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时间:2019-05-13 13:4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和谐的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和谐的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第一篇:和谐的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和谐的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内容提要】

摘 要: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感的实际相结合,是和谐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 要: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感的实际相结合,是和谐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大学生思想实际

和谐社会,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新理念、新认识,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相信他们,高度重视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就总体而言,应该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祖国的前途十分关心,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在思想政治方面,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生活方式在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等日趋多样化,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同样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思想。同时,由于广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比较理想化,加之外界的多种诱惑,学生的内心世界将更加复杂多变。过去较长一个时期,我国政策的导向对社会和谐问题关注不够,反映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就是在认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时,比较多地强调它的政治功能,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则很少谈到。所以,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紧跟形势,适应变化,贴近大学生思想需求、贴近多元思想的实际,让思想政治教育离学生“更近”,围绕大学生在学习、成才、健康、生活、交友、恋爱、求职、就业等方面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实”,把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现实起点,把服务和谐社会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纳入教育总体规划,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深入开展和谐社会教育,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高水平的服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大学生生活实际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寝室、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格局。生活社区、学生社团组织和互联网络,构成了学生日常生活的共享空间,造就了新的大学生生活的实际。这个新的生活实际,就需要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从校园文化概念本身来看,它属于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但校园文化不是脱离大学生生活的,而是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它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这个载体,由于文化本身的特性,蕴藏着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因此,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还应把动员全社会力量尽可能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要内容抓好。近年来,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矛盾日益突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就很难有说服力,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措施,关注大学生的切身利益,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大学生情感实际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可塑性强,其思想、性格、道德、情操等正在形成过程之中。他们有精力充沛、情感丰富、追求上进等积极、健康、向上的一面,同时,也有情绪不稳定、意志较为薄弱的一面。当代大学生,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和自我期望值的特殊群体,是一个情感世界十分丰富的群体,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开展有效、及时的疏导和调节。

全社会健康的心理是和谐社会赖以存在和个体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只有处于和谐的心理状态下,才乐于接受教育,心理问题不能简单地施以大道理,而需进行耐心的心理辅导来加以解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受教育者在当时的心理状况,其教育效果自然不可能好。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重视对青年人情感实际的研究,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感悟,通过理性的思考沉淀、提炼,才能达到人情入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追求的是动态的、发展的高度和谐,充分关注大学生的个性自由和完善,着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个性成长和发挥的教育环境和空间,增强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族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这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也才能最终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

该文章转自《中华论文协会》:

第二篇:和谐的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和谐的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内容提要】

摘 要: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感的实际相结合,是和谐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 要: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感的实际相结合,是和谐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大学生思想实际

和谐社会,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新理念、新认识,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相信他们,高度重视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就总体而言,应该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祖国的前途十分关心,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在思想政治方面,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生活方式在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等日趋多样化,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同样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思想。同时,由于广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比较理想化,加之外界的多种诱惑,学生的内心世界将更加复杂多变。过去较长一个时期,我国政策的导向对社会和谐问题关注不够,反映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就是在认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时,比较多地强调它的政治功能,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则很少谈到。所以,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紧跟形势,适应变化,贴近大学生思想需求、贴近多元思想的实际,让思想政治教育离学生“更近”,围绕大学生在学习、成才、健康、生活、交友、恋爱、求职、就业等方面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实”,把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现实起点,把服务和谐社会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纳入教育总体规划,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深入开展和谐社会教育,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高水平的服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大学生生活实际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寝室、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格局。生活社区、学生社团组织和互联网络,构成了学生日常生活的共享空间,造就了新的大学生生活的实际。这个新的生活实际,就需要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从校园文化概念本身来看,它属于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但校园文化不是脱离大学生生活的,而是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它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这个载体,由于文化本身的特性,蕴藏着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因此,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还应把动员全社会力量尽可能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要内容抓好。近年来,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矛盾日益突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就很难有说服力,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措施,关注大学生的切身利益,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大学生情感实际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可塑性强,其思想、性格、道德、情操等正在形成过程之中。他们有精力充沛、情感丰富、追求上进等积极、健康、向上的一面,同时,也有情绪不稳定、意志较为薄弱的一面。当代大学生,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和自我期望值的特殊群体,是一个情感世界十分丰富的群体,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开展有效、及时的疏导和调节。

全社会健康的心理是和谐社会赖以存在和个体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只有处于和谐的心理状态下,才乐于接受教育,心理问题不能简单地施以大道理,而需进行耐心的心理辅导来加以解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受教育者在当时的心理状况,其教育效果自然不可能好。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重视对青年人情感实际的研究,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感悟,通过理性的思考沉淀、提炼,才能达到人情入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追求的是动态的、发展的高度和谐,充分关注大学生的个性自由和完善,着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个性成长和发挥的教育环境和空间,增强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族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这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也才能最终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

该文章转自《中华论文协会》:http://

第三篇: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都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平台。校园生活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个这个桥梁,大学生可以对社会有一个较深刻,真实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价值观;

一、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教育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胡锦涛同志强调,广大青年学生要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要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的、永恒的青春。

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形式,是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要求,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早在1953年,政府就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与中等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决定》,强调实践环节对国家建设人才培养的意义;1987年国务院批转了原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实习和社会实践工作的报告》,指出青年学生只有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好地了解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才能逐步锻炼成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合格知识分子。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作用[1]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和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就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而言,所希望的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都受到教育,都得到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这一目的,它既便于学校组织以扩大受益面,又不失活动的严密;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检查;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既有普遍性,又有层次性。社会实践活动解决了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效果很好的一些教育活动,学生也乐于参加,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参加的人数很少,致使相当部分的学生滞留在活动圈子以外。这个问题的解决,使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受益面大大扩展,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分析社会的现实需要、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了高校“两

课”的教学,较大地提高了“两课”的教学实效,较好地解决了“两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不能很好联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懂理论,提高了学生对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的认识,从而有助于青年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的成长,也是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历了活动内容从单一到多维,活动主体的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一个由量变的不断迭加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前,“学习社会、助困扶贫、服务社会、实践成才”已成为大多数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每逢假期,青年学生们走出校园,下农村、下厂矿、到学校、访军营、进商店,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正日益成为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而受到学生们的高度重视。

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解决青年学生对现实社会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如何来认识和解决这些新问题和矛盾,一直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如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毕业就业问题。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高校毕业生已由过去统包统配的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多数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方式。这种择业方式,导致大学生复杂心态和矛盾心理的产生。一方面,实现了由“服从国家需要”到“尊重个人自愿”与“服从国家需要”并重的转变,而备受学生的推崇和欢迎;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市场机制与竞争规则的不健全等因素,又使得部分学生束手无策。从而在一些学校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对社会的偏激看法,对这些过激的认识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矛盾的解决,单靠在校园的教育和引导是难以奏效的,然而,学校可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年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社会和实践,使青年学生了解和认识国情,认清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实现个人志愿与祖国需要的有机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这种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和形式,有助于问题、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办法。

三.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表现:

1.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热爱祖国,献身社会,前提是要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大学生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十分缺乏社会实践体验,容易造成认识的片面性和思维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对改革开放事业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对改革和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工厂、农村去感受、体验,既充分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看到由于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发展不平衡,学习工人、农民善良、纯朴、勤劳的优秀品质,从而真正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大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待于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实践是意志形成的关键。以个人意志从脆弱到坚强必须通过实践活动的具体化、对象化的过程,在成功与失败的磨炼中得以实现。

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养成,才能体现。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置身于具体活动环境中,耳濡目染,将社会公认的法律制度、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因素吸收到个人思想中,内化为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3.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能力,增长才干,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认识能力、选择能力。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主观认识见之于客观,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将主观认识系统与行为系统有效地连接起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从而推动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的一生是选择的一生,提高大学生的选择能力十分重要,而选择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在比较中,才能逐步提高。二是培养社会活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独立设计实践方案,与各方面人士广泛交往,多次反复试验,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实践成果等,社会活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得以提高。三是培养创造能力、创业能力。社会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迫使学生深入思考,综合分析,激发创造灵感,创造新的成果,因而,改变了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创造能力低的状况。创新、创造是创业的前提,通过到企业公司兼职、勤工助学、创办企业和注册公司等方式,将自己所学知识、创造成果应用于社会,从而培养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

[2]陈红艳.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价值[J].安顺学院学报,2007

(6)

[3]王学俭.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理论战线,2005,(5):121—122.[4]吴晓晴.浅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13—14.

第四篇:对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哲学思考

对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哲学思考

胡宏伟

【专题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专 题 号】G2

【复印期号】2007年10期

【原文出处】《湖北社会科学》(武汉)2007年8期第161~163页

【作者简介】胡宏伟,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胡宏伟(1972—),男,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科教研室讲师、哲学硕士。

【内容提要】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它的提出,为从根本上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推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践行“以人为本”,要树立科学理念,丰富内容和形式,创新教育方法,关注学生的成长空间和内心需求并且还要找准切入点。

【关 键 词】以人为本/人本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07)08-0161-03任何教育行为都是以一定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多年来,我们对课程体系、教育环节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缺乏从教育理念上普遍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因此,常常是事倍功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形成科学的教育观,也为从根本上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推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核心。它对于教育既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又有价值论的指导意义,体现了教育的认识论哲学内涵和政治论哲学内涵”。[1](p46)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举措。

一、“以人为本”内涵的哲学思考

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超越自然(神)本位、人伦本位和以人为本三个层次。在超越自然(神)本位层次,人类相对摆脱了自然(神)的束缚,开始看重和强调人类本身,确立了人类优越和中心地位,人类获得了相对的自由。在超越人伦本位层次,个人相对摆脱了传统人伦文化的束缚,开始看重和强调个体的价值,确立个体的人身地位,从而获得了个体的相对平等和自由。在以人为本层次,个人相对摆脱了自身的束缚,开始注重个体的异化,在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中,使自身肉体和精神相对分离,个体获得了精神异化的相对自由。因此,它同以人群为本位而脱离自然神束缚,从而重视整体人群的价值不同,它是以个体为本位,要求个体摆脱人伦文化的束缚,强调个体间的自由与平等,强调一种以充分发挥个人价值的“个性主义”为原则。

当然,人本主义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局限性,包括其抽象的人性论和事实上的“以物为本”。但是,站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高度,对“以人为本”内涵还应该从其层层递进的逻辑性上理解。“以人为本”作为人类精神解放或人的精神发展的最高层次,须涵盖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解决,包括人(类)主体地位的确立、科学主义精神的弘扬。这就要求教育学生科学理性地对待自然界及其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珍爱自然与生命同等重要。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合理解决,包括合理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原则。三是人与人自身的关系,包括人自身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的协调发展。只有正确理解和处理了自然、社会和人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哲学分析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p56)结合对“以人为本”内涵的科学理解,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界定: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精神的载体,是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的辩证统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视角也应从三个方面展开。

1.就人的自然性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人的理性,尊重并关爱人。正是人的理性使人自己选择自己,创造自己,决定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使人明白自己是自己生活和历史的造物主,是自己的主宰和上帝。[3](p35)人的理性精神使人产生了其他一切自然物所不具有的特性、属性和活动规律,凸现了人与其他自然物不同的类价值。

同时,人作为自然的产物,人类生存的基础与自然息息相关;人还是具有七情六欲的人。因此,关爱人必须注重人的各种实际利益需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马克思说过,“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我们不能一提到物质利益、个人利益就认为是思想觉悟落后、个人主义思想严重、道德品质低下,忽视价值规律和人的本性。

2.就人的社会性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要使人的个体价值、群体价值和类价值和谐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既不是绝对孤立的个人,也不是一个抽象的共同体中的普遍人;人既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存在,又存在于特定的群体之中。个体、群体、人类都是人的存在形式。因此,“以人为本”必须兼顾人的个体价值、群体价值和类价值,忽视甚至损害某一方面,仅仅只强调某一方面的“以人为本”是不彻底的。应着重指出,为群体牺牲个体或为人类牺牲群体利益时,必须尽量考虑让这种牺牲最小化。

3.就人的精神性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享受。人是一种肉体和灵魂的综合体,其存在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在众多需要中,除了生存需要的物质条件外,人的精神需要也尤为重要。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充满理想、愿望、追求时,他可以在精神王国里驰骋,甚至可以忽视现实中物质生活的暂时不足以及社会关系中出现的不顺、不满和痛苦。反之,当一个人的现实物质生活很丰富而精神空虚,那无疑是将自己降到一般动物的水平。人的一切兴奋、快乐、幸福、痛苦、悲伤等情感体验,都是由思想意识等精神体验传输给心理、肉体的。“哀莫大于心死”,人最坚韧伟大的力量也莫过于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人获得价值、尊严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在我们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凝聚人、塑造人、提升人的社会功能,必须将人的精神需求纳入自己的工作视野。

三、在政治思想教育中践行“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提出,为从根本上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推动力。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呢?

1.树立科学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以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以人为本的基点上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成为自觉追求。为此,就必须树立和坚持:

一是面向全体。教育必须着眼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这个整体和全局,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所拥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这是教育所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二是注重全面。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按照人应有的本质,“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4](p123)人的各方面的素质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整体效应性。一个人的高素质是各种素质最佳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效应,是各种素质的有机统一。如果教育孤立地、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他

方面,就会造成学生畸形发展,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既与“以人为本”相悖,又会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教育必须帮助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其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潜能,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

三是强调主体。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过程,就是知识、技能、思想道德观念等众多因素内化的过程。如果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个“内因”,那么这个内化过程就不可能实现,学生的基本素质就难以得到全面提高。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转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整体参与意识得到最大的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这些理念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对教育与培养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教育的认识论哲学内涵和政治论哲学内涵的深刻把握。

2.丰富内容和形式。

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很大程度是由教育内容的新颖性、教育过程的平等性、教育形式的互动性决定的。教育内容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时代性、先进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相适应,与信息网络化社会相适应。要利用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收集、积累、传播教育内容上的及时性、可动性、生动性优势,分别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各个侧面设置可选择性的内容。使学生思想素质的各方面分别得到教育和提高,达到通过改变行为而改善习惯,转变状态而端正心态,提高素质而促进思想的效果。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个体自主性与个体对社会的依存性,社会规律性与社会对个人多重性影响,个体的选择性与选择的风险一并增大,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为大学生自教自律提供一个方向性的调节和保障,也突出了“教学相长、师生互动、自教自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3.创新教育方法

当前,社会正加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结构性、过程性和表征性的深刻变化。只有以人为本,创新方法,方能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解决其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功能性和手段性的双重危机。

我国正发生转型的、开放的、复兴的巨大变化,追求实利的利益观和道德观冲击着传统思想道德体制的秩序和地位,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结构性、过程性、表征性的变化。这从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改革和创新方法:针对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增强,必须摆脱约束和模板式的说教,提供可选择、指导性的引导和帮助。由于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冲击,大学生陷入文化传承断裂、信仰权威缺失、理想主义消亡的迷茫中,需要从文化源头、哲学原理授予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方法。当代大学生特别注重以社会特别是市场竞争的要求、指向、规范、价值来造就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要讲求心理内化功能,提高自身抵御外界冲击的性能,保证对学生思想持久影响的主动权。

现代社会的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日渐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向宏观领域发展中,要更加关注世界政治经济局势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层问题的日益暴露和突出对学生的影响,加强竞争伦理、科技伦理、环境伦理、网络伦理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借鉴能力、科学分析能力和应对变化能力,提高大学生面向市场、面向世界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在向未来领域发展中,要综合地运用社会学、系统学和未来学的知识,在大学生中开展预测教育、超前教育和预防教育,增强学生面向未来的信心,培养“自我决定能力”,提高对未来的预测、预防、应对能力。在向专业领域和相关领域发展方面,既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学生专业精神、求实态度、科学方法形成的基础作用,也要发挥教书育人环境、学生互动环境、物质制度环境、人文氛围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教育和感染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重地强调“社会本位”,而缺乏对教育对象“主体性”的考量,没有真正以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全面发展为本,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复、空洞、强迫等消极体验,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需创新模式才能克服这些弊端。在实现导向功能时,不仅要坚持正面灌输、反面批评,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测、选择、决策能力。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向,在过去的传授思想内容,塑造人格风范的基础上,应用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开发理论等对学生进行综合开发。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局部走向全局,从经验性走向科学性,从间断走向连续,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高校中党、团、学生组织、政治思想品德课等系统,具备了组织动员、宣传策划、理论水平等方面的各自优势。要通过一定的机制协调,使他们都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贡献各自的独特价值。把学校各部门的有生力量引入思想教育工作,既发挥各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作用,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各部门工作的促进作用。

4.关注学生的成长空间和内心需求。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规范品行情操的评估、监督和约束,没有对学生的成长空间和内心压力投以足够的关注和关怀。新的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大学生的现实和发展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服务团结学生,以关爱凝聚学生,从而引导学生。

第一,使学生成为思想教育的“局内人”。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灌输、自教自律、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作用和规律的掌握,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从被动、拒绝转变为主动、接受。

第二,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通过建立“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融教育于管理和服务之中,尽量使学生在家庭情感,校园生活、学习研究、毕业就业等方面的困惑和需求得到解决和满足,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

第三,创造情感互动、交流的环境。要营造有利的环境,使学生经由和谐相融,捧出自身,融入他人,达到情感流更畅顺的功效。

第四,开展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当代大学生在心理排解、心理分析、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需求,应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不断地解除学生在社会改革和自身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精神苦闷心结,以良好的心理体验滋养自己的精神家园。

第五,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要引导大学生摆脱低层次困惑,树立为社会、为国家、为未来成长的信念。课程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第二课堂活动和提升科技含量的思想内涵。把提高思想与发展素质结合起来,把奉献和付出的心理优势拉动学生的情操和追求层次的提升结合起来,以客观科学的调查材料向大学生昭示历代大学生以及各国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奋斗轨迹、价值体现,使大学生明确使命和责任,客观看待挫折与困难,保持不断超越自己的信念和心态。

5.找准切入点。

有研究表明,以知、情、意、行的不同起点以及他们的不同的次序和组合为教育对象,均能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人的需要、动机、行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理论传授、榜样激励、舆论引导、醒悟反省、实践教化、自我教育、远景召唤等均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并可在实践中交互应用。利用专家、学者和政府、企业人员的言论权威效应和信息密集效应,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通过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使学生近距离、直观地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和效果;开展校风、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中形成科学、民主、文明的氛围。以共同的价值观,引导师生关注自身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以强有力的舆论批判和鞭挞低迷消极的倾向,加强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担当;要引导大学生拓展自我设计,使大学生在自省觉悟、远景召唤、自我监督中,由“受制于”教育者的“应变”,转变为按自己选择进行“改变”,从而培养和造就未来的自己;举办模拟活动,如“模拟法庭”、“模拟股市”、“模拟面试”等,使大学生在模拟中增强对未来角色的体验,相应地调整心态和状态,强化未来社会需要的思想素质和技能素质。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来指导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成长,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标准来审视教育教学工作,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的协调发展,以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献君.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走贴近、融合、渗透之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中宣部理论局.理论热点18题[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4.[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第五篇:电影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电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90后”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等复杂的环境中,他们有着思想活跃,价值观多样化等时代特点。电影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广泛的影响,要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前一味灌输的方法已经不太适用,我们务必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电影是一种有效的载体,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电影的育人功能,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电影,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把电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在娱乐中受到启发,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引入电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已经从“80后”过渡到“90后”,“90后”大学生成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网络信息极大丰富了这一代大学生的视野,更新了他们的思想,但是这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碰撞。在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的今天,要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但是,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改进。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缓慢,更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无法及时解决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而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政治教育,对道德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不高,不利于从思想上对“90后”大学生进行全面塑造。其次,当代“90后”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个体意识较强,传统的单纯说教的方式很难让大学生接受,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优秀的电影作品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电影被艺术家们称为第七艺术,它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画面的展示使人们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这种声画结合的形式比书本上的文字更形象、更有感染力,学生不愿意听灌输式的空

洞的理论教学,但对于电影这种艺术作品中诠释的价值观比较容易接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道德品质融入血液,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电影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电影早已大量涌入了人类的生活,成为大学生娱乐的焦点,电影丰富多样、直观形象,不仅有娱乐性,而且还有一定的教育性。把电影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得到升华

1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是在一定外界环境决定性的影响的条件下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心理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品德情感对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起催化、强化作用。而电影有着强烈的情感征服感,影片中刻画的有血有肉的形象能够深深的克在我们的脑海中,比如《离开雷锋的日子》、《小兵张嘎》、《举起手来》等优秀的电影,电影中塑造的这些形象牵动着观众的情感,随着电影内容的变化,观众的感情也随之变化:忧伤、欢快、愤怒、甚至落泪。在各种感官的刺激之下,观众能与影片中的人物引起共鸣,在感情的跌宕起伏中观众的心灵得到震撼,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在不知不觉中情感得到升华。

(二)是培养爱国主义的形象教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在民族团结和抵御外敌中曾经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依然重要。但是,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之后,虽然给我们带来了经济上的飞跃,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在部分学生中滋长了崇洋媚外的思想,贬低自己的国家,这使得爱国主义受到了一定的挑战。而革命题材的电影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比如《长征》、《建国大业》、《金陵十三钗》等,通过这些影片,使学生从中感受到革命时期无论是共产党人还是其他的爱国人士都不怕牺牲,为了中国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昭示着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赤子之心。透过一幕幕历史事件,一个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让人们为这些革命热情所感动,有利于增强1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94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电影对人具有教育功能,电影对人的影响是渗透到骨髓里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也是因为一部电影,当他看到电影里一个华工被外国人侮辱,而其他华人麻木不仁时,他深刻感觉到治疗国人精神上的疾病远远比身体上的疾病重要的多,于是他毅然改行。电影对人具有如此深刻的教化作用,新时期的今天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也在相互渗透,电影也是一种宣扬自己国家价值观的隐形武器。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范围相当广,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影视作品来宣扬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这也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造成了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中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还表现在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优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等。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优秀电影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这种形式能够消除学生对说教的逆反心理,在观看过程中受到熏陶,使正确的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的意念中,激发学生的高尚理念,同时也对大学生进行了道德教育。

三、高校实施电影育人的途径

在高校实现电影育人的途径是多样性的,首先,我们应该从课堂入手,实行影教合一,将优秀的影视作品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选择适应教学内容的影片或片段穿插于理论教学中。在影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教师应加以引导,展开评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改造。其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在学校的教育平台上创建自己的优秀电影作品库,及时更新电影作品,丰富电影作品的种类,要求学生观看并写出观后感。最后,有效利用学生组织,比如学生会、社团的作用,定期举办电影节,鼓励大学生亲身参与制作校园微电影,营造健康的校园影视文化氛围,良好的氛围能够净化心灵,升华人格。

下载和谐的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和谐的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发挥青年作用 建设“三增”幸福社区 之龙华社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义务家教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团结、凝聚和服务青年的职能作用,扎实全力落实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16

    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显得突出和重要,主要是一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大学生虽然独立性,自主性强,但他们毕竟涉世未深,社会生活经验有待丰富,因而需要正确的思......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贺美英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7年第10期 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高校狠抓实......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造成了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服务服从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以学生......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在传统的“硬实力”的竞争之外,还包括与之对应的“软实力”的竞争,即一个国家对内所表现出的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姓名:高莹 学号:2009405303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因此,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

    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大全]

    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6年11月11日06:22 光明网-光明日报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