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91年—1996年) 多音乐元素交汇时期
(1991年—1996年)多音乐元素交汇时期春天的故事 童声合唱大哥你好吗 甘萍小芳 李春波同桌的你 老狼爱情鸟 林依轮纤夫的爱 尹相杰 于文华7 中华民谣 孙浩雾里看花 那英涛声依旧 毛宁大中国 阿里郎长城长 麦穗祝你平安 孙悦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 孟庭苇14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孟庭苇15 回到拉萨 郑钧青藏高原 韩红阿姐鼓 朱哲琴爱如潮水 张信哲夕阳红 佟铁鑫真心英雄 李宗盛走进新时代 张也
第二篇: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本学期我选修了西方音乐鉴赏,我选者这门课是因为我非常喜欢欣赏一些动人的音乐,我从老师对西方音乐史的讲解中获得了一些知识和自己搜集的一些资料,对这个学期的学习进行一个总结。在这里我从西方音乐史中选择了古典主义时期具体来介绍一下这一时期音乐的风格特征。
古典主义时期主要是指西方音乐史1750年至1827年左右这70多年的历史阶段。
古典主义时期之前欧洲爆发了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的启蒙运动,它对当时的教会权威和封建制度采取怀疑或反对的态度,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动的基础,相信实用性实验知识的效用和相信普遍自然感觉的价值,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后来又经历了狂飙突进运动、德国资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洗礼,欧洲音乐的主题从延续近千年对神的虔诚转移到对理性的崇尚上来,使得古典时期的 作品开始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所以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社会文化特质表现为强调人性解放,崇尚英雄主义,追求人权平等。
这一时期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下七个方面:
1、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
2、音乐创作不再以巴罗克时期的复调手法为主,采用的是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建立起“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进行。
3、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旋律不再采用巴罗克时期延绵不断、扩充的音型,而是以短小对称的2、4小节(也有3、5、6小节)为基本单位形成方整型乐句结构。音乐呈现出优美、简单、均衡的特征。
4、主题动机式发展,以主题间的对比取代巴罗克时期单一主题的模进发展。
5、“通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取代,使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明晰。
6、追求客观的美,描绘自然界中的人挣脱对教堂中的神、宫廷中的君主的依恋,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
7、音乐的重心移到新型的器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上。以上这些变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类型主要世俗化,专业化,定向化。在古典主义这一音乐时期不仅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还出现了三个重要的乐派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维也纳古典乐派和许多优秀的音乐家。
曼海姆乐派是18世纪在德国南部曼海姆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曼海姆乐派在音乐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有(1)在结构上,奠定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布局,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快速的第四乐章,形成了快板—行板—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交响乐套曲形式。(2)在演奏风格上,仔细安排乐队演奏力度上“渐强”、“渐弱”的情感幅度变化,在当时具有前瞻性。(3)在创作上,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声部,加强了管乐器的色彩效果,废除了巴洛克时期乐队通奏低音的写法,开创性地采用总谱形式进行创作。(4)在乐队编制上,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交响乐队,1756年达到56人,成为当时欧洲最大、最优秀的管弦乐队。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他小时演奏,作曲,具有惊人的听觉和音乐记忆力,被称为神童。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却为人们创造出数量惊人的音乐瑰宝,其中包括: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宗教音乐等等。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室内乐、奏鸣曲、宗教音乐。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因而使乐思的最复杂的创作也看不出斧凿的痕迹。这种容易使人误解的简朴是真正隐藏了艺术的艺术”。莫扎特的创作有着广泛的情感范围,但令人困惑的不是其无限的表情特性,而是不同的音乐千变万化的合成,是诸种情绪之间无可名状的转换,是不易用语言描述的模棱性质。
贝多芬1770年12月17日生于德国的波恩,在这个莱茵河畔的城市里,贝多芬渡过了不太快乐的童年。他在4岁开始在严父的教导下学习音乐,父亲希望他能使家里的经济状况改善一些,在他22岁去世。1781年贝多芬遇到了他音乐道路上一位相当好导师——作曲家聂费,他从思想上到音乐上使贝多芬的艺术视野更为广阔。贝多贝多芬有三句箴言放在工作桌前,做为一生信仰的指引。
1、我是无所不在。
2、我是一切,现在如此,过去如此,未来亦复如此。
3、我们常需要名字来指出事物与事物的差别,他是一切,所以不需要有名字。贝多芬是一为打破古典形式的古典音乐家,更被普遍誉为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大师。贝多芬的不仅创作领域广泛,而且在各个领域中都创造了相当大的成就,比较突出的有9首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17首弦乐四重奏(书上写的是16首)、一部歌剧《菲岱里奥》和一部庄严弥撒曲。在器乐和声乐中他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创作能力,从作品的篇幅、音乐的张力到精神内涵及对古典主义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上都有了自己新的理解。在1824年夏到1826年11月间的两年内,贝多芬在身心遭受病痛、贫穷、孤独等极大的困苦情况下仍完成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的伟大艺术家。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不仅增加了我对西方音乐史的了解,而且通过对几个西方音乐家的了解和对他们作品的欣赏,更大大燃烧了我对古典音乐等多种风格西方音乐的热爱,还培养了我对艺术的鉴赏力和情操,当然,我对于西方音乐的了解,最重要还是要好好谢谢 老师的讲解,老师的介绍再加上音乐家视频的观看和一些作品的欣赏,让我受益匪浅。
第三篇:年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2014年下学期音乐科教学工作总结
黄石市白马山学校 陈同军 时间毫不停息地走着,紧张的一学期已经成为过去,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辛酸。为了今后能更进一步搞好音乐科的教学工作,特对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坚决落实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认真备课,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自开学以来,始终能够按照音乐课彪要求,以审美为核心,以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特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优秀的音乐教学方法,全面的预设课堂,从而做到教学得心应手,信手拈来的自信。事实证明,全面的有效的备课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所在,只有备到百分之二百才能百分之百地上好音乐课。
二、注重音乐课堂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各项音乐技能。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能够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独立,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感情。用功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舒畅的音乐实践活动 1(听、看、唱个人工作总结,辩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想音乐、解析音乐、浮现音乐,并在肯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学习并不止于学校中的教学,只有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懂得音乐的艺术价值,学生才能产生终身学习的兴趣,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创造音乐的思想是形成兴趣的关键。于是我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仅能够听到音乐还能创造出音乐。从而调动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四、从日常生活中找切入点。
学生理论基础差,不要讲太多纯理论性的知识,而是找一些日常生活中浅显的例子来帮助他们掌握创作的技巧。如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第一句旋律的节奏,就是基本根据我们平时朗读“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这句话的节奏而来的。我们可以将语句中的这些音调作为创作旋律的基础。还有在讲如何选择恰当的节奏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形象来决定。如表现小蜜峰飞翔和大象走路,节奏疏密迥然不同等等。
五、其他: 我还很注重自身的学习,善于与其他小学教师进行交流。在本学期组织的校内外活动,学生的兴趣很高,参与意识非常强烈。2 总之,本学期的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教师也在辛勤的教学中得到了学生日渐成长的回报。相信自己沿着这样扎实的脚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会不断进步,超越自己,收获新成绩。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音乐素质教育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首要的因素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在实践的活动中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只有通过全体学生的参与才能完成。过去的一学期是充实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学期当中我付出着、收获着、快乐着、进步着,即将到来的一年我同样会用心去面对,用我的全部热情来浇灌我深爱着的事业。2014年6月25日 3篇二:2015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2014-2015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音乐教育教学每年都反反复复,但在每年反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却有着不同的收获。现将这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音乐是最擅长表现情感、以情动人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给人自由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乐曲,或许几分钟之内使你获得几星期苦思冥想的东西;或是衬托出一个美好的幻想;或是寄予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片灼灼的情感??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 ,会在心灵深处留下美的烙印.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得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对教材的目标进行了设定。并根据初中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安排了本学年的教学计划,精心编写了各个年级各个课时的教案和导学案,配合学校强势推进教学改革。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一些适时有效的设问,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实物展示与课件相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实效性。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在课堂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三、本学年除第一单元是唱歌课外,其他单元不是创作就是器乐或欣赏,比较枯燥难上,学生的兴趣也不太高,教学比较难开展。
我大胆的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表演,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有了提高,课堂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复习四分音符时让学生用“走”来感知;八分音符让学生用“跑” 来感知,这一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四、配合学校,参与县教育局举办地第四届全县中小学艺术展演。
参与县教育局举办地第四届全县中小学艺术展演,并成功出演节目——器乐合奏《龙的传人》《我相信》。此次艺术节的文艺演出活动给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使他们懂得团结协作的巨大力量和重要性,同时也得到广大师生及各界社会人士的好评,还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了我校的形象。
五、努力学习,加强修养。
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音乐。
2012年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斗转星移,转眼间,忙碌又充实的教育教学工作接近尾声了,我细细的回顾一下自己在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喜忧参半。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这学期学校安排我上三、六年级音乐课,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本学期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欣赏、创造能力。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浅显的锻炼,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独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在教学中,我认真根据新课改理念和学生实际情况备教案。我一改以往先练声再拍节奏等沉闷的教学方法,而是先让学生听、感受歌曲及猜谜、讲故事等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摇船调》这一节研讨课中,我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讲,让他们多表演、多参与、多评价。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潜质,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得到发展!除此之外我还边教边深入研究“如何开展音乐编创活动”和“如何利用节奏元素进行复习”两个问题。如:在节奏中和在歌词中进行编创活动;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活动;利用节奏,动作为源进行歌曲复习活动,将知识渗透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动力、创造、合作能力,学生学得高兴,教师教得轻松。我除了让学生听、唱、拍、跳、演外,鉴赏课我还多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容许学生有许多不同的答案,百个人就有百种想法,课堂气份自然活跃。各种民族歌曲的学习我还让学生表演各民族的舞蹈,收集各民族的资料,感受各民族的文化及风土人情。总之使学生不仅提高了音乐修养,陶冶了情操,愉悦了心情,也扩展了知识面!
二、课外活动是美育的延伸
课外活动是我对学生实施美育的另一重要途径,对于这方面受益的学生可以说一生受益。根据本学期需要,我担任舞蹈队的训练任务,每天下午的第七节课训练。舞蹈队人员多,任务重,都是一二年级的新队员,在桂香老师的配合下,利用一切时间训练。在训练场地小,训练资料缺乏和设施差的情况下,我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由于队员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所以我的讲解都要慢而细,这就加重了任务和影响了进度,一学期下来收效甚小,但看着孩子们那么的快乐和喜爱跳舞,虽然进步小和辛苦但我也由衷的欣慰了。现在学生能已能掌握舞蹈基本知识,初见成效,我的劳动总算得到了认可,我很满足。
三、注重个人学习:
此外,还注重自身的学习,我经常利用间隙时间通过网络、优秀的教学资料、书籍进行各种音乐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的追求进步,为教学工作做好充实准备。如:参加县里的集体舞培训活动;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网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上教育工作站与各地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交流。但做得非常不足的是听课太少,使我失掉了很多直接学习的机会。为能更好的带好舞蹈队,我自己买舞蹈光碟学习研究,节假日还到海口公园,培训中心等场所观摩,向名师学习讨教。
四、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方向
1、教学方面不够精,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有些欠缺。没有处理好“音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生的演唱情感调动能力不够,创编活动成效也不大!
2、性格方面还不够开朗和乐观,自己的快乐影响学生的快乐,情绪上有待改善。
3、对于有些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
4、对学生的评价不适时、不够有效。对于学生整体的音乐感受、鉴赏、表现、创造能力培养力度不强,以后还应加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情感。
5、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训练,摸索出一套适合我自己的特长和教学方法。总之,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多思考,多学习才多进步,才不断的给我的学生更多美的享受!篇四:2015年7月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2014--2015年第二学期初中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汪清一中 艺术组:姚庆芳
音乐教育教学每年都反反复复,但在每年反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却有着不同的收获。现将这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音乐是最擅长表现情感、以情动人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给人自由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乐曲,或许几分钟之内使你获得几星期苦思冥想的东西;或是衬托出一个美好的幻想;或是寄予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片灼灼的情感??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 ,会在心灵深处留下美的烙印.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得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二、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让学生从“要我学----我想学----我要学”这一过程进行转变。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对教材的目标进行了设定。并根据初中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安排了本学年的教学计划,精心编写了各个年级各个课时的教案和导学案,配合学校强势推进教学改革。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一些适时有效的设问,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实物展示与课件相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实效性。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在课堂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三、本学年除第一单元是唱歌课外,其他单元不是创作就是器乐或欣赏,比较枯燥难上,学生的兴趣也不太高,教学比较难开展。
我大胆的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表演,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有了提高,课堂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复习四分音符时让学生用“走”来感知;八分音符让学生用“跑” 来感知,这一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四、配合学校政教处,参与县教育局举办地第四届全县中小学艺术展演。参与县教育局举办地第四届全县中小学艺术展演,并成功出演节目——器乐合奏《龙的传人》《我相信》。此次艺术节的文艺演出活动给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使他们懂得团结协作的巨大力量和重要性,同时 也得到广大师生及各界社会人士的好评,还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了我校的形象。
五、努力学习,加强修养。
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音乐。
2012年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斗转星移,转眼间,忙碌又充实的教育教学工作接近尾声了,我细细的回顾一下自己在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喜忧参半。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这学期学校安排我上三、六年级音乐课,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本学期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欣赏、创造能力。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浅显的锻炼,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独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在教学中,我认真根据新课改理念和学生实际情况备教案。我一改以往先练声再拍节奏等沉闷的教学方法,而是先让学生听、感受歌曲及猜谜、讲故事等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摇船调》这一节研讨课中,我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讲,让他们多表演、多参与、多评价。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潜质,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得到发展!除此之外我还边教边深入研究“如何开展音乐编创活动”和“如何利用节奏元素进行复习”两个问题。如:在节奏中和在歌词中进行编创活动;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活动;利用节奏,动作为源进行歌曲复习活动,将知识渗透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动力、创造、合作能力,学生学得高兴,教师教得轻松。我除了让学生听、唱、拍、跳、演外,鉴赏课我还多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容许学生有许多不同的答案,百个人就有百种想法,课堂气份自然活跃。各种民族歌曲的学习我还让学生表演各民族的舞蹈,收集各民族的资料,感受各民族的文化及风土人情。总之使学生不仅提高了音乐修养,陶冶了情操,愉悦了心情,也扩展了知识面!
二、课外活动是美育的延伸
课外活动是我对学生实施美育的另一重要途径,对于这方面受益的学生可以说一生受益。根据本学期需要,我担任舞蹈队的训练任务,每天下午的第七节课训练。舞蹈队人员多,任务重,都是一二年级的新队员,在桂香老师的配合下,利用一切时间训练。在训练场地小,训练资料缺乏和设施差的情况下,我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由于队员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所以我的讲解都要慢而细,这就加重了任务和影响了进度,一学期下来收效甚小,但看着孩子们那么的快乐和喜爱跳舞,虽然进步小和辛苦但我也由衷的欣慰了。现在学生能已能掌握舞蹈基本知识,初见成效,我的劳动总算得到了认可,我很满足。
三、注重个人学习:
此外,还注重自身的学习,我经常利用间隙时间通过网络、优秀的教学资料、书籍进行各种音乐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的追求进步,为教学工作做好充实准备。如:参加县里的集体舞培训活动;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网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上教育工作站与各地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交流。但做得非常不足的是听课太少,使我失掉了很多直接学习的机会。为能更好的带好舞蹈队,我自己买舞蹈光碟学习研究,节假日还到海口公园,培训中心等场所观摩,向名师学习讨教。
四、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方向
1、教学方面不够精,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有些欠缺。没有处理好“音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生的演唱情感调动能力不够,创编活动成效也不大!
2、性格方面还不够开朗和乐观,自己的快乐影响学生的快乐,情绪上有待改善。
3、对于有些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
4、对学生的评价不适时、不够有效。对于学生整体的音乐感受、鉴赏、表现、创造能力培养力度不强,以后还应加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情感。
5、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训练,摸索出一套适合我自己的特长和教学方法。
第四篇:XX年音乐教师工作总结_1
XX年音乐教师工作总结
做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出什么样的人才。一份好的教师工作总结能让你清楚了解自己一个学期以来的工作成果和不足,帮助自己更好的提高教学能力。下面小编搜集了一些音乐教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教师工作总结1】
这学期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现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音乐审美体验
我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比较注重一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这个基础理念,这一理念常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并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律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我从自身的点滴做起,一方面,上课是注意歌声美,琴声美,语言美,教态美,服饰美等,让学生从教师的身上体会到美,从而使学生喜爱老师,进而喜欢上音乐课。另一方面,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活动空间及思维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每节课至少要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在他人面前自信的表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每节课还设计一些值得研究、可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回答。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从不用教师的思维定势去约束学生,应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理解,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提供开放式的音乐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们从中可挖掘自身的潜力。如: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合作意识、团结精神等。我上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四、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往的音乐课有个误区:把创造单纯看成是作曲。我觉得音乐课中的创造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如:根据音乐编动作,创造新词,用声音创编故事等等。就如同用铃鼓发出声音,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创造,让全班同学想一种不同的敲击方法让铃鼓发出声音,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进行创造性学习。
【音乐教师工作总结2】
我担任的是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在参加全国新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工作中,我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培养智力因素(歌曲,乐谱,节奏等)与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相结合为原则,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对音乐感受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一、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1.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
2.培养了学生初步分辨节拍、听辨不同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的能力,并运用体态、线条能够做出反应。
3.培养了学生的演唱能力,能够在自己的的表情动作的配合下演唱歌曲,并了解中国及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风格。
4.培养了学生创作的能力,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陶冶了学生情操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培养了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6.在教学中,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了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了成思想教育。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
五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介绍乐理小常识。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们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深,我以形象的富有童趣的 1
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生学起来就不会如食鸡肋一般索然无味。在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学,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
三、存在问题
大多数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些音乐基础,是一个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度时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长,大部分学生表现欲强烈,集体合作意识增强,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是个别学生还存在胆小不敢“出头”的现象,特别是在变声期,很多学生不敢唱歌。
四、采取措施
在大多数学生掌握知识牢固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他们能够做好过渡时期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
5.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7.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五、考试方法灵活:
为了是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任意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来表现。让学生有更广阔的自我表达、自我展示个性的空间。一学期已接近尾声,回忆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虽说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我将在今后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争取在下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五篇:十七年时期何其芳的自我调适
十七年时期何其芳的自我调适
赵思运
(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1949—1966年间何其芳的文学活动和文学评论具有极大的分裂性。一方面,他在体制内部紧跟中共中央的步伐,以文件和政策为依据,开展批判运动;另一方面,他又在体制允许的最大限度内表达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与坚持。二者之间形成的巨大张力,使其精神人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裂且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地做着自我调适。
关键词:何其芳;精神人格;自我调适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11)06-0075-05
何其芳在共和国以后的文学活动和文学评论具有极大的二重性,一方面,他在体制内部紧跟中共中央步伐,以文件和政策为依据,开展文艺界的大批判运动;另一方面,他又在体制允许的最大限度内表达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与坚持。二者之间的裂隙之大小随着政策的松与紧而变化,每当政策紧张时,体制力量几乎把他的个性完全压制住,这个裂隙就狭小;每当政策放松一些,这个缝隙就宽一些。这样,何其芳一方面显现出极强的体制性人格,另一方面,又具有很大的缝隙。二者之间形成的巨大张力,使其精神人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裂且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地做着自我调适。我将着重透视1949—1966年间何其芳的这一特征。
他的学术活动其实都是在政治舞台上唱的,是政治搭台,文化唱戏。何其芳的很多学术观点,都需要放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下来看。很多时候,他的所谓的思想解放都有着“政策依据”。他批评杨绍萱戏曲改编和戏曲评论中的主观主义和公式主义,依据是“和今年(1951)五月五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直接相违反的”。他批评杨绍萱改编剧本中“鼓吹封建奴隶道德”的倾向“正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指示中曾经明确地指了出来,必须加以反对的。”[1]在1957年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的演讲《答关于<红楼梦>的一些问题》中说:“斯大林同志的《论语言学问题》谈到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在苏联也曾经有过讨论。当时我觉得他们有些解释用来解释中国的古典文学,总是解释不通,但是不敢怀疑;直到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以后,才感到斯大林对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解释的本身是有些缺点的。”[2](43)1960年《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后,何其芳发现毛选里有不少文章是反“左”的,他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就获得了合理性——合法性,即“合谋”。于是他才思考很久,敢于写出《战斗的胜利的二十年》。[3](32)1959年毛泽东交给文学研究所一项政治任务,编写《不怕鬼的故事》,借以宣传毛泽东思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反动派、反对修正主义,在战略上蔑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何其芳主编了《不怕鬼的故事》,并写序。他的序言和正文陆续发表于《人民日报》、《红旗》等重要官方报刊。1961年1月23日他完成的《不怕鬼的故事》序,就是毛泽东亲自指导与修改的。虽然很多人批评何其芳,在反右倾运动中,何其芳也受到冲击,但是毛泽东还是对他很信任,毛泽东对何其芳说:“虽然有些同志批评你,我对你还是有好感。”[2](475)这无疑给何其芳增加了一层保护膜。何其芳1960年在中国作家协会会议上的发言《正确对待遗产,创造新时代的
文学》,讨论对待文学遗产的继承问题,何其芳主要引用毛泽东、马克思、列宁的“经典论述”以及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和周扬的指示,重点讲了对遗产的“批判”性的继承,强调文艺的武器性质:“对于文学遗产不采取批判的态度,不进行阶级分析,不根据阶级斗争的需要、不依据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教育的需要来加以吸收和创造,只是片面地强调继承,强调过去进步文学对于今天的积极作用,甚至认为旧的传统和新的创造之间毫无矛盾,那是完全违背列宁关于文化遗产的学说的。”[4](251)
在那个政治与政策瞬息万变的时代,学术的独立性几乎完全丧失了。而文艺界的领导即使能够最大化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也是极其有限的。领导心理的变化非常微妙。1961年初,中宣部副部长周扬插手主持全国教材的编写工作,打破了文学研究所的计划。何其芳经过反反复复的考虑,1 不得不接受了上级的任命。此书周扬亲自负责。这时的周扬还强调不要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与限制,甚至说:“大不了掉进修正主义的泥坑,我把你们拉上来就是了。”还要大家借鉴资产阶级文学史写法,竭力提倡“春秋笔法”写史。而1962年秋,毛泽东提出“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以后,他再也不提这些想法与主张,而是强调大家时刻警惕自己的立场观点是否端正,编辑方针来了个180度大转弯。非常富有深意的是,如此大的转变,在当时编写组里并没有人提出任何疑问。樊骏说:“如今回想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是:当时除了感到意外,竟然没有对周扬的这一变化提出任何疑问,或者由此触发什么联想,从而影响编写工作的进行;„„反而加快了工作的步伐。”[5](161)可见,当时的政治需要和意识形态的规范已经成为研究人员的集体无意识,似乎学术研究随着政治形势的需要而变化,是天经地义的,他们的学术自觉和独立意识已经被清洗掉,文学研究的主体性已经完全丧失。何其芳所执掌的文学研究所作为中宣部直接下达任务成立的文学研究机构,其实更大的作用是体现中共意识形态的要求。何其芳不能不受到极大的制约。每每政治局势严峻时,他就不得不对自己做出调适,甚至自我否定。在体制化的过程中,他不得不对自己内心中的诗性基因和人性基因进行压抑。这个压抑既是内在的自觉行为,又是外在的体制施加的意识形态高压。他的自觉里面既有一个自我施压即“自律”的因素,也有一种“自虐”的因素。所谓“自律”是指他全身心地体认一个东西,认为他所坚持的价值立场是对的,他去自觉地用这个东西要求自己。但有时他对当下的一些东西不能全身心信赖甚至不无置疑,他还是必须出于种种需求用它规范自己,那就近乎“自虐”。
进入共和国时期以后,战争结束了,“共和国”成立了,他本来要全力搞他所钟情的文学了。但现实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大一统文艺体制对他的角色和文艺行为仍然具有极大的约束。他对待自己过去的文学作品,虽然还有留恋,想重版纪念,但是又不得不做出修订。1952年1月9日何其芳致信巴金,出版《预言》时“删去了那些有悲观色彩的东西。我一共删去了十四首,还留下了二十首”,“重印这个小册子,实在也近于翻古董了。改编的动机实在起于有人向我要,而现在书摊
[6](3)上找不到。另外,我抗战以前写的东西全部不足存,这二十首诗或者勉强可以留作一点纪念”。1952年11月22日致巴金信中提到何其芳的《刻意集》是不是有机会重印,并要求“请你代为将我再版序中最后一段删去。记得那段引鲁迅先生‘不悔少作’之语为慰解,现在想来颇不应该,因为鲁迅先生那些少作是可以不悔的,而我的少作却实在太差了,不应自己辩解。”[6](4)这里他一方面否定自己“不足存”,“不应该为自己辩解”,另一方面又要求重印,“留作一点纪念”,从“不悔少作”到“悔少作”之间的变化,非常富有深意,这之间的裂隙,游走着何其芳难以言传的思绪。1956年重版《何其芳散文选集》时,由于“入选的几篇仍然是带有当时的思想落后的色彩的,只是今天看来过于刺目的谬误的地方,我略为作了一些删改。”[2](30)对于他那些走向文坛的里程碑的大学时代诗歌和散文,他认为是“脱离现实的消极的浪漫主义”,是“走入了那样的歧途”,对于他初到延安时创作的《夜歌》,基本上进行了否定:“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我才恍然大悟:这是由于我的生活很狭窄,这是由于我很少接触劳动人民的生活。这当然是无可怀疑的根本原因。”[7](332)1952年5月重版时书名变为《夜歌和白天的歌》,能够看得出他竭力走出“黑夜”而融入“白天”的企图。在第二版(1950年文化出版社,上海)的基础上,他又删除十首诗,对其他几首也做了局部删改,“我是想尽量去掉这个集子里面原有的那些消极的不健康的成分。然而,由于这个集子原来是我在整风运动以前的作品的结集,它的根本弱点是无法完全改掉的。”[8](527)所以他保留了第一版后记,以供参考(同时也进行了删节)。对于大学时期作品语言与形式的精致也自我批评,觉得应该“努力把语言写得朴素一些,单纯一些,使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尽可能口语化。”《夜歌和白天的歌》虽然有改正,但仍然“语言上有些不适当的欧化。”以至于他在诗歌创作中经常出现矫情的文字,把他自
①己的真实想法掩饰或者过滤出去。
同时,他对自己原来的审美情趣和爱好也做出了调整。他检讨了自己在大学时期的诗歌阅读趣味:“读了许多比较次要比较小的作家的作品,而且其中包括了一些没落资产阶级的形式主义的作品。由于当时在政治上的落后,有一个期间我从那些病态的倾向不同的作品所接受的影响竟至超过了那些正常的现实主义的杰作。我就曾经爱好陀斯妥耶夫斯基甚于托尔斯泰,爱好法国某些象征主义的诗人甚于一些大诗人”。[7](323)他觉得,对于高尔基只有接受其无产阶级性的作品才是正确的,他当时接受高尔基比较忧郁、孤独的散文则检讨说是不正常的趣味,甚至他对晚唐诗词的迷恋也成了“消极的东西”、“最不好的是腐朽的悲观思想的影响”。长期置身于社会主义文艺氛围下的何其芳对西方现代艺术非常隔膜,[6](358)对“资产阶级”艺术保持高度警惕。他在1952年6月20日的 2 访问捷克日记中写到:“午餐后到一近代艺术馆参观,所列的为十九世纪、二十世纪捷克画家及雕塑家的作品。画多印象派的作风,有少数画显然颓废色彩。”[6](353)6月27日的日记提到苏联记者游历美国的报导《从后门看美国》,转述其中第三章叙述美国音乐的堕落。本来泰戈尔是他早期文学创作的重要资源,但是,到了1958年,再读泰戈尔的《园丁集》和《吉檀迦利》,却感到“两书好诗似很少,读之颇觉隔膜。”[6](427)1961年5月6日的日记也写到:“读《吉檀迦利》等节,颇感到隔膜。
②少年时,喜爱的《飞鸟集》也不大喜欢了。”[6](456)《文学知识》月刊连载何其芳的《新诗话》。何其芳在这里尽量淡化了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而聚焦于诗歌本身的因素。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结集为《诗歌欣赏》于1962年4月出版时,又增加了最后一节。他一方面坚持着“把诗歌和科学加以区别看待”、“历史主义地对待古代诗人”,另一方面,又在自我检讨,说明欣赏趣味转变的重要。他说:
我做大学生的时候,由于政治思想的落后,由于脱离斗争,孤独地居住在我的宿舍里,简直有些像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中的那个被人放逐入海因而居住在荒岛的岩穴间的米兰公爵一样。那时我喜欢读杜斯退益夫斯基的小说,喜欢它们里面的那种心境忧郁的人从烈酒所能获得的强烈的刺激,以至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那样的杰作都感到它写得平淡。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到了延安。由于生活和思想的变化,我再读到杜斯退益夫斯基的小说,我发现我已经不喜欢了。我感到世界并不像他所描写的那样阴暗,我偶尔又读他的小说,这一次我[7](450—451)不但不喜欢他的错误的病态的思想,连他的艺术方面的成就我也有所怀疑了。这或许是为了使书能够顺利出版而做出的审美趣味上的让步? 十一届八中全会文件后,1957—1958年开展了整风运动,对何其芳及其文学研究所提出了批评。毛泽东两个批示以后,文艺界开始整风,何其芳1959年写的《文学艺术的春天》遭到批评,《文艺报》署名文章批评他“厚古薄今”。所内也有人批评说:“现在的文学研究所几乎成了古典文学研究所,或者干脆叫《红楼梦》研究所。”一位文艺界领导说普及性文学刊物《文学知识》只看到成绩,看不到斗争,很容易滑向修正主义泥坑。在这个时候,为了纠正“厚古薄今”风气,何其芳从现代文学组分出来“当代文学研究组”(简称“当代组”,后叫“当代室”),反映了他把建国以后的十年文学放到了和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相同位置的研究意图,无疑体现了上级“厚今薄古”的倾向性。何其芳还让参加过延安整风运动、知识分子改造和共和国以后文艺运动和论争的朱寨做当代组的组长。何其芳经常在正式场合下把当代组称为“人民共和国文学研究组”,以示“厚今薄古”了。在《论〈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序里,他特别强调说:“尽管我们和资产阶级学者在方法论上的分歧也是学术工作中的两条道路的斗争的表现,然而我并不曾一开头就这样明确地提到理论高度;党所发动的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批判运动虽然我也曾努力参加了,然而在这以后我并不曾更多地集中地批评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仍然是比较分散地就一些具体问题的争论发表意见”,他接着检讨“这些都是我的理解和水平的限制,都是我的这些论文的缺点”。[7](215)
在反右倾运动中,何其芳代表文学研究所写了自我批评文章《欢迎读者对我们的批评》(1960.2.1),这里的“我们”其实既是指文学所的研究者如毛星、卞之淋、吴晓玲,也是何其芳个人的“自我批评”。他在此文里检讨了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文学形势的看法有问题。何其芳在1959年9月19日《文学艺术的春天》,全面肯定了共和国十年文学园地里“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是没有突出文艺界“两条路线的斗争”,缺乏毛泽东指出的肯定社会主义还有矛盾、还有阶级斗争的学说的指导思想,阶级斗争观念比较薄弱。他们“不适当”地强调了反对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简单化,而减弱或放松了对文学上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模糊了思想斗争的方向,把简单化、庸俗化社会学倾向和资产阶级思想混淆了。承认自己对毛泽东著作学习不够,了解得不够。二是关于十年来中国文学成就的肯定不够。《文学艺术的春天》等文章,没认识到共和国时期的文学“完全是一种新型的文学,人类的历史上所不曾有过的文学。它是过去任何时代的文学都无法比拟的。它的这种根本性质已经超过了过去的一切文学。”认为我们的文学还赶不上《红楼梦》、《约翰•克里斯多夫》等作品,这是“缺少正确的历史观点和阶级观点,表现了厚古薄今的倾向”,[2](85)贬低了我们的文学的总的成就。三是对待文学遗产的态度有问题。批评了自己强调继承而批判不够,对于陶渊明、王维、李商隐、李清照等人的艺术性过多的肯定而忽视了他们的消极内容,是厚古薄今的错误。最后表达了决心:“在这次学习八中全会文件以后开展的整风运动中,我们更深入地检查了文学研究所的方针任务上的问题。我们相信,我们的研究工作中的脱离政治脱离实际的倾向和 3 厚古薄今的倾向,这一次一定能够得到彻底克服了。我们要把研究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研究当前的文学运动中的重要问题,参加文艺思想斗争,作为全所的中心工作和第一位工作。”[2](93)
他对于自己在文学研究和文艺活动中的人道主义观点也进行了自我批评。1956年的《论〈红楼梦〉》他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述爱情悲剧及其爱情描写的意义,并认定《红楼梦》“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男女不平等,特别是揭露了那些直接压迫妇女的制度的罪恶,这是《红楼梦》全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一种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的表现。”[9](322)而到了1963年的《曹雪芹的贡献》中则将《红楼梦》的主题迁移为反封建性质和民主主义思想,文章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所谓唯心主义研究方法的批判。更主要的是他对自己的《论〈红楼梦〉》中的阶级分析法的运用做了肯定之后,对自己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自我批评。因为自己原来“过分地突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在书中的地位,或者对这种爱情作了过多的不适当的肯定,以至无批判地加以歌颂,看不见它发阶级性,它的封建色彩,都是不正确的。”[2](124)并且在注释中说:“我1956年写的《论〈红楼梦〉》,虽然并不是完全没有说到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的阶级性和封建色彩,究竟对它肯定太多保留太少了,赞扬得过多批判得太少了。我们对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不加批判或者批判得不够,都是表明我们至少在这个问题上还不是站在无产阶级的思想的高度,还没有超越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水平。”而把《红楼梦》的主题归结为人的美、爱情的美和这种美的被毁灭,就离开了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了。由此,再次他强调了文学遗产研究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思想观点的斗争。对人道主义和人性论的批评同样体现在他长达2万字的《夏衍同志作品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同时他做了“自我批评”,觉得自己在国统区批判夏衍时非常肤浅:“开国以来,我在工作当中,在我写的文章当中,都曾犯过错误。在党的多次教育之下,我的觉悟提高很慢,直到这一次文化革命开始才深切地认识到,这些错误的发生都主要是由于离开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观察问题。”[2](240)何其芳在苏联的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托尔斯泰的作品仍然活着》(1960.11初稿,1963.2.19修改)在肯定托尔斯泰的同时,对他的宗教思想进行了符合中共意识形态要求的批判,把托尔斯泰认为是“现代的宗教意识”的核心的人类之爱,当作“一种破坏现实主义的因素”。
何其芳一方面反对教条主义,而在另一方面他自己却又教条主义地看待问题。毛泽东文艺思想在他的手里,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不容任何商榷,甚至对毛泽东讲话的解释也只能有一种。他曾经在很多地方反对了教条主义,例如评价《红楼梦》的阶级性质问题,他说不要教条主义的贴标签,无论是市民阶级还是农民阶级,都不能机械地主观主义地理解,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他在《论〈红楼梦〉》一文中反对了一种情形:“它们的作者不是认真地去分析问题本身,不是对问题的各个方面去作必要的考察,这样来寻求问题的解决,却是引用一些名人的话,就以之为根据、为前提来得出结论。这些被引用的话好像是最高法院的判决书,是不能上诉的。”[9](395)他也知道,世界上名人很多,名言未必都是正确的,即使正确也未必适合。但是,为什么还会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呢?这些终极真理是如何验证出来的呢?世界上究竟是否存在所谓的终极真理?
我们看到的何其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何其芳人格虽然已经充分被体制化,成为体制的载体和喉舌,但另一方面,他却由于内心深处的诗性一直未能被彻底剿杀,还能够在特定时候最大限度地把自己对于诗意和学术的东西表达出来。不过,他基本上还是在体制内部的框架里移动。具体地说,当体制的政策稍微缓和一些,他的文化人格里的诗意的东西就张扬得充分一些,当体制的政策严峻时,他又不得不约束自己、否定自己、检讨自己。他的成就是在体制的缝隙里诞生的。他的文学活动和文学评论的体制性是主导的,无论他的缝隙或大或小,都没有突破体制之约束而走向思考的独立。二者之间的张力,正是何其芳精神人格的复杂性之所在。
注 释:
①比如他的诗歌《西回舍》(1964.2.15)。1962年1月18日他曾经重回西回舍,他在日记里比较详尽地陈述了1958年以来生产和生活越来越坏的情形:‚去年冬天极困难,每人口粮只一天四两,以‘代食品’(有三分之一是红薯叶子、棒子轴、荞麦杆、棉花壳、河草根等)和面。吃得坏时,街口没有小孩们跑跑闹闹的声音,六十多岁的老头在街上走都走不动。牲口也饿瘦了,有的还饿死了。‛其原因何其芳总结了几条,如‚平均主义‛、‚瞎指挥风‛、‚浮夸风‛、‚食堂化‛、‚大炼钢铁‛等,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这一切都没有在何其芳的诗中得到表现,被他有意遮蔽掉了,而显示出来的却是:‚你们在为过春节杀猪宰羊,/我们在为全村安装电灯,/希望不久用它们照明。‛‚你屋子里堆满了粮食,白菜,/你领导的生产闹得不坏!/我知道自然的灾害和困难/难不倒久经锻炼的硬汉!‛几乎同时,在1964年2月22写的《张家庄的一晚》里,同样显示了他的近乎盲目的乐观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像春天 带来了/灿烂的阳光,绚丽的色彩‛。
②根据中国共产党的要求,为了加大《文学研究》的战斗性,强调‚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目的性,《文学研究》更名为《文学评论》。从‚研究‛(学术活动)到‚评论‛(政治斗争),可以看出官方对文学研究的思路之转换。为了弥补没有‚普及‛的缺陷,文学所又增办了文学普及读物——《文学知识》月刊,1958年10月创刊号出版。参考文献:
[1]何其芳.反对戏曲改革中的主观主义和公式主义[C]//西苑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2]何其芳.何其芳全集(7)[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3]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岁月熔金:文学研究所五十年记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何其芳.何其芳全集(5)[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5]樊骏.编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若干背景材料[C]//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岁月熔金:文学研究所五十年记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6]何其芳.何其芳全集(8)[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7]何其芳.何其芳全集(4)[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8]何其芳.何其芳全集(1)[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9]何其芳.何其芳全集(3)[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5
(责任编辑:郑宗荣)He Qi-fang's Self Adjustment in the Period of 1949-1966
ZHAO Si-yun(School of Cultural Creativit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Hangzhou, 310018, Zhejiang)
Abstract: Entering into the ag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e Qi-fang's literary activities and literary criticism had a great split in the period of 1949-1966.On one hand, following the pace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e carried out criticism movement according to the authoritative documents and policies;on the other hand, he maximized the expression of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adherence to art in the system.This huge tension makes him appear split personality.He constantly adjusts himself with the change of the political situation.Keywords: He Qi-fang;the spirit of personality;self adjustment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