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下册4学案
八年级历史第4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学习目标】主备人:王冬使用时间:2月28---3月4日
1、掌握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的时间、路线;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
2、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 正确认识和评价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时间:_____________
制订的总路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______。
2、严重失误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运动(在工农业上的表现: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大炼钢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后果:1958年到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1961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二、合作探究
根据第25页“动脑筋”回答:当时的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对不对?他们说得对吗?
三、巩固训练:
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于()
A、三大改造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时期D、十年文革时期
2、四川地区曾流行这样一首歌谣:“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最有可能出现在()
A.“大跃进”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D.“一五”计划时期
3、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里覆盖率仅剩
A.人口数量急剧增长B.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
C.无计划的盲目垦荒D.“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
四、系统总结
原因
良好开端→失误标志
(中共八大)后果
五、课外拓展:上网查找这一时期先进人物的相关资料,并和你的同学交流
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4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目的:筹备建国任务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
京,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4)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2)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3)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
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国际)
4、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
2、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
(1)司令员:彭德怀(2)目的:保家卫国(3)出兵原因:
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
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
①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②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4、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问答题: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答: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第3课土地改革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1950年
3、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4、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指西藏),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5、意义: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
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5课三大改造
1、时间——1956年底
(1)三大改造的对象:对手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对农业的改造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赎买”政策,公私合营。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3、三大改造的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八大
(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2)时间:1956年
内容: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探索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左”倾的错误】
(2)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3、探索时期建设伟大成就:
从有到无的工业: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突出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石油工业—王进喜—铁人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人民的好战士—雷锋
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想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性质: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①毛泽东、周恩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发动的武装政变。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度尔汗机毁人亡。②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
1976年的清明节爆发了“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
标志文化大革命的结束——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5、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意义:解放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
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意义: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渊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1980年,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第9课改革开放
(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2、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主要内容: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对外开放:
(1)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2)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3、西部大开发突出人物:孔繁森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P60-6
2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5、近现代和现代化建设开放的不同:
本质不同→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
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
③前者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④
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结果不同→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P48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原因: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具体事例: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
②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③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1997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民族团结
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形成了以汉族为主题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1)政治上: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
2、“一国两制”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
4、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5、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6、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7、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P65-68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史实:三国时,吴国派卫温赴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元朝设巡检司,管理台湾事务;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管辖。)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 A.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20世纪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C.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D、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2、海峡两岸的交往:
①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②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③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或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干涉。)(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应作的努力:(我国政府)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彻底放弃“台独”主张;(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作贡献。)
(台湾回归宣传语: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关系一家亲。)
第14课 钢铁长城P72-75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目前,我国海军部队有: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新旧中国海军保卫国防能力的不同: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新中国有坚强的国力作为后盾,海军力量不断壮大,有力保护祖国的海防。]
2、空军的发展: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3、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1964年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战略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核反击,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4、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原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我国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科研技术人员的刻苦钻研。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P76-781、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反战,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倡导:1954年,中、缅、印。
②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③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亚非万隆会议: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的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求同存异:“同”指亚非国家都有反对殖民主义和谋求发展的共同点;“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周恩来的外交贡献: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同周边国家的联系;
2.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使
中国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
3.出席日内瓦会议,促成越南问题的和平解决。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P80-841、中美关系的发展:由对抗到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事件:①“乒乓外交”②基辛格秘密访华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④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长期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
2、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重返联合国意义:(1)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有利于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3)有利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出现各国与我国建交热潮,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4、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中国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即APEC会议)。
5、我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中国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外交家的努力和智慧。
第17-18课 科学技术成就P90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1)国防成就:
核技术领域: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②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2、航天成就:
①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②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③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宇航员杨利伟)④2005年“神舟六号”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
3、农业成就:
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杰出科学人物: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邓稼先——两弹元勋钱学森——导弹之父 学习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创新、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启示:知识是最大的财富,也证实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1、“863计划”:确定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应用: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E-mail)、通话、购物、上课、看病等。(2)
影响:①正面: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②负面:网络的不健康也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如: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
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基础教育的发展:①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②到2000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科教兴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具体措施:①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③要求实施素质教育。④制订和实施863计划 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艺术发展方针:1956年,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体育成就:①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的瞻目;②从射击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连连刷新世界纪录。③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④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3、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①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②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展开;③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加强;④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
2、用:改革开放前主要的高档消费品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录机(旧四大件)。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新四大件)在家庭中日益普及。3、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感悟: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3、解决城镇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使用清洁燃料;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开辟新的公交线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是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
4、就业:自主选择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保障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学案(模版)
第2课最可爱的人
备课:年 级:姓 名:课 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了解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掌握抗美援朝斗争的结果,知道司令员彭德怀的英明指挥,能说出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2、通过对抗美援朝背景和取得胜利的原因、意义分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豪迈、热情、坚强的决心和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斗争,既保卫了中朝两国的安全和独立,也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极大的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是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及志愿军战士高尚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本课的难点是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奔赴朝鲜的原因,以及对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分析
【学法指导】
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关键处、疑难处做好标记,合作探究展示。
【课前延伸】与【课堂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快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1950年,中国受到美国怎样的侵略威胁()
①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 ②美军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③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中国人深知“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A.彭德怀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 3.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作战的军队有()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 ②朝鲜人民军队 ③“联合国军” ④苏联人民志愿军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是()A.董存瑞B.黄继光C.邱少云D.刘胡兰
5.一首《英雄赞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常春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还有《一条大河》“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多少年来,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多少人不免心潮澎湃,联想起()
A.土地革命战争B.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6.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段话应当是发表在哪一年()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7.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下面哪幅历史图片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刻()
ABCD
8.李明自习课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让他读一读邱少云的事迹,其用意是让他学习()A.集体主义精神B.艰苦奋斗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 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9.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10.抗美援朝战争“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也付出巨大牺牲,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拓展提高】
一、填空题
1、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人民志愿军分批凯旋回国
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主义和主义精神,被誉为“”。
二、选择题
1、抗美援朝前夕,美国侵略的亚洲国家有···················()①朝鲜②中国③越南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3、抗美援朝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英勇事迹是····················()A.击落美国王牌飞行员驾驶的飞机B.为严守部队纪律被大火吞噬 C.从冰河中救出朝鲜落水儿童D.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口
4、彭德怀在《彭德怀自述》中写道: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有力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D.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5.1950年,美国侵略中国的史实有·································()
①派军舰在青岛登陆②轰炸东北边境城市③控制了东北南满电站④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③
三、简答题
1.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什么?
2.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称为共和国“最可爱的人”
3、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想?
四、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1)与政治局的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2)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关于入朝参战的两个电报》
材料二1950年10月1 9国庆节后,四日午,北京突然派来飞机,令我立即飞北京开会,一分钟也不准停留。„„散会后,中央管理科的同志把我送到北京饭店。当晚怎么也睡不着„„想着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
——《彭德怀自述》
(1)分析中国出兵朝鲜的有利因素和不出兵的不利因素。
(2)谈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学案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自学提纲
一、筹建新中国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2)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什么?
(3)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它起了什么作用?
(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4)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的哪些象征?
(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5)讨论: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6)会议产生哪些新的国家机构和领导人?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人为副主席
二、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有哪些重要决定?
2、简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说说大典上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齐鸣28响?
3、新中国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西藏和平解放
1、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1951年)
2、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
(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了哪些斗争?(三个大标题)
一、稳定物价之战
1、为什么要进行稳定物价之战?
二、农民的翻身解放
1、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颁布的文件是什么?
2、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
3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我国为什么要出兵朝鲜?(三个原因)
2、抗美援朝的经过怎样?
开始:1950年10月 结束:1953年7月
3、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
第五篇:初三历史学案4
历史学案4:九上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评价
【中考考点】
1.知道但丁及其《神曲》、达·芬奇及其代表作品; 2.了解哥伦布的主要活动;
3.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所起的作用。【单元知识网络】
【重点知识阐释】
1.文艺复兴于_______世纪兴起于________(地点)。其核心思想是_________。这场运动虽然借助于对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的名义,但实质是代表_________阶级的一场文化运动。2.文艺复兴的先驱是_________,代表作是《_________》,意大利达芬奇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
3.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________,完成环球航行的是________。
4.文艺复兴对资本主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检测】
一、选择题
1.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D.美国
2.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他指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文艺复兴运动 C.英国工业革命 D.新航路的开辟 3.下列作品中哪一作品属于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的作品()A.《神曲》 B.《罗密欧与朱丽叶》C.《复活》 D.《哈姆雷特》 4.14世纪前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强大起来。新兴的资产者为发财致富,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置的各种清规戒律。于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B.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C.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内容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5.下列事件中,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的是()A.文艺复兴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新航路的开辟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6.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是()A.古典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先进文化的传入 D.封建文化的发展
7.右图这幅世界名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欧洲文艺复兴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工业革命
8.上面这幅作品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反映了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C.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D.表现现实生活和赞美了人性的伟大
9.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A.地圆学说的流行 B.指南针的使用
C.《马可·波罗行纪》掀起的黄金梦 D.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10.最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A.英国和荷兰 B.葡萄牙和西班牙 C.意大利和葡萄牙 D.英国和法国 11.北京2008奥运会有一个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促使世界开始由相对分散走向整体的是()A.丝绸之路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 12.右图所示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是()A.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B.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C.达·伽马到达印度 D.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第1页,共2页
13.读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19-1522年,进行了首次环球航行 的船队是()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哥伦布船队
D.麦哲伦船队
14.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
A.寻找新大陆 B.寻求财富
C.实现环球航行 D.推销商品
15.某班同学正在排练历史剧《哥伦布》,请你为“哥伦布”选择一句最恰当的台词()
A.我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我的船队经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C.我已经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 D.我经过了70多天的航行,终于到达印度 16.马克思曾指出:“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处所称的“地理上的发现”是()A.丝绸之路开通 B.文艺复兴运动 C.马可·波罗旅行线路 D.新航路开辟
17.15至16世纪,勇敢的航海家们通过开辟新航路的实地考查证明了()
A.“地球中心说”的正确 B.地球上海洋不能相通 C.地球是圆形的,海洋是相通的 D.各大陆之间是连在一起的
18.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共同作用是()
A.发现了美洲大陆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D.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进入14世纪,西欧开始出现新时代的曙光。新兴资产阶级为发财致富,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臵的各种清规戒律。于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封建统治相对薄弱的意大利城市悄然而至。
材料二 1915年,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提倡用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以科学反对迷信,发起了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请回答:
(1)写出上面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
(2)在一些街头巷尾,可看到以“蒙娜丽莎”命名的摄像馆,这与哪位文化巨人的作品有关?
(3)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都宣传了哪个阶级的思想文化?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材料二 恩格斯在讲到文艺复兴成就时说:“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指出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何时何地?
(2)材料二所提到的诗人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其作品弘扬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