管的几率、术后使用胃肠动力药物的几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几率、吻合口瘘发生的几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发现,非胃肠减压组的总体感受评分明显好于胃肠减压组,而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作者认为,在管胃成形和胸胃包埋术后,胃肠减压对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来说并非术后必须治疗措施。
天津市胸科医院张逊教授报道了1例杂交式手术,成功治疗食管主动脉瘘病例,首先,采用介入方法,用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瘘口,行血管造影显示,完全阻断了主动脉瘘口,之后对患者进行输血、抗炎及支持治疗,48小时后开胸行食管主动脉瘘分离和食管瘘口修补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微创食管外科是本界年会讨论的热点话题,针对不同径路、切除及吻合方式进行了探讨。国内多家单位介绍了腔镜下的食管癌手术。
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报道40例腔镜下食管癌切除胸内食管胃吻合,该研究按手术方式不同,分胸腔镜手术组(22例)和开放手术组(18例),比较了二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发现微创手术组在住院费用方面较高,在其他各项指标中,二组均无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应用于食管癌治疗安全有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报告45例胸腔镜食管癌Lvor-Lewis手术。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发生并发症4例,平均术后住院7.8天,随访12到96个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仁泉报道新型食管癌微创Lvor-Lewis手术37例,作者采用腹腔镜下游离胃并清扫腹腔淋巴结、管状胃成形;在全腔镜下游离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右胸第三或四肋间3-4厘米小切口,缝制荷包线,置入吻合器钉砧头,行胸内胃食管吻合,平均手术时间308分钟,荷包缝合时间2.5分钟,吻合器钉砧头置入时间5分钟,出血量116毫升,平均清扫淋巴结21.8枚,术后无吻合口瘘及其他并发症。
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谭黎杰教授回顾性分析了该院516例的临床资料,对实施微创食管癌手术不同阶段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了分享,作为国内最大的一组腔镜食管癌手术,他们认为随着术者经验的不断增加和技术方法的改进,TLE的手术时间可以与开放手术相当,甚至更短。术中采用CO2人工气胸下的双肺通气策略和细管状胃的应用可能有助于术后并发症的减少。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报道了102例侧俯卧位腔镜下食管癌切除,4例中转开胸,手术时间265分钟(210-395分钟),术中出血136毫升(50-800毫升),平均清扫淋巴结31枚(9-70),平均清扫纵隔淋巴结17枚(6-38)。手术死亡率0.98%,并发症发生率19.6%。作者认为这种手术方式安全、可行、简便、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