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情况汇报
2008年度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 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报告
2008年,园区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在新区、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高度关注和正确领导下,在新区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怀和精心指导下,紧密围绕新区下达的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和环保优先“八大行动”方针,以截污纳污和“河长制”全覆盖管理为重要抓手,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强环境管理和生态建设,截污控源,铁腕治污,有力推动了园区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工作
1、大力推进截污管网建设和污水接管工作。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的截流力度,着力解决污水治理的突出问题,污水管网建设和接管工作都有了较大进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完成了锡宅路、红光工业小区污水管网建设和振发公寓、丰硕苑、咏硕苑、润硕苑等生活小区的雨污管网分流改造以及吉祥国际小区、港欣商住广场、润硕新天地等商住小区的污水接管工作,建设管网长度26.5公里。全面启动了南河港以北、通祥路以西、机场以东、新宅路以南合围区域约1.9平方公里的农村截污工程建设,管网长度约40公里,计划投资1200万元,力争春节前竣工。把加快污水接管作为截污工作的落脚点,成立了污水接管工作领导小组,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企事业单位污水接管工作的通知》(锡空管发[2008]47号),按照“条线管理,属地管理”原则,对园区所有企事业单位的污水接管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提出了“咬定目标、全面落实截污工作各项措施和攻坚克难、确保完成污水综合治理目标”的工作要求,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11月底,共完成了124家企业和6家重点生活污水排放户的污水接管和《排水许可证》发放工作,按照新区129家企业和15家重点生活污水排放户实现排水许可的考核指标,其余任务将在年底前全面完成。
2、积极实施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清洁能源区建设和绿色社区创建工作。
全年共取缔煤锅炉8台,完成清洁生产企业审核5家,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累计达到18家,完成了咏硕苑社区市级绿色社区验收。完成了烟尘控制区检测,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了100%。工业集中区通过了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监督审核。
二、主要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河长制”全覆盖管理的指示精神,今年来,空港园区全面实施“河长制”管理,切实推进排污口封堵、清淤调水、畜禽养殖取缔等各项河道综合治理工作,园区的河道断面水质、水环境质量和河容河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园区共有23条主要河道、24个断面纳入“河长制”管理体系,全部因“河”制宜,制订了“一河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合力促进了“河长制”管理工作顺利推进。规划建设环保处根据“河长制”考核断面布点,主动与上级监测部门联系,进行跟踪监测,在第一时间掌握监测数据。根据监测情况分析原因,查找源头,对河道进行污染源普查,提出整改意见,及时通报给各河长。同时加强督察,每半月组织对“河长制”河道进行巡视,掌握水质动态变化情况和河道容貌,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各河长,并督促有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另外,还重点加强了沿河企业偷排放及超标排放的监控和处罚力度,做好接管限排工作。组织完成了16家企业的入河排污口封堵工作,并按照新区统一要求进行立标管理,联合新区对严重违法违规排污单位无锡华美印染厂作出了关停处理。经发处重点加强对沿河“三高两低”企业和“五小”企业的关停整治力度,共关停了7家小化工。社事处农服中心组织了辖区河道的基础资料的调查摸底,并把河道清淤、河道漂浮物打捞清运和畜禽养殖取缔作为整治重点,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共清淤河道37条,清淤长度达到37公里,完成土方61万立方米;清除岸脚垃圾8600立方米;取缔养鸡户3户、养猪户7户。建立了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配有保洁人员65人,打捞船34只,总计投入近800万元。城管、拆迁、公安、工商等部门坚决取缔沿河违章建筑、无证堆场及收废收旧点,拆除违章建筑85平方米,取缔无证塑料加工点3个。
三、工业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严把项目审批关,坚决杜绝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污染项目进 入园区。继续推行环保预审制,把环保审查把关的程序前移,坚决做到“四个一律不批”:凡新办化工企业一律不批;凡有氮磷排放的工业项目一律不批;凡超出区域环境容量的项目一律不批;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同时,根据建设项目名录,及时掌握新、扩、改建项目动态,积极主动参与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做到了“三不一跟踪”,即不环评不准立项、不办理手续不准开工、不达标不准验收,对建设项目环保措施、环保设施落实情况全程跟踪检查。今年来共审批项目85个(其中环评表37家),配合新区环保“三同时”验收6 家,环保土建验收 25家,自行验收企业25家。
2、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巡查,严格控制企业的违法违规排污行为。入夏期间,针对气温逐步升高、环保形势趋紧的实际,我们立足早筹划、早防控,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环保工作进行部署,及时组织人员对入河、沿河排污情况进行排查,开展了排放口封堵情况回头看。在日常监察中,突出加强对无锡华美印染厂、硕阳不锈钢有限公司等重点监管企业的巡查,增加频次,详细做好台账记录。尤其在无锡华美印染厂出现严重的违法违规排污行为后,我们建立了夜查制度,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依法关停工作,确保园区环保形势的稳定。
3、加强环保宣传,足额征收排污费。加大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结合“6.5”环境日等活动,采取悬挂大幅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企业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排污收费政策标准,加强与排污单位的相互理解,强化年度排污申报工作。通过 环境现场执法与提高服务质量明确了企业缴纳排污费的知情权、责任权,提高排污单位的环保意识,调动排污单位保护环境的主动性,促进了收费工作的顺利进行。今年共征收排污费497802元,超额完成近7万元。
四、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各自然村均设臵了集中垃圾箱,由环卫人员定期清理,经垃圾中转站集中压缩后运至桃花山填埋处理,建立了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收集、中转、清运的长效管理机制。园区共有环卫保洁人员318人,垃圾中转人员30人,封闭式垃圾运输车3辆,全年清运垃圾20075吨,辖区生活垃圾收集率、转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完成了城中村综合环境改造。今年计划投资运行能力200吨/天的垃圾中转站已完成初步设计,待新区统一完成设备招投标后立即投入建设。
完善生态绿化建设,重点推进环太湖高速、经一路、市民广场二期等绿化工程,全年新增绿化造林1262亩,其中城镇新增绿地17.4万平方米,公共绿地4.4万平方米,绿化造林1001亩。
五、其它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1、坚持环保优先,确保机构、人员、装备、资金落实到位。认真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将环境保护列入综合决策,环保目标纳入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把完成情况和生态建设成效作为各部门年终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环境保护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的顺利完成。为保 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园区成立了环保办公室,现有人员6人,配备了环保专用车辆。同时,还进一步加大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并将其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建立了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城镇建设等方面优先保证环保建设资金需求。全年污水管网建设、集中供热项目、清洁能源替代、城镇气化工程、河道综合整治、生态绿化建设等重大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工程总投入占GDP的2%以上。
2、认真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按照新区污染源普查的统一部署和实施步骤,共对1645个对象进行了清查,最终确定897家普查对象,其中第三产业267家、工业企业630家、危险废物处臵厂1家(污水处理厂由新区污染源普查办普查),高标准、高质量地圆满完成了所有普查对象的入户调查、数据填报、审核和数据库录入、上报工作,详细掌控了园区企业的污水排放情况,为进一步控制污染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以人为本抓好环境信访工作。全年共受理环境信访28件,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调查处理,初信初访办结率达到100%,有效避免了重复信访和集体上访。
一年来,我们虽然在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工作推进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有些任务指标离新区的考核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非规划建设区污水生态化处理率未能达到80%;二是河道断面水质达标率偏低,水质改善不明显。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1、2008年园区路桥、安居房 等重点项目投入大,受财力限制,同时结合园区开发建设和拆迁的实际,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决定对有些区域暂不实施截污工程;
2、硕放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运行能力为2万吨/天,今年经过提标改造后实际日处理能力不足1.5万吨,而按照园区实际接管排放量来计算约在1.8万吨/天左右,导致园区的污水管网长期处于满管状态,部分管网内污水渗漏、倒排,进入河道,影响河道水质。另外,通过调查发现,现有安居小区阳台上的洗衣机、洗手池的污水均排入雨水管,急需进行改造。
2009年,空港产业园区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将继续紧密围绕新区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无锡市水污染防治条例》,本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的工作思路,以支持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狠抓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加强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园区环境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2017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2017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市环委会办公室关于对市直单位2017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目标考核的通知》的文件精神,XXX办公室对机关2016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自查,自查得分100分,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办领导班子积极深化对新形势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坚持环保工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和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工作责任”的制度。我办成立了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XXX任组长,负责环境保护全面工作,XXX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秘书科,由秘书科科长XX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办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开展。全办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主任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有具体负责人的“一岗双责”工作格局,狠抓环保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开展宣传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我办采取各种形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提 1
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一是从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入手,对干部职工进行教育和引导,充分利用周四集中学习机会,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拓宽干部职工了解、增长环保知识的渠道。二是在宣传栏上张贴《XXX办公室环境保护工作倡议书》,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倡议,呼吁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共创绿色机关,增强环保意识。三是发挥地方志优势,在2017年卷《十堰年鉴》专设“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发展方略、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专栏,生态文明专栏。编辑过程中突出环保活动内容,利用地方志平台,加强对环保工作的宣传。三是组织机关干部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如积极参加植树活动,在景区捡拾垃圾活动,清除办公楼、家属区垃圾广告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全办干部职工的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三、建立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为了将环保工作落到实处,坚持执行,我办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如《XXX办公室环境保护管理制度》《XXX办公室文明卫生公约》《XXX办公室禁烟制度》《XXX办公室资源节约办法》等。通过制度化管理,使环境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条不紊。使全体干部职工在人人自律的氛围中不断增强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职责的意识,逐步形成“崇尚俭朴节约、善待环境”的良好风尚。
四、坚持厉行节约,倡导低耗办公
加强对水、电、汽油、纸等用品的管理,要求各科室在自然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尽可能关闭照明灯具,长时间不用的电器设备断电,下班后切断所有电源,减少待机耗电,使用空调时关紧门窗。加大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力度,充分利网站、QQ群,大力推行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各类文件处理尽量在网上进行,大大减少了办公用纸消耗;同时引导、培养干部职工养成收发电子邮件的习惯,不用或少用传真,节约用纸,尽量避免打印,如果必要则选择双面打印,做好复印机的保养。定期对电话进行消毒。倡导使用环保公务用品,逐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优先采购环保、可降解、无公害、资源可再利用的办公用品和设施。各科室加强协调,外出办公坐公交车,使用公车时尽量“拼车”,不因私使用公车。
五、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办公环境
我办致力营造整洁、舒适、有序的办公环境。一是整治办公环境。保持办公环境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条不紊、一目了然,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了资源浪费。二是加大对办公室内绿化改造,在办公室种养、摆放绿色盆栽植物,同时在办公室及会议室内设置“禁止吸烟”标识,有效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了办公环境。三是倡导实施办公垃圾分类管理,机关使用的所有办公用品尽量选用绿色环保产品。逐渐改善办公环境、创建绿色机关。
六、加强监督检查,持续改进优化
我办将环境保护工作列入考核计划,通过不定期巡查等监督检查措施,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约束、改进不良习惯,矫正不好的行为,使大家在人人自律的氛围中不断增强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职责的意识,逐步形成“崇尚俭朴节约、善待环境”的良好风尚,充分调动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
今后我办将继续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要求,全面落实以“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为核心的环境保护制度,把环保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高标准完成环保工作各项任务,为我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做出贡献。
第三篇:关于太湖治理几个问题的探讨
华南农业大学 专 业 概 念 论 文
关 于 太 湖 治 理 的 小 探 讨
班 级:学 号:姓 名:专 业:指导老师:
级水利3班 黄 远 军 水利水电工程 陈 方 竹
201130540314
摘要 太湖流域严重的水污染状况,已经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将来也必然会妨碍整个流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因而必须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措施。随着对太湖治理的重视,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于2011年8月24日通过《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并于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本文对太湖治理中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
太湖流域 太湖治理 水污染 一 太湖概况
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苏省境内,湖水南部与浙江省相连。它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太湖横跨苏州吴中、无锡滨湖、常州武进、宜兴,分别由苏州、无锡、常州管辖。
太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江苏省南部境内。今太湖三分之二水域在苏州行政区划之内。正常水位3公尺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4公尺,蓄水27.2亿立方公尺。太湖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以不到全国0.4%的土地和3.2%的人口,创造了11.6%的GDP。太湖流域内人口密度大,经济活动密集,天然水循环速率缓慢,社会水循环通量大,单位国土上承载污染负荷高,水环境保护、防洪和供水压力很大。
据调查,东太湖如今42.8%的湖面已成为沼泽,39.5%的湖区正在向沼泽演变,无沼泽的湖区仅占湖区面积的17.7%。在低水位期间。30%的湖底露出水面成为滩地。据太湖流域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唐宋时期,东太湖面积约为400——500平方公里,如今只有120多平方公里。二 治理背景和方向
1991年:122个湖泊中,51%富营养化,2005年:133个湖泊中,88.5%富营养化。61%国控重点湖(库)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
大中型湖泊中太湖、巢湖、滇池、洞庭湖、洪泽湖、白洋淀等资源属性受到威胁。太湖局的调查分析表明,1998年以来,无锡和常州地区的污染物主要通过宜溧河、殷村港、漕桥河、太运河等进入太湖,通过上述河流进入太湖的各污染负荷量均超过上游地区入湖总量的50%。2007年因严重蓝藻暴发引发的供水危机,几乎宣告了太湖的死刑。因为蓝藻暴发导致全城供水中断,无锡人吃过苦头。
2011年11月29日,太湖流域—贡湖湾水系治理工程25亿元融资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太湖流域—贡湖湾水系治理项目包括防洪排涝、水系优化及河道整治、污水截流与占地拆迁三大工程,总投资超过39亿元。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贡湖湾水系治理项目结束后,区域内河道的调蓄和自净能力将大大提高,不仅可减少水灾损失,还能改善水质,净化空气。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晓东先生总结出了太湖的八大特点之中有三点提到太湖治理的相关现状:太湖围湖造田,湿地、生态已退化;太湖治理多年,科学治太尚不到家,周边群众未广泛参加;太湖治理全国期望值大。
在太湖治理过程中,要从太湖流域的基本特性入手,以湖泊流域“自然一人工”二元水循环的水量水质过程为主线,系统地对流域水污染问题进行了梳理与诊断,构建了流域水质、水量、水生态全要素、全过程综合调控体系方案;针对太湖流域的特点,借助系统论与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对流域水污染的源头减排、末端治理、水体修复与应急管理以及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剖析与政策设计。要治理好太湖就一定要统筹全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民生为本。三 影响太湖水质问题,造成如今现状的根本原因
毫无疑问,太湖流域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沉重代价,这样的结果,令人深思,值得警醒。问题的关键在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多年,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太湖水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归根到底无外乎如下原因: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地政府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不力有关;江苏的乡镇企业太多了,企业又没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太湖水难以按计划“变清”,国家投入上百亿元的治理资金还没有给太湖流域的近4000万居民带来
记忆中清洁的湖水,原因错综复杂。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治理措施跟不上长三角地区迅猛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就是说,水消耗量越来越多,而对工农业和居民生活所排放的污水、废水,治理措施和治理标准严重滞后。
另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治理标准不严,目前太湖达标排放的标准定得很低,从工厂排污口和污水处理厂出来的,仍然是劣于五类的污水。
按照国家标准,地表水分为五个等级:一类水质最好,三类水为合格,四类、五类水为污水,劣于五类的水体就丧失了基本的环境功能。化学耗氧量(COD)和氨氮(NH3-N)浓度是重要的水质指标。一类水的COD、NH3-N浓度分别不能超过15毫克/升、0.15毫克/升,三类水的浓度分别不超过20毫克/升、1.5毫克/升,五类水的该指标浓度分别不超过40毫克/升、2.0毫克/升。
而太湖之前制定的达标排放标准,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COD、NH3-N的浓度分别不超过100毫克/升、25毫克/升就视为达标,一些工业企业的合法排放标准更低,比如造纸、制浆行业,COD浓度不超过100毫克/升、NH3-N浓度不超过450毫克/升就可以“达标排放”。这样的“达标”废水中,COD和NH3-N浓度分别是地表五类水标准的2.5倍和225倍!这样的废水,就是用100倍的清水稀释,也仍然是污水。
四 太湖治理措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水环境污染、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紧缺是太湖流域三大主要的水问题。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就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整治太湖,但一直收效不明显,甚至还在不断恶化。
按照1998年的规划,整个太湖湖面的养殖面积要压缩到1.5万亩。后在江苏省渔政部门游说下,才增加了1万亩。然而,数字是会变魔术的。在2005年环保风声渐紧时,有官员才公开承认围网养殖面积是10万亩。2007年无锡蓝藻事件爆发后,借助卫星技术,公众才得以了解太湖围网养殖的真实面积——近20万亩。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研究报告显示,围网养殖面积超过40%湖面的东太湖,此前每年养殖残余物堆积湖底的速率为1.24厘米。照此速度,50年后,东太湖也许将真正消亡。
在此之前,为了实现“2000年太湖水变清”、“不让污染进入21世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务院有关部委会同苏浙沪两省一市发动过声势浩大的水污染治理运动,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1998年底的“聚焦太湖零点达标”行动,并在1999年元旦钟声敲响之前宣布“基本实现阶段性的治理目标”。
当时太湖水“变清”确定的治理目标是:1998年底实现全流域工业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沿湖宾馆和饭店等单位的废、污水要达标排放;2000年各出入太湖河流的水质都要达到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和规划要求,实现太湖水体变清。所谓的“零点达标”,就是在1998年底,太湖地区1035家重点污染企业必须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声势浩大的“零点行动”结束之后,宣布所有这些企业全部实现治理目标。
然而,进入新世纪后,太湖水不但没有变清,甚至持续恶化。据相关专家介绍,上世纪90年代在规划“太湖水变清”时,当时估算每年进入河道和湖泊的工业废水只有5.4亿立方米,生活污水的年排放量也只有3.2亿立方米左右。但在要求“变清”的2000年,排放的污水量惊人地增加:监测数据显示,2000年太湖流域点源污水排放量53.3亿立方米,其中工业污水32.4亿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20.9亿立方米。
显而易见,我国的政策还是不够完善,实施不够严格。也正因为这些缺陷,导致太湖越治越污的局面。
比起外国的一些湖泊治理,我国的政策还是有点急于求成,不够长远,并且投入还是不够的,例如,日本 琵琶湖被污染后,日本政府投入180亿美元,花了30年时间才将水质恢复成Ⅲ类水。可见,先污染后治理付出的代价是何等巨大,而且要治理好也不是一朝两朝的事。
而在国内太湖治理中,2011年太湖流域—贡湖湾水系治理工程25亿元融资合作项目的启动,与国外比起来,还略显小气,想完全搞好治理,达到标准,在治理中增加投入是在所难免的。
治理污染湖泊的案例在国外还有很多,特别是发达国家,他们治理政策起步早,经验丰富,技术也相对成熟。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加强与外国的合作,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参详较成熟的政策,吸取治理经验。当然,我们不能照般照抄,我们要在引进的基础上大幅改进,要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等情况相
符。我们也要关注外国的失败案例,分析失败原因,以此为鉴,避免前车之鉴。
结语
为了解决太湖问题给人民带来的困境,实现太湖的可持续发展,那太湖治理必须贯彻落实。从以前太湖治理过程和结果中出现的种种事项表明,太湖治理的道路是艰难和长远的,因此太湖治理必须制定严格的方案。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并要严格执行,在治理中也要注意可持续发展,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滞后,也不能超前致使社会经济无法承担。太湖治理更要走群防群治之路。只有发动群众的力量,才能发挥治理最好效果,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有效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浩 王建华《对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问题的思考》 《第三界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2007年 [2]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1282425-1-1.html [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592914.html
第四篇:太湖的治理
太湖的治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湖地区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太湖水环境不断恶化。2007年5月,太湖暴发大规模蓝藻,温家宝专程到太湖地区调查研究,提出治理太湖的十项要求。如今已时过4年,温总理十分牵挂着太湖治理工作的进展。7日上午,他一下飞机立即前往太湖地区实地考察治理情况,并在船上召开会议听取汇报。
当地负责人向总理报告说,通过加大投入、促进经济转型、加强生态清淤以及调水引流等措施,太湖治污工作取得明显效果。江苏沿湖地区关闭小化工厂3000多家,新建1000多个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设施,蓝藻发生次数和面积明显减少,水质持续改善,尤其是居民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温家宝说,太湖治理,举国关注。近几年,在国家支持下,江苏省加强领导,措施坚决有力,规划周密科学,治理效果比预期的要好。但是,太湖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坚持不懈抓下去,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从根本上把太湖治理好。
会议结束后,温家宝总理走上船头,极目远眺,清风徐徐,水波荡漾。他不断询问环湖产业调整情况,思考治理太湖的长远之策。检验人员递上从湖里打来的一瓶水和水质检验报告,温总理仔细观看。看到水质比以往有了较大改善,总理十分高兴。船近月亮湾,一条清淤船正在清理湖底淤泥。温总理说:“关键是处理好清理的淤泥。”随后,他来到淤泥处理现场,详细了解淤泥处理过程。他还到临近太湖的马山镇耿湾村考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温总理在谈到太湖治理时就对江苏省负责人说,太湖周边经济结构太“重”了,要调“轻”一点。近几年,江苏省在太湖周边限制重化工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不但环境改善了,而且经济获得了更高水平的发展。
温家宝总理还到无锡德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考察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他说,无锡要建成生态城、旅游服务城、高科技城、宜居城,一定要把生态环保这篇文章做好。
作为21世纪的学生,我们更要保护坏境,保护太湖。享低污染,低碳生活。
第五篇:关于太湖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的报告
关于太湖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的报告
一、太湖的简介
太湖是太湖流域第一大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又是长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湖面形态如向西突出的新月。南岸为典型的圆弧形岸线,东北岸曲折多湾,湖岬、湖荡相间分布,以湖岸计算的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太湖中现有51个岛屿,总面积89.7平方公里。因此太湖实际水面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总线405公里。平均水深1.89米,从湖底地形可见湖盆的地势是由东向西倾斜,湖盆形态呈浅碟形。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邻苏州,水域面积约为3159平方千米。
太湖古称震泽、具区、笠泽、五湖。历史上太湖水域基本属苏州所辖,今三分之二水域在苏州行政区划之内。过去认为太湖是由长江、钱塘江下游泥沙封淤古海湾而成,有一种说法是近一万年前陨石撞击形成的湖荡区,产生了太湖、阳澄湖、淀山湖、金鸡湖、独墅湖、汾湖等众多湖荡,天体猛烈撞击而产生了一次较强大的地震等破坏,故古人称太湖为震泽。正常水位3公尺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4公尺,蓄水27.2亿立方公尺。主要水源有二︰一为来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为70多条漊港注入;另一来自江苏宜溧山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太湖水由北东两面70多条河港下泄长江,以娄江(下游称浏河)、吴淞江(下游称苏州河)、黄浦江为主(“三江”)。黄浦江为最大泄水河道约占总出水量的80%。其余诸河港流量较小,每因海潮顶托或江水上涨而倒流。整个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连同进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组成一个密如蛛网的水系。对航运、灌溉和调节河湖水位都十分有利。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它自镇江谏壁口引长江水南流,穿过太湖水系众多的河流和湖荡,吞吐江湖,调节水量,成为这个水网的重要干流。湖中现存岛屿40多个,以西洞庭山最大。东岸、北岸有洞庭东山、灵岩山、惠山、马迹山等低丘,山水相连,风景秀丽,为著名游览区。沿湖丘陵和湖中岛山盛产茶叶、桑蚕以及亚热带果品杨梅、枇杷、板栗、柑橘等。太湖平原旧河网大都河道浅窄多曲、排灌系统紊乱,洪渍仍是潜在威胁。现已进行统一规划,禁止盲目围垦,并整修河道,增加排洪能力,提高引灌效益。
二、太湖的旅游资源
太湖是平原水网区的大型浅水湖泊,湖区号称有48岛、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其有不带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称。无锡山水、苏州园林、洞庭东山和西山、宜兴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区的著名旅游胜地。1982年,太湖以江苏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太湖位于富饶的上海、南京、杭州三角区域中心,周围则群星捧月一般分布着淀泖湖群、阳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渎,把太湖与周围的大小湖荡串连起来,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江南水乡。
2010年11月8日,我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五湖”与“五 岳” 在岳阳市隆重举行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并联合发布《洞庭湖宣言》,誓言开创中国最美山水旅游的新模式。“五湖”“五岳”历来被称为中华大地最佳的旅游胜地,游五湖,洞庭波澜壮阔、巢 湖气吞吴楚、鄱阳渔舟唱晚、洪泽古堰风韵、太湖隽秀天下;登五岳,看尽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幽、嵩山之峻。由湖南省旅游局、岳阳市政府、中国旅游报社共同主办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将以全新的整合模式向世界推出这些旅游度假目的地,顶级的自然资源与多样的文化形式将得到整合,突 显中华民族特色。“五湖牵手五岳” 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大胆探索,将开启旅游区域合作的新篇章,“五湖”和“五岳”从此可以携手共进,合作发展;“五湖牵手五岳”,更将促进“五湖、五岳”周边省市经济的科学发展,促使其采取更加低碳、更加生态、更加 和谐、更加开放的发展方式。
三、太湖的特产
太湖地处江南水网的中心,河网调蓄量大,水位比较稳定,利于灌溉和航运。太湖流域总面积36500平方公里,人口3400万,以不到全国0.4%的国土面积创造着约占全国1/8的国民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乡镇工业发达,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淡水鱼业产值也占有较高比重。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水产丰富,盛产鱼虾,素有“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的说法,太湖现有鱼类106种,隶属15目24科,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共有54种。太湖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一)太湖三白
吴郡太湖产名食,以太湖银鱼、白鱼、白虾三味湖鲜之形冠名,此说约定俗成、年代久远、绘声绘色。
1、太湖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银鱼原为海鱼,后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贵特产。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刺、无腥味,可烹制各种佳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银鱼又是江苏传统外贸产品,太湖牌冷冻银鱼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日本人常把银鱼与鲱鱼籽、海胆酱一起,配上调味品,制成珍贵菜肴。将银鱼晒成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烹制前,用水浸一下,柔若无骨,制成各类应时名菜,不比鲜银鱼逊色。八十年代太湖银鱼南移滇池,西湖,成为当地的名特产。
2、太湖白鱼:亦称“鲦”“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吴郡志》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当时白鱼已作为贡品上贡皇庭。白鱼大多在太湖敞水域中生长,以小鱼虾为食,是太湖自繁睡鱼类,一年四季均可捕获,在六.七月生殖产卵期捕捞产量最高。《吴郡志》有“吴人以芒种日谓之入霉,梅后十五日谓之入时。白鱼至是盛出。谓之时里白”。解放后,对白鱼资源进行保护,繁殖期禁止捕捉,使之常盛不衰。1300多年前,太湖白鱼就被老百姓夸为无锡第一鱼。太湖白鱼又称太湖银刀,相传这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明朝末年,清兵打入太湖,太湖渔民张三带领一帮人与南下的清兵在太湖一带激战。一次,张三在湖上与清兵作战时,手臂中箭,手中大刀掉入湖中。他忍住剧痛,弯腰从湖中拾起一把银刀,向清兵杀去,清兵被他的神勇给镇住了,纷纷落荒而逃。张三再一瞧手中,原来是一条银光闪烁的白鱼,这样银刀这个名字就叫开了。”
3、太湖白虾:清《太湖备考》上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的记载。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是人民喜爱的水产品。用白虾做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白虾剥虾仁出肉率高,还可加工成虾干,去皮后便是“湖开”。虾还可入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能,酒后喝一碗虾米汤,顿觉肠胃舒适,美味不尽。
(二)太湖珍珠
太湖珍珠,又名:太湖珠。是按产地分类的九大珍珠品种之一。我国古代珍珠的四大产地分别为合浦、南海、洞庭和太湖,其中太湖珍珠以“无核”为奇,现代太湖珠大都是人工养殖,其特点是表面褶皱少,圆润柔和,光泽明艳。清慈禧太后曾大量使用淡水珍珠养颜,传言她曾赞誉:“东球南珠,不如太湖淡水珍珠”。太湖现在也是我国江、浙一带的淡水养殖珍珠的重要基地之一,产珠的软体动物以河蚌类为主,太湖珍珠养殖也曾经盛极一时,但是,浙江诸暨一带珍珠养殖集群化发展迅猛,后来居上。太湖珍珠是淡水珍珠,具有光泽明亮、粒圆饱满、细腻光滑、形佳色美、硬度高、比重大、弹性好、正品率高等优点,它既是珍贵的装饰品,又是贵重的药材。珍珠清热解毒、性寒、味甘甜、潜阳,能镇心安神、止咳化痰、明目止痛、收敛生肌、治疗高血压、老年支气管炎,胃溃疡等,是珍珠散、六神丸、小儿回春丹等2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成分之一。珍珠制品还有增进身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化体质、延缓衰老等功能,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热门货。
(三)太湖蟹
太湖蟹,生长于太湖水域,亦称螃蟹,其背壳坚隆凹纹似虎色青黑,腹青白色,腹下有脐,雄尖雌团,内有硬毛。蟹系洄游性生物,每年秋冬,二龄蟹性腺成熟,便成群结队顺流东下,至江海交汇处的浅海中,繁殖而后终生。次年初夏,孵化后的蟹苗又逆流而上,返回至太湖水域落户,经多次蜕壳,逐渐长大,次年便成大蟹。1949年以后,因沿江建闸,蟹苗难以洄游,1966年起以人工流放蟹苗,1公斤蟹苗可出成蟹3—4吨。
太湖蟹个大体重,蟹黄肥厚,肉质细嫩,腴美异常,辨别太湖蟹可从“青壳、白肚、金爪、黄毛、体壮”这五个特征入手。
青壳——即蟹背略呈青色,感觉清、亮、爽,熟蟹蟹背通体呈鲜艳红色。
白肚——即蟹肚呈白色,光泽有生气,给人水亮玉质般美感。此白色为本白(只要不是铁锈色),有点象牙色。现有不法商贩用化学药水将蟹肚洗白(漂白),这种经过加工的螃蟹在蒸熟后背部留有明显的痕迹。
金爪——即蟹脚爪尖上呈烟丝样金黄色。
黄毛——即蟹钳(螯)上的绒毛,蟹爪上的须毛呈金黄色。蟹钳(螯)绒毛密而软,蟹爪须毛清爽。
体壮——即二螯八爪肉感强、强劲有力,西风起时能在玻璃板上横行霸道。食用方法与营养价值。
“秋风响,蟹脚痒”,从寒露到立冬,是太湖蟹大量上市季节。古人诗曰“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民间也有“农历九月吃雌蟹,农历十月吃雄蟹”习俗以及赏菊、吃蟹、喝黄酒的饮食文化。太湖蟹传统吃法有清蒸、水煮、面拖、酒醉、腌制等,取出蟹肉后,还可制成蟹肉狮子头、孔雀虾蟹、蟹油水晶球、炒蟹粉、蟹粉小笼包等名菜、名点。俗话说:“蟹味上桌百味淡”,太湖蟹除了味美,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太湖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10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计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哺氨酸等。太湖蟹每100克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4克,含脂肪5.9克,碳水化合物7克,含维生素A5960国际单位,热量139千卡,各项主要营养指标居一般水产品之首,此外还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无机微量营养元素。
四、太湖的环境问题
太湖富营养化明显,磷、氮营养过剩,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属严重超标,局部汞化物和COD含量超标。太湖是长三角的母亲湖,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生命之源。然而,太湖水污染令人忧虑。
(一)太湖水污染较严重。太湖仅有四成水体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而七成水体已达到富营养水平,主要污染物浓度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蓝藻时有爆发。
(二)整个流域水质型缺水严重。地表水质恶化是地下水大量开采的直接原因,而超强度开采导致地下水水位迅速下降及优质地下水资源的浪费。规划新建、扩建及在建的太湖大型取水口又加大了太湖年取水量。考虑到未来用水以及生态用水扩大等因素,至2020年,环太湖地区需水量至少比2000年增加约30亿方。而根据太湖调度运用方式,太湖调节容积只有10至20亿方。
(三)太湖的网围养殖、圈圩养殖已经超过了太湖的承载能力,严重影响太湖局部水域的生态环境,破坏湖泊生态功能。以大规模集中式网围养殖的东太湖为例。东太湖是太湖向下游泄洪和向上海等地供水的主要通道,通过东太湖泄出的水量约占太湖泄水总量的70%-80%。由于湖浅、水清、风浪和水位变幅小,东太湖成为围网养殖大闸蟹的主要区域之一。网围养殖需投放大量饵料,残饵积沉湖底,成为水中有害藻类生长的肥料,使水质的富营养化更加严重。此外,投放的部分水草腐烂和螃蟹排泄物会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四)东太湖沼泽化。东太湖水浅,原本底泥肥沃,水生植物发育良好,可以大量吸收湖水和底泥中的营养盐,起到净化湖水和防止富营养化的作用。但由于东太湖水面的大部分为网围养殖,水草生长旺盛,形成了东太湖独特的生态系统。“湖流向东输送了大量泥沙和营养湖,湖盆变浅,为湖中挺水水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网围养殖和茂盛的挺水水生物减少了东太湖的风浪和流速,为落淤创造了条件,从而大大加速了东太湖的沼泽化进程”。“湖泊沼泽化是湖泊消亡的前奏。
(五)防洪压力不断加重。地面沉降使防洪大堤的堤顶高度相对降低,从而使防洪标准降低。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防洪标准仅为20至50年一遇,中小城镇的防洪标准则更低;江堤海塘等部分已建工程尚存在标准不足等薄弱环节;由于地面沉降、河道淤积、城镇及圩区面积扩大,河湖面积减少,城市城区规模不断扩大,高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保护对象不断增加,防洪战线拉长,防洪压力加重。
(注:以上为2007年以前包括2007年太湖的主要环境问题。)
五、太湖的环境保护面临难题
(一)行政交界水域污染管理问题
此处污染,彼处受害。如,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镇与江苏省苏州市所属吴江市盛泽镇相邻,流过太湖流域主要城市常州、无锡、苏州的京杭运河在此地成为江浙两省的界河。江浙两省交界水域污染严重问题仅依靠各自的力量难以解决。
(二)局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
经济利益驱动是东太湖网围养殖面积难以压缩的重要原因。高密度的围湖养殖以太湖的资源成本、生态环境成本换取局部的、有限的经济效益,从大局看,得不偿失。从局部看,需要寻找替代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三)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工业化速度、产业、行业结构状况等,对太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环境的污染和环境保护直接相关,容易发生矛盾。
六、太湖的发展前景---生态旅游
选择一个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能增加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还易于协调不同行政区划利益的产业,对于启动”太湖共同体“是现实的。以发展环太湖生态旅游为粘合剂,是太湖环境保护的共同利益与各城乡产业发展互动的最佳选择。原因如下:
(一)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生态旅游是”回归大自然旅游“、”绿色旅游“、”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西方旅游者喜欢到热带海滨去休闲度假,热带海滨特有的温暖的阳光(Sun)、碧蓝的大海(sea)和舒适的沙滩(Sand),使居住于污染严重、竞争激烈的西方发达国家游客的身心得到平静,”3S“作为最具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成为西方人所向往的地方。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展,游客环境意识的增加,西方游客旅游从”3S“转”3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olgia)“情结,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的最高精神境界。环境的恶化使人们追求健康、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愿望更为强烈,21世纪生态旅游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都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
(二)发展生态旅游业,是太湖周边城乡产业发展的有益选择太湖是长三角的天然珍珠,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无价之宝,环太湖城乡发展生态旅游业在资源上得天独厚、在时间上是天赐良机。
1、环境效益: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业的生命之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2、经济效益:旅游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提供的就业机会多。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的六大要素,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个巨大的行业。有资料说,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相关行业相应增加43元。旅游兴业,旅游致富。旅游业可以为环太湖城市和村民带来经济效益,就地增加收入,明显改善生活。
3、社会效益:旅游业的发展,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提升村民文明行为。
(三)发展生态旅游业是各方面的共同利益,便于协调。
在行政区划和地方利益的现实体制下,共同的需求、共同的利益,是各方合作的粘合剂。有的产业,各地可以独立兴办,如制造业。有的产业,受制约于共同的环境条件,如旅游业。这是由旅游产业特点决定的。
1、发展旅游业要求交通便捷,无障碍通达。无论哪一种交通方式(飞机、铁路、公路、水上)都不受行政区划的分割。只有交通便捷,无障碍通达,”进得来,出得去“,各方才能受益。
2、发展生态旅游,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净化环境是环太湖城乡人民共同的要求和愿望,有协作的内生动力。”保持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3、整治污染,保护环境,需要省市政府、环太湖城乡人民共同努力,长效管理。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述环境污染的难题,才有望逐步解决。
七、太湖的发展方法
(一)大型、高档度假区与中小型、乡村度假区相结合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太湖山水、古吴文化,桥岛风光、田园野趣,美食度假,游乐世界"为特色,以度假、休闲、观光、游览、康复、运动、娱乐为主要内容。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服务一流。可以满足国内外旅游花费较高客人的需求。
发展中小型、乡村度假区,可以满足普通游客3-5日游(度假)需求。乡村度假区需求量大,卫生条件要求高,而购置设备设施的资金要求相对低。分布较散,有利于参观名胜古迹后,就近享受原生态休闲度假生活。
(二)大中型湖、大中型项目开发相结合
环太湖和阳澄湖、澄湖景点的旅游规划、景点恢复和建设相结合。大中型旅游项目的开发相结合。
(三)人文资源与自然风光、生态项目开发相结合
环太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且等级高,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现场验收予并以公示的景区共有4家,除中山陵景区外其余3家均位于环太湖,它们是苏州拙政园、周庄古镇和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三国水浒景区。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就更多了。
发展环太湖生态旅游,让游客在参观名胜古迹、古镇的同时,享受自然风光、天然温泉和生态环境,既符合旅游发展趋势,又有广阔的市场。
八、政府对太湖的治理及治理目标
2007年5月,太湖无锡水域大面积爆发蓝藻,严重影响城市运转、人民生活。这一事件后,无锡政府对太湖治理给予了高度重视,对污染企业“大开杀戒”,并投入以百亿计的资金治理太湖。周铁镇作为环太湖的城镇之一,贯彻无锡政府的指令,协调各方,开展了疏通河道,捕捞蓝藻,污水处理等一系列活动,并联合分水村委,在环太湖地区设置蓝藻监控室,24小时密切关注太湖蓝藻问题。同时,周铁政府鼓励人民监督,积极对待人民的举报,这些举措对太湖的治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多方努力下,2010年年底,无锡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
2010年,无锡提前两年基本完成了国家治太总体方案确定的重点工程,梅梁湖、月亮湾生态清淤完成289万立方米,建成环太湖生态防护林1667公顷,完成梁鸿湿地等入湖河道湿地恢复工程。68座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预计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86.5%。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改善,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确保了城乡用水安全。2011年,无锡将继续扎实推进太湖(蠡湖)新城流域、太湖西部沿岸等重点区域水环境治理,继续实施梅梁湖生态清淤等项目,完成走马塘拓浚延伸河道工程。最新发布的“无锡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也提出,要以太湖治理为重中之重,努力实现太湖无锡水域水质逐年好转。建设太湖新城“清水流域”示范区,全面消除城乡河道黑臭现象。
太湖的治理是要坚持多年的,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我们终会实现太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