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油田工作者庆祝国庆60年优秀征文
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二日下午四点多我正在钢铁厂轧钢车间接夜班时,接到同学姐姐打来的电话问我愿意不愿意到大庆工作,愿意的话就来学校办理手续,我不加思索地就同意去大庆工作了。兴奋之中的我干完了这个班的工作,在快要下夜班的时候,我和车间主任请了假,只是说有事,并没有把我去大庆工作的事情跟他说,我是想,如果我去不上大庆工作,我还可以回
钢铁厂工作。
下班后,走出车间,黑白布景的世界中悠畅飘落的雪花胡乱的飞舞着,放眼望去,炼钢车间高耸雄伟的炼铁锅炉若隐若现灰蒙蒙的竖立在厂区路的北端,就像一尊大佛站在雪中。忽然,在寂静的雪夜中响起一声闷雷,一个亮团像核爆炸腾空的蘑菇云似的,在亮团里蹦着跳着一只只金色闪光的蚂蚱,我知道这又是一炉铁水出炉了,那一只只蹦跳的金色的蚂蚱是飞溅的铁花,那淌出的铁水也是钢铁厂生命的血液啊。我走在厂区白色的雪路上,两旁的路灯和柳树的枝条上都挂满雪花和残冰上,没有声响,显得一切太过于安静了,只能听到嘎吱嘎吱我行走的脚步声,我知道我还在行走在白色的是雪,红色的激情里,黑色的是远处我未知的风景里。
到家后,我把想要去大庆工作的事情和父母说了,父母也没怎么表态,就是叮嘱了一番,在他们的脸上和言语中,我知道,他们的内心是不愿意让我出去工作的。没和父母多聊,我就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去了。然而,躺在床上的我翻来覆去地就是睡不着觉,说实在的去不去大庆我心里也很矛盾,大庆到底个是个啥样子,只在新闻纪录片上看“王铁人”他们干的工作又苦又累,住的是帐篷,但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也确实感觉是那么的光荣和自豪。我听父亲也说过,他们“青年点”就有两名知青受不了在大庆那里的艰苦,从大庆跑回来钢铁厂了。我是好也想、坏也想,整整想一宿,是兴奋还是担心,自己怎么也没睡成这个觉,嗨!真是的,人那往往有些时想争取出去工作,恨自己无能和无人,等有机会了,心里又矛盾了,感觉还是不出去的好。心里总觉得出门在外会给人一种流浪的感觉。天还没亮,我就早早地起来,寻思把下在院子里的积雪扫一扫,当我推开门看见父亲和母亲正在院子里打扫积雪,一股心酸的感觉油然而生。眼泪在我的眼圈里只打转转,其实,我知道父母这一宿也没能睡好觉。我和父母在沉闷之中打扫完积雪后,相护地嘱咐一番,说了几句道别的话,心情沉重地走出家门,去往火车站,赶早上的火车去学校。
三个小时的行程我赶到了学校,把我的想法和校长谈了,校长也爽快地给我开了介绍信,让我赶快拿着介绍信到绥化地区劳动局换一张去大庆工作的介绍信。我马不停蹄地又坐上去绥化的火车,到达绥化地区劳动局也很顺利地开出了去大庆工作的介绍信。拿到介绍信后,我再次坐上火车去**换车前往大庆……
24日深夜火车来到了大庆站(萨尔图),我走出了检票口眼前空旷而宁静的一切让我有些茫然,只有哪不知疲倦的雪还在下着,我很难分辨这是深夜的初冬飘雪的寒意,还是理想和现实的不对称让我打了个冷战,瞬间的困惑让我陷入欲罢不能的孤独而无助之中, 尽管满腔抱负,孤独的眼泪还是顺着我的眼颊轻轻地划落下,甚至我有些迷失方向了。我孤独地走进火车站的候车室,寂寞而又饥饿地待了半宿,终于盼到了天亮,我走出候车大厅,屋外雪花依旧漫天飞舞,纷纷扬扬地飘洒在这个我陌生的城市上空,我一个人走在宽敞的、洒满积雪的柏油路上,漂亮的楼房,还有上下点头的机器(后来知道了这种机器叫抽油机),都覆盖着皑皑白雪,显得干净而清新,似乎它真的把我的情绪带到了低谷,我真的有些想家了。
6点钟我就顺利的找到了“两号院”大庆劳动局所在地。两号院是一座四合院青砖绿瓦的平房,窗前整齐的榆树墙,错落有致的垂柳,在纷扬的雪幕中,就仿佛是一幅水墨风景画缠绵而又温馨、干净而典雅。七点多一辆北京吉普车驶进院里,值班人员告诉我说坐在前面的那个人这就是局长。我赶忙跟随过去和他一起进了办公室。我把绥化地区劳动局的介绍信拿给局长看,他接过介绍信说:“你来晚了,现在我们调转工作已经冻结了,不能办了,你回去吧!”劳动局长这一席话让我不知所措,我傻呆呆地站在他办公室里。局长一边和我说话,一边拿起扫帚往外走,我知道局长要出去扫雪,我带着复杂和充满泪水的心情不加思索地抢过局长手里的扫帚说:“局长我来扫吧!”局长也没有推辞就把扫帚给了我。我就和他们的工作人员一起扫起了雪,扫完了雪局长把我叫到办公室说:“看你这个孩子挺好的也挺能干,你就去石油管局人事处报道吧,到那里要好好工作”他一边说着,一边开介绍信。我接过介绍信,生怕他反悔似的,拔腿就往外跑,连声谢谢都没说,匆匆忙忙地拿着介绍信来到石油管局人事处报到,人事处的工作人员给我安排到钻井生公司。并且,让钻井公司的人事员来接我我在管理局人事处的办公大楼里足足等了一小天,下午3点多一辆带有帆布做的车篷的解放卡车来接我了,我当时兴奋急了,迅速地爬上卡车的车厢,只感觉心里和车厢一样敞亮。管理局人事员和钻井公司人事员交代一番,汽车很快地驶出了管理局人事处所在地--萨尔图,这时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
我坐在冰冷而又颠簸的车上心里美滋滋别提多高兴了。看到公路两旁一望无际的荒草甸子已经被皑皑的白雪覆盖上,高高的芦苇花随风摇曳,孤零的杨树和不停磕头的机器(后来知道了这种机器叫抽油
机)格外显眼,仿佛是在欢迎我还是在诉说着什么。汽车在颠簸中行驶,颠的我实在有些坐不住了,就站起来向远望去,偶尔几栋楼房和不协调的土房(干打垒)出现在眼前,在白雪、荒草和磕头机的映衬下成了一幅和谐而又凄美的画面。
汽车在颠簸之中跑了一个多小时,也许是兴奋的缘故吧,我没有感到寒冷就来到了大庆石油管理局钻井公司所在地--八百晌。人事员给我领到钻井队的宿舍,眼前的一切让我有些寒心,这里的条件简直太差了,工人们住的宿舍全是铁皮板房,不过屋里到挺暖和的。人事员看出我的情绪不对,对我说:“咱们钻井单位的条件就这样,这比“王铁人”他们会战那个年代住宿和生活条件好多了,咱们国家对大庆非常的重视,油田会战的老职工大部分都住上了楼房,现在大庆一切都在建设当中,将来你要成家了单位肯定分给你楼房,现在我们职工家里所需的生活用品一切都是单位发给放,这里工人的待遇比你们县城强多了……”不管他怎么说我的心里还是酸溜溜的。晚上同寝的工友们买来了好多的罐头和白酒来欢迎我的入伙,也许是心情、还是酒量不行或者是没吃饭的缘故,没喝几口我就喝多了。我倒到床上就睡,这一觉睡的我好像连梦都没做,睡得特别的香甜和踏实。
第二天,我一睁开眼,就看到了工友们给我打回来的早餐就放在桌子上,我看着身边的工人也都和昨晚不一样了。他们头上戴着“铁人”戴的那种狗皮帽子,身上穿着“铁人”穿的那种带棱的棉袄工服,脚上穿着高腰的翻毛皮靴,一个个好像兵马俑当中的武士似的精神和强悍。我正神情有些木讷地看着,这时班长走进来拿着一套和工友们穿的一样的新工服对我说:“赶紧吃饭,然后把这套工服穿上我们去井场,今天是咱们的班。”我匆忙地起床、洗簌、吃饭、穿衣,一会的工夫,我感觉得我也是一名真正的石油工人了。不一会,班长说:“车来了,大伙上车吧!”我走出板房屋外的白雪让我有些睁不开眼,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虽说我刚报道不到一天,就被发配上了前线,但心里还是像今天的天气一样虽说寒冷但从内心里感到高兴。就这样我跟随着我的工友们坐上昨天接我的那样的解放卡车,我心里开始有些沉闷了,不知道打井现场是个什么样子。我傻笑地听着身边的工友你一言我一语开着玩笑, 车越走越远,从大路到小路,从小路到土路,车开进一个白茫茫的、陌生的、荒凉的草原世界里。车更加地难走了,车上有说有笑的工友们东到西晃的再也不言语了。颠簸的车辆好像要把人的五脏六腑给挪换位置似的。我想,非洲广阔草原上的汽车拉力赛也没有这么颠簸吧。车像喝醉了酒的醉汉晃晃荡荡地来到井场,我们下了车。看到身边耸立的井架和设备,身上不禁涌动起一丝豪迈, 眼前高高的井架不就是铁人的丰碑;轰鸣的机是在诉说着铁人的故事;荒芜的草甸依然诉说着波澜壮阔的创业年代。电影里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和恶劣的环境下的场面在我的心灵深处变得越发地清晰,一切不就在眼前吗!这就是我即将战斗的地方了。我心想,能站在铁人曾经奋斗过的这片沃土上,体会“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的创业场面,重踏铁人的脚步;重拿铁人的刹把,今天绝对是我一生当中值得刻骨铭心的日子!我想着、激动着……可眼前的一切还是让我惊呆了,要下班的工人哥们一个个像个泥猴的塑像,他们安全帽上、脸上、全身都布满了结了冰的泥浆和油污,就像钻井工人钢铁群雕。我的内心震撼了,已经感受到了我将面临艰苦工作的挑战。
此时,两个班组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安全交接班仪式后,班长有条不紊的安排好正、副司钻、井架工、内、外钳工、司机、发电工、泥浆工、场地工的各自岗位,我们这一班的工作就开始了。初来井队的我,开始班长没有让我上井台,只是指令我四处帮忙,就是协助全体班组的各项工种帮手,干一些比较轻而简单的工作。就这样几天的工作,我们全班的工友都熟悉了。偶尔,我也和班长(正司钻)、副司钻商量登上钻台学习打大钳子、握刹把。上了钻台,我才知道石油钻井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体力消耗大的工作。一年后我也当上了一名合格的司钻。
人的一生总是很有回味的地方。一转眼我也该到结婚的年龄了,单位的老乡和同事也帮我物色,可是一说我是外地来大庆的,还是个钻井工,油田老职工就不愿意把他们的女儿嫁给我,因为我们外地来大庆的孩子在他们眼里是比较穷的,没有存款,更主要的是他们也深知“好女不嫁钻井郎,一年四季守空房。”的亲身经历,他们不愿自己的女儿向他们的妻子一样。然而,似乎命运又向我这面倾斜了,令我骄傲的是92年我娶了一个油田“会战”职工的女儿为妻,单位还真的分给我了一户两居室的楼房,还给发了炉具等生活用品,我的生活和工作就这么简单的周而复始地忙碌了10年。
我常想,人那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的生活。10年后,我调出了钻井队。然而,在钻井队工作生活这10年里,我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受到了领导的关怀,也得到了我所得到的一切。
一晃,我来大庆都已经24年了,女儿今年已是16岁了。随着年轮的增长,我也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生活中的一切都已是物是人非,如今,我的父母也去世了,永远地离开了我。父母和我们两代人当年工作过的红火一时的钢铁厂也已经不复存在了,炼铁的锅炉车间已是一片废墟,寸草不生,我工作过的轧钢车间已经成了养鸡场,那些一起工作过几天的车间同事也都下岗了,有的蹬三轮、有的卖菜、有的干零活、有的开了自行车修理部、有的已经不知去向。二十几年变化太大了!然而,在父母溺爱的天空下,这里的幸福不用提起却从来也不会忘记。
这24年里大庆也悄然地在变化着,从政企一家到今天大庆建市30周年了、从石油管理局分离出大庆油田有限公司、再到大庆石化总厂的改制,大庆那一年里都有改变结构的管理模式。而今,随着国家对大庆的可持续发展和油田产能建设发展的政策倾斜,黑龙江省也借加快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的大好的历史机遇,为了带动大庆市相邻的贫困县脱贫,又将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泰康县)、林甸县、肇州县、肇源县四县划归大庆管辖,形成大庆五区四县的格局。大庆石油管理局也重组改制,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有限公司、吉林油田钻井三家重组合并成大庆油田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林源炼油厂和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助剂厂合并成炼化公司。为大庆的发展又增添了凝聚力和创造力。
这些年大庆对高等教育也非常的重视。在升格大庆师范学校和大庆技校、大庆卫生学校的同时,还将大庆石油学院迁入市区,引来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等,提升了大庆对知识和人才的档次。也带动了油田企业和职工对子女的教育的重视,现在的大庆,无论是企业还是职工,在学校和孩子们的身上投入物力和财力也是相当大的。大庆现有40多所中学,省重点就有13所,实验中学、铁人中学、大庆一中都培养出了省状元。教学水平在全省也是名列前茅。
如今大庆油田的全体职工,无论是钻井工人、固井工人、采油工人、输气工人、修井工人、垃圾清运工都注重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大庆的旅游资源不被污染,使我们的草更绿、路更宽、鸟更多、湖水更清、楼更清洁。虽然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大庆人,但我也亲自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辉煌巨变。
如今大庆已是黑龙江最适合人居住的城市。如果您开车从**来大庆,您会看到绿树花草装扮的世纪大道,虽说它是大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通道,但它也是贯穿大庆自然纯净的风景观赏带。沿途您可观赏到湿地的自然风光、丹顶鹤造型的路灯、大学校区的美景、湖滨教师花园公寓、格林小镇公寓、石油之光、奥林国际公寓、远望楼群、铁人音乐喷泉广场、如果您有时间,请您到大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喝杯奶茶,去看看美丽的草原;请您到肇源县欣赏东北的荷花;您到肇州县观看那里的烟花;请到去林甸县来自地下2000米自喷的温泉洗个澡;洗去您一路游玩的劳顿。
朋友,如果您想了解原油的产生、钻井、固井、采油的全过程,您可以走进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如果您想了解大庆的发展过程,您可以走进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如果您想了解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的魂魄,您可以走进铁人纪念馆,在那里您可以诠释铁人精神,您就会看到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不辞劳苦永不歇息的铁人的一生和艰苦创业的年代。您会感觉到一种自强的精神和气魄,让人肃然起敬。给予您精神的启迪,在您心灵的深处,会感受到大庆精神的魅力所在,那是难以用语言表达出那么恰如其分的词句。
朋友,今天的大庆已经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大庆石油人站在新的起点,牢记胡锦涛主席的话语:“珍惜大庆光荣史,再创大庆新辉煌”。用铁人的精神指导我们的事业,努力保持年产原油4000万吨的持续稳产,创建百年油田,并把铁人精神发扬光大,奉献给国家和社会。
朋友,大庆油田的每部抽油机,每天日夜都在为我们国家能源尽职尽责地输着血液的同时,也向前来大庆游玩的您点头致意,欢迎您来“绿色之都,天然百湖之城”的大庆油田。
第二篇:水库工作者庆祝国庆60周年征文
我爱在那座山上
林荫密布的小径中
游荡
几场久违的雨
终于润泽了那片树林
(它们已不再像
莽撞的少年那样
性急
也不再像
盼着赶集的姑娘般
及时)
曾经干涸的的池塘里
终于积了半池清水
青蛙再次做了父亲
这不又
给年幼的蝌蚪门
不
知疲倦地奏鸣
许是急于教授那些
捕捉害虫的本领
刚刚的这场雨,只稀疏几滴
老天爷早已变得吝惜
不知何时,沐浴暴风雨
已成为了一种奢侈
城里灯火通明
人们从容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洗头房的门口
霓虹招牌依旧迷离
哗哗作响的水龙头下
多少人正享受着“洗礼”
一位叫漆成康的诗人和
我的朋友
早已经发出警示
这座城市
在追逐利益的人和
贪图便利的人
共同配合下
加速了迈向水荒的进程
在理发店洗头
漆成康
在理发店 躺下洗头
付了钱就图个舒服
用“太阳神”去头屑
用“海飞丝”除垢
让水 一次次
把满头的泡沫冲走
再用“护肤素”养发
再让水 一次次
将每一根毛发淋湿
听着哗——哗的水声
一下想到——
山里那座**水库
还能为我们服务多久?
第三篇:地委工作者庆祝国庆60年征文
我作为**一名市民,亲身目击和感受了建国后**交通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我要用心弦弹奏一曲祝寿的颂词,抒发对伟大祖国和亲爱的**的感情。
1949年,我在口岸读书时,暑假到姜堰镇地委为培养学干举办的夏令营学习,从口岸到泰兴县集中,第二天去姜堰约90里路,全是步行的。我小小年纪跑得疲惫不堪,脚上生泡。1964年冬,我从部队转业
到**工作,从宿舍到办公室每天要跑四趟。那时自行车紧张,凭票供应,一票难求。1980年,女儿考上省泰中初中,从宿舍到校上学约有六、七里路,一趟要走50多分钟,两年后才找到一张购车票,因为市内没有公交车。八十年代,女儿考上南师大,**到南京的长途客车班次很少,女儿上学、放假,我去探望要坐四个多小时汽车到下午两点钟才到,有时还有赶不上班车之苦……
改革开放后,在党的政策指引下,交通事业加速发展,市民出行条件不断改善提高,特别是**建地级市后,交通建设事业突飞猛进。市区交通已建成四纵六横的主干道。支干道四通八达。几百条后街背巷也整修一新,市区形成密如蛛网的道路网络。公交车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建地级市时的几辆,已发展到目前的276辆,线路29条,其中2009年新增公交车50辆,新辟公交线路8条,新增线路里程120公里,缩短了公交车班次的间隔时间。**建地级市后,出租车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市区已有739辆,不受时间、地点、日夜、天气的限制,随时可以乘车,满足了各种乘客的需要。
与城市道路建设相配套的桥梁建设也同步快速发展,市区河流纵横,主、次干道上高起点、高档次、高质量的大桥飞跨大河,使干道不断连接、延伸、畅通无阻,京泰路大桥、东风路大桥、新通扬运河大桥、迎春东路大桥、鼓楼路大桥、文峰大桥、文昌大桥、凤凰西路大桥等几十座桥梁,凸显**现代都市大桥的宏伟气概;扮靓了历史文化和园林名城的风采。
**市港口建设近十年来取得显著的成绩。客运码头东可达上海,西可达武汉、重庆等大中城市。货运码头形成以**港为主港的港口群,国内、国际停靠的货轮不断增加。今年1-7月份沿江港口货物总吞吐量达4077.2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3.08%,对国内外经贸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江河建成后成为**里下河水网的“网纲”和通江入海的咽喉。它既是水利工程,又是沟通江淮间的水上交通大通道,还是节制河网水位的枢纽,能确保塥岸所有河道作业农船的畅通无阻。
特别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宁启铁路**火车站于2005年7月1日正式营运,结束了**市“手无寸铁”的交通史,成为苏中地区中心的铁路枢纽站,西与京沪线相连,东与新长线交接。该站有始发(北京)、**、兰州、汉口、广州、深圳、杭州的客车;路过**停靠的客车有:扬州至成都、重庆北至南通、扬州至青岛、南京至南通、南通至上海等12对往返客车,宁启铁路和新长铁路使**市的影响力直接辐射到铁路网上数以百计的中小城市和腹地。2005年,我去北京会友,从**至南京乘长途汽车再从南京火车站上火车,日夜兼程要22个小时,而今从**坐特快列车只需13个小时,节省9个小时。南京的女儿回泰探亲乘火车只需两个小时,比过去乘长途汽车缩短了一半时间。火车到站时响亮的汽笛声,奏响的是一曲曲新**发展颂歌!
第四篇:油田工作者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二日下午四点多我正在钢铁厂轧钢车间接夜班时,接到同学姐姐打来的电话问我愿意不愿意到**工作,愿意的话就来学校办理手续,我不加思索地就同意去**工作了。兴奋之中的我干完了这个班的工作,在快要下夜班的时候,我和车间主任请了假,只是说有事,并没有把我去**工作的事情跟他说,我是想,如果我去不上**工作,我还可以回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钢铁厂工作。
下班后,走出车间,黑白布景的世界中悠畅飘落的雪花胡乱的飞舞着,放眼望去,炼钢车间高耸雄伟的炼铁锅炉若隐若现灰蒙蒙的竖立在厂区路的北端,就像一尊大佛站在雪中。忽然,在寂静的雪夜中响起一声闷雷,一个亮团像核爆炸腾空的蘑菇云似的,在亮团里蹦着跳着一只只金色闪光的蚂蚱,我知道这又是一炉铁水出炉了,那一只只蹦跳的金色的蚂蚱是飞溅的铁花,那淌出的铁水也是钢铁厂生命的血液啊。我走在厂区白色的雪路上,两旁的路灯和柳树的枝条上都挂满雪花和残冰上,没有声响,显得一切太过于安静了,只能听到嘎吱嘎吱我行走的脚步声,我知道我还在行走在白色的是雪,红色的激情里,黑色的是远处我未知的风景里。
到家后,我把想要去**工作的事情和父母说了,父母也没怎么表态,就是叮嘱了一番,在他们的脸上和言语中,我知道,他们的内心是不愿意让我出去工作的。没和父母多聊,我就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去了。然而,躺在床上的我翻来覆去地就是睡不着觉,说实在的去不去**我心里也很矛盾,**到底个是个啥样子,只在新闻纪录片上看“王铁人”他们干的工作又苦又累,住的是帐篷,但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也确实感觉是那么的光荣和自豪。我听父亲也说过,他们“青年点”就有两名知青受不了在**那里的艰苦,从**跑回来钢铁厂了。我是好也想、坏也想,整整想一宿,是兴奋还是担心,自己怎么也没睡成这个觉,嗨!真是的,人那往往有些时想争取出去工作,恨自己无能和无人,等有机会了,心里又矛盾了,感觉还是不出去的好。心里总觉得出门在外会给人一种流浪的感觉。天还没亮,我就早早地起来,寻思把下在院子里的积雪扫一扫,当我推开门看见父亲和母亲正在院子里打扫积雪,一股心酸的感觉油然而生。眼泪在我的眼圈里只打转转,其实,我知道父母这一宿也没能睡好觉。我和父母在沉闷之中打扫完积雪后,相护地嘱咐一番,说了几句道别的话,心情沉重地走出家门,去往火车站,赶早上的火车去学校。
三个小时的行程我赶到了学校,把我的想法和校长谈了,校长也爽快地给我开了介绍信,让我赶快拿着介绍信到**地区劳动局换一张去**工作的介绍信。我马不停蹄地又坐上去**的火车,到达**地区劳动局也很顺利地开出了去**工作的介绍信。拿到介绍信后,我再次坐上火车去**换车前往**……
24日深夜火车来到了**站(萨尔图),我走出了检票口眼前空旷而宁静的一切让我有些茫然,只有哪不知疲倦的雪还在下着,我很难分辨这是深夜的初冬飘雪的寒意,还是理想和现实的不对称让我打了个冷战,瞬间的困惑让我陷入欲罢不能的孤独而无助之中, 尽管满腔抱负,孤独的眼泪还是顺着我的眼颊轻轻地划落下,甚至我有些迷失方向了。我孤独地走进火车站的候车室,寂寞而又饥饿地待了半宿,终于盼到了天亮,我走出候车大厅,屋外雪花依旧漫天飞舞,纷纷扬扬地飘洒在这个我陌生的城市上空,我一个人走在宽敞的、洒满积雪的柏油路上,漂亮的楼房,还有上下点头的机器(后来知道了这种机器叫抽油机),都覆盖着皑皑白雪,显得干净而清新,似乎它真的把我的情绪带到了低谷,我真的有些想家了。
6点钟我就顺利的找到了“两号院”**劳动局所在地。两号院是一座四合院青砖绿瓦的平房,窗前整齐的榆树墙,错落有致的垂柳,在纷扬的雪幕中,就仿佛是一幅水墨风景画缠绵而又温馨、干净而典雅。七点多一辆北京吉普车驶进院里,值班人员告诉我说坐在前面的那个人这就是局长。我赶忙跟随过去和他一起进了办公室。我把**地区劳动局的介绍信拿给局长看,他接过介绍信说:“你来晚了,现在我们调转工作已经冻结了,不能办了,你回去吧!”劳动局长这一席话让我不知所措,我傻呆呆地站在他办公室里。局长一边和我说话,一边拿起扫帚往外走,我知道局长要出去扫雪,我带着复杂和充满泪水的心情不加思索地抢过局长手里的扫帚说:“局长我来扫吧!”局长也没有推辞就把扫帚给了我。我就和他们的工作人员一起扫起了雪,扫完了雪局长把我叫到办公室说:“看你这个孩子挺好的也挺能干,你就去石油管局人事处报道吧,到那里要好好工作”他一边说着,一边开介绍信。我接过介绍信,生怕他反悔似的,拔腿就往外跑,连声谢谢都没说,匆匆忙忙地拿着介绍信来到石油管局人事处报到,人事处的工作人员给我安排到钻井生公司。并且,让钻井公司的人事员来接我我在管理局人事处的办公大楼里足足等了一小天,下午3点多一辆带有帆布做的车篷的解放卡车来接我了,我当时兴奋急了,迅速地爬上卡车的车厢
新徐懋公传奇 不同凡想 七重变 国运红颜 超越立方体 末日家园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少先队员庆祝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不曾褪去的光彩
一条褪色的红领巾,如一块破布般陈旧,却不舍得将它丢弃。
一条褪色的红领巾,记录了儿时的生活记忆,点点滴滴。
一条褪色的红领巾,此刻,在我的眼前铺展开一片鲜亮的色彩来。
戴上它的那刻,我分外激动,我觉得自己从此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了。在那1885年,在那间阴暗潮湿的村校土坯房里,我完成了一名少先队员庄严的入队仪式。没有录音机,也没有现代的麦克风,简简单单。却有极其庄严的气势,把我和其他一起入队的七名同学震慑了。这是我们有生以来第一次参与如此重要的时刻,紧张、自豪不言而喻。当二年级的同学将红领巾光荣地佩戴在我的胸前时,我被这一片鲜红沉醉了。多么亮,多么鲜,多么红呀!
“晨风吹,阳光照,红领巾,胸前飘……”到中心学校念书以后,我爱唱这首歌,那刻,红领巾胸前飘扬,像一朵鲜红的小花盛开在我的胸前,我感觉快乐的少先队员就是我,我的心中时刻洋溢着阳光般的温暖。清晨,我踏着歌声的节拍,沐浴阳光,走入校园。望一眼学校的停车场,唉,有几辆车子看来没停好,倒地了。我的行动开始了,小心地搬弄,把那些倒下的自行车扶起,重新架好,放稳当。然后像无事一样离开。
那天早晨,我照例在一辆辆自行车上搜寻着目标,从一排排有序停放的,到角落挤在一起的,没放过一辆。可是,没有发现目标!每辆自行车都稳稳当当的,没有一辆需要扶正的!奇怪了,看来有人捷足先登了。在“学雷锋”的日子里谁甘于落后呢?唉,带着一丝失望,上楼梯时,我格外仔细,说不定我能找到什么纸屑、果皮扔到垃圾桶,或是什么东西可以及时交还给失主。可是值日生似乎特别用心,要不就是大家的积极性实在太高了,我一无所获。走进教室,小队长冲我乐呵:“过来看呀,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肥皂盒,还有肥皂,以后大家就可以洗洗手、洗洗东西了!”她得意极了,好像在宣布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她的肥皂盒不过是用毛竹劈就的,肥皂自然是家里的。为了小队的荣誉,小队长真是动足了脑筋,我忽然眼前一亮,我何不把家里的……
这就是挖空心思,想做好事。可是好事又不会找上门来。常想着会在马路上碰到盲人或老奶奶等着我相助,于是挺留心这样的场合,可始终没有碰上。学校的思品书上讲有孩子拾金不昧,受到重重的夸奖。我也想有朝一日好事能降临到我的头上……这事真的发生了,并且金额不少,但与我无关。
我只能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比如捡到橡皮、铅笔交给同学,捡到小钱放到讲台上。称不上惊天地、泣鬼神,离我心目中想入非非的事儿差远了。不过同学倒被我感动得常夸我--好人,在班级也称得上是学雷锋的积极分子。想到这些称赞,学校组织劳动,拔草、倒垃圾,我是不遗余力,一副争当劳动模范的样子,不过架势还是输给了我们班有经验的小队长……
就这样,在学校的号召下,我们充满热情地投入了这场“学雷锋”的少先队行动。当年,雷锋叔叔就是我们这一代少先队员的偶像。在“学雷锋”的日子里,我懂得了帮助别人是快乐的,我懂得了奉献自己也会有收获,艰苦朴素更是一种美德。在日复一日的刷洗中,红领巾确实牺牲了它美好的形象。不过,这褪色的红领巾我一直坚持戴到小学毕业,它终于完成了它的光荣使命!
一条褪色的红领巾,是岁月留给它的痕迹,一条褪色的红领巾,是童年生活的种种见证,一条褪色的红领巾,有着雷锋精神照耀下褪不去的鲜亮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