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5分,每题1分)
1.我国古代的印刷术,经历了 和 两个阶段,期末测试题。
2.明太祖为加强君权,在地方废除,设三司,在中央废除,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3.自古以来,我国盛产瓷器。唐时,和 都以制瓷业闻名全国。宋时,逐渐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时,这里是制瓷业中心;明朝时,这里的制瓷业规模又比过去扩大了。
4.李自成起义军进入河南,提出“ ”的口号,受到人民的拥护; 率领的起义军占领成都,建立 政权。
5.郑和下西洋最早在 年,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最远到达 和。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的是()
A.隋朝的统一 B.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开凿大运河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轻徭薄赋 B.重用人才
C.减轻刑罚 D.善于纳谏
3.骨力裴罗、大祚荣、皮罗阁和松赞干布的共同之处是()
A.统一本民族各部落,建立政权
B.接受唐朝政府的领导或册封
C.与唐朝皇室通婚
D.与唐玄宗同在一个时代
4.下列史实的发生,不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是()
A.鉴真东渡日本
B.杨国宗、李林甫为害国家
C.安史之乱被平定
D.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在唐朝享有特殊地位的道教发展到极盛是在()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杂说》 B.李白——“诗仙”
C.杜甫——《石壕吏》 D.白居易——《秦中吟》
7.唐朝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现象是怎样被消除的?()
A.后周世宗惩治贪官污吏
B.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C.北宋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D.北宋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8.下列选项,属于两宋时期契丹、党项和女真三族杰出首领共同之处的是()
A.都称皇帝 B.都统一本族各部
C.都任用汉人 D.都用宋制建立官制
9.辽和北宋被金国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国家统治者不得人心 B.人民反对抗金
C.国家统治腐朽 D.国家内部发生分裂
10.宋朝手工业中的哪一行业水平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
A.棉纺织业 B.制瓷业
C.采矿业 D.造船业
11.既是两宋时期的重要港口,又是元朝最大的港口是()
A.泉州 B.广州 C.明州 D.刘家港
12.下列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是()
①青苗法 ②保甲法 ③募役法 ④农田水利法 ⑤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
13.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奸臣谋害
C.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D.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14.我国沿海居民受倭寇骚扰之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A.元末 B.明初 C.明朝中期 D.明朝后期
15.明朝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都是描写才子佳人的故事 B.都具有反封建思想
C.都有很高的艺术性 D.都是用浪漫手法写成的16.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民族英雄的是()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李自成17.中国古代经济中心逐渐自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政策调整 B.南北地理环境的变化
C.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D.南方贸易发达
18.明朝时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本质特征是()
A.进行商品生产 B.使用手工机械集中劳动
C.雇佣劳动关系 D.商人投入资金控制手工业生产
19.导致唐、明中后期政局混乱的相同原因是()
A.中央政权统治无力,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B.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
C.民族矛盾尖锐、战争频繁
D.宦官专权,政治黑暗
20.李世民和朱元璋相同之处是()
A.曾生活在社会下层 B.参加过农民起义
C.是开国君主 D.在位时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三、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下列生产工具,不需要人力操作的是()
A.耧车 B.水排 C.翻车 D.曲辕犁 E.筒车
2.下列科技成就,比西方早800年以上的是()
A.《唐本草》 B.活字印刷术
C.“十二气历” D.赵州桥
3.下列明朝引进的作物属于粮食类的是()
A.玉米 B.甘薯 C.烟草 D.马铃薯
4.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联系的史实有()
A.唐太宗在西突厥地区设置北庭都护府
B.唐太宗先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唐玄宗册封过回纥、粟末革未 革曷 和南诏的首领
D.“和同为一家”是吐蕃赞普在给唐朝皇帝的上书中的话
5.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五代、辽、宋、夏、金是封建经济停滞发展时期
B.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西晋和东晋
C.两宋时,东京和临安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
D.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6.从民族融合的角度看,下列事件起过进步作用的有()
A.楚汉争霸战争 B.王莽改革
C.北宋设立边境贸易 D.元朝统一中国
7.明代手工业生产技术进步的表现有()
A.用提花机织绵 B.用焦炭作燃料冶铁
C.用火药爆破法采矿 D.用金属活字印刷书报
8.被称为明代三大奇书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9.明成祖时在前代的基础营建的有()
A.雍和宫 B.北京城 C.南京城 D.长城
10.下列各项中,符合元朝历史的有()
A.全国划分为25个省级行政区域和内蒙古等盟旗
B.设置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
C.设置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D.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四、连线题(5分)
初唐 李 白 《醉翁亭记》
盛唐 陈子昂 《示儿》
中唐 欧阳修 《登幽州台歌》
北宋 陆 游 《望庐山瀑布》
南宋 白居易 《秦中吟》
五、材料解析题(10分,每小题5分)
读图然后回答问题:
(1)这个人是谁?
(2)他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是什么?
六、例举题(10分,每小题5分)
1.列举元朝民族分化的四个等级的名称,历史试题《期末测试题》。
2.列举明清时期的科学家和思想家。
七、简答题(20分,每小题10分)
1.隋唐时期有哪些名列世界前茅的科学技术成就?
2.北宋东京比唐都长安有哪些发展?
参考答案
一、1.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 2.行中书省 丞相 3.邢州 越州 景德镇 元朝 4.均田免粮 张献忠 大西 5.1405 半个多世纪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二、1.D 2.B 3.A 4.C 5.D 6.A 7.D 8.A 9.C 10.D 11.A 12.C 13.D 14.C 1 5.B 16.C 17.B 18.C 19.D 20.D
三、1.BE 2.AC 3.AB 4.AC 5.AB 6.CD 7.BC 8.ABD 9.BD 10.BD
五、(1)戚继光(2)抗倭
六、1.第一等 蒙古人;第二等 色目人;第三等 汉人;第四等 南人。
2.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霞客 李贽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七、1.①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②雕版印刷术已达到成熟程度。868年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 品。
③唐朝的一行和尚在世界上最早测量子午线长度。
④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⑤唐高宗时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⑥唐朝的孙思邈写出《千金方》,被后人称为“药王”。
⑦唐朝学校制度完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2.①北宋东京人口大大超过唐都长安。
②东京打破“市”、“坊”界限,一改唐都长安“市 ”、“坊”分开,不能混杂的局面,使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内进行。
③长安实行霄禁,只 在白昼市贸,并限于下午半天,东京则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④东京出现了长安没有的娱乐— —瓦肆,并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汴河水路最为重要,这也是长安没有的。
第二篇:人教版2016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2016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1.为了做关于某位历史人物评价的演讲,小李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进行查阅。由此判断,他这次演讲涉及的主要人物应是
A.唐太宗
B.唐高祖
C.唐玄宗
D.武则天
2.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3.在《鉴宝》栏目,有位收藏家出示了一座彩陶马,上面有黄、绿、青等多种颜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这件藏品制作的年代最有可能是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4.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A.流求
B.夷洲
C.琉球
D.赤嵌楼 5.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A.明前期到清前期
B.明中期到清中期
C.明中期到清前期
D.明前期到清中期 6.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胜利的战役是
A.台州战役
B.雅克萨战役
C.尼布楚战役
D.乌兰布通战役 7.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东汉 C.唐朝 D.北宋
8.诗歌有时承载着历史信息,下列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歌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的杭州十分繁华 B.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甘于偏安的不满 C.诗中的汴州应指东京 D.该诗应创作于北宋时期 9.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
A.国家支持东南沿海开发 C.东南沿海一带人民赋税负担沉重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10.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它有三重,请问皇帝住在里面的哪一重?
A.京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
11.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
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一项概括的最准确?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12.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气氛中。你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闭关锁国的政策
B.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立
13.“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来自原著小说《水浒传》,请问该电视剧和小说呈现了哪个时期一群传奇英雄的故事 A.三国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4.“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15.温州民间为了纪念一位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按照行军打仗时的干粮仿制出一种食品——光饼,你知道纪念的这位抗倭英雄是
A.戚继光
B.霍去病
C.卫青
D.郑成功 16.《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情节:鲁智深曾逛到东京某个地方,这里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他到的这地方应该是当时的
A.专营商业的“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好汉比武的擂台 17.下列钱币中,能担当得起“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一美誉的是
B D 18.A C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科举考试 B.兴办学校 C.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20.“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21.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主要查阅的著作是
22.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23.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A.禁止对外贸易 B.实行闭关锁国 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商业发展
24.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荣居“史上十佳亚洲小说”榜首的是与右图所示情节有关的一部文学巨著。这部巨著是
A.《红楼梦》 B.《天工开物》 C.《水浒传》 D.《本草纲目》
25.在学完明清时期的历史后,四位同学分别提炼出下列主题准备演讲,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应是A.繁荣与开放 B.帝国的彷徨 C.多政权的并立 D.经济重心的转移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26.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族问题关系重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
材料二 一般来说,中原王
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请写出图
1、图2方框中A、B所表示王朝的名称。(2分)
⑵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1中A政权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哪一种模式? 列举A政权在处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采取的一项措施并举例说明。(3分)
⑶举例说明B政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要受到哪些威胁?(2分)
⑷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今天应怎样处理民族关系?(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8分)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职官志》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回答问题:
(1)这是哪一朝代官职的变化?(1分)文中“帝”指谁?(1分)
(2)材料中“六部”指哪六部?(3分)他们对谁负责?(1分)
(3)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2分)
28.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都想法设法强化自己的皇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撤销)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管理)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掌握)威柄(权力),学士鲜(少)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材料二 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用意)?”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三 1729年,因用兵西北,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后)简称“军机处”。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政治现象?试据材料一概括“帝”实现“自操威柄”的措施。(3分)
⑵材料二中的这种做法在历史上被称做什么?此做法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
⑶材料三中这一机构设置于哪个皇帝时期?该机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2分)
⑷请你为以上三则材料拟一个合适的主题。(1分)
参考答案:
1-5
CABCC
6-10 DDCAB 11—15
CBCDD
16—20 BBBAB 21—25
ABBBA 26.9分 ⑴唐朝;(1分)清朝(1分)⑵第三种模式;(1分)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等;设立机构管理:如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今新疆地区;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唐玄宗册封南召首领为云南王等(2分,措施1分,举例1分)
⑶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分裂活动,如大小和卓叛乱;(1分)外国殖民者副边疆的侵略,如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1分)
⑷反对民族分裂(1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1分)27.(1)明朝。“帝”是明太祖。(2)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对皇帝负责。(3)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8.8分 ⑴明代;(1分)废丞相;废行省,设三司;设殿阁大学士备顾问。(2分,每点1分,任答两点即可)⑵大兴文字狱;(1分)意图:通过加强思想控制来强化君主专制。(1分)⑶雍正帝(1分)。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1分)⑷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1分,类似表达亦可得分)
第三篇: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的是()
A.美国B.法国C.德国D.英国2、1882年,形成的“三国同盟”的成员国是()
①法国②奥匈帝国③意大利④德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1907年,最终形成三国协约的标志哪两个国家签订了协约?()
A.德、奥B.英、法C.英、俄D.法、俄5、20世纪初,欧洲局势动荡不稳,巴尔干半岛犹如一只火药桶,造成这种紧张局势的根本原因是()
A.英德矛盾激化B.俄德矛盾激化C.英法矛盾激化D.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
6、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波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皇帝路易十六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B.两在军事集团的形成和争夺
C.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D.世界反战力量比较薄弱
8、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
9、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首次使用了毒气弹是在()
A.马恩河战役B.马祖尔湖战役
C.凡尔登战役D.索姆河战役
10、《物种起源》的作者是哪国人?()
A.中国B.英国C.美国D.德国11、17世纪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迪生D.爱因斯坦
12、下列属于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是()
①《罗密欧与朱丽叶》 ②《哈姆雷特》 ③《仲夏夜之梦》 ④《复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俄国十月革命就其斗争形式而言,其基本特征是()
A.和平夺权B.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
C.暴力夺权D.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
14、二月革命后俄国的革命任务是()
A.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B.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C.推翻沙皇统治D.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5、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A.苏联B.中国C.朝鲜D.苏俄16、1919年6月,协约国同德国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不合理性表现在()
A.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B.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
C.禁止德国同奥地利合并
D.协约国分赃不均
17、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
①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②均有损中国主权
③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④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美国政府为了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实行的是()
A.罗斯福新政B.精兵简政C.法西斯专政D.门户开放
19、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是()
A.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B.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C.消除了经济危机D.为美国争取世界霸权
20、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下列有关罗斯福的途述,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B.新政是从整顿银行业开始的C.新政的实施使美国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了稳定
D.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1、最早冲击了华盛顿体系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C.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2、慕尼黑会议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是()
A.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B.绥靖政策破产
C.德国突袭苏联D.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23、二战初期,法国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是())
A.德军兵力过强,速度过快B.意大利趁火打劫
C.法军过分信赖马奇诺防线D.法国领导推行绥靖政策
24、二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在()
A.华沙保卫战 B.莫斯科保卫战C.不列颠空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5、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之处是()
A.战前都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B.属于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C.都使英法两国的力量遭到削弱D.北非都成为重要战场
26、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相同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B.帝国主义扩军备战的结果
C.纵容侵略政策的结果D.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7、与华沙条约组织相抗衡的另一大政治军事集团是()
A.国际联盟B.联合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共产国际
28、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经济方面表现,该计划的实质是()
A.金元外交政策的延续B.帮助欧洲经济复兴
C.引诱东欧国家摆脱苏联控制D.经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29、第二次大战后,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有力的因素是()
A.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D.国际经济联系加强30、20世纪后期,世界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是()
A.东欧剧变B.德国重新统一C.苏联解体D.两极格局结束31、1991年12月25日,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在克里姆林宫取代了苏联国旗,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A.60年B.69年C.74年D.78年
32、苏联“八一九”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党内外斗争尖锐化B.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造成局势混乱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D.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总书记33、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和苏联两国改革后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差异B.经济实力的差异
C.指导思想的差异D.经济与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别
34、自独立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这根源于()
A.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B.美苏等大国对这一地区的争夺
C.两国都想称霸南亚地区D.英国对印度独立实行分治政策
35、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B.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C.冷战对峙格局的瓦解D.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36、亚太经合组织的英文缩写为()
A.APECB.EUC.NAFTAD.ASEAN37、当今世界格局中的“一超多强”,下列国家属于“多强”的是()
①美国②日本③中国④俄罗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
38、对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价值观念的改变及终身学习制度的建立,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是()
A.农业经济B.工业经济C.商业经济D.知识经济
39、“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其中“差距”从根本上来说是()
A.经济基础 B.科技水平C.教育水平D.军事水平
40、“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该作品的主人公是()
A.保尔柯察金B.克莱德C.于连D.克利斯朵夫
二、材料分析题:(共32分)
41、阅读下列材料:(16分)
“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⑴两次世界大战后各自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4分)
⑵这种政治格局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哪几次会议确定的?(6分)
⑶当今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2分)
⑷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局势?(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我明白,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我早在今年春天已做出决定。但是我考虑,在最近几年时应首先对付西方,然后再回头对付东方……敌人没有考虑到我有这样大的决心。我们的敌人是一些小蛆虫,我在慕尼黑已领教过他们。”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⑴材料中的“我”指的是谁?(2分)
⑵材料中“我在慕尼黑已领教过他们”指的是什么事情?(2分)标志着什么?(2分)
⑶材料中“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爆发于哪一年?(2分)影响如何?(2分)
⑷材料中的“西方”指的是哪两国家?(4分)“东方”又指的是哪个国家?(2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3、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问题是如何规定和处置的?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结果怎样?你对此有何感想?
44、简述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中,你认为中国可以借鉴哪些?并说明理由。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
1.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的社会性质的是()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②西藏和平解放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④抗美援朝⑤保家卫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在一部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中曾说: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①人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②到1952年底,全国有三亿多农民分到土地③新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计划④1955年亚非会议隆重召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新中国()
①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③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陈老师请一位大学教授给同学们讲革命史。讲完后,那位大学老师问小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A.二者所推翻的统治政权不同B.二者的时间长短不同
C.二者的方式不同D.二者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不同
5.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到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说明()
A.新中国政治建设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B.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C.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已经发生重大变化D.新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6.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7.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说,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下列能反映新中国这一方针的有()
①抗美援朝②提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东北地区是()
A.轻工业基地B.重工业基地C.军工产品基地D.日用产品基地
9.某城市的一个小区里住着一位拥有一枚一级战斗英雄勋章的老人,估计他有可能参加了()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大炼钢铁运动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运动
10.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
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
A.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B.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
11.下列哪些事件或决议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
A.人民公社化运动B.中共八大的决议C.十年“文化大革命”D.“大跃进”运动
12.政治老师举出四个例子,要求张旭同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哪一运动有严重
失误()
A.“大跃进”运动B.改革开放C.土地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目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下列运动中,与这一主旨不相符的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B.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打砸抢”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4.在历史课上我们曾学到在“大跃进”运动中,我国曾出现一棵白菜重250斤的新闻报道,夸大事实。这
种行为属于()
A.瞎指挥B.“共产风”C.高指标D.浮夸风
15.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①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②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来往③要加强阶级斗争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6.某同学在参观了新中国科技成果展时看到,新中国从成立初期火柴、铁钉都要进口,到20世纪六七十
年代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科技取得巨大成就。取得这一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新中国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B.科学家的辛勤努力
C.苏联的支援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7.下列高科技成就诞生的顺序()
①“东方红1号”卫星顺利升空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②④③①
18.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发展迅速,首先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接着中美关系开始
正常化。现在,小东请问大家,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中国原子弹、氢弹试验相继取得成功B.许多亚非国家大力支持中国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共同点是()
A.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B.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都使我国从此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D.都纠正了我党在前一段时期错误的方针政策
20.邓小平作为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的突出历史贡献是()
A.为我国改革开放设计出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设想
C.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D.大力推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21.历史老师为了引导同学们从历史角度关注“三农”问题。就请大家思考,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95
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点()
①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②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③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④都是对以前生产关系的改革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22.从2006年暑期,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名牌学府,纷纷到内地招收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出
现这一情况的大背景是()
A.香港已回归祖国B.这些大学很有名气
C.内地拥有许多优秀学生D.教育部批准这些大学的招生计划
23.下列现象中,在20世纪末不可能发生的是()
A.在某市人才交流中心大学毕业生王志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B.某县大力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活动
C.某工厂因为体制原因而无法开除屡次违背工作规章制度的职工
D.全国各大新华书店里有关我国法律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
24.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的共同点是()
①都发生在一些大河流域②都有一些古代文明的标志③都处在奴隶社会④都诞生了流传至今的宗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5.2004年8月,小梅随父母到希腊观看了雅典奥运会,回国后,她写了一篇反映希腊历史地理、风俗人
情的日记,其中有一处错误,它是()
A.当今的马拉松赛就与发生在古希腊的马拉松战役有关
B.雅典在古希腊时奴隶制民主政治发达
C.雅典城邦最后在屋大维当政时期成立帝国
D.《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文学作品
26.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其共同特点是()
①都诞生于公元以前②都诞生于亚洲③最后都为统治者所利用④它们的传播有利于各地区间文化交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7.在古代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帝王开疆拓土,建立了一个个庞大帝国。其中就包括()
①古罗马的屋大维②迦太基的汉尼拔③法兰克国王丕平④马其顿的亚历山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8.10世纪时的欧洲,东边是繁荣的拜占廷帝国,西边是黑暗的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等国。二者之所
以区别如此之大,主要表现在()
①拜占廷帝国继承了希腊罗马文明②拜占廷帝国经济繁荣③罗马天主教会统治着西欧④城市在中世纪欧洲兴起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②④
29.战争既可以毁灭一种文明,又可以使不同的文明不断交融。下列古代战争中,能同时体现同这两种情况的有()
①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战争②亚历山大东征③赤壁之战④楚汉战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0.某同学想了解古希腊文明情况,下列可供他翻阅的书籍有()
①《马可·波罗行纪》 ②《天方夜谭》 ③《伊利亚特》 ④《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二、材料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
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和日本又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企图把将介石集团的代表继续留在联合国,阴谋制造“两个中国”。美国的提案遭到多数国家的反对,被大会拒绝。
(1)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什么?(2分)
(2)当时中日两国的关系如何?1972年时有何改变?改变的原因是什么?(6分)
(3)在2005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原因是什么?(2分)
(4)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你认为今天的中日关系要求日本的领导人怎样做?(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6分)
(2)在第一则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在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那些弊端?(2分)
(4)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4分)
33.活动与探究(12分)
面对20 世纪世界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了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领导干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技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这种情况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讨论会来探讨科学技术革命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在请你回答讨论会中的相关问题。
(1)20世纪中后期世界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2分)
(2)面对这一机遇,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3分)
(3)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请你就解决人才问题提出几条建议。(4分)
(4)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3分)
参考答案
1.C2.A3.B4.D5.A6.D7.B8.B9.C10.A11.B12.A13.D14.D15.C16.A 17.C
18.D19.A20.A21.C22.A23.C24.A25.C26.B27.D28.A29.A30.B
31.(1)其目的是保护蒋介石集团,排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2)当时中日并未建交,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开始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力地推动了中日建交。
(3)日本领导人不顾中国人了的反对,坚持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导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
(4)改善中日关系的关键,在于日本领导人,他们必须像当年主张与中国建交的田中角荣首相一样,具备政治勇气,彻底地对日本在二战中所犯的罪行进行反省,以得到中国人民的谅解。
32.(1)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三大改造”期间和改革开放后。
(2)原因: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3)弊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
(4)态度:热烈拥护。原因:实行这种制度,责任明确,农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生活了得到了改善。
33.(1)由于科技突飞猛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不断加强,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给我国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八六三计划”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科技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3)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1.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的社会性质的是()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一部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中曾说: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①人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 ②到1952年底,全国有三亿多农民分到土地 ③新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计划 ④1955年亚非会议隆重召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新中国()
①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②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 ③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陈老师请一位大学教授给同学们讲革命史。讲完后,那位大学老师问小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A.二者所推翻的统治政权不同 B.二者的时间长短不同
C.二者的方式不同 D.二者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不同
5.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到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说明()A.新中国政治建设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 B.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C.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D.新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6.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说,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下列能反映新中国这一方针的有()
①抗美援朝 ②提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东北地区是()A.轻工业基地 B.重工业基地 C.军工产品基地 D.日用产品基地
9.某城市的一个小区里住着一位拥有一枚一级战斗英雄勋章的老人,估计他有可能参加了()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大炼钢铁运动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运动
10.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A.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 B.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 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
11.下列哪些事件或决议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共八大的决议 C.十年“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12.政治老师举出四个例子,要求张旭同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哪一运动有严重失误()
A.“大跃进”运动 B.改革开放 C.土地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目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下列运动中,与这一主旨不相符的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 B.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打砸抢”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4.在历史课上我们曾学到在“大跃进”运动中,我国曾出现一棵白菜重250斤的新闻报道,夸大事实。这种行为属于()
A.瞎指挥 B.“共产风” C.高指标 D.浮夸风 15.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①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②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来往 ③要加强阶级斗争 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某同学在参观了新中国科技成果展时看到,新中国从成立初期火柴、铁钉都要进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科技取得巨大成就。取得这一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新中国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 B.科学家的辛勤努力 C.苏联的支援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7.下列高科技成就诞生的顺序()
①“东方红1号”卫星顺利升空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18.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发展迅速,首先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接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现在,小东请问大家,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中国原子弹、氢弹试验相继取得成功 B.许多亚非国家大力支持中国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共同点是()
A.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B.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都使我国从此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D.都纠正了我党在前一段时期错误的方针政策 20.邓小平作为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的突出历史贡献是()
A.为我国改革开放设计出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设想
C.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 D.大力推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21.历史老师为了引导同学们从历史角度关注“三农”问题。就请大家思考,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点()
①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②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 ③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④都是对以前生产关系的改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从2006年暑期,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名牌学府,纷纷到内地招收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出现这一情况的大背景是()A.香港已回归祖国 B.这些大学很有名气
C.内地拥有许多优秀学生 D.教育部批准这些大学的招生计划 23.下列现象中,在20世纪末不可能发生的是()
A.在某市人才交流中心大学毕业生王志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B.某县大力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活动
C.某工厂因为体制原因而无法开除屡次违背工作规章制度的职工 D.全国各大新华书店里有关我国法律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3分)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和日本又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企图把将介石集团的代表继续留在联合国,阴谋制造“两个中国”。美国的提案遭到多数国家的反对,被大会拒绝。
(1)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什么?(2分)(2)当时中日两国的关系如何?1972年时有何改变?改变的原因是什么?(3)在2005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原因是什么?(2分)(4)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你认为今天的中日关系要求日本的领导人怎样做? 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3分)(2)在第一则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3)在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那些弊端?(2分)(4)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34.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的内容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从毛泽东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两个伟人的不同要求,也是邓小平继承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次理论上的飞跃。邓小平把教育的视野引出了国门,引向了世界,引向了未来。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理解。(6分)35.期末复习时老师让同学们将本学期学过的重要知识进行整理,班里的小马虎整理了以下一段文字,请你帮他将下面的五处错误的改正过来。
1949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土地改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五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温饱水平;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8届奥运会。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2)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4)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___
(5)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
36.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是他们用光芒指引着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谱写了不断进步的文明史。新中国历史上的各类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为前行中的中国推波助澜。感悟他们的丰功伟业,为我们建设伟大的祖国增添了无穷动力。(1)请写出他们的名字(10分)A.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碉堡,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C.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扬,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
D.“铁人”。
E.“两弹元勋”。
F.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干部。
G.每年的3月5日是我们向他学习的日子,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每天都在向他学习。
H.歌曲: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
I.他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J.他是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
(2)他们仅仅是历史的天空中闪烁过的几颗星,请你谈谈你答这道题的感受。(4分)37.活动与探究(12分)
面对20 世纪世界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了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领导干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技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这种情况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讨论会来探讨科学技术革命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在请你回答讨论会中的相关问题。(1)20世纪中后期世界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2分)(2)面对这一机遇,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3分)
(3)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请你就解决人才问题提出几条建议。(4分)(4)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3分)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A 6.D 7.B 8.B 9.C 10.A 11.B 12.A 13.D 14.D 15.C 16.A 17.C 18.D 19.A 20.A 21.C 22.A 23.C 31.(1)其目的是保护蒋介石集团,排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2)当时中日并未建交,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开始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力地推动了中日建交。(3)日本领导人不顾中国人了的反对,坚持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导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
(4)改善中日关系的关键,在于日本领导人,他们必须像当年主张与中国建交的田中角荣首相一样,具备政治勇气,彻底地对日本在二战中所犯的罪行进行反省,以得到中国人民的谅解。
32.(1)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三大改造”期间和改革开放后。(2)原因: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3)弊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4)态度:热烈拥护。原因:实行这种制度,责任明确,农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生活了得到了改善。33.(1)称大秦。
(2)中国的丝织品。
(3)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到洛阳进谒汉桓帝,送给汉桓帝象牙等珍贵物品。3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这必须靠发展教育才能实现,在发展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技,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35.(1)错误:1949年9月10日。改正:1949年10月1日。(2)错误:土地改革。改正:三大改造。
(3)错误:十一届五中全会。改正:十一届三中全会。(4)错误:温饱。改正:小康。(5)错误:28。改正:29。
36(1)A毛泽东,B黄继光,C周恩来,D王进喜,E邓稼先,F焦裕禄,G.雷锋,H邓小平,I袁隆平,J容国团。(2)略。
37.(1)由于科技突飞猛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不断加强,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给我国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八六三计划”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科技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3)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