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先进个人凌育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先进个人凌育
凌育是正镇马村在册44户贫困户之一,是中远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凌达挂钩帮扶对象。凌育虽然家境贫寒,但没有被贫困的家境打倒,时刻保持着“我要脱贫”的思想,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今年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凌育权积极争取了凌达常委以及上级的帮助,通过种植果树、饲养家畜家禽等,实现了脱贫目标,走向了致富道路。
一是同中远红氏畜牧有限公司种猪场签订养猪合同。公司提供猪苗、饲料、技术等,待猪长大出栏后,全部由公司回收。现凌育权养殖有178条猪,年底全部可以出栏,每条预计可以收益150元,共收益2万多元。
二是种植脐橙、柑橘等果树。其中,10亩柑橘每年可以带来3000多元的固定收入;新栽培的30亩纽荷尔脐橙,后年就将有收成。
三是养鸡、养鱼、种田等。饲养70多只鸡,每年能收益2000多元;有鱼塘1亩多,每年收益7000元左右;同时还种植有8亩水稻。
四是用拖拉机赚钱。凌育权买了一台拖拉机,通过为其他农户翻田地、运送物资等,每年能赚3000多元。
五是与周围9户邻里乡亲联合建起了一个沼气池。充足的沼气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而且还改善了家里面环境,节约了开支。同时,烧沼气产生的残渣又可以拿来培育果树,效果比什么肥料都好,循环经济初见雏形。
第二篇:扶贫开发“双到”
有关我省扶贫开发“双到” 工作考评指标解读和考评工作要求
为认真贯彻执行†关于我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确保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年2月22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省委组织部印发了†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办法‡(粤贫“2010”1号)(以下简称†考评办法‡)。根据工作部署,这个月将对全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进行第一次考评。12月2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我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的通知‡(粤贫“2010”14号)(以下简称†考评通知‡)。现就有关我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评指标解读和考评工作要求说明如下:
第一部分,《考评办法》的解读
†考评办法‡的出台,历经时间长达8个月,期间曾反复征求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地级以上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意见并不断修改,也在广东大厦专门召开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审改,最后由龙云、泽君、少华、容根、尚武等5位领导签发。
†考评办法‡分考评对象、考评办法、考评内容、奖惩措施
—1—
四部分,重点是考评内容,其结果将成为各级党政和省直、中直驻粤单位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绩,作为干部奖惩、考核任用的依据,机关工作效能定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各项考评指标和计分方法解读如下:
考评内容分为三大类,分为附表1(省直、中直驻粤单位,珠江三角洲7个经济发达市)20项指标和附表2[粤东西北14市及所属县(市、区)] 21项指标。
第一大类,落实领导责任、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情况(30分)。
这部分是定性考核,省直、中直驻粤单位和珠江三角洲7个经济发达市有6项考评指标,粤东西北14市及所属县(市、区)有7项考评指标。主要考评各级党政和省直、中直驻粤单位落实“谁去扶贫、扶谁的贫、怎样去扶贫”等领导责任、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情况。
1.责任制落实情况。对省直、中直驻粤单位和珠江三角洲7个经济发达市及所属县(市、区),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帮扶责任人的要求:
有明确的领导责任人、分管领导和具体的挂扶贫困村、贫困户的责任人,并在帮扶村公布。
该指标重点考查 “谁去扶贫”,体现了‚责任到人‛的帮扶要求,主要考查挂扶的贫困村、贫困户是否落实具体的领导干部帮扶责任,是否落实具体到村、到户的帮扶责任人,并将相关信
—2—
息公开公布,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考评填写要求:这一指标为3分,具体计分方法按附表1考评填写。考评组要注意的是,对抽查的珠江三角洲7个经济发达市帮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同一个县(市、区)帮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其考评分加权平均后为该县(市、区)的考评分;各县(市、区)的考评分加权平均后为该市的考评分。
对粤东西北14市及所属县(市、区), 考查落实领导责任和“谁去扶贫”,有两点要求: 第一,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有明确的领导责任人和分管领导,并定点挂扶一个贫困村和若干户贫困户,挂扶领导在帮扶村公布。
该指标要求有‚明确的领导责任人和分管领导‛,是指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和市、县帮扶单位都要落实领导责任。根据†关于省领导挂钩联系经济欠发达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通知‡(粤委办发电“2010”127号)的要求,各市参照省的做法,做好市、县领导挂钩联系县、镇推进‚双到‛工作,并定点挂扶一个贫困村和若干户贫困户,挂扶的领导在帮扶村公布,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考评填写要求:这一指标为5分,具体计分方法按附表2考评填写。
第二,市、县(市、区)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把帮扶的贫困村落实到具体的帮扶单位;市、县(市、区)分别建有帮扶单位领导人和帮扶责任人档案。
—3—
该指标是粤东西北14市及所属县(市、区)都要制定†实施方案‡,并由市、县(市、区)落实具体帮扶单位,并建立各帮扶单位领导人和帮扶责任人档案。考评填写要求:这一指标为3分,具体计分方法按附表2考评填写。
考评组在考评过程中,既要考评具体帮扶单位的落实情况,也要查看市、县(市、区)制定的†实施方案‡和建立帮扶单位领导人、帮扶责任人档案情况。
2.制定了帮扶每一户贫困农户稳定增收脱贫的产业发展、培训转移等有效的帮扶措施和实施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时间明确[粤东西北14市及所属县(市、区)为附表2第3条]。该指标重点考查各地区、各帮扶单位“怎样去扶贫”,体现了‚规划到户‛、‚一户一法‛的帮扶要求,主要考查帮扶单位是否根据被帮扶的贫困户贫困原因和实际情况等制定了具体有效的帮扶措施和工作计划,是否有明确的完成目标任务的时限。该指标强调帮扶措施必须能让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脱贫‛,体现了贫困农户实现稳定脱贫的帮扶目标要求。
考评填写要求:这一指标具体计分方法,省直、中直驻粤单位和珠江三角洲7个经济发达市及所属县(市、区)为5分,按附表1考评填写;粤东西北14市及所属县(市、区)为4分,按附表2第3条考评填写。
3.制定了帮扶贫困村抓好班子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以及改变落后面貌的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实施项目、完成时间[粤东西北
—4—
14市及所属县(市、区)为附表2第4条]。该项指标主要是围绕汪洋书记提出的‚三个为先‛中的‚班子建设为先‛的扶贫要求,重点考查帮扶单位针对班子成员是否团结、村民自治制度是否完善、班子成员在扶贫‚双到‛工作中是否与驻村工作组干部共同做好工作,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是否增强,制定了哪些措施;是否按照‚一村一策‛的帮扶要求,制定了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的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实施项目及完成时间。目的是通过这些帮扶措施的实施,使贫困村班子建设成为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考评填写要求:这一指标具体计分方法,省直、中直驻粤单位和珠江三角洲7个经济发达市及所属县(市、区)为4分,按附表1考评填写;粤东西北14市及所属县(市、区)为4分,按附表2第4条考评填写。
4.调查核实贫困户并公示,并实行电脑管理。主要考查帮扶单位的扶贫对象是否清楚,去‚扶谁的贫‛。按照要求,贫困户必须逐一核实,公示确认,并录入电脑。其中,对粤东西北14市及所属县(市、区)要求‚做到户有卡、村有表、镇有册‛。电脑录入资料必须完整,包括:贫困家庭的情况、贫困原因、扶持方案、帮扶成效等。
考评填写要求:这一指标具体计分方法,省直、中直驻粤单位和珠江三角洲7个经济发达市及所属县(市、区)为5分,按附表1考评填写;粤东西北14市及所属县(市、区)为6分,按
—5—
附表2第5条考评填写。
5.建立了帮扶台帐,帮扶的项目资金、物资落实到位,如实填写†帮扶记录卡‡并签名确认。对粤东西北14市及所属县(市、区)增加‚落实了专项扶贫资金‛的要求。这一指标主要是考查帮扶单位为完成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筹措了多少项目资金、物资,已投入到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帮扶的项目中有多少,每一次的投入是否填写†帮扶记录卡‡并分别经户主、村委主任签名确认。与此同时,各帮扶单位要建立帮扶台帐,记录反映整个扶贫‚双到‛工作的真实情况,并且在领导到村、户情况、项目资金、物资落实到位与投入情况等方面,帮扶台帐和†帮扶记录卡‡以及电脑录入资料相一致。对粤东西北14市及所属县(市、区)是否‚落实了专项扶贫资金‛,以市、县(市、区)财政部门下拨扶贫资金的文件为依据确认。
考评填写要求:这一指标具体计分方法,省直、中直驻粤单位和珠江三角洲7个经济发达市及所属县(市、区)为5分,按附表1考评填写;粤东西北14市及所属县(市、区)为4分,按附表2第6条考评填写。
上述几项考评指标,都是考核基础性工作完成情况。基础性工作事关扶贫‚双到‛工作的全局,也是考查和衡量帮扶单位工作成效的重要载体和依据,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确定贫困对象,摸清贫困户底数,做到有的放矢,定点清除。因此,各考评组在实地考核时,应当要求被考核的帮扶单位提供相关的文件,公示
—6—
情况存档资料等,通过核查确认,否则,按要求予以扣分。
6.建立了督促检查制度,帮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每年到挂扶村、户指导和检查督促帮扶项目资金落实和实施工作不少于2次;帮扶单位派出的帮扶责任人每年到挂扶村、户指导和落实帮扶措施累计不少于3个月(现调整为‚常驻贫困村‛)。该指标主要考查帮扶单位是否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并着重把帮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帮扶单位派出的帮扶责任人进村到户情况,以量化指标作为考评依据,突出重点对象,增强可操作性。
根据今年3月30日汪洋书记在河源市调研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挂扶干部要真的去‘住’村。真去‘住’村对干部培养锻炼、提高,成长才能确实有作用,帮扶才能真正帮扶到点子上去,帮扶的投入才能真正用出比较好的效果。……只有扑倒身子搞扶贫,才知道哪些资源可以用,可以结合。蜻蜒点水,就很难号准脱贫致富的脉,号不准脉,就下不准药,治不好病。‛对汪洋书记提出‚挂扶干部要真的去‘住’村‛的要求,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已于今年4月15日以粤贫[2010]3号文印发各地各部门,省扶贫办也召开了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予以明确,†关于明确„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办法‟有关指标提法的通知‡(粤贫办[2010]86号),再次重申派出的驻村干部时间由原来的‚不少于3个月‛调整为‚常驻贫困村‛。考核时,对没派驻村工作队的扣3分,虽派出工作组但没有常驻村开展工作不计分,派出了常驻工作组但没有驻在所在贫困村的
—7—
扣1分。
考评填写要求:这一指标具体计分方法,省直、中直驻粤单位和珠江三角洲7个经济发达市及所属县(市、区)为8分,按附表1考评填写;粤东西北14市及所属县(市、区)为4分,按附表2第7条考评填写。
第二大类,贫困户被帮扶的成效(45分)。
1.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的目标任务(其中:2010年、2011年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超过所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水平)。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脱贫的目标任务是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两大目标任务之一,是体现帮扶成效的重要指标。‚2010年、2011年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超过所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水平‛的提出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符合当地实际基础上,使‚实现稳定增收脱贫‛的目标任务更具可操作性。虽然有关统计指标的统计截止时间为11月底,但核算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起止时间应以完整为准,即2010年1月至12月,至于12月的收入,可用预测数。村年人均纯收入以所在镇政府出具的证明为依据确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计算方法,按†关于明确„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办法‟有关指标提法的通知‡(粤贫办[2010]86号)的要求执行。对虽有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但当年没有收入的不计分。
考评填写要求:这一指标为18分,具体计分方法,省直、中直驻粤单位和珠江三角洲7个经济发达市及所属县(市、区)按
—8—
附表1考评填写;粤东西北14市及所属县(市、区)按附表2考评填写。
2.贫困户危房改造完成了当年计划任务。‚贫困户危房改造‛既是改变贫困村村容村貌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贫困农户生活条件的必要措施,同时也是帮扶投入比较大的一项工作。将这项工作单列为考评指标之一,充分体现了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帮扶单位按既定规划全部完成了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该项指标的分数为满分,并三年有效;如果分实施,当年没有计划改造危房任务或虽有危房改造计划但没有完成任务的则不计分;如果帮扶单位按既定计划完成了当年改造任务(包括正在施工但还没有竣工的),该项指标的分数为满分。
考评填写要求:这一指标为5分,具体计分方法,省直、中直驻粤单位和珠江三角洲7个经济发达市及所属县(市、区)按附表1考评填写;粤东西北14市及所属县(市、区)按附表2考评填写。
3.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将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贫困家庭全体成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应是政府职责,帮扶单位需要承担协调责任,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如果帮扶单位尽力核对信息,发现有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贫困家庭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没有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并书面报告县级人民政府,而当地政府至今没有纳入低保,对帮扶单位不扣分,但对县的评价分数要扣分。反之,按附表
1、附表2考评扣
—9—
分并填写。
4.贫困户全部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这项指标的设定主要考虑到贫困户特别是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普遍存在无经济能力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约束帮扶单位帮助贫困户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以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依据†帮扶记录卡‡和村委会出具的证明,对帮扶单位的评分按附表
1、附表2考评填写。
5.贫困户适龄子女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且没有发生因贫困被动辍学;考上高中和高等院校的贫困户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教育是一项长效保障措施。事实上,文化基础薄弱是导致贫困户贫穷的重要原因,我们把普及义务教育和让贫困户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作为一项考评指标,目的是突出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让帮扶单位帮助贫困户子女完成学业,通过改变和提高贫困户下一代的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走教育扶贫的路子,最终实现稳定脱贫。如果有的学生坚决不肯上学,要说明情况,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长证明,否则,不达标不计分。
考评填写要求:这一指标为3分,按附表
1、附表2考评填写。6.有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实现培训转移就业。以贫困户劳动者签名为依据,但个别确实不愿外出的,或者当年没有需要培训转移就业的贫困户劳动者,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长证明,应该予以计分,否则,不达标不计分。
考评填写要求:这一指标为5分,按附表
1、附表2考评填写。
—10—
7.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户劳动力享有免费培训种养技能至少2次以上,扶持的种养项目达商品率85%以上,收入稳定。对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户劳动力享有免费培训种养技能至少2次以上,以†帮扶台帐‡和†帮扶记录卡‡以及电脑录入资料、培训原始记录为依据确认。商品率=产品销售量/产品生产总量×100%;如果扶持生产周期一年以上的种、养项目当年不成为商品的,不计算商品率,考核时不计分。
考评填写要求:这一指标为5分,计算商品率以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的所有项目的总量计算,而不是单项计算,有商品率但达不到标准的,按附表
1、附表2考评要求扣分并填写。
8.有意愿的贫困户家庭初、高中毕业的子女免费进入技(职)校培训。这项指标的设立把开展扶贫培训放在突出位臵,围绕贫困户家庭初、高中毕业的子女免费进入技(职)校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和非农就业能力,这是实现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和减少农民的重要途径。以贫困户劳动者签名为依据,但个别确实不愿外出的,或者当年没有贫困户家庭初、高中毕业的子女进入技(职)校培训的,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长证明,应该予以计分,否则,不达标不计分。
考评填写要求:这一指标为3分,按附表
1、附表2考评填写。第三大类,贫困村被帮扶的成效(25分)。
1.挂钩帮扶的贫困村领导班子团结,村民自治各项制度健全,村集体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实现‚五有‛。贫困
—11—
村整体建设是扶贫工作目标任务之一。该项指标从领导班子、自治制度建设、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级组织活动四个方面,对贫困村建设作了明确,使帮扶单位在开展帮扶工作中更具可操作性,帮扶重点更为明确。以镇(乡)党委、政府出具书面证明确认。
2.贫困村农户用上安全卫生饮用水95%以上。安全卫生饮用水事关贫困地区群众的身体健康。将安全卫生饮用水作为考评指标出于保障贫困地区群众身体健康的考虑,从而避免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安全卫生饮用水标准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验收意见界定;农村本身自用的井水等如符合饮用水标准,也算安全卫生饮用水。以县级水利部门和镇(乡)党委、政府出具书面证明确认。
3.镇到村公路实现硬底化,自然村通机耕路,其中300人以上大自然村实现硬底化。镇到村公路实现硬底化计1分,自然村通机耕路(300人以上大自然村实现硬底化)计3分,如有300人以上的大自然村且只通机耕路,未实现硬底化的可计1分。以村委会出具的证明确认。
4.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当年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如果帮扶单位按既定规划全部完成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该项指标的分数为满分,并三年有效;如果当年没有计划建设任务则不计分;如果是逐年完成,帮扶单位按既定计划完成了当年建设任务,该项指标的分数为满分;如果当年未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的,则不计分。如果预计在12月底可
—12—
以按照计划完成,应该把情况说明,并予以计分。以村委会出具的证明确认。
5.大自然村实现了通电、通邮、通讯、通电视广播。这项工作在2000年两大会战时已经基本完成,目前是要查漏补缺。以村委会出具的证明确认。
6.教育、医疗、公共卫生和旅游设施完善。这些指标要求驻村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查漏补缺,扎实推进。这项工作以村两委认可、村民认可为标准。
考评填写要求:上述6大指标分别按附表
1、附表2考评填写。另外,根据省扶贫办†关于做好‚双到‛统计上报工作的紧急通知‡(粤贫办“2010”189号),帮扶资金是指帮扶单位通过各种途径筹措并已投入到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资金,主要包括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扶贫贷款、单位筹资、个人筹资、社会募捐、社会引资等资金。但要说明的是扶贫贷款必须是帮扶单位负责承担归还的,由农户还贷的不能计算;社会引资也应该是无偿帮扶贫困村的资金,需要归还的不算。
第二部分,《考评通知》的有关要求
一、《考评通知》的主要内容
根据†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办法‡(粤贫“2010”1号),我办制定了†开展我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的通知‡,最近,经小丹、容根同志批准,—13—
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粤贫“2010”14号)名义下发。
(一)考评工作程序与时间安排。
1.镇(乡)党委负责组织贫困村进行自评。镇(乡)组织自评完成时间:12月2至6日。
(1)由帮扶单位工作组与村委会共同总结撰写自评报告,填写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工作考核表(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珠江三角洲7个经济发达市帮扶的贫困村填写†考评办法‡附件1,粤东西北14个市及所属县(市、区)、江门恩平市帮扶的贫困村填写†考评办法‡附件2),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长和村党支部书记签名、村委会加盖公章后送镇(乡)党委。
(2)镇(乡)党委依照†考评办法‡,组织力量对每村的扶贫成效进行实地核查,听取贫困村干部及贫困户的意见,对每个帮扶单位作出客观的书面评价意见,填写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结果分类表(简称†分类表‡见附件1),由镇(乡)党委书记签名并加盖镇(乡)党委印章,上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县(市、区)全面考评。县(市、区)考评完成时间:12月6日至12日。
以县(市、区)为单位,依照†考评办法‡,组织力量对本辖区所有的贫困村全面进行考评,撰写考评报告,将每个贫困村的考评结果分类排队,填写†分类表‡,以县(市、区)党委、政府的名义分别报省和地级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附上每个贫困村
—14— 的自评报告)。
3.地级以上市进行复评。粤东西北14个市考评完成时间:12月13日至16日。
根据县(市、区)报来的考评报告,粤东西北14个市要以县为单位进行复评。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定点帮扶的贫困村全部进行核查;珠三角帮扶的贫困村,按帮扶该县(市、区)总数抽取40%进行核查;贫困村所在市、县(市、区)帮扶的贫困村,按帮扶总数抽取40%进行核查(每县抽查的贫困村不少于10条,若不足10条的,其贫困村必须全部进行核查)。市的总评报告,要将考评结果分类排队,填写†分类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抄送有关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珠江三角洲有关市。
4.省直、中直驻粤单位、珠江三角洲各市的自我考评。自评完成时间:12月16日至20日。
(1)省直、中直驻粤单位的自评工作在市、县考评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工作组会同村委会的自评再次考评,写出自我考评报告,并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珠江三角洲各市的自评工作在被帮扶市、县考评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各帮扶单位会同村委会的自评再次考评,本市的自评报告,要将考评结果分类排队,填写†分类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二)考评工作要求。
1.各帮扶单位的自评报告和市、县的考评报告要认真总结好
—15— 的经验和做法,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下一步扶贫‚双到‛工作采取的具体措施;各市、县的报告要对贫困村的自评结果按优、良、中、差等次进行分类。
2.对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效显著的贫困村、帮扶单位给予插红旗。插红旗村和插红旗单位从优秀等次中推荐,由村、镇(乡)、县(市、区)逐级向市推荐,市向省推荐,推荐比例原则上按贫困村总数的20%,但同一个县(市、区)插红旗的贫困村不得超过贫困村总数的40%。
3.填写†分类表‡,同时用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列表上报。4.各项帮扶数据的统计截止时间为11月30日止。
(三)省抽查考核。
省在市、县考评的基础上组织考核,由省考评组随机抽取。省考评组考核时间为12月20日至30日。
1.考核对象。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定点帮扶的贫困村全部考核;珠三角帮扶的贫困村,按帮扶该县(市、区)总数抽取30%进行考核;贫困村所在市、县(市、区)帮扶的贫困村,按帮扶总数抽取30%进行考核(每县抽查的贫困村不少于10条,若不足10条的,其贫困村必须全部进行考核)。
2.分组:省分15个考评组,省考评组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部分省直帮扶单位和地级以上市扶贫办各抽2人组成;省考评组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一名厅领导担任组长。
—16—
3.省考评组负责做出综合评价,其内容必须包括对粤东西北各市、珠江三角洲各市、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的‚双到‛工作综合评价,汇总相关报表,并将综合评价报告和相关报表一式二份送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省考评工作办公室负责综合汇总全省考评情况,并按省考评组考核结果占60%,市、县、镇(乡)和驻村单位自评结果占40%的权重比例确定市、县、镇(乡)和驻村单位帮扶工作考评结果。
二、对省考评组的几点要求
1.省考评组负责对该市、对口帮扶市、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的‚双到‛工作的考评,撰写分类型的综合评价报告,汇总相关报表。
2.珠三角七市、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的考评,由相对应的被帮扶市省考评组负责,提出考评意见。其中,对广州市帮扶工作的总评,由省赴梅州市考评组负责,省赴阳江、茂名市考评组必须将广州市帮扶阳江、茂名市的情况及评价意见全部提供给省赴梅州市考评组;对深圳市帮扶工作的总评,由省赴河源市考评组负责,省赴湛江市考评组必须将深圳市帮扶湛江市的情况及评价意见全部提供给省赴河源市考评组;对珠海市帮扶工作的总评,由省赴揭阳市考评组负责;对佛山市帮扶工作的总评,由省赴清远市考评组负责,省赴肇庆市考评组必须将佛山市帮扶肇庆市的情况及评价意见全部提供给省赴清远市考评组;对东莞市帮扶工
—17—
作的总评,由省赴云浮市考评组负责,省赴韶关市考评组必须将东莞市帮扶韶关市的情况及评价意见全部提供给省赴云浮市考评组;对中山市帮扶工作的总评,由省赴汕尾市考评组负责;对江门市帮扶工作的总评,由省赴韶关市考评组负责。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的考评工作,由省赴相关市考评组负责评价后,撰写考评意见。省各考评组完成考评工作后,将综合评价报告和相关报表一式二份分别送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3.对被考核的帮扶单位在†省扶贫信息网‡填报的帮扶资金、帮扶项目、帮扶成效等指标(由省扶贫办提供)进行实地考察、比对、评估,对弄虚作假的单位提出处理意见。
4.为确保考评的公平、公正性,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派出的考评组人员负责对整个考评工作过程的监督、帮扶情况的了解掌握和相关考核指标的解释,不负责评价材料的起草工作(省委组织部为组长单位则要负责评价材料的起草工作)。
—18—
第三篇: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汇报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汇报
自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扶贫办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我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领导责任、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情况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对“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一是专门成立了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选派驻村干部负责具体实施,确保“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抓出成效。二是制订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规划。我局通过对村的深入调研,根据村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发展环境、班子情况,以及贫困户的贫困原因、发展潜力和帮扶意愿等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局的自身特点和实际能力,制定了切实可行帮扶规划,在规划中明确了每一户贫困农户稳定增收脱贫的帮扶措施和实施计划,明确了扶贫目标任务完成时间,同时明确帮扶责任人并在村进行公布。明确了抓好 1
村班子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及发展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项目、完成时间。三是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按市扶贫办的工作要求,我局对贫困户进行调查核实并进行公示,完善扶贫开发工作各项档案资料并实行电脑管理,建立了市林业局帮扶台帐并确保帮扶的项目资金、物资落实到位,并按帮扶工作情况如实填写《帮扶记录卡》。四是建立局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督促检查制度,目前我局领导到挂扶村、户指导和检查督促帮扶项目资金落实和实施工作X次,我局派出的驻村干部长期住村落实帮扶措施。
二、贫困户被帮扶的成效
在对贫困户的帮扶上,我局在牛村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切实加快贫困户的脱贫步伐。一是实施“一村一策”,在全村推广种植。通过对村的实地调研,根据村的田地实际情况以及种植的经济价值,经多次与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座谈研究,我局决定在村推广种植。首先,局驻村干部深入到农户与村民沟通交流,并免费赠送VCD,听取村民意见,了解贫困户种植意愿。为农户提供了技术保障,驻村干部对贫困户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做好协调解决,为村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年,全村种植面积达20亩,均长势良好,丰收喜人。二是按照“一户一法”,多措施引导村民致富。我局领导和驻村干部经常深入到贫困农户,与农户进行座谈,帮助贫困户解放思想、更新
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拓宽视野,为农户提供各类市场信息,为不同的农户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帮农户树立勤劳致富的意识。积极引导贫困户扩大适应本地各类农副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种植和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三是积极开展捐款救济活动。去年2月3日,局长带领局班子领导到村开展春节慰问,局领导来到贫困户家中,关心了解贫困户生活情况,并为贫困户送上慰问金,确保贫困户过上一祥和的春节。
年,村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的目标任务,其中贫困户基本实现脱贫20户;按计划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5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5户;贫困户全部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贫困户适龄子女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且没有发生因贫困被动辍学;对贫困户实施种养技能免费培训,扶持的种养项目达商品率85%以上;通过进行技术培训,加快贫困户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意愿的贫困户家庭初、高中毕业的子女免费进入技(职)校培训。
三、贫困村被帮扶的成效
自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我局通过加大扶贫投入,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各项资金支持,共落实资金万元,其中:财政资金万;单位筹集万,通过加大扶贫力度,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我局积极协助村党支部抓
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年7月1日,我局领导带领局党员干部职工到村开展“党日”活动,与村党员干部进行座谈,就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研究讨论,并走访慰问了村困难党员,并送上慰问金。局领导还多次到村与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一起研究扶贫工作,听取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工作情况汇报,及时了解工作的进展情况,指导解决存在问题。驻村干部与村委会干部一起制订和完善各项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使村政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投入万元建设饮水工程。完成了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实现全村户户通自来水,保障村民安全卫生饮水。经多次调研论证,紧密结合村地势地貌和人口居住情况,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我局和村“两委”共同研究后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规划好管道网络。工程建设于去年12月份开始启动,今年2月份工程整体建设完工,3月份通过验收。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效,4月12日督查组到现场检查工作时,对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随后,扶贫办在全扶贫工作中还给予了通报表扬。四是投入万元种植亩桉树,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渠道。五是投入1万元修建村垃圾堆放点,做到垃圾定点堆放,定期清理,定人负责。六是投入万元建设标准农田。七是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在今年3月村“两委”换
届工作中,我局工作组认真做好换届服务工作,协助调整、优化村党组织,拓宽农村基层干部人选和用人渠道,顺利选出了群众满意、镇党委信任的新一届村“两委”,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村领导班子团结,村民自治各项制度健全,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实现“五有”;全村农户用上安全卫生饮用水;镇到村公路实现硬底化;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亩;实现了通电、通邮、通讯、通电视广播;教育、医疗等设施完善。
在今后工作中,我局将严格按照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委发展思路,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以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严格实施帮扶规划,在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确保各项帮扶工作的落到实处,着力改善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提高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奔康步伐。
年月日
第四篇:全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现场会
全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现场会
发 言 材 料
2014年8月
韶关市
—1—
目录
1.韶关市在全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2)2.珠海市在全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9)3.广州市天河区在全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14)4.省纪委在全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19)
—2—
在全省扶贫开发 “双到”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 中共韶关市委 韶关市人民政府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3年,市级和10个县(市、区)、310个重点帮扶贫困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成绩全面创优。我市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成效表现在:一是组织领导上,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帮扶制度,市委常委每人联系1个县(市、区),市四套班子成员各挂钩联系2个帮扶村和2户贫困户,派出驻村干部552人,今年1-6月,各级领导到村入户7000多人次,干部到户帮扶5万多人次,帮助每个帮扶村建立了帮扶规划、每户贫困户落实了脱贫措施。二是资金投入上, 310个重点帮扶村至目前共落实帮扶资金9.27亿元,平均每村299万元,其中省直及中直驻粤单位帮扶村1.22亿元、东莞帮扶村1.81亿元、本市帮扶村6.24亿元,有71个村的帮扶资金超过400万元。三是项目建设上,启动帮扶项目6884个,平均每村22个,其中省直及中直驻粤单位启动帮扶项目652个,东莞市启动帮扶项目1316个;完成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任 —3— 务4034户;完成“两不具备”村庄搬迁32个。四是开发成果上,重点帮扶村去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144元,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5056元,分别比帮扶前增长32.3%和70.2%;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4.09万元,有84个村超过5万元,占帮扶村总数27.1%。四个重点县(市)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注重做到“六个坚持”:
一、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实施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从整体上统筹推进。一方面,建立了统筹推进振兴发展与扶贫开发的组织框架和制度体系。市、县(市、区)、镇(街)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振兴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市、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和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制度。另一方面,在实施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过程中,围绕落实“三大抓手”,积极开展“百项工程兴韶关”活动,重点围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加快实施一批省、市、县重点建设项目,并将这些项目优先安排到扶贫开发重点县(市)。
二、坚持把增加“四项收入”作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我们把提高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重点帮扶村农
—4— 民人均纯收入、重点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作为扶贫开发的突破口。一方面,努力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对贫困户,按照“一户一法、分类指导”的思路,把贫困村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9009户75667人落实到各帮扶单位,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包干帮扶,制定具体的扶贫工作措施,明确帮扶项目、目标和完成期限。对帮扶村的村民,把增加他们的收入纳入整村帮扶计划,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房改造等方面进行整体帮扶。对帮扶重点县农民,根据县的资源禀赋和地域特点,坚持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相结合,推动农民全面增收。2013年,重点帮扶贫困户、重点帮扶村、重点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通过入股扶贫电站、入股扶贫农贸市场、购买门店经营或出租,以及挖掘贫困村集体存量资产的潜能,盘活集体所有的土地、果园、山林等资产,发展集体种养业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
三、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着力点,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精心打造产业示范片区,按照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的要求,通过在贫困村、镇、县(市、区)培育产业亮点,由点连成线,由线连成片,形成特色产业示范片区。目前,已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打造了多条点线结合、特色鲜明的扶贫产业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5— 根据各地优势资源和种植传统,创新小连片开发模式,规模化种植桔梗、凉粉草、铁皮石斛等特色中药材。积极培育特色专业村,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出“蔬菜村”、“马蹄村”、“水果村”、“蚕桑村”、“蜜蜂村”、“肉兔村”等一大批专业村。着力引导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2013年,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0家,带动贫困户3.11万户;重点帮扶村全部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正常运作,参与产业化经营的贫困户达到60%以上。如乐昌市梅花镇联合该镇17家合作社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价格和应对市场,提高了产业整体效益。今年上半年,该合作联社运往珠三角等地的蔬菜达1.02万吨,销售收入达10032万元。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强与东莞市合作,在东莞城区和7个镇(街)建立了10家韶关农产品直销网点,统一韶关农产品品牌标识。同时,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和冷链物流园建设,促进韶关农产品流通。
四、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内容,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认真抓好示范项目建设。乳源瑶族自治县以省道250线乳城镇至桂头镇公路为轴线,投资4.4亿元,推进“整村推进安居工程”、“特色产业致富工程”、“瑶族特色名片工程”、“宜居宜业夯实工程”,建起了覆盖沿线5个镇、25个行政村的幸福安居示范片。始兴县鼓励社会资
—6— 金参与新农村建设,筹措资金1100多万元,建起了“总甫新村”和“涝洲水新村”两个新型新村。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重点帮扶村道路、饮水工程予以优先立项,建设资金给予重点倾斜,完成村道硬底化233.47公里,完成饮水工程117宗,贫困村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讯等全覆盖。广泛开展乡村“清洁美”工程,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目前,7个县(市)已建成或动工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7个,89个镇(街)转运站房已建成87个,其中60个完成压缩设备安装,12611个自然村完成垃圾收集点改建任务。同时,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推进重点扶贫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帮扶村低保纳保率、“五保”纳保率、贫困户养老保险参保率、贫困户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100%。
五、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有效途径,切实增强扶贫开发实效。创新资金管理机制,以县(市、区)为平台,对财政、国土、人社、水利、交通、民政、农业等部门扶贫资源实行“政府统筹、资源整合、资金捆绑、部门共建”,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2013年,整合各类资金3.29亿元。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在仁化县开展“农民信用档案”试点工作,通过建立村民诚信信息系统,根据贫困村、贫 —7— 困户信用等级的评定结果,给予贷款优惠政策。目前,全市共采集农户信息1.07万户,完成5884户农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完成放贷1704户,发放贷款3854万元。创新监督机制,推广“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做法,把扶贫项目、帮扶措施、目标、责任人等信息,以门牌形式钉挂上墙,接受社会监督。创新考核机制,加大对乡镇党委、政府的考核力度,率先出台《韶关市2014-2015年乡镇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办法》,将其扶贫考核成绩纳入所在县(市、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考核得分。
六、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努力打造一支永久的工作队。各级党组织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民情日记”、“民忧档案”、“民声热线”、“红心结”、“百姓冷暖我先知”等活动,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广大驻村干部立足长效,认真做好帮扶规划、项目落实、资金筹措和村民综合素质提高等工作,建设一支永久的驻村工作队。同时,注重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通过建立村民理事会和创业致富促进会等自治组织,订立村规民约和理事章程,让村民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共同研究脱贫致富项目;注重发挥致富能手的带头作用,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中积极开展“带头干事创业、带领共同致富,维护群众利益、维护基层稳定”活动,973名党员致富典型、2600多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发挥各自种养特长和信息资
—8— 源优势,分别联系帮扶1-3户困难群众,目前,已制定帮扶措施2000多条,落实帮扶项目600多个。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群众脱贫致富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现场会为新起点、新动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举措,推动我市加快绿色转型,实现振兴发展!—9— 珠海市在全省扶贫开发 “双到”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
中共珠海市委 珠海市人民政府
去年全省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启动以来,珠海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有关部门和阳江、茂名两地的支持配合下,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坚持帮扶与合作相结合,坚持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双到”工作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33亿元,帮扶阳江、茂名的80个贫困村、26万人,实施扶贫开发“双到”项目590个,平均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3.3万元,比帮扶前增长333%,村民人均纯收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986元和5741元,比帮扶前增长64.8%和118%。我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产业扶贫机制。我市帮扶的贫困村,大多处于边远山区,资源缺乏,以农业为主,农户分散经营,村民收入来源单一。经过深入研究,我们找准贫困村产业发展的路子,出台了专门对口帮扶阳江、茂名的产业合作政策,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原则,重点抓好产业基地建设和市场对接,把对阳江、茂名的帮扶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重点将其优质特色农产品引入珠海市场,逐步培育成为珠海的菜篮子基地和城市绿化苗木供应基地。一是扶
—10— 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我市每年安排3000万元财政资金,在被帮扶县、镇层面统筹推进30个产业基地建设,引进市场主体整合当地农业资源,形成“市场带基地,基地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培育地域性品牌。对带动农户和贫困户增收成效显著的农业产业基地,我市财政每年给予资金奖励60万元,激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基地建设。预计今年底30个农业产业基地全部建成后,可吸引300多家企业和个体,投资超过2亿元,增加就业3000多人,带动农户3万多户,每人每年增收3000多元。二是优化产业基地对接市场的流通平台。在珠海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设立扶贫地区特优农产品专区、专柜,通过运费补贴和租金补贴,扶持被帮扶地区特优农产品进入珠海及港澳市场。今年以来,我市扶持建设的农业产业基地,销往珠海市场的果蔬产品达14211吨,肉牛、生猪达11.2万头,苗木总值达5013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市场行业协会根据市场需求,举办了7次扶贫地区特优农产品订货会,带动帮扶的农业产业基地按市场需求生产,目前已有29家当地企业参与基地的农产品销售工作。三是实施绿化苗木定点采购。在我市每年的财政苗木采购计划中,安排30%以上额度定点在阳春采购,确定了6家阳春苗木供应商作为定点采购点,由此带动阳春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目前已形成了20个品种3万多亩的规模,参与苗木种植的农户达2000多户。
二、创建促进村集体和农户稳步增收的利益带动机制。一 —11— 方面,建立社会投入利益联结机制。为稳定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关系,保障农户收益,我市着力构建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一是由企业、村合作社、生产大户共同参股成立公司,带动小散农户发展生产;二是由企业投资,村合作社参股,通过整合土地经营权,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三是由企业提供市场、种苗、技术服务,帮助改善基地环境,向村合作社、农户订单生产、保底收购。目前,在我市帮扶的80个村,已引入42家企业、7520多万元社会资金,初步建成农业产业基地20个,带动农户12890户,其中贫困户2543户。每个村都形成了主导产业,农户主导产业参与率达62.64%。另一方面,建立财政资金帮扶带动机制。在实施106个产业帮扶项目的基础上,我市还集中投资6000万元,启动了阳春自来水厂、高州农贸市场等阳江、茂名两市优选的项目,用我市的出资作为80个贫困村参股资金,参与项目经营收益分红,明年起每村每年分红5万多元。
三、创建基础设施先行的民生保障和改善机制。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市坚持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先导性工程来抓,建设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民生项目484个。一是建设农田排洪渠200.8公里,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完成住房改造1992户,改善了贫困人口居住环境;三是新建和维修桥梁31座,完成村道硬底化200.5公里,改善了贫困村出行环境;
—12— 四是新建和维修学校78个、村文化活动中心62个、卫生室33个,改善了文化、教育、卫生条件;五是严格执行贫困学生帮扶政策,帮扶困难学生3037人;六是注重解决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问题,分别帮扶10240人、15667人购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七是举办各类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招聘会,实现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移转就业2.4万人。
四、创建精准长效的扶贫开发工作沟通协调机制。我市党政代表团两次深入阳江、茂名考察,共商脱贫之策,建立了多层次、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坚持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一把手”工程,我市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扶贫工作。建立市领导挂镇督导工作机制,全市30名厅级干部定期赴挂点镇协调、督导、推动“双到”工作。完善层层对点帮扶工作机制,把80个村的帮扶任务分解落实到73个部门和单位,形成了市扶贫办、工作组、驻村干部等各层级的统一专职对口帮扶力量,实现了每个县都有工作组,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干部,每一贫困户都有责任人挂钩联系,每一贫困村、贫困户都制定了具体的发展计划和脱贫措施。
今年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关键年,我市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年内全面建成30个农业产业基地,逐步做大蔬菜、花生、淮山、火龙果、蜂蜜、苗木、生猪、肉牛等主导产业,推进扶贫地区农产品流通平台建设,—13— 深化农业产业基地与市场对接,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户稳步增收;二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完成农田、水利、安全饮水、道路、环境、住房改造等建设任务,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三是推进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环境,加强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落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政策,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四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各位领导:让贫困地区变得更美丽、人民生活更美好,是我们的共同愿望,我市将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圆满完成扶贫开发“双到”各项工作任务,向省委、省政府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14— 广州市天河区在全省扶贫开发 “双到”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
中共天河区委、天河区人民政府
根据广东省、广州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部署,天河区承担兴宁市9个镇16条行政村,1666户贫困户7386人的帮扶任务。帮扶一年多以来,我区“双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省2013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中,天河区16个帮扶单位全部评为优秀,帮扶的中官村被评定为广州市“幸福安居示范村”。预计今年底,帮扶的16条贫困村平均每村集体收入可由2012年不足2000元增加到10万元,其中最低为8万元,最高为23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可由2012年不足3000元增加到6000元,其中最低为5000元,最高可达1.1万元。目前为止,贫困户脱贫率达85%。
一、突出一个“快”字,狠抓责任落实
坚持积极主动、不等不靠,及早谋划部署具体工作。一是工作对接快。新一轮扶贫任务下达第二天,即组织工作队赴兴宁市开展前期工作,与9个镇16条贫困村条条对接。二是方案制定快。帮扶单位入驻贫困村后,立即开展了全面细致的摸查和登记造册工作,按照“一村一策”原则,1个月内16条村全部完成工作方案制定。三是资金落实快。迅速确定3年财政帮
—16— 扶资金总预算5000万元,第一年800万资金在全市率先拨付。发挥天河中心城区经济活跃、企业集聚优势,发动企业筹措资金,共筹集7300万元,并已投入5800万元。四是项目推进快。坚持早立项、早投产。西埔二村彩色水泥瓦厂项目今年3月立项、7月已投产。富强村环卫工具加工、龙溪村生姜加工等2个项目4月立项,预计9月投产。新南村和中官村小学的危旧校舍及配套设施,在1个月内修缮完工,迅速解决了当地村民十分关切的问题。
二、突出一个“活”字,狠抓项目建设
在帮扶项目的选择上,我们突出强调项目的“造血”功能和长期成活,确保帮扶项目持续推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一是加大投入促发展。为推动各村集体经济长远发展,我区于2013年在落实上级要求的资金投入任务后,专门追加财政资金800万元,为16个帮扶贫困村每条村提供50万元股本,投入兴宁工业园区发展经济,确保各村集体每年能从工业园红利分配中获得5万元以上的经济收入。二是因地制宜推项目。通过摸查各村经济实际,结合当地经济特色、资源优势,投入项目资金3000万元,设立了106个“造血”项目,以及仙人草、油茶和灵芝共1.2万亩的种植基地。项目投产后,16个村近30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贫困户每人年均增收近4000元。比如,投入250万元开办的联丰村制衣厂,投产后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解决约200名村民就业,每年带来500多万元工资性收 —17— 入。三是招商引资强“造血”。突出强化产业帮扶力度,目前已组织36家企业到兴宁实地考察,20个企业项目签署投资意向协议,计划总投资额约31.24亿元,18个已签合同,落地2个。其中,仅风行牛奶(投资10亿元)、凯闻食品(投资6.86亿元)、保仪油茶(投资1.6亿元)3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就达18.46亿元。
三、突出一个“准”字,狠抓民生保障
摸准切合村集体和村民需求,找准切入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集中力量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急事难事。一是建好基础设施。结合创建幸福村居行动计划,认真抓好贫困村的农田、水利、交通、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为16条贫困村修建51.2公里硬底化道路,解决9080户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46个,受益农田5000多亩。特别是投入近300万元、重点建设中官河1.7公里百年防洪堤,有效解决了500多亩农作物抗洪排涝及灌溉问题,一举圆了该村老支书27年的筑堤梦。二是筑好安居工程。加快推动住房困难户的住房改建,目前已完成改建任务260多户,完成三年总任务数的62%,超额实现目标任务。特别是中官村结合老区搬迁政策,利用村集体山坡地集中兴建52套幸福安居房,将于今年底交付入住,有效解决困难户住房问题。三是办好民生实事。建设村公益文体设施项目97个,资助近231名贫困学生上学,为贫困村民全部购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60岁以上贫困人口全
—18— 部购买社会养老保险,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实现“应保尽保”,解决了休闲娱乐难、子女上学难、社会保障弱等问题。开展智力扶贫,培训非农业技能1124人次、农业技能1896人次。
四、突出一个“强”字,狠抓队伍管理
一是精心遴选扶贫干部。坚持好中选优,选派的23名优秀干部,不少是单位中有扶贫和农村工作经验的实职领导和骨干。区专门出台《天河区扶贫开发工作派驻干部管理办法》,明确要求驻村干部坚持写帮扶日记,严格自律,真心诚意开展帮扶工作。二是选好配强村班子。派驻工作组与当地党委政府密切沟通,以今年3月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好配强村班子。16条村换了7个村支部书记,有20名村干部被调整。村班子有威信,村民就支持,工作推动就快。如中官村修建村道涉及到的16户菜地征收,一天签约完毕。三是选派强有力的帮扶单位。我区选派了区环保局、东站地区管委办、建设水务局、财政局、交通局、民政局、农业园林局、教育局等16个有帮扶经验和有帮扶实力的单位,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帮扶团队。
我区在帮扶工作中也遇到了项目用地不足、项目难以落地等困难和问题。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按照省、市的部署,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一是持续加大资金投入。计划在三年帮扶期内投入5000万元财政资金的基础上,继续追加投入帮扶资金,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多渠道筹集帮扶资金。二是着力加快示范 —19— 村建设。投入8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高标准推进中官村、联丰村幸福安居示范村建设,确保2014底完成建设任务,力争中官村住房困难户提前入住幸福安居房。三是积极推进帮扶任务提前完成。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参与产业开发,促进项目加快落地投产,推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力争2015年底贫困村平均每村集体收入可达20万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9500元。同时,积极推进住房改建,确保提前一年完成三年418户的总任务数。四是突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村道改造、路灯安装、农田水利建设和村容卫生整治等8大任务,确保村容村貌大幅改观,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升。五是大力促进优势互补。将天河区的人才、科技、市场优势,和兴宁市的资源、生态、劳动力等优势结合起来,深入推动产业合作、经贸交流、民生帮扶,实现共赢发展。
—20— 省纪委在全省扶贫开发 “双到”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
省纪委 省监察厅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纪委省监察厅负责对口帮扶韶关市乳源县一六镇团结村。团结村有15个自然村963户3288人,其中贫困户145户444人。一年来,我们因地制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提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重点,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在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用心用力用情,努力使扶贫工作成为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一、坚持“三个注重”,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 省纪委省监察厅成立了由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担任第一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1名正厅级干部任主任,派出1名处级干部和2名科级干部组成驻村扶贫工作组,制定扶贫工作三年规划。到目前,已完成项目25个,正在实施项目10个;村集体年收入从5000元增长到1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5579元预计今年底增加到9236元。
(一)注重精准扶贫,取得实践成果。精准扶贫,关键是准确定位扶贫对象,科学制定扶贫规划。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 —21— 础上,与县、镇、村干部和业务部门共同研究,提出了35项扶贫任务。精准扶贫,重在用心,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变“大水漫灌”为“精准灌溉”。深入全村963户村民家中,察看真实情况,每户建卡。重点对145户贫困户开展二次走访,“一户一策”量身定制扶贫措施。工作推进中,坚持“多方筹集、规范管理、合理使用”原则,实行“以行业专项资金为主,以委厅帮扶和社会筹措为辅,以农户投入为重要补充”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方式,为扶贫项目提供资金保障。目前,18000米村道已加宽,1980米村巷道全部硬底化;村内建成两座河上便民桥,易出事故路段完善了交通标识;团结新村和火烧岭村实现自来水进村入户,村民喝上了放心水;全村5500米排水圳完成三面光,加高了新河河堤,修建了石崩坑河堤,清理河床4500米,全村水利灌溉条件明显改观;帮助房屋全倒户建设新房,207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完成124户,乌石岭新村建设进展良好;村委办公楼完成整修,便民服务站投入使用,群众办事环境焕然一新。
(二)注重规范扶贫,形成制度成果。扶贫开发是系统工程,只有规范运作,才能确保廉洁高效。规范扶贫,重在用力,建章立制,以制度提效率、保质量、促廉洁。工作推进上,我们构建起了“省纪委省监察厅负总责、省直部门支持配合、市委市政府跟踪督办、县委县政府组织协调、镇村两级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确保责任明确、运作高效、保障到位。项目建设
—22— 上,坚持“项目为民、规范运作、高效推进”原则,建立项目论证、公示、竞价及施工管理、廉洁监督、质量验收等制度,确保项目安全高效推进。资金使用上,设立扶贫资金“玻璃账户”,严格流程管理,做到手续清、账目明、支付规范、使用透明。日常管理上,建立重大事项集体研究、资产登记、村民诉求快速反应等20项制度,严明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建立机关党支部与19名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助学制度,解决了失学辍学问题。这些制度成果,为帮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注重互动扶贫,不断在培养扶贫人才上取得成果。扶贫贵在扶心,关键在扶志。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主体作用。互动扶贫,就是要让被扶者积极参与,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致富。互动扶贫,重在用情,带着深厚的群众感情,既要帮助解决客观困难,又要宣讲鼓气、输血强心、造血立志,唤醒贫困群众脱贫的强烈渴望。一年多来,先耀书记先后6次到团结村,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耐心听取群众意见。要求工作组同志要做到知群众之所需、急群众之所急,竭力排生产之忧、济生活之困;要干实事、干好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传递党的温暖和关怀。工作中,我们采取“输血”和“造血”双管齐下。一方面落实政策,协调解决村集体21万元历史债务,为贫困户购买新农保和新农合,为村集体投资50万元入股电站。另一方面激发内生动力,将西瓜和黄烟种植作 —23— 为村产业双引擎扶贫项目,分别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专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适龄劳动力积极加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2014年,西瓜和黄烟种植面积分别达300亩,总产值达576万元。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扶贫村建成机关干部联系群众的教育实践基地,锤炼了机关干部党性,改进了作风。村民发自肺腑地说:“当年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二、做到“三个尊重”,积极探索扶贫工作规律
一年多来,我们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和思考,不断深化对扶贫开发工作规律的认识和体会,主要是做到“三个尊重”:
一是要尊重农村具体实际。我们深刻体会到,扶贫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村民真心希望的,就是我们要努力去做的。宏观谋划坚持实事求是,不搞超越发展阶段的规划,不搞不切实际的项目,不搞不利于提高村民收入的工程。制定方案全面深入调研摸底,会同有关部门、行业会商研究,确保符合农村实际。具体推进稳扎稳打,无论是抓经济、搞产业还是建设施,都设定合理目标,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二是要尊重村民自主选择。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路子应该由村民选择。总体思路上,走科学扶贫的道路,准确把握村民所需,实施“靶向瞄准”,把救济帮扶、扶持帮扶、造血帮扶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帮扶
—24— 体系。实践中,始终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维护农民长远利益出发,坚持产业脱贫、就业脱贫和智力脱贫“三路并进”,让村民自主选择,不搞“一刀切”,不搞“强制性扶贫”。
三是要尊重农业发展规律。扶贫开发必须遵循农业发展规律,才能事半功倍。水源是农业的生命,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协助村里清河床、修水渠、固河堤,为生产提供水源保障。土地是农业的依托,根据村民意愿,协调国土、财政、农业等部门,按规定实施2901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协调烟草部门分步对800亩基本烟田进行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人力是农业的保障,把重建和改建困难户住房作为紧迫任务,加快推进建设,让村民先“安居”再“乐业”。
三、坚持“三个突出”,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 贫困是社会运行的薄弱环节,扶贫开发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以“抓新农村建设形成示范、抓特色农业发展形成品牌、抓村组织建设形成合力”为核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力争将团结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突出特色农业发展,打造农业品牌。紧紧抓住发展西瓜和黄烟两大产业,使团结村成为具有一定特色的农产品生产 —25— 基地;拓展产业链,创立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品牌;以品牌效应扩大就业规模,特别是动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
二是突出村组织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加强村“两委”建设,提升村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健全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指导建设“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开展经常性公共服务事项。
三是突出新农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继续推动生活性设施建设,完成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加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推进社会性设施建设,健全配套制度,推动便民服务站顺利运行。推进生产性设施建设,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水渠建设。
—26—
第五篇: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结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结
自从去年底市召开“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动员大会以来,各帮扶单位能认真对照省市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迅速行动起来,通过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层层分解任务,以贫困户达到稳定脱贫为目标,采取多元化的帮扶措施,不断加大帮扶力度,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镇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部署
各帮扶单位领导充分认识到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重要政治意义,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成立了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来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各帮扶单位的主职领导亲自带队与农户进行对接,认真详细的了解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致贫原因,掌握好第一手材料,然后多次召开镇班子会议讨论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帮扶措施等内容,为今后工作的推进打牢了基础。
二、落实责任,定点扶持
各单位单位接到具体任务后,将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个挂钩干部身上,实行镇干部挂钩到户的方式一对一进行扶持。并保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脱贫计划和措施。除此外各单位还参考市的考核办法,制定了本单位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督查制度,定期进行督察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面子”和“票子”进行挂钩,做到定人、定点、定责
1包干扶持。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实现早日脱贫
各帮扶单位在帮扶干部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想方设法帮助和引导贫困户按自身实际情况及条件,选准发展项目,采取实际可行的措施,确保扶持一户,脱贫一户。
1、转变帮扶群众的落后思想要充分脱贫致富,首先要解决好贫困户的思想意识,使其充分发展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永久脱贫。各单位帮扶干部针对各户的具体情况认真做好各贫困户的思想工作,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强意识。增强其生活信心,激发其奔康致富的热情。
2、对有条件实施劳务输出的贫困户,各帮扶单位积极联系各用人单位,介绍贫困户外出务工,转移劳动力,使其能快速脱贫。对部分贫困户实施泥砖房改造工程。各单位帮扶干部积极联系上级有关部门,多方面筹措资金,采取上级扶持一点,镇干部捐资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共筹到资金2万元对凌秀兰一户进行危房改造,改善其居住环境,现该户的新屋已建至第二层,很快就能竣工投入使用。
3、对因病致贫,因病迫贫和因孩子读书致贫的贫困农户,通过赠送鸡苗、饲料、香蕉、化肥等多种形式大力帮扶。切实解决了这些农户缺乏生产启动资金在难题。使他们能安心顺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4、举行各种培训班,切实提高农户的种养水平。各帮扶单位能够组织农科站、兽医站的技术人员到福芳村委会举办种养技术培训
班。并积极动员组织贫困户参加,实现智力扶贫。
四、我镇认真做好牵头单位的角色,充分调动各帮扶单位的积极性。
自我镇被市“双到”办定为牵头单位之后,我镇认真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并多次组织各帮扶单位开会,针对贫困村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让各帮扶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帮扶措施,如畜牧局对养殖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种苗的提供;公路局在公路、桥梁建设方面向上级单位争取资金;工业中专、电大等在学生就读方面给予优惠或者免费;水务局在水利设施等给予支持;房产局在改善村委会办公环境上给予资金支持等;使得各帮扶单位可以联动起来,达到1+1>2的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各单位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定问题,有些工程项目进展缓慢,各单位帮扶资金投入不平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