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泛开展志愿服务,锻炼大学生奉献社会的意识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锻炼大学生奉献社会的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生活实际脱节,学校德育所灌输的政治原则和价值观念对我们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解释乏力,因而使道德规范难以内化为我们的自觉行为。因此,学校德育除了提高我们我们大学生的道德理论水平外,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我们大学生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使我们我们大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不断探索,经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最终形成道德信念并转化为道德行为。
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优秀人才,我们有知识、有能力、有热情,同时也非常渴望能够运用自己的才能来服务社会。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关注每个学生自我潜能的发挥,创造各种机会让志愿者做到各尽所能、迎接挑战,确保志愿者能通过志愿服务能够强烈地体会到被重视、被需要的感觉,从而满足自我需要,进而保护好、引导好大学生身上蕴藏的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巨大热情和积极性。
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将学校德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增强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注重实践性,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缩短教育内容与学生需要的距离,从而领会道德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使我们大学生深人社会、了解社会,不仅强调我们大学生对社会的服务和奉献,而且强调
我们大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发挥和个人价值实现。在2008北京奥运会等国际、国内大型活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不仅节约了大会运行成本,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扩大了影响,而且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了中国青年志愿者的风采。在这次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大学生志愿者在此过程中也增加了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更明确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形成了更加适合社会现实生活的心理倾向、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同时我们大学生可以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志愿服务,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形当中贯穿始终。我们大学生要想增加自己在日后职业选择中的竞争力,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和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和个人责任心,包括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可以结合志愿服务达到自身和社会的双赢目的。
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校我们大学生由于社会接触面窄,其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学习、了解社会的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我们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是社会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完美的统一。在关心他人、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同时,不仅了解了国情,也经受了锻炼,提高了我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加过团委组织的陪伴社区孤寡老人活动的学生,都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进步。我们定期为老人们送去慰问,与老人们谈心,表演自己拿手的节目,甚至在节日期间发送礼物。参加慰问老人的活动是一个把深刻理论转化为生动语言过程,使以前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知识,加深了对党的信任,增进了对人
民的感情,增强了对国家的责任感。
志愿服务是加速我们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大学生社会化就是学习做人,或者说是学习和适应现存社会文化的过程。在当今的我们大学生群体中,“ 学校人”与“社会人”脱节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导致的结果是一些大学毕业生在走进社会之时往往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或幻想,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技能、道德和心理素质,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而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则提供了一条使我们大学生深人接触社会、与社会提前进行磨合的重要途径。
志愿服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自愿性,它要求我们大学生内心对志愿精神的认可。志愿服务不仅倡导服务者的奉献,而且强调对服务对象自身潜能和自尊自信的激发,强调服务者与对象在交互主体性关系中互相学习、加深理解,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志愿服务不仅能使我们大学生深人社会、了解社会,强调我们大学生对社会的服务和奉献精神,而且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和提高的平台、一个能力展示的平台、一个自我推销的平台,能够促进我们大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发挥和个人价值实现,充分发挥我们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我们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确实磨练了自己的意志,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从学习中成长,在付出中收获。实践证明,志愿服务活动是当今我国大学生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的社会实践性公益活动,是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内化政治理念和道德原则的重要手段。
第二篇:关于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
关于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
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及省文明委、滁州市文明委的有关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我市志愿者工作的全面开展,市文明委决定,动员社会力量,在全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现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着力壮大志愿者队伍,着力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化运行模式,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向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发展,让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使更多的志愿者成为构建文明明光、和谐明光的倡导者、传播者、实践者。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目的,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无偿、利他的基本要求;坚持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开展活动,做到量力而行、务求实效;坚持志愿服务与实现个人发展相统一,让人们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坚持自愿参与和社会倡导相结合,既尊重人们的服务意愿,鼓励人们自主参与,又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努力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坚持社会化运行模式,把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组织动员起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三、服务形式
1、大力开展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围绕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职业礼仪等方面要求,传播文明理念,倡导团结互助精神,引导群众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自觉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在市区主要路口、重要地段设立宣传服务台,发放宣传材料,开展文明劝导等“文明风尚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人们用“三管好”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改变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乱穿马路、乱闯红灯等不文明陋习。
2、大力开展扶危济困志愿服务。坚持从办得到、群众又迫切需要的事情做起,把生活困难群众和老年人、残疾人作为重点对象,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努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广泛开展居家养老、扶残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提供生活救助和照料服务,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以关爱帮困、便民利民为重点,大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友谊和谐,看到社区美好,享受幸福生活。
3、大力开展平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居民义务参加社区治安巡查、禁赌禁毒和防范违法犯罪行为等工作,完善群防群治网络,维护社会稳定。组织社区内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居民开展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应急处置知识的普及宣传、帮助居民提高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组织志愿者宣传文明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规定,劝导不文明燃放行为。
4、大力开展社区文体和环保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内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以及有文体专长的离退休人员和放假在家的大学生,指导居民举办票友会、秧歌队、小乐团、曲艺沙龙,以及棋类、牌类、球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宣传生态文明观念和环境保护知识,大力推动义务植树、绿化美化、清理脏乱、整治污染等行动,使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逐步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5、大力开展卫生志愿服务。通过开展咨询、义诊、健康讲座、食品知识宣传等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为社区居民、农村村民讲授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识,努力增强群众的保健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为城市居民、农村村民讲授食品卫生知识、提供法律服务形式,提高群众的保健和法律意识,为群众提供良好的食品安全氛围。
6、大力开展科技和法律志愿服务。组织有一技之长人员,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为群众义务维修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常用家电,为农民提供种菜、种果、养蜂、养鱼等科技支持。组织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制讲座、法制宣传车、法制图板巡回展、模拟法庭等活动,广泛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及时解决居民群众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7、大力开展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针对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大型文体赛事,动员志愿者到公共场所、交通要道和赛会场馆等重点部位,宣传文明行为规范,劝导不文明言行,参加接待、咨询、联络、秩序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为大型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展示城市形象。
8、大力开展应急求援志愿服务。动员志愿者广泛普及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应急处置知识,参与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卫生防疫、群众安置、设施抢修和心理安抚等工作,提高社会和公民的应急处置能力。把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纳入政府应急反应体系,依托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和专门学会,组织有相关知识、经验和资质的志愿者成立专门救援服务队,提高应急救援的专业化水平,保证志愿者关键时刻能服务、会服务。
四、招募注册
1、精心筹划,宣传发动。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明确责任,明确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注册登记,健全组织。市直各单位、各街道社区分别设立“明光志愿者登记处(点)”,充分发动广大党团员、干部职工、社区居民、大中学生等积极参加志愿者注册登记。各街道社区根据登记情况,区分类别,逐级做好统计汇总工作,并建立健全志愿者组织机构。
五、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牵头负责,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残联、市红十字会、市关工委和明光街道分管领导参加的明光市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负责全市志愿服务活动的总体规划、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城市志愿者队伍,不仅是争创安徽省文明城市的必备条件,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安徽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对注册志愿者人数指标已作出明确要求,规定要达到城市总人口10%。各部门、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一级抓一级,规范有序推进明光志愿者注册登记和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市文明办要加强与各有关方面的联系沟通,认真做好各项组织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各负其责、各展所长,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街道社区要积极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工会组织要广泛开展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共青团组织要不断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妇联组织要扎实推进巾帼和家庭志愿服务活动,民政部门要深入开展扶贫济困志愿服务活动,科协组织要认真抓好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残联组织要继续深化扶残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红十字会要广泛开展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活动,老龄组织要积极动员老年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2、广泛发动。各部门、各单位要广泛发动党团员、干部职工、社区居民、大中学生积极参与明光志愿者注册登记,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志愿服务,人人志愿为文明明光、和谐明光做贡献的良好局面。各文明单位要带头参与,充分发挥其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形式,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典型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引导人们尊重志愿者和志愿者的劳动,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深厚舆论氛围。要把志愿精神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社区是群众生活的基本单元,是经常性志愿服务的主要场所。要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宣传文化站等多种途径,加大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力度,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动员广大党团员、干部和社会知名人士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3、完善制度。要建立完善明光志愿者档案与服务对象档案,通过“一助一”结对等方式建立起有效的服务机制。在志愿者组织内部,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星级认定制度。鼓励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和聘用有志愿服务经历且表现突出者,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国家级、省级、市级文明单位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助推我市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蓬勃兴起。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者组织。
4、加强管理。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长期的注册登记平台,确保志愿者随到随登记。注册登记工作要与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相结合,充分发挥注册志愿者的应有作用,不仅要做好明光志愿者的注册登记工作,而且要定期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要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依托行业协会、专门学会和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要重视志愿者骨干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要跟踪掌握志愿者接受培训、参加服务的情况,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
各有关单位要把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抓好志愿者注册登记和志愿服务工作。
明光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2010年9月8日
关于成立市志愿者服务活动协调小组及
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
市直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大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及省文明委、滁州市文明委有关文件精神,市文明委决定,成立明光市志愿者服务活动协调小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立市志愿者服务活动协调小组
市委副书记、市文明委常务副主任薛玉苍同志担任市志愿者服务活动协调小组组长,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杨文萍同志担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华维、市直工委书记牛宗凡、市总工会主席李昌义、市妇联主席崔玮妍、团市委书记陈世锋、市民政局局长包守平、市卫生局局长林涛、市城管执法局局长时贞文、市科协主席钟义应、市残联主席王树恒、市委老干部局局长王志明、市文明办主任张卫宏、明光街道主任齐德刚、市交警大队教导员张华宝同志为成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明办,张卫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1、市委宣传部:充分发挥各种大众传媒的作用,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感人事迹,提升公众知晓率和参与率,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舆论氛围。
2、市文明办:筹备成立明光市志愿者协会,构建组织框架,加强统筹协调,分配分解我市志愿者注册人数,协助有关单位组建各级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确保我市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人数达到1.7万人左右(占城市总人口10%以上)。组建文明单位系统“讲文明树新风”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普及文明风尚志愿,传播文明理念,倡导团结互助精神,引导人们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注册人数达到1500人。
3、团市委:不断深化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拓展活动范围,壮大志愿者队伍。注册人数达到5000人。
4、市直工委:组建党员干部志愿者服务队伍。注册人数达到2000人。
5、市总工会:组建文明行业志愿者服务队伍,组织开展窗口行业志愿服务,动员公共服务行业的干部职工以志愿服务的形式,为市民提供各种延伸服务和便民服务。注册人数达到1500人。
6、市妇联:组建巾帼和家庭志愿者服务队伍。注册人数达到500人。
7、市民政局:组建送温暖、献爱心志愿者服务队伍。注册人数达到1000人。
8、市卫生局(市红十字会):组建卫生志愿者、人道救助志愿者服务队伍。注册人数达到1500人。
9、市科协:组建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伍。注册人数达到500人。
10、市残联:组建扶残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伍。注册人数达到500人。
11、市关工委办公室:组建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伍。注册人数达到500人。
12、市城管执法局:组建市容管理志愿者服务队伍。注册人数达到1000人。
13、市交警大队:组建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服务队伍。注册人数达到500人。
14、明光街道:组建文明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注册人数达到1500人。
三、几点要求
1、深化理解,形成共识。志愿服务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技能自愿无偿地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的公益行为,它体现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创新方式,最具广泛性和群众性,有利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增强创建活动的生机和活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蓬勃发展。
2、切实做好志愿者招募和注册工作。志愿者的招募和注册,是把人们切实组织动员起来,完成确定的志愿服务任务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环节。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志愿服务的需要,及时发布经常性招募和应急性招募,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要依托有关单位和行业协会,建立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和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把志愿服务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引导志愿者长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3、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带头辐射作用。外地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成功经验表明,党政机关公务员志愿者群体使命感强、纪律性强、素质高,能打硬仗,善打硬仗,是志愿者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我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初期,各部门在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中,要把党政机关公务员作为招募注册的重点,并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组织公务员开展有影响的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市直工委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重点开展城市管理、社区服务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引领我市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
4、立足启动,强势推进。动员全社会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在这项活动的起步阶段,应当说是举步维艰,困难很多。为此,我们必须立足启动,强势推进。省文明委制定的《安徽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明确规定:“建立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10%。”广泛开展城市志愿服务活动,是参评“安徽省文明城市”的先决条件;注册登记志愿者超过城市人口总数10%,是评选“安徽省文明城市”的一项硬性指标;创建“安徽省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既定目标,是今年全市重点工作之一。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全市重点工作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精心筹谋,抓好注册登记工作,适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当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文明委分配的志愿者注册人数,认真做好志愿者的招募和注册登记工作,并于九月底前将《明光市××志愿服务队注册统计汇总表》及《明光市志愿者注册登记表》送达市文明办,以备省文明委实地调查。市文明委将于十月初通报各部门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进展情况。在完成注册登记的基础上,市文明委在适当时候,举行“明光市志愿服务活动启动暨向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拉开我市志愿服务活动的序幕。
附件:
1、《明光市××志愿服务队注册统计汇总表》
2、《明光市志愿者注册登记表》
明光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2010年9月20日
第三篇: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无偿地贡献个人的精力、时间,不求任何物质报酬,服务群众,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四个基本特征。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的施予,也不是有大量空闲时间和一定物质基础的人才能参与的,而是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权利,我们要对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可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群众、贡献社会,也是在传递爱心、宣扬文化、传播文明。同时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是参与者自身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既是助人,也是自助,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
中国的大学生志愿者在近年来各大活动中的突出表现给全世界的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白菜”、“小蓝莓”在世博期间的优秀表现已经引起了包括世界500强、大型国企等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校方面更是辟出世博志愿者求职快速通道,助“小白菜”、“小蓝莓”们一臂之力。志愿者在求职中一路绿灯,是因为人们肯定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多重意义也在此得以彰显。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应该说是学生与社会的双赢。一方面,志愿服务对于大学生个人最直接的意义就在于使其丰富生活阅历,扩宽视野,在活动中彰显自身的价值,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及提高个人生活品味。而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而言,对严格组织化活动的适当接触是很有必要的。这些活动有别于一般的学生社团实践,但却与现代社会的各类机构特征相似。现代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或者说衡量指标就是科层制,也就是组织化和等级化。而这种经历正是在校大学生所欠缺的,一般社会上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认知也体现出大学生存在相关经验和能力的缺失。这些颇具新鲜感的志愿活动,使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所以可以这样说,各大企业自然对有过类似志愿服务经验的大学生情有独钟,看重的不只是一种工作热情,更多是因为不可多得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
另一方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不需要政府太多的财政投入,但反过来却能给他人提供各方面的帮助,满足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需求,创造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此外,虽然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角色期待往往局限于钻研学习,并不包含引领社会风尚,但是近年来大学生这一先锋群体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实实在在地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成为了重要的推动者。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指导理念面向社会,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同时,也在传递着爱心,传播着文明,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心灵与情感的交流、文化的传播。
追根溯源,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也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与传承。互帮互助从来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正是传承这一美德的最好体现和生动教材。志愿者们在各方面给社会群体以帮助、关心的同时,自身在道德实践中也获得了反省和提升的机会,并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先进群体,更是促进了全社会精神层面的整体提高。
大学是建在城市里,因此,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志愿服务。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对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体系,创新社区服务形式,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和谐社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有助于形成人与人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继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弘扬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为和谐社区建设打下坚实思想道德基础。同时,志愿服务注重参与者的自愿和力所能及,强调互动性,逐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融洽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有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相互融合。志愿服务能够以提供大量人力资源的方式,积极参与一些预防、社会救助及发展性工作,服务弱势群体,协助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志愿地为社会作出贡献,回报社会。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共处,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是一件有利于国家和个人的好事。在志愿服务期间,我们可以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可以增加社会对大学生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引领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
第四篇:志愿服务奉献青春工作总结
志愿服务奉献青春工作总结
时间匆匆,转眼间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在这里做了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走出校门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我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是一位中共党员,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
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践报告者,我时刻不忘志愿者服务宗旨,时刻不忘党的教导,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面对工作、生活、学习中的诸多困难,不畏惧、不退缩,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克服。同时,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我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遵守志愿者规章制度管理,服从单位各项规章制度管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在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常常深入实践,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我经常跟随领导下乡开展农村各项活动,通过和老百姓接触,了解他们的生活,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在从江县项目办工作中,我积累了很多与人交往的技巧经验,学会了开展基层工作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为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一年的服务我主要负责志愿者的联络工作,配合办公室主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把全国、省、州、县项目办的文件精神及时传达给每一位志愿者,了解每一位志愿者的思想、工作情况,生活动态。同
时,在志愿者服务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向县项目办领导汇报,和有关领导协调,做好让志愿者安心服务,认真工作,发挥出志愿者最大作用。
总结这一年的工作,我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政府工作人员的转变,很好的履行了志愿服务义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服务单位对我有很高的评价,我个人对这一年的工作比较满意。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如工作思路不够灵活,个别工作不够完善,有待改进。
在这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中,基层艰苦环境磨练中的这段经历将是我今后人生道路上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段经历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为人民群众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篇:志愿服务,爱的奉献
志愿服务,爱的奉献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在社会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无私地奉献着爱;在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辞劳苦、乐于奉献。他们有一个光荣而响亮的名字——志愿者。
志愿者的身影贯穿于整个社会,志愿者精神也影响到了很多人,志愿者现在也成为社会上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用最美的微笑,奉献我们的激扬青春。用热情的双手,温暖每一个凄凉的心头。志愿者的付出不索求回报,用肩膀筑起爱心长桥。为爱插上翅膀,以爱的名义,做好志愿者最美的自己!
我志愿,是一种态度,这决定了自己要走的路。
我奉献,是一种精神。奉献是一种不求回报的付出,是志愿者的共同名片。
我光荣,是一种心态。快乐,是对志愿者无私无偿付出的唯一回报,也是具有永恒价值的回报。快乐的根本是参与和奉献。而社会上没有人怀疑志愿者的高尚动机,志愿者遇到的都是高度赞许的目光和充分信任的态度,这使得他们更快乐。所以,每一个志愿者岗位,都是一个阳光驿站;每一个志愿者,都是一个快乐使者。我志愿,就承担了一份责任;我奉献,就付出了几多辛苦;我快乐,就收获了一生的记忆。
每位志愿者对于社会,无异是沧海一粟,而正是这无数的沧海一粟,构成了川流不息,构成了波澜壮阔的队伍。平凡的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一样能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我们应让志愿者精神成为生活常态。志愿者精神,其实就是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很多地方都在宣传助人为乐精神,社会上总是提倡外在的奖励,严重忽略了助人为乐本身的意义,导致社会上会出现一种追求物质奖励的不良风气,会阻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缺失。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都在精神上、经济上有闲余,都会产生强烈的对意义感的渴望。志愿者精神,其实就是公益精神。公益精神,其实是现代公民所必备的精神。倡导志愿者精神,并不是希望每个人都去做志愿者,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普通的日常的生活中,发扬公益精神,具备公益意识。重复过千百遍的老话不妨重提,在公交车站等车的时候排队,在街上捡起他人随手扔下的垃圾,开车的人对步行者更加尊重礼让……让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好公民,让自己觉得自己的行为使得这个世界稍微更加美好了那么一点点———我们的生活中每分每秒都有这样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倡导志愿者精神,其实也是倡导一种城市的风尚,一种文明的氛围。
志愿者精神是雷锋精神中的一种吧,都是在讲奉献的,不索取回报的,就是在做好人好事,得到社会上的认可,得到家庭的支持,得到亲人和公民的赞许。我们也要学习雷锋精神,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有需要的人群,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让人们称赞的人,这样社会更加的和谐美满。
付出的是劳动、爱心,换回来的是理解、赞誉和周围群体意识形态的改变。成绩只能属于过去,未来要靠大家共同开拓。
志愿服务,爱的奉献。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地人来奉献爱,需要有更多的人来传承雷锋精神,学习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