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湖的治理
太湖的治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湖地区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太湖水环境不断恶化。2007年5月,太湖暴发大规模蓝藻,温家宝专程到太湖地区调查研究,提出治理太湖的十项要求。如今已时过4年,温总理十分牵挂着太湖治理工作的进展。7日上午,他一下飞机立即前往太湖地区实地考察治理情况,并在船上召开会议听取汇报。
当地负责人向总理报告说,通过加大投入、促进经济转型、加强生态清淤以及调水引流等措施,太湖治污工作取得明显效果。江苏沿湖地区关闭小化工厂3000多家,新建1000多个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设施,蓝藻发生次数和面积明显减少,水质持续改善,尤其是居民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温家宝说,太湖治理,举国关注。近几年,在国家支持下,江苏省加强领导,措施坚决有力,规划周密科学,治理效果比预期的要好。但是,太湖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坚持不懈抓下去,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从根本上把太湖治理好。
会议结束后,温家宝总理走上船头,极目远眺,清风徐徐,水波荡漾。他不断询问环湖产业调整情况,思考治理太湖的长远之策。检验人员递上从湖里打来的一瓶水和水质检验报告,温总理仔细观看。看到水质比以往有了较大改善,总理十分高兴。船近月亮湾,一条清淤船正在清理湖底淤泥。温总理说:“关键是处理好清理的淤泥。”随后,他来到淤泥处理现场,详细了解淤泥处理过程。他还到临近太湖的马山镇耿湾村考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温总理在谈到太湖治理时就对江苏省负责人说,太湖周边经济结构太“重”了,要调“轻”一点。近几年,江苏省在太湖周边限制重化工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不但环境改善了,而且经济获得了更高水平的发展。
温家宝总理还到无锡德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考察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他说,无锡要建成生态城、旅游服务城、高科技城、宜居城,一定要把生态环保这篇文章做好。
作为21世纪的学生,我们更要保护坏境,保护太湖。享低污染,低碳生活。
第二篇:关于太湖治理几个问题的探讨
华南农业大学 专 业 概 念 论 文
关 于 太 湖 治 理 的 小 探 讨
班 级:学 号:姓 名:专 业:指导老师:
级水利3班 黄 远 军 水利水电工程 陈 方 竹
201130540314
摘要 太湖流域严重的水污染状况,已经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将来也必然会妨碍整个流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因而必须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措施。随着对太湖治理的重视,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于2011年8月24日通过《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并于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本文对太湖治理中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
太湖流域 太湖治理 水污染 一 太湖概况
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苏省境内,湖水南部与浙江省相连。它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太湖横跨苏州吴中、无锡滨湖、常州武进、宜兴,分别由苏州、无锡、常州管辖。
太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江苏省南部境内。今太湖三分之二水域在苏州行政区划之内。正常水位3公尺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4公尺,蓄水27.2亿立方公尺。太湖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以不到全国0.4%的土地和3.2%的人口,创造了11.6%的GDP。太湖流域内人口密度大,经济活动密集,天然水循环速率缓慢,社会水循环通量大,单位国土上承载污染负荷高,水环境保护、防洪和供水压力很大。
据调查,东太湖如今42.8%的湖面已成为沼泽,39.5%的湖区正在向沼泽演变,无沼泽的湖区仅占湖区面积的17.7%。在低水位期间。30%的湖底露出水面成为滩地。据太湖流域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唐宋时期,东太湖面积约为400——500平方公里,如今只有120多平方公里。二 治理背景和方向
1991年:122个湖泊中,51%富营养化,2005年:133个湖泊中,88.5%富营养化。61%国控重点湖(库)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
大中型湖泊中太湖、巢湖、滇池、洞庭湖、洪泽湖、白洋淀等资源属性受到威胁。太湖局的调查分析表明,1998年以来,无锡和常州地区的污染物主要通过宜溧河、殷村港、漕桥河、太运河等进入太湖,通过上述河流进入太湖的各污染负荷量均超过上游地区入湖总量的50%。2007年因严重蓝藻暴发引发的供水危机,几乎宣告了太湖的死刑。因为蓝藻暴发导致全城供水中断,无锡人吃过苦头。
2011年11月29日,太湖流域—贡湖湾水系治理工程25亿元融资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太湖流域—贡湖湾水系治理项目包括防洪排涝、水系优化及河道整治、污水截流与占地拆迁三大工程,总投资超过39亿元。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贡湖湾水系治理项目结束后,区域内河道的调蓄和自净能力将大大提高,不仅可减少水灾损失,还能改善水质,净化空气。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晓东先生总结出了太湖的八大特点之中有三点提到太湖治理的相关现状:太湖围湖造田,湿地、生态已退化;太湖治理多年,科学治太尚不到家,周边群众未广泛参加;太湖治理全国期望值大。
在太湖治理过程中,要从太湖流域的基本特性入手,以湖泊流域“自然一人工”二元水循环的水量水质过程为主线,系统地对流域水污染问题进行了梳理与诊断,构建了流域水质、水量、水生态全要素、全过程综合调控体系方案;针对太湖流域的特点,借助系统论与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对流域水污染的源头减排、末端治理、水体修复与应急管理以及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剖析与政策设计。要治理好太湖就一定要统筹全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民生为本。三 影响太湖水质问题,造成如今现状的根本原因
毫无疑问,太湖流域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沉重代价,这样的结果,令人深思,值得警醒。问题的关键在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多年,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太湖水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归根到底无外乎如下原因: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地政府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不力有关;江苏的乡镇企业太多了,企业又没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太湖水难以按计划“变清”,国家投入上百亿元的治理资金还没有给太湖流域的近4000万居民带来
记忆中清洁的湖水,原因错综复杂。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治理措施跟不上长三角地区迅猛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就是说,水消耗量越来越多,而对工农业和居民生活所排放的污水、废水,治理措施和治理标准严重滞后。
另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治理标准不严,目前太湖达标排放的标准定得很低,从工厂排污口和污水处理厂出来的,仍然是劣于五类的污水。
按照国家标准,地表水分为五个等级:一类水质最好,三类水为合格,四类、五类水为污水,劣于五类的水体就丧失了基本的环境功能。化学耗氧量(COD)和氨氮(NH3-N)浓度是重要的水质指标。一类水的COD、NH3-N浓度分别不能超过15毫克/升、0.15毫克/升,三类水的浓度分别不超过20毫克/升、1.5毫克/升,五类水的该指标浓度分别不超过40毫克/升、2.0毫克/升。
而太湖之前制定的达标排放标准,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COD、NH3-N的浓度分别不超过100毫克/升、25毫克/升就视为达标,一些工业企业的合法排放标准更低,比如造纸、制浆行业,COD浓度不超过100毫克/升、NH3-N浓度不超过450毫克/升就可以“达标排放”。这样的“达标”废水中,COD和NH3-N浓度分别是地表五类水标准的2.5倍和225倍!这样的废水,就是用100倍的清水稀释,也仍然是污水。
四 太湖治理措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水环境污染、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紧缺是太湖流域三大主要的水问题。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就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整治太湖,但一直收效不明显,甚至还在不断恶化。
按照1998年的规划,整个太湖湖面的养殖面积要压缩到1.5万亩。后在江苏省渔政部门游说下,才增加了1万亩。然而,数字是会变魔术的。在2005年环保风声渐紧时,有官员才公开承认围网养殖面积是10万亩。2007年无锡蓝藻事件爆发后,借助卫星技术,公众才得以了解太湖围网养殖的真实面积——近20万亩。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研究报告显示,围网养殖面积超过40%湖面的东太湖,此前每年养殖残余物堆积湖底的速率为1.24厘米。照此速度,50年后,东太湖也许将真正消亡。
在此之前,为了实现“2000年太湖水变清”、“不让污染进入21世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务院有关部委会同苏浙沪两省一市发动过声势浩大的水污染治理运动,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1998年底的“聚焦太湖零点达标”行动,并在1999年元旦钟声敲响之前宣布“基本实现阶段性的治理目标”。
当时太湖水“变清”确定的治理目标是:1998年底实现全流域工业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沿湖宾馆和饭店等单位的废、污水要达标排放;2000年各出入太湖河流的水质都要达到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和规划要求,实现太湖水体变清。所谓的“零点达标”,就是在1998年底,太湖地区1035家重点污染企业必须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声势浩大的“零点行动”结束之后,宣布所有这些企业全部实现治理目标。
然而,进入新世纪后,太湖水不但没有变清,甚至持续恶化。据相关专家介绍,上世纪90年代在规划“太湖水变清”时,当时估算每年进入河道和湖泊的工业废水只有5.4亿立方米,生活污水的年排放量也只有3.2亿立方米左右。但在要求“变清”的2000年,排放的污水量惊人地增加:监测数据显示,2000年太湖流域点源污水排放量53.3亿立方米,其中工业污水32.4亿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20.9亿立方米。
显而易见,我国的政策还是不够完善,实施不够严格。也正因为这些缺陷,导致太湖越治越污的局面。
比起外国的一些湖泊治理,我国的政策还是有点急于求成,不够长远,并且投入还是不够的,例如,日本 琵琶湖被污染后,日本政府投入180亿美元,花了30年时间才将水质恢复成Ⅲ类水。可见,先污染后治理付出的代价是何等巨大,而且要治理好也不是一朝两朝的事。
而在国内太湖治理中,2011年太湖流域—贡湖湾水系治理工程25亿元融资合作项目的启动,与国外比起来,还略显小气,想完全搞好治理,达到标准,在治理中增加投入是在所难免的。
治理污染湖泊的案例在国外还有很多,特别是发达国家,他们治理政策起步早,经验丰富,技术也相对成熟。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加强与外国的合作,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参详较成熟的政策,吸取治理经验。当然,我们不能照般照抄,我们要在引进的基础上大幅改进,要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等情况相
符。我们也要关注外国的失败案例,分析失败原因,以此为鉴,避免前车之鉴。
结语
为了解决太湖问题给人民带来的困境,实现太湖的可持续发展,那太湖治理必须贯彻落实。从以前太湖治理过程和结果中出现的种种事项表明,太湖治理的道路是艰难和长远的,因此太湖治理必须制定严格的方案。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并要严格执行,在治理中也要注意可持续发展,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滞后,也不能超前致使社会经济无法承担。太湖治理更要走群防群治之路。只有发动群众的力量,才能发挥治理最好效果,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有效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浩 王建华《对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问题的思考》 《第三界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2007年 [2]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1282425-1-1.html [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592914.html
第三篇: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
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在全国占重地位。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已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太湖流域几处水域的观察、走访、调查,发现这几处水域较前些年有了改观、居民的环保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污染治理措施仍有不足。提出关停污染、发展治污,生态修复,调整产业结构等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建议。
关 键 词:太湖;水污染;原因;治理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跨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流域面积达36000余平方公里,承载人口3000多万,所创GDP占长三角区域工业的60%以上,城市化水平51%,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太湖对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作用重大,且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航运便利。太湖流域水资源支撑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水资源保护措施却相对滞后,水环境明显恶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太湖水质的污染明显加重,表现为每10年左右下降一个级别。目前全流域70%的河湖受到污染,80%河流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水标准,全湖水质达富营养化、局部重富营养化水平,导致流域的水质性水资源危机,直接影响到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保护太湖是个急需行动,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我们当地的大学生群体也理应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为拥有美丽家园出一份薄力。
一、水质现况
水质现状以前的太湖水质很好,我们采访横扇镇社区委员会钱见鸿书记时,他曾说道:“我可以这么说,我太湖的儿子,喝其水长大,游泳,洗澡,洗衣服洗菜等等,水质极好,爱护就是我们的命根。”而“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爆发,周边地区水质急剧下降,水中含氧量剧低,鱼虾大量死亡,接着水体发黑发臭,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的威胁。”横扇居民也说道:“那时的水非常清,非常好喝。可是后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周边就有很多的企业雨后春笋而起,大量的排放污水和污物到太湖里,我们渐渐的也不敢直接和和太湖水
了。还有2007年,在无锡,蓝藻爆发,我们周边的居民生活也受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们的水质污染很严重,我们当时也想政府反映情况。”现在太湖污染物成分复杂,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农村河网水质劣于城市地区。中科院湖泊研究所化验分析表明,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不仅有西方发达国家水污染第一阶段出现的以WBQ、重金属为主的特征,更有西方国家主要由E、R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第二阶段特点,还兼有西方国家水体以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为特征的第三阶段的特点。太湖流域河流湖泊总体水质为Ⅳ、Ⅴ类水,劣Ⅴ类水质占检测总数的1/3多。近20a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来的Ⅱ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个等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富营养为主。地表水体呈现出由市区向郊区蔓延的趋势;大中城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而农村地区污染依然十分严重,且有加剧的趋势。湖泊水质优于河道水质,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入湖河道(除望虞河)水质均差于太湖。总体上看,出湖河道的水质要优于入湖河道的水质。7月4日我们去了太浦闸,可能因为这是保护区段,观察感觉水质还不错,附近的排水管并没在排水,水面漂浮着零星的水草,还有大妈在那洗鸭子。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水太浦河水质较好,与东太湖水质相同,TN、TP均为Ⅱ至Ⅲ类水。太湖流域河网水系密集,有些靠近居民点的河道已经被填埋或截断,成为居民倾倒生活用水和固体垃圾的地方,大多已变为死水,污染十分严重,严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
二、污染原因
1,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污染迅速蔓延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呈增长的趋势。目前,太湖流域结构性污染十分严重,化工、纺织印染、黑色冶金依然是重点污染行业。由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布局的分散性、经营方式的多变性及其初级粗加工,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境内原本清澈的大小河道因大量工业废水的污染而变红变黑。90年代以来,尽管部分乡镇工业实行集中布局,但污染控制的成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2,土地利用方式与强度的急剧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太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用地大量转为工业用地,城市用地规模也急剧扩展。在耕地大量流失的同时,为保证粮食总产出的相
对稳定,不得不借助于农业投入的增加和科技进步,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度上升,化肥的过量使用,必然造成耕地质量的下降和大量化肥的流失。大规模的养殖业,大量的集中畜禽饲养场傍河湖而建,在网箱养殖过程中,投入到太湖中的饵料中只有30%被鱼类利用,其余的沉入湖底,污染水质。在这30%被利用的饵料中,有91%的氮磷流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养殖废弃物无任何处理的直接排放,已成为流域一大新的污染源。在土地利用方式转换过程中,局部水系遭到破坏,部分河流被填埋,一些河流虽然未被填埋,但阻隔了与其它水系之间的沟通,丧失和改变了原有的生态功能,影响了水系之间的正常水体和养分循环,降低了水环境容量和对污染物的稀释吸纳能力,间接地导致了水环境恶化。
3.,生活污水已成为太湖流域主要的污染源。污水处理速度赶不上产生速度,繁忙的航运也产生了大量污水。农村水网地区,不少河道严重淤塞,多年累积的水生植物体不断积累。长兴县水库库长分析道:“因为太湖周边都是居民区,家庭排污确实是难免的,且量大,很难得以解决。企业污水至少还有政策落实要求达标方可排出,有相应的技术流程来处理污水。”
4,环境治理投入甚微,废污水治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法制管理手段。太湖流域各主要城市除上海外,环保投入比例低,与国际标准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太湖流域污水处理能力相对废水排放量来说严重不足。现阶段工业废水的治理仍然以厂内处理为主,而且大多数城市生活污水尚未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由于需要的投资大、运行费高,往往难以落实,城市污水处理进展缓慢。
5,治污两头热中间不热。中央、省级很重视,当地居民由于身受其害也很重视,怨声载道,不过现在随着自来水的普及,更多的居民受水源的影响以比较小了。县、乡镇一级政府为了求政绩,尚未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而直接管理部门就是这些县乡干部,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一些私营企业老板为了追求高回报,采取非法手段与当地政府部门达成默契,或与环保部门打“ 时间差”。同时,环保直接管理队伍素质低,严重影响具体治理和控制效果。在长兴走访时就有居民反映清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6,治理的方式与区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就湖治湖,未从污染源、河网水系的源头进行治理,搞所谓的示范区的建设。在新的水环境、水系功能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规划与调整现代河网水系研究力度不足。
三、治理情况
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太湖污染治理问题,从1996以来,太湖就被作为中国水污染治理重点,制定了《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国家及地方先后共投入百余亿,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污措施,钱书记说:“国务院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11日在江苏无锡召开,以及江苏出台太湖水污染治理方案,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更加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和区域环境准入条件。如出台《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污染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排放单位排放指标》,从2007年7月1日起,调整省污水排放征收标准,有0.7元/污染物当量升至0.9元/污染物当量。2008年起,太湖地区企业告别排污物无视获得的历史,开始实行有偿使用政策;2009年建成太湖流域的实际谁排放交易市场;2010年初步形成太湖流域主要污染权交易市场。至今,太湖水质已得到很好的改善,管理仍在继续。”
四、治理建议
1、关停污染,发展治污。针对太湖流域水污染主要是工农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以及渔业养殖业污染等污染源的具体特点,国家及流域区内各地方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治污成果,横扇就实行沿太湖直线3公里以内不允许排污水和有污染企业,从而使水质达到了国标的几倍以上。长兴县对分散着的家庭企业排污喷水机改善为所有企业排污喷水机集合体进行统一治污再排放。此外利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发展建设污水处理产业。城市地区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实施企业化经营。
2、实施太湖生态修复工程。在控制污染源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太湖生态修复工程,旨在通过从生态系统的自然调配达到湖泊水域的自我修复,加快湖水治理的速度,改善太湖流域水质。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湖泊水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湖滨湿地,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3、调整产业结构。比如横扇根据其地理位置与产业结构,由之前的湖边有当地居民几只大船,关闭后转型为羊毛衫特色产业群,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4、加强监管。长兴成立了环太湖水之监查队,每隔一定时间不定期巡逻视察。这也就扼杀了一些不环保的行为,从而促进了太湖恢复,让太湖可持续发展,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文化效应。
5、此外,建设太湖流域新的河网水系,通过清淤和填塞工程,把清淤泥土用于填埋废弃的河浜,保证洪水通道和蓄洪面积,又要注意对废弃河浜的使用和环境的改善,或做渔池。
当然任何大事的完成均非一朝一夕、一人一己,太湖的治理也是要坚持多年、多方参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必须继续为其做出自己的贡献。相信在这样的努力下,我们终会实现太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太湖,3.刘兆德、虞孝感、王志宪,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自 然 资 源 学 报,第18卷,第4期,2003年7月。
第四篇: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
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在全国占重地位。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已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太湖流域几处水域的观察、走访、调查,发现这几处水域较前些年有了改观、居民的环保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污染治理措施仍有不足。提出关停污染、发展治污,生态修复,调整产业结构等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建议。
关 键 词:太湖;水污染;原因;治理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跨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流域面积达36000余平方公里,承载人口3000多万,所创GDP占长三角区域工业的60%以上,城市化水平51%,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太湖对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作用重大,且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航运便利。太湖流域水资源支撑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水资源保护措施却相对滞后,水环境明显恶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太湖水质的污染明显加重,表现为每10年左右下降一个级别。目前全流域70%的河湖受到污染,80%河流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水标准,全湖水质达富营养化、局部重富营养化水平,导致流域的水质性水资源危机,直接影响到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保护太湖是个急需行动,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我们当地的大学生群体也理应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为拥有美丽家园出一份薄力。
一、水质现况
水质现状以前的太湖水质很好,我们采访横扇镇社区委员会钱见鸿书记时,他曾说道:“我可以这么说,我太湖的儿子,喝其水长大,游泳,洗澡,洗衣服洗菜等等,水质极好,爱护就是我们的命根。”而“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爆发,周边地区水质急剧下降,水中含氧量剧低,鱼虾大量死亡,接着水体发黑发臭,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的威胁。”横扇居民也说道:“那时的水非常清,非常好喝。可是后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周边就有很多的企业雨后春笋而起,大量的排放污水和污物到太湖里,我们渐渐的也不敢直接和和太湖水了。还有2007年,在无锡,蓝藻爆发,我们周边的居民生活也受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们的水质污染很严重,我们当时也想政府反映情况。”现在太湖污染物成分复杂,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农村河网水质劣于城市地区。中科院湖泊研究所化验分析表明,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不仅有西方发达国家水污染第一阶段出现的以WBQ、重金属为主的特征,更有西方国家主要由E、R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第二阶段特点,还兼有西方国家水体以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为特征的第三阶段的特点。太湖流域河流湖泊总体水质为Ⅳ、Ⅴ类水,劣Ⅴ类水质占检测总数的1/3多。近20a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来的Ⅱ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个等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富营养为主。地表水体呈现出由市区向郊区蔓延的趋势;大中城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而农村地区污染依然十分严重,且有加剧的趋势。湖泊水质优于河道水质,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入湖河道(除望虞河)水质均差于太湖。总体上看,出湖河道的水质要优于入湖河道的水质。7月4日我们去了太浦闸,可能因为这是保护区段,观察感觉水质还不错,附近的排水管并没在排水,水面漂浮着零星的水草,还有大妈在那洗鸭子。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水太浦河水质较好,与东太湖水质相同,TN、TP均为Ⅱ至Ⅲ类水。太湖流域河网水系密集,有些靠近居民点的河道已经被填埋或截断,成为居民倾倒生活用水和固体垃圾的地方,大多已变为死水,污染十分严重,严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
二、污染原因
1,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污染迅速蔓延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呈增长的趋势。目前,太湖流域结构性污染十分严重,化工、纺织印染、黑色冶金依然是重点污染行业。由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布局的分散性、经营方式的多变性及其初级粗加工,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境内原本清澈的大小河道因大量工业废水的污染而变红变黑。90年代以来,尽管部分乡镇工业实行集中布局,但污染控制的成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2,土地利用方式与强度的急剧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太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用地大量转为工业用地,城市用地规模也急剧扩展。在耕地大量流失的同时,为保证粮食总产出的相对稳定,不得不借助于农业投入的增加和科技进步,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度上升,化肥的过量使用,必然造成耕地质量的下降和大量化肥的流失。大规模的养殖业,大量的集中畜禽饲养场傍河湖而建,在网箱养殖过程中,投入到太湖中的饵料中只有30%被鱼类利用,其余的沉入湖底,污染水质。在这30%被利用的饵料中,有91%的氮磷流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养殖废弃物无任何处理的直接排放,已成为流域一大新的污染源。在土地利用方式转换过程中,局部水系遭到破坏,部分河流被填埋,一些河流虽然未被填埋,但阻隔了与其它水系之间的沟通,丧失和改变了原有的生态功能,影响了水系之间的正常水体和养分循环,降低了水环境容量和对污染物的稀释吸纳能力,间接地导致了水环境恶化。
3.,生活污水已成为太湖流域主要的污染源。污水处理速度赶不上产生速度,繁忙的航运也产生了大量污水。农村水网地区,不少河道严重淤塞,多年累积的水生植物体不断积累。长兴县水库库长分析道:“因为太湖周边都是居民区,家庭排污确实是难免的,且量大,很难得以解决。企业污水至少还有政策落实要求达标方可排出,有相应的技术流程来处理污水。”
4,环境治理投入甚微,废污水治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法制管理手段。太湖流域各主要城市除上海外,环保投入比例低,与国际标准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太湖流域污水处理能力相对废水排放量来说严重不足。现阶段工业废水的治理仍然以厂内处理为主,而且大多数城市生活污水尚未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由于需要的投资大、运行费高,往往难以落实,城市污水处理进展缓慢。
5,治污两头热中间不热。中央、省级很重视,当地居民由于身受其害也很重视,怨声载道,不过现在随着自来水的普及,更多的居民受水源的影响以比较小了。县、乡镇一级政府为了求政绩,尚未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而直接管理部门就是这些县乡干部,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一些私营企业老板为了追求高回报,采取非法手段与当地政府部门达成默契,或与环保部门打“ 时间差”。同时,环保直接管理队伍素质低,严重影响具体治理和控制效果。在长兴走访时就有居民反映清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6,治理的方式与区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就湖治湖,未从污染源、河网水系的源头进行治理,搞所谓的示范区的建设。在新的水环境、水系功能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规划与调整现代河网水系研究力度不足。
三、治理情况
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太湖污染治理问题,从1996以来,太湖就被作为中国水污染治理重点,制定了《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国家及地方先后共投入百余亿,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污措施,钱书记说:“国务院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11日在江苏无锡召开,以及江苏出台太湖水污染治理方案,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更加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和区域环境准入条件。如出台《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污染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排放单位排放指标》,从2007年7月1日起,调整省污水排放征收标准,有0.7元/污染物当量升至0.9元/污染物当量。2008年起,太湖地区企业告别排污物无视获得的历史,开始实行有偿使用政策;2009年建成太湖流域的实际谁排放交易市场;2010年初步形成太湖流域主要污染权交易市场。至今,太湖水质已得到很好的改善,管理仍在继续。”
四、治理建议
1、关停污染,发展治污。针对太湖流域水污染主要是工农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以及渔业养殖业污染等污染源的具体特点,国家及流域区内各地方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治污成果,横扇就实行沿太湖直线3公里以内不允许排污水和有污染企业,从而使水质达到了国标的几倍以上。长兴县对分散着的家庭企业排污喷水机改善为所有企业排污喷水机集合体进行统一治污再排放。此外利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发展建设污水处理产业。城市地区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实施企业化经营。
2、实施太湖生态修复工程。在控制污染源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太湖生态修复工程,旨在通过从生态系统的自然调配达到湖泊水域的自我修复,加快湖水治理的速度,改善太湖流域水质。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湖泊水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湖滨湿地,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3、调整产业结构。比如横扇根据其地理位置与产业结构,由之前的湖边有当地居民几只大船,关闭后转型为羊毛衫特色产业群,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4、加强监管。长兴成立了环太湖水之监查队,每隔一定时间不定期巡逻视察。这也就扼杀了一些不环保的行为,从而促进了太湖恢复,让太湖可持续发展,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文化效应。
5、此外,建设太湖流域新的河网水系,通过清淤和填塞工程,把清淤泥土用于填埋废弃的河浜,保证洪水通道和蓄洪面积,又要注意对废弃河浜的使用和环境的改善,或做渔池。
当然任何大事的完成均非一朝一夕、一人一己,太湖的治理也是要坚持多年、多方参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必须继续为其做出自己的贡献。相信在这样的努力下,我们终会实现太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太湖,http://baike.baidu.com/view/1596.htm 2.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http:// 3.刘兆德、虞孝感、王志宪,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自 然 资 源 学 报,第18卷,第4期,2003年7月。
第五篇:太湖水污染的原因与治理
太湖水污染的原因与治理
一﹑太湖简介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36000余平方公里,位于长江三角洲下游,横跨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虽然太湖只占全国面积的0.4%,但承载人口3000多万,创造了全国11.6%的GDP和16.7%的财政收入,长三角区域工业的60%以上,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同时,太湖也是我国著名的粮仓。
太湖对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作用重大,且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航运便利。太湖流域水资源支撑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水资源保护措施却相对滞后,水环境明显恶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太湖水质的污染明显加重,表现为每10年左右下降一个级别。目前全流域70%的河湖受到污染,80%河流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水标准,全湖水质达富营养化﹑局部重富营养化水平,导致流域的水质性水资源危机,直接影响到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保护太湖是个急需行动,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二﹑太湖水质状况
20世纪80年代初,太湖水质良好,以Ⅱ类、中营养一中富营养水体为主,符合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据1981年调查,太湖水域属Ⅱ类水的面积占69%,Ⅲ类水占30%,Ⅳ类水占1%;中营养状态面积占83%。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周边有很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而起,大量的排放污水和污物到太湖里,现在太湖污染物成分复杂,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农村河网水质劣于城市地区。中科院湖泊研究所化验分析表明,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不仅有西方发达国家水污染第一阶段出现的以WBQ、重金属为主的特征,更有西方国家主要由E、R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第二阶段特点,还兼有西方国家水体以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为特征的第三阶段的特点。太湖流域河流湖泊总体水质为Ⅳ、Ⅴ类水,劣Ⅴ类水质占检测总数的1/3多。近20年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来的Ⅱ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个等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富营养为主。地表水体呈现出由市区向郊区蔓延的趋势;大中城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而农村地区污染依然十分严重,且有加剧的趋势。湖泊水质优于河道水质,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入湖河道(除望虞河)水质均差于太湖。总体上看,出湖河道的水质要优于入湖河道的水质。太湖水污染是近几年追求GDP的产物,严重影响当地经济乃至威胁全国经济的发展,解决太湖问题刻不容缓。
三﹑污染原因
1.工业污染
目前,太湖流域结构性污染十分严重,化工、纺织印染、黑色冶金是重点污染行业。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布局的分散性、经营方式的多变性及其初级粗加工,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工业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用水,许多工厂为了用水与排放方便便建设在太湖周边,这些工厂包括化工、纺织印染、黑色冶金等。工厂分布分散,经营方式多变,加工形式粗放,其排出的污水多未经过处理,排入太湖后
造成的污染极度严重,湖水变黑变红。90年代以来,尽管部分乡镇工业实行集中布局,但污染控制的成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论证。2.农业污染
随着工厂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太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用地大量转为工业用地,城市用地规模也急剧扩展,农村的人地矛盾大大加剧。随着耕地的流失,为了保证粮食的产量,农民不得已使用大量的农药与化肥来增产,污染了土壤与水源,化肥的过量使用,必然造成耕地质量的下降和大量化肥的流失。肥料中的营养物质入湖后更是大大加重了太湖的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发绿发臭。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化肥使用量有所减少,但农业发展对水域环境变化新的影响因素又出现,大规模的养殖业,大量的集中畜禽饲养场傍河湖而建,在网箱养殖过程中,投入到太湖中的饵料中只有30%被鱼类利用,其余的沉入湖底,污染水质。在这30%被利用的饵料中,有91%的氮磷流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养殖废弃物无任何处理的直接排放,已成为流域一大新的污染源。3.污水排放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改善显著,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逐步城市化。太湖流域城市化已超过51%,年生产生活污水已达5x108t。生活中的生活垃圾、粪便、第三产业用水和航行船只排放的污水也成为了污染太湖的一部分。污水处理速度赶不上产生速度,繁忙的航运也产生了大量污水。农村水网地区,不少河道严重淤塞,多年累积的水生植物体不断积累。大量使用的洗涤剂中磷含量很高,这也是太湖藻类爆发的一大促成因素。4.废污水治理能力不足
太湖流域各主要城市除上海外,环保投入比例低,与国际标准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太湖流域污水处理能力相对废水排放量来说严重不足。现阶段工业废水的治理仍然以厂内处理为主,而且大多数城市生活污水尚未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由于需要的投资大、运行费高,往往难以落实,城市污水处理进展缓慢。5.治理不当
在治理太湖的工作上,有关部门未从太湖污染的源头入手,仅是“就湖治湖”,不控制太湖周边水质极差的河流和污染源,仅盲目的在太湖范围内寻求解决。研究重点不正确,仅就水土界面营养盐的交换、水生植被恢复、清理河湖淤泥、藻类生长的机理等,即重视了湖泊内源污染、富营养化研究,而忽视了对河道的治理方式、技术,河道入湖口前置库的恢复与建设的生态效果研究和周边污染源的治理。
四﹑对策建议
1.仅 “就湖治湖”不能解决太湖污染问题,要从流入太湖的河流入手治理。建立有实际功用的水闸和污水处理厂,有效率的处理注入太湖的污水。建河水入湖前的前置库,将河湖交界及河道末端作为前置库,对水质进行调控,进行生物物理和化学治理。
2.对工厂和农业生产进行严密监控,建立污水处理厂对废水进行脱氮除磷,最大力度的避免营养物质流入太湖造成藻类过剩生长。引导工业向着低污染低消耗发展,从源头上控制废水的产生。要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农田污染,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3.太湖周边地区污水处理厂数量不够,国家应采取政策支持,使更多企业乐于投
身污水处理事业并认真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国家要根据污水排放的状况,帮助企业合理规划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位置,最高效率的处理流入太湖的污水。
4.治湖先治河,国家应从河流开始治理,河流要从源头开始控制。在上游建立保护区,保持源头的水源清洁,能在很大限度上避免河流在全流域内被污染以及二次污染。
五﹑总结
几十年以前的太湖并未受到严重污染,而近些年来太湖污染却日益严重且难以控制,对比现状与历史,不难发现其中最大的变化因素就是人类的技术发展。人为因素对太湖的污染与富营养化起到了致命的作用。水是生命之源,水体污染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让我们共同努力,早日恢复美好太湖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