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肥学院大学生违法现象的调查报告完成
合肥学院大学生违法现象的调查报告
现在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个性、有绚烂多姿的想法,当然也有一些潜在的危险的念头存在。很多人还不知道这种想法的危害性,所以就有很多悲剧发生。当违法的行动已经发生时,这生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也给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还会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一、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学生违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违法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二)大多数违法具有偶然性:大部分大学生在违法时,事前无明确的作案目标,无明确的行动方向,遇事时临时起意,突发性作案。如违法嫌疑人马某到其同学陈某家串门时,无意中发现陈某将1200元现金放在床下的皮箱里,遂产生盗窃念头,并乘陈某不备,将1200元现金全部盗走。
(三)违法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违法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四)侵害客体:大学生违法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二、违法原因分析
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一)社会不良文化及风气的影响
1、社会上各种不健康思潮的影响。近年来,一些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着不可低估的负面作用。在文化商业化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糟粕以及暴力、色情、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丑恶现象使一些意志力薄弱,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可能产生违法违法,以身试法。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有相应的消极一面。大学生入校以后,其原有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原居住在农村或其他中小城镇的大学生,到大城市后,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极易受到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物质诱惑。同时,在当今市场经济冲击下,校园里的攀比之风和社会上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之风也动摇了校内众多学子纯洁上进的思想,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在这种情况下,自以为是天之娇子、社会宠儿的大学生,在经济状况满足不了自己优越的心理和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时,有些人便铤而走险,走向了违法。
(二)心理原因
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成年,其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同生理上的成熟相比较,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发育水平还相对滞后。因此,心理问题是诱使大学生违法的关键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具有侥幸心理、冲动心理。大学生违法当中,多是冲动型违法,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中,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往往乘人不备,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另外,大学生往往年轻气盛,自我约束能力差,感情比较脆弱、易冲动,缺乏对事件的正确处理与驾驭能力。在一定的突发事态刺激之下,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极有可能与他人发生冲突,容易产生偶发性违法。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大学生在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之后,对挫折没有准备,一旦遇到比较大的事件,容易产生过激行为。一些大学生,特别是出身贫寒,或有某些缺陷的学生,在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再加之自己囊中羞涩的情况下,孤独、敏感、自卑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不满油然而生,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无法应对社会的一些不公和挫折,导致他们对人生悲观,难以自拔,极容易走上歧途。
3、被害人防范意识差。大学生尚未走向社会,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往往自我保护意识差、防范意识不强,这就给那些思想不良的大学生留下了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从而致使违法的发生。
(三)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缺陷
1、学校教育方式的缺陷。一般情况下,学校对学生的知识教育抓得比较紧,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重视不够,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另外,大学生作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却相当薄弱。此外,学校内部管理流于形式化也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违法道路。
2、家庭教育方式的缺陷。家庭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违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家庭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常给子女造成不良影响。有的家长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在教养的方式上多采取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有些家庭过于溺爱、偏爱,特别是对子女上大学后的放纵,会使子女产生“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受不得半点委屈,一旦受打击便易心理失衡。
三、对大学生违法的预防对策
预防是减少违法的最有利的办法。预防大学生违法不仅是学校的任务,也是我们司法机关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任务。针对大学生违法增长现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环境,预防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一)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控制违法的发生率
家长与学校应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追求目标。同时,学校还应采取开设法制课堂、增设法制宣传栏、宣传刊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强化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修养,使他们成为德与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材。
(二)加强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大学生们正确认识自己心理的同时,社会、学校及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们心理的正确指引,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消除不良的习惯和消极想法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完善和健全校园内的内部管理体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为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和学习场所,学校要加强内部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健全管理约束机制;配合有关执法部门综合整治,排除校园周围不健康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干预。通过建立一整套的安全防范管理体系,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最终从体制上杜绝违法违法现象。
结合在校园中的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现实的法制教育,是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重要措施。这样,可以很好将打击违法和预防违法结合起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第二篇:合肥学院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合肥学院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的校园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
2、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应如何对待爱情、追求爱情,这将是每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希望这次的调查能使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二、调查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针对合肥学院北区的学生,通过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60份,其中有效问卷60份,有效问卷占100%。我将这60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同学们参考。我采用的是结构型问卷,调查范围涉及了整个合肥学院北区的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9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综合上述三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
由调查得出大学生恋爱的常见类型
一为天仙配型:
此种类型在我等周边属于常见。只说靠缘分就蹴就,或参加某一舞会某一社团,初识便觉得:“好似在哪见过似的,怎眼熟到此来?”而后便频繁接触,愈发觉得相见恨晚,似乎人生从此开始,前面二十来年是白活了。于是,每每心中兴奋不已,睡梦中都想增加感情,加密接触,不想更得到对方默契回应。于是一二一从踏步走到齐步走直至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都是秘密从地下自动完成,心照不宣,神不知鬼不觉,正式宣布时给人种晴天霹雳感觉。期间不用特殊心机,一切随缘而来,至少表面看来是这样。就如笔者一室友,“夫妻”二人共在学生会供职,从工作接触的理性认识到感情上的深入了解,从生疏到熟悉,自惊叹至倾慕,似乎一切顺其自然。工作情感两不误,关系持续到今,传为佳话。
二为运筹帷幄型:
这种类型的出现过程比较有意思,但有不雅之嫌,然而却有普遍性。某人好似猎人套狼一般,在山路上布下陷阱或者绳套,万事俱备,只等猎物送上门来。笔者于图书馆和自习室都曾目睹过这个经过。心中佩服万分,感慨毕竟是学理出身,用上了解题的缜密思维与坚忍不拔的品质。首先是确认工作,先确定一目标,不论身材或者相貌均比较符合心中向往的异性(多为女性),而后观察数日,得出“乃此人”的结论;其次是侦察环节,在此美女出现频繁的地段上广泛撒网,后用概率论及数理统计得出其出现规律,或者是哪个自习室的某排座,或者是某个花园的第几个长椅,后故意昼伏夜出,晚出早归,以期待某一天能有近距离与比较合理的接触理由。当然,也不排除有革命者大无谓的精神而直接表白的,但数量应不太多;随后是面试流程,成为被考察对象,被有幸录取的便进入此恋爱阵营,开始比较幸福生活,而惨遭拒绝者则继续工作,进入下轮次三个环节的重复,为早日进入此阵营而不懈努力。在笔者调查中,此种类型出现相比上类要多,大概都希望要个主动权,不能“听天由命”,坚信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竟无意间成为孟子传人。
三为牛郎织女型
某人与其女友(或男友)就同牛郎织女般被强制分于“天河”两岸,有期盼想念却不能朝夕相对。其出现是历史原因,在高中时候留下来的投资,在大学中继续自负盈亏。这些人在人群中是比较常见,基本上俯首皆是,说他们活得幸福或者辛苦都无可非议。如笔者邻班某某人,与女友间“天河”几千公里,假使喜鹊搭桥,即使是动物数量未锐减之前,也是有一定困难的。故此二人一年相聚不过寥寥数日,然而距离产生美,也避免了平日的磕磕碰碰,只念着对方的好。但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感情的持续需要信息交流来支撑,于是无疑要为中国移动或者中国网通提供资金支持,时常见此兄手持正在充电的手机狂侃十几小时,次日被告知欠费数百,第n 张sim卡进入被储藏状态。不过话说回来,假使两人在一起也要隔三叉五的烤个串儿,涮个锅儿,何况钱财乃身外之物,于是只要关系一日不破裂,便继续进行资金投入。但此人群有特殊性,也许某日为某一事不快,因分居两地,三言两语不得解决,而导致快速分手,随后用已有经验开始新的恋爱,则进入第一阵营。不过存在另种可能,若分手后因其经验不是四海皆准的真理而无有归宿,则只能进入游离状态。如同解放前夕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也许有人对此种分类不解,应是第一阵营。但对我们直接观察而言,确实身边无女友在傍,形同虚设,故暂做此分。
三为望梅止渴型
首先明确,此类型出现具有时代性,是信息发展的产物,在几年前应该没有。此人群应大一居多,从高三的繁忙厚重的痛苦一跃而入大学的清闲,且恋爱不畅,又远离亲朋故友,唯有靠网络来倾诉,以期望能够消除此郁闷。不想另一端也有同样心情的网友,于是你来我往,不亦乐乎,但此网友年龄性别真假不辨。然而既然是所望之梅,望得见也就是了,管它真假。于是打印字体承载了感情,心中因有过诉说对象而隐隐有了塌实感。本人一哥们儿用此途径发展过一网友,后发展到用短信联系,某日被告之到了东大北门,旋而到二食堂外,后又离奇归家,始终未见芳容,却是假设擦肩而过也不知到底庐山真面。当然这只是个例,也有用过视频的,在新版腾讯qq上就有高级搜索,范围能限制到市,且有年龄,性别,有否视频的选择,可谓是用心良苦。于是飘忽的网络扮演了月老的角色,但由于种种原因,能在双方达成见面意愿的并不是太多,只能在摸索中品味感情,感受悲喜。同样,此群体也有立场不坚定性,存在一种可能,有朝一日见面,皆大欢喜,随后虚拟成为真实,进入恋爱群体,但若不为真实,则在笔者的恋爱与否的标准——身边是否存在女友——中,被认为模棱两可,或者根本不存在。
四为铁石心肠型
这种类型的人,其心理如何还是确实如此笔者不甚知晓,可能有其自身成长环境或者后天培养甚至中途剧烈的变更所致。表现为潜心搞学术理论研究,或沉迷于电脑游戏等其他娱乐,总之也就是对女色(或男色)比较“弱智”,此小二分类后来走向两个极端,前者成绩年年优异非常,奖学金可谓是接踵而至目不暇接,并且因无女友帮助消费,钱财只入不出,因此提前温饱而甚至进入小康。但沉迷游戏者则因网费巨大且无经济收入,又因倒卖装备需假以时日并资金投入,生活潦倒不堪。亲听一友人说过,某寝室因平日此项支出过于庞大,临近假期时吃饭都成困难,某日八人工凑得人民币数元购得米饭五斤,以盆盛之,端回寝室分食。其情其景令人瞠目。后聚集八人日常积累,忍痛出售装备若干,凑得回乡路费,狼狈不堪。而就此二类比较,潜心研究之人为多数,两耳不闻窗外事,任凭耳边情侣莺歌燕语,心如磐石而不动,有如古人言:丈夫者,患只患德之不高,学之不精,技之不专,何患无妻。然其言也。
五为有贼心没贼胆型
此种类型也占一相当比例,导致原因或者是男子主义作秀或者某一方面某一程度上的顾忌。然而行动虽然迟缓或裹足不前,但其理论研究或者数据收集却超乎常人,常大谈恋爱的本性出处与其哲学观,甚至连其起源与发展都可出本集子,内有对苏格拉底之悍妇与诸葛亮之丑妻的评价,也有对古今美女靓妹的褒扬,但实际生活中迟迟不见成果。让笔者想起前辈叶公,也算是有幸有了传人。但也不见得对其无益,本身如“向左走向右走”一般,对错自有后日分晓,不过此类人极有发展潜力越入第一阵营,若有某日“酒壮英雄胆”或“群激而情发”,可能弃却矜持,一切大白于天下,上演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那是后话。诚然,此类型不如一类中人动机单纯与高尚,然人之常情,不能怪责。不论如何,此类型仍做为一个类别兀自存在,且历久不衰。
调查报告分析
一大学生恋爱形成的原因
1.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3.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有少数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
总结:从总体上看,大多大学生在恋爱方面还不是非常理智,因此我们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让自己有一段令自己终身难忘的爱情,让自己无怨无悔!
第三篇:合肥学院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调查报告
合肥学院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
敲开大学之门,我们看见这个斑斓世界的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小宇宙里燃烧着别样的孤独、梦幻抑或欣喜。我们渐渐发现,不是每件事都如我们预想的那般简单,就比如,当爱情经过……
爱情作为青年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是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预备连结点,是精神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大学生是爱情懵懂期的群体,恋爱观是否正确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别群体,大学生有不同的恋爱意识和恋爱观念,并在当代人思想精神文化的构成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倾向和未来的婚姻走向,对于研究社会发展趋势及人类精神动态有重要意义,对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
我们对合肥学院在校学生的恋爱情况做了抽样调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状况的一个缩影,随机抽样的100名大学生通过问卷填写向我们真实反映了一系列数据。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思想结构的恋爱特点分析,我们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恋爱的主导方向是健康的、总体来说是比较理性的,但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消费来源单一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恋爱的过程中轻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大学生恋爱中还存在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值得思考:
一.恋爱目的有待思议
在对回收的90份有效问卷进行及时的统计整理中,我们发现有
54.4%的同学正处于恋爱状态,以“闲来无聊”和跟风的“别人谈我也谈”为恋爱理由的恋爱观在大学生恋爱人群中占到四分之一。众所周知,恋爱不仅需要精力,还需要分出部分恋爱消费资金在里面,那么大学生的消费就更多样化了。现今大学是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分配,那就更造成那些花很多时间在玩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处的现状很能满足自己的爱好,甚至将逃课当做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部分恋爱人群将爱情视若游戏,不仅有违大学生责任感及合理消费观念培养,而且浪费时间、精力,不利于生活学习。
二.恋爱消费谁来买单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调查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我们认为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学习费用。学习费用是大学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在大学生中消费占很大部分,占到大学生日常总消费的近30%。
基本生活费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消费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其标志是硬性消费比值下降,软性消费比值上升,恩格尔系数降至41.9%。
娱乐消费和人际交往消费。大学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基本生活费用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学生用于精神享受方面的消费正在逐年上升。另外,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已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地方。现代大学生都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人际交往技能作为大学生活的必不可少两大部分。这其
中,恋爱消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
我们了解到受访同学最高消费的达到月2000,而最低的只有400。另一方面,受访者最高恋爱消费达月600。这不仅突出现在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还向我们提出了现实问题:恋爱消费谁来买单?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家庭收入基本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我国贫富差距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个人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消费与低消费差距比较悬殊。我们不禁要问,恋爱消费谁来买单?另外,单方买单是否为大学恋情蒙上阴影?
三.人口比例现状及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不可小觑
我们从人口比例失衡和传统思维的角度来看看恋爱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为105.20。男女比例失调是中国在进入21世纪以后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人口问题。主要有:男女比例分布严重不平衡,男女配偶间年龄差距增加,高基数高比例的无择偶人群,男女比例的失衡所导致的出生人口萎缩及结合上老龄化等等社会问题时所带来新的人口问题。老祖宗说,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虽然90后满脑子新潮思想,但敢爱敢恨的信奉女权主义的女孩子还是少数。举例来说,中文系女生恋爱率远低于男生,而单身人群中女生暗恋率依然远低于男生。
四.家庭与社会的影响
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熟悉存在一定的偏差。当前有些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不断降低入学门槛,许多家长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将孩子送入了学校,不管孩子是否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结果是一部分同学虽然挂上了大学生的头衔,而实际中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能力,思想和学习负担过重,由于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失变得越来越坠落,变得成天无所事事,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享受消费上。这对于上文中以“闲来无聊”和跟风的“别人谈我也谈”为恋爱理由的恋爱观在大学生恋爱人群中占到四分之一的现象就有了更好的解释。
我们再来看看社会问题,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其恋爱观不可避免的受整个社会大环境影响。这其中,媒体的诱导对90后可谓影响深远。大众媒体是现代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其特有的轻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导向的作用。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市场弊端对大学生的恋爱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分析完大学生的恋爱情况,我们又采访了老师家长,请他们谈谈
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问题的见解。老师们提出了对家庭教育的看法,他们认为家长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并及时与子女沟通了解了解其思想动态。现代的中国家长应该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责任意识,从小、从小事中锻炼孩子的意志,使孩子树立认真对待感情的态度。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合理的恋爱观念。家长认为,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学校内部和校园的周边,要加强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就要对大学生所面对的消费环境进行整改。学校教育不仅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还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学习,通过组织一些关于素质教育的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爱好。家长对此还提出关于“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的建议。高校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中将会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产生影响。
值得关注的还有社会环境方面,老师家长还提出,应当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是现代技术最积极的响应者,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最为明显。大众媒体应加强对有用的健康的学习娱乐信息的宣传,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群体是现代因特网最大的使用群体,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在使用因特网,因为互联网信息的多样性和快捷性满足了大学生对信息的巨大需求。因此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因特网的资源优势。
当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
第四篇:合肥学院校园周边环境调查报告
校园及周边地区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环境工程班小组生态环境调查
调查时间:4月6日 参加人员:
调查范围:土壤环境状况,人文社会环境。
走访人员和部门:餐馆老板,超市店主,路人。
本着保护环境,提高校园及周边生存环境质量的目的,本小组对校园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土壤污染状况,以及周边人文环境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评价。同时,我们还结合多种因子对污染状况的影响,希望能借此为本地环境污染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保护和提高校内广大师生及周边居民的健康状况服务,并把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送到广大师生朋友们中间。
近几年来,在合肥市政府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号召下,长年以农业为主的广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得到大力发展。我校作为经开区规模和影响力较大,人数较多的一所大学之一,正与周围企业一道,在不断的发展成长之中.目前,以我校为中心,始信路,锦绣大道等主要交通干道,天时地利,周围地区的商业,工业,房地产业,服务业也蓬勃兴起,吸引着本地居民以及众多外来人口来此发展。一方面,大家易于看到的是资源开发带来的无限利益;另一方面,人们容易忽略的是人口膨胀,资源滥用而给本地带来的巨大环境问题。我们正被噪音,垃圾,灰尘等人们可见的危害以及各种呼吸道疾病,寄生虫病,食物中毒等,被危害包围着。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一个环境调查,让师生明白自己的处境,同时把环境保护的知识普及到师生及当地居民们中间,让大家学会自觉保护环境,同时保护我们自身,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校园及周边土壤环境调查报告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对地球大气,水体的物质组成,食物和纤维质的产量,生态系统的维护以及维持全球环境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土壤受到前所未有的污染,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研究土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紧迫课题。经开区作为合肥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其单一的农田环境已经被公路交通,商业集市,企业学校等多方面结合的复杂环境所取代,人口不断扩张,对自然资源的使用量和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不断加强。人们粮食蔬菜等的主要来源:农田土壤受到来自工业及生活废水,废渣,农药直接施放的直接影响,以及由于周边化工企业污染大气环境导致酸雨发生而造成的间接影响.在这样的严峻条件下,农作物的品质必然下降,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影响免疫力较差的儿童的身体健康,如,汽车使用含铅汽油产生的尾气使道路附近道路边土质下降,行道树等景观植物中含有过高的铅元素,导致一些植物生长障碍。这些都将最终威胁我校附近人口的质量,影响经济发展。为此,本小组就校园周边的土壤环境质量做了初步的调查.由于时间和实验条件的限制,调查主要是通过取样的方式,观察土壤生物和土壤中垃圾,并对与土壤有关的其它因素进行了研究。
(一)观察采样点的选取和样品的采集
本试验分别有代表性的选取了三个采样观察点 观察点1 始信路与锦绣大道交叉口 观察点2 锦绣大道与清潭路交叉口 观察点3 合肥学院三期
(二)、观察方式: 到达观察地点后观察土壤中的生物和垃圾样品并由此得出是否受到污染。
(三)、活动过程:
我们在4月6号到达预先设定好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观察并记录了相关数据,始信路与锦绣大道交叉口观察结果显示这个地方的环境由于是主干道而且通过人工的修理和环卫工人的清理,所以这个地方土壤环境良好,所取两平方米范围内仅发现了一些白色垃圾。锦绣大道与清潭路交叉口观察结果显示这个地段生态不再像前一个了,植物长势不好,土壤中也发现了很多路面出来的水泥灰尘,由于无实验条件,所以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最后一个地点是合肥学院三期,这里由于是刚刚建好的校园,所以很明显能看出人工的痕迹,土壤中基本不能发现生物,土壤也未受到污染。(四)、观察结果与分析:
观察点2位于学校东面,位于交通比较繁华的居民区附近.周围还有饭店,理发店,旅舍,汽车修理厂等多家商业机构,其不远还有建筑工地.汽车尾气,扬尘通过大气-土壤间的相互作用,以雨水的组成部分进入土壤,生活废水中的过量有机物质则通过污水灌溉,垃圾浸沥水的形式进入土壤系统,进而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进而影响土壤水的酸碱程度。(五)、小结:
土壤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们通过各种途径与土壤发生联系.我们从土壤中获得食物等生活所需,土壤则象一位无私的母亲一样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资源.与土壤和睦相处,我们丰衣足食;肆意的掠夺土壤的资源,则会受到惩罚.现在,世界各地都被土地荒漠化,酸化,盐碱化等诸多问题困扰着,成千上万的人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这都是来自土地的惩罚.它警告我们,只有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我们才有未来.经过对学校及周边环境土壤状况的调查,我们发现,总体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有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这提一些建议: 尽量减少土地的污染源。学校周边由于近年来发展较快,人口激增,房地产业不断兴起。这些给地方带来了利益,也加重了环境的负担。首先,人口增多,生活垃圾增多但缺乏管理。在学校三期大门对面就有一处,垃圾随意堆放。夏季,人们丢弃的瓜皮果壳腐败,发出阵阵恶臭 ,且附近道路车辆燃油泄漏加重土壤的污染.在学校一期,各种各样的小餐馆林立,其它小商小贩也是任意设点,营业产生的垃圾如不处理既污染土壤土质又污染地下水.在这种环境下,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土壤中寄生的微生物也会间接威胁到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如,一些有毒的臭味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二,校园及周边人文社会环境报告:
我校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靠近巢湖区域,这里经过合肥市政府二十多年的大力发展已经是一个年GDP超千亿的国家级开发区,这里高楼林立,企业遍布,合肥也是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坐落于经开区的大学城拥有众多高等学府。无论是外来务工的工人,还是外来求学的学生估计都是安徽省最多的地方,所以各种情况的人聚集于此。我校更是处于繁华地段,周边有许多工厂,住宅区,风景区,吸引大量的人员。仅我院一期对外开放部分就有许多餐馆,旅社,网吧,超市。据调查,到这些地方消费的不止我院师生,还有大量来自附近江淮汽车和联合利华的工人到此消费。学校东面是居民住宅区,那里同样有大量生活配套设施。这也是我院附近高人气的原因所在。
(一)、调查地点 地点1 合肥学院二期香怡物业楼下 地点2 滨湖前城
(二)、调查活动过程: 由于主要对我校比较熟悉,所以在滨湖前城我们只是用了大约一小时做了简单了解。而我们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在一期香怡物业做了实地了解,这里有大小餐馆30多家,不含小吃街的流动摊点,4个网吧,3个超市,1个书店,1个电影院,2个KTV,一天的流动人口大概在10000人左右,而周围人口估计超过四五万人。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城镇。随机调查这里的消费者主要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和附近工厂的工人,还有附近始信小区的居民。通过对餐馆老板的采访他们餐馆产生的固体垃圾主要是每天的垃圾车收走,而液体垃圾则是直接放进下水道,(主要是通过我们的观察得出的结论)。而餐馆的人流量也是很大,大量穿工厂制服的可以看出他们来自附近的江淮厂,当然更多的是我校学生。超市的人流量是最大的,其次是网吧。通过周围的植物会发现锦绣大道上的植物和始信路的有很大区别,锦绣大道上树叶上面有很多灰尘,但是在始信路上的树叶上却是看不见的。仔细观察才知道是由于始信路是经过道路黑化的,路面由沥青铺筑,不会产生灰尘。而锦绣大道任然是水泥路面,会产生很多灰尘,这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很不利。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通过对一期一下午的人文社会环境调查发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决定社会和自然环境改变的根本因素,导致了该地区社会和自然环境很大的改变。前面说过我院位于经开区主干道始信路与锦绣大道交叉口。但是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经过调查,我们只发现了几个诊所,而且诊所的医生尚不知道是否有执业医师资格证,没有一所医院,不能满足简单的住院治疗,远远不能满足周边大量学生及工人的需求。
周围没有发现垃圾处理站,每天产生的大量垃圾不能就近处理,而是需要运渣车运往别处。
(四)、小结:
由以上可以看出,我院附近的人文社会环境相对较好,但还是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促进本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人们精神及物质生活需求,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及免受环境污染的影响。
第五篇: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
犯罪概念是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犯罪概念一般分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混合概念。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混合概念。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在我院近两年受理的刑事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笔者对我院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
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与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笔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涉案金额: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
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
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与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与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户籍特征:以外地来京上学的大学生为主。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
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辞职信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与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与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与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外地大学生初来北京求学,远离家乡与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涩,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容易走上歧途。
4、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1、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性质的大学生犯罪要采取不同策略。辞职报告范文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大学生,要给予其适当安慰,鼓励其继续学业;对于确属主观恶性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群之马”,承办人员也应注意将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仔细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
2、承办人员应及时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结案了之。大学时代是一个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办案中忽略了对犯罪大学生身边环境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承办人员应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学校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法律基础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3、承办人特别应注意办案后的回访工作。犯罪的大学生主观恶性不大,多是轻型犯罪,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刑满回归社会,还有不少被判处缓刑的大学生回归社会时间更短。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些大学生经历了自己人生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凭自身的努力很难做到“哪里摔倒哪里站起来”,更多的是需要周围的亲人朋友的帮助。然而一些学生家长“恨铁不成钢”,又是断绝家庭关系,又是对刑满归来的孩子冷嘲热讽,进一步打击了犯罪大学生的生活信心,很有可能会促使这些大学生破罐破摔,再次滑向犯罪的深渊。承办人员应该关注自己经办的大学生犯罪案件,通过写信、通电话等方法了解其近况,鼓励其改过自新,及时帮助犯罪大学生打消消极的念头,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4、承办人员应针对大学生犯罪个案或同类案件及时调研,找出相似之处,及时与案发大学联系,以讲座、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强化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求大学生们平时注意保管好钱财,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意气行事等等,均能起到很好的犯罪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