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下册期末4
1.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的社会性质的是()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②西藏和平解放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④抗美援朝⑤保家卫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在一部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中曾说: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同存异”方针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东北地区是()
A.轻工业基地B.重工业基地C.军工产品基地D.日用产品基地 9.某城市的一个小区里住着一位拥有一枚一级战斗英雄勋章的老人,估计他有可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①人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②到1952年底,全国有三亿多农民分到土地③新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计划④1955年亚非会议隆重召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新中国()
①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③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陈老师请一位大学教授给同学们讲革命史。讲完后,那位大学老师问小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A.二者所推翻的统治政权不同B.二者的时间长短不同
C.二者的方式不同D.二者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不同
5.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到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说明()
A.新中国政治建设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B.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C.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已经发生重大变化D.新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6.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7.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说,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下列能反映新中国这一方针的有()
①抗美援朝②提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
能参加了()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大炼钢铁运动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运动 10.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A.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B.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 11.下列哪些事件或决议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
A.人民公社化运动B.中共八大的决议C.十年“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12.政治老师举出四个例子,要求张旭同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哪一运动有严重失误()
A.“大跃进”运动B.改革开放C.土地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目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下列运动中,与这一主旨不相符()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B.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打砸抢”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4.在历史课上我们曾学到在“大跃进”运动中,我国曾出现一棵白菜重250斤的新闻报道,夸大事实。这种行为属于()
A.瞎指挥B.“共产风”C.高指标D.浮夸风 15.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①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②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来往③要加强阶级斗争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6.某同学在参观了新中国科技成果展时看到,新中国从成立初期火柴、铁钉都要进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科技取得巨大成就。取得这一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新中国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B.科学家的辛勤努力
C.苏联的支援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7.下列高科技成就诞生的顺序()
①“东方红1号”卫星顺利升空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②④③① 18.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发展迅速,首先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接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现在,小东请问大家,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中国原子弹、氢弹试验相继取得成功B.许多亚非国家大力支持中国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共同点是()
A.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B.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都使我国从此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D.都纠正了我党在前一段时期错误的方针政策
20.邓小平作为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的突出历史贡献是()
A.为我国改革开放设计出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设想 C.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D.大力推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21.历史老师为了引导同学们从历史角度关注“三农”问题。就请大家思考,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点()
①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②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③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④都是对以前生产关系的改革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22.从2006年暑期,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名牌学府,纷纷到内地招收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出现这一情况的大背景是()A.香港已回归祖国B.这些大学很有名气
C.内地拥有许多优秀学生D.教育部批准这些大学的招生计划 23.下列现象中,在20世纪末不可能发生的是()
A.在某市人才交流中心大学毕业生王志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B.某县大力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活动
C.某工厂因为体制原因而无法开除屡次违背工作规章制度的职工
D.全国各大新华书店里有关我国法律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
历史文本只能展示给我们不同视角下的观点,更多的了解与感受还需要自己的思维,请用心体会,展示一个特别的你!(31题13分,32题10分,共计28分)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3分)
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和日本又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企图把将介石集团的代表继续留在联合国,阴谋制造“两个中国”。美国的提案遭到多数国家的反对,被大会拒绝。
(1)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什么?(2分)
(2)当时中日两国的关系如何?1972年时有何改变?改变的原因是什么?(5分)
(3)在2005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原因是什么?(2分)
(4)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你认为今天的中日关系要求日本的领导人怎样做?(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3分)
(2)在第一则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在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那些弊端?(2分)
(4)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3分)
34.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的内容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从毛泽东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两个伟人的不同要求,也是邓小平继承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次理论上的飞跃。邓小平把教育的视野引出了国门,引向了世界,引向了未来。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理解。(6分)
35.期末复习时老师让同学们将本学期学过的重要知识进行整理,班里的小马虎整理了以下一段文字,请你帮他将下面的五处错误的改正过来。
1949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土地改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五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温饱水平;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8届奥运会。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2)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3)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4)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___
(5)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
36.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是他们用光芒指引着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谱写了不断进步的文明史。新中国历史上的各类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为前行中的中国推波助澜。感悟他们的丰功伟业,为我们建设伟大的祖国增添了无穷动力。(1)请写出他们的名字(10分)
A.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碉堡,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C.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扬,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
D.“铁人”。E.“两弹元勋”。
F.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干部。
G.每年的3月5日是我们向他学习的日子,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每天都在向他学习。
H.歌曲: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
I.他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J.他是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2)他们仅仅是历史的天空中闪烁过的几颗星,请你谈谈你答这道题的感受。(4分)
37.活动与探究(12分)
面对20 世纪世界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了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领导干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技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这种情况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讨论会来探讨科学技术革命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在请你回答讨论会中的相关问题。
(1)20世纪中后期世界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2分)
(2)面对这一机遇,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3分)
(3)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请你就解决人才问题提出几条建议。(4分)
(4)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3分)
1.C2.A3.B4.D5.A6.D7.B8.B9.C10.A11.B12.A13.D14.D15.C16.A 17.C 18.D19.A20.A21.C22.A23.C24.A25.C26.B27.D28.A29.A30.B
31.(1)其目的是保护蒋介石集团,排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2)当时中日并未建交,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开始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力地推动了中日建交。(3)日本领导人不顾中国人了的反对,坚持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导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4)改善中日关系的关键,在于日本领导人,他们必须像当年主张与中国建交的田中角荣首相一样,具备政治勇气,彻底地对日本在二战中所犯的罪行进行反省,以得到中国人民的谅解。32.(1)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三大改造”期间和改革开放后。(2)原因: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3)弊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4)态度:热烈拥护。原因:实行这种制度,责任明确,农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生活了得到了改善。3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这必须靠发展教育才能实现,在发展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技,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35.(1)错误:1949年9月10日。改正:1949年10月1日。(2)错误:土地改革。改正:三大改造。(3)错误:十一届五中全会。改正:十一届三中全会(4)错误:温饱。改正:小康。(5)错误:28。改正:29。
36(1)A毛泽东,B黄继光,C周恩来,D王进喜,E邓稼先,F焦裕禄,G.雷锋,H邓小平,I袁隆平,J容国团。
37.(1)由于科技突飞猛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不断加强,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给我国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八六三计划”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科技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3)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第二篇:2015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2015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拿 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WTO
2、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 征,其中1949~1956年应该填
时期1894~1921 年1921~1935 年1949~1956 年1978~2001 年
主题词推翻帝制,走向共和开天辟地,渐趋成熟改 革开放,坚定不移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3、阅读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比 重表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 合营经济个体经济 32.2%53.4%7.3%7.1% 这一结果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是: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 ②生产 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④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xkb1.com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4、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5、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是: A.平等互利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共同繁荣
6、“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窖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大跃进”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三大改造的教训
7、周恩来总理曾说:“我 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他说的“请我们进去”是指
A.中印建交B.出席万隆会议C.重返联合国D.中美建交
8、照片,能记载历史的瞬间;照片能记录 成长的足迹,下面这幅照片,成功记录了共和国成长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9、与“小球转动大球”,被国际社会誉为“乒乓外交”直 接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10、为了搞好期末复习某同学自制 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开天辟地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 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召开
11、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评价中国改革说:“(邓小平)改革改变了中国社会,最显著的成功是在农村,农民现在可以将他们的收成的一部分在市场上公开出售。”这项“成功”是指()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 地崛起座座城”,这里的“圈”及“座座城”是指
A.香港特别行政区 B.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沿海开放地区
13、下列城市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的是: A.广州 B.福州 C.厦门 D.南京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第三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1.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的社会性质的是()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一部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中曾说: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①人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 ②到1952年底,全国有三亿多农民分到土地 ③新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计划 ④1955年亚非会议隆重召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新中国()
①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②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 ③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陈老师请一位大学教授给同学们讲革命史。讲完后,那位大学老师问小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A.二者所推翻的统治政权不同 B.二者的时间长短不同
C.二者的方式不同 D.二者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不同
5.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到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说明()A.新中国政治建设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 B.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C.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D.新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6.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说,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下列能反映新中国这一方针的有()
①抗美援朝 ②提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东北地区是()A.轻工业基地 B.重工业基地 C.军工产品基地 D.日用产品基地
9.某城市的一个小区里住着一位拥有一枚一级战斗英雄勋章的老人,估计他有可能参加了()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大炼钢铁运动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运动
10.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A.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 B.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 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
11.下列哪些事件或决议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共八大的决议 C.十年“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12.政治老师举出四个例子,要求张旭同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哪一运动有严重失误()
A.“大跃进”运动 B.改革开放 C.土地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目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下列运动中,与这一主旨不相符的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 B.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打砸抢”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4.在历史课上我们曾学到在“大跃进”运动中,我国曾出现一棵白菜重250斤的新闻报道,夸大事实。这种行为属于()
A.瞎指挥 B.“共产风” C.高指标 D.浮夸风 15.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①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②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来往 ③要加强阶级斗争 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某同学在参观了新中国科技成果展时看到,新中国从成立初期火柴、铁钉都要进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科技取得巨大成就。取得这一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新中国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 B.科学家的辛勤努力 C.苏联的支援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7.下列高科技成就诞生的顺序()
①“东方红1号”卫星顺利升空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18.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发展迅速,首先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接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现在,小东请问大家,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中国原子弹、氢弹试验相继取得成功 B.许多亚非国家大力支持中国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共同点是()
A.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B.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都使我国从此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D.都纠正了我党在前一段时期错误的方针政策 20.邓小平作为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的突出历史贡献是()
A.为我国改革开放设计出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设想
C.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 D.大力推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21.历史老师为了引导同学们从历史角度关注“三农”问题。就请大家思考,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点()
①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②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 ③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④都是对以前生产关系的改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从2006年暑期,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名牌学府,纷纷到内地招收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出现这一情况的大背景是()A.香港已回归祖国 B.这些大学很有名气
C.内地拥有许多优秀学生 D.教育部批准这些大学的招生计划 23.下列现象中,在20世纪末不可能发生的是()
A.在某市人才交流中心大学毕业生王志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B.某县大力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活动
C.某工厂因为体制原因而无法开除屡次违背工作规章制度的职工 D.全国各大新华书店里有关我国法律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3分)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和日本又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企图把将介石集团的代表继续留在联合国,阴谋制造“两个中国”。美国的提案遭到多数国家的反对,被大会拒绝。
(1)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什么?(2分)(2)当时中日两国的关系如何?1972年时有何改变?改变的原因是什么?(3)在2005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原因是什么?(2分)(4)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你认为今天的中日关系要求日本的领导人怎样做? 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3分)(2)在第一则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3)在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那些弊端?(2分)(4)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34.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的内容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从毛泽东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两个伟人的不同要求,也是邓小平继承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次理论上的飞跃。邓小平把教育的视野引出了国门,引向了世界,引向了未来。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理解。(6分)35.期末复习时老师让同学们将本学期学过的重要知识进行整理,班里的小马虎整理了以下一段文字,请你帮他将下面的五处错误的改正过来。
1949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土地改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五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温饱水平;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8届奥运会。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2)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4)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___
(5)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
36.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是他们用光芒指引着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谱写了不断进步的文明史。新中国历史上的各类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为前行中的中国推波助澜。感悟他们的丰功伟业,为我们建设伟大的祖国增添了无穷动力。(1)请写出他们的名字(10分)A.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碉堡,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C.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扬,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
D.“铁人”。
E.“两弹元勋”。
F.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干部。
G.每年的3月5日是我们向他学习的日子,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每天都在向他学习。
H.歌曲: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
I.他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J.他是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
(2)他们仅仅是历史的天空中闪烁过的几颗星,请你谈谈你答这道题的感受。(4分)37.活动与探究(12分)
面对20 世纪世界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了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领导干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技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这种情况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讨论会来探讨科学技术革命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在请你回答讨论会中的相关问题。(1)20世纪中后期世界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2分)(2)面对这一机遇,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3分)
(3)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请你就解决人才问题提出几条建议。(4分)(4)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3分)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A 6.D 7.B 8.B 9.C 10.A 11.B 12.A 13.D 14.D 15.C 16.A 17.C 18.D 19.A 20.A 21.C 22.A 23.C 31.(1)其目的是保护蒋介石集团,排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2)当时中日并未建交,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开始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力地推动了中日建交。(3)日本领导人不顾中国人了的反对,坚持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导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
(4)改善中日关系的关键,在于日本领导人,他们必须像当年主张与中国建交的田中角荣首相一样,具备政治勇气,彻底地对日本在二战中所犯的罪行进行反省,以得到中国人民的谅解。
32.(1)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三大改造”期间和改革开放后。(2)原因: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3)弊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4)态度:热烈拥护。原因:实行这种制度,责任明确,农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生活了得到了改善。33.(1)称大秦。
(2)中国的丝织品。
(3)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到洛阳进谒汉桓帝,送给汉桓帝象牙等珍贵物品。3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这必须靠发展教育才能实现,在发展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技,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35.(1)错误:1949年9月10日。改正:1949年10月1日。(2)错误:土地改革。改正:三大改造。
(3)错误:十一届五中全会。改正:十一届三中全会。(4)错误:温饱。改正:小康。(5)错误:28。改正:29。
36(1)A毛泽东,B黄继光,C周恩来,D王进喜,E邓稼先,F焦裕禄,G.雷锋,H邓小平,I袁隆平,J容国团。(2)略。
37.(1)由于科技突飞猛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不断加强,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给我国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八六三计划”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科技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3)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人教)
第一单元
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新中国的成立, 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筹备新中国于北平召开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内容 ①制定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后来被确定为施政方针1949、10、1)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京为国都、纪年法为公元纪年(国徽没有确定)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注: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分别代表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革命时期;各时期开始的标志: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五四运动、鸦片战争;各时期的代表人物:董存瑞、李大钊、关天培
3、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人民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是:新政权的巩固。
4、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5、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的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
6、和平解放西藏的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7、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9、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威望的历史事件是:抗美援朝的胜利
10、“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的反动气焰增高……”毛泽东的话说于 哪一事件发生后:美国侵略朝鲜
11、抗美援朝
原因:①美侵朝,威胁中国安全 ②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目的:保家卫国
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意义:(1)打击了美帝国主义(2)鼓舞了民族自信心(3)保卫了中朝的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4)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5)为中国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2、中国赴朝参战的部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彭德怀、英雄人物有黄继光、邱少云等
14、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标志是: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15、1952年,中国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主要是因为实行了:土地改革
16、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得事件是:土地改革
17、土地改革
背景:①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新解放区农民要求土改 文件: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区:新解放区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 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意义:①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 ④巩固了人民政权;
⑤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8、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1)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3)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4)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国际:(1)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2)鼓舞被压迫人民和民族解放斗争
19、新中国成立后(1949—1953),中共是如何巩固政权的?成果如何?(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方面说明)
政治上,抗美援朝。打击了美帝国主义,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经济上,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
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军事上,和平解放西藏。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外交上,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苏联等17国建交。
第二单元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物质基础:一五计划的完成
法律保证: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
2、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 背景:①国民经济根本好转 ②工业水平很低 发展重点及是重工业主要分布的地区是东北地区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长春一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向“世界屋脊”。
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意义:①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②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物质基础
3、毛泽东诗词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长江第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
4、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颁布的意义是: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法律保证
5、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消灭剥削阶级、消灭剥削制度
6、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完成时间:1956年底
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合作化
8、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它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9、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中共八大
10、中共八大
召开的时间是:1956年,政治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1、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1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发动。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13、十年建设中出现的模范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 党得好干部焦裕禄
好战士雷锋 石油工人王进喜
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4、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成就最大的工业部门是:石油工业
15、全面建设时期,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是因为:大庆油田的建成
16、十年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新兴部门有: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17、建国以来“左”的错误最严重的时期:文化大革命、时间:1966-1976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5)结束的标志: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
文革期间党和老干部的抵制和斗争:“二月逆流”(二月抗争);群众的抵制与抗争:“四五运动”。
18、在文革时期,整顿、恢复各方面工作,扭转了经济形势的领导人是:周恩来、邓小平
19、为粉碎四人帮奠定群众基础的运动是:四五运动
20、代表中央果断采取措施结束文革的领导人是:华国锋、叶剑英
21、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1)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底,变土地私有制为土地公有制。(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提高公有化程度。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至今,土地公有制不变,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第三单元 1、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思想运动开展的主要原因是当是中央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
2、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的时间:1978年
背景:①党的领导人坚持“左”倾错误,人民不满;
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内容: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
意义:①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完成了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5、我国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内改革的突破口是: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7、新时期农村改革的主要方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为农村致富和实现先现代化开辟的新路是:发展乡镇企业
8、城市改革的重点是(攻坚战):国有企业改革 时间:从1985年起 9、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10、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原则是:平等互利
目的是:加快现代化建设
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1、对外开放初期,国家采取的措施是:建立经济特区 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窗口城市的是:深圳 12、1980年对外开放的4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分属两省:广东、福建
13、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深圳
14、现今已发展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开发区是:上海浦东开发区
15、改革开放后建省,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的是:海南经济特区
16、四项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核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8、改革开放的开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19、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十二大 20、中共十三大的内容是:①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③作出三步走战略
2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改革开放。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2、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党的十四大
23、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大会是::十四大
2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是在: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
25、中共决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南的会议:十五大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形成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在: 筹建新中国
我国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几个:5个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是:共同发展 5、20世纪60年代初,西藏地区百万农奴翻身,西藏地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是因为:民主改革
6、支援少数民族建设的杰出代表,被西藏群众称为“活菩萨”的是:孔繁森
7、为了改变西部落后的局面,1999年党中央提出的发展战略是:西部大开发
8、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首先是针对:台湾
提出该方针的领导人是:邓小平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9、一国两制方针实施的意义:
中国内: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重要的一步。国际:为解决不同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10、香港回归时间是: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的时间:1999年12月20日
11、香港被英国人占领的时间有:155年
12、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确立于:20世纪50年代
海峡两岸的交往:
(1)对台基本方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变化;
②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
(4)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比较:港澳问题是中国的外交事务,需要中国与英国、葡萄牙平等协商解决,而
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都不得干涉。
(5)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有利因素)
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台湾回归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一国两制”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 ③港澳的回归为台湾回归树立了成功范例; ④一个中国的原则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可;(6)补充:近现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两次分离:
①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②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直到今天。
13、九二共识是指:海协会、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第五单元
1、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于1949年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的三支海军是:北海、东海、南海舰队
3、人民空军是在什么兵种上建立的:陆军(1949、11)
诞生后遇到的首次考验是:抗美援朝 4、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 5、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6、1956年仿制歼5型歼击机(空军发展历程:购买——仿制——自制)7、20世纪50年代中国创建导弹部队(1957年)8、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二炮担任主要核反击任务)
9、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0、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
建国第一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7个
11、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世界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的背景是:1953年底,周恩来同印度代表团就两国在西藏地区关系问题进行谈
判
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
14、万隆会议即:亚非会议
召开的时间:1955 会议的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15、在亚非会议上,为挫败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促进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
16、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重要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7、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失败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
18、美国政府对新中国的政策是:封锁禁运、包围威胁 19、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和转机的关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20、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势变化、中美两国共同要求
21、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志: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
2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第26届联大 23、2001年APEC会议地点:上海
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成果:《上海共识》
评价: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4、“求同存异”中的“同”、“异”各指什么?
同:各国都面临保卫和平、取得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要求。异:各国处境不同,各国的发展道路、政治制度、意思形态不同。
25、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 50年代:(1)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17过建交;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
(3)1954年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4)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70年代:(1)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3)1972年,中日建交; 新时期:(1)20世纪80年代,分别与英、葡签《联合声明》,顺利实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2)20世纪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六、七单元 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
1、“两弹一星”是指: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
目的: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作用: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1964年10月
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是在:1970年、东方红1号 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无人飞船是:神舟一号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神舟五号、2003
4、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
5、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6、863计划的背景是:世界科技的挑战
重点发展的高科技领域有: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新材料技术、海洋高技术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7、使“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变成事实的途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8、20世纪80年代,促进基础教育大发展的措施是: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9、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是在:2000年 10、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战略是:科教兴国
11、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九年义务教育
12、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是:邓小平
1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的是:高等学校 14、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繁荣文学艺术而提出的指导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5、建国后首先走出国门参加比赛的体育项目是:乒乓球
16、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17、中国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容国团
18、第一枚奥运会金牌:1984年23届奥运会,射击运动员许海峰
19、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的是:毛泽东 20、20世纪90年代,为提高全民素质,国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把所选出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你能说说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A.56个 B.55个 C.54个 D.50个
2、中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议是在A.中共成立时 B.筹建新中国时
C.制定第一部宪法 D.中共“八大”
3、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 D.共同发展
4、我国已建立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
A.5 B.6 C.7 D.345、跳板同秋千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 妇女喜爱的一种以蹬跳为特征的全身运动的传统体育项目。(见右图)
A.蒙古族 B.朝鲜族 C.藏族 D.傣族
6、长年居住在平均海拔4千米的高原上,喜食糌粑和青稞酒,献“哈达”是他们最常见的一种礼节。这个民族是
A.回族 B.哈尼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7、人们用这样的一幅挽联来悼念他,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他是:
A.雷锋 B.周恩来 C.辜振甫 D.孔繁森
8、西藏地区废除封建农奴制度是在:
A.1949年 B.1951年
C.20世纪60年代初 D.20世纪80年代初
9、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事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第_____橡胶基地。
A.一 B.二 C.三 D.四
10、“阿拉木汗什么样,身段不瘦也不胖;阿拉木汗住在哪里,吐鲁番西三百六。”这首民歌由 创作。
A.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彝族 D.高山族
11、高瞻远瞩,首先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江泽民
12、中英、中葡联合声明分别于 年签署。
A、1997和1999 B、1985和1986
C、1987和1984 D、1984和198713、下图是一个让亿万炎黄子孙激动万分并将记过铭记在心的历史时刻,它发生在A.1945年 B.1982年
C.1997年 D.1999年
14、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1999年回归祖国的是
A.英国侵占的香港 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英国侵占的澳门 D.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15、右图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某代表团入场,这个代表团是
A.中国体育代表团 B.中国香港代表团
C.中国澳门代表团 D.中国台北代表团16、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稳定繁荣,1998年又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这充分说明
A.在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B.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C.香港的稳定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D.“一国两制”是香港稳定繁荣的政治保证
17、“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所适用的范围是
A.沿海经济特区 B.台、港、澳地区 C.各地开发区 D.少数民族地区
18、有关“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由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
B.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思路
C.首先在香港地区得以实现
D.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法
19、“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佑任的哀歌《望大陆》反映了台湾人民希望:()
A.反攻大陆B.葬于大陆C.祖国统一D.台湾独立
20、孙中山说:“统一是中国全体人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句话现在对地区来讲仍然是真知灼言。()
A.香港B.澳门C.西藏D.台湾
21、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确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是在20世纪的A.50年代中期 B.70年代后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初期
22、常言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在两岸关系上,提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朱德
23、我国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是在A.新中国成立后 B.改革开放后 C.澳门回归后 D.香港回归后24、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调整“三不”政策,结束了海峡两岸同胞隔绝的状态,这一隔绝状态开始于:
A.1895年 B.1945年 C.1949年 D.1956年
25、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的一步是在A.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
26、第一次“汪辜会谈”的举办地是
A.台湾 B.北京 C.香港 D.新加坡
27、在“汪辜会谈”中,汪道涵的身份是
A.台湾海协会会长 B.大陆海基会董事长
C.台湾海基会董事长 D.大陆海协会会长28、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得;③调整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9、当前阻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美国向台湾出售大量先进武器
B.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C.日本对台湾的暗中支持
D.台湾当局阻挠台湾商人到大陆投资30、1995年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不属于八项主张内容的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B.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
C.针对台独分子的活动,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是最佳方案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材料解析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气东输工程是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这项浩大工程将把我国西部新疆等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东部长江三角洲。
材料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4年多,(青海)海东地区130多万农民群众,是西部大开发的受益者。„„ 我们可以看一组数字,2001年以来的3年,海东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 年的增幅分别为11.53%、11.64%和11.0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11.24%、11.27%和11.23%。
①材料一中提到的西气东输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项目?
②结合材料二说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32、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82年 9月 22日早晨,我在从东京飞赴北京时,一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根本不承认英国与清政府 1842年就香港岛签订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先决条件。我们事先也商量过了,决定把谈判立场建立在英国至少对一部分香港领土拥有主权的基础上,如果中国承认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此立住脚,然后把主权让出,以换取对香港继续管治的权利。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
材料二 “如果说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小平毫不含糊地表示,“我希望用两年时间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如到时还不能解决,中国将单方面作出宣布。”如果在这期间发生人为制造的**,“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回归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周南《他才是中英谈判的首席代表》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打的如意算盘是什么?
②邓小平所说的“单方面作出宣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单方面作出宣布?
③通过谈判,最后中英双方于什么时间达成了什么协议?
问答题:
33、“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指的是什么?请你用一二句话进行说明。
34、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但少数“台独”分子却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B 6D 7D 8C 9B 10A 11C 12D 13C 14D 15B 16D 17B 18D 19C 20D 21A 22A 23B 24C 25C 26D 27D 28A 29B 30C31、①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教育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等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以至民族问题的解决,有着重大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保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32、①以主权换治权,继续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②单方面宣布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收回香港)。因为香港是中国领土,中国人民不能容忍自己的领土被侵占。③1984年底,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33、指的是在一个中国前提一下,中国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34、提示:台湾和大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少数“台独”分子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少数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极力阻挠中国统一,纵容“台独”势力。但统一不可逆转,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下,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强劲势头和两岸要求直接“三通”的呼声就是民心向所。“台独”不能得逞,统一必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