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探究
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探究
政治经济系 06级思政本 王媛
一. 大学生犯罪问题:
1、一个大学生犯罪的案例;
2、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1)大学生犯罪以侵财型犯罪和伤害型犯罪为主;
(2)大学生犯罪涉案大学生范围扩大;
(3)大学生犯罪非贫困化趋势较为严重;
(4)大学生犯罪多为初犯且悔罪态度明确。
二.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教育大学生知法,守法,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
2、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
3、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 善的需要;
4、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有利于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培养守法公民;
5、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三. 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1.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制教育的内容不能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要;
2.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权利意识不强;
3.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四.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措施;
1、通过社会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加强:
(1)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强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2)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
(3)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活动。
2、通过学校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加强;
(1)以《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主要渠道,灌输法律的有关知识;
(2)注重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
(3)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实践活动;
(4)营造健康校园法治氛围,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3、通过大学生自身对法制教育的加强:
(1)端正思想,认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
(2)同学之间经常开展有关法律的互评与交流活动;
(3)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浅谈大学生法制教育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法律实务与案例分析期末论
文
浅谈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班级:电子091姓名:赵林学号:2009315116在高等学校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思想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校大学生中不懂法甚至违法的现象,暴露出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薄弱的问题。
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其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如何,将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法制建设。特别是在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要提高对法制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搞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一、高校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一)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任何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都需要社会调节机制来维持正常的秩序,道德和法律就是社会的两大调节机制,两者共同担负着调节社会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把某种价值体系、价值观念、行为和观念的准则灌输到人的意识中,使其形成相应的信息、品质和习惯,达到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监督的目的。法律代表了阶级的意志,是推行国家、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制手段。人们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还要遵守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
道德和法律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社会规范:
首先,道德与法律联系密切,在调整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具有互补性。
其次,在调整、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法律并不是万能的,除了受到以社会为基础,法律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社会以及法律自身条件的约束外,还必然要受到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制约。
最后,法律以道德为价值取向,并以道德为社会支持。“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果法律背离了人类基本的道德精神,将失去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基础。
(二)高校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1.高校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关系的现状。在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中,高校的法制教育一般从属于德育教育,并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在有些高校甚至全部是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只是德育教育的一个补充。
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系已经逐步成熟,法制体系建设已经取得长足发展的情况下,虽然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有其必然的联系,但将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的认识及定位是不合理的。正是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比例关系的失衡,导致了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甚至发生违法问题。综观在校大学生发生的不同方面的违法问题,一方面是其本身道德素质低下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法律意识的不足和淡薄造成的。
2.高校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应当并重。基于上述对道德和法律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出,道德和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是相互依存,共同发挥作用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法律意识的培养仅靠德育教育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我们说提升人的品质,应当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塑造,宜采用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形式。
加强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法律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中,将道德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观念,使法律至上的意识升华为大学生更深层次的道德义务要求。法制教育的价值在于倡导法制精神,造就大批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公民,来满足法制社会的需要。
二、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紧迫性
(一)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减少大学生违法行为,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的需要
(二)加强法制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前几年,犯罪大学生多出自民办大专院校,而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多。据上海一项关于“校园犯罪”的调查,在犯罪的51名大学生中有16人来自重点院校,占了总数的31%.在大学生犯罪中,其中不乏博士生和硕士生。这些重点院校的大学生频频犯法说明我们不能只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迫在眉睫了。法制教育本身及其产生的结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素质、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其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任务
大学生毕业后是要踏上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法制意识强的毕业生能够自觉遵守
国家法律法规,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法制意识差的毕业生可能有意或无意的违法违纪,甚至走上违法的道路,造成终身的遗憾。
三、目前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目前高校已经把法律基础课列入教学计划,但是对该门课程的投入却非常少。由于法律基础课的课时有限,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让学生了解必要的法律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法制教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还不够重视,只是将其作为一门普通的课程来对待,而没有将其看作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与修养的重要举措。
(二)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非政法院校的法律课师资是由社科部、学工处、德育处、团委或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担任。他们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法律课程不重视就不难理解了。
(三)法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单一
法制教育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教育。目前,在高校法制教育中,教育形式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偏重于法律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未能给学生提供参加有关社会实践的机会。有的高校甚至把法律基础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唯一形式,法律基础知识的内容仅限于几部法律,缺少有针对性的以案说法的内容。
(四)法制教学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各高校评价法制教育效果好坏的惟一办法是阅卷考试,考核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法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惟一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学生追求的仅仅是该课程的分数,考完后就将法律知识放在一边了,并未真正的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加强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法律基础课有其自身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教学规律,必须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强化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要重视案例教学法。在选择法律教学案例时,应选择那些既有利于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又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案例。
(二)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如组织学生观看、收听法律专题的电视片或录像带等,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模拟法庭”,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开展法律知识咨询活动;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列席旁听审判过程,增加其对法律学习的感性认识;请法律专家、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来高校开设大学生法制讲座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法律文化氛围。实践证明,多种形式并用的法制教育要比单纯的法律课程教学效果更好。
(三)加强法律课教师的培养
提高教师队伍是搞好高校法制教育的关键。高校的法律教师不仅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不同的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形成一支具有相当水准的精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四)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巩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现在,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和思想伦理观念急剧变化。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高校要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其消除不良的心理状况,最大程度上预防和避免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违法行为,从而巩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五、结语
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涉及课程设计、教学安排、教师选拔、教学方式、考试考核等多个方面。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特别是德育教育与法律教育的有机融合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只有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能才能使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大学生对法律有科学的认识、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使得他们不仅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更能理解法的精神、法的作用,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第三篇: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制教育有效性提升的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制教育有效性提升的路径探析
一、高职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
二、提升高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职学生违法现象日益严重;
(二)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劳动权益遭受侵害;
(三)高职学生创业过程缺乏
三、提升高职大学生法制教育有效性的路径
1.法制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
2.法制教育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中;这对不同专业,开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实务学习;
3.加强学院法制校园文化建设;
4.法制教育融入企业顶岗实践环节中;
5.法制教育融入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
第四篇:增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最终版]
增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从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协调统一的视角
王小萍
关键词: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协调统一实效性
摘要:作为社会关系两大调控系统的法律与道德,在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发展时期,二者之间的冲突突出的显现出来,导致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困惑与行为选择上的失误,影响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效果。当前,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过程中,要强调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相互促进与相互补充,并以法治为原则,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增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一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高等学校法制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法律基础”课“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础观点,了解宪法和有关专门法的基础精神和规定,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1但长期以来,法制教育的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固然存在有对“法律基础”课的认识和教学各环节等方面的问题,但对思想政治教育各门课程在目的与功能上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的探讨不够深入,难以将各门课程有效整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合力,是影响大学生法制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法律与道德是调控社会关系的两大系统,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协调统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发展时期,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矛盾和冲突的不一致性凸现出来了,并引起了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和行为选择上的失误。集中地表现为:对法律的信任程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出了质疑,对一些违法现象采取宽容的态度,如有这样的口头禅:“腐败、腐败,见怪不怪。”这严重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的法制教育效果。要从现实出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二者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教育,来促进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以道德水平的提高作为法律意识和观念增强的普遍社会支持,从根本上增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二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法律与道德都是由同一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有着大体相同的价值取向和内容。法律与道德的联系,表现为二者相互转化、相互促进。道德对法律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在 1
立法上,道德既是法律内容的源泉,又是制定法律的指导思想,法律善恶的判断标准;在法律实施上,道德是依法执法行为的内在前提和基础;在守法上,道德是影响守法意识形成的的主观条件,道德水准越高,守法意识越强,就越不会违法。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立法手段推动一定道德的普及;通过法律实施,惩治违法的严重不道德行为,弘扬一定的道德精神;还以法律的形式摒弃、禁止一些过时的道德规范,推动道德进步。
应当说,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总体上看是一致的,都把实现社会主义正义、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幸福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它们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以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肩负着创造丰富的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消灭剥削和贫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这些本质方面的共同性,决定了它们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是一致的,也决定了在大多数情况下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是一致的,即法律所允许和维护的,也是道德所肯定和倡导的;法律给予制裁和惩罚的,也是道德所不容和遣责的,反之亦然。
但是,法律与道德属于不同的范畴,它们之间有着根本区别,在调整社会关系时发挥作用的基础、方式和后果诸方面不尽相同。也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群体结构变化迅速,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巨烈的震荡。具体而言,一方面,与原有的社会经济、群体结构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体系受到冲击,但新的道德观念和体系,一时还难以确立并扎根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另一方面,传统的立法和法制观念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大量新的法律、法规被制定出来,与此相适应的新的法观念也不断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道德与法律由于各自内在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各自观念和体系的不完善,二者联系与相互作用方面,即道德对法律的价值导向作用与法律对道德发展的促进作用难以正常发挥。道德与法律固有的矛盾和冲突凸出的呈现出来了。所谓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即对一事物或某种行为,从法律角度进行评价和从道德角度进行评价出现不一致甚至对立的情形。这种冲突的表现形式,除常见的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截然相反的正面冲突、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存在差异的侧面冲突之外,一种突出的形式就是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自身都存在疑义,二者之间更是莫衷一是。例如王海“打假”,曾在大学是生中引起了热烈的争论。就其事实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法律的支持和肯定,但从法律评价的角度看,认为王海的行为违背了立法目的和法律价值追求,给予否定的也不在少数;从道德评价角度看,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这种导致人们在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上或基本一致或存在差异,或相去甚远或无所适从的矛盾冲突,使大学生困惑不解。此外,由于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的错位而导致的道德与法律冲突,也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如考试作弊行为,从法律评价角度是否定的;但从道德评价角度,相当数量的学生却采取了普遍宽容的态度。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考试作弊现象却愈演愈列。这种法律与道德在现实中的冲突,显然是由于道德评价的错位导致的,极大地助长了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也引起了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严重影响了法制教育的效果。
如何走出法律与道德冲突的两难境地呢?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实现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协调统一,在法制建设中重视道德建设,坚持正确的道德导向,这是在强调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2时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基本问题。必须看到,现实社会还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只有在法治社会中坚持正确的道德导向,充分注意保护社会的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才能使社会稳定有序、文明进步,使二者的矛盾和冲突减少到最低程度,使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基本一致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三
针对大学生在法律与道德冲突这一问题认识上存在的困惑和行为选择的失误,必须从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协调一致入手,既要培养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理论和知识并形成相应的运用能力,又要要求他们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将法律与道德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也要引导大学生认识二者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根本原因,承认这种情形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在此基础上来审视现实生活中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克服由于冲突在认识上产生的困惑,进而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实现法律能力与道德能力同步增长。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协调统一,是基于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二者内在的一致性,即通过规范或某种原则、观念,相互作用并转化,在社会功能上相互补充、相互凭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协调统一,其含义至少包含以下三点:(1)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既要以道德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社会支持,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和观念的增强;又要发挥法制教育对道德教育的引导作用,促进大学生道德观念的更新和进步。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广泛认同的道德支持,法律就会失去灵魂和社会基础;反之,如果没有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支持,道德也会显得缺乏力量。正因为如此,必须重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相互作用。(2)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互为补充。道德是人们内心确信的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确与错误的判断和在这种判断指导下的行为规则,从本质上来说,道德更多地表现为信念和良心。道德教育就是要激发大学生运用内在的力量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社会公平与秩序;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行为规范,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实现的后盾。法制教育就是要通过大学生对法律原理、法律规范的掌握,树立法律意识,在自觉地以法律规范自身行为中实现社会公平与秩序。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各自发挥着不同作用,二者不可替代、不可偏废,必须互为补充。(3)必须坚持法治原则。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同样体现了人民的意志。但法律作为道德的体现,由于它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在法制建设过程中,不仅将一些普遍的道德规范直接纳入了法律的范畴,而且其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上,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现实中“德”往往与“亲情”、“友情”相联系,“情”之中似乎包含着道德因素,又博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同;“情”成为向法律挑战的武器,使法处于一种被动境地。因此,在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必须强调和坚持法治原则,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当前,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既要注重道德教育对法制教育的促进作用,更要重视法律对道德的引导和导向作用,这是因为:(1)道德观念的更新和法制变革是速率不同的两个社会过程,不可能齐头并进。我国实行政府推进型法制,法制变革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由国家控制,发展速度快;而道德观念的更新却不能忽视破旧立新的渐进过程,其速度远远慢于法制变革。因此,要重视法律对道德的引导和导向作用。(2)法制的发展有其明确的目标和推进的相应手段,而道德的自身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多元化的情形和与此并存的社会人们道德选择的不同。为防止“礼崩乐坏”状况的发生,法律 3
2以其划定明确是非界限,给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的基本价值判断,对道德起到了一种导向作用,并通过自己的强制手段推行社会主义道德标准,以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目标。(3)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社会群体之间、个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物质利益关系有了重大变化,观念差异甚大,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如何来调整这些社会关系?这是整个社会,也是大学生十分敏感的问题。对此,回答只能是依靠由国家制定和认可且具有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在法律调整过程中,推动道德观念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总之,面对法律与道德的现实冲突,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从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关系中寻找正确答案,纠正认识上产生的偏差,避免行为选择上的失误。从而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增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2 李子彪:《在法制建设中重视道德建设》,《人民日报》,2001年04月7日第七版。
第五篇:大学生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法制,这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几千年来,人类不断追求的也就是这两个字。法制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法制教育不仅要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
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杀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诚然,这确实叫安全,但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我认为,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思想,要平平安安地一辈子做好人,那是很难的。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体格的人,如果他沉溺于不良书刊和网络游戏的精神鸦片,天天吸、处处吸,甚至课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深夜里忍不住要越墙泡吧熬个通宵;如果他过早地迷失于少男少女的缠绵悱恻,无端寻愁觅恨、疯疯傻傻、痴痴狂狂,甚至争风吃醋结恩怨,冲冠一怒为红颜。这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行为,要踏踏实实地读好书,一帆风顺地读到头,那也是很难的。
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臧克家先生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那些失去健康的精神追求、迷失正确的人生方向、空有一架活着的躯体行尸走肉的人不就是思想残缺的产物吗?这种“产物”充其量只能是没完没了地吸取消化父母亲血汗的机器,只能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废物,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危险物。生命如此,何其残酷.大学生,已经是一个基本成熟的一类人群,有自己的想法,有各种获取信息的途径。学会做人是最大的学问,也是做人处事的基础,提高思想到德修养关系到自己成长为怎样的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下意识地努力。多涉猎一些名人传记等优秀书籍,学习别人的优良品德。每日三省吾身,总结反思自己在处理事情或者与人交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每天都这样强化,定能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而建立优秀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