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余晖--读《天朝末日》

时间:2019-05-13 13:5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穿越余晖--读《天朝末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穿越余晖--读《天朝末日》》。

第一篇:穿越余晖--读《天朝末日》

穿越余晖—读《天朝末日》有感

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题记

婆娑着略微发黄的书页,品味着那样一个充满别样的岁月,那是一个充满心酸的年代,那是一个充满抗争的年代,那是一个用血汗标记尊严的时代……

穿越了时代的迷雾,拨开时光的愁云,道光帝静静地坐在紫禁城,他在思考,思考着一个中国几千年来帝王都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我们天朝上国居然被远方的蛮夷打的满地找牙。条约,签!签!签!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就这样被载入了史册,一生节俭的道光帝在面对坚船利炮的洋鬼子的时候,他终于大方了一把。香港,只是庞大帝国上微不足道的一个点,古老的大陆帝国与新兴的海洋帝国之间的第一次碰撞,小小的火花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而对于余晖中的大清帝国,这只是开始。

鸦片战争时,诺大的北京城竟然找不到一个懂英文的人。

咸丰朝,中西实力的天平倒向了西方,中西互识的天平也在向西方倾斜。中国人对西方认识上的缺乏不是途径问题,而是心态问题。咸丰和几乎所有的晚清国人沉浸于“天朝上国”优越感,不愿意转换心态,客观地认识世界。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在鸦片和红瓦金銮中迷醉,大清从来不缺乏优秀进步的人才,上到恭亲王奕昕,下到李鸿章,曾国藩,他们并不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却是真正将西方先进技术引入中国的先行者。尽管洋务运动从开始到结束始终面对的是政界和社会舆论的嘲弄和反对,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洋务运动面临着资金匮乏,人才缺失,外国压榨,国内反对等等一系列问题。然而就是在重重困难面前,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军械所,北洋水师,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纷纷建立,为近代中国的国防建设立下汗马功劳,有的影响至今。

历史还了洋务派一个公道,却没有给他们一个完美的谢幕,北洋水师的覆灭,洋务派大臣的衰落,使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点稍纵即逝的火花。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挡不住日本侵略的脚步;北洋新军的毛瑟快枪同样保卫不了平壤城;从越南到朝鲜,从威海卫到台湾,丧师失地几乎成了定律。大清的兵勇不可谓不勇,刘永福,冯子材,邓世昌敢于舍身杀敌;大清的军械不可谓不利,北洋旗舰“定远”主炮口径亚洲第一;大清军民不可谓不忠,台湾军民誓不降倭,战斗不止。这样的战斗失败的依然是大清,究其根本,是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国民思想的落后。

在大清帝国最后的五十年里,边患内乱不断,财政入不敷出,统治阶级腐败无能,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热。大清,已经病入膏肓啦!曾经的天朝上国即将走向它最后的末日。

义和团想扶清灭洋,却连首都都保不住,愚昧落后的义和团“大师兄”们抱着一罐罐屎和尿冲向咆哮着的马克沁机枪,盲目排外的他们带给中国的是更加深重的灾难。中国,带着首都沦陷的耻辱进入二十世纪。先进的民族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戊戌变法,仿效日本明治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换来的是菜市口六君子喋血。失败,失败,始终是失败,救亡图存的梦想一次次在鲜血熄灭。国人开始思考,思考究竟用什么方式来挽救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

“革命”—是公元1911年的关键词,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纪念的辛亥年,武昌起义的枪声成了改朝换代的礼炮,送葬了旧的封建王朝,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当然,中华民族的苦难并没有就此终结。中国近代史的泪依然在涌,中华民族的血依然在流,东方巨龙的脊梁依然低垂着。抗争没有结束,探索没有结束,战斗也没有结束。

大清从圣主努尔哈赤建制,到多尔衮入主中原,从康乾盛世到同光中兴,从南昌起义到末代皇帝紫禁日落,大清的开始很耀眼,大清的发展很顺利,可惜,大清最后撑得很累。也许灭亡是她最好的归宿。

第二篇: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拨开迷雾看历史------《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

还原史实

古语有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茅海建先生他的成名作《天朝的崩溃》分析了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朝廷中投降派当权,也不是因为有汉奸领路,但是中国仍然一败涂地,根本的原因在于清帝国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到战术思想、武器装备的全面落后。

这也许与我们一般的看法有些出入,但是茅先生用翔实的史料证实了他的观点。在被说服之余,我不禁深思:为什么我们对于这段历史有着如此多的误解?进而疑惑:难道那些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人物,都如此般严重偏离史实么? 历史教科书一贯被目以统治者宣传的感觉,然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一般的史学研究中,研究者往往不知不觉便跟随主流史观,而忽视了对历史真相的还原——例如史界一贯认为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曾下令东北军不得抵抗。而1991年5月28日,纽约东北同乡会会长徐松林等八人访张学良时问,蒋介石是否下过手谕令张不抵抗,张回答: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藉口。我下的指令,与蒋无关。

在并无有力的证据下,此观点却被作为蒋的污点被大肆宣传,深

入人心。虽偶有人质疑,亦旋淹没于众口之下。一如于此,琦善,林则徐,关天培等人的面目在久经描画之下,也趋于两极:好者极好,恶者极恶。而茅先生此书则如卸妆水般,抹去了遮盖与歪曲,还原了历史的真相。研究历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历史中的错误,在茅先生的书中分析了鸦片战争中从高层决策者到底层执行者所犯的错误,以及这些错误给国家民族带来的危害。而且从书中可以看出清帝国对这次把中国带入世界的战争的反应实在是可以用无动于衷来形容。挨打之后,赔款、割地、丧失主权等等。清帝国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没有吸取根本的教训,而且整个帝国社会依然是那种自大自负的心态。其结果当然可以想象,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挨打,所以就有后来的一系列的列强侵华战争。在这不得不提一下清帝国的老邻居兼老学生—日本,日本向中国学习了1000多年几乎完全吸收中国文化,但是在其遭受列强侵犯的时候,整个国家与民族都是与清帝国完全相反的行动,他们开始放弃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吸取欧洲先进文化,整个国家呈现一派向上的景象,就这样这个一直以来是中国学生的国家反过来赶超老师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而要注意的是鸦片战争的发生时间比日本维新要早很多,但当时我们却什么都没干,就这样等着一次又一次的挨打,才有了一段又一段的屈辱史。在这,我不想做什么假设,历史更不容许假设,我只能说历史的意义就是告诫后人,警示后人。

启迪今日

在本书序言中,茅海建先生提到“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时光流

逝而意义日渐。鸦片战争则不然。”“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书中罗列了清帝国一系列的失误,最终发现,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失误,在当时的环境下原来都是情有可原,理所应当愚昧,主和派亦愚昧,皇帝、官员、平民都愚昧,上下一团黑,失败乃是必然。时至今日,钓鱼岛问题成为热点,不少人鼓吹要和日本打一仗,然而正如茅先生所言“对现代化的敌人,只能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取胜。”也许今天中国在经济方面已经可以和日本抗衡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自信和豪迈终于让我们动辄就有底气喊出对某国“经济制裁”的豪言壮语了。然而众所周知,中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30年间,“单腿走路”的结果就是经济一枝独大而其他领域望尘莫及,尤其是文化建设的落后和二次改革的滞后,使得中国目前正陷入了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问题频出的尴尬境地。而这些,也正在阻碍着中国社会良性发展和进一步的全面现代化。而没有完全现代化的中国,想要收复失地并战胜现代化的日本,显然还不具时机,当然我们也相信中国终将会有这个实力。

如当年的大清一般,中国目前更重要、更紧急的是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社会道德文化建设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再度陷入落后挨打的状态。最后祝愿我们的国家真的繁荣富强。

第三篇: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读书报告 读完茅海建老师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之后,第一感觉是书写得很好看,少了历史专业书的那种枯燥,有一种非一口气看完就不罢休的冲动!

“天朝”直接指出了清政府的自大,“崩溃”却正表现出清政府无法避免的灭亡,暗含对于清政府腐败的讽刺。

书首先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方的实力进行了分析比较,包括兵力、武器、指挥、战术等诸方面,从中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清政府无论从哪方面都弱于实力强大的英军。

一、清朝的兵力虽在人数上占优势,但当时的清军驻防分散,难以集中,调动也很困难,并未建立现代化的成建制军队。而且当时的清军不论八旗还是绿营,鸦片泛滥,贪腐严重,战斗力都已经相当弱。而英军在鸦片战争后期人数已经达到两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军队,在大部分战场,清军迎战的兵力仅比对手略多或持平,显然这样是无法占据优势的。

二、从武器上说,清军的火器源于明朝末年,近二百年间几乎没有技术上的改进,发射的速度、准确性都比对手差。大炮也类似,式样和当年明军阻击后金进攻时的红衣大炮差不多,铸造技术也落后,杀伤力小,更加难以置信的是有很多士兵还使用大刀弓箭,这些当然无法和尽力过工业革命的现代化的英军相比。

三、从战果上看,英军每次取胜都只付出极少的代价,损失最大的是在镇江,也仅仅有三十多人阵亡,而清军不论人力物力都损失惨重。指挥官中一品大员就死了四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自杀,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水陆提督陈化成战死,江南陆路提督余步云被斩首。二品大员中也有京口副都统海龄、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等人阵亡,这些都是清朝最能征惯战的将领。

回顾整场战争,战争的失败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我们战后的反应。统治者继续沉醉于“天朝”的旧梦;朝臣们只关心自身仕途升迁;士子们依然闭门只读圣贤书,向往“治齐修平”;思想家囿于资料匮乏,对西方不甚了了,无力开启民智;“庶民”则依旧忙于各自生计,默默承受着因战败而带来的更加沉重的苛捐杂税„„整个“天朝”朱颜未改,依旧沉睡不醒。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列强联手,八国联军进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残酷命运,一步步走向崩溃的边缘。直至80年后“五.四运动”民主渐开;再至107年之后新中国成立,才彻底摆脱被奴役的命运。

读完整本书,对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不只是像我们中学历史书上简简单单的几十页内容,它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屈辱,是我们世世代代应该铭记的~

一,我们所经受的历史知识教育,是如此的匮乏!而因此建立起来的历史观,又是如此的片面!我们只知道林则徐、关天培爱国忠君,是民族英雄;琦善、耆英,李鸿章等卖国,是民族败类。我们常常将爱国者流放、卖国者当道归结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事实上,林、关等人自有其自身局限;琦、耆之辈也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中国积弱,而统治阶层不识世界形势且夜郎自大,结果并不是几个人就能改变的,战争的结果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二,鸦片战争不久,与我们相似的日本,也遇到了和“天朝”同样的问题。1853年,美国的军舰驶入东京湾;第二年,迫于压力,日本开国,开始与列强

签订多项不平等条约。但是开国之后,西方诸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涌来,刺激了日本统治者和国民,反倒引起日本民族不息的奋斗,完成日本历史上最大的转折—从落后的德川幕府时代,进入举世闻名的明治维新。1894年,经明治维新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日本,气势汹汹地打到了“天朝”的门口,效仿诸强,要求割地赔款并享受与列强在华同等的权利。从富国强兵的角度讲,日本成功了。他们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失败的民族仍有机会崛起,关键在于战后的奋发!两个处境相似的民族,被迫开国后不同的态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结果,难道不发人深思?

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前提是我们应该知道这“史”的真相!以史为鉴,籍着清醒和正确的认识,总结经验教训,而后有所作为,才是必要和必须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关于鸦片战争的失败,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更深层次的真相,一个超越“爱国”和“卖国”简单道德评判的发人深省的真相。中国必须强大,才能不再遭受屈辱。毕竟,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落后挨打,仍是当今世界隐而不宣的内在逻辑。正如书中所说: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也许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胜利使人兴奋,失败使人沉思。一个沉思着的民族往往要比兴奋中的民族更有力量。

第四篇: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因此研究或者说接触近现代史最好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著述已出版不少。但《天朝的崩溃》这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茅海建先生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后,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

天朝的崩溃,光看其题目,就大致揣测出这是一本讲述清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书,也就是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专制主义时代是如何终结的。其中的“天朝”,“崩溃”用得恰到好处而别有深意。“天朝”直接的指出了清政府的无知与愚昧,极强的表现出对清朝的讽刺,“崩溃则”表现出清政府的灭亡是无可避免的是不可逆转的。

 《天朝的崩溃》一书先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方的实力进行了分析比较,包括兵力、武器、指挥、战术等诸方面,从中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清政府除了从gdp意以外无论从哪方面都弱于实力强大的英军。再从鸦片战争的起因看表面是鸦片引起的,但其根本可以从读者一句十分凝练的话得出: “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西方平等待遇。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其次,它围绕一些晚清时期我们所认为的汉奸及英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琦善、奕山、牛鉴之流是历史上著名的卖国贼,如果把鸦片战争搬上京戏的戏台,他们必是曹操般的大白脸。而林则徐、关天培、葛云飞,则是一个个正气凛然的名字,虎门硝烟、三元里抗英,一派全民族上下同仇敌忾、共同对敌的架势。鸦片战争会失败,败在昏聩的皇帝、腐朽的社会制度、无耻的卖国贼。如果……历史必将改写。这是我们从课本里学到的鸦片战争史。

。关天培、林则徐的红脸,奕山、琦善的白脸,其实是经过后人的描画,是为了意识形态的统一认识而特别实施的愚民教育的一种。关天培自己未必以为自己是为国捐躯,更多的可能是坚守了职位的本份;林则徐不一定是了解了世界局势因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御敌方略,更多的可能是坚持为官操守维护天朝体统,或者说林则徐的真实人物性格,只不过是一个被清政府官场蒙蔽的普通官员罢了;奕山、琦善都曾是主战派,惜命、爱官的毛病是有的,但要说他们都为一己之私欲卖国求荣恐怕有失公允;连道光这个老皇帝,他当不好这个皇帝、眼界不高、谋略不深都是有的,但国是他自己的,总谈不上自己出卖自己。我们一直推崇的爱国派实力未必弱,被唾弃的投降派声音未必强;爱国派其实是主战派,投降派其实是主和派,更大的差异来自意见的不同;爱国派的立场未必是爱国,投降派的背景并非是卖国;真照爱国派的主张打下去,可能全璧江山都失与敌手。

之后,此书又对《南京条约》及其后续各种条约的签订过程与其后果进行描述,其中有一个令现代人感到匪夷所思的细节。在虎门签定的《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关税等条款,并不象历史书上说的是英国政府强迫订立的,而是主和的官员自己追着英军要签一个对清政府有利的补充协议的结果,自己把英国人本来没有提出的要求拱手送人,人家当然受之不却。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例如领事裁判权的问题,他们要求“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商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因为“如何处理通商口岸的民、“夷”纠纷而不引发衅端,成为其心头大患。为了简单明了且一劳永逸地解决此难题,干脆将对英人的审判权主动拱手予英方。”

而对于三元里抗英斗争,从书中列举的材料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正牌的历史书上写着,老百姓是多么的爱国,英勇杀敌。

事实上是,当清军和英军在珠江上激战时,很多老百姓木然的在岸上围观。

老百姓和英军开战,因为英国人挖了他们祖坟,QJ了他们的女人。

战果也由击毙数人,被夸大至数百人,而击毙的所谓英军头目,更是为了邀赏而进行的谎报。而后来的以讹传讹既是受了当时各级官员出于各种目的谎报的错误信息诱导,同时也是后期革命斗争宣传实际需要的结果。

历史的真实就是这么让人失望的,但这就是历史。

。。。

读完《天朝的崩溃》我在想我们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说法和今天的中国面临全球化、地球村的现状有什么不同?我们引进无数条相似的生产线,和他们照着西洋图示造炮有什么不同?我们牺牲环境、牺牲信仰发展生产力,和他们主张西学为体、中学没用有什么不同?我们口口声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他们按天朝方式办外交有什么不同?

我在想历史到底该怎么写?怎么读?

作者强调指出,“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而一切出于“愤恨”、“不服输”或其他目的而对历史进行的“神话”或“鬼话”的实践,已经超越了历史研究的范围,只能白白浪费历史的宝贵财富。

对历史真相的执著。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可惜49年后中国的历史学界到今天,才开始多一点客观地还原历史真相,而60、70、80,乃至90年代的大众都被迫长期戴上一副政治正确的眼镜,取下眼镜来,竟还觉得眩晕、慌张,对历史真相,恐怕非有点执著的精神不可。

历史演变轨迹的呈现。我们从小的历史课说:人类社会必经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直至共产主义。而真实情况确实:要放宽历史的视野,大历史是螺旋形上升的。

:“知识给人以力量,愚昧也给人以力量,有时甚至是更大的力量。”书中作者用黑体字写到,我也用此来结尾吧!

第五篇:读《古老阳光的末日》有感(模版)

读《古老阳光的末日》有感

原创: 李珂

小女11岁时,听到了非洲屠杀大象之事,拥有年轻人直接明确的逻辑而无法理解成人残暴的非理性的她,踱着步子,流泪哭喊:“他们怎么可以这样?怎么可以”——然后转身指着我说:“你只是坐在那儿!”

——《古老阳光的末日》

《古老阳光的末日-抢救地球资源(The Last Hours of Ancient Sunlight)》是美籍作家汤姆·哈特曼(Thom Hartmann)的一部著作。

汤姆·哈特曼以挚热的情感、扎实的研究,为人类面临的困境寻找解答方法——接触流传千年的古老智慧,倾听所有生命的声音,摒弃我们对地球所采取的不良行动,真诚弥补我们的错误言行,从而引导我们跨越否认与无知的泥沼,走进阳光永续的未来。

这个时代,环境问题铺天盖地,已经被谈论得没了新意,甚至让人有些麻木。生态危机是如此令人痛心甚至心惊胆战,为什么一般大众却如梦游似的视而不见,或者仅漫不经心地处理。全球性的危机影响涵盖各个层面,从个人到社会到世界,但是尽管有偶尔的口惠,和假装对接踵而至的灾难表示关心,我们多数的动作[一点回收,少开车、暖气或空调关小点,开张支票给“峰峦俱乐部”(Sierra Club)]似乎只能减轻罪恶感或掩饰日增的无力感,其实并没有多少作用以阻止沉沦之势。

汤姆·哈特曼的《古老阳光的末日》,却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些视角。他告诉我们:“我们的问题并非来自科技、饮食、传播媒体中的暴力,或其他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乃源自于文化——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大多数解决危机的提案之所以不可行,乃是因为这些提案正与问题本身同源于一个世界观。”他说:“除了改变我们看待及理解世界的方式以外,别无他法可以产生实际、有意义且持续的变化。”把环境危机置于文化的角度去考量。

“我们是由阳光构成的”,开篇的观点就是我未曾思考过的角度。因为,植物靠捕捉并储存阳光存在,动物又是依靠植物而活。而后,又谈到人口成长、资源涸竭,以及我们如何一路破坏我们的“窝”.在此部分,特别重要的是对一个少有人发觉的要素之新洞察:食物和燃料的能量源头,以及我们正在耗尽这个源头的证据。我们将谈及现况是如何造成的,以及为何明明山雨欲来,很多人却无所警觉。而作者提到的很多观点也与常规的环境保护不同。常规的环境保护通常触及人的思维和理性,即让你意识到环境问题有多严重,然后告诉你该做什么,其最后的目的还是为了人类。在此书里,作者所触及的,是人的内在,以及那些超越我们物质可见的绝对存在,他希望的是恢复自然的神圣,在这里,人不是环境中的主体和中心,只是与其他生物共享地球的一分子。

然而,这本书真正深入核心的内容,还在后面。文化的转型。书中从一万年前讲到如今,历史上那些入侵、杀戮、奴役,如何一步步消灭掉古老文化,又怎么让年轻文化统治了我们。最可怕的是,我们信奉这样的年轻文化而不自知。我们要转变看待世界的方式(那种将世界物化的价值观),从个体的生活方式、文化开始带来转变,学习创造警觉,重新授权于妇女,认知什么是“足够”,尊重其他文化及社会,尊重大自然的神圣/神性,改变使用科技的焦点,重建每日的生活与仪式……本书的第三部分指示出一个正面温馨的未来的新希望,你将学到用来改变你个人及周遭世界明确的工具、技术。他呼吁我们回归理智与正常,这是每一个人都做得到的,即使最终无法挽回颓势,至少也能播下新生态、新地球的种子。所以,我们必须先知道病情,而后才能对症下药。

所以正如开篇小女孩所要说的“不要只坐在那儿,行动吧!”.对,行动起来。现在,就是今天,就是此时!

下载穿越余晖--读《天朝末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穿越余晖--读《天朝末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3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201011010107丁力 对于鸦片战争,我们一般所了解的不过是教科书上那么两三页纸的内容,大致包括禁烟运动、 琦善等的卖国活动、关天培等的以身殉国、三元......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2000字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2000字原创: 将离这是一本读来颇为厚重的书,不仅指近六百页扎实的史料考证和客观的人物分析,更是指茅海建先生在书中所提出的思考。在读的过程中稍有感触,......

    虚伪的脸谱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虚伪的脸谱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尽管《天朝的崩溃》是老师强烈推荐书籍,并咱们必须完成读后感。但是,一翻开书,便犹如着了魔法,爱不释手、无法停止,所以,才短短十几天,我便看......

    读《穿越天空的心灵》有感

    读《穿越天空的心灵》有感 听说,阳光姐姐刚刚出了一本新书,叫《穿越天空的心灵》。星期天,我拉着妈妈去书店买了这本书。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故事的主人公是盛欣怡,十二......

    读《穿越天空的心灵》有感

    读《穿越天空的心灵》有感1 这个寒假,我阅读了一本书——《穿越天空的心灵》,读完这本书时,我已是泪流满面。自从妈妈病逝后,盛欣怡沉浸在孤独无依的恐惧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

    读《穿越童年的影子》有感

    读《穿越童年的影子》有感 今天,爸爸回到家,像变魔术似的在他的背包里拿出一本书,咦,《穿越童年的影子》,童年的影子怎么穿越?为什么是童年的影子?我带着这些疑问接过书,难道现在连......

    读《穿越天空的心灵》有感

    读《穿越天空的心灵》有感上口中心小学辅导教师牟星宇 牟凤荣读《穿越天空的心灵》有感《穿越天空的心灵》是伍美珍姐姐的又一力作。这本书将动漫世界描绘的丰富多彩,让人们......

    神奇校车-读书卡-穿越飓风

    《神奇校车》阅读学习卡 这是我读的《神奇校车》中的第本: 书名:《穿越飓风》 日1、 我们的大气层就像一床有数百千米厚的空气毯子。大多数天气变化发生在----紧挨地球约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