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保护治理情况介绍
大成食用油品加工有限公司
环境保护治理情况介绍
日照大成食用油品加工有限公司,位于潮石路东侧,丝山脚下。创建于2009年 月,占地余亩,总投资余万元,公司自建设之初,就十分重视环保工作,在各级环保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环保“三同时”要求认真做好了各项环保工作,提高企业环境管理能力,努力改善厂区及周边环境,形成园林式建设、花园式单位,风景秀丽、四季如花、水果满园、桂花飘香,公司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组织机构
公司现主要有筛选设备、压榨设备、灌装设备及与之配套的锅炉设备,电气化程度较高,主要产生粉尘、噪声和污水三种污染,且对环境影响程度小。自成立以来,虽没有成立正式的环保管理组织机构,但做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公司高层领导十分重视环保工作,并确立以建设花园式单位为工作方向。随着企业的发展,公司于2011年组建了公司环保管理小组,由公司办公室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各科室部门负责人以及技术员组成,并确定了相关职责。每季度公司领导组织召开一次环保工作会议,听取环保工作小组工作汇报,研究环保工作,并做出相应部署,使我们的环保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公司建立了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各项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编制包括环境事故在内的应急预案。在此基础上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环境检测管理制度、环保事故应急处理程序、环保教育培训制度、环保奖惩管理制度、环保检查及隐患整改管理制度等相关环境保护制度,使公司的各项环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以上管理制度,公司环保管理小组组织各部门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使全体员工对各项制度有清醒的认识,通过检查和考核使各项制度落到了实处,为公司环保工作运行提供保障。
三、开展全面环保管理工作,从源头及过程上削减污染
为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服务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更好保护生态环境。我公司已启动全面环保管理工作,对原料筛选机出风口设置粉尘沉降装置;对锅炉废气处理后再排放,对锅炉用煤也有相应的规定,使用含硫低热值高的无烟煤,对噪音源进行隔声、减振
处理,并栽培绿色植物吸纳噪音;对厂区生产及生活污水按规定排放;对生活垃圾进行专人集中收集,当日清理运送至垃圾中转箱处理。通过以上措施,我司有效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将对环境的影响危害降到最低。
对新、改、扩建项目坚持“三同时”原则,注重制度的持续改进和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在“三同时”管理中特别注重了建设在设计阶段和施工期的环境保护。
四、定期进行环境检查检测,切实采取环境整改措施
为适时掌握环境情况,切实做好环保管理工作,公司在严格按照环保管理部门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制定了的检查检测计划并严格按检查检测计划进行环境检查检测,检查检测的内容包含废水、废弃物、噪音等。在做好内部检查检测的同时,公司每年还委托县环境监测站对公司噪声等情况进行检测,环保管理小组对发现的环保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固体废弃物、废水的循环利用,粉尘、噪音的设备吸收控制,达到排放标准。通过公司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体员工环保责任的落实,几年来未发生任何重大环保事故和公众投诉,有效保护了周边环境。
五、环保宣传与培训
环保培训是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公司每年都会对新员工及老员工进行相关环保知识培训,1、关于环保宣传从2010年起,每年的“6·5”环境日都采取各种形式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如张贴宣传标语,组织讲座、座谈会和交叉检查。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我公司干部员工的资源意识、环境意环境保护意识和自学保护环境的意识普遍增强。
2、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保培训,在环保培训方面,主要做法有:集中式培训和现场操作相结合,走出去培训和请进来培训相结合,普及性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了广大干部员工的环保业务知识和技能。
第二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一)支持库区水环境保护。
国家有关部门要把库区水污染防治作为支持库区工作的重点,继续安排好库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保障污泥安全处理;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沼气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种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继续对库区给予支持;结合水环境保护要求和土地纳污能力,划定畜禽禁养、限养区,适度控制养殖规模,畜禽养殖场应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和储存设施;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水污染防治的指导、监督和检查,支持库区开展农林环境综合整治和水环境监测网络的能力建设;加强巡航执法,严禁客货船舶倾泻废弃物。湖北省、重庆市要会同航运部门,搞好库区船舶废弃物接收站点、油污及化学品运输船舶清污基地、船舶污染物集中转运站(场)和船舶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设备库建设。
支援省(区、市)要发挥拾遗补阙作用,为库区开展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指导,支持两地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交流合作;发挥环保科技优势,为在库区推广应用清洁生产、节水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提供支持。库区政府和支援省(区、市)要鼓励专业化公司赴库区,以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经营乡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厂。支援省(区、市)可在库区选择1-2个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乡村,开展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或垃圾处理示范工程建设。
(二)支持三峡生态屏障区建设。
国家有关部门要在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湖泊湿地保护与修复、自然保护区建设、风景名胜区建设、油气管道维护、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森林公园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加大对三峡库区的支持力度,做好水源涵养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水土保持等工作;要在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中,动员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为三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献爱心、作贡献。支援省(区、市)要结合农村扶贫开发,重点支持库区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太阳能、省柴节煤灶等项目建设。
(三)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的合作新模式。
支援省(区、市)要鼓励本地环保企业积极参与库区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的改造,以及电力、水泥等行业的烟尘脱硫脱硝技术改造,鼓励企业为库区开展节能环保技术的有偿服务;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动员群众以不同方式关注和参与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国家有关部门要支持对口支援双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第三篇:环境保护及扬尘治理方案
环境保护及扬尘治理方案
一、环境管理体系
在本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我们将全面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手段,以期得到最优化的结果。环境管理体系见下页图。
二、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
标准依据:ISO14001标准;参照依据: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三、对遵守法律、法规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我们在施工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四川省、成都市和大邑县颁发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我们在施工的全过程中,根据客观存在的粉尘、污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环境因素,实施全过程污染预防控制,尽可能减少或防止不利的环境影响。
环境保证体系框图 组织保证环保领导小组成员: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总工程师 工程部长 物设部长 环境保护管理手册各业务部室各作业区段各作业班组环境保证系统制度保证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作业指导书 环境管理活动记录 学习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培训 学习有关环保法规 实施保证环保措施 结合本工程制定 上级单位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 项目部例行检查 奖罚制度 经理部月评奖罚
四、环境保护工作内容
1、施工准备阶段
⑴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明确各级、各部门在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分工。
⑵建立、健全施工期环境管理体系和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⑶核实、确定本工程施工过程的重大环境因素。
⑷明确本工程各施工阶段遵循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⑸制订培训计划,建立培训、考核程序,定期对直接参与施工期环境管理的人员进行环保专业知识培训,对各层次工作人员进行环保知识培训,对关键岗位员工进行岗位操作规程、能力和环境知识的专门培训,新员工进场和员工转岗都要进行相关的环保培训和教育。
⑹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周围实际环境状况作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阶段《施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施工特点,制定噪声控制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环保要求,制定预防扬尘和大气污染工作方案,工地排水和污水处理方案,泥浆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案,城市生态控制措施,管线迁移和防护方案,具体的文物保护措施等。工作方案通过审核后实施。
⑺安排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任务,包括方案、措施、设施、工艺、培训、监测、检查等,计算环境保护工作的工程量和工作量。
⑻按要求做好施工现场开工前的环境保护准备工作,对开工前必须完成的列出明细表、明确要求、逐项完成。
⑼结合本工程特点,提交潜在事故或紧急状态项目,并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
2、施工阶段
⑴项目部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并上墙广泛宣传,认真落实。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和施工活动的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施工环保工作方案中的各项工作。
⑵将环境保护工作和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在日常施工中随时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⑶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和季节特征,及时调整环境保护工作内容,保证工作质量。
⑷每周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内容包括:施工概况;污染情况(污染种类、强度、环境影响等);污染防治措施的符合性、实施性和有效性分析;存在问题和拟采取的纠正措施;下步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其他需说明的问题,如措施变更、污染事故的纠正处理等。
⑸在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对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编写事故或紧急状态分析报告,并根据分析报告制订减少和预防环境影响的措施,报送业主批准后组织实施。同时,根据事故或紧急状态后,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对有关的应急计划进行评审、修订。
⑹接受监理、业主随时及定期进行的环保检查、监督,对检查提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报告监理和业主。
五、环境保护应对措施
1、预防噪音的措施
⑴为防止噪音扰民,围蔽适当加高,并增设隔音墙,作业场地采取封闭作业。
⑵施工场地噪音控制标准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要求执行,确保离开施工作业区边界30m处噪音小于70dB,撞击噪音最大不超过90dB。
⑶采取空压机房、发电机房外墙加铺吸音材料,邻近空压机房处围档设立隔音墙,控制施工噪音,同时尽可能避免夜间施工。
2、扬尘以及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⑴施工场地及道路进行硬化,适时洒水,减轻扬尘污染。⑵土、石、砂、水泥等材料运输和堆放进行遮盖,减少污染。
⑶场地出口设洗车槽,并设专人对所有出场地的车辆进行冲洗,运碴车辆的碴土低于槽帮10cm并用苫布等覆盖,严防落土掉碴污染道路,影响环境。
⑷优先选用电动机械,尽量减少内燃机械对空气的污染。3、预防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⑴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悬浮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三级标准400mg/L。
⑵根据施工地区排水网的走向和过载能力,选择合适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⑶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堵塞、水质达标。
4、弃碴和建筑垃圾处理
⑴在场地内设置沉淀池,对施工中产生的废泥浆进行沉淀过滤后排入市政管网。
⑵选择对外环境影响小的出料口、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
⑶剩余料具、包装及时回收、清退。对可再利用的废弃物尽量回收利用。⑷施工现场内无废弃砼和砂浆,运输道路和操作面落地料及时清用。砼、砂浆倒运时采取防撒落措施。
⑸教育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丢垃圾、杂物,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整洁。
⑹严禁垃圾乱倒、乱卸,施工现场设垃圾站,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按规定分开集中收集,生活垃圾每班清扫、每日清运。
5、防振动措施
⑴产生振动的主要来源是重型施工机械开挖等施工活动。⑵施工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按《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要求。
⑶本工程施工可能会对地层产生扰动,引起建筑变形或沉陷。对临近建筑物将事先详查,做好记录,对可能的危害采取加固等预防措施。、城市生态环境控制措施
⑴对城市绿化,在施工范围内严格按照法规执行。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生产、办公设施布置在征地红线以内,尽量不破坏原有的植被,保护自然环境。
⑵严格履行各类用地手续,按划定的施工场地组织施工,不乱占地、不多占地。
⑶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公共设施,制定可靠的防止损坏和移位的实施措施,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
⑷施工场地采用硬式围挡,施工区的材料堆放、材料加工、出碴及出料口等场地均设置围挡封闭。施工现场以外的公用场地禁止堆放材料、工具、建筑垃圾等。
⑸施工场地位大邑县二环路边,施工中尽量不破坏原有设施和影响行车。⑹工程竣工后搞好地面恢复,恢复原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7、防遗洒措施
(1)运输车辆进出场时,派专人清洗轮胎和车厢挡板,防止污染城市道路和周边环境。
(2)外运土方车辆进行严密遮盖,出场时设专人清洗轮胎和车厢挡板,防止污染城市道路和周边环境。
(3)废泥浆外运采用专用车辆,指定专人管理,检查车辆的密封性能,并严禁在中途排放。
第四篇:大竹县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介绍
大竹县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近年来,大竹县的环保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环保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突出重点抓减排,坚持不懈抓执法,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全县环境质量连续得到持续改善,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减排工作为抓手,大力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指标是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为确保这一约束性指标的实现,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新形势,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以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整治为突破口,通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全力推进管理减排、工程减排、结构减排“三大减排举措”,我县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有序开展。“十一五”以来,我县共削减化学需氧量(COD)7151.3吨,削减二氧化硫(SO2)1065.4吨,氨氮排放量为控制在431.1吨,全县主要污染物明显减少,县域环境质量逐年好转。
二、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逐步提升县域人居环境质量
今年,我县始终把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促进环保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极大地提 1
升了县域人居环境质量。
(一)大力实施护城河治理工程。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营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我县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科学实施护城河改造治理工程,并将该项工程作为县委、县政府2008年1号工程,分三期实施,计划3年内完成,总投资5.7亿元,全长10.8公里。按照“城市防洪、雨污分流、城市景观、管见配套”功能定位,已完成了治理规划和设计,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54亿元,拆迁1000余户,治理河道
1.1千米,完成了东湖水库至南支流引水工程。
(二)强力推进工业企业限期治理工作。在巩固往年工业企业限期治理成果基础上,2010年,我县继续加大了工业企业限期治理工作力度。我县将红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纳入了省政府挂牌督办限期治理企业,重点是对该企业井下废水进行治理。企业计划投资200万元进行全面整治,确保在2010年底实现全面达标排放。
(三)狠抓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800余万元,采用卫生填埋工艺,可日处理垃圾150吨的大竹县双马垃圾处理厂于2004年12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并对渗滤液进行了有效处理。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4.0万吨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选址在大竹县竹北乡大阳村六组黄家坝,一期工程为日处理污水2.0万吨。该项目场平、进场道路、挡土墙工程和电源工程于2009年4月开工,2009年7月底完工,已累计完成投资800
2万元;厂区主体工程因BOT招商失败延期,已于2010年2月完成招投标,2月底已进场施工,厂外截污干管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即将进场施工。
(四)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我县高度重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及时出台了《大竹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养殖污染治理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竹府发[2009]13号)。2009年4月27日,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与各乡镇签定了《2009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目标责任书》,按照“治旧控新、疏堵结合、循环利用”原则,对全县规模养殖场采取“限期整改、封堵排污口、干湿分离、配套治污设施、限期整改、关停关闭”等措施,全面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1073户养殖户有783户实行了雨污分流,844户实施了干湿分离,828户修建了沼气池,804户修建了沉淀池,561户修建了收储场,273户修建了发酵场,42户正在修建收储场,43户正在修建发酵场,28户正在修建沼气池,28户正在修建沉淀池。
(五)加大场镇生活垃圾、医疗污染整治力度。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我县各场镇均修建了垃圾堆码场或填埋场,设立了垃圾池,购置了垃圾清运设备,实行定期清运、处置,确保了场镇干净、整治。同时对各医疗机构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对制度不健全、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的医疗机构进行了依法处理,并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对在简易焚烧炉进行简易处理医疗废弃
3物的单位,要求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派专人收集处置,以确保医疗废弃物无流失,严防环境污染。
(六)加大饮用水源及风景名胜区水体保护力度。我县采取定期现场监管、监测等措施,对全县46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以及风景名胜水体加大了保护力度,对污染水体的违法行为及时予以严厉打击,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和风景名胜区水体不受污染。
(七)扎实开展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我县以开展生态县建设为抓手,在东柳河、铜钵河、黄滩河、东河等重点流域,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云雾峡等重点风景名胜区,竹阳镇、周家镇、石河镇等重点场镇以及乌木水库、龙潭水库、童心水库等重点水库大力开展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切实加强生态园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生态家园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县已创建了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省级生态村、10个市级生态村、1个县级生态村、1个省级自然生态小区、1个省级绿色社区、2个市级绿色社区和117个生态家园。
三、以市级环保模范县城创建为契机,着力改善城区环境质量
按照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县全面启动了环保模范县城创建工作。及时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大竹县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县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竹县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县城实施方案的通知》(竹
4府办[2009]86号),确保市级环保模范县城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对县城区临街门面的餐饮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通过采取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等措施防止油烟污染;对县城区50多家娱乐场所进行了集中整治,40余家娱乐场所噪声达到国家标准,对整改仍不达标或没有整治的近10家娱乐场所正在进行停业整顿;对城区爱民街鸡鸭宰杀市场进行了强力整治,取缔宰杀摊点11个。
四、以环保专项行动为抓手,切实保障群众健康
按照全国、全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县紧紧围绕控制增量、削减排放,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为目标,以查处违法排污行为为重点,强化部门协作配合,严格执法,认真组织开展了环保专项行动,取得明显实效。2009年,我县共检查企业70余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6件,结案2件,督办限期治理项目3个,依法取缔、关闭违法排污企业3家,行政处罚3家,罚款20余万元。
五、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基础,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
一是强化工矿企业大气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大对大气污染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抓好源头控制,确保长期稳定排放。目前川环科技公司已投入250万元用于污染治理,做到了废水闭路循环、烟尘布袋除尘,实现了污染物达标排放;川东电缆投资10万余元加强生产废气治理,实现了达标排放。二是强化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取缔282家餐饮企业燃煤散烧,改烧清洁能源;规范鸡鸭屠宰市场,督促宰杀摊点全部搬迁至农贸市场内经营,禁止
5燃烧原煤和松香脱毛;大力实施“油改气”工程,县城内200多辆出租车全部实现油改气;在竹阳镇建设路片区建设了0.25平方公里的城市烟尘控制区,禁烧原煤。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县城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80%。
六、以强化环保监管为手段,严格项目环境评价制度
一是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四川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办法》、《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要求,严格建设项目审批。2009年我县环保部门共审批建设项目90个,总投资
5.37亿元,其中环保投资3600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6.7%,验收竣工项目26个。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率和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均达100%。二是加大环保现场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开展了苎麻脱胶、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工业、再生纸业等重点污染行业的现场执法监督活动,主要查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查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转情况、查排污许可证申领情况、查“三同时”、环境影响评价等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今年以来,县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执法人员深入现场监督检查达300余次。三是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我县环保、建设等行政执法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责任,对违反规划环评、环保等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了严肃处理,特别是对污染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重处重罚,确保沿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第五篇:河北省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条例
河北省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条例
(2016年7月29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乡村环境,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城市建成区以外的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包括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等活动。
家园清洁是指对乡村街道、村庄公共区域、住宅庭院、房前屋后等进行的清洁活动;田园清洁是指对乡村道路、田间通道、基本农田等进行的清洁活动;水源清洁是指对乡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生活污水处理等进行的清洁活动。
第三条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政府主导、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因地制宜、保护和治理并重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乡村环境质量负责,加强对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工作的组织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乡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商务、卫生计生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第五条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召集村民会议,制定和完善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村规民约,具体组织村民开展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等乡村清洁活动。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的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将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促进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经营性服务项目的市场化,为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专业化服务。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宣传教育,普及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参与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活动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环境保护社会组织参与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
鼓励和支持各类新闻媒体、村民和其他组织对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进行公益宣传、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八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减少对乡村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对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第二章 规划与管理
第九条县级人民政府编制本级的乡村环境整治规划和方案。乡村环境整治规划应当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相衔接。
第十条禁止将国家明令禁止的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向乡村转移。
禁止违反有关规定将城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废弃物、医疗废弃物等向指定场所以外的乡村地区转移、倾倒、填埋或者跨行政区域倾倒、填埋。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应当加强乡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按照规定的职责对乡村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向社会公开监测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规划、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卫生计生等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联合巡查机制,组织人员对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采取执法检查、质询、询问、代表视察等方式,加强对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监督。
第十三条本省实行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目标责任制,将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四条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监督举报制度,设立并公布举报信箱、投诉电话和其他联系方式,及时查处影响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行为。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保护和治理乡村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三章 家园清洁
第十六条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确定乡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模式,推进乡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对可降解有机垃圾应就近堆肥、填埋或沼气处理。
对毗邻城市及垃圾处理场的村庄,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将生活垃圾与城市生活垃圾一体处理,并逐步扩大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覆盖范围;对远离城市及垃圾处理场的村庄,应当采取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等方式处理;不具备转运条件的村庄,应当选择适用、安全的技术就地填埋。
村民委员会对本村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设施进行日常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侵占、损毁乡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置设施。
第十七条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统筹建设或者确定乡村建筑垃圾处置场所。
在乡村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将建筑垃圾就地填埋或清运到指定场所进行处置,并采取抑尘措施,不得私堆乱放,不得向村庄周边、河道荒坡倾倒。
第十八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进乡村厕所改造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具体实施乡村厕所改造工作。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乡村新建住房,应当配套建设卫生厕所。村民应当对原有旱厕进行符合卫生要求的改造。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畜禽养殖户应当远离村庄和人群聚集地,根据污染防治的需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的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转。
鼓励和支持畜禽养殖户采取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种植业消纳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实现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的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
第二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推进乡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广民用清洁燃烧炉具,引导村民使用电能、太阳能、燃气、沼气、地热等清洁能源。
第二十一条在村庄内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乡村街道堆放加工原料,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抑尘、除味、废弃物处理、绿化等清洁工作,保持区域内清洁卫生,防止对乡村环境造成污染。
第二十二条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开展乡村公共区域、住宅庭院、闲置宅基地等清洁整治和公益卫生活动,保持乡村的清洁卫生。
村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保持墙面完整,主要道路临街建筑物的外墙面、立面应当保持清洁,可以绘制文化墙。
村民应当对住宅庭院、房前屋后进行清洁。
第二十三条村民委员会应当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就村庄的保洁事项与提供清洁服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定。
村民委员会可以按照约定向提供清洁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支付劳务报酬,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监督。
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可以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本村日常清洁。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交纳保洁费。
保洁费应当专款专用,其收取和使用应当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监督。
第二十四条村民委员会及其成员应当遵守并组织实施村规民约,通过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方式,明确村民的清洁责任,加强对村民开展清洁活动的督促,对没有完成清洁工作的村民予以批评教育。
村民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乡村清洁出现的问题和情况,鼓励村民积极参加清洁活动,通过创建星级农户、美丽庭院等活动,引导村民形成文明乡风民风。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自觉维护家园清洁,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公共场所、村庄街道倾倒渣土、垃圾、生活污水、粪便,堆放秸秆、树枝、杂物;
(二)在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公共设施上喷涂、张贴广告和海报等宣传品;
(三)在村庄规划区内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
(四)其他影响家园清洁的行为。
第四章 田园清洁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可降解地膜的应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建立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的有偿回收模式,逐步实现废弃农膜全面回收利用。
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妥善处置农用薄膜等农业废弃物;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不得将有毒、有害废物用做肥料或用于造田。
第二十七条从事种植业的农民、农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并加强对农产品采收后的秸秆及树叶、荒草等的管理,按照《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的决定》的要求,妥善处理,不得露天焚烧。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治理,对已被污染的耕地实施分类管理。对轻度和中度污染的耕地,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采取农艺调控、种植业结构调整、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等措施进行治理;对污染严重难以治理、不适宜特定农产品生产的,依法将其划定为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在村庄内部及周边、河道沟渠两侧、荒山荒地和乡村道路两侧开展植树绿化活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自觉维护田园清洁,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随意丢弃农药包装物、化肥包装袋、农用薄膜等生产废弃物;
(二)在乡村道路、田间通道随意倾倒、堆放垃圾、粪便、秸秆、树枝、杂草和其他废弃物;
(三)违法砍伐村庄内部及周边、河道沟渠两侧、荒山荒坡、乡村道路和田间通道两侧的树木,破坏植被;
(四)在耕地、林地和乡村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建造坟墓;
(五)其他影响田园清洁的行为。
第五章 水源清洁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因地制宜建设乡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促进城市供水系统向乡村延伸,在有条件的乡村逐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新建、改建、扩建的乡村饮水工程项目,应当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确保建成后的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
第三十二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确定乡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区或者保护范围,明确保护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供水单位应当在乡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者保护范围的边界设立保护标志,告知保护的具体范围和禁止事项。
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水利、卫生计生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定期对乡村饮用水的水质进行监测。水质达不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及时调整、关闭饮用水水源或者相关供水设施。
第三十三条 在乡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者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设置排污口;
(二)从事规模化畜禽养殖;
(三)堆放肥料、垃圾、工业废料;
(四)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
(五)掩埋动物尸体;
(六)其他可能影响水质安全卫生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管理,根据水体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养殖密度,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合理投饵和使用药物,防止污染水环境。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者保护范围内采用设置网箱、围栏的方式进行水产养殖。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乡村的人口分布密度、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科学确定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鼓励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乡村生活污水治理。
对毗邻城市及污水处理厂的村庄,应当将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对远离城市及污水处理厂的村庄,不具备接入城市污水管网条件的,可以建设乡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对居住分散、地形条件复杂、人口较少的村庄,可以采用污水净化池、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处理。
第三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推进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工程,主干道路应当配套建设排水、排污沟渠,并做好道路两侧的路肩铺装。
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自觉维护水源清洁,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向河道、湖泊、水库、沟渠等水体直接排放粪便、污水以及丢弃畜禽尸体,倾倒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二)向公共场所、村庄街道倾倒生活污水;
(三)损毁污水管网或处理设施,向其倾倒垃圾、渣土、施工泥浆等废弃物;
(四)其他影响水源清洁的行为。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在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乡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内设置排污口,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处以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整顿。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耕地、林地和乡村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建造坟墓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损毁污水管网或处理设施,或向其倾倒垃圾、渣土、施工泥浆等废弃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给予警告;逾期不采取补救措施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向水体排放、倾倒生活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单位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五十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一)擅自侵占、损毁乡村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的收集、处置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
(二)在公共场所、村庄街道、乡间道路、田间通道倾倒渣土、垃圾、生活污水、粪便,堆放秸秆、树枝、杂物;
(三)擅自在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公共设施上喷涂、张贴广告和海报等宣传品;
(四)丢弃农药、化肥包装物和农用薄膜等生产废弃物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