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与职业规划[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13:5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与职业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问题与职业规划》。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问题与职业规划

大學生就業問題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基本趋向市场化,价格机制在就业市场中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逐渐凸现。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

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比较严峻。一方面,国家整体的就业形势不佳,形成的劳动力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明显过剩。另一方面,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中国大学生的供给呈现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在近几年达到20%~40%左右。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对称,大学毕业生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

1.高校扩招导致供需不平衡

2.过高的回报期望与下降的市场价格之间差异加大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已经不再是“稀有人才”、“天之骄子”了,大学生就业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企业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占市场的主导地位,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工资标准也比以前低了许多。由于信息不对称,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并不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由于机会成本(大学期间放弃就业机会而失去的收入加上在校学习期间付出的所有花费)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在求职时对月薪有自己的心理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异日益增大,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匹配率低的原因之一。

3.国家培养人才的价值取向延缓了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原因在于政府培养人才的城市取向和现代大企业取向与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才均布要求的矛盾。学生在高成本地投入高等教育后,必然要通过高回报、低风险的就业的途径和方式的选择来确定迅速、稳定地收回成本的方式。由此可见,由于培养人才的价值取向问题延缓了大学生的就业。

4.大学生职业规划不明造成“隐性”失业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从自我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及评估反馈等环节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自我评价不够客观、期望值过高。一项调查显示, 62%的同学表示自己毕业两年后要成为部门经理;77%的同学说, 35岁之前要成为高级职业经理人。(2)职业规划过于“理想化”。很多大学生过于追求完美,总想一步到位,从而造成了许多“隐性”失业。

5.就业市场缺陷减小就业投资回报率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适当控制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及规模,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提高教育质量我国高等教育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方式和内容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育投入增长跟不上发展速度,从而使就业问题表现得更为复杂、激烈。为此,高校教育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适当控制招生规模,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

2.摆正心态,消除盲目性,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据调查,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存在优秀学生签约率低及很多学生不能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策划等问题,这充分表现他们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环境。为此摆正心态,消除盲目性,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是我们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另一重要途径。

3.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业的需求

高校就业指导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可以协调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关系,减少空缺岗位的时间,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4.进一步完善、规范就业市场,提升就业投资回报率

大学生职业规划要考虑的4大因素

第一,冷门还是热门。现在有冷门职业和热门职业,热门职业一般薪酬高,“但我们决不能以此定职业。”严裕民强调:“必须分析自己的能力所长,对已经表露出来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特长要特别珍惜,尽量寻找符合自己特长的职业。”即使一时无法就职自己喜欢的职业,也没有关系,可以在以后工作中逐步调整。

第二,稳定还是不稳定。中国有句老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很红火热门的职业,现在可能一点都不吃香。但是职业稳定的概念却是相对的,计划经济时,所有职业都是稳定的,而现在即使是公务员,也有淘汰机制。“所谓的不稳定,不是职业的不稳定,而是企业、单位的不稳定。作为社会分工的各种职业,在社会上永远都是需要的。”

第三,大公司还是小企业。大公司优点很多,比如有良好的福利、晋升、培训体系,大公司的经历为以后求职带来便利。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因为大企业人才济济和分工过细、过明确,长处就不易被发现,其他能力可能很难得到锻炼。相对于大公司,在小公司工作,可能身兼数职,更能展示你的才能,职业发展空间可能会更广阔。

第四,大都市还是小城镇。人才结构呈金字塔形,高端人才少;人才分布呈山地型,有的地方人才多,是高地,有的地方人才少,是平地。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这些地区的发展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都非常大。

金融危机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目前可以初步判断,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和外包公司业务萎缩,会减少用人数量及其冻结招聘;其次国内为国外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当然会影响到下游的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影响较大。政府救市政策出台,会刺激建筑业的需求,从而带动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恢复,但是见效果有一个滞后时间,所以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还不一定能感受到政策的效果。大学毕业生每年需要就业的高达600多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影响较大的是财经类专业,因为企业业务萎缩,首先减少的是财经类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是技术人员的需求。其次是建筑、能源、机械、IT类专业会受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企业招聘人数下降带来的就业率下降,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卖压增加造成薪资下降。即便是不在上述的专业范围内的大学毕业生,也会由于市场的大环境而不得不接受较低薪资。

对于已经就业困难的专业、地区和大学,这次经济萧条是雪上加霜。所以,应届大学毕业生应该调整求职心态和期待,渡过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萧条与就业冬天。如果就业不行或没有理想就业,不妨以读研和留学来躲几年,待就业形势好转再行 求职。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职业规划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职业规划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经济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而公共部门对大学生的新增需求越来越少,大学生求职成功的机会相对而言可能越来越小,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上一次性由过去的90%跌落到65%左右。”现在看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亟待解决。下面我就三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1)形势及现状

目前,大学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一方面,国家整体的就业形势不佳,形成的劳动力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明显过剩。另一方面,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中国大学生的供给呈现高速增长。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对称,大学毕业生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比2002年净增67万人,达到212万,6月份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70%找到了工作,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5%。2004年,全国将有30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78万,就业压力依然很大。2009年仅应届高校毕业生就有611万人,还有数百万存量失业毕业生,700万大学生面临找工作。

(2)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社会因素:2005年初,我国人口已经达到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巨大的人口“自重”对就业形成了沉重而持久的压力。在如此大的人口基数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受到很大的影响,虽然我们属于高智力群体,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业的形势必然不乐观.并且就业问题面临全球化挑战。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时期,使得劳动力的竞争也成为了全球竞争。已经融入世界的中国,其就业问题也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②教育因素:应试的教育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中我们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的快节奏高素质的需要,因为他们的知识不是拓展在应用与实际的问题之中。如此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业单位不愿意接纳倒也有理。

但是在中国产业结构失衡的情况下,进行大学生扩招是导致大学生失业率居高的根本原因。自1999年高校扩招。民办院校办学条件的放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阶段。然而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失业,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岗位空缺与大量寻找工作的失业者并存的“结构性失业”现象,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当前的教育目标和市场需求的不适应和脱节。

③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职业规划不明造成“隐性”失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从自我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及评估反馈等环节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自我评价不够客观、期望值过高。一项调查显示, 62%的同学表示自己毕业两年后要成为部门经理;77%的同学说, 35岁之前要成为高级职业经理人;职业规划过于“理想化”。很多大学生过于追求完美,总想一步到位,从而造成了许多“隐性”失业。

(3)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①政府政策:《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的联系与合作,共建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都能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与行业企业实施多种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并逐步扩大规模。

②完善、规范就业市场,提升就业投资回报率: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就业结构将发生变化,股份合作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较大发展,将为就业岗位的增加提供机会,国有经济作为就业主渠道的状况将逐步改变。

③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摆正心态,消除盲目性,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要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地去创业。据调查,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存在优秀学生签约率低及很多学生不能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策划等问题,这充分表现他们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环境。从2005年的情况来看,毕业生就业虽然不能做到绝大多数一次性就业,但假如把就业门路充分扩大了,比如到非国有企业的单位工作、到基层工作等,大学生就业还是不成问题的。另外,考研的学生也一定要处理好考研与就业的关系。如果说“无业可就”反映的是就业制度、政策等大环境中的问题,那么“有业不就”反映的则是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问题。为此摆正心态,消除盲目性,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是我们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另一重要途径。在所有措施中,对于大学生来讲,最容易起到作用也最方便的就是及早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撰写自己的职业规划书。在当今这个人才涌现、竞争激烈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书逐渐被求职者和职场人士重视起来,用于梳理思路,确定未来职业和人生的大方向。

职业规划书主要包括前言、自我盘点、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专业分析、未来人生职业规划、结束语这六大部分。

前言有时可以省略,阐述错略阐述自己的理想;自我盘点则是盘点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优点缺点生活上成果的经验和失败的经历;专业分析则详细分析自己的专业,深刻了解自己对各类知识的理解,在知识的储存上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分析;未来人生职业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在未来应该会向那些方向发张,在哪一个年份会取得什么样的职位。确定目标和路径、制定行动计划、动态反馈调整;结束语则是对自己的激励。

通过以上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通过大学教育来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不可逃避的挑战,我们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努力地发展改变自己,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浅谈大学生与农民工就业问题

浅谈大学生与农民工就业

有人说,上学时拿了一袋子钱换了一袋子书,毕业了一袋子书海换不来一个麻袋。这我们就有疑问了,难道当今社会知识不值钱了吗?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且工资低,反倒是农民工就业易,且工资比大学生还高?就此,笔者说说自己的看法。

大学生就业难和工资低的原因有:

1,从2003~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人数为212万、280万、338万、413万、495万、559万、611万、631万。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现在的大学生太过普遍。教育已呈现出一种全民教育的势态,这也必然影响到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不值钱,这是市场价值规律决定的。

2,全民教育,或者大众教育不仅仅从人数上导致教育资源的紧缺,各个高校都是在超负荷运作,特别是对二线、乃至三线城市所在高校资金补贴少,西部地区更是高校少。全国211学校高校有110所,西北只有13所,且有8所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各有1所,新疆2所。东西部教育投资比列严重失调,这更加重了西部教育负担:根据国家要求,较高的升学率。无疑,这样,高校压力大,资源紧缺。所以,正常情况下,这样培养出的高校毕业生,是否可以真正的具备相应的实力与素质,这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3,刚出校门的高校毕业生,虽然有较强的知识底蕴,较强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但毕竟工作经验、工作能力较少。工作,就是为了产生效益。所谓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高校毕业生到底有没有能力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转化为多少生产力,这个,还有待商榷。

农民工就业易和工资较高原因:

1,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政策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有了飞跃的发展,当然,有些地方依旧贫穷。大多数地方的农作物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农民在家务农也有了可观的收入。如甘肃定西的马铃薯,河南的小麦,内蒙古的牛羊等等,这些都形成了新的收入来源。还有现在兴起的第三业——旅游业,在景区傍边的农户就可以做导游,开餐厅、农家乐等。这些新的收入来源的兴起,也使农民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家未必不可以赚钱,赚钱也未必比进城打工少。这就减少了农民工的数量,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这就促成了供少于求,是买方市场。

2,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下,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子女都用“知识改变命运”了,这也使得农民工“后继无人”,依靠那些原有的农民工,明显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更加剧了供求关系。

3,农民工干的活一般具有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高,危险系数大,劳动环境差,上升空间小的特点。这些特点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工工资较高。

4,社会发展快,各地建设需工量大。

综上所述,农民工比刚出来的高校大学生工资高是应该的。哪怕是刚进工厂的农民工也比刚进工厂的高校大学生所对公司创造出的效益要高。因为,劳动可以在别人的指导下马上转化为生产力,而刚走进工厂的高校大学生却一时不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高校大学生凭借着容易接受新事物快,能够很快将理论结合实践。所以,大学生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当下,而在于将来。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浅论

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浅论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遭遇“寒流”,而且一年“寒”过一年,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扩招精英教育 大众教育 改革 创业 创业教育

正文: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空间迅速的发展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一、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

1.都是扩招惹的祸。

200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是495万,而今年,即2008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559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2006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达到21%,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6%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所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据教育部对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

66.67%,只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但广大学生及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就是“精英”,一定的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家长过分在意单位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起点待遇等。

这是目前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就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2.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

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

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4)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涉及到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高校、社会、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参考书目:

1胡解旺.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中央编译出版.2004,(2)2 王承绪,徐辉.中英高等教育学校讨论会论文集[C].杭州;杭州人学出版社.1993,20~23田丽娟.试析人才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J].唐都学刊.2001,(5):20~24 4 刘常云.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8):58~60

史丽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6 ,

第五篇: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时间匆匆过去,转眼大三即将结束,对于出于这个阶段的我们来说,首要考虑的就是自己未来的发展问题,是选择考研还是直接就业。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大学生面临的毕业问题。

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自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告别中学生活,迈进大学校门,莘莘学子满怀胜利的喜悦,充满着新奇与兴奋。美好的生活将在这里开始,事业发展将从这里起步,人生的道路将在这里跨越,人生的历程将掀开崭新的一页。但是近年来高校大量扩招,许多行业的不景气,使高校毕业生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分配形势。

1、从国家宏观角度看:

(1)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由于国家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待就业毕业生数目巨大。在金融浪潮席卷而来,经济持续低迷的今天,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

(2)国家经济增幅放缓,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预计我国在未来几个月乃至相当长时间里可能面临经济发展减速、出口减少、财政减收、外汇储备缩水以及待业人员增加等情况;

(3)相关就业保障政策的出台,比如《劳动合同法》,在进一步完善我国雇佣关系各项规范、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会导致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的问题上慎之又慎。

2、从用人单位角度看:

(1)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导致许多单位削减甚至取消招聘计划。一些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院校,由于所设专业限制,所受冲击必将更大;

(2)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学历要求更高。在强调能力决定未来的今天,学历仍然被视为寻找工作的敲门砖。从今年下半年各地举办的人才供需交流会以及我校举办的秋季校园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来看,尽管经济“萧条”,但一些知名用人单位本着“人才储备”的目的,还是提供了一定的用人计划,但企业的门槛提高、待遇降低,却是可以明显感到的变化。

3、从学生角度看:

(1)“硬件”缺乏。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即学历、成绩、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等。目前的现状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专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

(2)“软件”缺乏。除了所需的“硬件”外,毕业生还需要一些“软件”傍身。比如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

能力、就业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工作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情绪,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使得部分毕业生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

下面来谈谈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具有超前的敏锐性和预测能力。社会瞬息万变,市场变化莫测,只有培养超前的敏锐意识,才能摸准时代的脉搏,找出市场的发展规律,预测将来的发展方向,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

第二,具有高度创造能力和改革创新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也是企业竞争取胜的根本因素。因此努力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大学生谋求发展的根本要求。

第三,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事业,必然要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才能取得胜利,因此承担着历史重任的人才也必须是开拓进取型的人才。

第四,具有竞争与合作意识。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条件。竞争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激励机制,是我国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强大动力。竞争要求以优取胜、敢冒风险,既要有敢于胜利的胆识,也要有敢于承担失败后果的勇气。大学生要提高自身在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

力,首先必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科技成果,同时要培养合作意识,懂得顾全大局和集体利益为重,学会与人共事。

第五,具有时效意识。市场经济是提高重视时效的经济运作机制,重效率、重视信息、重视时间是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保证。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时效意识。学习、生活要有计划,严格守时,养成高效率地工作和学习的习惯,反对懒惰、拖沓和敷衍。要树立信息意识,提高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和选择能力,学会处理信息的知识和方法。

第六,具有法制观念。市场经济是促使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方式。经济体制的转变必然引起人们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促进人们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同时,市场经济也必须健全与强化社会主义法制,以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大学生在校期间,要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受法、用法,以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用法律判断是非和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

第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把理论形态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物质产品,是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为此,大学生必须培养自己的应用和操作能力,在大学期间,不但要重视培养应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要多动脑,勤动手,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第八,具有应变意识和应变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高速度、快节奏的,新形势、新问题、新困难、新机遇不断出现,呈现出瞬息万变的趋势。为适应这种情况,大学生必须培养应变意识和应变能力,学会判断因形势的变化所带来的利弊得失,善于捕捉良好的机遇,胜利是再接再厉,受挫后不急不燥,面对突然变化,善于冷静分析,妥善处理。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容易造成学生理论脱离实际,大学毕业以后社会适应性较差,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多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培养应变能力。

第九,树立博才取胜的意识。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高度分化有高度又高度综合的趋势,交叉学科、边缘科学不断涌现,科学家、专家之间的跨行业、跨学科的合作已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显著特点,传统的单一知识的人才已经难以满足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必须树立博才取胜的意识,除学好本专业的知识以外,还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发展多方面的爱好的技能,做到知识广博,一专多能。应具有辩清是非,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十,具有是非辨别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全球化、竞争的国际化,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发展进程。中西方文化的渗透改变了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丰富了我们生活。同时,一些腐朽的思想和政治意识形态也在影响和侵蚀着我们青年一代,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是辨别能力,才能明辨政治方向,站稳阶级立场。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的今天,一些公司或个人为了在竞争中获得利益,为达到目的往往采用一些不正当的,带有欺骗性的行为。这些行为形式多样,手法层出不穷。如果人的思想稍有麻痹大意,不加提防,分不清那些好那些坏,那些正确那些不正确,很容易就会陷入圈套,不能自拔。

人无完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以上这么多点,但是尽自己的所能去做到更好,走出自己满意的并不后悔的人生。

下载大学生就业问题与职业规划[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就业问题与职业规划[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

    关于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失业"毕业生,很多时候......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内容摘要: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

    大学生就业问题

    1.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

    大学生就业问题[范文模版]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最近,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

    大学生就业问题

    四川大学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 佘丽* 时间还是过得很快、想着那会儿高中的时候看着电视新闻上说着今年又有多少多少的大学生毕业,然后有只需要多少多少的岗......

    大学生就业问题

    关于大学生社会就业的分析调查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每年的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组成的求职大军穿梭在各个招聘会上,这样一张庞大的队伍遇到的问题不言而喻,下......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内容摘要: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出现回流中小城市的现象。我们应该认清它产生的原因,分清它的利弊,然后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使国家和个人在这种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