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修养

时间:2019-05-13 13:4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修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修养》。

第一篇:如何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修养

如何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素质修养

学生姓名:张欢

学号:09141011

53院系:信息系

年级:09信息

摘要:既然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把握时代前进脉搏的高级专门人才,因而对

他们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时就不能仍停留在简单说教的水平上,而是要从安邦治国的高度来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修养、道德理想对于一个民族、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这就说明理解德治观念已成为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一个必要条件。理解德治观念,就是理解“以德治国”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何以可能。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思想教育法律基础

正文:

在全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快速提升的今天,社会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当代的大学生作为一个新事物、新思想、新理念接受最敏捷、最迅速的一个群体,又将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呢?

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接受新事物最为迅速的高智能知识群体,其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会有更深刻的时代烙印,呈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综观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思想状况表现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当代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人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爱憎分明、目光远大、积极向上,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道德伦理建构中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他们高度重视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希望学成之后能够报效祖国和人民,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他们赋予为人民服务以新的内涵,并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他们也高度注意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关注自我价值,追求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他们还深刻的认识到,为了将来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政治上积极追求进步,注重提高道德修养,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人在逐渐增多。

但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其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热情。在某些大学生中,表现出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不知道是为谁来学习的,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甚至有的是认为到学校来学习是父母逼来的。不是我要学,而是父母要我学,到学校后是老师要我学。因而,经常出现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不注意听讲、睡觉,甚至出现随便逃课现象。其二,诚信和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诚信和法律意识。有的考试时违纪作弊,打小抄、打手机、找人替考等,已不是个别现象。还有的做“枪手”替别人考试等,助学贷款欠款不还,也屡见不鲜。其三,社会公德意识较差。文化知识层次越高,社会公德意识越强,这是社会的公识。作为文化知识层次较高的大学生,应该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但是有些大学生却不是这样,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重视不够,缺乏检点,不爱护公共财物,不讲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损坏公共图书,在互联网上发布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服饰打扮不得体等,都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其四,互联网信息传媒影响。当前,网络正在极大的改变着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青年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网络无限开放的虚拟空间及其互动性,常常成为大学生交流真实思想情感的场所。信息的超载,常使学生对信息缺乏理性的分析和思考,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往往控制不住,甚至脱离现实,沉溺网络,晚上彻夜上网,白天蒙头睡觉,整天精神恍惚,结果荒废学业。其五,不善于交往和不正常交往。大学生在校除了学习,与他们最密切相关的就是人际关系。大学

生的性格日趋成熟和稳定,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因而,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去,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故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表现出团结协作能力较差,心理素质问题较为突出,出现各种交往不适症,造成社交恐惧、抑郁症等。也有的同学在社交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当某些学生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不是找班主任或学校解决,而是召集一些知己朋友或社会上的闲杂人员来为自己助威私了,甚至出现双方斗殴伤害事件。其六,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老一代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有些淡化,有些大学生生活不够节俭,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在校吸烟酗酒,穿名牌服饰,配豪华手机,组织豪华生日宴会派对等。大学生自立自强,乐于助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众观其中,大多是由各种各样的压力造成的,主要是学习的压力。我国自1997年实行高等教育改革,所有在校大学生都自费上学,毕业后国家不包分配,自谋职业。致使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出现了竞争激烈的局面,有些用人单位抬高用人标准,强调高学历、高学位、高能力,再加上高校普遍实行奖学金制度,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了未来能否获得优厚待遇的基础。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大学生努力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成绩的竞争压力已成为高校大学生主要的压力之一。其次,升学与就业的压力。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因而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竞争激烈的严峻局面。特别是一些非重点高校和专科学校的毕业生能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就业单位更不容易,就业对他们的压力更大。这就促使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走考研和“专生本”的道路,但考研和“专生本”的毕业生也逐年增多,同样也出现竞争激烈的局面。这就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严重的升学与就业的压力。再次,家庭困难的经济压力。有些来自农村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的大学生经济条件较差,生活比较困难。虽然,国家、学校和社会采取多种措施,救助特困学生,使他们能够完成学业。但他们和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相比,在心理上总有些自卑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最后,情感压力。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得到了人们的尊重,社会的认可,期望值也较高。一旦毕业后不能很快就业,找不到一个理想的职业,认为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甚至连一个理想的对象都难以找到。

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缺陷。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环境,深刻的影响着青年人的成长,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包括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等方面。

当代大学生在个性上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不希望依附于他人,迫切要求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很多事物敢于持批评态度。但他们尚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较弱,一旦在学习上、生活中、思想上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导致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针对以上后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作用。二要加强形势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三要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四要加强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五要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再建设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氛围。然后要创建良好的学术环境。大学是一个学术重镇,要有活跃而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宽松而自由的创新环境,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最后要有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学校要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优化、美化校园的文化环境,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

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至关重要,但是同时也不能忽视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升。

由于学校里有某些学习风气、传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缺失,主要表现在:一 法律知识不足或对法律一知半解,没有正确的法律观念;二法律工具主义价值取向严重;三强调权利,忽视义务、责任;四法律意识淡薄,崇尚权力,对法治没有信心。

而这些都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其心理上具有明显的成长特征,情绪、情感的自控力较差,带有明显的两极性:强烈性与脆弱性。强烈性表现在:情感容易激动,反映强烈,常因一点小事动辄振奋不已,豪情万丈,敢于标新立异。脆弱性表现在:经不起挫折,容易为不良情绪所左右,情感可能跌落至低谷,意志消沉,悲观丧气。这种心理在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这些障碍包括:第一,认知障碍。比如“德主刑辅”、“法律虚无主义、工具主义”、“有权就有钱,钱大于法”等错误认识,影响着对当代法律制度的实质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正确认识,自觉不自觉地对现代法律意识的导入形成了心理上的抵触。第二,情绪障碍。大学生的情绪容易激动,也容易走向极端或处于低迷状态。对待法律知识的学习时冷时热,凭一时的兴趣,实用主义思想较重,对于法律原则和基本精神、法治理想就明显表示出冷漠的心理,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大部分表现出“事不关己”的心态。有些学生因违法乱纪受到了处罚,还可能产生对抗情绪,一错再错,甚至犯罪。这些情绪障碍直接影响着现代法律意识内化为人的心理品质的效果。第三,行为障碍。并非任何正确的法律认知都可以转化为自觉的守法行为。大学生的“知”与“行”往往脱节,表里不

一。有些学生对有关法律条文背得滚瓜烂熟,重要意义说得头头是道,看到别人违法犯罪也异常愤慨,可轮到自己就言不由衷,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能不能真正知法、尚法、信法、护法、守法就要看时间、地点、事情、人物等具体情况而定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行为障碍,既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结果,又是把现代法律意识灌输到其心灵深处,固定成为指导其法律行为的精神动力的最大障碍。

虽然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低,但是有了优良的方法还是可以大大改善的。例如:

第一,进行法律道德教育。根据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法律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增强抵制有害信息的自觉性和免疫力,规范行为。第二,传播法律先进文化。最后,完善普及法律的体系。为有效的普法提供依据。

面对着机遇与挑战,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全面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从而与时惧进,走在社会的前沿,一展天之骄子的风采。

第二篇:如何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修养

如何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素质修养

学生姓名: 张 欢

学号: 0914101153

院系: 信 息 系

年级: 09 信 息

摘要: 既然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把握时代前进脉搏的高级专门人才,因而对

他们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时就不能仍停留在简单说教的水平上,而是要从安邦治国的高度来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修养、道德理想对于一个民族、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这就说明理解德治观念已成为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一个必要条件。理解德治观念,就是理解“以德治国”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何以可能。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 思想 教育 法律基础 正文:

在全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快速提升的今天,社会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当代的大学生作为一个新事物、新思想、新理念接受最敏捷、最迅速的一个群体,又将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呢?

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接受新事物最为迅速的高智能知识群体,其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会有更深刻的时代烙印,呈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综观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思想状况表现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当代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人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爱憎分明、目光远大、积极向上,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道德伦理建构中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他们高度重视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希望学成之后能够报效祖国和人民,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他们赋予为人民服务以新的内涵,并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他们也高度注意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关注自我价值,追求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他们还深刻的认识到,为了将来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政治上积极追求进步,注重提高道德修养,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人在逐渐增多。

但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其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热情。在某些大学生中,表现出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不知道是为谁来学习的,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甚至有的是认为到学校来学习是父母逼来的。不是我要学,而是父母要我学,到学校后是老师要我学。因而,经常出现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不注意听讲、睡觉,甚至出现随便逃课现象。其二,诚信和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诚信和法律意识。有的考试时违纪作弊,打小抄、打手机、找人替考等,已不是个别现象。还有的做“枪手”替别人考试等,助学贷款欠款不还,也屡见不鲜。其三,社会公德意识较差。文化知识层次越高,社会公德意识越强,这是社会的公识。作为文化知识层次较高的大学生,应该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但是有些大学生却不是这样,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重视不够,缺乏检点,不爱护公共财物,不讲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损坏公共图书,在互联网上发布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服饰打扮不得体等,都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其四,互联网信息传媒影响。当前,网络正在极大的改变着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青年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网络无限开放的虚拟空间及其互动性,常常成为大学生交流真实思想情感的场所。信息的超载,常使学生对信息缺乏理性的分析和思考,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往往控制不住,甚至脱离现实,沉溺网络,晚上彻夜上网,白天蒙头睡觉,整天精神恍惚,结果荒废学业。其五,不善于交往和不正常交往。大学生在校除了学习,与他们最密切相关的就是人际关系。大学生的性格日趋成熟和稳定,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因而,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去,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故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表现出团结协作能力较差,心理素质问题较为突出,出现各种交往不适症,造成社交恐惧、抑郁症等。也有的同学在社交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当某些学生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不是找班主任或学校解决,而是召集一些知己朋友或社会上的闲杂人员来为自己助威私了,甚至出现双方斗殴伤害事件。其六,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老一代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有些淡化,有些大学生生活不够节俭,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在校吸烟酗酒,穿名牌服饰,配豪华手机,组织豪华生日宴会派对等。大学生自立自强,乐于助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众观其中,大多是由各种各样的压力造成的,主要是学习的压力。我国自1997年实行高等教育改革,所有在校大学生都自费上学,毕业后国家不包分配,自谋职业。致使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出现了竞争激烈的局面,有些用人单位抬高用人标准,强调高学历、高学位、高能力,再加上高校普遍实行奖学金制度,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了未来能否获得优厚待遇的基础。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大学生努力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成绩的竞争压力已成为高校大学生主要的压力之一。其次,升学与就业的压力。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因而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竞争激烈的严峻局面。特别是一些非重点高校和专科学校的毕业生能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就业单位更不容易,就业对他们的压力更大。这就促使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走考研和“专生本”的道路,但考研和“专生本”的毕业生也逐年增多,同样也出现竞争激烈的局面。这就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严重的升学与就业的压力。再次,家庭困难的经济压力。有些来自农村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的大学生经济条件较差,生活比较困难。虽然,国家、学校和社会采取多种措施,救助特困学生,使他们能够完成学业。但他们和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相比,在心理上总有些自卑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最后,情感压力。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得到了人们的尊重,社会的认可,期望值也较高。一旦毕业后不能很快就业,找不到一个理想的职业,认为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甚至连一个理想的对象都难以找到。

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缺陷。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环境,深刻的影响着青年人的成长,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包括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等方面。

当代大学生在个性上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不希望依附于他人,迫切要求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很多事物敢于持批评态度。但他们尚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较弱,一旦在学习上、生活中、思想上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导致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针对以上后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作用。二要加强形势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三要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四要加强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五要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再建设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氛围。然后要创建良好的学术环境。大学是一个学术重镇,要有活跃而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宽松而自由的创新环境,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最后要有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学校要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优化、美化校园的文化环境,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至关重要,但是同时也不能忽视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升。

由于学校里有某些学习风气、传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缺失,主要表现在:一 法律知识不足或对法律一知半解,没有正确的法律观念;二法律工具主义价值取向严重;三强调权利,忽视义务、责任;四法律意识淡薄,崇尚权力,对法治没有信心。

而这些都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其心理上具有明显的成长特征,情绪、情感的自控力较差,带有明显的两极性:强烈性与脆弱性。强烈性表现在:情感容易激动,反映强烈,常因一点小事动辄振奋不已,豪情万丈,敢于标新立异。脆弱性表现在:经不起挫折,容易为不良情绪所左右,情感可能跌落至低谷,意志消沉,悲观丧气。这种心理在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这些障碍包括:第一,认知障碍。比如“德主刑辅”、“法律虚无主义、工具主义”、“有权就有钱,钱大于法”等错误认识,影响着对当代法律制度的实质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正确认识,自觉不自觉地对现代法律意识的导入形成了心理上的抵触。第二,情绪障碍。大学生的情绪容易激动,也容易走向极端或处于低迷状态。对待法律知识的学习时冷时热,凭一时的兴趣,实用主义思想较重,对于法律原则和基本精神、法治理想就明显表示出冷漠的心理,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大部分表现出“事不关己”的心态。有些学生因违法乱纪受到了处罚,还可能产生对抗情绪,一错再错,甚至犯罪。这些情绪障碍直接影响着现代法律意识内化为人的心理品质的效果。第三,行为障碍。并非任何正确的法律认知都可以转化为自觉的守法行为。大学生的“知”与“行”往往脱节,表里不一。有些学生对有关法律条文背得滚瓜烂熟,重要意义说得头头是道,看到别人违法犯罪也异常愤慨,可轮到自己就言不由衷,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能不能真正知法、尚法、信法、护法、守法就要看时间、地点、事情、人物等具体情况而定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行为障碍,既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结果,又是把现代法律意识灌输到其心灵深处,固定成为指导其法律行为的精神动力的最大障碍。

虽然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低,但是有了优良的方法还是可以大大改善的。例如:

第一,进行法律道德教育。根据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法律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增强抵制有害信息的自觉性和免疫力,规范行为。第二,传播法律先进文化。最后,完善普及法律的体系。为有效的普法提供依据。

面对着机遇与挑战,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全面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从而与时惧进,走在社会的前沿,一展天之骄子的风采。

第三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知识点归纳

本资料是由老师划重点,杨强精心整理而成

    

大学生活的特点: 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

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优良学风重点在于:

当代大学生成才目标:

社会活动的变化;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 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的基本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两者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现实性和针对性都很强;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知行统一;

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 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的划分:从性质和层次上:理想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从时序上划分: 理想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从对象上划分: 理想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从内容上划分: 理想分为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  

 

   想;

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理想和信念的关系: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意义: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  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确立理想信念: 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使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  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家;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尊严;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

 做忠诚的爱国者:

  

维护国家统一;

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世界观: 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马克揭示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但是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     样的人生 才有意义;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态度: 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 意愿;

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需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反对拜金主义:拜金主义人生观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 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一种把享乐主义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 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 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  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 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

 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 我价值 就没法存在;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他人和社会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评价人生价值的四个坚持:  坚持能力有大小和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资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人生环境: 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总和; 科学对待人 生环境,主要就是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合理调控情绪; 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 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坚持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 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在道德要求上,不应把享受个人的权利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先决条件,承担社会的责任,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他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仰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的起源:  

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的社会意识形态;

  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认识功能:

是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   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主义科学辨析,自觉避免各种错误倾向的影响;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强调个人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                

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三个层次的道德要求: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诚信建设;

诚信: 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全面发展的前提;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道德修养: 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的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得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学思并重; 省察克制; 慎慎独自律; 积善成德; 知行统一; 公共秩序: 是有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有序的公共生活 :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共财 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种类: 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处罚程序;

调查、决定和执行程序;(询问查证时间不超过8小时,情况复杂的不超过24小时)

集会游行示威基本原则;政府依法保障原则;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和平进行原则;(文娱、体育活动,正常的和宗教活动,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不适用《集会游行  示威法》,此外,负责人应在举行日期的前5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法》基本原则;

依法管理原则;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职业的通俗表述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一定的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 社会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职业道德: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 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其适用范围是除公务员和比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劳动农业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

《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适用于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法官和检察官; 《劳动法》基本原则: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按劳动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协商、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 申诉、控告、仲裁、诉讼; 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   

               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爱情的本质: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性爱、理想和责任; 恋爱中的道德: 尊重人格平等;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婚姻: 是指由法律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产生的夫妻关系;

家庭: 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社会属性是婚姻和家庭的本质;

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结婚: 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结婚的必备条件: 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必须达到法定婚龄;(男22,女20)结婚的禁止条件:

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结婚登记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

夫妻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两个方面; 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离婚的两种方式: 协议离婚(男女双方自愿);

诉讼离婚;

法律: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识的规范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

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大体包括四个环节: 法律案的提出; 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表决;

法律的公布;

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       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党的15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路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新的国家安全观:

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

   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   的习惯与取向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四次修正案;

宪法的特征: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其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  

  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

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

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等; 民法: 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                   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 自愿原则; 公平原则; 诚实守信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非财产权两大类;主要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

身份权是民事主体基于某种特定身份享有的民事权利;主要包括配偶权、亲权等;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法行政或者行政法治原则,可分为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和理性原则;

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的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相当原则; 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犯罪: 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构成包括: 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排除犯罪的事由: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故意犯罪形态: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

刑罚体系: 主刑 + 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以及适用于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调查报告

调查人:陈一鸣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

调查地点:河南师范大学

调查对象:河南师范大学学生

调查结果报告: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法律素质,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提高已经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在致力于培养各种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道德素质的教育和法律知识的普及,而为祖国提供各种各样人才的大学校园就成了国家关注的重点。因此我国在各高校推行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新事物最迅速的、思维最活跃的知识群体,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外,还应该努力地培养自己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做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样在将来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抓住机遇、取得有利的地位。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缺乏道德和违反法律规则的现象频频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之内,这令部分的公众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法律素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近日,我在大学生这群体里展开了一次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的现状的调查。本次调查发放并回收有效调查问卷共64份,具体的调查情况以及我对此的思考观点如下:

先从大学生道德修养的现状方面谈起,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现状的主流是好的,其中绝大多数人是思维活跃、目光远大、乐于助人,廉洁自爱的,他们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道德伦理建构中的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努力地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做一个知荣辱、讲道理的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现状的主流是好的,例如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当中,就有62%的大学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经常让座位给老,弱,病,残人士;在守时和遵守承诺方面,44.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能做到,1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做不到,其余的则表示自己偶尔做不到;在他人的道德修养状况对自身影响方面,32%的大学生表示父母对自身的道德状况有影响,相比之下,54.7%的大学生表示同学、朋友和老师对自身的道德状况有影响,这表明大学生受身边同学的道德修养状况影响更大。调查中,1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道德修养很高,1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道德修养很低,52%的大学生表示自身道德修养一般。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这样的例子:某部分大学生上课经常迟到早退,课堂上不专心听课,睡觉,敷衍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出现随便逃课现象,这对任课老师极不尊重,不识尊师重道之礼。还有部分人在公共场所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财产,在互联网上发布一些不雅信息,在公众场合行为举止不得体。特别是一些大学生情侣,他们毫无顾忌地在大街小巷里亲热,一幅幅异常令人肉麻的画面真是不堪入目,以上种种行为,都直接破坏了大学生的形象。另外,当代大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淡化,攀比意识与拜金主义盛行,穿名牌衣服,买高档手机,生日宴会花费过万元,根本就把他们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私人取款机。而且不少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诚信,在考试时作弊,传纸条、发短信等,这些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了,就算是拖欠助学贷款等违反国家法规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了。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固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法律素质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大学生法制现状的需要。

在这次调查中,只有8%大学生认为法律跟生活、学习没多大关系。2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48%的大学生表示在遭到权益侵害时不敢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而选择“自认倒霉”。另外有12%的大学生在遇到侵权事件时首先想到的事靠武力解决问题。这说明针对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和敢于跟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结合实际生活可以知道,由于当前学校里有存在着法制教育的不足以及当今社会上某些法律制度的不明朗化,致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存在着缺失,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对法律一知半解、没有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

2、法律意识淡薄,崇尚权力,忽视义务和责任,形成“只要有权就有势,有势就有钱”的错误价值观念,对法治没有充分的信心。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大学生应自觉加强自身的法律素质,努力掌握法律知识,适当地参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模拟法庭、辩论会等活动,自觉地做到遵纪守法。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善于、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去保护自己。同时,还应该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促使人们多一点了解、熟悉我国的法律法规,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遵纪守法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实践活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观看优秀影视剧等,去培养良好的人品。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去看待四周发生的一切现象,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是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和发展阶段的一群思想活跃分子,他们的思想意识如何,或许在将来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人际交往秩序。所以在大学生求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特别是应该与时俱进地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的训练,这样才能适应建设法制社会的需要!

第五篇: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与修养)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强烈法律意识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以能应付新的挑战。

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模式,思想道德修养是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个体的人生实践,是人生自觉地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修养”不是脱离社会现象的修身养性,不是排斥教育的自我封闭,也不是对人的束缚,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自我锻炼,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而法律意识的增强则要求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能把自己所学的应用在现实生活当中。

笔者经过思考和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大体上有如下几个:

第一: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半封闭的温带大陆大河环境,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造就了“道德型”的中国的中华文化,不讲或很少讲脱离伦理学说的智慧。这种伦理道德学说曾经长期充当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这种伦理道德为封建社会的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立下了汗马功劳,它是绝对讲“臣对君尽忠,子对父尽孝,妇对夫尽顺,弟对兄尽悌”,“三从四德”,而且中国的宗法制度一直讲究“道统”,“心传”,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都是上代继承下来的,就决定它有精神虐杀的一面,在漫长的岁月中将封建等级关系伦理凝固化,成为封建社会压迫的一种形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才正式对这种道德伦理的糟粕进行清算,但是悠远的古代文化所带糟粕不是一时能清算得了的,它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和生活。

第二: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副作用。

在这个层面上,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捧的魔力使中小学的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长期受到不应该的冷落。学生把分数看成是“命根”,老师把分数看成是“法宝”,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品格的全面发展。在“一试定终身”的高考的指挥捧下,一切都是以成绩论英雄,每每学年末的各项评比都是与成绩挂钩的,有些教师认为“成绩不行是说什么都没有的”。这种只用学习成绩的名次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就决定只在教学上下功夫而在塑造孩子的灵魂方面却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就出现了一种畸形的成长历程,学生的灵魂也或多或少被扭曲,这样的环境中生产的中学生是一种“残疾”的。这样的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就是很容易暴露出他的缺点。应试教育造就了一些人,但是却把很大一部分的学生给扼杀了。看来教育的制度是要大力的投入,不断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制度中的合理成分,不断地完善一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

第三个:社会的转型。

当社会初于价值的转型,伦理,道德,观念,都处紊乱状态之中,作为社会的一部

分的大学生,也是难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大学城已非伊甸园般的净土。作为一个典型的亚文化圈,大学城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在商品化和传煤化的社会里,不吃人间烟火的象牙塔早已不复存在。德国的思想家雅斯贝尔斯在描述二战后欧洲新一代青年的精神在崩溃时曾这样写道只用三个否定来加以标志,那就是:“历史传统的断裂,主导的认识的基本缺乏,对不确定的未来彷徨苦闷”当代的中国正面临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大学生正经历着一个痛苦的“断奶”历程,如何判断真,善,美;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是我们急待弥补的课程。

第四:当代道德建设的功利性。

现在的道德建设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曾经有一个银行因为满足了一个老人的兑换两角钱的旧银币而迎来了老人的存钱。这事的发生了以后,这家银行就开始了行风的整顿和建设,从此这家银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营业额是直线上升,这家银行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明显带有功利性的。就是大学生家庭教育里面也是带很大的功利性的,如果我们在考虑事情的时候考虑是否有利可图,这样的道德建设是一种畸形的。这一问题必将影响着法制社会的建设和完善。

第五: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影响。

就我们身边而言,就很多的不良风气,像如“课桌文学”,“厕所文学”的泛滥,图书馆的书被乱图乱写,某些大学教授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被揭露,有些教师为了创收而对上课敷衍了事„„,还有是社会上的凶杀,色情,受贿,贪污,蒙骗„„更可悲的是好人好事被冤枉的情况是时有发生,有一个公司的出差人员因救了一个被车撞晕的妇女而被她的家人冤枉,在人道主义下救死扶伤,得到的竟然是为维护正义而要与恩将仇报的“家属”对簿公堂。就这样一件一件的,类似事件发生的同时,有些人因怕若上麻烦对好人好事是不闻不问。有很多的家长就这样教导他们的孩子不要多管闲事,常常把这些例子当成“教材”。不可否认这样的教育是不符合潮流的发展,好人好事被冤枉的情况也属少数。但是在这种让人学雷锋不讨好,反而招来一身麻烦的案例是让很多的人接受了 “希望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有雷峰的出现,但自己又不想做雷峰” 的这样一种观念。这一些社会的不良的风气无形中让大学生把社会想得比现实更可怕,都可能污染大学生。看来净化社会的风气需要整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

我国的经济取得大发展的前提下,党中央看到了作为以道德建设为灵魂的精神文明建设已不能和物质文明同步的情况,于是在以法治国的同时,党中央也曾强调要以德治国,看来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是必要的,而且是及时的,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

美国教育家,加洲大学校长克拉克.克尔说“大学应该是国家教育的中心,而且是生活的中心,它仅次政府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者和社会变革的工具,他是新思想的源泉,创导者,推动者和交流中心”。看来未来的大学被人民寄予更高的期望。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提高文化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抵御不良行为的侵蚀。

那当今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道德修养和加强法律意识呢?笔者觉得,应做好以

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朝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努力,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文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当前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必须认真学好必修和选修的思想教育课程。还必须认真学习与思想道德修养学方面有关的知识如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社会学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等学科。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行动上的坚定,才不致于随波逐流,附和错误潮流。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行”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人们思想道德的形成,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在待人处事中表现和形成的。人们要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便谈不上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人们总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列宁曾经指出,旧社会给我们遗留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生活实践完全脱节”。我国儒家倡导的“内省”、“自讼”、“吾日三省吾身”之类,虽可借鉴,但其最根本的缺陷就是脱离社会实践,因而收效甚微,正如明朝的黄馆所说:“历数十年犹未足以纯德明道”。当代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乡情,耳闻目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气象以及碰到的许多新问题,既激发了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雄心壮志,同时又看到改革开放前进道路的不平坦,看到了教育同形势发展的差距。在平时,大学生在学校的许多活动包括第二课堂活动中,都包含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是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例如担负党、团、学生会、系班干部职务,工作实践、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教育实习、专题报告会、讨论会、听录音、看录象、电影、开展书评、影评以及文娱、体育的比赛等。每个同学参加这些活动,既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能,又表现了自己的思想道德,可以从同学们的议论中得到大家对自己思想道德的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促进自己思想道德的修养。马克思曾说:“人来到世间,既没有带着镜子,也不象费希特派的哲学家那样,说什么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

三、向先进人物学习

学习先进人物,可以从历史上学习,也可以从现实中涌现出来的大量英雄人物身上吸取高贵的品质,更要注意学习身边先进典型的精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特别是同龄人的先进业迹更发人深省。因为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差异不大,主要是努力程度的不同。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情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以先进人物作为楷模,就会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很有道理的。

四、掌握批评的武器,发扬“慎独”精神

在我们大学生中,一些同学沾沾自喜于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对自己的缺点、短处不乐于别人指正,这是片面的,不利于思想道德的修养。修养贵在自觉,应提倡“慎独”精神。“慎独”语出《礼记·中庸》,原话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也很警惕。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出人的灵魂。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主要是自我意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过程。优、缺、长、短对一个人来讲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严于解剖自己,才能不断发扬优点,不断克服缺点。而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则应抱着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诚恳指出。同时,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自己应该虚怀若谷,认真进行反省。

五、思想道德修养同学习遵守校纪、校规相结合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修养,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动地指导修养,通过实践,检验修养的效果。而法律、法规,则是从理论、实践的结合上去指导人们进行思想、意识行为的修养,是对人们偏轨行为的制约。大学生在学校里,应该认真学习,模范地贯彻执行学校所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因为这些规章制度是密切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具体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行为准则,是保证高校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促使大学生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方向健康成长的需要。

培养思想道德修养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使自己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就必须善于总结提高,很下功夫。思想道德修养,贵在自觉,贵在实践,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取得长时间的进步。

下载如何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修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修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课题:《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教学课题 明确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 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法律意识是人们理解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人们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法律意识是人们理解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人们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

    个人素质与修养

    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现和体验做准备。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修养的基础是内心对话,人在这种对话中既是自己的原告,又是自己的辩护士和......

    征文稿如何提升国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

    第二届“宁夏公民 道德论坛”征文活动 征文稿 如何提升国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 王应喜 贺兰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 一、了解我国现阶段对公民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1.什么......

    10.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精选合集]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确在道德冲突中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重要途径是什么。(2)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理解思想道......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八)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学习目标】1、了解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2、理解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追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