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来务工人员学习需求社会调查报告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西城校区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学校: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西城校区
专业:
学号: 111100120040
3姓名:罗云
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居民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以北京外来务工人员为例
城市外来务工者对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城市外来务工者学习需求问题产生及其特点,提出了完善城市外来务工者学习需求的建议。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有所增强。目前我国城市外来务工者数量已超过4亿人,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外来务工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对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起了推动作用,也为解决“三农”问题起了一定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各方对城市外来务工者问题认识不足,对如何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一系列新挑战,严重影响建设社会和谐的步伐。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城市外来务工者问题,这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据了解,现在远郊的村民或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因为需要谋生,每天都奔波于繁忙的工作,很少有获取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从而造成文化素养、技能水平一直保持在原有状态,无法追随社会、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研究城市外来务工者学习需求问题产生及其特点,对于解决城市外来务工者学习需求问题,提高城市外来务工者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为了解居民对学习需求的欲望,希望以何种方式提高职业技能,学习哪一方面的知识,以及对学习的兴趣等,在此我对北京城郊居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安排
调查时间:本人于2013年3月1日—2013年3月15日
历时两周,进行相关调查。
调查地点:北京市昌平区地铁口附近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二)调查对象
我此次调查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北京地区的城市外来务工者,在对附近地区调查的同时,我也在网上发帖,拜托该地区的居民配合我的调查工作。所以,此次调查的范围比较广,反应的情况也相对全面,得到的数据也比较具体。
(三)调查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和网上发帖的形式,对北京昌平区及附近地区居住的城市外来务工者学习需求展开调查和咨询。通过统计、分析来探了解城市外来务工者学习需求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
(一)调查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
2、学习需求
3、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4、希望和要求等内容
(二)北京市昌平区外来务工者个人基本情况
1、本次调查中:男有17人,女有18人;
年龄:18—20岁有2人,21—25岁有25人,26—30岁有4人,31—35岁有3人,35岁以上有1人;
户籍:农业户口30人,非农业户口5人;
现有的文化程度:小学文化程度2 人,初中的10人,高中(职高)的有13人,大专的4人,本科6人;
是否愿意接受有针对的培训学习:愿意接受有33人;
婚姻状况:未婚20,已婚无子女的8,已婚有子女7;
现在工作单位:事业单位3人,国有企业2人,民营企业12人,个体企业15人,其它3人
您现在税后月收入: 1400—2000元的有2人⑤2001—2500元的有11人,2501—3000元的有10 人,3001—3500元的有8人,3500元以上的有4人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份,回收35份,其中有效问卷3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男50%,女50% ;年龄在21-25岁71%,26-30岁11%;农业户口85%,非农业户口占比例15%;高中学历37%,大专11%;愿意再学习94%,未婚57%,已婚无子女22%;工作单位在事业单位8%,个体企业42%,民营企业34%,其它8%,以上可以较全面反映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情况。
2、城市外来务工者就业渠道
有的城市外来务工者是通过劳动市场找到工作单位的,也有的城市外来务工者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据调查,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1%,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占16%。另外,还有部分城市外来务工者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老板招募。
3、城市外来务工者职业分析
从事的职业主要有公司职员、建筑工人、工厂临时工、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人员、城市环卫工人等。有29.19%的城市外来务工者居住在集体宿舍里,有20.14%的人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7.88%的人居住在工作地点,6.45%的人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还有12.54%的城市外来务工者在城里没有住所,而且城市外来务工者从事的工作大多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强度大,有些甚至工作环境极为恶劣,是城市居民所不愿从事的工作。多数人没有休息日、工作超时、没有加班补贴。
4、城市外来务工者工作现状
对城市外来务工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合同情况的调查发现,由于政府部门加大了建筑行业、加工制造业等城市外来务工者相对比较集中的企业的监督管理,现在签订劳动合同、临时雇佣合同的比例大大提高了。但还是有不签合同的情况,往往出现在打短工、由熟人介绍工作、以及在无照经营的个体经营加工户打工的城市外来务工者身上。有的是因为不知道有订合同这回事,有的是根本不
把签合同当回事,还有的则是因为老板根本不理会这种要求。
5、城市外来务工者收入状况
城市外来务工者工作报酬的计酬方式主要为计件制和计时制,计时制有按小时和按日两种。城市外来务工者的平均月工资按工作的强度、技术要求、个人能力等有较大差别,从1400元到4000元不等。但是一般都没有奖金、公积金、社会福利、医疗保险等。
(四)调查结果分析
城市外来务工者承担了城市中大部分城市人不愿干的累活、脏活,却只拿着微薄的工资,过着艰难的生活,而且还时常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城市外来务工者的工资报酬相比与他们工作的强度是很低,城市外来务工者在其他应享有的基本待遇上仍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即使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也对其中明显不合理、不合法、差别对待的霸王条款也无可奈何。他们已经普遍习惯了没有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没有休息日和假期,长期的超时工作却没有加班补贴的不公平待遇。如今背井离乡的城市外来务工者已成为城市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现状,与他们做出的贡献形成巨大反差。如果放任这种不公正持续下去,致使城市外来务工者不满情绪上升,是大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
城市外来务工者之所以会受到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城市外来务工者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受到侵害也不会维护自己利益,使侵害他们权利的人和准备侵害他们利益的人有恃无恐、趁虚而入;第二、城市外来务工者缺乏能够维护自己权力的组织,城市外来务工者在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中身单力薄,处于劣势地位。由于经济状况、地理条件等原因,城市外来务工者大都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一定的专业技术,法律意识普遍淡薄。而且,由于来城市打工的农民来自五湖四海,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没有一个有力、团结的组织来保护他们的权益。
(五)对策建议
针对外来务工人群存在的种种问题,我建议:
(一)、搭建良好的培训平台
加强我市居民基础教育建设,强化职业教育,政府应加强对教育经费的支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为我市居民和外来打工人员寻找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挖掘可以学习的机会和途径。使得他们能从中学习到真正的技术,并能应用到现实的工作中去,确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我们需要依靠社会,依靠政府,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去给那些想学习,需要技术的城市外来务工者创造学习的机会,拓宽学习的渠道,加强教育培训的改革力度,使他们真正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为城市外来务工者的学习需求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城市外来务工者维权法律法规,加大城市外来务工者维权力度,发挥工会在城市外来务工者维权中的作用,加大对城市外来务工者的法律援助,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有关司法制度,加强城市外来务工者用工管理问题,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工资支付保证制度,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为城市外来务工者的学习需求提供制度保障。
(六)调查体会
通过本次的调查显示出,居民对个人素质、专业知识方面都有着迫不及待的求知欲望。他们也意识到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都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不断地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有这样一些积极要求上进的青年们,我们社会应该感到荣幸。更应大力支持再教育的学习培训。建立更多的、高效的教育实践联盟,加强工作岗位与社会培训的沟通,加强技能培训,达到双赢的局面,这样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技能都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但这些长期在城市的务工人员却无法得到良好的生活。为了更好地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生活条件、城市户口、医疗保健、子女就学、住房等一系列得不到解决问题,利用寒假时间来深入他们中间进行实践调查,为了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和困难,及时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他们融入城市。为了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 融入城市 社会保障
调查目标:近年来,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在各行各业工作,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他们在陌生的大城市仍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和伊梅借着寒假的空闲时间对外来务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为何生存如此困难。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4日——2012年2月13日
调查对象: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现状
调查方式:走访、交谈、问卷调查、查看新闻,报纸、网上调查 调查地点:菜市场、小区、建筑工地、服装市场、批发市场、餐厅„„
一、张家港市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情况调查
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调查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生活条件、城市户口、医疗保健、子女就学、住房等一系列基本情况,找出有待解决的问题。
大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融入城市,其次是增长见识,提高技能等。据走访安阳市内黄县农民工老家后统计,整个村已有七成青年人到沿海一带务工经商,其原因大多是:内黄县无工业,就业机会少,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农用费用支出大,很难支撑家里的所有开支。再加上农村大多采用机械代替体力劳动,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家中除了靠卖粮食获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饲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所以多数人选择放弃务农,进入城市。目前,已有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危险最辛苦的活,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没有权利没有地位,收入微薄,他们为城市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长年生活在城市却得不到城市户口,他们的子女被学校拒之门外,他们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在很多地方任然让人堪忧。
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进城农民工平均工作6.3天,平均每天工作9小时,47%的每周工作7天。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挣更多钱主动拖长工作时间。
业余生活单调。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乐环境。
劳动报酬偏低。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全国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近四成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农民工正当权益缺乏保障。①农民工自谋职业中被各种税收和费用所困,如工商税、体检费、健康证及卫生许可费用等,这些相关费用农民工都希望能有所减免。②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很受农民工关注,农民工愿意积极参保,但是属地原则制约了该项保险的落实。例如:农民工外务工经商,错过了参保时间或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又无法到属地指定参保医院就医,处在两地为难的境地。农民工生病大多能撑则撑,实在不行才去买药,2/3不上正规医院看病。
其原因有:正规医院费用太高;他们没有习惯上正规医院就医;没有钱,为了节约。
住房缺乏保障。大量农民工进城,住房问题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出租房里,既然居住条件如此艰苦,再加上他们长期在外务工,为何不由乡里人转变为城里人呢?据深入调查,要实现这种转变有两大必不可少的条件:①在城市里有稳定的职业和工作。②在城市里有固定的住所。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正在城里务工的农民工都希望实现这种转变,然而实现这种转变并不容易。众所周知,由于户籍、岗位和技能等制约,进城农民从事的多是最脏、最重、最险、最累的活,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低,解决住房问题比城里人更加困难。我们可以看见农民工条件的恶劣既有他们经济收入低的原因,也有相当多政策不到位和资金不足的政府力不从心的原因。因而,农民工居住问题只能靠市场手段:靠租房或购房来解决。
农民工子女入学难。据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很让他们头疼的问题。据报纸新闻资料报道:5000名随行的农民工子女有2500名缴纳借读费,赞助费,每人平均交1230元,这笔支出对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通过调查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待遇。
二是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提供及时准确的务工信息,多提供务工岗位,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盲目性,使其外出更容易找到活干,并开办一些技能培训班,让农民工接受正规专业的培训,拓宽就业门路。
三是加强对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给城市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加强农民工的管理固然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工,让其懂法,从而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自身权益的特别是人身方面的保护。由于农民大多数来源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或边远地区,他们不懂国家现行交通法规,更没有遵守法律的意识。如:骑摩托车不戴头盔,乱闯红绿灯,车辆乱停乱放,行人跨越栏杆的事时有发生,结果农民工常常成为生活中受害的对象。
总之,农民工进入城市是不可逆转的洪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只能采取措施对他们进一步培训、规范,建设更利于他们生存的环境,使其尽快在城市里落脚,让他们与城市居民和谐共处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财富,才能更好地描绘未来城市的蓝图。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农民工这个重要而可爱的群体吧!
为了社会中这一部分做出重要贡献却得不到城市待遇的人们出谋划策,为社会的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
城阳区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一、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中,开拓他们新的人生道路,寻找新的生活姿态。为了进一步了解城阳区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我通过访问一位在中韩合资企业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做了此番调查。在此次调查中,我发现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状况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二、关键词:工作状况;生活;消费;婚姻;子女受教育;
三、采访内容(A为本人,B为被采访者):
A:您好,很感谢您能抽出休息时间来接受我的采访!
B:不用客气!
A: 那下面我们开始进行采访
B:嗯,好的!
A:哥,方便告诉一下年龄吗
B:袄,没事!我今年26岁了
A:来这几年了啊
B:得有个八九年了
A:十七八就出来了啊,刚上完初中啊!当初为什么选择出来打工呢
B: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想为家里分担点忧愁,另外小伙子不都心高气傲嘛,想出来闯闯,看看弄不好能干出一片天地来
A: 哈哈,跟我们很多大学生一样啊!这点我很佩服你,年轻人就应该有这么一股子劲儿。那您现在也结婚了,您能说说您现在的一些家庭状况吗
B:我已经结婚六七年了,现在有两个孩子,大的今年要上小学了,我和你嫂子准备过几天把他从老家接过来,我们一块照看她上学。老家还有个小的三岁了,有她爷爷奶奶看管照顾着。
A:小孩儿他爷爷奶奶在家都是做什么的呢
B:都是农村人还能干什么呢,我们那边老人都在家种地,然后帮助外出打工的子女看孩子 A:家里有多少地啊
B:30几亩吧
A:这么多啊,那两个老人家真是辛苦啊
B:还行吧,没办法啊,都没文化只能靠种地赚钱。我们年轻人不愿意呆在家里,就出来打工赚点钱,顺便出来见见世面
A:袄,哥我嫂子和你在一个厂上班吗
B:嗯,要不我俩能认识吗?我们都在那个服装厂,她在裁缝科,我在包装科。经一个老乡介绍我俩就认识了
A:奥,缘分啊,哈哈!那你俩一个月的收入怎么样啊
B:哎,整天累死累活的!一个月差不多2000一二百块钱吧
A:奥,你们工作多长时间啊
B:早晨七点半到11点半,然后一个小时的吃饭休息时间。下午12点半到5点半,加班的话从六点到10点。也就加班才能挣点钱,不大加班的话一个月每人也就1500左右 A:真是不容易啊!那你们的工资怎么算啊
B:基本工资现在涨了到1240元了,也就是一个小时6.5元左右,加班费一个小时是9元,周末上班的话算是特勤,双倍工资
A:奥,出来赚钱真是够辛苦的啊!公司给你们投保险吗?
B:要干满三年才给投保,我们一般都不入保险,一入保险工资又要被扣掉一部分。你看
你哥我这么健康,也不用投保险!
A:哥,这可不行啊!投了保可是一种保障啊。
B:呵呵……
A:哥你们周末要是休息的话一般干什么啊!
B:如果没什么事的话,一般就在家睡觉,洗洗衣服,看看电视,去网吧上上网什么的,反正也没什么好干的事!偶尔出去干干零工,一天能赚个60块钱
A:大哥真是好男人啊,周末还不忘挣钱!那你和嫂子不出去玩儿或者去商场溜达溜达吗? B:出来打工挣分钱不容易,每个月挣的钱还要邮寄回家一部分孝敬老人,给孩子点零用钱!哪有什么钱出去玩啊,印象中来青岛这么多年了,也就和你嫂子谈恋爱的那一两年五一的时候去过海边玩过。再就没出去玩过。五一一般都是回家看孩子和老人,给他们带点东西。至于购物嘛,我们一般也不敢去大商场,里面的东西太贵了,像衣服之类的!一般,这不村里都有些小超市嘛,都到那里面买,方便实惠!买衣服村里面也有不少店,随便挑一件穿也就行了,咱不像那些有钱人和大老板,要讲究品牌,讲究时尚!
A:哥,真会过日子啊!对了,刚才听您说小孩儿今年要来这边上学,事情怎么样了啊
B:嗯……怎么说呢,现在孩子上学也很愁人啊,学校不好找,还要给校领导送礼才能进去!你说咱也没文化,也辅导不了孩子,只能看他自己的了
A:大哥,没事!您看您帮了我这么一个忙,我也该帮你啊,要是有需要的话,别的不敢说,辅导小孩功课还是没问题的,有需要的话,尽管说哈!
B:恩,真是非常感谢你兄弟
…………
四、调查问题分析
1、外出打工的原因
外来务工人员外出打工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所在的地区经济不发达家庭经济负担重多以种地为主,为缓解家庭经济负担而选择外出打工;二是来自自身发展的愿望,年轻人好高骛远,想要到大城市来闯一闯、看一看,争取干出自己的一份事业
2、婚姻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的婚姻多是以在同一单位工作,经朋友介绍而成。婚姻生活稳定但生活状况由于工资问题比较艰辛。
3、法律意识较低
外来务工人员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法律意识都较淡薄。首先关于计划生育的法律意识淡薄,很多外来务工人员违反计划生育,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外生育。其次在生活中,当遇到欺负时,一般以忍让为主,很少通过公安部门或者司法部门解决。还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时,自身的权利也没有得到保障
4、工资水平偏低,工作时间严重超时
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其文化水平较底,所从事大多是苦、脏、累、险的体力工作岗位。因而工资水平普遍较底。有的不得不靠加班加点才能多挣些钱。在工作时间上,许多企业普遍没有星期天,而且大部分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8小时,严重的每天工作长达12小时以上
5、娱乐方式单一
外来务工人员平时工作较繁忙,休息时间很少,闲余时间除睡眠外,今本就是看电视,上网聊天,娱乐方式及其单一,且不利于身体健康
6、子女受教育权没有得到保障
许多学校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要收取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致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失学,辍学的较多。
7、消费能力低
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工资普遍较低,所以消费能力较低!消费场所多选择就近的小卖部或者小型超市。
五、解决对策
1、从政府的角度
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加大相应的投资力度如教育投资等,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社保系统,为外来务工者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和设施,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切实打造服务型政府。
2、从用人单位角度
用人单位应积极配合政府制定的制度;自觉维护《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权利。尽最大可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适时建立住房收费制度
3、从社会的角度
对来到某一地区的新的力量,既是本地区新的发展动力,也是弱势群体;每个人都希望能在这个大家庭里健康成长,因此,作为本地区的居民,对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努力共建和谐社会。
4、从外来务工人员的角度
首先,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行使自己的权利,学会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次,做好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最后,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做好理财规划,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姚英,李招忠.论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问题中的政府职责[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3).[2]韩宏伟.论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缺损与法律保障[J].兰州学刊,2007,(6).[3]梁聪.劳动法下的外来务工人员问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杨雅华.外来务工人员的权利贫困及解决对策[J].求实,2006,(1).
第四篇: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海宁市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摘 要] 随着我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来到我市就业、生活,外来务工青年已成为我市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我们海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们海宁有将近十五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其中绝大部分为青年,因此,为了解和掌握新时期海宁外来务工青年群体的基本情况:他们目前的素质状况如何,有哪些学习需求?为能在提升外来务工青年朋友综合素质做点什么,以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尤其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我于2012年3月上旬,对海宁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动向,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关键词]外来务工青年 学习需求 建议
一、引 言
(一)调查意义
我国现有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两亿多。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而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再加上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渐拉大,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求得发展,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于是这支庞大的队伍成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来源;外来务工青年作为推动社会新时期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既是促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力军,又是决定社会未来繁荣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力量。因此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农村,而且影响全局;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影响未来。因此外来务工青年的发展状况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素质能力的决定因素,全面掌握外来务工青年教育水平发展状况,对新时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对象 被调查的4名外来务工青年主要来自郊区、农村等地,年龄35岁左右,基本上是通过自荐或企业直招找到目前的工作,月收入在2500—3000元。调查表明,整合社会资源、广开就业门路、切实维护权益、,是促进我市外来务工青年安心工作的有效手段。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市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作随机调查。
二、调查结果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
徐海涛,已婚,33岁,初中毕业,群众,家庭人口3人,在海宁市从事驾驶员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想参加中专的学习,学习管理学,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竞争能力。
刘张,男,36岁,已婚,初中毕业,群众,家庭人口3人,在海宁市从事驾驶员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想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参加中专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安乐,男,34岁,已婚有子女,高中毕业,家庭人口3人,在海宁市从事驾驶员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想通过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交通运输方面技术。
何志敏,男,33岁,初中毕业,群众,已婚,家庭人口3人,在海宁市从事驾驶员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想通过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交通运输方面技术。
(二)继续学习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对学习的热情较高,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课程”。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管理、经济、市场营销等学习热情较高,而只有个别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对学术性有较强的感兴趣;三是由于上班导致学习时间不足,且学习机会少。
(三)学习需求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数据,100%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认为电大组织的学习是最适合的学习方式。
(四)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自从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青年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三、目前关心的问题
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最关心的问题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和子女上学,部分城市外来务工青年最关心的是改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调查还显示,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所以城市外来务工青年都希望能通过继续学习以更好提高自身素质,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从而改变现状,改善生活状况。
四、看法和建议
外来务工青年是一种影响极大的社会力量,也是海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青年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对外来务工青年教育、管理、服务将直接关系到海宁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不得不予以正视。必须针对新时期广大外来务工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和不同需求,采取积极的措施。
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政策法规,优化外来务工青年就业环境。
政府要从促进海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对外来务工青年就业、劳动安全、工资发放、权益保护、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创业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制定公平的就业政策,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的城乡关系。
二、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外来务工青年的积极作用,引导城市居民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外来务工青年对海宁的贡献,完善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优秀外来务工青年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并给予实质性奖励,激励广大外来务工青年树立荣誉感和使命感,为海宁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要为外来务工青年提供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技能,更新观念
三、加强外来务工青年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建立由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工青年管理机构,构建管理网络、培训体系和服务体系。要突出抓好就业后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并将其纳入社会教育序列,纳入政府行为。同时,要为外来务工青年的学习创造条件,如对工时作一些适当限制,保证他们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素养。
四、是加强外来务工青年的法制教育,使他们学法、懂法,成为知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同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通过司法监督和法律援助,保障外来务工青年不受歧视,与本地务工人员同工同酬、平等对待。
五、塑造健康向上的打工文化,丰富外来务工青年业余生活。要因地制宜建立青年文化广场、打工之家等文化宣传阵地,组建文学社、读书俱乐部等,把有文学、艺术、体育等专长的外来务工青年组织起来,定期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发展兴趣爱好。通过开展外来务工青年书画大赛、外来务工青年文化活动月和社区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进友谊和联系,展示富有时代特征的打工文化和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六、营造尊重外来务工青年的浓厚氛围,强化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文化亲合力。社会各界都要下功夫培养、关心外来务工青年,使他们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技能水平,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伦理素质,逐步养成遵纪守法,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城市设施等良好行为。外来务工青年的犯罪率之所以比较高,究其原因,除了法制观念淡漠而外,也与他们缺少市民意识有很大关系。所以,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培养他们热爱海宁、建设海宁的市民意识。尤其重要的是,全社会应该树立 4 尊重外来务工青年的浓厚氛围,用“新海宁人”、等理念教育,引导外来务工青年,使他们把自己当作海宁的主人和城市建设的创造者,把海宁当作自己的家乡。
参考文献
[1](美)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9.[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75.[3]吴威先.200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7.[4]魏杰.社会文化与教育常青藤[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5]约翰.科特(美).现代教育的艺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6]刘松主.中国教育现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第五篇: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对广州市外来务工的调查分析
[摘 要] 据广州市内各区域的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以来经过铁路南下的民工总量已超过14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0%左,在这些进城的农村劳动力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29.8%,三年以上的占17.0%,二年以上的占19.0%,当问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乡”时,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的达 45.6%,“永远不回乡的”占2.1%,表示“说不清”的占23.2%,三项之和为70.9%,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4.2亿农村劳动力中,至少有2.5亿剩余劳动力,这是造成农村青年跨区域流动最直接的原因,二是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三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一方面农业收入占全国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2004年为42.6%,到2009年已降至不足30%,另一方面,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渐拉大,从2004年年的1:1.72扩大为2009年的1:2.33,四是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求得发展,在本次调查中,有31.1%的外来务工青年进城打工是“想换个环境,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施展才干”,居9个选项的第一位,而想“到城里学点本事,回家乡好干点事业”和“到城里见见世面,开开眼界”的分别为14.7%和11.6%,三项相加为57.4%;因为生活困难,想进城挣钱养家的青年仅占16.9%,可见,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年进城打工,主要原因不是衣食无着、生活困难,而是因为普遍感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因此,外来务工青年的学习需求已经成为广州市的一个热门社会问题。
[关键词]外来务工青年;生活现状;劳动就业;学习需求;调查研究
1.引 言
1.1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1.1 调查目的
我国现有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两亿多。这支庞大的队伍,既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中坚力量,又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和义务兵的主要来源;既是促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力军,又是决定农村未来繁荣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力量。农村青年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农村,而且影响全局;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影响未来。进入新世纪,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连续迈上几个大台阶,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市场取向的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取得这些重大历史成就的基础上,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努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农村文明进步。这就要求广大农村青年发扬传统,勇挑重担,在新阶段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青年人朝气蓬勃,是耀眼的骄阳。作为农业大国,农村青年占国家青年的大部分。作为推动社会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农村青年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素质能力的决定因素,全面掌握农村青年教育水平发展状况,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我市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作随机调查,调查对象年龄均在35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1.1.2 调查意义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在农村青年身上烙下了时代进步的深深印迹。他们追求进步,崇尚科学,自身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了提高;他们志在四方,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他们自主精神得到充分发扬,成了创造自己美好未来的真正主人。这样一支宏大的新型劳动大军,和全国各族青年一道,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新时期中国青年运动的辉煌篇章。通过本次调查,充分体现出外来务工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但同 时也体现出外来务工在自身素质的提高与时代进程之间的密切关系。伴随着农村青年的成长进步,农村共青团和农村青年工作不断向前发展。20多年来,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积极适应农村青年的变化,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团十四大以来,农村共青团和农村青年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的工作主线,在各项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农村青年科技活动,由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发展到领办科技推广项目、增收成才行动。特别是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成功试点,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全面实施,帮助万名西部青年科技创业行动顺利启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青年成长成才和当地经济发展。调查的内容
2.1 调查的具体内容和现状分析
2.1.1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和生存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
1、外来和成镇就业的难度增大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找工作比过去难,一是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后找不到工作的滞贸群体人数增多,以广州为例,1998年外来务工青年约100多万,已经就业的有70多万,还有20多万人暂时不能就业,比1997年上升16.6%,二是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极不稳定,职业变换频率较高,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的一年中,有26.1%的外来务工青年变换过工作,其中,变换过2次以上的达12.8%,工青年变换过工作,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处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其他依次为深圳(31%)、北京(28.5%)、上海市(26%)、烟台(14%),从年龄分组数据看,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各工青年以14-18岁最多,达到39.4%;其次为25-28岁(28.2%)、19-24岁(27%)、29.35岁(24.6%),这表明,外来务工青年进城以后,经常处在一种职业流动的状态中,从调查数据看,外来各工青年有相当一部分在三资企业(19.2%)或民营企业(11.4%)中就业,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占6.1%,从事个体经营的占5.9%,四项合计为42.6%,他们大都是合同工、临时工,工作缺乏稳定性,随时都有可能被老板“炒鱿鱼”,失去工作后又会重新进入滞留群体,外来务工青年就业难度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下岗职工人数在不断上升,城市就业面临着十分尖锐的矛盾和沉重的压力,另外,外来务工青年的就业 渠道不畅,也是择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2、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在接受本次调查的1000名外来务工青年中,无任何经济收入的占5.9%,去年个人月平均收入在399下的占20.8%,400元至799元的占43.9%,800元至999元的占14.5%,1000元至1999元的占12.4%,2000元以上的占2.3%,虽然多数外来务工青年有数量不等的经济收入,但是却很不稳定,在回答“您今年以来是否有经济收入”时,选择“有时有,有时没有,很不稳定”的外来务工青年达25.1%回答没有收入的达7.9%,两者之和为33%,占外来务工青年总数的三分之一,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收入除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外,还要寄钱回家,这就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调查结果显示,在外来务工青年中,有较多业余时间的约占41.9%,业余生活的单调和枯燥,是引发包来务工青年心理和情绪变化的重要原因,当问及“您在城里打工是否会感到寂寞、孤独和无聊”时,有11.8%的外来务工青年 回答“经常感到”,“偶尔感到”和“遇到不顺心事才感到”的分别为29.2%和44.4%,三项之和为84.4%;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8.6 %,3、外来务工青年的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当问及“进城打工以后,您是否受到过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时,回答“经常受到”的占3.8%,“偶尔受到”的占51.7%,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28.5%,调查数据显示,列在前四位的侵权事件是:与城市职工同工不同酬(22.1%);加班后很少或从来不给报酬(19.1%);受到城里人歧视,经常遭白眼(18.7%);用工单位不能提供基本的劳动保护条件(18.7%),其余的依次为:用工单位提供的吃住条件太差(17.6%);用工单位拖欠工资或变相克扣工资,甚至拒不发放工资(9.8%);业余时间不准外出(8.1%);因公受伤而用工单位不出钱医治(4.6%);用工单位不准外来工参加培训学习(2%),从座谈和个案访谈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和城市职工同不同酬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在三资企业和私营单位中尤为突出,在劳资纠纷案中,涉及外来务工青年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拖欠、克扣或拒发工资的案件,调查中发现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外来务工青年劳动保护条件极差,超时疲劳工作现象十分严重,因而造成大量的工伤事故,外来务工青年因工伤致残后,大多数不能得到及时的医疗和经济上的赔偿,在问及“您的合法权益 受到侵害时,是否得到过单位或社会有关方面帮助”时,有22%的人回答“从未得到过”,23.7%的人表示“要经过努力才能得到”,两项相加达到45.7%,2.1.2 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强化管理,突出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在流入地及就业后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完善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有序,就业有章,组织管理有机构、有制度,2、要建立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工青年培训体系,将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纳入社会教育序列,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训应纳入政府行为,除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实行“谁用人,谁培训”的原则外,对进入小型分散用工单位的外来务工青年,应由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并动员工青妇等社会力量,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培训机构和社会网络,对他们进行分层次、多渠道的系统培训,要制定相关政策性规定,将培训与就业挂构,建立学习、考核、发证、上岗等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确保培训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保障外来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维权工作首先应使外来务工青年学法、懂法,使其成为知法守法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通过司法监督和法律咨询,保障外来各工青年不受歧视、不受排斥、不受虐待,与当地人同工同酬、平等对待,4、依靠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各地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返乡创。
但下一步的工作仍然需要各地政府的配合,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纳入到公共教育体系是国家保证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念鲁透露,教育部正在抓紧制定政策,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收比较多的省份如何给予奖励,以提高当地公办院校接收的积极性,8月23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席会议上提出,要努力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工作,保障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且,要通过统筹规划,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对接收进城务工人员 随迁子女的公办院校足额拨付公用经费,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将根据各省区市义务教育阶段实际接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给予公用经费和办学条件两方面的奖励,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有766万人,其中,跨省流动学生约372万人,占48%,这部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相当大一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市、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在这些地区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其中浙江高达 53.4%,广东为47.3%,上海市为31%,北京为24.9%,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一直是单一的财政拨款制,据解,过去,教育部按照各地的公立院校接收当地学生的人数,会支付相应的经费,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并不享有这方面的待遇,据杨念鲁介绍,今后也会将公立院校接收的城市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到这一计算范围内,不过,杨念鲁也坦陈,下一步的工作仍然需要各地政府的配合,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对于随迁子女的数量、分布、变化趋势,在统计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这方面的工作,不是教育部门能够独立解决的,最关键的是各地政府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安置,只要进城务工人员的安置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其子女的入学才会更好地理顺,”杨念鲁说,据解,近几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人数总量呈增加趋势,据一份对全国25个省区市的抽样调查,2005年至2007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人数分别为342 万、383万、434万,年均增长幅度都在15%左右,因此,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迫在眉睫。调查的分析
3.1 调查的结果分析
3.1.1 高度认识农村青年就业的战略意义
我们要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战略高度出发,认识农村青年就业的重要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真正帮助青年成长成才。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指出,切实把农村共青团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多地关注支持农业和农村,更多地关心帮助农村青年,坚持不懈地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努力开创新阶段农村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1.农村青年就业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发展和完善,社会竞争日渐激烈,特别是农村青年的就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和难度,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农村青年的就业问题已上升为家长、学校和社会都非常关心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无业青年数量的逐步增加,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家庭的安宁、社会的稳定。当前,青年闲散在家的主要原因是失业。失业的责任并不全在他们本身,他们中有的是有劣迹、风气不好的,但更多的还是遵纪守法的青年。但是后者如果长期闲散在家,无事可做,容易养成懒散的习惯,降低辨别是非的能力,如再不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教育,就容易接触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东西,误入歧途,可能成为犯罪的后备军。如果做好了无业青年的教育管理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岗位,就可以从源头上、战略上防止青少年犯罪,使奉贤的社会治安工作做得更好。
2、农村青年就业对服务党政,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发达地区转移异常活跃,异地务工、经商者增多,人口流动频繁,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外出流动人口流量大、分布广,且以经济性流动为主。省际流动规模居高不下,已成为全国有名的外出流动人口省份之一。根据2003年人口抽样调查推算,调查时全省外出人员达1193万人,占到全省户籍人口总数的18.6%,也就是说,平均每五个安徽人有近一人外出。其中外出时间在半年以上的人员为953万人,外出到省外半年以上的人员有720万人,各项指标较上年均有20%以上的增幅,是近两年外出增幅较大的年份之一。在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中,务工经商的人员占79%,与前两年相比,经济型的务工经商人员比重继续上升。2003年安徽省农民外出务工得到的收入人均529元,同比增加99元,增长23%,增幅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对农村青年资性收入的增长贡献率达89.2%;农民外出务工得到的收入占工资性收入的64.7%,比上年增加3.9个百分点。可见,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发展,不仅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和观念的转变,对缩小城乡差异,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是一项弱势行业,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目前 农村人均耕地少,土地的经济效益低,大部分农村青年都不愿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如何使广大农民增收增效,尽快富裕起来就要开展青年就业援助行动,推荐农村青年上岗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3、农村青年就业对提高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做好农村无业青年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不仅在于预防犯罪,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共青团组织一直提倡以作为赢得地位,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党的事业赢得青年,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竭诚为青年服务,是共青团团结、凝聚青年,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途径。共青团如果能把农村闲散青年的教育管理工作主动抓起来,抓出实效,自然而然就会有青年凝聚在团组织的周围,就能赢得更大、更高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不仅要团结、培养先进青年,同时也要做好弱势青少年群体的凝聚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工作领域,巩固党的青少年群众基础,从而提高团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地位。
3.1.2 农村青年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在农村青年身上烙下了时代进步的深深印迹。他们追求进步,崇尚科学,自身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了提高;他们志在四方,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他们自主精神得到充分发扬,成了创造自己美好未来的真正主人。这样一支宏大的新型劳动大军,和全国各族青年一道,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新时期中国青年运动的辉煌篇章。
——在执行党的农村政策中,农村青年是衷心拥护者。农村青年既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又是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党的好政策激发出农村青年的勃勃生机。他们率先摆脱束缚,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各个领域勤奋耕耘,建功立业,以实际行动响亮地回应了党的召唤。
——在推进科教兴农中,农村青年始终站在前列。科教兴农,青年当先。从普遍学习运用实用技术,到大力传播科技星火,到带头示范、带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农村青年都是科技致富和科技推广的排头兵。
——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青年一直是中坚力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其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大多是洗脚上田的农村青年。“民工潮”冲破城乡分隔,其“主力部队”是进厂进城的农村青年。加快小城镇发展,带头向小城镇聚居、务工经商办企业的,主要也是农村青年。
——在搞活市场流通中,农村青年敢闯敢干。大批农村青年抓住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历史机遇,率先走村串户,走南闯北,内引外联,繁荣市场。这些年,各地农村又新崛起一批青年经纪人。他们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成为重要的市场中介。
——在传播文明、倡树新风中,农村青年模范带头。农村青年是农村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无论是在家务农,还是进城务工,他们都是文明新风的热情实践者和倡导者。特别是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年长年往返于城乡,大大促进了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在乡村的传播。
伴随着农村青年的成长进步,农村共青团和农村青年工作不断向前发展。20多年来,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积极适应农村青年的变化,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团十四大以来,农村共青团和农村青年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的工作主线,在各项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农村青年科技活动,由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发展到领办科技推广项目、增收成才行动。特别是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成功试点,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全面实施,帮助万名西部青年科技创业行动顺利启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青年成长成才和当地经济发展。农村青年绿化祖国活动,由采种支甘、营造青字号绿色工程、植绿护绿活动,发展到全方位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母亲河行动,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村青年文化活动,由自发性的“吹拉弹唱”、“打球照相”,发展到普遍建设青少年活动阵地、广泛组织大学生“三下乡”和层层举办 9 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在更高的层次上丰富了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实施服务万村行动,形成了“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求活跃”的团建思路。坚持党建带团建,实施强乡带村,进行小城镇团建创新试点,开展农村共青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
3.1.3 今后工作启示
第一,必须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农村共青团和农村青年工作只有放到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放到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去思考,去把握,去安排,才能明确方向,找准位置,有所作为,发挥作用。
第二,必须充分尊重农村青年的自主权和创造精神。农村青年是改变自身命运、实现自身利益的主体和根本力量。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广大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开创未来提供了广阔舞台。保护好青年的自主权,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好、发挥好,是农村共青团和农村青年工作的重要任务。
第三,必须竭诚为农村青年服务。为青年服务,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只有竭诚服务青年,才能吸引凝聚青年,教育引导青年。由于农村青年成长发展的环境比较艰苦,社会组织化程度较低,切身利益容易受到侵犯,尤其需要带着深厚感情为农村青年办好事,办实事,多办事。
第四,必须推动工作的社会化。农村青年工作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全局,是一件要由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事。要努力形成一个全社会都来做工作的局面,共同创造有利于农村青年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调查结果的对策和建议
4.1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学习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外来务工青年是一种影响极大的社会力量,也是大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青年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对外来务工青年教 育、管理、服务将直接关系到大庆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不得不予以正视。必须针对新时期广大外来务工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和不同需求,采取积极的措施。
1、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政策法规,优化外来务工青年就业创业环境。一是政府要从促进大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对外来务工青年就业、劳动安全、工资发放、权益保护、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创业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制定公平的就业政策,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的城乡关系。二是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外来务工青年的积极作用,引导城市居民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外来务工青年对大庆的贡献,揭露侵害外来务工青年权益的行为。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优秀外来务工青年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并给予实质性奖励,激励广大外来务工青年树立荣誉感和使命感,为大庆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四是要为外来务工青年提供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技能,更新观念。
2、加强外来务工青年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建立由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工青年管理机构,构建管理网络、培训体系和服务体系。要突出抓好就业后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并将其纳入社会教育序列,纳入政府行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实行“谁用人、谁管理、谁培训”的原则;小型分散的用工单位,应由劳动部门联合工青妇等社会力量,对他们进行分层次、多渠道的系统培训,制定相关政策性规定,确保培训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时,要为外来务工青年的学习创造条件,如对工时作一些适当限制,保证他们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素养。
3、强化和完善维权工作,保障外来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外来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例接连不断,原因很多,主要有:有关法律严重滞后,有些地方还存在不平等的政策,法律援助匮乏,自身素质局限等等。要切实维护外来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一是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合作,联合制定与外来务工青年有关的劳动、教育、就业和福利方面的制度,保障他们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外来务工青年的法制教育,使他们学法、懂法,成为知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同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通过司法监督和法律援助,保障外来务工青年不受歧视,与本地务工人员同工同酬、平等对待。三是要 充分发挥各类青少年维权机构的作用,受理各类有关外来务工青年的维权事务的咨询、投诉,为他们提供形式多样的维权、法律服务。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安全检查,开展“平安行动”等活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劳动安全、人身伤害、工资拖欠等问题。
4、塑造健康向上的打工文化,丰富外来务工青年业余生活。要因地制宜建立青年文化广场、打工之家等文化宣传阵地,组建文学社、读书俱乐部等,把有文学、艺术、体育等专长的外来务工青年组织起来,定期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发展兴趣爱好。通过开展外来务工青年书画大赛、外来务工青年文化活动月和社区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进友谊和联系,展示富有时代特征的打工文化和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5、营造尊重外来务工青年的浓厚氛围,强化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文化亲合力。社会各界都要下功夫培养、关心外来务工青年,使他们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技能水平,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伦理素质,逐步养成遵纪守法,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城市设施等良好行为。外来务工青年的犯罪率之所以比较高,究其原因,除了法制观念淡漠而外,也与他们缺少市民意识有很大关系。所以,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培养他们热爱大庆、建设大庆的市民意识。尤其重要的是,全社会应该树立尊重外来务工青年的浓厚氛围,用“大庆是我家,我是大庆建设者”、“本地青年外地青年都是有为青年”等理念教育,引导外来务工青年,使他们把自己当作大庆的主人和城市建设的创造者,把大庆当作自己的家乡。如果能够有效地凝聚起十多万外来务工青年的知识技能的力量,大庆的可持续发展就必然拥有一个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美)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9.[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75.[3]吴威先.200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7.[4]董瑾,任洪梅.谈人的科学素质与科技进步的内在联系[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79-80.[5]张建国、徐伟著.教育设计方法[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6]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7]魏杰.社会文化与教育常青藤[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8]约翰.科特(美).现代教育的艺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9]刘松主.中国教育现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