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子应聘记
孔子应聘记
孔老夫子在庙堂之上高坐,每日受三牲飨祭,五福孝敬,嘴里不觉淡出个鸟来,很想到人间看看。这天,孔圣人正打着盹,忽然被一阵强烈的恶臭气味惊醒,孔圣人捏了鼻子,定睛看时,原来有一干人等前来拜祭孔庙,为首一个黑矮的胖子拿出一篇狗屁不通的祭文,在那里读的抑扬顿挫,简直大煞风景。听得孔圣人捂了耳朵,心中不禁疑窦丛生,“这人间到底是怎么教育下一代的,写出的文章如此晦涩难懂,且不通文理!”于是他更坚定了要出去走走的念头。
转自法易社区ttp://bbs.laweach.com/
老夫子飘身出了大殿,但见街市上无比繁盛,人们都自顾自往来奔波,装如穿梭,形同救火,不知何故。夫子看看甚是无趣,且行且走,不觉来到H市中心,远远看去,万头攒动,好不热闹。孔圣人向一围观群众不耻下问,才知道是该市第一中学正在面向全社会招聘优秀教师,这围观的大都是前来应聘的,心下痒痒,也想试一试。众人看是文化名人孔老先生,不觉肃然起敬,自觉地让开一条道路。夫子看见正中三人端坐台上,便昂首阔步的走了过去。三人面露惊喜,问:夫子何来?孔圣人抬手一指他们打出的横幅,众人大喜。其中一白白胖胖,模样像首脑的人问“你可有文凭?”夫子说:“不曾有。”“这可难办哪,我们要招聘的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夫子说:“经验我有啊,谁都知道,我弟子3000名,有七十二贤人。”“这是没得说,可你没有文凭啊,谁能证明你念到什么学历。你没有读过博士,也没有读过硕士,而你连个本科生都算不上。谁都知道你是教育界的祖宗,可这年头我们只认本本,这叫硬件。”另一个人问:“你有没有荣誉证书,各部门发得都算,盖有红色大印的——任何能证明你工作业绩的东西。”夫子再次摇头。众人都替他惋惜起来。
然而孔子毕竟不舍,在一边磨蹭起来。三人也在一边商量。一人说,他有的是名气,仅这一条就足以让我校名扬四海。另一人说他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没有文凭,没有证书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给他弄个假的敷衍过去。最后还是那白胖子拍板(后来夫子才知道,他就是该校校长),说让夫子什么时候上班,并要他准备一份详细的材料,交到校方手中。至于工作报酬,夫子说:“别无所求,三条肉脯(腊肉干)足矣。”校长笑了,“这年头谁还要那
玩意。”最后议定,月薪大洋1000,试用期一年,年终发放,双方签字画押,订下协议书。
孔圣人受聘于该学校,消息不胫而走。一时民间震动,各家长不远万里,也要将自己的儿女送往该校就读,该校生源严重爆满,不得不将收费提高三倍,可还是不断有人来。该校乘势将另外两所濒临垮台的中学兼并过来,将闲置校舍加以利用,才解了燃眉之急。如此好的发展势头,令校方大悦,给夫子奖励二室一厅住房一套,并将学校改名为“圣贤中学”,一时名噪域内。老夫子重振精神,准备走马上任,在这新的环境下大干一番。
可开学不久,就让老夫子觉得不爽。先是整顿思想学习会,这样学习,那样学习,这样文件,那样文件,不甚其繁。夫子觉得奇怪,教书育人,教师自然责无旁贷,然而还有许多人教导教师如何作教师,看来这些人学问远在教师之上了,为何他们不来教书呢?况且组织这么多教师学习,就说明他们都思想不够端正,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何不换一批更有能力的?孔老夫子这才明白,原来这些人的精力都虚耗在这里了。主持学习的校长面前红头文件逐渐堆成了山,还没有要结束的意思。老夫子不觉哈欠连天。胖校长朝这边扫了一眼,“有些老同志更要注意听啊,要不断更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
当天下午,校方传来消息,学校准备成立120人的一个加强班,由年富力强的老同志负责。孔圣人没想到这项殊荣会落在自己头上。当校长紧紧地我住他的手说“大家共同研究后一致决定,最艰巨的任务留给你,这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老夫子激动不已。
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夫子才发现不对劲。一进教室,满屋子的黄头发,红头发,半红半黄,甚至还有人染得一绺蓝,一绺紫……加上自己的白头发,121号人竟没有几个完全一样的。这些学生有的站在凳子上,有的蹲在课桌上,有横躺的,有竖卧的,有打盹的,有胡闹的,有睡觉的,他的到来,似乎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面对一群乌合之众,老夫子强忍怒火,大声说:“大家安静一下!”“你丫谁呀,大呼小叫的,”一个鼻梁上挂着眼镜,正脱了鞋子抠脚趾的长头发学生说,“在家里我爸我妈都不敢这样对我说话。”夫子一时语塞,换了个话头说:“请你把鞋穿好,要注意形象。”“我的形象咋了,我长这么大还没见你这形象呢,留着胡子装学究呀。”“糟老头子!”没等到孔子反驳,下面的讥诮声又传来。
转自法易社区ttp://bbs.laweach.com/
满教室一片哗然,喧嚣吵嚷如图闹市。有学生跳将出来,学着夫子的样子,倒背了两手,抬头望天,摇头晃脑的诵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而优秀兮,不亦悦乎?”下面同学跟着接道:“不悦!不悦!”又有人问:“有父而为官兮,不亦悦乎?不必辛苦读书兮,不亦悦乎?”众人大笑。局面一时失去控制。正当老夫子尴尬之际,还是校长赶来解了围。校长把他叫道办公室后才说,老夫子你要多研究一下新形势,多钻研一些新方法。过去的许多方式不能用啦。原来,这个班集中了全校的高干子弟,和问题学生,几乎个个是刺头。比如那戴眼镜的长头发,就是本地父母官市长大人的公子。其他老师都避之唯恐不及,因老夫子年高德卲,经验丰富所以成为唯一的最佳人选。在校长的一再劝说下,老夫子剔了胡子,剪了头发,也脱下了心爱的长袍。因为他知道,为人师表,要注重仪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的道理。校长还告诉他,现在的家长、学生是上帝,是学校的衣食父母,一定要委曲求全。学生可以有万般不是,老师不能有万分之一的不是,凡是忍耐当先。夫子心说,师道尊严呀,怎么都倒个儿啦!
以后夫子就学聪明了,有意避其锋芒。因为他知道学生那天是联合起来故意给他下马威,据说他们那天晚上还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宴会欢庆首战告捷——他们曾扬言要整倒每一位敢于教他们的老师。此后几天,倒也相安无事。夫子教授《论语》,那是他的拿手好戏,夫子教的格外认真,也解释得分外详细。在诵读课文时,仍然有学生故意拖着长音,有学生在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时总是念作“有盆子远方来不亦说乎”,还有学生用纸条粘在唇上作胡子模仿自己的样子,夫子一想,自己的胡子已经没了,就不再发作。至于那念错的别字,夫子几次很想纠正,可看有人正拿眼睛看他,便不再言语。有几个人听得似乎格外认真,夫子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睡着了。夫子不禁啧啧称奇,睡觉不用趴在桌子上,这绝非一朝一夕可练就之功。他也曾教过一个叫宰予的学生,可他睡觉的功夫与此相比可就差远了。
在课堂上睡觉的人越来越多,大有由几条线变成一大片之势。学校风闻此时,找到夫子进行了一次的谈话。学校还召集学生代表征求意见,各种谗言一股脑儿钻进校长耳朵里。有人说老师普通话太差,发音含混不清:有人说老师字写得太差,玷污了他们的眼睛;有的说老师说话不够幽默;有人说老师不够帅,卷腰驼背,形象太差;有人更是釜底抽薪,说他的课没有趣味,我们不爱听。校长再次找到夫子,态度从来没有过的严厉,“作为一个老教
师,我本不该说你,可你不知道问题的严重,如今的教育好比生活在夹缝里,这些学生本不足畏,你可知道他们家长的影响力,每一个人都可以使我们一言而兴,一言而衰,我们每年催钱要款都得指望他们,我们学校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也离不开他们。千万要把这些小祖宗伺候好了。在课堂上不管学生是不对的,管不住学生就更不对了。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现在虽然提的是素质教育,但家长,社会还是要看成绩的。”夫子说,“你们为何不少弄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也没办法呀,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每一个学生背后就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网,有许多人,我们得罪不起呀!何况老夫子不是也说过„有教无类‟吗?还得你多多费心呀!”校长发下命令,要他每天学习两篇教育教学论文,并要练习三个小时的普通话,每天写出四篇心得体会。以尽快抛弃老一套,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夫子发现自己越来越像置身与峡谷之中,进退两难,有随时全军覆没的危险。曾经自认为自己创造出两千多年的教育理论,现在才发现都严重落伍了。夫子摇头叹息,跟不上形势啦!
在一次上课的时候,有学生跟他展开了一场辩论,倒让夫子茅塞顿开。他讲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时候,解释说,就是要敢于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还是那经常爱捣蛋的眼镜同学说:“老学究,你又错了,向自己手下人有啥好请教的,况且那也不叫请教,那叫征求意见,我爸爸根本用不着向下面人征求,他有什么需要,下面的早就排着队的送来了。倒是向上面领导,说请教还差不多……”夫子这次是真的汗颜了。别说自己学富五车,现在的学生果真见多识广。自己的五车书,拿到现在恐怕还比不上一个小学生书包的容量。
还有一次,夫子正上着课,发现有同学睡着了,夫子犹豫再三,还是小心翼翼地一个个把他们叫起来。有一个“特困生”连叫三道都醒不来,夫子又耐着性子第四次把他叫醒,没想到该学生怒了,一跃而起,“你是诲人不倦,可我确实困了,我睡我的觉,狗拿耗子——干你甚事。”拿起课本在封皮上大书,“睡觉中,请勿打扰”,扣在头上,又复呼呼睡去。夫子仰头长叹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沤也,孺子不可教也。”打那以后,夫子的叹息愈来愈多,一声比一声长,有些以前常用的词汇,不由自主地常挂在嘴边。老夫子决意隐退了,这距离他来到这所学校还不满三个月。
转自法易社区ttp://bbs.laweach.com/
然而,不久,夫子的弟子中有一个人在家服毒自尽,事前写下遗书,声称受到某某老师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打击和人格侮辱,把他比作朽木、粪土,使得自己万念俱灰,无颜立于天地间了。这成为事情发生后,家长不依不饶,四处控诉,市里震怒,教育界震惊,全国震撼了,各个新闻媒体长篇累牍地报道,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教学事故,还说这年头还有这等不称职的老师,胆敢用如此恶毒的语言侮辱残害祖国的花朵,置国家法律于不顾,诚衣冠禽兽,教师队伍中的豺狼。还有一些文章收罗了该老师日常的言行,并援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相关条款,逐一剖析其违背教育原则之处。还有人举报说他某年某月某日,向学生家长索要了两条肉脯,师德不存,不配为人师表。夫子想不通,这事连都不知道,可外边却说得头头是道。更想不通的是,这年头的年轻人,心理素质咋就如此差劲呢,想当年颜回,宰予等弟子也没少挨自己骂呀,还不都好好的?有关方面为了平息舆论,明确表示,将会严惩违法老师,该给予刑事处罚的绝不姑息。
没想到飞来横祸哦,老来晚节不保。眼看要吃官司,老夫子只得连夜出东门逃遁。夫子潜出东门,凄凄如脱钩之鱼,惶惶如丧家之犬。感时伤事,因而作歌曰:夫子授徒兮数有三千,贤人七十二兮美名传,心怀人间兮聘在讲坛,教学三月兮频惹祸端,潜出东门兮不复还,叹今世教育兮难难难……
第二篇:小品剧本--乡下妹应聘记
小品剧本--乡下妹应聘记
品剧本--乡下妹应聘记
翠花上,边东张西望边说话
翠花:俺阿妈说,现在城里人都讲究礼貌,见面都要说哈喽,俺也要懂礼貌!哈喽,哈喽,哈喽……
王英上,与翠花相撞。
王英:哎哟!你搞乃样嘛?!撞得我哦!
翠花: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文秘114版权所有
王英:真是乡下妹一个!
翠花手指黑板
翠花:哎哟,这是乃样哦?!
王英:招聘广告!招聘广告你懂不?农民!
翠花:招聘广告啊……那招啥啊?
王英:女秘书!
翠花:这好像是一吧?!
王英:是,绝对不会是二!
翠花:哎呀,这俺认得,俺认得!俺阿妈说勒,支个一就像是弯弯的柳眉毛!呵呵!好漂亮哦!
王英:白痴!
翠花:你牙齿很白,俺看见咯!
王英:你……
翠花:你也要应聘吗?可是人家只招一个,我们有两个,怎么办?
王英:难道你也要做咯?!
翠花:是啊!俺想试试!
王英:你也做!就凭你?!呵呵!真是笑话,那我问问你,电脑是什么,你懂不哦?
翠花;电脑啊?俺懂啊!不就是通电勒脑壳咯嘛!这你都不懂,真是笨蛋!
王英:哼!你真是聪明!
老板:你们两个在搞乃样?
两人:应聘噻!
老板:进来!
两人走到桌子前
王英:请问下老板是谁啊?
老板:我就是!
翠花:你?!我怕不会哦,你不要开玩笑咯嘛!你哪根毛像老板嘛!真勒是哦!
老板:那你跟我说说你眼中的老板是什么样勒嘛!
翠花:俺从电视上看勒,啊个老板都是大头大耳大肚皮勒老者者些,你?算咯嘛!
老板:咋?!没见过像我这么貌美如花,拥有沉鱼落雁之姿,闭月羞花之貌的美女老板啊?
两人做呕吐状
翠花:老板,你算咯嘛!俺连黄胆水都吐出来咯!
老板:你是来捣乱勒还是来应聘勒安?
翠花:当然是应聘勒哦!
老板:那给我站好!
翠花:yessir!
翠花敬礼直立在桌前
老板:你是哪里的啊?
王英:我家就在本地啊老板!是xx街xx巷xx号!
翠花:老板,请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老板:远方勒哪点嘛?
翠花:啊个黄土高坡的卡卡角角!
老板:哪个卡卡角角嘛?
翠花:老板,人可以没知识,但绝对不能没常识,你要真没常识勒话,也一定要常看电视嘛!卡卡角角门,就是卡卡村,角角组嘛!
老板:好咯,好咯,你们多大了啊?
王英:老板,我今年22了。刚大学毕业!
老板:恩,大学生啊……你呢?
翠花:俺小妹今年18,乃是村里一朵花!
老板:少恶心了!你们叫什么名字啊?
王英:我叫王英!
翠花:俺叫翠花!
老板:翠花!还花啊花勒,真俗气!哪点有老板我的名字响亮哦!
两人:你叫什么名字啊?
老板:麻辣烫!听听,多响亮啊!
翠花:麻辣烫啊?!俺喜欢!俺喜欢!俺听说重庆麻辣烫最好吃,有机会俺一定要去吃吃!
老板:你们去给我冲杯咖啡来看看!
两人走到讲台前
翠花:咖啡是乃样东东啊?
王英:你连咖啡都不知道?!哼!拿去,加点开水冲冲就可以了!
翠花:谢谢!这是盐对不对啊?
王英:是!
王英先上
王英:老板,你的咖啡!
老板:恩,味道还不错!你学了几年了啊?
王英:1年了!
翠花上
翠花:给!你的咖啡!
老板:呸!这是什么啊?
翠花:咖啡啊!
老板:那怎么是咸的啊?!
翠花:哦,俺放了那么一勺盐而已啦!
王英:盐?!哈哈,你泡咖啡居然还放盐!
老板:你放盐干什么?
翠花:俺阿妈说的,支个盐是美容养颜的好东西,所以……
老板:天啦……
手机响,老板掏手机出来准备接,翠花一把抢过
翠花:天啦!这个城里人就是不一样!电视机都搞改革咯!支么小,可以随时方便揣在身上,而且还有支么好听的声音,你看,这画面一动一动的,真的好好看哦!
王英:把手机还给老板……
翠花:阿妈啊!俺翠花今天总算见咯回市面咯啊!俺好感动啊!
翠花作哭状
王英:什么电视机?!这是手机!
翠花:手机?!手机是啥子东西?是不是和啊个打火机一样勒东西哦?哎,杂打不出火来勒?真奇怪!<
第三篇:环保作文——孔子下凡记
孔子下凡记
唐山中学姜学芹
天刚蒙蒙亮,孔子一翻身,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他掐指一算,得有两千多年年没下凡了。于是——孔子腾着云,驾着雾,来到了凡间。
他来到自己的老家山东,“到城市看看去,听说现在人们住的城市可漂亮了。”孔老先生按住云头飘然下落,还没到地面上,就被滚滚而来的浓烟呛得咳嗽个不停,他连忙用袖子捂住了鼻子。心想:这是什么味?怎么这么刺鼻?我记得家乡原来空气很清新的。孔子为了弄个明白,强忍着浓烟来到地面上。顿时,他被惊呆了。他看到各种五颜六色的车从他面前飞奔而过。“不用马拉也能跑?”孔子挠着头皮说到,“后生们有能耐。”他为人类的进步感到高兴。但是,他看到每辆车后面还“飘”着一股黑乎乎的浓烟,他又不得不使劲地捂上口鼻,不敢多说话。
“到郊区走走看,听说国外有钱人都住郊区,那里肯定比城里好。”他又向前走着,他来到了几座楼前,围墙上刷着蓝漆,上面写着“利国利民化工厂”。“ 利国利民?这里咋比茅坑还臭啊?孔老先生便闻着味找去。原来在工厂后面有几条臭水沟,沟里面时常排放着工厂里的污水,因为气味实在“扑鼻”,这里没有人通过。孔子也赶快离开了,走着走着,他还发现场子里有几座大烟筒,烟筒里连续不断的排放着烟,比刚才在城里吃的汽车尾气可“过瘾”多了。
孔子实在是不愿在这个是非之地待下去了,一边走着一边叹气,说:“人啊人,你们什么时候把凡间弄成这个样子了?这里还能住多久啊?”
不知不觉,已近日中,孔子有点饿了,便来到了一家“五星级大饭店”,他看到里面的人进进出出,开着豪华轿车,穿着时髦,想必饭一定很好吃。进去后,服务人员热情地来到他面前,微笑着说:“老先生,请问您想要点什么?”孔子一边翻看着菜单,一边想:他怎么知道我是个“先生”?“水果拼盘?就它了。这些年在天上净吃蟠桃了,这凡间水果的味都快忘了,今天我老孔可要大饱口服了。”
孔子挑起一个特大号的草莓吃了下去,又吃了几块苹果。刚吃完便感到肚子有点不舒服。在厕所里呆了几分钟出来后又进去了,来来回回跑了三趟。终于捂着肚子出来了。他想:我也没吃别的东西啊,这是怎么回事啊?
为了弄清楚,他来到了水果种植大棚。他看到里面一些工作人员正带着口罩,往菜里打农药,其中一个人说:“今年又可以卖个好价钱!”他来到种植草莓的地方,看到里面的人正在打膨化剂,“怪不得我吃的草莓那么大,都是膨化剂做的怪。”
孔子气愤愤地说:“这顿饭我可花了 999元,真是太“坑爹”了,哎——。” 孔子在人间折腾了一天,就要走了。临走前,他对着茫茫大地自言自语:“多行不义必自毙。”
第四篇:小品剧本:乡下妹应聘记
文章标题:小品剧本:乡下妹应聘记
翠花上,边东张西望边说话
翠花:俺阿妈说,现在城里人都讲究礼貌,见面都要说哈喽,俺也要懂礼貌!哈喽,哈喽,哈喽……
王英上,与翠花相撞。
王英:哎哟!你搞乃样嘛?!撞得我哦!
翠花:对不起!实在对不起!
王英:真是乡下妹一个!
翠花手指黑板
翠花:哎哟,这是乃样哦?!
王英:招聘广告!招聘广告你懂不?农民!
翠花:招聘广告啊……那招啥啊?
王英:女秘书!
翠花:这好像是一吧?!
王英:是,绝对不会是二!
翠花:哎呀,这俺认得,俺认得!俺阿妈说勒,支个一就像是弯弯的柳眉毛!呵呵!好漂亮哦!
王英:白痴!
翠花:你牙齿很白,俺看见咯!
王英:你……
翠花:你也要应聘吗?可是人家只招一个,我们有两个,怎么办?
王英:难道你也要做咯?!
翠花:是啊!俺想试试!
王英:你也做!就凭你?!呵呵!真是笑话,那我问问你,电脑是什么,你懂不哦?
翠花;电脑啊?俺懂啊!不就是通电勒脑壳咯嘛!这你都不懂,真是笨蛋!
王英:哼!你真是聪明!
老板:你们两个在搞乃样?
两人:应聘噻!
老板:进来!
两人走到桌子前
王英:请问下老板是谁啊?
老板:我就是!
翠花:你?!我怕不会哦,你不要开玩笑咯嘛!你哪根毛像老板嘛!真勒是哦!
老板:那你跟我说说你眼中的老板是什么样勒嘛!
翠花:俺从电视上看勒,啊个老板都是大头大耳大肚皮勒老者者些,你?算咯嘛!
老板:咋?!没见过像我这么貌美如花,拥有沉鱼落雁之姿,闭月羞花之貌的美女老板啊?
两人做呕吐状
翠花:老板,你算咯嘛!俺连黄胆水都吐出来咯!
老板:你是来捣乱勒还是来应聘勒安?
翠花:当然是应聘勒哦!
老板:那给我站好!
翠花:yessir!
翠花敬礼直立在桌前
老板:你是哪里的啊?
王英:我家就在本地啊老板!是xx街xx巷xx号!
翠花:老板,请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老板:远方勒哪点嘛?
翠花:啊个黄土高坡的卡卡角角!
老板:哪个卡卡角角嘛?
翠花:老板,人可以没知识,但绝对不能没常识,你要真没常识勒话,也一定要常看电视嘛!卡卡角角门,就是卡卡村,角角组嘛!
老板:好咯,好咯,你们多大了啊?
王英:老板,我今年22了。刚大学毕业!
老板:恩,大学生啊……你呢?
翠花:俺小妹今年18,乃是村里一朵花!
老板:少恶心了!你们叫什么名字啊?
王英:我叫王英!
翠花:俺叫翠花!
老板:翠花!还花啊花勒,真俗气!哪点有老板我的名字响亮哦!
两人:你叫什么名字啊?
老板:麻辣烫!听听,多响亮啊!
翠花:麻辣烫啊?!俺喜欢!俺喜欢!俺听说重庆麻辣烫最好吃,有机会俺一定要去吃吃!
老板:你们去给我冲杯咖啡来看看!
两人走到讲台前
翠花:咖啡是乃样东东啊?
王英:你连咖啡都不知道?!哼!拿去,加点开水冲冲就可以了!
翠花:谢谢!这是盐对不对啊?
王英:是!
王英先上
王英:老板,你的咖啡!
老板:恩,味道还不错!你学了几年了啊?
王英:1年了!
翠花上
翠花:给!你的咖啡!
老板:呸!这是什么啊?
翠花:咖啡啊!
老板:那怎么是咸的啊?!
翠花:哦,俺放了那么一勺盐而已啦!
王英:盐?!哈哈,你泡咖啡居然还放盐!
老板:你放盐干什么?
翠花:俺阿妈说的,支个盐是美容养颜的好东西,所以……
老板:天啦……
手机响,老板掏手机出来准备接,翠花一把抢过
翠花:天啦!这个城里人就是不一样!电视机都搞改革咯!支么小,可以随时方便揣在身上,而且还有支么好听的声音,你看,这画面一动一动的,真的好好看哦!
王英:把手机还给老板……
翠花:阿妈啊!俺翠花今天总算见咯回市面咯啊!俺好感动啊!
翠花作哭状
王英:什么电视机?!这是手机!
翠花:手机?!手机是啥子东西?是不是和啊个打火机一样勒东西哦?哎,杂打不出火来勒?真奇怪!
王英:这是和电话差不多勒联系工具
第五篇:孔子英文
孔子:Confucius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By nature, men are nearly alike;by practice, they get to be wide apart.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Not to mend the fault one has made is to err indeed.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rself, do not do to others.4、言必信,行必果。
Keep what you say and carry out what you do.5、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The superior man on grounds of culture meets with his friends, and by their friendship helps his virtue.6、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The commander of the forces of a large State may be carried off, but the will of even a common man cannot be taken from him.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A youth is to be regarded with respect.How do you know that his future will not be equal to our present?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
9、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While a man's father is alive, look at the bent of his will;when his father is dead, look at his conduct.If for three years he does not alter from the way of his father, he may be called filial.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I will not be afflicted at men's not knowing me;I will be afflicted that I do not know men.1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In the Book of Poetry are three hundred pieces, but the design of them all may be embraced in one sentence--“Having no depraved thoughts.”
12、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The Kwan Tsu is expressive of enjoyment without being licentious, and of grief without being hurtfully excessive.1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While his parents are alive, the son may not go abroad to a distance.If he does go abroad, he must have a fixed place to which he g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