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广东省佛山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雨过天会晴”命题作文阅卷标杆作文
2009年佛山第二次模拟考试“雨过天会晴”命题作文阅卷标杆作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 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会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标杆作文】
一类文:1号
雨过天会晴朗
大雨倾盆的黑夜,曾有无数希望与热情被浇灭。但漆黑中,我们仍能寻见那些坚强的火苗。它们在豆大雨点的砸击下,依旧坚强地不灭,说出马克•吐温的名言:“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在雨中独行,是乐观与信念告诉我们:天一定会放晴。那些灰暗的现实曾烙在历史书页中,十四世纪的黑暗轻易地窒息了无数美好的向往与希望。但是,薄伽丘从未舍下珍贵的羽毛笔与墨水,那一行行清隽的文字依旧在他笔下生辉。罗马教廷腐朽的恶雨,意大利黑死病的肆虐,都未曾绊住他的笔尖。《十日谈》里,他写的一个个悲惨黑暗的故事,却也不懈地塑造过一个个纯净明白的灵魂。他凭的是什么?是心底里那乐观与自信的呐喊,他也许看不到光明,但他乐观人类不会从此堕落,他自信自由与民主之风定会拂走乌云,还晴朗明媚之天空。
在暴雨中跌倒,是不屈服的意志助我们爬起,依旧抬头等待天晴。在那个软弱委靡的王朝,国家**与家庭破裂的狂风暴雨一次次掀翻了曾经优雅的李清照。在雨中,她狼狈,她不堪,她奉献了忠心却无人理会!她绝望了吗?她从此一蹶不振了吗?没有!暴雨之洗去了她曾经的稚嫩与温婉的生活,不曾折断她的意志之脊。失去了一切,潦落了半世,她既然用一意志撑起高昂的头,依然坚强地寻觅那片晴空。最终,历史留给了她艳阳与蓝天,她在芳冢中也已微笑闭目。
在延绵不绝的雨中,是真正宽广的胸怀伴我们走出乌云密布,重返明媚生活。十九岁的印度青年,怀着对天文的挚爱与追求,踏上异土,但命运并不垂青于他,钱德勒塞卡,在天文学会上被权威粗暴地否定后,从此面对白眼与冷嘲。年青的心也许有过不甘,也许怨恨诅咒过。但他终于还是把心上的丘壑抚平,终于能平常面对。有这样的胸怀,他继续着他的科学生涯,继续着他的严谨治学,继续着他的风趣优雅,终于在中年成就名家。雨停了,但早在他放下怨恨那一刻停了,是胸怀帮了他。
在人生道途上,总会遇着疾雨,淋湿我们本该平顺的衣衬,阻着我们本该矫健的步伐。但只有真正在行走人生的人,真正希望走出人生的人,才能在寒颤时坚挺,在跌倒时爬起,在愤怒十放开心胸。支撑我们的,正是那些人类最珍贵的乐观、意志与胸怀。雨过天会晴,我们都能做到。
[简评]议论性散文。审题准确,中心明确,三个分论点的设置恰当——从“乐观与信念、不屈服的意志、宽广的胸怀”展开说理。“雨中”、“暴雨”、“绵延不绝的雨”体现了层次美。论据典型充分,选材宽广——中外结合。紧扣段落中心与论据的联系展开论证,正反辩证分析,说理透彻,结构完整,详略恰当。语言流畅有文采。评分:50+8=58分
二类文:2号
雨过天会晴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他前进的路上总会遭遇风雨的洗礼。在前行的道路被无情的雨水弄得坑坑洼洼,我们每走一步都肯呢感会失足跌倒,然而跌倒后我们要再爬起来继续前行,因为我们坚信:雨过天会晴!
雨过天会晴,正如真理终究会被世人所接受。罗马的鲜花广场见证了一具灵魂的升华。当中世纪的欧洲还在被神学的乌云笼罩时,布鲁诺却坚信日心说的正确性。面对教廷的威逼利诱,他不改初衷;在炽热的火焰中,他用爽朗的笑声嘲笑教士们的愚昧和无知。他坚信真理终将被接受,神学的暴雨过后就会迎来科学那晴朗的天空。于是他像涅槃的凤凰一般,获得了永生。
雨过天会晴,正如曲解终究会被人们所正视。有人说,繁华舞台上最忘情的演绎。往往是舞台上最寂寞的灵魂。独自一人行走在男扮女装的戏剧道路上,李玉刚——一个帅气倜傥的东北小伙——忍受了无数的羞辱和诟骂。在登台演出的前几年里,李玉刚总是一上台就被啤酒瓶砸了下来,人们总是用老旧的观念来看待他,给他冠以“变态”的头衔。然而,李玉刚并不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他追访名师,苦难成才,终于用自己对另一种形态的探寻和感悟打动了观众的心。正是李玉刚在如暴风雨般袭来的嘲笑和质疑中坦然前行,他才迎来了那晴朗的艺术天空。
雨过天会晴,正如一个迷惘的民族终究会再度觉醒。当大英帝国的炮火轰开国门后,几乎所有西方人都认为,华夏民族从此就将一蹶不振了。然而民族的苦难却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巨人。在无数志士仁人的探索和奋斗中,我们再度扬帆起航。170多年的追赶,世界再次听到了中国的声音。只要我们心中有梦并为之不懈努力。在经历百年风雨的凄凄惨惨戚戚后,我们一定会迎来属于我们的一方晴天。
人生路上怎能不遭风和雨,我们不能决定它们是否会发生,但我们可以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迎接风雨。带着一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坦然前行,正如马克•吐温所说:“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简评]议论性散文。审题准确,三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诠释了“雨过天会晴”。论据较充分、较典型。结构完整,详略恰当。语言通畅,有些文采。但第二段、第四段扣“会”不紧,论证乏力。评分:42+6=48
二类文:3号
雨过天会晴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所有的雨都会停的。”的确,天空没有下不完的雨,人生也一样。只要静下心来坚持等待,终有一天你会看到雨过天晴后划过的那道七色彩虹。
我还记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那抹如蝴蝶般偏偏起舞的白裙。她是在汶川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平凡姑娘——李月。她从小立志成为一位出色的舞者,可正当幼苗处于最蓬勃生长之时,一场残酷的地震震碎了她纯真的梦。她的左腿被截肢了。绝望、痛苦如暴风雨般袭来,她一度消沉。但当残奥会寄来邀请函之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她坚定了信心,重振了希望。当那抹白裙还在舞台上翩然舞动之时,全世界都为之而感动。她让我们看到了绝望之后重现的彩虹。雨过天会晴,只要希望还在。
运动员简森曾在冬奥会速滑比赛上戏剧性地三次与冠军擦肩而过。第一次参赛,他收到了妹妹去世的噩耗。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如雷电般沉重的一击。结果他在比赛时大失水准,错过了夺冠的机会。他没有认输,重新站了起来。令人惊讶的是第二、三次参赛他都如被诅咒般在遥遥领先之时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人们都为之而叹息,他没有说话,又重新站了起来。终于,第四次参赛他以破纪录的优异成绩夺出了冠军。在人们纷纷前来祝贺之时,他只淡淡说了一句:“站起来只需比摔倒多一次。”暴风雨无情地要摧毁他的意志,但他从未倒下,因
为他相信会有大雨初停的一天。他成功了,迎来了生命的艳阳。雨过天会晴,只要意志还在。
无法忘怀的是那段血淋淋的峥嵘岁月。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的双重压迫下中华民族一起又一起地英勇崛起: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人们被镇压了又再奋起,被打倒了又再建立。残暴的战争如同暴风雨的洗礼,一层一层地浇灭了人们心中的火。然而中华儿女并未为此而放弃过、退缩过,而是勇敢地冒着风雨前行。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风止了,雨停了,中华民族解放了。尽管里面饱含辛酸的血汗,但一切都是值得的。雨过天会晴,只要勇气还在。
所以朋友啊,还怕什么?下雨天会晴,只要希望还在、意志还在、勇气还在,雨后初阳,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绽放!
[简评]审题准确,突出了题目中的“会”——只要有“希望在”、“意志在”、“勇气在”,就会天晴。结构完整,详略较当,语言通顺。
但:1.选材不够恰当——第二段与第三段都是从“运动员”角度取材,面窄;第四段过于陈旧。2.叙较多,论证不够有力。
评分:39+6=45
4号(三类文)
雨过天会晴
也许前方长路漫漫,一颗有毅力的足以让你找到前进的方向。
也许前方是骤风暴雨,一颗有毅力的心足以以点燃你心底的希望。
也许前方波涛汹涌,一颗有毅力的心足以让你劈波斩浪到达成功的彼岸。
朋友,请坚持到最后,雨过会天晴的,有毅力者见彩虹。
苏格拉底为了一份对哲学的执着,毅然走向不朽的鲜花广场,布鲁诺为了一份对科学的坚持,毅然献身于真理的火海,纵使他当时没有得到认可,可在今天看来,他对真理的坚持在今日得到了验证。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让你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在生命之河的曲折回环中,毅力让我们在一次次抉择中把握正确的航向,让我们在一次次绝望中看到希望燃烧的烈焰,让我们在黑夜中熬来黎明,让我们在风雨后看见绚烂的阳光。
爱迪生,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依然坚持不舍,在最后一次实验中看了希望之光,发明了电灯;史泰龙,在遭到了无数次的拒绝之后,最终在最后一次推销中找到了成就影帝梦想的希望;罗映珍,看着丈夫昏睡的容颜,在六百多个日夜里坚持写下了六百多篇爱的日记,终于将丈夫的意识唤醒,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有人曾目睹犹太人在被拒绝后依然面带微笑走向新的一家公司推销自己的产品。为什么总是听说犹太人在生意场上叱咤风云?那是他们懂得坚持,能在绝望看到希望。
毅力能让你突出重围,能让你见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绝美,它能让你到达成功之顶峰。因着毅力,乐天诵书至“口舌生疮”最终换来文坛上一段段华美的篇章;因着毅力,红军过雪山穿草地,二万五千里的黑暗换来今日阳光明媚,富饶强盛的新中国;因着毅力,闵恩泽废寝忘食,日日夜夜钻科研最终为祖国换来了种种强有力的催化剂。
纵使前方布满荆棘,毅力让你在黑暗中找到黎明;纵使前方阴雨连天,毅力让你看到雨后的晴天。
毅力是人生路上的坐标,是冬日里的暖阳,是汪洋中的驳船,让我们在人生路上迈出有力的步伐,朝理想的目标奋勇前进。
我坚信,因着毅力,我可以坚持到雨后太阳露出的那一刻,不弃不离!
【专家点评】
基本符合题意,虽然文章是从“毅力”的角度谈“会”,但主要论述的是“毅力的作用”。分段过多,缺少必要的事实叙述,内容不够充实。
评分:32+7=39
5号(四类文)
雨过天会晴
马克•吐温,这世界著名的幽默大师,在他的人生观里乐观向上是极其重要的。从他面对大雨那坦然的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折射出的真理是发人心醒:所有的困难我们会熬过去好比那雨过后,天总会晴!
困难,我们一出生就与它打交道。从医生把我们从母体取出,轻轻的一拍,“哇”的一声我们艰难地吸收了来自外界的第一口新鲜空气,跨过这生命大门的门槛,我们的呼吸从此不再费力;渡过天真浪漫的童年,被称为生命历程中“第二危险期”的青少年时期“接踵而来”,对社会的重新认识和对新事物的下定义,我们这从不经历过风雨的小树苗来说,这些都显得是多么的困难,但经过我们对真理大门不懈的扣问,对知识孜孜以求的探索,越过重重的困难,虽没有伟大的思想家毛泽东对二万五千里长征那种“腾细浪”、“走泥丸”的豪迈,但我们最终还是会踏上人生那段平坦的大道;也许创业之路本不容易,但在青少年时期的磨厉下,我们变得是多么的坚韧,犹如郑燮笔的青竹子,柔韧而粗实的根深深扎进棱角分明的岩角堆里“任尔东南西北风”的狂吹,尽管这样,但人生的坦途并不是连续的,我们总会到达“人活一百,人儿忧九十九”的阶段,孩子的不懂事给增添的麻烦,孩子的病痛给作为父母的带来的那种莫明的揪心的痛,孩子对人生路途的灰心、失望、颓唐、作为父母的内心那种焦灼与担心,这些都是为人父母的困难。人生的坦途是有,但却是无数的困难化为尖锐的碎石抛洒在途中,使人难受,但却不得不踏上去。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望子成龙之心得以实现时,回顾过去难熬的时期,快要走到人生终点的他们,对他们感悟最深的莫过那句:“困难总会过去的犹如雨过天总会晴!”
幽默的马克•吐温,的确在美国本土上甚至全世界为处在困难当中的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笑声,但他的使命不在于在生命中充当人们的说笑家,而是让人相信困难总会过去犹如雨过天总会晴,其实纵观我们的人生,我们不是也恪守这一观点吗?
【专家点评】
没有离题,但中心不够明确。全文仅三段,结构不合理。主体部分,详谈“困难”,缺少战胜困难的过程和结果。
评分:31+5=36
因为昨天在佛山一中试评,取样有限,未能找到低分作文,请根据标准操作。
第二篇:2018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作文阅卷情况分析
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作文阅卷情况分析
一、本次考试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没有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你自己不会说“不”的时候,也是长不大的。
二、文题材料分析:
这是一则哲理类作文材料。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这两句话从句式上看,采用“是”“也是”组句,似乎有所偏重,但细审两句话含义,又是相对独立的。
这种形式的新材料作文,基本类型有两种,一是由一句富含哲理性的话单独构成,二是由两句富含哲理性的话(或多句话)构成。第二种类型的作文题,句子之间的关系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两句话中的一句话为铺垫,另一句话为陈述重点(多为前面铺垫,后面为材料重点);二是两句话是并列或相对(也有相反)的关系。本则材料从内涵上看,属于相对关系,但有一定的交叉含义。
三、审题立意:
这则材料,关键词是“说不”、“长大”(成长、成熟)。这里的“说不”可以理解为对“长大”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他人”和“我”两方面)的“说不”、拒绝。既可以为有声之呐喊,也可以为无声的拒绝;既可以是有理有度有节的拒绝,也可以是无理的拒绝(要言之成理)。
“长大”可以是好习惯的养成,是理想、信念的升华,是美好人格的塑造,是宽广情怀的涵养,是心理的成熟,是精神境界的提升。
从材料的具体语境来看,“你”和“长大”主要指向为青年人的成长与成熟,但这不是唯一,也可以虚化为国家、民族、文化等层面的成长与成熟。
(一)从“没有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这句话立意: 这句话的直接表述是:如何正确对待别人对你的拒绝、对你判断和认识的否定。
具体立意:
正确认识成长的自由与限制的关系;如何对待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的各种约束、规则;长大需要接受现实的磨练和心理的锻炼;什么样的生存环境更有利于长大;在“说不”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正确对待“苦口”“良药”,等„„
(二)从“你自己不会说‘不’的时候,也是长不大的”这句话立意: 这句话中的“你自己不会说‘不’”,既可以理解为“自己”对“他人”的某些行为说“不”,也可以理解为“自己”对“自己”的某些行为说“不”。前一种理解是自我意识的体现,是基于表层的;后一种理解是基于自我否定的更高层面的精神、道德上的提升。
具体立意:
面对各种束缚身心个性发展的“道德”绑架要敢于说“不”;说“不”是理性对待成长的表现;成熟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认识、自我提升的过程;成长需要对各种诱惑说“不”;敢于对各种不良风气说“不”;正确对待“爱”与“被爱”;拒绝命运的摆布;保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如何面对冷言冷语;等„„
(三)围绕整则材料立意:
他人的批评教育帮助与自我更新相结合才能更快更好的长大;成长是在不断 .的否定中获得提升的,等„„
(四)延伸立意: 宏观层面:国家、民族的发展成长需要说“不”;文化的发展自信需要说“不”;等„„
微观层面:文学、艺术等的成长需要对世俗、外来的干扰说“不”;独有的民俗等只有敢于说“不”,才能更好的传承、发展,等„„
四、评卷标准:
(一)立意:
1.兼顾说“不”和“长大”两个方面,否则视为偏离题。2.移用作文痕迹明显的,判分为四类卷以下。
3.嘲讽考试、思想不端正、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基本判为0分。
(二)结构:
简单化处理的,如“并列”到底的,结构混乱的,基本在四类卷以下打分。
(三)选材:
1.新颖、恰当为好。
2.堆砌材料的或缺乏材料的,基本在三类以下打分。3.抄用试卷上材料的,酌情降低一个档次打分。
(四)语言:
1.堆砌语言,没有思想的,在四类卷以下打分。2.文体语言不清晰的,在四类卷以下打分。
3.整篇作文语言风格明显不一致的,在四类卷以下打分。
(五)文体:
1.记叙文,对那些来自生活且有一定立意深度的记叙文,要高一档次打分。对于那些虚构性太明显,脱离生活,东拉西扯的记叙文在四类卷以下打分。
2.议论性散文,对那些紧扣作文材料,基于具体事物,发于深刻哲理的散文,要高一档次打分。
3.文体不清晰的,在四类卷以下打分。
五、阅卷中发现的问题:
(一)与第一次模拟考试相比,写记叙文的比例有所提升,但精品偏少,粗制滥造者居多。对于虚构类的记叙文,如小小说类,写在平时,要征求语文老师意见,然后再根据考场作文材料,符合要求则用,否则不要乱用。反对在考场上临场发挥的虚构性的“疾就篇”。有些记叙文,语言较为粗陋,记叙文叙事不具体,不完整,低幼化倾向仍然明显。
(二)本次考试,部分议论性散文是亮点。写议论性散文,要依据作文材料,基于某种具体事物,阐释一定道理。忌空喊口号,言之无物。
(三)要培养考生在作文材料和自己提取的观点之间的“桥段”的意识和能力。本次考试,许多考生,观点和作文材料之间缺乏过渡和阐释(桥段),使观点的产生缺乏源头与联系,显得太突兀。
(四)论据材料尽量引用真实材料,虚构性材料,如自我杜撰、影视剧中、小说中的材料尽量少用,大量使用这类材料,会影响论述的真实性和力度。
(五)偷梁换柱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这类作文,勉强扣材料,痕迹明显,没有本次作文材料该有的思想性。
(六)合理分配考试时间,避免未完篇现象,即使未完篇,也要有完篇处理。
(七)拟题上,缺乏斟酌,或粗浅不堪,或刻意而为,云遮雾绕,不知所云。.
(八)要指导学生规范答题。要写好字,写工整字。要规范答案修改,比如作文的修改,不要在试卷上乱涂乱画,要注意修改方法的指导。
六、对高三后期作文教学的建议:
(一)“审题决定生死”,作文的审题仍然应当作为平时作文教学的抓手。
(二)“立意决定高下”,要求学生全方位的审读材料,注意材料的限制条件,梳理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有自己的感悟思考,不空泛,不套话。
(三)作文书写当是常抓不懈的工程,注意培养学生工整书写与书写速度。
(四)多做阅读,包括材料阅读,范文阅读,切实提高思维品质。
(五)要有计划的分立意角度整理自己作文。对于一些敏感立意,若没有范文,要注意补充。
七、标杆作文:
说不的布偶
曾读老舍笔下那自封为“小羊圈里走出来的玩意儿”,看见那日本人腰弯得如柳条一般,何曾敢向太君说一个“不”字?
不禁思索,是什么让他放弃了说“不”的权利,对人惟命是从?
窃以为,不敢说不是一种没有主见,丧失自我的表现。只有当一个人拥有了主见之后,才会摒弃别人的错误观念,无悔于自己的决定,而不是拾人牙慧,亦步亦趋。
正如马尔克斯所言,“如果有那么一刻,上帝突然发现我是一只布偶并赐予我片刻生命,我不会说出我的一切想法,但我会思考我所说的一切所想,但我会思考我所说的一切,也依旧有说不的权利。”
在那个人人都幻想“鸢飞戾天”的小城里,他曾是那么渴望华丽的官职,外人景仰。但沉浮了十年后,眸光随阴翳逐渐失去了颜色,终究给予他大梦一场。
“驻水于世,封尘于心。”梦醒的黄公望不再固执迷茫,他对以前的选择说“不”,绝尘而去。“山在,云在,岁月在,我在。”找到本真自己的黄公望用自己的主见,携一卷富春山居图,留连于青史。
我们要在很大程度上肯定自我的存在,并礼赞自己的光辉。我们的内心高地,只有润遍自己的春意,才有香气满乾坤的可能,才会有决绝的勇气加入对自己理性的判断,说出那一个“不”字。
于是,李安用十年的导演梦粉碎了他人的错误指点,对羊肠小道的放弃成就了他一马平川的传奇;梁思诚为了老城墙,对相关领导大呼,将来你会后悔的„„
是啊,我们需要理性的判断和说不的勇气,更需要星空中理性的自己为现实的自己诊断命脉。太多时候,我们对自己也可能只是个模糊的印象,但也只有自己才是敢于捅破这层隔膜的人。然而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他人的金玉良言来装点自己的江山,需要倾听他人的意见来调整航向。
刘师培,国学大儒,有绝世之才,却在革命时投靠了方端。弟子黄侃曾怒斥道:“如此,请先生好自为之。”拂袖而去。辛亥革命结束,刘师培政治失利方才幡然悔悟,后悔没有听季刚之劝。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需要明白别人对自己说的“不”往往是一剂良方,更是我们人生前进的灯塔。
如若我是一只会说话的布偶,我定会说出那“不”。如果你有话对我说,我洗耳恭听。【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性散文)。
立意准确。标题新颖。语言灵动有味。开头结尾照应很好,结构清晰。用例清新,但稍有偏离。建议得分:一类卷,64分。
家家有明月清风
三月的风又吹起安详的树叶,我抑制不住嘴角的笑意。邻座的大叔有些无奈:“傻姑娘,你到底在乐啥?”“因为我要去看我的明月啊!”我笑眯眯的。
我的明月,伴我成长,引我成熟。教会我“不”的明月。外婆前两年因咳嗽未愈搬回了乡下,一年见不了几回。但我前两天告诉她我要自己去看她的消息时,她却迟疑良久:“好孩子,快高考了,就别回来了吧。”我仍笑语盈盈,态度却坚定:“不,外婆,我可以的。”
我的明月,我可以的。
她其实是一个狷介的老太,说白了就是倔且寡言。可想而知,她从来不会宠我。
儿时,外婆最长久的陪伴就是在回家的路上。
家到学校的距离不远不近,我与外婆的距离也只有她一只手臂的长度。她从来不骑车,我们总是气喘吁吁的两人回家。
“外婆,抱好不好。” “不好,自己走。”她应该是扳着脸的吧,我那时太小,看不清楚她的表情,却总也很难过。
“小孩子就是要多走走才结实啊。”她无奈蹲下身子,摸摸我的脑袋,眼眸里透出些浑浊的明亮是我当时看不懂的。
“那我可以吃一串糖葫芦吗?”我睁开双眼生怕她说“不”。“不„„不过只能吃半串。”“好!”后来的日子,外婆总是站在我身后,看着我一步一步向前。
“不要东张西望。”“不许啃手指甲。”诸如此类的话不绝如缕。
但后来我不用她接送了,也见她少了。上了小学后,规规矩矩的生活让我也成了规规矩矩的“好孩子”。
直到那次再去外婆家:“少吃点冷的。”“好。”“不要看电视。”“好!”„„外婆故意逗乐我几句后发现我一直在应好。我看她流露出近似难过的神情有些不知所措。
“外婆,我是好孩子,以后不会再不听话的。”
外婆一把搂住我,粗糙的手掌摩着我的头发,轻柔的声音游弋在耳边。“好孩子也可以说‘不’啊。” “好孩子也要说‘不’啊。”
“你一直都是好孩子,但你要成为一个会说‘不’的好孩子。”
那天晚上的月光真好,明晃晃地照进屋子,我觉得整个身后都透着亮。“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这可不是我讲的,是你最喜欢的龙猫讲的,知道吗?”
“嗯,好孩子知道了。”
车前的风景一点一点飞逝,脑海中的流年一帧一帧闪现,外婆教会我的太多,我回报的太少。所以便是对她说“不!”我也要在高考前见她一面。
我的明月,谢谢你,对我说“不“,也教我说“不”。【点评】 .这是一篇记叙文。
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致入微的生活化描写,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结构上前后呼应,紧凑自然。稍嫌不足的是有些语言细节还需打磨,尤其是标点错误多了些(可参考原文,已改过)。建议得分:二类卷,62分。
给千年汉方来次辩证否定
青黑色的药罐安稳地躺在火炉上,明暖的火舌温柔地抵抗着乌黑的罐底。阳光透过窗户细碎地洒下一地温柔。
药香袅袅,氤氲了整个世界。
“扎根千年的汉方,有别人不知道的力量。”有多少人在唱周杰伦这首《本草纲目》歌时,掀开了古中药的门帘,与几千年前的智慧祖先撞个满怀。
不禁沉思,药香与茶香、书香一样,都是属于中国的味道,为何前者却落寞的多了。
究其原因,因为它没有对自己说“不”!不会对自己说不的人是长不大的,不懂“辩证否定”,凝聚五千年祖先智慧的中药是无法成长发展的。当然,它也需要接受别人说“不”!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秦仲友的《伤寒杂病论》,祖先们一代又一代的探索,于探索中否地与发展,创造了玄奥神妙的中医药科学世界。
中药有五味:辛、酸、甘、苦、咸。《藏气·法时论》有语:“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辛能散能行,酸能收能退,甘能不能缓,苦能缓能燥,咸能软兼泻下。”中药古往今来,总依味调理,虽能固本培元,疗效却不显著。
也难怪人们宁可忍受被扎个千疮百孔,也不愿意喝那黑乎乎的中药。西药快刀斩乱麻,似乎更符合人们的需求。
倘若,中药对人们的“说不”熟视无睹,又怎能发展这份传承千年的祖先之心血呢?中药理应对自己说“不”,取己之精华,摒弃糟粕,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定能使人刮目相看。
当然,中药不可能否定自己的一切,哲学上所说的“辩证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不可否认,自己曾一度痴迷于中药的名字:白芷、甘草、紫苏、三
七、地黄、白芍„„这些美丽而又充满诗意的名字,俨然是中华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
不可否认,那些草木茎叶置于用泥制成的药罐中,用火煮沸,来自大自然的元素,远比刺鼻的香水好的多。
小心翼翼地在青花瓷碗上垫着滤网,倒入药汤,微热后入口,心也由悬浮着落下,到实处,踏实着。
希望经过自我否定的中药,给人此般踏实之感,不再将其没有功效的药方,归咎于人们没有医缘。【点评】
这是一篇散文。
考场散文写作,要依据所给材料,立足于某种具体事物,阐发道理。这篇散文取材很好,立意也不错,结构清晰。但语言尚欠火候,有些段落的向心力也弱一些。建议得分:三类卷,54分。
(东海高级中学 周景雨).
第三篇: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湛江市2018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文化中家的形象,蕴含了中国人关于人生和宇宙意义的基本解释。中国古代丰厚的“家”学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探寻终极幸福之源的人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在古人看来,家是自我栖身的场所,没有家的庇护,身、心、灵将会漂泊无依。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代际关系、今生与后世和前世的关系,以及家人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是支持自我成长、成人的必然前提。
家以沟通协调差异之间关系为起始,以实现“和而不同”、“亲密差异”为旨归。家以保全生命、延续族类生存的方式汇合了一切可能的差异性,生成有机的生命共同体。诸如性别差异、姓际差异、年龄差异、身份差异、资源差异、自然与文明差异等,这些差异亦自然亦文化、亦个别亦整体地支持并维护着家的存在。在对待“身份差异”的“正名”中,规定与“名”相符的责任和义务之“实”;在对待性别差异中,视两性之和乃人伦之始,所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在对待姓际差异上,视两姓之和乃“附远厚别”,乃“万世之始”;在对待年龄差异上,其“尚齿”的文化,主张代际之间的“父慈子孝”、同代人之间的“孝悌”精神,显示出特有的智慧。这些共同构成现实家庭中的亲缘情理。
古人以身家一体为本,类推于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构造出艺术化境域的亲缘情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身体,是基于血缘亲情的一体化的身体,所谓“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故父子首足也,夫妻牉合也,昆弟四体也”。故有敬其身就是敬其亲,伤其亲即为伤身体的亲缘情理,这种以身为本根生发的亲缘情理,由亲爱之情类比类推于人类社会与天地万物之间,同时将个人的使命感与历史担当推及人类社会和自然。所谓“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由此不难理解孟子的“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这种以身家为本的情感和义理,不仅“亲亲而仁民”,而且“仁民而爱物”,以一种艺术化的境域,充塞天地之间。
从原本意义上讲,人是栖身于亲缘共同体,并从中获得安定感和幸福感,唤起神圣使命感的居家之人。中国古代以身家一体为核心,将家的亲缘情理推及他人、社会和宇宙,符合生命本身的轨迹,以及人类历史的逻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丰厚的家学是中国人安身立命和追求幸福的精神源泉。B.家是自我栖身的场所,中国古人于其中不断学习协调自我与外部的关系。C.“尚齿“文化和“孝悌”精神是古人用于处理同代关系与代际关系的智慧。D.在孟子看来,人们从孩童时代起就懂得要敬爱父母,长大后懂得尊敬兄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立足于传统中国文化中家的形象,阐述了古代家学的内涵及其价值。B.文章从两个维度论述家的亲缘情理,后一维度的阐述以前一维度为基础。C.文章由居家之人的安定感论起,推导出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生发缘起。D.文章末段总结全文,强调了由人生命本身的轨迹唤起的社会神圣使命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一个家庭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孩子的安定感和幸福感必然大打折扣。B.一个家族有好的家学传统,家族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便容易协调,达成一致。C.因为古人重视血缘亲情,尊重亲缘情理,所以懂得敬重长辈、关爱呵护家人。D.如果没有古代丰厚的家学,中国人对于人生和宇宙意义的理解将受到影响。(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橘红 刘群东
橘红有个颇有文化味的别名:芸红。猛一听,其陌生度使人吐几口大粗气,再细打听,原来是橘子的果皮。
橘子是一种水果,橘红则是一味药。《药品化义》云:“味辛带苦,性温。”《本草汇言》说:“入手足太阳、太阴、阳明经。”《纲目》又道:“下气消痰。”《医学启源》也说:“理胸中、肺气。”
橘红的用药,我们邻村一名老中医也喜欢。他用橘红治一些纤夫的外感咳嗽。纤夫们河里来雨里去,日晒雨淋地在船上忙活,患了一身的病痛。有一些纤夫在船上着了凉,患上了咳嗽的,咳嗽声一声比一声急,痰一口比一口勤,就安心在医馆里躺下。老中医医术好,从他祖上挂匾行医,传到他这里时已经三代了。他认真地瞄一眼纤夫吐出的稀白痰,号一会脉,用手在额头轻轻触摸一番,然后转身从后院取来了一捧橘红,放上葱姜,在热锅里煮汤,热热的,让患者喝一两碗再走。纤夫们在水里行走,风大,湿气也大,多为寒痰之疾,故十有八九被这个老中医一剂就灌好了。
一味橘红能治病救人,能让人延年益寿,是一棵橘树最炫目的荣耀。
我爷爷是个纤夫,一年四季地给一些船拉纤撑莴。有一天,老中医对我爷爷说:“太生,看你经常喘不过气来,又痰多,告诉你一方,“他听了,高兴不已,说:“什么药啊?“老中医 浅浅一笑道:“橘红泡茶喝。”
这方法简单,也十分有效,没过一段时间,我爷爷的哮喘就好多了。以后,我爷爷上船,就煮一锅的橘红嚷嚷地叫大伙喝,一日三餐地喝,喝得大伙一身的橘子味儿。
故乡的橘红多在十月下旬采撷,树围可大至二尺,高一两丈,叶阔大如小儿的手掌,橘子也大如菜碗,在雪白的冬天如一个个红灯笼,有人的历练,也有人的仁爱。它流淌着一条资江的底蕴与波澜,那种木船上的滩歌,那种沿河两岸的纤痕,那种崇山峻岭之间的云雾,都是一个橘子或一味橘红的精华。
其实,在资江的沿岸,橘子是一种朴素的水果。逢上年关亲戚上门,首先递上一个火上烤了的橘子,暖暖外面的雪上风寒;出门劳动,一个布袋里装的是橘子,浇灌着累了的口干舌燥。一颗橘子俨然是故乡人的生命,似乎是赖以维持生计的营养药。
春天来了,资江之上的梯土里橘树绽放了新芽,一个个媳妇儿或姑娘们挑着一担竹土箕,像只蝴蝶一样在一簇簇的橘园里施肥;一只只布谷鸟在密林之中、山谷之间“布谷布谷”地叫,像在催促阳光普度。此刻,橘园上下,一家人忙打药,忙除草,忙翻土,愉快地劳动着,然后等着一棵棵橘树结出更多的橘子。
在十一二月,来买橘子或橘红的尽是外地人,有慕名而来的新商,也有熟门熟路的老主顾。他们邀的船停在资江的一处码头,自己爬上吊脚楼,看连绵的橘园和奔腾的资江,再听一曲山歌和船歌,便露出陶醉的神色,然后踉踉跄跄地往码头上移动着驮橘子的马儿。
我的爷爷说,那时的船把润溪的码头洗得透湿洗得特光滑了,人昂首挺身站在石阶上吆喝着,然后一队队的船在一声“开船啦”的铜锣里顺着湍急的江水,把一筐一筐的橘子运出去,在东平集合,再奔上云贵川,再下到闽粤之地。
故乡的橘红,是我们出门远走的名片。一味附载于橘子上的橘红承载着一方山水的灵性,写意了我们的资江以及纤夫们忙碌的背影。
我对一个橘子的感情就是一个纤夫之后对爷爷的念想,想着橘子里还能容纳多少故乡的人和事,橘红温暖了多少人的心。
(选自2017年12月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中医浅浅一笑道:‘橘红泡茶喝,”这句话中“浅浅一笑”生动地表现了一位从容淡定,医术高明,充满自信的老中医形象。B.作者记叙乡亲们在橘园里劳作时的场景生动而富有诗意,这表达了当地人在橘园里劳动的快乐与惬意,强调了橘子带给他们的幸福感。
C.文中对爷爷这个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他却是最能体现家乡橘红具有灵性特点的人物,也是串联起全文人和事的线索性人物。
D.文章记叙为主,融合了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多种表达方式,语言朴实,感情厚重,表达了对家乡人事的念想,对家乡风物的赞美。
5.作者为什么说“故乡的橘红,是我们出门远走的名片”?(5分)6.本文用了较多的篇幅来写橘子,却为什么以橘红为题?(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通过物联网域名相连接,进行信息文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廷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廷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一般来讲,物联网的开展首先需要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然后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最后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
2009年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写入次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
(摘编自《2017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材料三:
近几年在各大从业企业的努力与推广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物联网,然而现实似乎一直是产业发展缓慢,并看上去不再“火爆”,对此,某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物联网从技术发展来看仍是未来趋势,但目前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主要原因在于物联网概念前沿,但基础技术上还有很多没有突破,在应用层面也相对滞后和初级,因此消费者的体验感也较弱,最终在应用市场上表现得‘不再火爆’,其实是正在进入沉淀期,等待技术突破引爆下一波快速发展。”
此外,智能家居产品作为物联网最具代表性的生活化应用,嗄引了众多从业者的加入,智能家居产品更是层出不穷,但有调查显示,部分买家因为担心此类产品被黑或者被厂商用于收集用户行为数据,而选择不去购买,安全和隐私问题似乎同样成为物联网发展的潜在阻碍。
(摘编自杨琳《物联网“遇冷”背后》)材料四:
我国在“物联网”的启动和发展上与国际相比并不落后,但存在不少必须解决的问题。现在处处都在发展“物联网”,大量重复性工作,浪费了人力、物力,急需国家作出发展规划统一协调,同时实现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和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寻求规模经济,在感知、传输和应用上构成新的物联网的生态链,并向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当然国家层面一开始就要注意物联网的安全、可信、隐私等重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健康发展。
(摘编自中国信息产业网《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11-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在逐年扩大,至2020年市场规模为18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但同比增长速度却呈不断下降趋势。
B.同2015年相比,2020年物联网市场资金投入的主要方向并未发生改变,传感器、连接器、维护及内容服务等依然是投资的重点方向。
C.由图二可知,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安全硬件、安全软件的资金投入都相对偏少,这说明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始终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D.智能家居产品是物联网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但因安全和隐私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人们并不愿购买,市场表现没有预期中的火爆。
9.中国物联网的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察罕,西域人也。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徙解州赠荣禄大夫宣徽使柱国芮国公。从奥鲁赤移治江西。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成宗大德四年,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武宗即位,立仁宗为皇太子,授察罕詹事院判,仁宗谓曰:“进卿秩资德大夫。”察罕谢曰:“进秩非所敢当。”固辞。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启曰:“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殿下行之幸甚。”仁宗即位,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帝尝赐枸杞酒,曰:“以益卿寿。”前后赏赉不可胜计。诵范仲淹所撰碑词甚熟。帝叹息曰:“察罕博学如此邪!”尝译《贞观政要》以献。帝大悦,且诏译《帝范》。又命译《纪年纂要》等书,俱付史馆。尝以病请告,暨还朝,与平章李孟入谢。帝曰:“病愈邪?”命赐茵以坐。顾李孟曰:“有言察罕不善者,其人即非善人也。”又语及科举并前古帝王赐姓命氏..之事,因赐察罕姓白氏。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节选自《元史·察罕传》)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徙解州赠芮国公/ B.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徒解州赠芮国公/ C.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徒解州/赠芮国公/ D.父伯德那/岁庚辰/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徙解州/赠芮国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秩中的“秩”指官吏的俸禄,可引申为官吏职位或品级,专用于晋职加薪。B.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等祭祀祖宗的庙宇,这里作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C.浮屠,是“佛陀”的意思,梵语音译,古人亦用来称佛教、和尚、佛塔等。D.赐姓,指天子根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赐功臣以示褒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察罕聪慧博学,记忆力非常强,他能熟练背诵范仲淹所写碑文,还通晓多国文字,做了很多史书的翻译工作,他的几部译著被诏令交付史馆收藏。
B.察罕明辨善断,为官施政有方。他任武昌路治中时,严惩妖贼首恶,释放被牵连的数千平民;任中书参知政事时,仅统管大政方针,不管琐碎小事。
C.察罕深得圣心,颇受宠待礼遇。皇帝前后赏赐给他的东西不可胜数,包括枸杞酒等;察罕病假后回朝,皇帝亲自过问他的病情,还赐他以白氏为姓。
D.察罕品性仁厚善良,得到人们赞赏。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河中田地房屋分赠各个兄弟,他释放许多奴隶成为庶民,大家称赞他是德高望重之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5分)(2)命赐茵以坐。顾李孟曰:“有言察罕不善者,其人即非善人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咏零陵① 欧阳修
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城郭恰临潇水上,山川犹是柳侯②余。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欲买愚溪三亩地,手拈茅栋竟移居。【注】①零陵:永州在隋朝以前的称谓。②柳侯:即柳宗元,他曾被贬永州,在愚溪买地安家,写下大量山水游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总写对零陵的感受,作者认为真实的自然山水胜过画图上的。B.零陵依山傍水,山川景色优美秀丽,就好像是柳宗元笔下的永州。C.零陵有幽雅寂静的驿亭,宽敞明亮的岩洞,是垂钓读书的好去处。D.作者决心像柳宗元一样在愚溪买几亩地,亲手建起茅屋到这定居。E.本诗即兴即事,自然率真,道出作者欧阳修对零陵郡山水的向往。15.作者是如何表现对零陵郡的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可与杜甫的“润物细无声”相媲美,又与王维的“山色有无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的潇酒从容,接着以“,”转而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电子游戏成为产业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还对它处处设防,讳莫如深,就无法解....决它衍生出的问题。
②警方经过前期缜密侦查,精心部署抓捕方案,发扬不怕牺牡的精神,凭暴虎冯河之勇,....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
③回族小伙双手抓住面剂子两头,一拉一折,一抻一扯,不管三七二一十,就拉出了几.......十根又细又长的面条。
④美国一意孤行,要单方面挑起贸易争埚,这种违背时代发展潮流的做法,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⑤在乒乓球亚洲杯决赛中,排名世界第一的陈梦表现差强人意,后两局频频出现低级失....误,输给了队友朱雨玲。
⑥对于网络流传的不当言论,青年学生要学会辨别和分析,不能像矮子看戏耶样,人云....亦云,毫无主见。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经典咏流传》因创意融入时代性和时尚性,众多专家、学者感受到了国家平台的高级水准和创新实力,对传统文化充满了自信。
B.近日,京东宣布已建成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仓,从入库、存储到包装、分拣,京东物流实现全流程、全系统的智能化和无人化。
C.由于龙卷风的内部气压极低,当它扫过建筑物或车辆时,造成建筑物或车辆内外强烈气压差,顷刻间就会发生“爆炸”。
D.史蒂芬·霍金23岁即获得牛津大学物理专业博士学位,他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继爱因斯坦和牛顿之后的理论物理学家。
19.下列四副对联须分别呈送至乔迁新居、校庆现场、新开张的书店及高校退休校长的80岁寿宴四处,应如何送才恰当?搭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上联:水如碧玉山如黛 下联:风有高梧鹤有松
②上联:道超青牛 论高白马 下联:何止于米 相期以茶 ③上联:万轴列牙笺待与琅环比富 下联:千秋留玉简任教宛委探奇 ④上联:豪杰挺生敢教梓楠成大栋 下联:英才乐育欣期学子步青云 A.①乔迁②祝寿③校庆④书店 B.①祝寿②乔迁③校庆④书店 C.①乔迁②祝寿③书店④校庆 D.①祝寿②乔迁③书店④校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①。“法”就是中华文字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书写方法和规则;而书写者如何拿捏、运用这些规则,便是“度”。西对同一规则,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_ ②。书法的气质,还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它源于笔墨,而又付于笔墨,书法便是他们的心迹,从这个意义上讲,③。
21.某市朝阳中学要举办“经典润人生”文艺晚会,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在节目一表演完后引出节目二。要求衔接自然,准确生动,至少用上一种修辞。100字左右。(5分)节目一:合唱《行路难》(李白)表演者:高三(6)班 节目二:吟诵《荀子·劝学》 表演者:高一(18)班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近日,几位作家在一起聊《红楼梦》:如果可以成为《红楼梦》里的一个人物,住进三百年前的大观园,你会选择谁?A作家说愿意做宝玉,国为宝玉有一种大爱,他通过各种方式让女孩子感受到平等和温暖。B作家说愿意做史湘云,虽寄人篱下,却不哀怨不悲泣,能够“大说大笑”。C作家说会去做茗烟,虽是个配角,却可以旁观大观园各色人等的生活,还可以很轻松就到园外面,他的生活好像是自由自在的…
假如给你一个机会,成为某部文学名著里的一个人物,你会选择哪部名著里的谁?为什么?学校为此举办“名著人物大家谈”演讲比赛,请你为参赛写篇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湛江市2018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二)
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35分)
(一)(9分)1.(3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层级为B级和C级.B(A原文第一段说丰厚的‘家’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不能说是“精神源泉”;C张冠李戴,原文“在对待年龄差异上,其‘尚齿'的文化,主张代际之间的父慈子孝、同代人之间的孝悌精神,显示出特有的智慧”;D孟子的话是说如果一个人孩童时懂得爱父母,年长就会懂得敬兄长。)2.(3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D(“社会神圣使命感”非“由人生命本身的轨迹唤起”)
3.(3分)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
B(无须“达成一致”原文说“家以沟通协调差异之间关系为起始,以实现‘和而不同’、‘亲密差异’为旨归的)
(二)(14分)
4.(3分)考查考生对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与D级,C(最能体现橘红具有灵性特点的人物是老中医,爷爷也不是线索人物)5.(5分)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橘红是一棵橘树最炫目的蒙耀,承载着一方山水的灵性,(答出特点,2分)是故乡特产,是我们向外乡人推介故乡最好的媒介。(答出关系,2分)最现了作者对橘子的深刻记忆与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表达的情感,1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6.(6分)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①突显价值,横红是橘子最精华的部分,承载山水灵性,还能治病救人,最能体现橘子的价值。②明晰线索。“横红”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以橘红带出老中医用药、家乡人橘园劳作等故事。③丰富内涵。橘红入药典籍有载,更有文化内涵;借橘红治病反映爷爷那代纤夫的艰辛生活,使文幸内涵更丰富。④突出主旨。借橘红表现老中医的善良和灵性,突显家乡人性美。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三)(12分)7.(3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C(由材料一第二段可知,物联网的开展首先是标识物体属性,然后通过识别设备读取物体属性,并将信息转换为数据格式,识别设备并不标识物体属性。)8.(3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B(A项“同比增长速度却呈不断下降趋势”错,同比增速曲线显示是有降有升。C项“始终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错,资金投入偏少只能说明物联网安全问题没有被十分重视,不能说明始终没有得到重视。D项“人们并不愿购买”错,材料三原文是“部分买家……选择不去购买”,并非所有人都不愿购买。)9.(6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问题:①基础技术不够先进;②应用滞后,消者体验感较弱;③存在安全和隐私问题;④大量重复性工作浪费人力物力。
解决:①加大基础技术研发力度;②通过应用创新提升用户体验感;③加强物联网网络安全建设;④国家对物联网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
(问题3分,每答对一点1分。给满3分为止;解决3分,每答对一点1分,给满3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二、(35分)(一)(19分)10.(3分)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句子的含义“及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C(大意见“参考译文)11.(3分)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A(古代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俸禄可增可战,)12.(3分)本恩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评价能力,能力层级C级和D级。
A(是诏令翻译,非诏令交付收藏。)13.(10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1)(5分)察罕说:“胡说,这一定是设计陷害仇家的。”查验讯问这件事,的确像察罕说的那样。
(句意2分。构害,谋害、陷害,1分;核,核查、审查,1分;果然,确实如此、果真这样,1分。)(2)(5分)(皇帝)命令赐褥垫给他坐下,回头看看李孟说:“若有说察罕不好的人,这个人就不是好人。”
(句意3分。菌,垫子、褥子、毯子的通称,1分;顾,回头看,1分。)参考译文: 察罕,是西域人。父亲叫伯德那,庚辰年,国家军队攻下西域,(伯德那带领)全族来归附。伯德那事奉亲王旭烈,被授任河东民贼副总管,因此居住在河中骑氏县,后来迁居解州,被追赠芮国公,察罕体魄魁伟,聪慧过人,博览群书,记忆力强,通晓多国文字,任行军府奥鲁千户。察罕随奥鲁赤调往治理江西,百姓说:“某乡村石头上飘浮看五色云气,云气中有一物,察看它原来是玉玺。如果不派兵去取,恐怕会被住在那里的人占有。”大家对此感到迷惑。察罕说:“胡说,这一定是设计陷害仇家的,”查验讯问这件事,的确(像察罕说的)这样,成宗大德四年,中书省上奏任命他为武昌路治中,广西妖贼用旁门左道迷惑众人,被连累的平民有数千人。察罕与宪司共同惩办他们,审讯得到实情,商议处死首恶数人,其余都释放遣返,武宗即位,立仁宗为皇太子资,授察罕詹事院判,仁宗对他说:“现在晋升你的官阶为德大夫,”察罕拒绝说:“晋升官阶不敢担当。”他坚决辞谢。武宗逝世,仁宗痛哭不止,察罕禀告说:“国家社稷依赖殿下,即使自己痛苦,对宗庙太后又有何用?”仁宗停止哭泣说:“从前皇家丧礼必定差使僧人,有何益处?我想要散发府库钱粮来救济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怎么样?”察罕说:“殿下施行赈济实在值得庆幸。”仁宗即位,任命察罕为中书参知政事。察罕仅统管主持法度道德,不介意琐事,有见识的人说他与其身份相符,皇帝曾赏赐他枸杞酒,说:“用它来增加你的寿命,”前后赏赐之物不可胜数,察罕背诵范仲淹所写碑文,非常熟练,皇帝叹息说:“察罕如此博学啊。”察罕曾翻译《贞观政要》来进献,皇帝非常高兴,并且诏令他翻译《帝范》。又命他译《纪年纂要》等书,都交给史馆,察罕曾经因病请求告假,回到朝廷后,他和平章李孟入朝拜谢。皇帝问:“病好了吗?”命令赐褥垫給他坐下,回头看着李孟说:“有说察罕不好的人,这个人就不是好人。”又谈到科举与前代帝王赐姓氏的事情,于是赐察罕姓白氏。察罕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河中的田地和房屋,都分给各个兄弟,他释放许多奴隶成为庶民。所以人们大多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退休后,悠闲自得地生活了八年,最后无疾而死。(二)(11分)14.(5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BD(答对一项得2分,两项得5分,B项对诗意理解有误,从注释①可知零陵就是永州。D项作者说“欲买”,只是以此抒发对零陵山水的爱慕,非“决心买”。)15.(6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城郭、山川、驿亭、岩石等典型景物,表达对零陵美景的喜爱。
②用典,尾联借柳宗元的典故,表明自己欲学柳侯在愚溪筑草堂而居,抒写对零陵山水的渴慕。(或“用典,颔联借柳宗元的典故,说零陵山水仍保留着柳宗元笔下的美好景致,抒写自己对零陵美景的赞叹。”
(答对一点3分,答对两点即可,其他手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5分)本题考查考生对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A级。
(1)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2)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漏、多字,该句不得分)
三、(20分)
17.(3分)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C(①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使用正确。②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借助工具,即徒步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贬义词,此处感情色彩有误。③不管三七二十一,熟语,意思是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不合语境。④搬起石头自己的脚,熟语,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使用正确。⑤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此处望文生义,⑥矮子看戏,歌后语“矮子看戏——听声”,比喻不了解实际情况,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使用正确。)18.(3分)考查考生准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B(A项,中途易辙,“《经典咏流传》”一句是半截话,未说完,下半句却换了主语,说“众多专家、学者……”;C项,成分残缺,发生“爆炸"这一动作缺主语,可在“就会”后面加上使它们;D项,语序不当,“世界上最杰出的”应置于“继爱因斯坦和牛顿之后的”之后。)19.(3分)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C 20.(6分)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①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②则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书法作品/则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书法气质③中国文人气质成就了书法气质/书法气质代表了中国文人气质
(每答对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21.(5分)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谢谢高三(6)班同学的精彩演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沦海!“即使人生路上艰难险阻,也要坚信终会到达理想的彼岸,而在通向彼岸的路途中,则需要我们勤勉好学,锲而不舍,下面,掌声有请高一(18)班同乎为我们带来经典吟诵《劝学》。
(小结或点评前一节目1分,引出后一节目1分,说出节目之间的关联1分,修辞1分,语句通顺,无错别字、无语病等1分。)
四、(60分)22.(60分)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E级。【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叙事类材料作文,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上了“想成为哪部文学名著里的谁”“为什么”“为参赛写篇演讲稿”等任务指令。
“想成为哪部文学名著里的谁”是内容指令,“哪部”看似极具开放性,但必须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思考立意。明确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这是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前提,内容指向事件,含义指向内容所体现的深层旨意。这則材料列举了几位作家谈及成为《红楼梦》中一个人物时的三种看法,涉及《红楼梦》中的三个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三种身份和处境,所以也有了三种不同的生命体认与价值追求。宝玉是大家族的主子,虽身份尊贵,但对女孩子们有“大爱”的情怀,可以给她们带来温暖;史湘云是大家族的客人,虽寄人篱下,却性情达观,活出了自己的本色与精彩;茗烟是大家族的仆人,虽地位低微,但拥有旁观者的自由之乐,要完成“想成为哪部文学名著里的谁”这项指令,要明确“文学名著”的概念: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学作品。首先要明确表态,选择一部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其次,不能天马行空地改变名著中人物的身份个性,解说人物时必须符合书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等;再次不管想成为哪一个人,都应该表明积极且独特的生命体认和价值追求。为什么”是思维指令,指令问题的焦点,写作的着力点,因此在写作时要重点论述“为什么要选这个人物”,力求有针对性地说理,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取向,表达对生存环境的感悟,能给人以生命追求或人生价值的启迪等。
“演讲稿”是体式指令,指令写成什么样的文体,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遵循演讲稿的书写格式和相关要求。基本格式:①有标题;②有称呼,称呼顶格,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老师、同学们”等;③有问候语,如写“你们好”,可以独立成段,也可以接正文;④有结束语和致谢。内容要求:①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有突出中心的语句,主体部分要有层次,注意逻辑推进;②了解对象,内容上有针对性,有的放矢;③语言口语化,又充满激情,在情绪上有感染力;④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立意说明】
可以从材料内容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材料含意的角度立意,立意大忌:撒开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无视任务指令,随意谈论名著中的人物。
1.内容层面的立意
(1)(宝玉)虽身居高位,却不颐指气使,能平等待人,细心关爱呵护他人。(2)(湘云)虽命运多舛,遭遇种种不公,却能不失率真乐观洒脱。(3)(茗烟)虽身为配角,却以旁观他人、安享自在为乐。2.含意层面的立意
(1)在一定的领域中,地位身份均处上层,却素尚生命的平等,体认每个生命的可贵与严,有“大爱”的情怀。
(2)不管人生曾曾经历何等辉煌荣耀或黯淡落魄,都能够用淡泊或达观之心,去面对当下的各种遭际,并活出生命的精彩。
(3)即使在现实中得到的是一手不如意的烂牌,但不会因无的自卑或而迷失自己,活出平凡中的淡然和自在。
第四篇:2009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三语文“一模”作文阅卷情况分析
2009年广州市“一模”作文阅卷情况分析
执笔:王汉文 审阅:万宇平
一、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标题式的命题作文,既不同于传统的只给个标题的命题形式,又不同于近年流行的材料加标题的命题形式,它选取宋代唐庚《文录》中保存下来的仅有两句的唐人轶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的后一句,别具匠心地加个问号,形成一道命题。不仅要求考生理解这句流传广泛、已被公认的哲理名言,而且要求考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对之重新审视。
1.题意理解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亦作“一叶知秋 ”,最早出自《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原意是:“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要来了。”比喻从事物的某些细微迹象,可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变化。《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规范词典》与《成语词典》分别作如下解释:“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势”;“从细微的变化中可以洞察到事物发展的趋势”;“从个别细微的现象,测知事物发展趋向与结果。”
“一叶落”比喻个别的、细微的变化,或个别的、细微的现象,或个别的、细微的事情; “知”理解为预测、预知、推知;“天下秋”比喻带有普遍性、本质性的趋向或结果;“?”可以理解为设问也可以理解为反问。
2.题意项评分标准 以下角度视为切合题意:
⑴以“一叶落知天下秋”作观点,即可以从个别的、细微的变化或个别的、细微的现象或个别的、细微的事情中预测、预知事物发展趋向或结果;
⑵以“一叶落未必知天下秋”作观点,如果那“叶”不具有“秋”的特征(事物的“代..表性”),就不一定可以从这细微的现象或个别的事情中预测、预知事物发展趋向或结果;
⑶以“一叶落是否知天下秋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为观点,作辩证分析,能自圆其说即可。以上角度有交叉重叠,阅卷时应全面考虑,根据实际增补观点。无论选什么角度,写什么文体,都要考生论述自己的观点,或叙说自己的故事,或抒发自己的情感。
切合题意的立意举例: ⑴见微知著; ⑵以小见大; ⑶窥一斑而知全豹; ⑷不能以偏概全; ⑸不能以个别代替一般; ⑹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以下角度视为符合题意:
⑴没有表现出“一叶”(个别的、细微的变化,或个别的、细微的现象,或个别的、细微的事情),而写成了重大事情的;
⑵把“知”(预测、预知、推知)理解为“一般联想”或“知道”的,等等。以下角度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⑴不提“知”,或没有体现预测、预知、推知这一过程的,直接讲结果的; ⑵不提“一叶落”,只谈如何“知天下秋”的;
⑶若即若离的,即开头和结尾略作点题,但作文其它内容与“叶落知秋”丝毫无关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⑷全文大谈“细节决定成败”,通篇不提“一叶知秋”的,等等。以下角度视为离题: ⑴只写环保问题的;
⑵写“不必拘泥小节”的,等等。
二、答题情况
广州市八区评卷场的情况如下:平均分38.1分,难度0.64,标准差8.23,最高分58分,最低分0分。
(一)主要优点
1.模式化作文少了,形式主义文风的势态有所遏制。多数考生都不再用那种简单的三段论,而是注重提高文章内容的质量,虽然还有种种不足,但能明显地看到师生们努力发展的方向。
2.文章所用的材料有了一些变化,不再是铺天盖地的司马迁、李白、苏轼等等古人,联系现实生活的材料多了,如:三鹿奶粉、金融危机、藏独事件、圆明园兽首拍卖等等都写进了作文。
3.语言比以往质朴了,那些无内容的排山倒海的排比句和比喻句少了很多。
(二)主要存在问题 1.审题不够准确
A.有的考生不懂命题作文的题目是不能更改的,自己重新拟了一个题(可能是当作了话题作文),有的考生把题目中最重要的问号给丢掉了,更多的考生是在情急之下不知如何去审这个题。如:把题目理解为“悲秋”,大抒悲秋情怀的;把题目理解为要乐观,写如何重拾信心的;把观点定为“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也有把文章写成“辩证法”有什么好处的;总而言之,他们都不是从标题本身的要素出发,根据其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题意,而是随意地抓一个词进行任意的发挥,并以此来确立文章的中心观点。
例1.叶子旋转着身子,在空气里飘摇着打了几个转儿,然后静静地躺下了。它只知道广袤的大地是它的归宿,却不知有心人如我,在它身后拾起一片秋天的心情。
例2.一叶落知天下秋?不,那是因为人看到绿叶变黄,秋风一过,黄叶禁不住这一阵摇晃而落地,才知道秋天已经来了。
楚王勾践一出兵,伍子胥就知道吴必败,这是因为他看到楚王忍辱负重所积聚的力量和夫差的大意。勾践的成功在于他的长久的坚持,而不只是一朝一夕的努力。一出兵则吴必败是因为他不放弃,解除了夫差对他的怀疑。要达到目标,就要向楚王学习他的坚持,不放弃忍受苦难,我们才能成功。
例3.人生总是充满着希望,就好比一片叶子,当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时,这说明了秋天来了吗?并不是,也许是春天到了,大地急需营养,于是它随着风儿投向大地;又或许是,夏天到了,树上的果实硕大地急需空间,于是它谦让地腾出位子让果实发育,所以说,一叶落未知天下秋。
B.①许多考生没能理解“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意思,以为只要写到“叶”和“秋”就行了,如:“叶落了,秋来了,父母老了,儿女该孝顺了”。②有的考生不能把握“叶落”与“秋至”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如以下立意:生命之叶落,希望之秋在。③有考生没能理解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叶落知天下秋”中的“一”与“天下”是少与多、小与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如以下的立意:一片叶子落了,只要努力,还可以化作春泥去护花。④有考生文章不提“知”,或把“知”理解为“一般联想”或“知道”,或没有体现预测、预知、推知这一过程的而直接写结果,如以下的立意:团结就是力量,个人离不开集体,积少成多、积小成大。⑤更多考生是将“一叶落知天下秋”作为立论的依据,推导出要重视“一叶”的观点,如以下立意:细节决定成败;不必拘泥小节;能做小事者才能做大事。⑥有的甚至又演绎出如何重视“一叶”的观点,如以下立意:重视细节需要严谨;关心个别,以人为本。
例4.“一叶落知天下秋?”答案是否定的。一片叶子(一件事)落了,就能知道秋天来了(决定以后的命运),这就犹如“命由天定”的谬论。然而,大凡成功的人都不会服从这个谬论。
例5.当秋天来临,树叶便要掉落。当树叶掉落也就预示着秋天来了。但不同地方的秋天并不完全在相同的时间来临。所以一落叶不代表天下秋。
接下来该考生再也没有回到“一叶落知天下秋?”的论证上来,而是讲到两会关注民生,学生自杀率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等等。最后以“中国要发展得更强大,必须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应该更多地深入民心,走进百姓。真正关注百姓的生活。从低处改善起。才能越走越稳。越来越强盛。”结尾。
2.文体比较单一
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占有压倒优势,大约有九成。记叙文很少,想找几篇不同不同层次的标杆文都很难。其他文体基本绝迹。
3.思维不能保持同一性
此类情况有二:其一是没有保持文章题目与文章内容的一致,完全文不对题——也许这类考生有部分人的作文法宝就是一个“套”字,此类作文完全不理会文章的标题自顾自海阔天空地发挥去了,其内容与“叶落知秋”毫无关联。其二是没有保持文章开头的观点与行文思路及文章结尾的一致,主要表现为有的考生写起文章来只是蹭了一下题目,就拐到另外一边去了——这类考生有的后来又拐回来了,有的则永远拐不回来,更多的考生表现出的则是思维的漂移不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似在与读者捉迷藏。
例6.一叶落知天下秋?
叶子旋转着身子,在空气里飘摇着打了几个转儿,然后静静地躺下了。它只知道广袤的大地是它的归宿,却不知有心人如我,在它身后拾起一片秋天的心情。
知诗秋。品读诗歌时,总觉得似一种天籁般的召唤与灵魂的共鸣。诗人用柔韧的笔触把他们如丝如缕般的欢喜与哀伤,针尖似的缝进我的思绪。席慕容何等睿智,将自己比作金匠,说:“我日夜打造,将痛苦打造成那薄如蝉翼的透明哀伤。”此段字句空灵而细腻。对于虚伪的世事,她叹道:“我如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有多少人大声呼喊 “人生如戏”?成千上万只手举起来了。有多少人勇于坦承“我如戏子”?席慕容站出来了。如今,会写几句唐诗,憋几句古韵的学生,老师便会大加赞赏并树其为生之典范。于中国这一诗之国度,学会品诗写诗不该是学生之本分吗?诗的秋天也就如此了吧。
知画秋。从战国开始,古老的中国便开始酝酿体内的画功,经过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洗礼,画成了别有追求的人们的寄托。朋友的父亲是岭南山水画画家,其名下统领整个岭南画
用心
爱心
专心
派,甚是有所作为,令我钦佩。画家对画界的后继之人们抱有很大的期望,曾用坎坷曲折的作画经历激励他们,宣传的不仅是个人价值的追求,更是为岭南画派“延续香火”。但若画家来美术课堂看看,不知作何感想呢?毛笔课上,少了专注的笔尖,却有到处涂墨的搞怪;素描课上少了细致的作业,却有无厘头的作品;鉴赏课上少了体会品味的气氛,却有调侃讪笑的语气……并非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艺术家,但欣赏与敬畏之心必不可少。望着屋内的《墨梅》、《墨竹》摹本,想起作家的期盼。画之秋也就如此了吧。
何止诗与画在经历着秋天?多少本崭新的书被弃臵一旁,一双双明眸只会移动鼠标,忘了翻动书页时的新奇;毛笔艺术被忽略到了何种程度,以至人们叫着“看不懂便不关我事”,手指只识键盘而写出的字丑陋难辨……
何时秋会去?何时春又来!这些问题应该只有被抽去了叶子的寒冷树枝会想。这些美好并珍贵的存在,是不是也终将如叶子般,有着同样的宿命,落入混浊的泥土,被时代前进的车轮、脚步碾碎?那一地的沧桑又有谁来哀叹与捡拾。
望着一地的残叶,每片叶子在断了与树枝的联系时,就开启了一个秋天的思绪。我带着思绪,归去。
例7.一叶落知天下秋?
当树叶掉落的时候,就知道秋天要来了;当燕子低飞的时候,就知道快要下雨了;当公鸡啼叫的时候,就知道已经是早晨了……
事物的发生和变化,都是有一定原因的,而我们能通过观察这些细微的变化,从而了解到一些事情。如果你是忠诚,我们终究会了解;如果你是奸诈的,我们终究会知道;如果你是坚强的,我们终究会体会到……
1984年,朱自清疾病交加,非常的辛苦,不能再吃那些粗粮了。有人建议他去购买一些美援面粉。但朱自清却回答“宁愿饿死,病死,我也不会吃美国的面粉”,最后朱自清去世了。在病逝之前,他对妻子千叮万嘱,“不能购买由国民党发配的美国面粉,怎样都不可以”。
宁愿失去自己的生命,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一叶落知天下秋,朱自清是伟大的,是爱国的,是不怕痛苦,是坚强的中国人。
毕加索是意大利有名的画家,所画的画也非常地受欢迎,一是冒仿他作品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毕加索却不采取相关的法律行为去惩罚他们,制止他们,看到假冒的作品,最多只是擦去上面的名字。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到“冒仿的人不是老朋友就是画家,我又没有什么损失,又何必让别人为难呢?而且那些辨别真假画的专家,也要干活挣钱的啊!”
他不追究这些不道德的行为,处处为他们着想,他理解他们的行为,他是宽容的人,他的心胸是广阔的。
由于叛徒的背叛,方志敏被敌方禁锢了。敌人劝降失败后,就露出他们残酷的一面了,让方志敏吃沙石,坐板凳,灌辣椒水等,苦不堪言。在这个地方非常的潮湿,蛇虫鼠蚁到处都是,本来患有肺病的方志敏,病情变得更加严重了,但他依然忍耐着。敌人拿来纸和笔,要他透露出党的机密,于是他利用这个机会在牢房里创造出一部部伟大的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如此的逆境中,方志敏依然能够忍耐,况且他是疾病缠身呀!一叶落知天下秋,就此,我们就能知道他的意志坚强,勇于挑战逆境的人。
一叶落知天下秋,一些事情,即使我们不说出来,别人也会知道,因为你所做出的行为,这是你性格、思想、道德的体现。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叶落知天下秋!
4.用例目的不明
学生在论证自己观点时,不能选择合理的论据进行论证,有些例证与观点完全没有联系,导致论证不当,表达缺乏力度。如:
例8.一叶落知天下秋,成就阔达人生。
“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明白到官场的黑暗。正所谓:一叶落知天下秋。因此,太白愤然离去。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5.分析说理不到位
考生在文中一定要十分清楚地揭示:“叶”指什么,“秋”指什么,两者之间是怎样的一种联系。不能随意变更其概念内含,使论证游移不定;而论证过程中也必须扣住这一点来分析阐述。
引用材料时,应先有合理的表述,再作自己的分析,如果在论证过程中,只是罗列事例,缺少分析——“材料+观点”,或者在对事例进行分析时没有抓住最佳的角度,泛泛而谈,就不能发挥出论据的作用。
6.部分学生书写不工整
三、备考建议
1.加强作文讲评,用优秀的范文引领,(让考生适当读一些典型的范文)对照范文找差距,学校、班级、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突破点。
2.加强标题作文的审题训练。重点理解命题中的关键词,从“是什么”的角度把握其内涵,从“有哪些”的角度把握其外延,特别要把握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特定含义。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中的“一叶”“天下秋”“知”,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就要理解得透彻。
3.适当进行列提纲训练,提高考生保持同一性的逻辑思维能力。4.进行多种文体的训练,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记叙文的写作训练。5.加强书写指导,减少错别字。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2018届高三佛山联考(二模)全国卷 语文标杆作文及评分说明
2018届高三佛山联考(二模)全国卷 语文标杆作文及评分说明(南海区)
一、材料及题干的解读
写作题题干材料分为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以我国文学的源远流长引入,然后直接给出8个关键词,要求任选两词来写作,写作目的是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第二段文字对此作进一步的要求,尤其是明确要求所选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
作文题是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有两大写作任务:
第一个写作任务:从8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个,并且两者必须形成有机关联。8个关键词,大致从“视野特征”、“表现形式”、“风格特点”、“意义影响”来分类,考生可以关注到材料提供的关键词的分类特征,也可跨类别来选择关键词,只要能够形成稍有逻辑的联系即可。具体逻辑关系如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考生可以选取心目中的关键词,用关联词造句形式来表达对中国文学的感悟与认识。
第二个写作任务:两个关键词形成有机关联的目的,是要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中国文学的概念范畴较大,考生重点要写的是“自己”,要写出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的个性化。
概念的理解参考如下:
“人民性”是中国文学在内容视野方面的特征,反映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世界性”既可以指中国文学在内容和表达方面与世界的接轨,也可指把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普遍性,当然也可理解为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
“浪漫”与“现实”是中国文学的两大传统,是中国文学表现主题的两大表现形式。“浪漫”侧重于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现实”侧重于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当然,考生也可把这一组词理解为中国文学的题材特征。“瑰丽”形容文辞华丽,参照“浪漫”与“现实”,“瑰丽”也可理解为中国文学的形式特征罢。
“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是就中国文学的作用而言的。“现实意义”与“现实”稍有理解上的重合,准确来说,“现实意义”应该指文学在当时的社会功用,也可指文学在当今时代的社会功用。“深远影响”既可指文学对后世的影响,也可指中国文学对世界的影响,从这个意义来看,又与“世界性”稍有重合。
二、评分标准
从题意和表达的角度确定本次作文评改的标准:
一类卷54-60分。选择的关键词形成了有机联系,写出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材料与观点一致,语言有文采。
二类卷48-53分。选择的关键词形成了有机联系,写出了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中心突出,内容较充实,结构严谨,材料与观点一致,语言流畅。
三类卷40-47分。①45-47分。选择的关键词形成了有机联系,写出了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材料与观点较一致,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②40-44分。选择两个关键词,但两者关联不太明显,或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较为浅陋。中心较突出,内容较充实,材料与观点较一致,结构完整,语言比较通顺。
四类卷36-39分。选择两个关键词,但两者没有什么关联。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较为浅陋。中心不太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完整,语言比较通顺。
五类卷36分及以下。选择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建议最高不要超过36分。不选择关键词,或表达的不是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36分以下。
注意:①如果文章选择了3个或以上的关键词,只要是以两个关键词的关联为立意基础,其它关键词只起补充作用或一笔带过的,不可视为未完成写作任务。
②只有文章与材料内容完全无关,属另起炉灶的,才在36分以下打分。
字数不足的文章:超过600字不足800字的文章,每50字扣1分;不足600字的文章,不超过30分;不足400字的文章,不超过20分;不足200字的文章,不超过10分;缺少标题扣2分,只写标题得1分。
三、标杆文章
一号文:静水流深
泱泱举国五千年文明,成就文化一片余韵悠长,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中国文学,余以为是质朴共瑰丽一色。
中国文学的每个汉字都如一滴水珠,汇成一条条涓涓细流,编成婉转的文化长河,构成一片波澜壮阔的文学海洋。中国文学,或质朴如静水,或瑰丽如流水,共同构成了深厚如海洋的文学成就。
静,是外观的姿态,是质朴沉稳的态度。中国文学的质朴源于远长的农耕作业,哲学上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是农业大国,是故白居易在《观刈麦》如是写道:“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生动而形象地反映农民的生活;中国还是个君子之国,这体现在文学的质朴上,四书五经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的风骨,《三字经》、《弟子规》启蒙孩童的道德修养。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中国文学的质朴与沉静滋润着每一个愿意翻开它们的文人,在静默中修养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
流,是内存的力量。翻开静默的中国文学,接受文学的洗礼,感受文学的瑰丽。这种瑰丽,源于文人内心对美好的追求,对国与家的信仰,对自身的修养。品读《使至塞上》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边塞的壮丽;咀嚼“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感受战场的惨烈和报国的拳拳赤子之心;聆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感受心系天下的无私和对更高品行的追求。中国文学的内存是家国情怀,在每个文人的骨肉血液中流动,为每个有识之士传唱。
深,是蕴藉与深邃。或质朴或瑰丽的中国文学著作编织成源远流长的历史,深厚庄重的文化成就,更重要的是蕴藉其中深邃的中华民族精神。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中表达传递的是对国与民的忧虑;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坚贞不屈;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对权贵的冷眼相看和对民众的无私奉献。中华民族精神孕育在中国文学之中,熔铸华夏儿女的风骨,滋润干涸的心灵,培育社会责任感,可见其深邃。
质朴与沉静,瑰丽而震撼的中国文学,如静潭,润物无声;如长河,掀起水花,涤净万物心灵;如汪洋,洗礼精神,打磨风骨,昭示博大与顽强。
简评:文章选取了质朴和瑰丽这一组有明显对应关系的关键词,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学质朴和瑰丽特点的感悟。“中国文学,或质朴如静水,或瑰丽如流水,共同构成了深厚如海洋的文学成就。”作者巧妙地以“水”为依托,把中国文学质朴与瑰丽的特点结合在一起,足见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文章对质朴与瑰丽的特征理解准确,尤其是第五段写到了这些特征共同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进一步挖掘了题意的深度。全文内容丰富,中心突出,表达流畅。评分:55分
二号文:于浪漫中展现质朴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从屈子那香草美人勾勒出来的浩瀚诗篇中,中华文学那浪漫玄妙的气息跃然纸上。但细细品之,一心向善,渴望明君赏识,那样质朴而纯真的感情,又从浪漫美妙的诗文中流露——这正是传奇的中华文学,浪漫之手法与质朴之情感共存,以美妙华丽的笔触,去勾勒人民心中那单纯而朴素的思想感情。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像仙人那样凌驾于青云之上,是一种多么玄妙的场景,仿佛只有梦境之中才能见到,但在这富于幻想词句背后,何尝不是诗人想要追求自由,去摆脱烦恼的朴素愿望呢?是的,华夏民族绵延千年,社会历史千姿百态。人们于社会生活中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喜怒哀乐,再加之劳动人民那丰富的想象力,一场外表华丽而内容朴实的文学盛宴便从中诞生。人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文学形式,以富有浪漫精神的诗词歌赋,去展示他们心中质朴而单纯的美好愿望。充盈着浪漫气息的中华文学,是人们用以表达个人纯真理想的舞台。
质朴的思想是浪漫的文学的摇篮,而浪漫的词藻又时时闪耀着质朴思想的光芒。还记得那个“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年代么?社会一片死寂,吏治的迂腐和黑暗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于是人们开始向往自由和冒险,渴望冲破束缚,一部极具浪漫主义之奇妙气息的《西游记》便顺势而生。追求自由、敢于冒险的孙悟空,迂腐守旧的唐僧,眼看着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他们的存在,正是普通百姓那渴望挣脱思想枷锁,追求个性与自由的朴素无比的内心的写照。那样一部极致浪漫的中国文学啊,以人们最质朴真实的情感为根基,开出浪漫与炫丽之花,在它历经的数千年不朽之中,又无时不刻不在闪耀着人民心中质朴文化的精神之光芒。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个多么豪迈的诗人形象展示在我们眼前,而它不过是一颗向往自由和洒脱的质朴的新;“人数有情泪沾襟,江水江花岂终极。”再夸张和口人心弦的画面,也不过是诗人悲恸之情的写照,而喜怒哀乐,正是人类共有的质朴而真实的情感!
华夏文明仍在延续,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仍在熠熠生辉,而中国的文学依旧那样,于浪漫之中展示质朴!
简评:文章作者的观点为中国文学“于浪漫之中展示质朴”,所选关键词能够形成有机关联,而全文也就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中心比较突出。文章对观点的分析比较到位,有理论阐述也有具体事例,同时也有作者自己的思考。从表达的角度看,文章表达较为流畅,遣词造句都比较准确。不足之处在于内容还不够丰富。评分:54分
三号文:展民族气派,赢世界共鸣
当文学遇上中国,便诞生了璀璨辉煌的中国文学,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屈原到鲁迅„„中国文学之所以生生不息,正是因为它是人民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古往今来,中国文学展现民族气派,赢得世界共鸣,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共光,为中华文化书写郁郁华章。
中国文学具有人民性,它从人民的实践中来,它是由人民创作、传承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如琢如磨,如切如磋”,《诗经》的佳句传诵至今;“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让我们看到了过去人民的勤劳与艰辛;从《红楼梦》到《生死疲劳》,不都是取材于人民的生活与实践吗?中国文学之所以是中国人民的,是因为它以小见大,刻画出中国人民爱国、勤劳、坚毅等民族性格,展现了我们“天下为公”、“大道至简”的民族信仰,中国文学如同中华民族般,有骨气、有血性而又寻求和谐,讲求中庸。中国文学,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特有的精神品质,展现了中国气派、信仰,又引导中国人民增强向心力、凝聚力。
中国文学具有世界性,它的优秀不仅是因为展现了本民族的气派,更是因为它引起了世界的共鸣,也让世界人民为之喝彩。两百多年前,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就曾褒扬中国儒家文化,并将其列入自身的思想体系,对思想解放起到了巨大作用;而如今,联合国大厅的画壁上正镶嵌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译文;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斩获雨果奖„„中国文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更是有穿透力的:它表达了世界人民的利益诉求,展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共同的愿望、共同的梦,让世界人民与中国文学不期而遇时,也能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引发共同的思考。
中国文学,既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中的无价瑰宝。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自豪于能在中国文化的滋养哺育中成长,自豪于自身也可以矫健自信的姿态属于我,属于中国人民,乃至世界的中国文学。作为学生,也当自觉挑起传承中国文学的匠心精神,弘扬中国文学的民族气派的责任,主动推动中外文学的交流借鉴,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中国文学,展民族气派,引世界共鸣,愿与君共勉,坚持人民性,愿与世界人民共享,展现世界性,继续书写中国文学的锦绣华章。
简评:本文选取人民性和世界性两个关键词来谈个人对中国文学的感悟,两者的深度关联阐述较为合理。文章结构清晰,有分论,有综述,表达也较为流畅。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个别材料使用不是很恰当。
评分:52分
四号文:受人民之光,照亮四方
中华典籍,为世界存留之丰、规模之大;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诗经》到《红楼梦》无不反映着人民的呼声,为中华儿女、各民族之林带来深远的影响。
诵《诗经》中的风雅颂,可窥见先秦时人们朴素的生活,可知他们对幸福美好的追求;吟唐诗宋词,可看见鼎盛的封建社会下百姓的生活多姿多彩,安居乐业;中华古书典籍中,一本本经典文学无不是再现历时历代百姓的生活,无不是记录他们那个时代的追求,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可见中国文学以人民为导向,关注并深入百姓生活,展现人民生活的时代性。回顾当下,亦是如此。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用其魔幻的笔法,结合乡村农民的生活,创造出《红高粱》。“人民性”的中国文学,亲民的作家,正为中华文化谱写独特的“人民乐章”,树立高度文化自信。
俗话说“文以载道”,中国文学是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体现着鲜明的民族性。从西汉至今,儒家经典为人们代代传诵,为代代中华儿女接纳并熔铸于我们的民族精神之中:其中的“仁义礼智信”更是鞭策着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未断绝,更是融入到时代的精神之中,从康梁呐喊“我自横刀向天笑”并为国争斗到现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文学所承载的精神理念影响着不同时代人的交往行为、实践活动。不仅如此,当中国文学自信地走向世界时,它给世界各民族文化添上一笔色彩。看,唐诗为外国人吟唱,儒经为外国人所研究„„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中国文学以昂扬的姿态给予他们我们深远的影响,照亮四方。中国文学以人民为导向,给予各国人民及中华儿女深远影响,是因为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在弘扬中华文化,树立文化高度自觉与自信的时代之下,亲民且泽被四方的中国文学更是一助燃剂。诵各家经典,读中国文学,增强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于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言,产生持久不衰的影响。其“人民性”必将为更多作家所遵从,其“深远影响”必将影响千秋万代。
中国文学受人民之光,照亮四方。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现于中国文学,为中国文学所承载。简评:文章以“人民性”和“深远影响”为立意支柱,看似没有关联的关键词在作者笔下具有了有机的关联。“中国文学受人民之光,照亮四方。”文章中心突出,较好完成了写作任务。同时,内容上旁征博引,语言上表达流畅。不足之处在于文章开头没有很好地点明关联。评分:50分
五号文:现实与浪漫
文学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诚然,中华上下五千年,时代不断变迁,中国文学也随着演变,其中的现实与浪漫让我感受至深:浪漫是现实的延伸,而现实与浪漫又密不可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推动中国文学纵深发展、繁荣。
纵观历史长廊,现实与浪漫是多么显著的特征;春秋战国,一个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铸造了现实与浪漫先源。南方,充满现实主义的《诗经》,而北方,却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楚辞》。一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让我深感封建时代**中爱情的现实之残酷;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把屈原对现实的愤懑以浪漫主义式方式表达的淋漓尽致。来到唐朝,其诗歌中的现实与浪漫更是让人动怀:盛唐时期的李白,即使人生不得志,可我们总能感受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旷达与乐观;到了中唐、晚唐,唐朝开始衰落,盛世浮华已渐逝去,辞藻的华丽浪漫也渐渐现实化。杜甫的“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把唐朝的衰落充分体现于诗歌中的感伤与无奈。盛唐之华丽、浪漫与晚唐之写实、现实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时代社会在变,人们的环境在变,人们表达诉求的方式也自然而变。在现实与浪漫不断转化的历史长廊中,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学的渊源,中国文学的根基与灵魂。
再细数今朝,现实与浪漫的运动变化更是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学的光明未来。在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历程中,充满了曲折与不堪,可却正是在这转型时代,孕育了超级大文豪——鲁迅。鲁迅,一直被我们称为“笔头上的革命者”,其锋利的语言,堪比刀枪利剑。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现实的批判,可再细细品味一番,这其中不也溢满了浪漫的味道吗?他批判社会中“人吃人”的现象,而他是用大量夸张、比喻、象征等浪漫形式表达出来的,在现实中充满了浪漫色彩,而在浪漫中又能深感现实之悲痛。再说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他的魔幻现实主义更是现实与浪漫的组合体,让中国文学发展走向新高度。
纵古观今,不难体现中国文学之现实与浪漫,更是不难感悟二者之间的联系之深切。现实与浪漫,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而现实与浪漫将不断发展,不断推动相互转化,将现实与浪漫融为一体,让中国文学更加繁荣,让中国文学更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简评:文章的观点是“浪漫是现实的延伸,而现实与浪漫又密不可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推动中国文学纵深发展、繁荣。”中心突出,较好完成了写作任务。不足之处在于第二段所列举材料近乎罗列材料,有点重新表述文学史的感觉。评分:48分
六号文:中国文学,给人民以慰藉
中国,地大物博,作为华夏子女,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在这辽阔的疆域里,中国文学同样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辉煌而悠久的历史,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相比中国文学所具有的浪漫,质朴,瑰丽,令我所甚深的是其所具有的人民性与现实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文学不变的,是给予人民以精神力量,让他们更好地面向未来。
文学创作,必然离不开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又必须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活动中。中国文学也不例外。从《诗经》的“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展现关雎女子采菜的动容,再到《狂人日记》的狂人口出狂言,最后到莫言的《红高粱》展现上世纪的农村风貌。这些无不立足在当时人们行为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一个经历了封建,解放的国家,深知人民的重要性,这也在中国文学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文学是人民创造的文字,也反过来影响着人民,在黑暗中射出一片光明,在干旱中洒下一场大雨,在炎热中开拓一片阴凉,让人民得以生存。
所以,中国文学也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文库中的瑰宝,也是生活中的调剂品。读《论语》,深知做 人要“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中国少年说》,坚定忠于国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千年一叹》,理解世界和平来之不易,更懂要维护和平。时代发展太快,连背景也不再留下,唯独中国文学以顽强的毅力,穿梭千百年,仍然给生活快节奏的人们一个难得的机会,放慢脚步,体会中国文学的人间百态,然后推动人们继续以顽强之身迎接生活的挑战。
中国文学里,蕴含了从古到今无数代中国人的血与泪,他们以悲痛的哀嚎,或以喜悦的欢呼,一直警醒国人:要敢于面对生活的难处,敢于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然而,现代人似乎对中国文学失去了兴趣与信心,特别是对中国的古典著作。缘何如此?或许快时代下的人们的心灵难以恢复平静,或许科技的强大让人们遗忘了古典,但我仍相信中国文学的魅力犹存。中国文学还需要继续向前,引导人们走出心灵的困惑,借助科技,让中国文学大放光彩,推动时代发展。
中国文学,是国人灵魂的一部分,是给中国人民以慰藉的文学。其人民性与现实意义是不可抹掉的。正如余光中所说:“祖国的山河,文化,历史都是我的‘怎么当也当不掉’,祖国的福祸荣辱是我的‘胎记’,怎么消也不能消除。”中国文学永远都是立足人民,在人民需要他的时候,释放它巨大的能量。
简评:文章选取了“人民性”和“现实意义”两个关键词,这是题干中稍有重叠的词语,因此文章的切入点虽然集中,但思辩性不强。写作任务是完成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稍有不足。评分:46分
七号文:文学之光照四方
在浩瀚的文化星空里,中华文化脱颖于万千星辰,屹立于星河之上。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用它的光芒装点了我们的中华,才使它光照四方。
从《诗经》到《红楼梦》,中国文学的长河从不乏魅力四射的精彩篇章——有“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三国演义》,有神魔鬼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西游记》,更有“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笔者认为,精彩如斯的中国文学,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留芳百世,必然与其具有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的特点密不可分。
中国文学之于当下,有着它独特的现实意义;中国文学之于后世,又有着它穿越历史长河,代代留传下去的深远影响。
如在《诗经》中,我读出了那份“饮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生活礼赞;我读出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和睦家庭;我读出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美好爱情。这些,都市《诗经》中的精华。它们之于当下,有着歌颂劳动者辛勤劳作,家庭和睦相处,对爱情追逐的美好向往的现实意义。之于后世,它又能将书中的这份朴素的生活真谛传承下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再如《红楼梦》,或许人们更多地看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恩怨纠葛。但在我看来,书中对黑社会及封建礼教的辛辣批判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在清代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同样,在当代社会,如宝玉和黛玉一般敢于冲破世俗牢囚,张扬个性,更是当代青年的作派。书中的这种属于个性的精神,也将会对下一代的青年人产生深远影响,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再观清代袁枚的一首《苔》,在《经典咏流传》上让它大放异彩。“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照亮了乌蒙山区孩子们的心灵。这短短的几句诗,却给了孩子们莫大的勇气,让他们明白,即使生活已定,但选择生活的方式亦可以由自己选择。它之于当下,有着催人向上的现实意义;之于后世,则是传递了这种昂扬向上,挺立于世的傲骨风气,对诸如山区孩子们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文学的光芒万丈,在其中蕴含着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护航下,它必将照亮未知的远方!简评:中国文学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在作者的笔下得以具体呈现。作者以《诗经》、《红楼梦》和《台》为例,共同阐述了中国文学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但是,两者之间的关联仅停留在浅层的关联,文章并没有进一步挖掘内涵。评分:45分
八号文: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及影响
从小时候,我们便开始了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与进一步认识。《弟子规》、《三字经》、《西游记》等中国文学作品早已让人耳熟能详。众所周知,我国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上至《诗经》,春秋战国,下至现代文学,二十一世纪。
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文学早已不是闭关锁国了。而是它早已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世界人民感受 着中国文学的魅力。
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世界性其实是一个范围词,它不仅凸显中国文学涉及世界的范围广,它还凸显出中国文学拥有世界性特点。儒学是中国五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的主流,然而它的“仁”却是不仅适用于中国,就连全世界都适用。孔子——这位春秋战国时的伟大思想家也已经让千家万户所熟知。在世界上,外国友人为了纪念孔子和学习他的丰富而又具有影响力的知识文化,世界各国纷纷创办来了孔子学堂,学习中国优秀文学。可想而知,中国文学在世界是多么具有影响力,也可以得知,中国文学有世界性的特点。
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中国文学其实是现代文学、古代文学的主干部分。就如中国文学是一颗仍在成长的参天大树,而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则是它的叶子。中国文学仍旧发展,对现代文学、乃至各种类型的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它能让各式文学中体现中国文学的特性,让它去影响各位读者,它仍旧会在世界文学中有巨大的影响。就如莫言的诺贝尔文学艺术奖一般,这个奖项不仅是世界文学对中国文学创作的一种肯定与欣赏,这也体现了中国文学在世界中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中国文学的发展从未停止,对世界仍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可是,中国文学对世界的影响应是积极的一面,而并不能是消极的体现。例如中国古时候的二十四孝图也是属于中国文学的一部分,但它对世界不能产生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因为它是属于过去的封建社会,而不是现在如此开明的二十一世纪。再者,中国文学应有更多的优秀文学来为他装饰,该文学应当体现中国文学的现状,是具有影响性、真实性乃至世界性。让世界知道中国文学的厉害与优秀之处。
中国文学对世界的深远影响的范围仍旧扩大着,中国文学不仅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中国文学的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深远的。
简评:文章写的是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和深远影响,两者之间的关联有点若即若离。另外,文章对中国文学的阐述也较为空洞单调,具体事例也不够典型。评分:43分
九号文:现实之状,质朴之行
中国亦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地提升以及国际实力地增强,为此塑造了如此富强繁荣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金钱,名利固虽不能太过看重,但这些仍是我们生活的基础。无名无钱空谈理想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应该做的是看清社会的状况,做质朴的人,遵守质朴的行为。
现代促人形成质朴。在经济飞速增长的时代,国人对消费奢侈品的比重不断增加,这固然也存在两面性!这亦使我想起孔子在《周易》中的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贫穷使人变通,变通之后经过时间地沉淀,将上升到一个高的境界;当精神境界得到满足时,一个人对物质的追求就不会过多!消费奢侈品这一行为还需结合实际收入状况。当人们在中国文学中得到精神的补白以及结合现状,人就在一定程度促得质朴的形成。
人的质朴反作用于现实。人的脚踏实地这一质朴更能帮助人们看清现状,如《西游记》中四个人的善良品质性格,促使他们最终取得西经。现实并非都是残忍,人的良好品性反作用于现实,可能最后得到的结果强差人意!不仅仅如此,在西周时期的《礼乐制》中,礼强调等级,乐强调和谐,但《礼乐制》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有利也有弊,但出发点则是作用于现实,用纲常伦理统治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秩序!
现实与质朴相辅相成!在生活中,仅有社会现实无人的质朴这一现状也是不行的,两者不可缺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闰土哪一个人物身上无不体现这两者之间的完美结合!现实犹如一把锋利的剑,把人的心刺穿,而质朴则犹如药物,为奄奄一息的心重新恢复再一次的跳动!
文学不仅可以填补时间上的空缺,较为深远的,则是填补了心灵上所缺失的!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浩海无边的文学世界里,我们不仅认清现实之状,准质朴之行,更重要的是,身为中国的其中一个炎黄子孙,我树立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为此感到无比骄傲!简评:这是一篇基本符合题意的文章。文章开头写“看清社会的状况,做质朴的人,遵守质朴的行为”,明显不涉及中国文学,好在后面的表述又回到中国文学上。文章不能很好完成写作任务,表达方面还算通顺。评分: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