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宜昌市中考满分作文-重筑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之路
重筑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之路
重筑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之路
科学时报
21世纪,一个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的创新与进步,而这需要一批具备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人才队伍。在中国,培养这样一批人才队伍的重任毫无疑问地落在大学的肩上。面对这样的重任,我们要反思我们的大学是否能够培养这样的创新人才。
大学肩负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
不久前,在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吴邦国委员长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致辞中讲到: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央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一流大学应当成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前沿领域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源头,应该成为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汇聚优秀创新人才的重要舞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短短一段话五处提到“创新”,分量之重足以反映国家对培养创新人才、提升民族的创新能力具有何等的紧迫性。
当前,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大学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并承担着国家主要的基础研究任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中国大学的历史责任,我们讨论的不是能否挑起这个历史重任,而是何时才能真正担负起这个历史重任。为此,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首先,对中国大学的现状要有清醒的认识。最近,两位世界级的华人科学家对中国大学教育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在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中国大学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人们时刻都能感受到大学造就出来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但在研究领域中国大学与世界大学有很大差距,主要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不是一两年可以解决问题,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数学大师、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却认为:“以目前的本科教育
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如果不重视学风建设,中国科技至少后退20年。”
平心而论,我认为两位大师讲得都有道理,只是分别强调了不同的侧面。
有趣的是,尽管北大数学院对丘教授点到的人和事提出质疑,但网上的评论几乎一边倒。看来,民意反映的是人们并不在于讨论中国大学具体取得哪些成绩和进步,而是对包括大学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学风之差到了忍无可忍、人人喊打的地步。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流人才不仅和大学的学术水平、培养模式相关,同时和大学的学风、大学文化的熏陶密切相关。
在努力培养大批创新性人才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大学文化的建设,要把大学文化环境和文化精神建设作为学校的基础事业,以学校积淀的优秀文化精神熏陶、教育学生,培养人才。
以人文修养奠定科学素质
进一步树立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相统一的教育观。坚持教育中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协调一致,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养培养、实践能力训练的协调一致及教育学生做学问、做事与做人的协调一致。这三个方面是奠定大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石。
历史上,重人文、轻科学的传统使中国缺乏承接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人才,更没有发展的动力源泉,丧失了在中国产生现代科学和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西方教育重视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也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充分的幸福。
人们反思,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人的生存问题,更不能解决人的人生观问题。因此,科学的发展呼唤重视人文精神,希望用人文精神来重新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及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近钱学森同志对温家宝总理谈到:一个具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
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潜能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特有资质,包括具备广博专精的知识和理论基础,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并具备对科学精神领悟的潜质。
深刻转变学校育人机制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转变以“管”为主的“育人观”,对“育人为本”要以突出教育、启迪为宗旨,重视通过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责任心。
现在,有限的条件、有限的权限、无限的责任让很多高校疲于奔命,甚至官司不断,吃力未必讨好。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传统观念进行审视、进行调整。
首先,大学以“育人”为本职,但育人不仅仅是以“管”为特征,应当是教育、引导、启迪、感悟,给学生更多平等的尊重,更多的宽容和鼓励。
第二,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建立在法治基础上,校内关系建立在校规基础上,学生应当承担遵纪守法的责任,学校校规在规定学生行为规范的同时,要重视维护学校和学生双方的权益。
第三,当前要重点解决学生对学校和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独立意识。
自主性、独立性既是个性张扬的重要表征,更是创新性人才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中山大学在珠海新校区的建设中,强调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近年来,中大珠海校区不仅传承了中大传统文化精神,同时逐步形成浓郁的“自主、文明、创新”的新风尚。
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同时,我们要注意的是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应该体现多样化、分类指导原则的“人才观”,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明确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要重视激发学生对创新和求变的渴求,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潜质的培养,这是现实条件下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
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不同观点、不同学派、古今中外相关的各种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群体对教学内容,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所拥有的知识信息未必
比教师少,只是缺乏系统研究形成的正确选择。
过去常说,讲一杯水要准备一桶水,现在学生群体拥有的可能是一缸水。因此,“谁教谁”、“教什么”、“怎样教”等问题又一次摆在我们面前。在信息时代,“教”与“学”的关系又一次面临考验,特别对中国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是极大的挑战。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学生学好是根本。当前教学观的转变,就是要从以教为主回归到以学为主;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习的指导者。
“以学生为中心”更深层的含义,是体现对人的个性的尊重,激发人的学习潜力。现任斯坦福大学校长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讲到,他认为课堂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有学生在课堂上对他说:“卡斯帕尔教授,你错了”。他认为,一所大学的竞争优势在于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对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鼓励和自由上。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从学生一入学,大学主要的努力方向就是,使他们能够成为参与发现、解释和创造新知识或形成新思想的人。
在国内,有学者提出: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从老师那里学到思考的技能。其实,这就是关注学生发展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以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精神
我们要重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凝聚大学文化精神,创造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欣赏、宽容、鼓励人的创新意识,培植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在办学的历史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和大学人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核心,是大学之魂;而校风、学风正是学校独有的精神、气质的外在表现。
大学精神反映了学校独有的价值取向,呈现了大学的品格。大学精神也是指导大学行为的基本信念、基本准则。
大学应当鼓励不同学术见解、不同学术流派的研究,允许失败,尊重一些“孤独的思考者”,宽容一些学术上的“狂妄者”。对真理的追求和认识是大学发展的永恒活力和动力,是一个曲折的但又生动鲜活的历史过程。
国内外许多名校的校训,反映了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文化特征,如哈佛大学校训是“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
在中国,蔡元培先生对旧北大实行革故鼎新,提出他的办学理念,是“仿世界各大学之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奠定了北大“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传统。
中山大学诞生于“五四”之后,又由孙中山先生亲自组建。因此,从建校之初就融入了“科学、民主”的精神,奠定了“开放、进步”的传统。岭南文化“开放、包容、务实”的特色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使中大的文化精神中增添了“求实、务新和包容”的内涵。
八十多年来,中山大学秉承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的校训,逐步形成“科学、民主、求实、务新、包容”的文化传统和讲求“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的办学传统。近年来,学校重视人文管理,倡导“对人的尊重、对学术的敬畏、对遵守规则的自觉”,努力实现“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潜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但是,我们知道,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绝不是一门课程、一个专业或一所学校的努力就能达到。关键是要从“大教育”和“系统工程”角度,由国家、社会、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不同方面共同构建创新人才教育和培养体系。
第二篇:宜昌市中考满分作文-2010宜昌市中考满分作文
美丽的智慧
那美丽的智慧,盖过了小镇流水人家的美景,盖过了佳人濯涟不妖的美丽,成为那古城中,最最动人的风景。
——题记
八月的古镇是出人意料的凉爽,我有幸以自助游的方式,在古镇避过最炎热的时光。天已蒙蒙亮,早晨七点,我吃过早饭,去楼下的街市闲逛。走过挑卖着新鲜水果的小贩,走过如水般柔美动人的古镇女子……在青石板路的尽头,有一座门半掩着的老宅。“吱呀”一声轻响,我不由得地推开门,只见一匹匹布整齐地摆放在院落的最里处,阳光照在上面,斑斓的色彩和繁密的花纹缭乱着我的眼睛。
“有人在吗?”我好奇地询问。我想,能织出如此美丽的布匹,在小巷尽头开着布坊的人,一定是一个拥有美好容颜,缱绻动人的女子吧!
“有什么事到后面来找我。”回答我的却是一个苍老的声音,走过柜台,在一扇古老的木窗下,一位老妪正端坐在那儿。晨曦照耀之处,是一台古老的、木纹已变成了深棕色的纺布机,和一张同纺布机一样苍老的脸庞——深深的皱纹如古镇蜿蜒曲折的小道,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大红大绿的民族服饰穿在她身上有说不出的古怪。我“啊”的一声叫了起来,但只在下一秒却又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了:
她在纺布!满是皱纹的手灵活地在纺车上游走,五彩的丝线如同斑斓的蝴蝶在其间起舞,“咯吱咯吱”的机械运转声好似神秘的配乐,那老妪仿佛在不经意间就能将那一团团颜色各异的线组成精美的布绸,是那样美,那样迷人。纯人工的操作或许没有机器所做的那般精细,却在朴素的图案中,蕴含一股只属于古镇的古拙风格。那老妪似乎看出了我的惊讶,示意我过去,我点点头,蹲下身子,凑近老妪,愈看得仔细,愈发现那种无关外貌和时尚的美丽分外动人。老妪安静地纺布,那布满岁月沧桑的脸上有一种从内而生的美丽:她的眼眸里没有喧嚣,只有一种静美笼罩着;她的手仿佛有种神奇的魔力,能指挥着线变成布匹。
我看得出神,甚至没有察觉老妪已停止了工作。直到她问我:“你喜欢这布?”我才回过神来,点点头。老妪看我点头,笑了起来,皱纹连在一起,好似绽放在东篱下的菊花。“拿去吧!”她把布匹卷到一起,放在我手上,“能喜欢这种美丽的人,不多咯!”我走出老宅,在阳光下,那五彩的线纺成的布无比美丽。这种美丽,不是时尚T台上的绚丽容颜,而是时光沉淀后,代代相传的劳动智慧之美丽。
继续走在青石板路上,遇见娇俏可人的女子,踏过古老的石桥,那曾被我赞叹的美景已不足道。我相信,在多年之后,我或许会忘记这小镇的景色、美人的面庞,而织布的老妪和那布中所凝结的劳动的智慧,却是我心间挥之不去历久弥新的美丽。
第三篇:宜昌市中考满分作文-掌声
掌声
九户镇中心小学 五
(三)班王宇
冬天虽然寒冷,但有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我们的心情倒也舒畅。午饭后,我和好朋友小康一起早早地来到教室。看到大家有的读书,有的写作业,我也匆匆拿出数学作业做了起来。
一会儿,一向顽皮的赵刚打扫完卫生区,拿着扫帚进来了,他环视四周,见没有老师,便大喊一声:“孙悟空来也!”随即耍起了“金箍棒”。“啪”一声脆响,门上的一块玻璃被失手的扫帚打碎了。顿时,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几十双眼睛一起投向赵刚。“谁也不准告诉老师。”赵刚一边喊一边忙不迭地收拾碎玻璃。但那恐慌的神态,掩饰不住他内心的紧张。
赵刚刚收拾完,老师便走了进来。“这安静啊!”老师扫视教室并和颜悦色地说。同学们便又各自做事,但都心不在焉。赵刚低着头,斜眼观察老师的动静。
老师显然已经发现了被打碎的玻璃,却仍然不动声色。小康拽拽赵刚:“你应该主动认错。”赵刚干脆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只听老师说:“我发现今天跟往常有点不同。”话音刚落,班长王佳第一个举起了手。紧接着几十双小手同时举了起来。“有事吗?”老师和蔼的目光注视着大家。大家的目光一起投向赵刚。赵刚抬头看看同学,又看看老师,脸像红布似的。“是主动认错,还是让同学揭发呢?”他的内心陷入极度矛盾中。他再看看被自己打碎的玻璃,终于站起身低声说:“老师,对不起。玻璃是我打碎的,我明天买一块,您帮我换上行吗?”老师笑了,为赵刚鼓起了掌。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听到大家的掌声,赵刚如释重负地长嘘一口气,心想:还是诚实好啊!
指导教师郑会云
第四篇:2008年宜昌市中考满分作文
2008年宜昌市中考满分作文
那一年,应该是上苍赐予我的冬季
(作文得分40分,满分为40分)
爸爸辞去公职下了海,成为了一名生意人。他不辞辛劳整天奔波在家与工厂之间,每天晚上我睡觉了,还可以看见妈妈坐在客厅等爸爸。好不容易工厂有了些起色,哪料到工厂失了火,家中的积蓄,爸爸的心血付之一炬。
从那之后,我看到的只有妈妈偷偷抹眼泪,爸爸的唉声叹气和几位借钱给我家办厂的亲戚欲言又止的模样。多少次,我心中打着草稿想对爸爸说些安慰的话,可那些言语却像沙砾一样卡在喉咙中,吐也吐不出来。
我愈加的沉默了。那段日子,我每天放学回家后,就躲在房间里,不做作业而是呆呆的望着天花板,杂乱无章的想一些事。想为什么这种灾祸要降临在我家?想爸爸这样付出却得到一身伤疤值得吗?就这样混混沌沌过了好久,直到妈妈发现了我的变化。
妈妈让我坐在她腿上,抚摸着我的头发说:“宝宝,你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我摇摇头,不吱声。妈妈停了一会儿,手放了下去,轻声地问道:“孩子,如果不快乐,妈妈是你最好的倾听者。”我再也忍不住,边大哭边说:“妈妈,我不想看到你和爸爸伤心,你们不快乐我也不快乐,为什么工厂会被烧?为什么我们家这么倒霉?”妈妈楞了,好半天她才说话,却也哽咽了声音:“孩子,别哭,我们没有一无所有啊!至少我们还健康,至少我们还有希望重来啊!”听着妈妈不厌其烦温柔的话语,我心中那冰冻的伤渐渐融化,直至消失。
妈妈说的对,人的一生那么长,总不能全部是春天吧!感谢上苍赋予我的冬天,纵使有刺骨的寒冷,也会学到坚强,闻到扑鼻的梅香。就算是冬天,我也要给它新的含义——让我学会了坚强,明白了只要希望还在,便可重来。
我的季节纵使是寒冬,我也会让它美丽!
点评:朱莉萍(湖北省宜昌市第五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宜昌市学科带头人、中考命题组成员、课改专家)
这篇考场作文能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真实与真情。该考生没在借助所谓的一些作文套路,而是直接记叙自己的一次人生经历,不故弄玄虚,不卖弄文采,娓娓道来,写出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故事记叙中,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神态进行了较为生动地描写。有了前面的铺垫,后面的生发也就水到而渠成了,文章结尾的抒情议论虽然不多,但比较准确精彩,尤其是“我的季节纵使是寒冬,我也会让它美丽!”画龙点睛,紧扣了文章的题目。
我的季节我做主
(作文得分39分,满分为40分)
嗅一嗅花香,天下芳草尽眼前,雪融春到,鸟叫天地间。
青春二字,无处不露着春泥的气息,青春的我们不属于气傲的夏,不属于凄美的冬,我们就是我们,五彩的春天。
冰雪如烟,一消而散,没有怀念,没有不堪。举一举手,课堂上的我们是真正的英雄。抬一抬头,上学路上我们气高昂首。纯洁的校园春光万丈,没有功名没有忧愁,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扬帆起航,人生的路上我们不撞电线杆,决不回头!在文化的高峰,我们傲然挺首,在心灵的低谷,我们永不罢休,我们的青春豪情万丈,我们决不老气横秋。
漫游在春季,我们刚毅果断;飞翔在春季,也有梦般回眸。
闻一闻稻香,古词风韵吟一遍,春去秋来,笑闻夕阳边。
青春二字,有时也透露着秋叶的味道,我们不具备诗仙太白的伟岸雄风,也没有李清照的国恨家愁,我们依旧是我们,有着令人神往的秋韵。
烈焰消去,残阳依旧,没有悲伤,没有哀愁。摆一摆手,擦去委屈的眼泪我们更加成熟。摇一摇头,拭去凄凉放学路上我们依旧抬头。明亮的考场熟悉依旧,考砸后的我们不愿低头,凶恶的风浪之后我们重新出发,撞倒电线杆我们继续向前走!受到打击我们决不倒下,不见终点我们决不松手。我们的青春热情依旧,我们一定坚持不休。
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秋,我们的季节我们做主,人生路上,我们永不低头。
点评:岳英(十四中副高级教师,市课改专家,市中考出题组成员)
小作者在生活经历里捕捉到“豪情万丈”和“更加成熟”这两个与“青春”友好相随的关键词,又敏锐地联想到“春”与“豪情万丈”,“秋”与“成熟”的内在相似,而构思出“我的季节(春、秋)我做主(豪情万丈、更加成熟)”的文章格局。这是本文夺人眼目的最大看点。
全文分段明朗,段落不拘长短,随性而走,行文如流水淙淙,活泼灵动;“雪融春到,鸟叫天地间”、“春去秋来,笑闻夕阳边”等,彰显作者唐诗宋词的文学积累,清词雅句,随处可见。总之,小作者“我”的情态可亲可爱,语言也是情满于胸,极富感染力。
我的季节我做主
(作文得分39分,满分为40分)
我的季节,该是如花的春天,每一缕细小亲热的芬芳充盈我敏锐的呼吸,把梦想的花子洒进,每一寸彩虹样清晰的阳光,去努力发芽。
——题记
“我们班要推选一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全校性的英语演讲比赛,认为自己有实力的可以毛遂自荐哦。”班主任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我知道,作为英语科代表的我无疑是最好的人选,同学们也都期待着我的行动。可是,可是,从小内向的我从未敢当众人说话,总是未语面先红,当着全校同学演讲,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但,我是多么渴望站在舞台中央啊!目光的聚焦,白炽灯的闪耀,在我脑海里编织了无数次。这一次,是最好的机会呀!“怎么了?”爸爸看见愁眉紧皱的我,问道。我便向他吐出苦水,听完我的倾诉,爸爸却来了精神,拉着我往外走,说道:“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春天来了!”
等我再定下神来,已站立在一田油菜花前。呵!一大片一大片的花儿,金灿灿的铺满了眼帘。它们,似一群哨兵,挺直了翠绿腰杆,坚守着岗位。一朵朵、一簇簇的花儿,绽开了笑脸,迎向春风,摇晃着灿烂的脸蛋。“我在开花”,她们在笑,“我在开花”,她们嚷嚷。
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怒放的生命!是啊,怒放的生命!它们自豪,它们骄傲,它们快乐,只因,在这属于它们的季节里怒放生命!
“这也是属于你的季节啊!”爸爸缓缓说道。我一楞,是的,这是属于我的季节,一个朝气蓬勃的季节,一个奋斗向上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也应该绽放,绽放自己的光彩,像那些开的热烈的花儿!
第二天,我快乐地走向班主任,大声说:“老师,我有信心参加这次比赛!”老师惊讶地看着我,我暗笑:在人生的春天里,我该如花绽放,因为,我的季节我做主!
点评:田翠国(市十一中语文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宜昌市骨干教师。
该文有两大特点:一是紧扣文题,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小作者把选材的视线锁定在亲身经历的日常琐事中,以小见大,展示自己真实的心理变化过程,凸显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次收获,集中而明确地表现了“我的季节我作主”的主旨。作者因事生情,抒写感悟真实自然而不矫情。
二是构思严谨而不呆板,行文流畅而不随意,别具匠心而无雕琢的痕迹。文中父亲的一句话“这也是属于你的季节啊”看似不经意,实则是神来之笔,是使“我”的心理发生变化的契机,让我由自然的春天想到人生的春天,由自然的勃发想到人生的奋斗。
第五篇:宜昌市中考满分作文-2009年宜昌市中考满分作文.
送你一轮明月(2)
五分钟前,这里人声鼎沸,所有人都将期待的目光投向球场,我们在和对方的殊死搏斗中只落后一分了,希望全在这最后时刻!结局掌握在我手里!然而,时间只允许我瞬间出手,当所有观众都屏住呼吸期待着奇迹发生时,我终于在最后两秒不负众(对手)望地投失了那三分!是的,理想似乎很难跨过现实的门槛。
此时,静谧的环境与充足清新的氧气足够我安静地好好冥想,我们曾在球场上输过无数次,每次被击倒又顽强地站起来。可这次我们又被打趴下,而且趴下得这么心不甘、情不愿!什么时候才能让这样的挣扎显现意义?
突然,身旁发出一阵咳嗽,是父亲。看来他一直陪着蹲在我身边。我无力地扭过头,他马上把手搭在我肩上,眼睛微眯,仰头,指着那棵庞大的香樟树,说:“儿子,你看不看得到天上的月亮?”其时,月亮被樟树纷繁的枝叶枝条遮住了全身,无法看到,我摇头。他小声地笑了,又说:“那么,你能说它不存在吗?”当然不可以!我默不作声地再摇头。父亲突然站起来,迅速从地上捡起一根长竹竿,敏捷地跳上树旁的石台阶,踮脚,伸手,用竹竿吃力地向樟树叶挥去,我十分迷惑,但还是低下头,仍沉默不语。一会儿后,父亲用惊喜的声音唤我,我抬头一看,樟树叶被他一一拨开,一轮明月洒下清辉,我的眼界顿时豁然。父亲用他伟岸的身姿保持着拨树叶的姿势,气喘吁吁地说:“其实,你们和我一样,都在为睹明月而奋斗,只不过我能坚持拨开最后一片枝蔓的障碍,而你们没有。”我似有所悟,继而终于明白了父亲的意思,我羞愧地站起,抬头挺胸,心中涌起无限感动。
我没有放弃!我没有消沉!在完成功课的前提下,一有时间便到香樟树下练球,虽然那轮明月仍被它遮挡。我的汗浸透上身,哪怕低头俯腰用裤子擦也不在意;我跌倒了,哪怕鲜血渗出了护膝也不停息。烈日炎炎下,我为“那轮明月”挥洒汗水;狂风骤雨里,我为“那轮明月”磨炼意志……
那晚,当我像个熟练老成的炮弹手将最后一球准确无误地轰入篮球筐后,我们终于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我蓦地抬头,那晚的月光格外皎洁,娟然如拭。在如潮的鲜花和掌声中,父亲,那拨樟树叶的伟岸身姿,呈现眼前,犹如天上那轮明月,清亮皎洁。一种抑制不住的情感哽咽在喉:“父亲,谢谢你送给我的那轮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