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殖场大学生帮带制度
养殖场大学生帮带制度
为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尽快适应团场基层工作岗位,增强干事创业本领,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在团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养殖场党支部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我场大学生帮带工作制度:
一是从生活上关心照顾。对大学生安排住室,配备床、办公桌、炊具、等生活和工作用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在团场基层工作锻炼。
二是加强培训指导。以基层党支部为依托,开展大学生“职业技能”等培训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基层业务知识培训。坚持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轮流授课,做到有培训方案、有授课记录、有考试记载,使大学生尽快融入基层,适应环境,达到政治上可靠、业务上精通、工作上熟练。
三是党支部书记与大学生“一对一”帮带。让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支部班子成员手把手地向大学生讲解基层单位的工作方法,传授职工群众工作技巧,加深大学生对农村基层工作的理解和认识,逐步增强他们处理基层事务的能力,增进同职工群众的感情。
四是建立跟踪服务档案。单位党支部对大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工作等方面建立跟踪服务档案。对扎根基层、埋头苦干、做出显著成效的大学生定期给予通报表彰,对工作漂浮、抱着“镀金”“ 混天”思想的大学生适时进行告诫警示,并分别记录在案,作为年度考核和提拔的依据。
养殖场党支部
二0一三年三月十二日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帮带制度
大学生“村官”帮带制度
为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整体素质,使其尽快适应农村工作,增强干事创业本领,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濉溪镇委立足村情,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帮带制度,采取“三级”帮带模式,构筑乡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和村主要负责人三级帮带“网络”。
班子成员帮带。以镇班子成员为主要帮带领导,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责任领导帮带制。掌握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向镇党委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定期开展谈心活动,把握思想动态,妥善处理他们反映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明确工作目标,端正工作态度,协调解决开展农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积极上进。
包村干部帮带。以包村干部为帮带主体,实行定期一对一式责任帮带制。指导大学生“村官”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他们从思想和行动上尽快适应农村基层工作实际需求。通过平时共同工作,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动态,促其健康成长。通过政策指导、信息引导,传授农村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村主要负责人帮带。以大学生“村官”所在村书记、村主任为帮带主体,实行全程实时全方位帮带。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直接培养,做到开展工作带在身边、重要活动引导参与、安排任务有的放矢,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农村工作水平。带领他们入户走访调研,熟悉村情社情,传授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知识、农村矛盾纠纷调处方法及处理农村日常事务,共同寻找农村发展项目,开展各项创建活动等,帮助解决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交流农村工作生活体会,传授村级事务工作经验,切实做到思想上引、经验上传、方法上教、形象上带。
同时要求,各帮带干部要从思想和能力方面进行重点帮带,设置好帮带内容、落实好帮带职责、讲究帮带实效,同时要求帮带对象要摆准位置、端正态度,积极主动、勤学勤思,遵守纪律,注重形象。
一是强化思想帮带。加强与大学生“村官”政策思想交流,关心大学生“村官”的精神生活,加强与大学生“村官”进行沟通与交流,多鼓劲,多激励,多关心,多帮助,引导大学生“村官”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工作中尊重农村、尊重干部、尊重群众,在与干部群众融洽相处中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增强大学生“村官”为民服务意识,安心于农村工作。
二是强化能力帮带。重点在领导方式、工作方法、政策指导、社情民意和与群众交流等多方面进行帮带,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真正将大学生“村官”融入到村专职干部的培养序列中,经常定任务、压担子,注重在强化实践锻炼中提升大学生“村官”的素质和能力,每半个月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集中学习,每月开展一次工作手记交流会,并组织大学生“村官”到新农村示点参观学习,不断增强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能力。
三是建立帮带记录。各帮带责任人要认真做好结对帮带工作的相关记录,着重掌握帮带内容的落实情况及成效,形成“跟踪—反馈—完善”的良性反映机制。大学生“村官”要结合自身成长档案,认真记录好在配合村干部做好协调重要工作、处置突发事件、调处矛盾纠纷等过程中的“传、帮、带”心得,并将阶段性重点工作、创新性工作、突发性事件处置和村主要负责人交办的工作完成情况如实记录到个人成长档案中,确保大学生“村官”帮带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篇:帮带制度
员工帮带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培养优秀人才,让新加入的员工能较快的熟悉企业,融入到团队中,公司特制订员工传帮带制度。
第二章新员工到岗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条各部门应做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外地新员工入职培训,人力资源部应确定新员工乘坐车次、到达的人数,告知新员工的培训内容;
(二)人力资源部应提前将新到员工情况和相关资料转相应用人部门,方便用人部门做好帮带准备;
第三章新员工入职后工作安排
第五条新员工入职后,公司相关部门应做以下工作:
(一)新员工入职第1天,部门主管需明确新员工的入职帮带人及第一周的工作安排,并在3日内提交至人力资源部存档备案;
(二)新员工入职3天内,所在部门主管应找新员工一对一谈心、沟通,了解其在新环境生活、工作的情况,勉励其积极向上,尽快融入团队;当部门新员工一次入职较多(达到3人)时,应采用座谈会形式谈心、沟通;
(三)人力资源部负责督促各部门进行新员工谈心;新员工入职7天后,人力资源部应找新员工帮带人和用人部门领导沟通,了解新员工的情况,要求帮带人和用人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对新员工的关心和
爱护,解决新员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注重新员工的思想动态;
第六条帮带人对新员工应做的工作:
(一)负责带新员工办理入住手续;
(二)带新入职员工熟悉环境;
(三)及时的将企业和本部门的一些要求告之新入职员工;
(四)了解新入职员工的生活习惯,给予关心、帮助,并督导其适应集体生活,尽快融入团队中;
(五)积极的与新入职员工谈心、沟通,传播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和思想,弘扬企业文化;
(六)指导和帮助新员工熟悉工作,掌握工作标准,履行工作职责;
第四章奖惩
第七条如新入职员工表现优秀,心态稳定,能够提前或正常转正,则给予帮带人100元奖励,在新员工转正当月工资中兑现。
第八条本系统领导对新员工的帮带重视不够,造成帮带工作滞后或出现离职,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部门管理人员100—300元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十条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执行。
第四篇:养殖场制度
.长春骏隆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管理制度
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监督管理制度
为规范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生产、管理和饲养,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根据《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有关规定,制定了本管理制度。
一、消毒制度
1、根据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原则购消毒品种,定期可采用1:200复合酚消毒液或漂白粉溶液,或者低浓度百毒杀对场内的圈舍、畜栏、畜棚在消除粪便、垫草及污物后进行喷雾消杀,观察监测消毒效果,并做好记录。
2、小区门口设有消毒池,池内保持有2%-4%浓度的福尔马林或百毒杀溶液,或生石灰。进出车辆必须消毒,消毒室设有紫外线消毒灯,地面铺设消毒垫,对进出人员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
3、畜禽按不同生长阶段分群饲养,尽可能做到全进全出。
4、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穿戴专用工作服、鞋、帽,并定期消毒清洗。
5、场内配备高压水枪,在畜禽进出栏前后进行一次清洗消毒,发生疫病时必须进行紧急消毒;对运载畜禽的车辆、回空车及其它工作装卸前后均应采用1:300复合酚消毒剂喷雾消毒。
二、防疫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件》的有关规定,按照因病设防的原则,首先要做好春秋两季的禽流感、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病等疫病免疫工作,免疫密度达到100%,同时做好免疫档案登记、各免疫耳标的佩戴工作,佩标率达到100%。其二对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羊痘、布氏杆菌疫、仔猪副伤寒、仔猪白痢等其它疾病、要因病设防。
2、定期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开展灭鼠、灭蝇、灭蚊等工作。
3、随时接受上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4、引进和出售畜禽须经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检疫,取得检疫合格证明方可引进和出售。对引进畜禽须经隔离观察,经检疫确认无疫病方可并入大群饲养。
5、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发生一类传染病或疑似一类传染病及群发性疫病时,应立即采取封锁隔离,消毒等应急措施,并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畜牧兽医部门。
6、防疫菌苗均须有所属区县的畜牧兽医工作站供给,其他渠道引进、购进的防疫菌苗一律视为非法渠道,禁止使用。
三、投入品的管理制度
1、遵守《兽药管理条件》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兽药技术法规的要求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
2、小区兽医技术人员全面负责药品的选择、使用以及饲料中使用添加剂等技术工作,并接受官方兽医的检查指导。
3、建立、健全药品采购、保管、领取、使用等档案。
4、严禁采购、使用伪劣、禁用、未经国家批准、无批准文号和过期失效的兽药,禁止将人用药作为兽药。
5、建立符合药品贮存条件的药房和设施,疫苗、生化药品、激素类药品按要求在冷藏或冷冻条件下保存。
6、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按农牧法[2001]20号文件《关于发布<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定>的通知》的要求严格执行停药期。
7、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食品残留物监控计划》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各项规定,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品和药品作为饲料添加剂促生长用。
8、畜禽可使用组织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不超过农业部发布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规定的指标。
9、加强对生产环境、水质、饲料、用药等生产环节有毒物质残留的管理和监控,接受政府部门的抽检、送检和自律,严格控制违禁药品、有毒有害物质和药物残留。
10、应用商品配合饲料,应从具有资质的饲料生产企业进货,自制配合料应按畜牧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11、饲料应贮存在干燥、温湿度适宜的专用仓库内,防止虫、鼠危害、禁止使用霉变、有害微生物污染及有毒物污染的饲料,不使用餐厨废弃物或食品加工产生的动物制品废弃物。
12、按各生产阶段畜禽的营养需要确定适宜的营养水平。
四、饲养技术人员管理制度
1、建立技术服务室,配有必需的仪器设备。
2、聘用和培训县、乡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负责小区的疾病防治和生产期的技术推广工作。
3、畜禽场从业人员每年一次健康检查,持县级防控中心健康证上岗,发现有传染病患者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4、按工种要求,适时安排技术人员进行专业业务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并实行持证上岗。
5、凡聘用的技术人员要经常性地举办小区入驻农户“五良”技术的指导、示范、培训班、培养农户真正成为养殖致富的能手。
五、饮养技术操作规范和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1、技术人员要负责制定出不同种类畜禽,不同生理阶段的饲养操作规范(略)。
2、建立涉及养殖全过程的档案记录,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3、技术人员要负责建立涉及养殖全过程的档案,包括畜禽的繁殖,饲料来源及配方,免疫记录,疾病诊疗、兽药使用、粪便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销售等档案记录。
4、畜禽档案要真实、完整、及时,不伪造,并至少保存两年。
六、畜禽检测、报检、无害化处理、运输制度
1、检测:经常对畜禽场疾病、药物残留及免疫抗体加强监测。
2、畜禽销售前按规定提前向动物防疫机构报检。
3、取得《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方可销售畜禽。
4、粪尿经无害化处理后还田利用,或采用生物方法达标排放。
5、按国家规定对病、死畜禽由畜禽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生一类动物疾病、重大疾病死亡或扑杀的畜禽及其产品,应在兽医监督部门监督下,主动送交到指定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进行处理。
6、畜禽运输工具符合卫生要求,不得与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混装、混运。
7、运输畜禽的工具应在装畜禽前和卸畜禽后进行清扫洗刷,实施消毒后出具证明,清出的垫草、粪便需作无害化处理。
第五篇:养殖场制度
(一)免疫制度
1、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市级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和要求,认真做好口蹄疫、高致病蓝耳病、猪瘟等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
2、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3、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4、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
5、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药苗的有效性。
6、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
7、疫苗接种及反应处置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8、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9、疫苗接种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
10、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作好个人防护。
11、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改进免疫计划,完善免疫程序,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更实效。
(二)用药制度
1、场内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必须由兽医决定,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2、兽医使用兽药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非法产品。
3、必须遵守国家关于休药期的规定,未满休药期的生猪不得出售、屠宰,不得用于食品消费。
4、树立合理科学用药观念,不乱用药。
5、不擅自改变给药途径、投药方法及使用时间等。
6、做好用药记录,包括:动物品种、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用药原因、疗程、反应及休药期。必要时应付医嘱:用药动物种类、休药期及医嘱等。
7、做好添加剂、药物等材料的采购和保管记录。
(三)检疫申报制度
1、本场饲养的生猪在本市内出售或迁移,提前向永康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其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2、本场饲养的生猪迁移出市外,应将生猪运至指定地点,向永康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派出的换证处申报,并取得《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3、自宰自食生猪,在屠宰前向永康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屠宰、食用。
4、引进种用公、母猪,在引进之前,须向永康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并办理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方可引入。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免,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
5、跨省引进商品型饲养生猪,在引进前须向永康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免,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
(四)疫情报告制度
1、义务报告人:驻场兽医当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畜牧兽医站报告。
2、临时性措施:
(1)将可疑传染病病畜隔离,派人专管和看护。
(2)对病畜停留过的地方和污染的环境、用具进行消毒。
(3)病畜死亡时,应将其尸体完整地保存下来。
(4)在法定疫病认定人到来之前,不得随意急宰,病畜的皮、肉、内脏未经兽医检查不许食用。
(5)发生可疑需要封锁的传染病时,禁止畜禽进出养殖场。
(6)限制人员流动。
3、报告内容:
(1)发病的时间和地点。
(2)发病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4)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4、报告方式:书面报告或电话报告、紧急情况时应电话报告。
(五)消毒制度
1、养殖场大门和圈舍门前必须设消毒池,并保证有效的消毒液;场内还应设更衣室、淋浴室、消毒室、病畜隔离舍。
2、养殖场定期不定期进行清扫、冲洗、光照和使用化学药品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消毒。
3、选择高效低毒、人畜无害的消毒药品,消毒药应根据消毒目的、对象选择贮备,对环境、生态及动物有危害的药不得选择。
4、圈舍每天清扫1至2次,周围环境每周清扫一次,及时清理污物、粪便、剩余饲料等物品,保持圈舍、场地、用具及圈舍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对清理的污物、粪便、垫草及饲料残留物应通过生物发酵、焚烧、深埋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5、定期进行消毒灭源工作,一般圈舍和用具一周消毒一次,周围环境一月消毒一次。发病期间做到一天一次消毒。疾病发生后进行彻底消毒。
6、场内工作人员进出场要更换衣服和鞋,场外的衣物鞋帽不得穿入场内,场内使用的外套、衣物不得带出场外,同时定期进行消毒。
7、所有人员进入养殖区必须经过消毒池和消毒室,并对手、鞋消毒。消毒池的药液每周至少更换一次。
8、产房消毒:进入产房前,地面和设备应冲洗干净并严格消毒,母猪全身洗刷干净并消毒后进入产房,分娩前必须严格消毒乳房和阴部,分娩完毕,再用消毒药抹拭乳房、阴部和后躯,及时清洗产房。
9、养殖场实行“干稀分离、雨污分流”排放,干粪实行发酵处理利用,尿污进入沼气池沼化处理利用,防止粪尿污染环境。
(六)无害化处理制度
1、当养殖场的生猪发生疫病死亡时,必须坚持“五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
2、养殖场必须根据养殖规模在场内下风口修一个无害化处理化尸池。
3、当养殖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除对病死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外,还应根据动物防疫主管部门的决定,对同群或染疫的生猪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4、当养殖场的生猪发生传染病时,一律不允许交易、贩运,就地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5、无害化处理过程必须在驻场兽医和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并认真对无害化处理的生猪数量、死因、体重及处理方法、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记载。
6、无害化处理完后,必须彻底对其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7、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
(七)畜禽标识
1、新出生生猪,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
2、猪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从外地引进的生猪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在右耳中部加施。
3、生猪的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4、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不得运出养殖场。
5、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八)养殖档案
(一)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1、生猪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2、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
3、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
4、生猪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5、生猪养殖代码;
(二)养殖场应当依法向市畜牧食品局备案,取得畜禽养殖代码,作为养殖档案编号。
(三)饲养种猪应当建立个体养殖档案,注明标识编码、性别、出生日期、父系和母系品种类型,母本的标识编码等信息。
生猪调运时应当在个体养殖档案上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个体养殖档案应当随同调运。
(四)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保存时间:商品猪2年,种猪长期保存。
(九)种用和乳用动物饲养场监管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种用、乳用动物饲养场的监督管理,确保种用、乳用动物的健康生产,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根据《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度本制度。
一、种用、乳用动物饲养场列入重点监管范围,实行定期专项监督检查制度。
二、实施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饲养场动物防疫条件应当符合要求,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种用动物还应当取得《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否则,依法进行限期整改或行政处罚;
(二)依照《畜禽标识和养殖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养殖档案;
(三)引进种用动物要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实行隔离观察,经检疫确认健康后,按规定进行混群饲养;
(四)定期监管强制免疫,要求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和高致病性猪兰耳病的免疫率要达到100%,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合格。
(五)定期检测规定检测的疫病项目。每半年进行一次布病和结核病的检测,其密度不低于90%,同时及时淘汰和净化。检出阳性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停止或限制出售活畜和奶制品等。
(六)监管动物免疫标识实施。要求猪牛羊100%按规定加施动物免疫标识。
(七)监管日常消毒、无害化处理以及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督促制度建设和工作落实;
(八)监管出栏动物申报检疫。要求申报率和检疫率达到100%。
四、贯彻执行《海南省动物卫生监督监管责任制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检疫人员“单元协管”和监督人员“片区监管”工作,建立健全单元协管和片区监管沟通机制,单元协管要随时向片区监管报告种用、乳用动物饲养场的动物防疫情况,片区监管应每周至少一次深入协管的种用、乳用动物饲养场了解情况和实地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及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