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残联简介
太原市残疾人联合会简介
太原市残疾人联合会经太原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于1989年8月26日,是将残疾人自身代表组织、社会福利团体和事业管理机构融为一体的全市性残疾人事业团体。地处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30号,主要职能为代表全市各类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为残疾人服务,承担政府委托的部分行政职能,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有关法规、政策,协调和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太原市残疾人联合会以人道主义为旗帜,以“廉洁、务实”为职业道德,竭诚为广大残疾人服务。动员社会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鼓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贡献力量。太原市残疾人联合会代表大会和主席团,是太原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决策机构,决定重大方针、规划、计划等。太原市残疾人联合会执行理事会是常设执行机构,下设办公室、组联部、基财部、康复部、宣文部、人事部、维权部七个部室,分别负责残疾人的劳动就业、特殊教育、职业培训、康复、宣传、文娱体育、募集资金、政策研究和无障碍设施等日常工作。
太原市残疾人联合会按残疾类别,分别设太原市肢残人协会、太原市聋人协会、太原市盲人协会、太原市精神病亲友协会四个专门协会,广泛与不同类别的残疾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各专门
协会的日常工作由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常设执行机构理事会统一负责。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残疾人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广大残疾人社会地位逐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广大残疾人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充分享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全市残疾人工作也受到了国家、省、市的多次表彰奖励。2003-2006年荣获国家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领导班子”;2005年分别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荣获集体三等功”称号;2006-2007年荣获“文明和谐单位标兵”;2006年分别荣获“十五”期间“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十五”期间“全省残疾人康复先进集体”、“全省创建的办证无障碍工作示范市”、市直机关工委授予“先进党组织”称号;2007年分别荣获省残疾“单项工作创新奖”、省政府残工委“2007年度残疾人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太原市残疾人联合会于1989年8月26日年经太原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太原市残疾人联合会是将残疾人自身代表组织、社会福利团体和事业管理机构融为一体的全市性残疾人事业团体。代表全市各类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为残疾人服务,承担政府委托的部分行政职能,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有关法规、政策,协调和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太原市残疾人联合会以人道主义为旗帜,以“廉洁、务实”为职业道德,竭诚为广大残疾人服务。动员社会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鼓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贡献力量。
太原市残疾人联合会代表大会和主席团,是太原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决策机构,决定重大的方针、规划、计划等。太原市残疾人联合会执行理事会是常设执行机构,下设办公室、组联部、基财部、康复部、宣文部、人事部、维权部七个部室,分别负责残疾人的劳动就业、特殊教育、职业培训、康复、宣传、文娱体育、募集资金、政策研究和无障碍设施等日常工作。
太原市残疾人联合会按残疾类别,分别设太原市肢残人协会、太原市聋人协会两个专门协会,广泛与不同类别的残疾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各专门协会的日常工作由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常设执行机构理事会统一负责。
太原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指导全市各区、县、街道、乡(镇)残疾人联合会的工作。
第二篇:扬中残联简介
扬中残联简介
扬中市拥有户籍人口27.82万人,有各类残疾人共16000余人,截至2011年4月30日,共有持证残疾人690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48%,肢残3855人,占55.86%;听语残429人,占6.21%;视残1074人,占15.56%;精残309人,占4.47%;智残969人,占14.04%,多重残疾264人,占3.82%;所有残疾人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4016名,占残疾人总数63.5%;已得到康复服务的残疾人3695名,占有康复需求数的92%。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3500余名,安排就业3300名,就业率达94.3%,其中在福利企业就业2500名。
成长历程
1991年9月3日,召开扬中县残疾人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扬中县残疾人联合会(简称县残联)。
1994年,扬中县残疾人联合会更名为扬中市残疾人联合会。
1998年5月,扬中市残联机构改革,内设办公室、康复群宣科二个职能科室,下辖残疾人劳动服务所、聋儿语训部二个事业单位。
2000年3月,经扬中市政府及市编制委员会批准,市残联由副科级建制升格为正科级建制。
2002年11月,机构改革,内设办公室、残疾人事业科二个职能科室,下辖残疾人劳动服务所、聋儿语训部二个事业单位。
2007年5月,机构改革,原聋儿语训部合并成立残疾人康复中心,成立一个残疾人辅具供应站。
2008年7月,机构改革,残疾人劳动服务所更名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1991年9月4日,县政府决定成立扬中县残疾人事业领导小组。副县长王梅芳任组长。
1995年6月12日,扬中县残疾人事业领导小组更名为扬中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副市长王梅芳。
1993年2月~3月,县辖各乡(镇)遵照县政府文件通知精神([1993]25号),相继召开残疾人代表大会,建立残疾人联合会,乡(镇)残联设执行理事会,理事会成员5~7人组成。
2004年,全市建成五个残疾人专门协会:聋人协会、盲人协会、肢残
人协会、精神残疾人亲友会、智力残疾人亲友会。2006年末,市辖22个社区86个村和67家福利企业均成立残疾人协会。全市形成市镇村三位一体的残疾人工作网络。
荣获荣誉
2002年,荣获“江苏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市”称号,2007年,被评为“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先进调查办公室”,2008年,荣获“江苏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先进市”称号,2008年,荣获“江苏省白内障无障碍市”称号。2010年,荣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称号,2010年,荣获“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市”称号。
复明工程
2005年,扬中市启动白内障复明工程,2006年成立市防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担任组长,下发《扬中市防盲工作实施方案》,同年,和市慈善总会合作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2010年,根据省残联统一部署,扬中市荣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称号。5年间,共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200余例,其中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13例,补助手术费用18万元。目前,扬中市已经建立了白内障复明工作的长效机制,做到发现一例,手术一例,补助一例。
就业创业
五年来,全市按比例安排145名残疾人就业,集中安置320名残疾人就业,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80名。扶持开办盲人按摩机构12家,从业人员65名。建成开发区东福残疾人扶贫基地、新坝镇向阳残疾人柳编基地,吸纳40多名残疾人就业。全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渠道明显拓宽,就业层次逐步提高,形成了以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按比例分散安置、扶持个体创业、创建生产基地带动就业等多渠道的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新格局。据统计,全市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约3500人,已就业的3200多人,就业率达到93%。
助残行动
“十一五”期间,扬中市残联响应省市号召,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知识进家庭、康复指导进家庭、康复器材进家庭、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康复服务四进家庭活动。
5年间,共走访600余户残疾人家庭,为122户肢体残疾人发放了包括功能型轮椅40辆,取物器、体位变换靠垫、铝合金四角手杖、简易肢体康复器、座便椅等辅助器具204件,为54户视力残疾人发放了数码电子助视器、电子声光盲杖、语音电子体温计、止步盲道、无障碍开水报警壶等82件,为44户听力残疾人发放耳背式助听器和无障碍门铃等88件。为8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发放总价值71300元的辅助器具,484件残疾人用品。
社会保障
扬中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残联和省、市残联以及扬中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扬中市委、市政府将扶残助残工作纳入全市扶贫工作总体规划,通过开展“双帮一推”、“双联四送”等结对帮扶活动,市、镇、村三级帮助12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助学500多人次,支助资金70余万元;扶持570多户家庭从事农副业生产;帮助残疾人就医700多人次,负担医疗费用30余万元,极大改善了贫困残疾人家庭状况。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特殊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重度残疾人免费享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残疾学生高中及以上阶段教育专项补助、残疾人燃油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重残补贴金等政策陆续出台实施,惠及近4500名残疾人。加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先后建立油坊远东残疾人庇护工厂、三茅镇丰裕社区日托服务社、开发区东福农疗所、新坝镇社区残疾人日托服务中心、三茅镇残疾人日托服务中心。
2008年,扬中市全面实施重度残疾人医保、新农合、医疗保险补助政策,免费为重度残疾人缴纳参保费用,切实减轻了重度残疾人的负担,解除了残疾人的后顾之忧。
2010年,扬中市成为全国第二次医改试点城市,进行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和肢体残疾人假肢安装进入医保和新农合试点工作,目前,扬中市残联、社保、卫生等部门已经进行了多次协商,这项惠残政策有望在年内实施。
第三篇:社区残联工作简介
**社区残联工作简介
**居委所辖的**小区共有居民楼44栋,居民1529户,总人口5680人,残疾人总数有 人,其中精神残疾人 人,智力残疾人 人,肢体残疾人 人,视力残疾人 人,听力残疾人 人,言语残疾人 人。近年来,居委一般人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把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整合社区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而社会效果。
首先,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帮助下,于2012年3月筹资8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了 600余平方米的集康复训练、社区服务等为主体的多功能服务活动中心,同时市残联为社区配备了20余件康复器材,街道办事处为健身室配置了健身器材7件,为残疾人康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社区建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建立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委员会,还建立肢残协会、视残协会、听力语言残疾人协会、精神和智力残疾人亲友协会;社区还建立了残疾人康复工作制度。三是充分利用社区残疾人康复器具为肢残人恢复肢体功能训练服务 社区还利用康复知识讲座,普及康复知识,还通过社区干部、残疾人专职委员到残疾人家走访,了解需求,反映呼声,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按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进行康复治疗,社区干部和社区康复指导员每月定期上门为残
疾人服务,特别是对不能外出的残疾人员,社区为他们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档案,上门到家中做康复指导并免费培训残疾人家属对残疾人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的方法。四是在对残疾人进行肢体康复的同时,还从精神、教育、职业和社会活动等各方面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使其尽快回归社会。
**社区的做法受到了居民和社会的人口,社区一班人以真心、信心、恒心干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真诚的对待每一位残疾人,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赢得了残疾人朋友的信任,社区居委会真正成为残疾人摸得着、看得见、靠得住的温馨家园。下一步,**社区将在市残联的正确指导下,以全面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总体目标,为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共同幸福而努力。
第四篇:合肥市包河区残联简介
包河区残联简介
概况
合肥市包河区残联成立于1991年,为区政府直属单位。位于合肥市包河大道118号包河区政务中心南楼一楼,现有工作人员12人。全区共登记各类残疾人23108人,目前已为上述五类残疾人换发二代残疾人证7137本。
资质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指导下,在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区先后荣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区”、“安徽省残疾人劳动就业先进单位”、“安徽省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合肥市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合肥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残疾人事业与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残疾人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康复、文体教育、权益保障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责任
当前,正置“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谱写包河区残疾人工作的新篇章。我们的宗旨是:“宏扬人道主义,倡导助残风尚,营造平等友爱和谐的社会环境。”
我们的任务是:
1、团结教育残疾人,遵守法律,履行应尽的义务,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2、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宣传残疾人事业,沟通政府、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动员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3、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体育、用品用具、无障碍环境和残疾预防工作,帮扶残疾人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4、协助政府研究、制定和实施残疾人事业的法规、政策和计划,对有关业务领域进行指导和管理。
5、承担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做好综合、组织、协调服务。
6、指导和管理各类残疾人社会组织。
7、开展残疾人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8、承担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9、负责本区残疾人就业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
第五篇:社区残联工作简介
**社区残联工作简介
**居委所辖的**小区共有居民楼44栋,居民1529户,总人口5680人,残疾人总数有人,其中精神残疾人人,智力残疾人人,肢体残疾人人,视力残疾人人,听力残疾人人,言语残疾人人。近年来,居委一般人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把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整合社区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而社会效果。
首先,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帮助下,于2012年3月筹资8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了 600余平方米的集康复训练、社区服务等为主体的多功能服务活动中心,同时市残联为社区配备了20余件康复器材,街道办事处为健身室配置了健身器材7件,为残疾人康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社区建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建立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委员会,还建立肢残协会、视残协会、听力语言残疾人协会、精神和智力残疾人亲友协会;社区还建立了残疾人康复工作制度。三是充分利用社区残疾人康复器具为肢残人恢复肢体功能训练服务 社区还利用康复知识讲座,普及康复知识,还通过社区干部、残疾人专职委员到残疾人家走访,了解需求,反映呼声,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按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进行康复治疗,社区干部和社区康复指导员每月定期上门为残
疾人服务,特别是对不能外出的残疾人员,社区为他们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档案,上门到家中做康复指导并免费培训残疾人家属对残疾人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的方法。四是在对残疾人进行肢体康复的同时,还从精神、教育、职业和社会活动等各方面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使其尽快回归社会。
**社区的做法受到了居民和社会的人口,社区一班人以真心、信心、恒心干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真诚的对待每一位残疾人,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赢得了残疾人朋友的信任,社区居委会真正成为残疾人摸得着、看得见、靠得住的温馨家园。下一步,**社区将在市残联的正确指导下,以全面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总体目标,为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共同幸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