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县劳动和社会保障1

时间:2019-05-13 13:3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封丘县劳动和社会保障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封丘县劳动和社会保障1》。

第一篇:封丘县劳动和社会保障1

封丘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开展纪律作风中整顿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机关干部纪律作风整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工作的继续、内容的延伸;是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重要指示落实到实处的具体行为;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

这次纪律作风整顿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理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切实查纠在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扎实整改,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干部素质和行政效能,努力建设依法规范、优质高效、勤政廉洁、文明和谐的干部队伍。

三、总体目标

通过教育整顿活动,全面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大兴解放思想之风,树立进取创新形象;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树立真抓实干形象;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树立真情为民形象;大兴创先争优之风,树立奋发有为形象;大兴艰苦奋斗之风,树立清正廉洁形象;大兴令行禁止之风,树立遵规守纪形象。努力建设善于领导科学发展、担当时代重任的领导班子和政治坚定、纪律严明、求真务实、勤政廉政的干部队伍,树立机关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四、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这次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从8月24开始到10月31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思想动员,学习提高(8月24日——9月10日)

(二)查找问题,认真整改(9月11日---10月10日)

(三)总结验收,巩固成果(10月11日---10月31日)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局里成立了机关干部纪律作风整顿小组,组长由党组书记许东岭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机关干部纪律作风整顿的组织协调、情况综合、经验交流、检查督促、考核验收等项工作。

第二篇:劳动和社会保障

劳动和社会保障(非师范类)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我系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该专业与地方社会保障政府职能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学生专业理念的构建与专业能力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该专业师资力量强大,拥有一批具有深厚专业背景的硕士与博士为学生授课和进行理论指导。目前,该专业学生以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为广大用人单位所青睐,并有一大批学生考上各级各类公务员和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社会保障观念,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保障、绩效管理、风险管理、人事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管理、西方经济学、公共财政学、会计学等。

就业去向:各级政府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社会各种管理咨询服务部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

第三篇:劳动和社会保障

劳动和社会保障自考本科专业

毕业论文选题及要求

论文选题(举例):

1.现代家庭的风险及保障研究;

2.企业年金的建构与发展研究;

3.我国农村文华传统与养老模式选择;

4.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创业模式研究;

5.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创业文化研究;

6.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创业年金研究;

7.文化传统与养老模式研究;

8.朝鲜族人口老龄化研究;

9.东北朝鲜族外移劳动力的社会保障研究;

10.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与国民认同研究;

11.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12.东北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状况研究;

13.企业年金制度的实施方式研究;

14.新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风险砸研究;

15.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与民族团结研究;

16.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与民族传统的关系研究;

17.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问题研究;

18.社会公正问题研究;

19.经常失业人口就业观念研究;

20.个体创业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21.经常失业人口的心态研究;

22.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研究;

23.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研究;

24.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问题研究;

25.当代中国产业转型的社会就业问题;

26.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与支持网络研究;

27.基层社区自治与公司社会的建构;

28.公共管理人员的社会服务理念;

29.教育大众化的青年择业理念;

第四篇:《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答:1一般性规范。2国家强制力。3权利与义务为其主要内容。4程序性。5 法具有切实的可诉性。

2、简述法的作用。答:1 法在政治,一是具有体现阶级统治的作用,二是具有调整本阶级内部关系的作用。2 法在经济方面的作用,必须为巩固和加强自己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积极服务,保护和发展现存的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 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执行一些具有全社会意义的公共职能。3表现形式。答:1 宪法。2 法律。3 行政法规。4 地方性法规。5 行政规章。6 国际条约。

4、论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答: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一定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由法律规范所确认的权利义务关系。2 法律关系以相应的现行法律规定为前提。3 法律关系一经形成就带有国家强制力的保护。

5、简述法律关系的要素答:从构成上讲,法律关系具有三个要素: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 简述法律效力的概念。

答:法律效力,是指法律和以法律为根据而产生的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法律效力的实质是法律的生效范围问题。法律的效力分为三个方面:法律的时间效力、法律的空间效力和法律对人的效力

6、简述法律解释的概念。答:法律解释,是指为了更好地理解立法意图,由一定的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法律的意旨、内容、意义所作的阐述和说明。

7、简述法律适用的特征。答:1特定的主体2专业性 3强制性 4程序性 5权威性的法律文书

8、简述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答:根据我国法律适用工作的实践经验,要求适用劳动保障法律活动做到合法、准确、及时。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9、简述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答:1 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2 同位法中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3 前法服从后法。4 不溯及既往原则。5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适用变通规定。6 法律法规不一致时的适用。第二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

1、简述立法的定义及其特征。答:立法,是指特定国家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规范以及认可法律规范的一种专门性活动。立法的特征: 立法是国家的一项专门活动,是国家履行职能的主要方式之一。2 立法是一种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而进行的活动,违反法定程序所制定的法律无效。3 立法既包括创造性的制定法律,也包括对已有的法律进行补充、解释、修改甚至废止的活动。

2、简述立法的基本原则。答:1 遵循宪法的原则。2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原则。3 立法民主的原则。4平等原则。5 立法符合国情的原则。6 法定权限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7 惩罚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3、论述什么是立法权限?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答:立法权限,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据一定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废止法律的权力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有: 1 国家主权的事项2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4 犯罪和刑罚。5 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6 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7 民事基本制度。8 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9 诉讼和仲裁制度。10 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4、论述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答:我国实行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一方面是指最重要的立法权—国家立法权即立宪权和立法权属于中央,并在整个立法体制中处于领导地位。国家立法权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地方和其他人和方面都没有这个权利。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另一方面是指国家的整个立法权,由中央和地方多方面的主体行使。这种分层次的立法体制,通过多级并存和多类结合两个特点进一步表现出来。所谓多极并存,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国家法律,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分别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各地区依法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所谓多类结合,即上述立法及其所产生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同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及其所制定的自治法规,以及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立法及其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类别上有所差别。

5、简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答:1提出 2案审议 3表决4 公布

6、简述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立法程序。答:1立项。2 起草 3 审议4 通过行5公布和备案 6解释。

简述劳动保障规章的立法程序。答:1 规章的立项 2 规章起草3 规章草案的审议与公布 4 规章的解释与备案 第三章 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体系 简述法律体系和部门法的含义。

答: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不同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相互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部门法是指由同一类法律规范构成的整体。

1、简述劳动关系的特征。答:1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2 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3 劳动关系是具有人身关系、财产关系属性的社会。4 劳动关系双方主体在法律地位上具有平等性,但在具体劳动过程中又具有从属性。

2、简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答:1 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2 劳动条件的基准化。3 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4 劳动执法的规范化。

3、简述劳动法律体系的表现形式。答:1 宪法的规定 2 劳动法律 3 劳动行政法规 4 地方性劳动法规 5 劳动规章 6 我国政府批准生效的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7 其他规范性文件

4、简述劳动法的作用。1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 调整劳动关系 3 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劳动制度 4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简述社会保险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答:1 社会保险管理机关与管理相对人之间的关系。2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3 社会保险监督机构与社会保险行政管理机关和经办机构之间的关系。

6、简述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答:1 保险人 2 投保人 3 被保险人 4 受益人 5 管理人 6 监督人

7、简述社会保险法的基本特性。答:1 广泛的社会性2社会的互济性 3 严格的强制性4 待遇的差别性 5 部分的救济性 6 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性

8、简述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原则。答:1 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2 社会保险权利义务相对应原则。3 实行一体化和社会化原则。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4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11、简述我国社会保险体制建立的成效。答:1 在全国城镇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2 确立了由用人单位、劳动者个人、国家、社会多方筹集社会保险资金的机制。3 加强了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建立与规范运作。4 进一步推进了社会保险事务的社会化进程。

第四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执法行为 简述行政行为的含义。答: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治权、在管理国家事务中对相对人实施行政管理,产生直接或间接法律后果的行为。

1、简述行政行为有效成立的共同要件。答:1 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合法。2权限必须合法。3内容。4程序必须

2、简述行政执法的含义。答:行政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它是国家机关执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述行政执法主体及其内容。答: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执法的实施主体包括:行政机关,法律和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1 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执法主体应满足:依法确定、依法活动、亲自实施、责权统一。2 法律和法规授权的组织作为行政执法主体应满足:依法授权、符合条件、依法活动、亲自实施。3 依法受委托的组织有以下明确规定:条件合法、依法委托、实施监督、不得扩权。

3、简述如何理解行政许可。答:1 行政许可行为的主体是依法享有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主体。2 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对许可申请人是否具备法定条件,经过依法审查确认后,才准许其从事特定活动。3 行政许可行为是国家为实现对特定领域的社会事务、经济事务进行有效调控而作出的行为。

5、论述劳动保障行政许可事项。答:1 属于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2 属于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3 属于提供共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4 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属于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的行政许可项目。6 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的行政许可项目。

4、简述行政许可的基本特征。1 行政许可属于管理性的具体行。2外部行政。3依申请作出的行政行为。4授益性5颁发许可证照和批准文件等形式的要式行政行为。

6、简述行政检查的含义。答:行政检查,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行政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履行义务等情况所进行的调查了解行为。劳动保障行政机关行政检查的特征。答:1 劳动保障行政检查的主体只能是行政主体,即劳动保障行政机关和相关的行政机关。2 劳动保障行政检查的对象主要是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和其他从事劳动保障业务的组织。3 劳动保障行政检查主要是检查行政相对人是否正确行使或履行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义务,或履行了行政处理决定所决定的权利义务,并不直接影响行政相对人的实体权利和义务。

7、如何理解在劳动保障领域中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处罚。答:1 劳动保障行政处罚是一种行政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机关必须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和相关的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2 劳动保障行政处罚是针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规范和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实施的制裁。3 行政处罚是一种制裁性行为,带有惩戒性。

8、简述劳动保障行政处罚的种类。答:1 警告 2 通报批评 3 罚款 4 责令停产停业 5 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 6 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7 行政拘留

9、简述行政处罚的原则。

答:1 处罚法定2 公正公开3 权利保护 4 一事不再罚与重罚吸收轻罚 5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6 行政处罚不得和解原则7设定权与执行权相分离 第五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

1、简述劳动保障监察的含义。答: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

3、简述劳动保障监察的作用。答:1 劳动保障监察是贯彻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重要保证。2 劳动保障监察是推动各项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3 劳动保障监察是规范和治理劳动力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劳动保障监察是维护劳动关系双方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2、简述劳动保障监察的特征。答:1法定性。2行政性。3专门性。4 劳强制性。5 劳动保障监察的全面性。

4、论述劳动保障监察的原则。答:1 合2 公正。3 公开。4 高效便民的。5 教育与处罚相结合6 保障当事人权利原则。如陈述权,申辩权,提起行政复议权等。7 接受全社会监督原则。

5、简述劳动保障监察职责。答:1 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2 监察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3 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4 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6、简述劳动保障监察对象答:1 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3 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4 无营业执照或者已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且有劳动用工行为的组织和个人。5 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个人。

7、论述劳动保障监察事项。答:

1、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3、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4、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5、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6、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7、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8、职介机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8、简述劳动保障监察员在履行检察职责时依法享有的权利。答:1 调查和检查权 2 询问权 3 书面调查权 4 查阅复制资料权5 当场处理权 6 委托审计权7 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采取的其他调查、检查措施。

9、简述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在履行监察公务时应履行的义务。答:1 监察员实施监察时,必须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进行检查或调查,并向被检查或调查者出示证件。2 要求监察员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3 勤政廉洁。4 保守秘密。5 依法回避。

10、劳动保障监察实施中的基本制度。答:1 回避制度2 告知制度。3 听证制度。4 罚缴分离制度

12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行为的查处的程序1立案 2调查取证3案件处理4撤销立案 5案件移送6文书的送达。11依法开展书面审查的一般程序。答:1

8、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作用

7、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民事责任。组织用人单位开展自查。2 提交书面资料。答:1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劳动保障行答:

1、违反劳动合同的民事责任。

2、3 开展书面材料审查。4 提出审查意见和政管理领域的正确实施。2行使职权,侵权的民事责任。

依法处理。纠正和防止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

8、行政责任的特点答:1 承担行政责第六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法制监督

1、行政法制监督的法律关系的主体:1 国家权利机关。2 国家司法机关。3 专门实施行政监督机关。4 政府行政机关。5 公民个人和各类组织。

2、论述对行政主体的监督和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监督的区别。答:1 从监督的主体上看,对行政主体实施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专门实施行政监督的机关及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而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监督的主体是行政主体。2 从监督的对象来看,对行政主体的监督,其被监督的对象是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其他行政执法组织和执法人员;而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监督,其被监督的对象是法人、公民个人和其他组织。3 从监督的内容来看,对行政主体的监督,主要是对行政主体行为的合法性和公务人员遵纪守法行为的监督;而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监督,主要是对法人、公民个人和其他组织遵守行政法律法规和履行法定义务的监督。

3、简述行政法制监督的主要形式。答:

1、国家权利机关的监督

2、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3、实施专门行政监督机关的监督

4、政府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

5、法人、公民个人和其他组织的监督

4、论述行政法制监督的作用和意义答:行政法制监督的作用1有利于确保立法的高度统一和规范性文件体系的和谐2有利于促进法律的正确实施3有利于保证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行政法制监督的意义:1有力地捍卫着宪法的最高权威。2有效地维护着法制的统一和尊严。3切实地保护着广大公民和各类组织的合法权益。

5、简述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监督的特征。答:1是在劳动保障行政机关系统内部开展的一种行政监督。2存在于具有领导或指导关系的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和法制机构与业务机构之间。3的范围是行政机关及其法定组织的行政管理活动或行为。

6、简述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答:1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制度。2实施情况的报告制度。3执行情况的检查制度。4 重大具体劳动保障行政行为的审核制度。5 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制度。

7、简述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方式。答:1 自查与抽查 2 独立检查和联合检查 3 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4 听取汇报和材料审查

为,督促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3推动劳动保障行政法制建设的发展。

9、简述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的工作任务。答:1 协调本行政机关各内设机构和下一级个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之间的执法活动2 纠正劳动保障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3 研究解决和完善规范性法律文件本身存在的问题4 督促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5 对违反行政执法规定的相关责任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第七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责任

1、简述法律责任的含义。答:法律责任,一般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因其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的特别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某种具有强制性的、不利的法律后果。

2、简述法律责任的构成。答:法律责任的构成包括: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

3、简述劳动保障法律责任的特征。答:1违法行为存在为前提。2律制裁为必然后果。3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4由国家特别授权的机关来执行。5由不同性质的法律加以规定。4承担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责任的主体 答:1 用人单位和有关管理相对人。2 劳动者。3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关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5、简述劳动保障法律责任的作用。答:1 惩罚违法者,使其不再犯。2 通过制裁违法者,教育和警戒其他可能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用人单位、劳动者和有关当事人,督促其自觉遵纪守法 3 通过惩戒违法行为,可以对广大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进行有效的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普及劳动保障法律知识,提高其劳动保障法制观念。4 通过制裁违法者,保护和恢复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受害者的利益,使劳动者的权利切实得到依法保障。

6、简述什么是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特征有哪些?答: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侵犯了当事人对方的民事权利、应当承担民事法律规范、违反合同约定或者由于民法所规定的一种法律责任。民事责任的特征:1救济责任。2财产责任。3违法行为人对受害人所承担的责任。4 民事责任的范围与民事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相适应。

任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相对人。2 导致承担行政责任的原因主要有:⑴行政机关的违法行政行为。⑵行政机关的行政侵权行为。⑶行政机关公务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⑷普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一般经济、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⑸行政机关的行政不当行为。⑹法律规定的有关行政责任的情况。3 根据行政法律规定,为严格落实责任而实行过错推定的责任。

9、劳动保障行政处理的概念和特征。答:概念:劳动保障行政处理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法定的有关行政部门通过劳动保障等行政执法活动,对劳动保障行政相对人违反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拒不履行劳动保障法定义务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理决定书,责令其履行劳动保障法定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特征:1 劳动保障行政处理的前提,是劳动保障行政相对人违反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拒不履行劳动保障法定义务。2 行政处理的目的在于保障行政相对人履行劳动保障法定义务3 劳动保障行政处理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

10、简述劳动保障行政处罚的特征。答:1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法定的其他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2罚针对的是行政相对人违反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的行为。3以惩戒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为目的。4具有强制执行性。

11、简述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责任。答:1 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2 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3 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4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5 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得理由的。6 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12、简述承担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答:1 行为主体必须达到法定年龄。2 行为主体必须是具有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的人。3 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故意和过失。4 行为危害的客体,是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在客观方面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产生了危害后果,而且该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13、简述行政救济的分类。答:行政救济按照当事人的请求权,可以分为不服有关国家机关处理和侵权的申诉控告救济、申请行政复议救济、提起行政诉讼救济、请求国家赔偿救济。

第八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

1、简述什么是行政复议。答: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申诉,由受理该申诉的行政机关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2、简述行政复议的作用。答:1 行政复议制度不仅有利于维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行政立法中存在的只注意规范被管理者的行为,进一步确立政府机关的行为也要受法律的规范和制约的观念。2 行政复议制度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推进行政机关全面依法行政。3 通过行政复议,找出下级行政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3、简述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答:1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2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3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4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5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和法的经营自主权的。6 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除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7 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8 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9 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10 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发放的。11 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4、简述行政复议的条件。

答:1 行政复议申请人应当是具备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 有具体行政行为和明确的被申请人。3 侵害其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属于法律规定的可申请复议的范围。4 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5 在法定期限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6 尚未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5、论述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答:1 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2 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许可证、资格证等行政许可手续,劳动保障部门拒绝办理或者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依法办理的。3 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有关许可证、资格证等变更、中止、取消的决定不服的。4 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审核、登记有关事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没有依法办理的。5 认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侵犯合法的用人自主权、工资分配权等经营自主权的。6 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履行保护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险权等法定职责,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没有依法履行的。7 认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违法收费或者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8 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工伤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9 认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6、不能申请劳动保障行政复议的事项 答:1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2 对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不服的3 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决定或者裁决不服的4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案件5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形式

7、简述劳动保障行政复议的受理。P3 答:1 受理。劳动保障复议机关对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并属于本机关受理范围的行政复议申请,应作出受理决定。2 不予受理。劳动保障复议机关对不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行政复议,应当作出不予受理决定。3 告知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请。劳动保障复议机关收到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但不属于本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范围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向有权受理的行政机关提出。

8、社会保险行政争议的概念和特点。答:社会保险行政争议,是指管理社会保险事务的行政机关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经办社会保险事物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因实现社会保险权利和义务产生分歧而发生的争议。社会保险行政争议的主要特点: 1 涉及的当事人多样性。2 存在于多种社会关系中。争议的焦点与社会保险权益相关。4 争议处理不得收取费用

9、社会保险行政争议的受案范围。答:1 认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未依法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和注销手续的。2 认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未按规定审核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3 认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未按规定纪录社会保险缴费情况或者拒绝其查询缴费记录的。4 认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违法收取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5 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社会保险待遇标准有异议的。6 认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依法支付其社会保险待遇或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停止其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异议的。7 认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未依法为其调整社会保险待遇的。8 认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未依法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或者接续手续的。9 认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第九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诉讼

1、简述什么是行政诉讼。

答: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照行政诉讼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在案件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诉讼活动。

2、简述行政诉讼的主要特征。答:1一种司法活动。2原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3被告必须是行政机关。4标的是具体行政行为。5 行政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起。

3、简述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答:1 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2 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3 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4 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5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的原则。6 司法不变更原则。7 解决行政争议的选择原则。

4、简述行政诉讼的具体受案范围。答:1 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行政案件2 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行政案件。3 认为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行政案件4 认为依法申办许可证明,而遭行政机关拒绝或者不予答复的行政案件5 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的行政案件。6 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抚恤金的行政案件。7 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行政案件。8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行政案件。

5、不可诉行政行为有哪些?答:1 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提起的诉讼。2 对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3 对行政机关内部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4 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6、简述什么是证据?证据的种类有哪些? 答: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是当事人用来证明其诉讼请求和待证事实是否客观存在的材料,也是人民法院用来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并作出判断的主要手段和依据。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共分为7种:1书证,2物证,3视听材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7、简述什么是举证责任。

答:举证责任,是指法律上规定的诉讼当事人,对应当确认的案件事实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原告、被告双方都有举证责任。

8、简述行政诉讼程序。答:1 起诉 2 起诉的审查和受理 3 审理和判决 第十章 国家赔偿

1、简述国家赔偿及其特点。答: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的一项法律制度。国家赔偿的特点:1 国家赔偿中的侵权行为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但赔偿的责任主体是国家。2 国家赔偿是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引起的。3 国家赔偿的请求人是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行为损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4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国家赔偿费用由国库支出。

2、简述国家赔偿与国家补偿的区别。答:1 两者发生的基础不同。国家赔偿以违法为前提,国家补偿不以违法为前提。2 两者的性质不同。国家赔偿目的是恢复到合法行为所应有的状态,国家补偿目的是体现公平负担的精神。3 两者发生的时间不同。国家赔偿发生在损害产生之后,国家补偿则可发生在损害产生之前。4 两者补救的范围不同。国家补偿只赔偿直接损失,国家补偿一般以直接规定的损失为限。

3、简述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答:1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是行使职权的行为。3必须是违法行为。4 损害结果与违法行使职权有因果关系。5 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来承担赔偿责任

4、论述国家行政赔偿制度的概念及范围。答:国家行政赔偿制度是指代表国家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一项法律制度。国家赔偿的范围包括:1 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行政赔偿;2 侵犯公民财产权的行政赔偿。

5、简述什么是行政赔偿请求人? 答:行政赔偿请求人,是依法有权向国家请求行政赔偿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就是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的侵犯,因此遭受损害而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赔偿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6、简述行政赔偿程序答:1请求的提出。2行政程序。3诉讼程序。

7、简述赔偿方式有哪些? 金钱赔偿 2 返还财产 3 恢复原状

8、论述国家赔偿的计算标准。答:1 侵犯人身自由的赔偿计算标准,每日赔偿按照国家上职工平均工资。2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计算标准:⑴造成公民身体伤害的,支付医疗费用和误工费,误工费最高不超过上职工年平均工资5倍。⑵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应付医疗费和不超过上职工年平均工资10倍的残疾赔偿金⑶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付医疗费和不超过上职工年平均工资20倍的残疾赔偿金3 侵犯财产权造成的计算标准:⑴返还财产 ⑵恢复原状 ⑶对财产造成其他损失的,按直接损失给予补偿 第十一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文书概述

1、简述劳动保障行政文书的概念。答:劳动保障行政文书是指劳动保障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和使用的格式规范并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2、简述劳动保障行政文书的分类。答:1 按照行政文书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一般行政文书、行政执法文书和行政司法文书。按照行政文书的来源划分,可以分为外发文书和收来文书。按行文关系划分,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按照文书时限,可以分为特急文书、紧急文书和常规文书。按照文书的保密要求,可以分为保密文书和非保密文书。

3、简述一般行政文书的适用。

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使用的行政文书包括:部令、决定、通知、通报、公告和通告、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

4、劳动保障监察法律文书的制作要求。

答:1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2 用语必须准确严谨、恰当得体、文字通顺精炼3 书写、记录要做到字迹清楚工整,使用规范汉字,不得随意涂改。

第十二章 国际劳工公约概述

1、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和组织原则。答:该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充分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劳资双方合作,扩大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工人的生活与健康”。国际劳工组织的组织原则,即三方原则,每个国家的代表团成员除政府代表外,还必须有雇主代表和工人代表参加,三方代表自由参加讨论,独立进行表决。

2、简述基本权利公约的主要内容。

答:1 关于结社自由的公约和建议书。2 关于废除强迫劳动的公约和建议书。3 关于禁止就业歧视的公约和建议书。

3、简述社会保障公约的主要内容。答:社会保障公约涉及9个部分,即医疗护理、疾病津贴、失业津贴、老年津贴、工伤津贴、家庭津贴、生育津贴、残废津贴和遗嘱津贴。

4、简述国际劳工组织会员国的义务。答:1 向主管机关提交公约和建议书的义务。2 遵守某些基本原则的义务。3 就未批准的公约和建议书提交报告的义务。

第五篇:劳动和社会保障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20分)

1、提出劳动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__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A 终止劳动关系B 劳动争议发生

C 调解不成D 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

2、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的,除了责令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外,还可责令支付__。

A 赔偿金B 违约金C 滞纳金D 罚金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__。

A 解除合同B 终止合同C 变更合同D 续订合同

4、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____规定。

A 企业规章制度B 劳动合同C 法律法规D 集体合同

5、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__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 一年B 六个月C 一个月D 十五天

6、劳动争议调整委员会主任由__担任。

A 职工代表 B 工会代表

C 用人单位代表D 三方面选举产生的代表

7、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条件出现,劳动合同__。

A 解除B 自行解除C 撤销D 终止

8、工会与企业签订的以劳动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合同是__。

A 集体合同B 经济合同C 民事合同D 劳动合同

9、支付__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

A 临时工的劳动报酬B 加工承揽的劳动报酬

C 轮换工的劳动报酬D 雇佣工人的收入

10、某女职工遇到难产,按劳动法规定应给予的产假为__天。

A 56天 B 90天 C 105天 D 120天

二、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

1、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工。()

2、社会保险旨在向全体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免受或摆脱人生的各种灾害。()

3、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时,方可申请仲裁。()

4、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指出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每题10分,共20分)

1、劳动关系、劳动行政关系

2、劳动合同、劳务合同

四、问答题(每题12分 共24分)

1、我国对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和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2、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五、案例题(16分)

某邮电部门的女工,因拒绝周日送报,被认定为旷工,遭到用人单位的违纪处罚。该女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诉,理由是:周日加班应与职工协商,职工有权拒绝,故自己并未违纪。仲裁机构调查情况如下:(1)该企业经劳动部门批准已实行以月为单位的综合计算工时制;(2)该企业实行轮休制度,该女工周日本应轮到休息,故其已有安排,但因其他职工病休,企业要求其顶班,遭到拒绝。(3)如果该日女工上班,该月的工作时间是40小时,该周的工作天数是7天。(4)按该企业的规章制度,旷工一天,除扣除当日工资外,还要扣除当月的部分奖金,企业按这一规定执行。问:(1)企业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2)如果该企业执行的是标准工时制,这一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试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C 5D 6B 7D 8A 9B 10C

二、辨析题

1(非)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我国对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制度,而并不禁止使用。我国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童工。

2(非)社会保障旨在向全体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免受或摆脱人生的各种灾害。社会保险只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确立的,以保险形式实行的,对于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而不能劳动或暂时中断劳动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或相应的补偿,使其至少能维持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3(非)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非)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不能安排补休的,才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概念比较题

1、区别:(1)劳动行政关系一般着眼于社会的宏观利益,从全社会的角度指挥和协调个人活动,而劳动关系则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一般着眼于微观利益;

(2)劳动行政关系是按指令和服从、组织和监督原则建立起来的隶属关系,而劳动关系是按协商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3)劳动行政关系是无偿的关系,是国家在进行各类管理,维护社会安定,执行社会保障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是有偿的经济关系。

联系:一方面劳动行政关系应反映劳动关系的本质,对劳动关系起促进、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劳动关系必须在劳动行政关系的制约下发展。

2、区别:(1)社会关系性质不同。劳动合同是仅与劳动过程相联系的的合同,表现为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劳务合同虽也与劳动过程相联系,但它更着眼于实现过程。(2)劳动力的支配权不同。在劳动合同关系中,劳动力的支配权归掌握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行使,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者的隶属关系;在劳务合同关系中则由劳务提供方自行组织和指挥劳动过程。(3)风险责任不同。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由用人单位承担风险责任;在劳务合同关系中,劳务提供方自行承担风险。(4)劳动报酬的性质不同。因劳动合同的履行而产生的劳动报酬,具有分配性质,不完全和不直接随市场供求情况变动,其支付形式往往特定化为一种持续、定期的工资支付;因劳务合同而取得的劳动报酬,是商品价格的一次性支付,商品价格是与市场的变化直接联系的。

联系:两种合同都与劳动过程紧密相联。

四、问答题

1、裁员条件的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确需裁减人员的可以裁员。裁员程序的规定:(1)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2)依法提出裁减人员方案;(3)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4)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5)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另外,用人单位从裁减人员之日起,六个月内需要新招人员的,必须优先从本单位裁减的人员中录用,并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录用人员的数量、时间、条件以及优先录用人员的情况。

2、(1)我国劳动立法的形成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既存在着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现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法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但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体制的弊端,存在着

过分强调行政管理,统得过死,包得过多的问题。(2)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从 1958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鉴于“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一方面,我国劳动管理体制上的行政行为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劳动工作逐步偏离法制化的轨道。(3)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法制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劳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劳动立法的相对滞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我国劳动立法的成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布,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成熟时期。

五、案例题

1、企业的处理是正确的。该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允许采用轮休制度。当月的工作时间并未超过国家规定的40小时,故周日要求该女工上班,不能视为加班,女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应当服从企业安排,否则应按违纪处理。

2、如果该企业执行的是标准工时制度,企业的处理不正确。按每日工作六天计,企业已是延长工时。公休假日要求职工加班应当征得职工本人的同意。职工有权拒绝。企业扣罚构成克扣工资。

下载封丘县劳动和社会保障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封丘县劳动和社会保障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厅长及各位领导一行不辞辛苦,亲临我县视察指导工作,这是对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使我们倍受关怀和鼓舞。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及......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厅长及各位领导一行不辞辛苦,亲临我县视察指导工作,这是对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使我们倍受关怀和鼓舞。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及××万××人民,向各位领导......

    劳动社会保障专业知识

    1、 社会优抚:是针对军人及其家属所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 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保障制度。 2、 生育保险:是在妇......

    劳动和社会保障系工作条例

    劳动和社会保障系工作条例 一、系主任的职责 劳动和社会保障系是贯彻和落实学校、院教学科研工作的业务组织,系主任作为组织者,主要职责是: 1、传达和组织全系教师学习校、院的......

    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2007-02-06 12:27:25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保持共产党员......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英语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英语 A 按劳分配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按比例就业 employment by ratio B 罢工 strike 保障水平level of security 保值增值 maintenance an......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范文大全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财政厅 湖南省民政厅 湖南省军分区政治部 关于实施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 湘劳社工字〔2009〕32号 各市州劳动和社会保......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财政厅 湖南省民政厅 湖南省军分区政治部 关于实施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 湘劳社工字〔2009〕32号 各市州劳动和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