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蒙牛奶在大巴山启动2014“我回老家上堂课”第一课
蒙牛奶在大巴山启动2014“我回老家上堂课”第一课
2014年4月12日,历时7个小时、跋涉400公里崎岖的山路,总裁孙伊萍携手《每日经济新闻》总编辑雷萍来到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的大巴山,亲自为这里的孩子们传播知识并送上“幸福礼单”。
2013年,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石庙子村小、火天岗村小的廖占富、张兴琼老师,通过蒙牛与伙伴们的推荐和传播,获得了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活动2013全国“十大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在蒙牛的帮助下,廖老师和妻子张老师的故事被很多人获知后,许多企业、媒体甚至海外团体都送来了村小所需要的物资和资金,在乡政府的牵头下,石庙子小学建起了全新的教室、操场,学生们也用起了全新的课桌椅。
2014年4月12日,作为志愿者的孙伊萍和雷萍再次沿着去年“蒙牛最美小分队”的足迹再次回到巴山,为山区的孩子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地理自然课和音乐课。此外,为了鼓励石庙子小学和火岗村小学代表学生积极的课堂表现,孙伊萍和雷萍还带着“幸福礼单”送给孩子们,有“抽水泵”、“电子琴”,书包、纸、笔等学习用品等等。
“在2013年,我们联合近500多位媒体、爱心合作伙伴的志愿者,总计行程15万公里,共寻访了400多个乡村学校、对300多位乡村教师进行定向帮扶。在今年,我们期望通过“我回老家上堂课”的形式,进一步鼓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乡村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身边,将大山之外的知识带给孩子,为他们打开一扇新的窗户,真正意义帮扶他们快乐的成长。”蒙牛总裁孙伊萍在课后说道。
第二篇:蒙牛奶“我回老家上堂课”
蒙牛奶“我回老家上堂课”
5位“外乡”教师,4堂不同以往的课程,4所乡村学校,蒙牛奶2014年“我回老家上堂课”让孩子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可能对于一般人来说,地球不再神秘,互联网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每个角落。但是,对于生活在乡村中的孩子们,他们接触的自然还是树木与花草。2014年“我回老家上堂课”的第一节课就是由蒙牛奶总裁孙伊萍与《每日经济新闻》总编辑雷萍,为四川石庙子村小学上的一节自然课。两位老师用多功能的地球仪、和拼图为孩子呈现了一个立体的世界,让孩子们生动的了解我们所在的地球环境。
味觉是人们从小慢慢积累的一种感官体验,可是,对于专业从事香料研制的人来说,味觉是一种专业本能。“我回老家上堂课”的第二讲就为同学们开辟了一堂职业技能课——味觉课。芬美意是专门从事香料研发生产的公司,也是蒙牛奶的长期合作伙伴。受邀参与“我回老家上堂课”芬美意总裁助理范女士结合自身专业,为孩子们讲解味觉知识。
“我回老家上堂课”的第三堂课具有明显的民俗标签,这堂在河北蔚县代王城镇水北小学的志愿者课堂,为孩子们请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的传承人周淑英。周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剪纸,与孩子们共同完成了一幅“百蝶图”。蒙牛奶将历史文化融合到“我回老家上堂课”的公益活动中,为乡村教育拓展资源的同时延续国家历史文化的传承。
“我回老家上堂课”的第四讲选择在上海福利院,上海大鲨鱼篮球队青年队教练章文琪,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篮球课。“大头哥哥”的球技瞬间征服了孩子们,很多同学都表示要以“大头哥哥”为榜样。生活在福利院的孩子们虽然缺失了父母的关爱,但是依然活泼好动。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能够让他们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释放自己的心灵。
一堂在欢笑中开启在音乐声中结束的自然课;一堂舌尖上品尝美味的味觉课;一堂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剪纸课;一堂既有对抗练习又有互动趣味游戏的体育课。4堂课,4种不同的专业技能,一个月的时间,蒙牛奶通过“我回老家上堂课”给孩子们呈现了四堂新鲜有趣的课程。活动还在持续,蒙牛奶希望有更多的公益力量加入,为丰富乡村课堂,为文化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第三篇:蒙牛奶“我回老家上堂课”活动
蒙牛奶“我回老家上堂课”唐家沟爱心帮扶之旅
7月2日一大早,一辆满载着志愿者和捐赠物品的大巴车由石家庄出发,来到平山县唐家沟希望小学。这次名为“我回老家上堂课”的爱心帮扶之旅,是燕赵都市报与蒙牛奶 “寻找燕赵最美乡村教师”系列公益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支近二十人的志愿者队伍当中,除了媒体和爱心企业的工作人员,还有包括河北省书法协会主席团成员、石家庄书法协会副主席秘锡林在内的四位老师。而此行的目的地--唐家沟小学,正是秘锡林老师离开了四十多年的母校。
在五年级的教室里,学生们正襟危坐,每个孩子的桌子上,是志愿者预先准备好的宣纸、毛笔和墨。在听秘锡林老师讲完书法的演变历史后,孩子们对自己天天接触的汉字有了重新认识,也对“无言的诗,无图的画”的书写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在细致地讲完书写的基本方法和规范后,老师在黑板上示范,教孩子们在宣纸上完成他们人生中第一次毛笔书写--“我的梦”。
“我的梦”,这三个字中承载着孩子们一个个幸福的梦想,也包含着秘锡林的一个梦。四十多年前,也同样是在这里,他完成了自己的启蒙教育。故地重游,看着如同自己当年一般大的学生们,秘锡林感慨良多,“这次活动帮我完成了一个夙愿,我已经很多很多年没有踏进这所学校了,当年的土坯房、泥台子都变了模样”,最后,他挥墨写下“春华秋实”四个字,作为一种希望和寄语,赠给了孩子们。
在相隔不远的其他几个年级里,也传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来自石家庄的三位志愿者老师--河北传媒学院心理健康中心的副教授刘淑玲、石家庄回民小学教育处主任李文英、石家庄市41中学心理健康老师梁金辉,正在分别给孩子们上课。做游戏、讲故事、情境表演、通过双稳态图像启动大脑风暴„„同学们在新鲜的课程中,享受着不一样的教学带来的兴奋和快乐。
给孩子们上课,不是此行的唯一主题。在“寻找燕赵最美乡村教师”活动的持续发酵中,开展对乡村小学的帮扶,也是蒙牛奶“幸福礼单”中的一环。除了爱心人士捐赠的学习用品,燕赵都市报和蒙牛奶还给唐家沟小学的师生每人都准备了牛奶、书包、文具等,部分爱心企业如海龙电子城也委托志愿者给孩子们送来一批生活用品。对此,蒙牛奶津冀大区高级公共事务经理王春玲表示,作为“寻找燕赵最美乡村教师”活动的发起方之一,蒙牛奶对于公益教育事业还将不遗余力地践行下去,这是一个爱心企业应担负起的社会责任。蒙牛奶将继续付出自己的‘点滴’努力,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这次公益之旅和帮扶行动,也让唐家沟希望小学的韩梅生校长十分感动:“燕赵都市报和蒙牛奶组织和发起的这场活动,让孩子们接触了很多生动、新鲜的知识,比如我们以前没有开设的书法课、心理课等等,让他们得到了新的人生体验,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蒙牛奶志愿者的“我回老家上堂课”爱心之旅
6月15日,蒙牛奶发起的“寻找八闽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评选活动,报道了罗万铭老师坚守深山小学的故事,身有残疾的他,用38年时间,带给孩子阳光、微笑,让人动容。7月11日,省观鸟协会会长杨金与蒙牛奶志愿者们,赶到罗老师任教的山区小学,进行了一次“我回老家上堂课”的爱心之旅。
在此前的采访中,罗万铭老师曾告诉过记者,虽然生活在大山里,可山里的孩子们没有上过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课。于是,本报邀请了省观鸟协会会长杨金,为孩子们上一堂生态课。提早几天,杨金就忙着备课、做课件,蒙牛奶志愿者们也组成爱心小队,准备着礼物。
从福州出发,驱车近4个小时,志愿者一行赶到了溪头小学,见到了罗老师与他的8名学生。简陋的教室里,蒙牛奶志愿者们与南平市延平区教育、宣传等部门的领导,给孩子们送去电脑、书包、书籍、牛奶等礼物,特别准备的2个高倍望远镜,更让孩子们欣喜不已。
拿到了礼物,孩子们的第一堂生态课上课了。通过投影仪,杨金给孩子们展示了鸟类的照片、视频,讲解“什么是鸟类”“鸟儿为什么会飞”等知识。孩子们不时发出赞叹,“老师,这斑鸠我们见过,大家叫它„野鸭子‟。”架好单筒望远镜,杨金与孩子们仔细观察山林里的小鸟。这是孩子们第一次透过望远镜观鸟,了解他们生活的大山,孩子们都很兴奋。不仅仅是孩子,家长们也被吸引住了。杨金与蒙牛奶志愿者们现场讲解起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发放鸟类保护的手册。
看着孩子们对大自然如此感兴趣,罗万铭老师很高兴,“有了这么多生态读物,还有了望远镜,今后孩子们能上生态课了,他们会看得更远,看到山外面的世界。”
杨金与志愿者们离开溪头小学时,孩子们恋恋不舍,杨金与孩子们约定,下次带他们看更漂亮的鸟,听更多的故事。蒙牛奶闽赣大区公共事务经理张华表示,蒙牛奶对于公益教育事业还将不遗余力地践行下去,继续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蒙牛奶邀请互联网专家“回老家上堂课”
6月28日的定远县二中校园,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在蒙牛奶的邀请下,互联网专家杨庆兵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为小师弟小师妹们讲授《如何应对互联网信息传播》。
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在微博上获取资讯,在电子商务网站上购物,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规律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很多人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因此,杨庆兵的到来,不仅让定远二中的师生尤为兴奋,全县很多教育工作者也都慕名而来。
省教育厅师训、干训与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任宋冬生说,杨庆兵这次回到母校讲课,给定远教育工作者开展互联网专业指导和培训,将帮助定远各级教育机构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
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杨庆兵从互联网现状说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日常突发事件危机公关说到北京奥运的网络传播,让很多师生感叹“打开了视野”。这位从定远成长起来的总裁助理,还坦诚地与台下学生们分享了自己成功的经验,“将个人爱好与时代潮流相结合,然后具备一些商业精神。”
杨庆兵说,这次接到省教育厅和蒙牛奶的邀请后,就毫不犹豫答应下来,“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把这么多年积累的专业经验带回家乡,帮助家乡学校更自如地将互联网技术用于教学创新中。”
他的课的确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曾担任杨庆兵老师的定远二中校长王光荣说:“今天听了以前学生的课,非常有启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思想和理念。”很多师生也告诉记者:“我们平时不容易近距离接触到这些行业的精英,从他们身上获得了专业经验,以及对未来趋势的把握。希望蒙牛奶未来能组织更多的名师大家,来为我们上课。”
他们的心愿,也得到了蒙牛奶的回应。据了解,从5月底第三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以来,作为该活动公益合作伙伴的蒙牛奶,一边在全国22个省市参与寻找优秀乡村教师,一边还陆续开展了“我回老家上堂课”“乡村教师幸福礼单”“乡村教师公开课”“十大CEO关注最美乡村教师”等多个主题的公益活动,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师生,带来梦想的力量。
蒙牛奶“我回老家上堂课”活动获作家侯露参与
今年5月29日,第三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在北京启动。活动以“中国梦”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为实现“中国梦”倾情付出的优秀乡村教师,并帮助他们实现心中的梦想。作为该活动公益合作伙伴的蒙牛奶,也在全国22个省市参与寻找优秀乡村教师,同时开展“我回老家上堂课”、“乡村教师幸福礼单”、“乡村教师公开课”等多个主题的公益活动。
开展“2013寻找安徽最美乡村教师”公益评选活动时,作家侯露参与了蒙牛奶开展的“我回老家上堂课”活动。
侯露与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莫言一样,也是山东高密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剧专业。她是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曾创作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电视等作品200多部。这样一位大作家,是如何开启自己阅读生涯的呢?侯露回忆求学时的日子,“那时候老师上课,一般集中讲解知识点,每到课下我更是抓紧时间阅读,“先是看《安徒生童话》,然后巴金的《家》《春》《秋》,一直读到《红楼梦》。”侯露说,直到现在,她还在不停地阅读,“很多东西我不能亲身经历,要靠阅读延伸生命的广度。”
侯露告诉学生们,不要认为自己比城里的孩子条件差,“阅读不受限制,当年我们书少,很多时候都在读手抄本呢。”相反,侯露认为,农村的孩子反而有自己的优势,“农村保留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比如人和人的联系更紧密,你们可以有自己的阅读小组,一边阅读一边讨论,真正把书的内容读懂悟透。”一个多小时的讲课中,侯露为孩子们回顾了自己的阅读史,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技巧,将阅读与孩子们的梦想挂钩。
听了侯露老师的一堂课,在场数百名学生都受益匪浅。五年级的张兴旺告诉记者,他平时最喜欢读中国的古典名著,“侯露老师讲了很多中国的古典文化,很多都是我第一次听到,很着迷,我会利用业余时间,读更多的书,长大像侯露老师一样,发现更多中国文化的魅力,在阅读中成长,找到梦想和超越的力量。”
蒙牛奶安徽销售大区经理樊志勇告诉记者,蒙牛奶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乡村教师扎根基层让人感动,蒙牛奶会为乡村教师和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大师,带来更好的教育资源。
第四篇:蒙牛奶“我回老家上堂课”44名志愿者赴乡村支教
7月3日上午,蒙牛奶·希望工程支教行动“我回老家上堂课”公益活动“出征仪式”在四川师范大学校本部生态广场隆重举行。来自蒙牛奶乳业、中国致公党、四川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谷·乐唱团”等各方代表来到出征仪式现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奥运女排冠军陈静也来到现场,为即将出征的志愿者加油打气。
即将出征的44名志愿者,是经过激烈的角逐以及评委的反复考量与斟酌,最后选出的符合本次活动要求的佼佼者,他们将按照学科门类以及支教思路等分成六个小组,各自奔赴西藏、甘孜、凉山、达州、泸州等地的边远山区乡村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将他们的所学所见所闻传达给偏远乡村的孩子们。出征仪式现场,四川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蒋英、中国致公党成都市委副主席王学俊先生与蒙牛奶乳业区域公共事务总监赵春霞女士、以及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谢名春教授,分别上台鼓励即将出发的青年志愿者,他们表示非常感谢大批学子的积极响应,并报名参加本次本次公益活动,使得这样一场意义非凡的公益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此次活动凝聚了全社会关注的目光,在为乡村师生送去帮助与欢笑的同时,也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注乡村教育、参与公益事业和传递爱心搭建了一个共同公益平台。蒙牛奶乳业、中国致公党、四川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谷·乐唱团”、奥运冠军陈静等多方代表分别为即将出征的志愿者各小组授旗。同时,陈静还将一个象征梦想的排球赠与了支教队伍。陈静说,看到台下热情的志愿者,她对本次公益活动充满信心与期待,山区支教是艰苦的,面对想象不到的困难,希望支教志愿者勇于克服,用爱让孩子们体会到快乐。
点亮希望和幸福的“一点一滴的爱”大型音乐会将于8月底在成都盛大启幕,众多川籍明星将携手乡村小学的学生代表,在梦的舞台上唱响关于爱的旋律。
第五篇:蒙牛奶“我回老家上堂课”为孩子们带来蚕桑文化课(范文)
蒙牛奶“我回老家上堂课”为孩子们带来蚕桑文化课
5月22日首场非遗课走进了淳安县大墅小学,著名莲花落表演艺术家翁仁康给山里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戏剧课。而这蚕桑文化课,安排在了古镇塘栖的蚕桑文化基地以及世界上唯一生产杭罗的杭州福兴丝绸厂,世界非遗传承人邵官兴带着孩子们走进了神秘的杭罗世界。这批客人是来自杭州时代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
古镇塘栖是余杭“丝绸之府”的主要代表区域,有着悠久的蚕桑生产历史。塘北村村民世代传承着种桑、养蚕、缫土丝、剥丝绵等手工生产技艺,是杭嘉湖一带较有代表性的蚕桑丝织村落之一。小朋友们与家长一起感受着蚕桑文化的神奇,胡大姐家祖祖辈辈都在养蚕,她给小朋友讲解从春蚕养殖、缫土丝、清水丝绵制作、翻丝绵被等一系列生产技艺,“清水丝绵技艺对手工技能要求很高,之前在缫丝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些双宫茧、乌头茧、穿孔茧等不能用来缫丝,是一位农妇在无意中将双宫茧扯成的棉花全部翻进了衣服里,发现了丝绵。此后制作丝绵的技艺就传开出名了。”2008年,以塘北村一带为代表的“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作为“中国桑蚕丝织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小朋友看着奶奶们操作,也捋起袖子要亲自试试,“我也要试试!”“奶奶,是这么翻吗?”“先放在水里展开,轻轻的,再绕到这个弧形上。”在老奶奶的专业指导下,小朋友都操作成功啦。
现在之所以还能够看到这些技艺,是因为塘北村近几年推出蚕桑文化风情游,开拓生产性保护渠道。为探索蚕桑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区文广新局和塘栖镇人民政府连续三年投入40余万元,用于举办“蚕杷文化风情游”,开展塘北村蚕桑文化市民体验游,通过发展蚕桑文化旅游,恢复了传统蚕桑生产民俗,增强了当地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之前就知道蚕宝宝结了茧之后被卖掉,也没有见过整个缫丝的过程,包括这些古老的技艺,也只是听说过没有亲眼看过。还是蛮有意思的。”随行家长表示蚕桑基地看看,也让自己长了见识。
此次蚕桑文化课是蒙牛奶“我回老家上堂课”公益项目之一,希望联合网络和社会的力量,搭建一个开放性、透明化的公益众筹平台。蒙牛奶总裁孙伊萍曾表示,在今年,我们期望通过“我回老家上堂课“的形式,进一步鼓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乡村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身边,将新知识带给孩子,为他们打开一扇新的窗户,真正意义帮扶他们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