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坏境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程度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书
社会坏境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程度调查报告
班级:姓名(注明学号):
指导老师:
大学生是一个备受社会人员瞩目的群体,接受了高等教育,能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创造新技术和新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正是全国人民值得欢庆的事情。但是,大学生的成长不是一尘不变的,经常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研究环境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程度,尤其是影响上程度较大的社会环境。众所周知,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因此,社会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改变必定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究竟影响的程度如何,这便值得我们去考究了。
一、社会物质条件的影响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大学生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不可避免的上涨了。据统计局统计,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较,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可见,大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这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消极方面。在社会市场上,过多的大学生导致供过于求,大学生竞争压力大,就业、创业难度加大,大部分大学生都没有适当的时间、地点去施展才华。而且“物以稀为贵”对国民的影响根深蒂固,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的价值在人们的意识中也在直线下滑。
(二)积极方面。就因为社会压力大和一小部分人对大学生的偏见,却可以激发大学生更加发奋图强,有些优秀的大学生依然能够在众多大学生中脱颖而出。将该出现在大学生身上的品质、行为、能力展现在世人面前,让社会见证大学生的成长。
虽然大学学校数量的增加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场所,但是学校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也极为重要。在地理环境上,当今学校建筑环境的建设仍在持续发展、进步中,大学生可以在绿意盎然的校园环境下参与学校活动,也可以利用先进科技设备去学习大学知识,这是过去有的学校不能提供的物质条件。以及现在的大学拥有特色较为突出、覆盖面较广的学科体系,大学生可以较大范围地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让兴趣创造动力,让动力创造新的奇迹。而且伴随着国家推进的素质教育,学校带领的强大教
学队伍,是大学生能够最大的汲取知识和学习经验的来源之一。不仅如此,大部分大学学校为给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经济上支持学生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符合社会发展的理念。在意识上学校将部分活动全权交给学生策划、实施,他们也就自主地与社会接轨,融入社会,成长起来。
然经过调查,普遍大学生对社会环境不是有点了解,就是不是很清楚。但是,这却不能阻断社会活动和政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在社会活动的提倡和社会政策的颁布,大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跟社会的脚步而迈进,成长为全新的大学生,符合时代需要的大学生。红十字会,一个遍布全球的慈善救援组织,给了许许多多大学生成长锻炼的机会。2011年7月16日,由中国红十字会支持的河南理工大学学生开展了以“爱心呵护生命,行动抵御艾滋”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们在此活动中积极地讲解预防知识和消除市民的歧视观念。大学生村官,也从自发探索阶段发展到了全面试验阶段,近来所取得的优秀成绩更让国民赞叹。即便在开始村官在环境上有不适应,也会转变到后来的工作定位,一心只为村民服务,带领村民创业。如此,社会环境的存在和演变都对大学生成长营造了不同的氛围,为了大学生更好的成长,政府便要采取措施去建设社会环境。大学生或许会在改变的社会环境中跌倒,但也能在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下崛起。终究,这也是成长。
二、社会精神条件的影响
人们常问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哪个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更为严重呢?有人说,物质是暂时的,精神却是永恒的。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人的精神也是人的教养素质的集中体现。而大学生成长与精神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唯有大学生的精神在大学生的日常的言行举止体现出来,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成长。家庭教育是小孩子受教育的第一步,精神、想法也在这时候慢慢的形成。因而,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同等重要,这是他们成长的初期,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正如人们所说的: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般。著名少儿节目支持人鞠萍曾谈说:以行为去塑造孩子品格。在家里,鞠萍的小孩子也要帮忙做家务,例如卖废品,而卖废品的钱则由鞠萍“颁”给孩子。这样,仿佛张白纸一样的小孩子也明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在白纸上落下了光辉的笔墨。他的精神就初步形成,为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在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的人格、思想基本定型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众多的成长烦恼和心理问题。而大学生的精神大体就昭示了祖国未来的精神面貌,昂扬的精神
面貌是国家昌盛的表现。但大学生的成长不能总按计划中进行,在心理有很多的突发状况。所以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拥有正常的心理素质的大学生才能够健康的成长,但是不健康的心理可能会导致大学生朝不正规的途径成长,这肯定是社会大众不愿看到的一幕。黑龙江大学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崔建华教授说,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显而易见,大学生的成长不仅跟家庭教育有关,也与学校的教育,乃至社会有关。周围人们的思维常影响大学生的选择、做法,这样看来,良好的社会精神条件才能促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近年学校适时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析大学生总体的心理层面,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改正一些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将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走向健康的道路,正常的成长。并且现在,社会的许多网络,如大学生励志网,里面的励志文章、励志宣言、书籍,都从精神层面去激励大学生面对人生、笑对人生、应对人生。大学生的成长少不了书本的陪伴,书籍也是成长的阶梯。有时文字所带来的精神号召、治愈力量是大家不能想象得到的,在励志网中大学生找到了适合之际的名言警句、符合自己走向的文章,在心灵上的不断满足与成长,学习在日常随意可见的事物找到可贵之处。而优秀大学生成长奖,是单位选出的优秀大学生的殊荣,发挥了模范作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努力工作、创业,让这样的精神如此传递下去,一直成长下去。社会精神条件比物质条件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在健康的社会风气下成长,大学生也会向国人展示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国家十分重视社会精神对大学生的展示,和大学生对其的认识及领悟。
三、现有的影响与改善
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因素是方方面面的,我们无法预知未知因素的出现,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控制现有影响因素的作用及其程度。社会环境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研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程度,也等同于研究,人类活动给予社会环境以深刻的变化的影响,而人类本身在适应改造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变化。俗话说:人容易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那么,为什么不是我们改变环境,让我们在改变的环境中去变成我们理想中的自己呢?所以,大学生数量的增加造成的社会压力,一反面,国家在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该自尊自信,相信自己迟早会在社会上闯出一番事业来,改变社会对大学生的负面看法。也许,单凭一己之力不能改变别人,但至少改变自己。
(一)现在社会的趋势是普遍大学生追求热门专业,摒弃一些冷门专业,导致国内各类人才供给不均。但其实“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选择了一门学科就该一心向学,学好这门课再去学习其他专科,逐渐地由专才到通才进行转化,逐渐地走向成熟、走向社会,逐渐地成人成才。终其一点,就是明白“要做什么,应该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如果大家都做到这些,也就不存在热门、冷门学科的说法了。
(二)现在大学生自身也渐渐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这还远远不够去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必须持续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或者学习国外的科学理论,并结合我国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治疗。而其他大学生应放宽心态来看待事物,运用徐晓的“三得”:容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容得别人对你的伤害,不要计较过多,明白害人害己;舍得,有得必有失,肯舍必有得,要懂得取舍;忍得,不是一问地将任何事情追根究底,“宽厚待人,严于律己”,心情也就不会跌宕起伏,造成心理负担。
(三)大学生在读书阶段常表示自己有一段迷茫期,但之所以会迷茫也是因为找不到眼前的目标了,才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其实少一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多一点“草根情结,踏实苦干”,实实在在地走好每一步,也就是成长的脚印了。王海怀说:每个大学生都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比踏踏实实地朝目标逼近。面对浮躁的社会,一定要沉得下去。杜绝诱惑,坚持自己的原则,总能做好事情的。
社会环境是一个大定义,大范围,我们不能精准的预测好环境的及时变化,来做好充分适应环境变化的准备,但我们可以做到在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成长不发生较大的偏差,不远离原来的方向及目标。中国传媒大学团委书记孙靖表示:大学生的成人成才离不开政策支持,更离不开科学的方法。政府采取有益于大学生成长的措施,我们也该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大学生的成长来改变周围的社会环境,在改变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仍不断地成长。
撰写日期:年月日
第二篇: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的调查报告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的调查报告
摘要:
互联网,自90年代进入商业化时代以来,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但随着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我们也步入了网络社会,而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发展影响巨大,对大学生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但也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小组设计了调查表在我们学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还是以负面影响居多。我们不得不深思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齐抓共管,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网络发展大学生双重影响应对措施
正文:
当今,21世纪的社会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网络来塑造的,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一代,将与网络一起成长,不会使用网络来工作、学习、生活的人,无疑将成为社会的落伍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熟练使用网络对全体社会成员,尤其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甚至会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网络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模式,极大地刺激了社会的发展,就像17世纪的蒸汽机必然触动一次新的产业革命一样,网络时代的到来也必然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据统计,在现在的大城市中,已有76.7%的学生家庭购置了电脑,其中家中联网计算机占到69.2%,这说明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成为家庭学习和休闲的主要家电,在电脑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不同层次的人都在上网,上网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网络所包含的信息量之大令我们难以想像,互联网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使得和乐趣。能了解最新的新闻消息,时事动态,以及大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但由于互联网络空前的开放和自由,也会使大学生找到精神的寄托。解脱了束缚,在网络的海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但是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有许多学生为此彻夜不归,为了上网荒废了学业,这一件件事实,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重视。
对此我们小组专门进行了调查,我们提供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打印出来,准备做问卷调查。周末我组成员分小组分别在三里屯宿舍1号楼、2号楼、3号楼和4号楼发放问卷,然后在周一早上我们又在各个寝楼门口收集问卷(问卷见附录)。我们又把问卷在QQ邮箱里分别发给自己昔日的高中同学,对他们也进行调查,然后收回结果。最后我们总结了一下结果,结果如下:
根据调查了解到,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90%有接触过网络(学校安排的课时
除外)的经历,网络聊天工具QQ拥有量达80%,大多数学生上网时聊天、打网
络游戏、看电影等,利用网络学习的不到2%,认为上网对自己学习有用的80%,双面影响的73%,不良影响的18%,32%的大学生认为上网对自己没有太大的影响,10%认为网络已经改变了自己的作息习惯,27% 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带给自己最大的收益是放松自己。有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身边的人已经沉迷于网络。通过上
面的数据显示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网络是对自己有利的,只是在运用网络的过程
中有些偏差,并且没有很好的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去提高自己。由此可见,在大学
生运用网络的时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指导,合理地安排上网时间,及其正
确的使用网络。我们了解到了网络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极大的魅力,那么网络对
大学生到底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又应该怎么面对这些问题呢?
一、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影响
1、网络有利于大学生生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互联网里拥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且更新速度非常之快,为大学生查询信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会。大
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很强,迫切希望知道外面的各
种信息。因此获取信息是大学生上网的一个重要目的。现在许多大学生可以不看
电视报纸,但是不能不上网,互联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目
前网络上的虚拟学校越来越多,虚拟学校已经成为一种日趋流行的教育模式,网
上上大学已经不再是梦想。通过互联网络了解学校的招生考试信息,而且还可以
直接学习课程。通过网络提问和交作业,老师可以在网上解答疑问。互联网成了
师生沟通交流的一个便捷场所。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潜能去适应它、发掘它和开发它,这不仅增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等的技术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大学生人际交流和社会参与能力。
2、网络有利于大学生新的价值观的形成。网络的发展历史就是从集中到共
享和开放、从集权到效率和平等,共享、开放、效率和平等是网络蕴涵的价值理
念。首先,由于网络具有虚实两重性、平等交互性和大众化等特点,网上交往就
打破了社会等级意识,这有助于大学生平等意识、共享意识的形成。其次,网络
运行的快捷性、同步性和使用的简便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效率观念。最后,“由于网络的广阔兼容性,时空概念有了巨大的变化,世界上万事万物尽收网中,这对于大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观念更新、增强开放意识、全球意识和
多元化意识大有益处”。
3、网络满足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促进了个性的张扬。网络的虚拟世界是
一个自由开放的民主社会,在这里,网络充分尊重个人的意愿,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选择,这就为个体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了广
阔的空间,个人的自由与创新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对现代大学生来说,网络有
助于他们思维的活跃与拓展,促进其心理潜能的开发和独具特色的个性的发展,使其强烈追求个性的特点在网络中得以充分体现,在网络世界里尽情地展现自
我,实现自我。由于网络是互动的平台,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身份可以随意变
幻,能够扮演着各种样的角色。从而令大学生自由地发展其个性,也能够尽力地
展示自己,成为自己的一个舞台。
4、网络有助于大学生视野的开阔和各种能力的提高。第一,极大的丰富了
大学生对外界的认知,增强了他们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了解国外的风俗人
情,及其世界的各种各样的文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在接
受外界的过程中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想象、判断和推理等能力。第二、提高了
大学生的交往能力。网络上交往形式让人更感觉到自由与开放,像最多的QQ、MSN、网上论坛、贴吧等各种平等的交流平台。在网络上能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
道,有利于对社会不会层次的了解。在网络交往的过程中,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
消除了不平等的偏见,促进了融合与和谐,对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更加包容、理
解,促进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开放,使他们的交往能力大大提高。最后,网络强
化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要想在网络交往中展示自己的存在就必须不断创
新,不断展示自己独特的地方。现在许多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如果不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没有创新能力,就无法在网络交往中立足。
5、网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网络上的交流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独
立能力,使大学生脱离父母与朋友的庇护去独立完成与外界的交流与交往,在独
立参与外界的讨论过程中观点相互融合,而且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独立思考与发表
见解的意识,锻炼了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有助于他们成为能够胜任多种角色的社会新成员。
6、网络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
展和信息传递的快捷,以及人机平等对话的新型人际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大
学生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助于大学生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大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7、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求知和求学的广阔空间。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
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为求知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
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
最好的方式。为大学生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开发大学生内在的潜能,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
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有助于大学生不断提高自
身技能,拓宽大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上网使大学生的政治
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广阔,从而有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加强大学生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开拓大学生全球视野,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二、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网络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由于网络的世界是一个自由意识的乐园,有的只是信息交流,没有检查者,这种情况容易
诱发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一些大学生会滥用自己的自由而忽视社会道德伦
理的存在。再者,互联网的内容丰富,信息也是良莠不齐,大量的信息对于大学
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也存在着冲激,网络上有形形色色的人群,内容上也
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低俗文化,以及不科学的论调,也有着散布的迷信,谬论等
等。像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也将被大量
渲染,如此一来,严重威胁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而大学生对于一些信息不懂
得选择,从而大大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健康成长。
2、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危害极大。现如今大多数的大学生上网都是玩一些
娱乐性的东西,真正用到学习的并不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聊天,网络游
戏等虚拟的世界中而不能自拔。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应有的责任,荒谬了学
业,有些大学生甚至整日呆在网吧夜不归宿,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这对正
需要补充知识的大学生而言是极大的危害。
3、网络成瘾对身体同样有害。众所周知电脑对人体的辐射是很严重的,大学
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一旦投入电脑游戏或者网上聊天,必然不肯
中途折起,喜欢打持久战。而长时间的面对电脑,不仅伤眼,也容易造成背部损
伤和腰部损伤,对身体发育极其不利。同时,大多数的网吧里都是烟雾缭绕,网
吧空间相对拥挤,加上吸烟人群,空气不流通,对大学生肺部及呼吸道有害。长
时间上网还能患上“网络或游戏成瘾症”,即“游戏脑”,属于“冲动控制障碍”,轻者精神依赖,不上网就焦虑、烦躁、坐立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重者与毒品
成瘾相似,完全被游戏和网络控制,难以摆脱,整个人变得不可理喻,没有自尊,为上网可以不择手段。由于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常常有植物神
经紊乱,内分泌失衡,可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等疾病,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4、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大学生在网上公
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大学生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未成年人的权威崇拜还可能因此由传
统的“长辈权威”向“网络权威”转移。同时,上网使大学生容易形成一种以自
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5、网络的非人性化容易引起大学生网民的情感冷漠。很多的大学生只愿在网
络上交流,而忽视了现实的社会生活,变得性格内向冷漠,不懂得如何与真正的人交流,淡化了与人与社会的接触,长期沉浸于网络虚拟的世界中,也使得一些
大学生感情冷漠,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感情,甚至于长期接触网络,而在家庭中都
很少交流,缺乏关爱。让性格方面出现偏差。养成不健康的人格。有的甚至出现
了网络犯罪,这样的事也屡见不鲜。
6、网络上泛滥的色情内容不利于大学生的性心理和行为健康发展。据有关
专家分析,65%的大学生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
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大学生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长
期沉迷于黄色垃圾会使大学生变得早熟、行为轻率、对自己不负责任。大学生在进入了青春期这一性发育的成熟期后,身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开始认识自我,关注异性,同时也十分渴望对性知识的了解,加上有的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正规的青春期的教育,使得学生对性知识了解甚少,从而产生了神秘感,而正是有了
这种神秘感才使得学生想方设法从不同的渠道来获得满足,其中网络便是一种十
分便捷的渠道。而一些网吧里提供一些色情网站,侵蚀了他们的心灵,造成道德
认识的模糊。
三、应对措施
1、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
快捷,对于大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沉迷上“瘾”。但我们不能因噎
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学生上网。但对因上网
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积极疏导。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学校辅导员老师应在学生迷恋上网前就向学生说明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
障碍产生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网心理障碍的学生进
行矫治,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家
长保持密切联系。
2、提高大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学校辅导员老师要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
教育,增强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树立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培
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西方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黄
色信息面前,能够辨别是非好坏,能够自觉地抵制诱惑。
3、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
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
社会中主导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当前,我们应
该加强大学生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规范参与网
络活动,以免等到以后问题大量出现后再回头来矫正。
4、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这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干预,面对网络上良莠参杂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有关的监控机制,可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特别是有关技术部门,应
承担起保护学生的重大职责,及早研制出能“过滤”有害信息,为学生输送科学、正确、健康信息的软件。
结论:
由以上分析,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大学生上
网这一问题,无疑网络对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助于它们培养各种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但是与此同时也在无形中产生了消极的影
响,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的利用网络,沉迷于网络游戏与玩乐之中,在虚拟的网
络世界上无法自拔。所以我们应客观的对待网络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而现如今
重要的是如何指导大学生正确的运用网络这一便捷的工具,让网络带领我们步步
高升。
参考文献:
百度文库:
中国第一调查网:
附录
网络的发展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问卷
1、请问您接触网络的频率是:
A、从未B、偶尔C、经常D、每天
2、请问你上网都做些什么?
A、聊天 B、玩游戏 C、看电影等娱乐 D、学习、看新闻
3、请问你身边有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吗?
A、有,包括自己 B、有,不包括自己C、没有
4、请问你的年龄是在哪个阶段?
A、18岁以下 B、18—22岁 C、22—25岁 D25岁以上
5、请问你身边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是?
A、学习压力太大 B、感情压力太大 C、网络吸引力太大 D、受周围
人群影响E、其它
6、请问网络对于你或你周围的人的有帮助吗?
A、有,很大帮助B、只有一点点用处 C、没有,提供不了什么
7、你认为网络对大学生有什么危害?
A、言行举止不文明化B、沉溺与网络游戏中,不良习惯形成 C、影
响身体健康 D、诱发大学生的犯罪倾向E、网络上过多不良信息,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F、时间浪费
8、请问你认为网络对学习有没有帮助?
A、没有,一点帮助都没有B、没有,但两者不矛盾
C、有,能够学习提高效率D、有,能够学到更多
第三篇: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程度的调查报告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程度的调查报告(黑体小三,居中)
(机制11-1班 xxx xxx 等)(宋体五号,居中)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我国迅速普及来临。“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本论文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出发,重点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正、负面影响。在揭漏网害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难问题,提出了预防性措施应的对策,特别是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危害,应尽快使网络成为大学生寻找新的求知空间、开辟新的信息渠道和掌握高新技术服务的有益工具。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营造和谐的社会公德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宋体五号)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影响(黑体五号)
调查目的(黑体4号)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程度、影响方面及对策。(宋体小4)
调查对象(黑体4号)
安阳工学院、安阳师院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黑体4号)
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
(正文一级标题:黑体4号,其他标题均用黑体小4号,除标题外,均用宋体小4,行间距22磅;一级标题与上段加一空行)
本论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并总结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结果显示部分人的时间都浪费在网络上,女生占50占%,男生占50%;从年级来看:大一占60%,大二占20%,大三占15%,大四占5%。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黑体4号)
调查显示,网络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一)开凿信息渠道,广纳百川营养(黑体小4号)
根据调查情况得:对于问卷调查中的第5题有80﹪的学生认为网络可以广开学生的信息渠道,获得营养。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
(二)开拓知识视野,有所创造(黑体小4号)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问卷中的第7、14题有88.5﹪的学生认为网络确实开拓人们的视野。网络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它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进入我国,引发了创造性极强的大学生群体的极大好奇。
(三)友情互动,共同提高(黑体小4号)
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在问卷中的第5、9题有75%的学生都是这样认为的),网络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通畅。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黑体4号)
世间的事物都有双面性,“祸福相随,利弊相生”就是事物的本质特点,网络当然也不例外。网络就像1条巨龙,它既带来雨水的润泽津润,又带来了暴风的肆虐,既撒下了文明又囊括来了文化垃圾。
(一)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黑体小4号)
网络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温床,为许多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新的场所,网络的使用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
(二)影响学业(黑体小4号)
根据调查显示:针对问卷中的第2、4、7题有91.5%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影响了学业,其原因总结为,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
(三)影响心理健康(黑体小4号)
不难发现在问卷中的13、15题中有42.2%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一些学生网上游戏或聊天时间过长,星期
五、星期六更是如此,学生因上网而不按时就餐。导致这些学生身心疲惫、神经生物钟混乱,精力和体力的透支,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
三、分析与对策(黑体4号)
调查组认为,针对网络存在的问题,应具体分析原因,并采取以下不同的应对策略。
(一)对沉溺网络游戏者的原因探析(黑体小4号)
这一陷阱里跳,像朝圣者一般,那样 为什么这么多的大学生在网游上成为了迷途的羔羊,为什么不断地还有人往地一如既往,奋勇直前,为什么惩罚和约束会失效,如此种种皆有其因:
1.网络游戏本身的魅力
(1)内在控制力差
(2)没有对大学生活进行系统的规划,缺乏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
2.学生自己的原因
3.学校的原因
(1)学校的管理和引导疏忽
(2)教师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
(3)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
在对网络游戏进行客观审视,全面的评判,辩证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知道它并不是主流观点所鼓吹的那样夸张,那样可怕,就算它是毒品,我们也可以很好驾驭,将其变为一种良药,鸦片本身是被作为一种药引进来,然而由于人们过度地使用,便成为了一个毁灭人的毒物。
(二)大学生网络问题的应对策略
1.从大学生自身这个主体入手,找出症结所在(1)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高自控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万事都有一个度,大学生玩网游亦然。
(2)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防治玩网游成瘾,制定个人目标和规范日常生活。
(3)加强大学生个人素养教育,提高思想防范能。
2.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人生的目标恍惚,特别是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所以对许多现实的东西不感兴趣,精神空虚,缺乏人生追求。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3.高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大力加强网络管理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健康地一代,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既然大学生网络问题普遍而严峻,高校领导应提高对大学生网络问题的正确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管理,研究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五、结束语
古往今来,我们的道德教育逐渐拓展为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日益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逐渐开辟出一条新途径。然而,网络就像阴阳之分一样,从出现之初就是矛盾的产物,一方面,网络为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信息渠道,拓宽了新的求知空间,极大地推动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但另一方面,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恋等充斥了大学生平静而纯洁的生活,大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痴迷忘返,无法自拔,网络毒瘾贻害一代,负面影响很大。这就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谢辞:衷心感谢小组各成员的辛勤付出,以及各网站及书籍资料的支持,以及被调查人员的大力配合。
参考文献:(黑体小5号)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98.(宋体5号)
[2]何光主编.当代中国的劳动力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395.[3]毛泽东文集:第六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4.[4]陈少辉.国有企业劳动就业体制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78.[5]毛泽东文集:第七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87.[6]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7.
第四篇:大班-社会坏境类型教案-参观面包店
社会-社会环境类型--
参观面包店(大班)活动目标.1 了解到面包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知道有很多种类且可以分类的面包,了解“营业员”这一个职业.2初步形成对面包不同种类进行分类的能力,初步形成分类概念.3喜欢面包店,尊重营业员的工作和劳动成果.能有礼貌的待人.活动准备.1选择好适合的面包房进行参管.2制定好适合的参观路线.3准备好水和食物,纸巾和小红旗.活动过程.1在出发前把幼儿聚集在一起,有提问谈话的方式让孩子遵守安全规范,确保出发之后的安全.2 用谈话的方式让幼儿了解面包店是卖什么的,提起孩子对参观面包店的兴趣.并提出参观时的要求,面包店里的面包都有什么种类的,营业员是怎么工作的.3进店时引导幼儿观察整洁干净亮堂的店内环境,并让幼儿知道这些坏境都是营业员辛苦认真的打扫出来的.通过引导让幼儿知道要尊重对别人的劳动.4.1带着幼儿在面包店里,一次介绍每一个种类的面包,让幼儿建立“面包店就是买面包,蛋糕,点心的地方”的概念.4.2引导幼儿与营业员进行简单的对话,让幼儿观察顾客和营业员之间的买卖活动,并请幼儿记住简单对话后,回园和其他小朋友交流.4.3引导幼儿观察面包店里的食品的放置规律.面包,蛋糕,点心等不同种类的食物是如何分开放置的,让幼儿建立初步分类的概念.5让幼儿进行试买活动,感受营业员对顾客的热情服务.并让幼儿用礼貌用语对营业员的服务进行感谢.6利用小红旗,告知幼儿要回园了,用谈话的方式重新再和幼儿讨论安全规范,最后让幼儿和营业员礼貌的道别.7回园讨论.7.1请幼儿回忆面包店里都卖些什么东西.是如何分类放置的.7.2请幼儿回忆营业员和顾客是如何进行买卖食物的.7.3问幼儿是否喜欢营业员.提问“营业员阿姨/叔叔对我们这么热情,那我们要怎么样来感谢他们呢?”引导幼儿熟练使用礼貌用语.7.4“如果没有干净的环境,小朋友还愿意去买美味的面包吗?”引导孩子知道,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并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活动延伸
进行美工/手工游戏,开展模拟的“我的美味面包房”的游戏活动.设置区角,贴上多钟类型的面包,并写上字,标上拼音,让孩子顺便学字.
第五篇:大学生对专业满意程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专业满意度调查报告
一、背景
“世界上本没有蠢材,只是用错地方的天才”,选择正确的专业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有可能为之奋斗终身,才可能有重大的科技突破,才有可能创新。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法宝!只有选择的自己喜欢的专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有目标和追求,才会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热爱他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分析
2.学生选择本专业的原因统计
3.学生入学前与入学后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
4.学生对现在所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满意程度 统计
5.学生对学校的环境及生活条件满意程度统计
6.学生最感兴趣的专业与现在专业的差异分析
7.学生今后的打算统计
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家长及他人影响
1.有的家长为学生规划好了路,家长权利至上2.家长认为孩子不懂事,请他人决定3.学生受大量错误网络信息影,4不认识什么是“工人”,不想做一线工作,认识扭曲
2.个人原因
1.做人生第一个大选择没有主见2.高中只是学习,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哪里,又要去哪里3.学生不够慎重,凭感觉选择4.心里不够成熟,受外界不良信息影响,好逸恶劳
3.学校原因
1.学校只管学生是否可以考上好大学,没有真正为学生着想2.对学生关于专业方面教育几乎为零3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大学资料4,选择专业学校几乎不管
4.选择专业趋热避冷
1.当时热门不等于以后热门2.不明白360行行出状元3.都想找安逸,轻松高新的专业
5.政策原因
1,换专业很困难,学生换专业无门2.政策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没有帮助学生认清自我,这方面可与美国对比3.对学生就业思想不够重视,与美国对比,都希望做高新又轻松的工作4,第二学位很难实现,鼓励程度及方式需要改变5,跨专业考研受到歧视,难度很大,没有支持政策6,报考志愿调剂之后很难更改
6.大学原因
1.对自己大学的实际情况隐瞒,导致学生报志愿时候不能正确判断2,对不满意学生心理教育很少3,选修课范围小,不能真正帮到想转专业或者跨专业考研得学生4,各大学之间间隔很大,不能相互交换学生
四、解决方案
1,倾听自己的内心
美国大学生对专业的选择首先会关注自己的兴趣,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其实中国有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有可能学到最好。可是我发现,中国的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对自己兴趣的考虑是少之又少。举个例子,现在的中国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学商科的,当然是有对商真正感兴趣的人,可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这个专业热门而选择的。为了可能好找工作的想法我非常理解,可是为了工作放弃自己的兴趣,真的有些可惜。而且,对于不喜欢的东西机械的学习,就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找到所谓的好工作吗?在专业的选择上,美国人很尊重自己的想法,即使有的时候想法不成熟,美国的同学们也会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最后主要由自己做决定。
2,换专业之难难于上青天 在中国想换专业真的很难,而跨校换专业基本是天方夜谭。美国大学允许学生入校后换专业,学生换三四个专业是很正常的事,美国大学很宽松,有的专业填一张表就可以转,因为他们觉得多尝试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是什么。但每一个专业都有一定的选课要求,如果换了专业,就得重新按新的专业选课,这样可能会耽误一些时间。为了避免这种损失,各大学都允许甚至鼓励高中生以“专业未定”的身份入学,入学以后,再观察、尝试,广泛征求教师和老生的意见,再决定学什么专业,在很多情况下,“专业未定”的学生占新生的大多数,各大学还专门为这批学生指定指导教师,一方面帮助他们选择专业,一方面给他们选课做参谋,为了不让这批学生在选专业之前浪费太多的时间,在这方面美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对待专业的心态
美国的同学心态比较平和,对专业的看法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专业,只是一种选择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没什么所谓的好坏。想想在国内,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学的是“重点学科”,“重点专业”而不可一世,我觉得真的没有这个必要。而且,在美国换专业就是换专业,没有更好更差之分。而在国内,换专业很大意义上等于“进一步”,也就是说从“冷门”转到“热门”,期间夹杂着对某些专业的不屑于鄙视。这个问题,也是中国文化与美国的不同,全中国很多人都崇拜政府公职人员,有权,有钱。这是三千年古老文化的沉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4,换专业需要谨慎考虑
美国的同学们虽然换专业相对比较频繁,可是也是有计划有目标的,不是头脑一热就盲目选择。他们换专业以后就开始计划自己将来的发展,包括怎么实习,怎么找工作,怎么发展人脉,这些都是他思考的内容。而中国很多学生是因为课程难学,学不会,就产生讨厌的心理。并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哪里,自己要去哪里,这三个问题。在这方面中国学生确实没有主见,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对自己负责,认真考虑,换了就要坚持,不能朝三暮四。
5,高中教育要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
在国外,很多高中会做性格测试,之类的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让他们明白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也就是人生价值观的培养。而中国高中只是关注学生成绩,不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这与《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南辕北辙了。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为什么活着,追求是什么,人生价值是什么。所以跳楼,自杀这种现象很多很多,因为他们迷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现代教育的悲哀。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我们真的不应该去抱怨社会,制度等,正如进化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应该学着自己接受,去适应环境与社会,想一想如何做得更好,去完善它,从自己出发找解决之道。《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选择专业不喜欢真的是祸吗?我看未必。福与祸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依相存,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我们先试着改变,改变不了,就顺应天命,去热爱它,不要冲动朝三暮四。只要你付出了,你坚持了,拼搏了,就会成功。正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正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你肯定会达到梦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