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辛德勒名单》经典对白
From Schindler's List(摘自《辛德勒名单》)Oskar Schindler: I could have got more out.I could have got more.I don't know.If I'd just...I could have got more.(奥斯卡·辛德勒:我可以救出更多人的。我本可以救出更多。我不知道。如果我试试。我可以救出更多人。)
Ithaki Stern: Oskar, there are eleven hundred people who are alive because of you.Look at them.(伊萨克·斯特恩:奥斯卡,因为你已经有一千一百人活了下来。看看他们。)
Oskar Schindler: If I'd made more money...I threw away so much money.You have no idea.If I'd just...(奥斯卡·辛德勒:如果我能赚到更多的钱…我挥霍了太多的钱。你不知道。如果我能试试……)
Ithaki Stern: There will be generations because of what you did.(伊萨克·斯特恩:世世代代都会记得你的所作所为。)
Oskar Schindler: I didn't do enough!
(奥斯卡·辛德勒:我做得不够!)
Ithaki Stern: You did so much.(伊萨克·斯特恩:你已经做得很多了。)
[Schindler looks at his car](辛德勒看着他的汽车)
Oskar Schindler: This car.Goeth would have bought this car.Why did I keep the car? Ten people right there.Ten people.Ten more people.(奥斯卡·辛德勒:这汽车。高斯可能会买下这辆车。我为什么要留下这辆车?它能换下十个人。十个人。十个更多的人。)
[removing Nazi pin from lapel](从翻领上摘下纳粹奖章)
Oskar Schindler: This pin.Two people.This is gold.Two more people.He would have given me two for it, at least one.One more person.A person, Stern.For this.(奥斯卡·辛德勒:这个别针。两个人。这是金制的。两个更多的人。他可以再多给我两个人,至少有一个。一个更多的人。一个人。斯特恩。为了这个。)
Oskar Schindler: I could have gotten one more person...and I didn't!And I...I didn't!
(奥斯卡·辛德勒:我可以多救一个人…我却没有!可是我…我没有!)
第二篇:《辛德勒名单》
Whoever saves one life,saves the world entire."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世界“
—The Talmud
——犹太法典
“拯救一人,即拯救全世界!”这样的话听来,和我们中国人常常听到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有着不谋而合的道理,救命的意义不是在于救命的行为,而是带来的心灵净化,他首先是拯救了自己。
导演斯皮尔伯格为拍摄这部影片,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并拒绝邀请好莱坞明星主演,而是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请来当年集中营的幸存者作副导演,并请被辛德勒拯救的犹太人作影片顾问。虽然《辛德勒的名单》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但其制作规模却不亚于任何一部大制作的彩色影片。影片共有126个角色,动用了3万名临时演员。如此宏片巨制斯皮尔伯格只花费了2300万美元,并谢绝了片酬而将全部个人盈利捐献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影片故事是对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惨剧的回顾,以悲观阴郁的基调和富于强烈戏剧张力的惊悚元素,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重回二战时波兰的科拉科,带领人们经历这个城市从繁荣到废墟的一切,同时在那个没有人性的年代中努力寻找人性的微芒,最终揭示了一个主题——人类的良知在任何恶劣的境况中都不会完全地泯灭。
用旷古铄今来形容这部影片的造诣毫不为过,其思想的深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超出人们的想象。虽然影片中的经典镜头不胜枚举,但以黑白为主调突然出现的一抹红色却着实堪称神来之笔。在纳粹屠夫杀戮犹太人的场景中,小女孩的红色上衣与画面形成了极其强烈的视觉对比,她蹒跚的躲进街边的店铺,转眼间却出现在运尸车上,目睹这一切的辛德勒也同样经历着剧烈的心理变革。这个过程是情节中至关重要的转接,其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几乎无人企及。值得一提的是,斯皮尔伯格并不想以历史仇恨或历史批判的眼光来处理这个题材,不是要揭开历史的伤疤,加深它的痛楚,他只是想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在充满敌意和荒谬的世界中挣扎的超道德的故事,来检视这个事件和它对当事人以及整个时代的影响,并且将这个影响化做忠诚的记录与忠告,安慰着逝去的灵魂,警醒着幸存的生者,传递给不曾经历的人。
战争已经结束,光明已经来临,没有什么是永恒而不可化解的,世人应谨记犹太人为了感恩而送给义人辛德勒的戒指,还有那上面一句古老的希伯来经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
第三篇:《辛德勒名单》感后感(精选)
辛德勒名单观后感
对这样一部无论主题或艺术性都登峰造极的影片妄加评述,实在是很需要一点勇气的。关于《辛德勒的名单》的大小闪光点被提及的最多的就是那个红衣女孩,无奈色盲色弱如我者茫然而淡定地飘过,还回头再调出视频仔细端详,仍一无所获…然后就是那个被枪毙的女大学生… 我看完电影后立马回想出的画面的有:地下室“爱情”,“烟灰”和割喉礼那一段,墓碑前那个露出安然笑容的女人——辛德勒夫人。丹卡和亚当手牵手。钢琴和枪声,黑夜中闪光的窗户。“淋浴”时的肆意大笑。Good bye Jews.God bless you.。辛德勒的“浇水”,“You are so cruel.”.各种行李——德国式的严谨。开头的寂静和擦火柴的声音。烛光与牧歌,象征着希望和信仰。医院里的安乐死。…… ……
接下来,咱们说说本片的叙述策略。
首先,电影的主要叙述形式是“展现”和非“讲述”。摄影机相当于文本中的“叙述者”(除了人物以画外音的方式),“聚焦者”与“行为者”常常相重叠或对立,不断变换。
辛德勒对待犹太人态度转变的成功展示,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同的看,以及看的不同使素材转向另一面,是人物变得不一样”。在影片前半段,从之前挑选秘书、为斯特恩留下独臂老人而生气、对来访朴素的女子视而不见等细节中,我们看到辛德勒浪子和奸商的嘴脸。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惨绝人寰的场景,如独臂老人被枪决。然而此时的辛德勒只是在高高在上的办公室里听到枪响,冷静而略带愤恨地说:“I lost a worker.I expect to be compensated.”影片避免了他对这一事件更丰富的感知,这时的辛德勒仍然是唯利是图的商人形象。在转折性的“山顶俯视”画面中,辛德勒才第一次(之前他要么沉溺于歌舞升平,要么在家尽享床第之欢)目睹犹太人被大肆屠杀的惨状。我们都通过他的目光“俯瞰”,并觉察了镜头特写下辛德勒神情的凝然骤变,并随着他的眼睛捕捉到逃窜的人群中一抹亮丽的“红色”。等到这抹红色再次出现,我们又一次跟着辛德勒注视她的目光,随着污秽不堪的推尸车远去……这时的辛德勒和我们一样,被这唯一的彩色的消逝震撼了,他不仅怀着良不安、愤怒和无奈的情绪,而是确定下了拯救受害者的决心。在这两个关键场景及之间的多数场景,导演都是尽可能多地以辛德勒为“聚焦者”,使得他的心理转变清晰而悄然地在我们面前,态度的转变才得以顺理成章。这一转变在以显示辛德勒作为“不完美的英雄”的可能性。
其次,影片的最明显的叙述策略即是“对偶诗学”的使用:如真实历史与《圣经》(影片中辛德勒就曾被士兵谑为“摩西”)中暗指的东西的交织发展。这里的“对偶诗学”有几分巴赫金“复调理论”和西方文论中“镜像说”的意味。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葛斯向海伦表白一段。面对心爱的姑娘,他竟大改往日的暴戾猖狂,他冷漠深邃的眼神掺杂着难得的温柔,又显得很是窘迫……镜头不停地将镜头切换到辛德勒在宴会上的场面:他以高贵而绅士的姿态注视着妖娆多姿的歌女——阴暗的地下室里回响着优雅的歌声,葛斯深情地注视着颤抖的女仆,伸出无所适从的手,撩动她潮湿的头发……歌女妩媚地将手伸向(同一个角度)辛德勒,捧起他的头献上甜蜜的吻——葛斯猛然间醒悟,轻声咒骂一句“ bitch”,瞬间变回恐怖的面貌,残暴地将海伦掷倒在地……犹太区的小伙子和姑娘按传统的礼俗举行婚礼,军官舞会上的男女开始亲吻……在阴暗的地下室里,美好的爱情却演变成丧心病狂的残暴与触目惊心的鲜血。这些场景的精妙设计与穿插堪称完美。在叙述策略上,导演有意安排了很多辛德勒与葛斯的相似与对立。如辛德勒与葛斯都有“主人式”、“殖民者式”意味的俯视,导演正是用对偶的策略展示出好的与邪恶的在邪恶一面的范围内作为两种可能性的平行发展。尤为出彩的还有关于power的定义纠正:趁着酒醉,辛德勒隐射地指出葛斯拥有的只是justice(制裁——他用了个相对有“正义感”的词),而“Power is when we have every justification to kill and we don’t.Pardon is power.”酒醒后的葛斯似乎真的受到影响,一连饶恕了几个犹太人,他指着镜子说I pardon you.的刹那,我们仿佛觉得镜子中的人才是他本身,镜子前的是辛德勒的化身。
最后,关于大屠杀的电影大都运用普遍的悲剧作为背景,或通过个人证实的方式以一种柔弱的感情来表现人为灾难的恐怖。影片最感人处是片尾,当德国宣布投降,辛德勒在自己工厂里向工人们告别时的情景。"It says whoever saves one life saves the world。"此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一句:"它说,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了整个世界。"这一句话是那些为辛德勒所庇护的所有犹太人的一句肺腑之言。他们以自己最神圣的经文中的一句来赞颂他,一个德国人,一个纳粹人。他们对他只有无尽的感激,没有丝毫的民族仇恨。他们知道他与别的纳粹党徒不一样。他有着仁慈的心,他有怜悯,有同情。在他散尽家财援救了1100多犹太人后,还在为自己未能再多救几个人而感到痛心。当他在大雪中远去时,他已被所有犹太人铭记于心。
这部成功的电影所带来的荣誉,不仅属于斯皮尔伯格一个人。也属于托马斯·肯尼利,是他写出如此优秀的小说;属于连恩·尼森、本·金斯利(饰犹太人会计伊扎克)、拉尔夫·费内斯(饰德国军官歌德)等等这些称职的演员们。尤其是尼森对辛德勒这个人物的塑造,虽然他没能夺得当年的奥斯卡奖,因为被“阿甘”夺走,但是他在这部电影里的精彩演出绝对有影帝的风范。
时至今日,依然历历在目的是那个身穿红衣的犹太小女孩,她是影片最鲜亮处,也成为观众心中的最灰暗处。
第四篇:辛德勒的名单(推荐)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
《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真实的再现了当年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残忍罪行。全片主要采用黑白的色调,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黑暗的时代,感受纳粹党的凶残、犹太人的痛苦。
影片的主角是辛德勒,一个德国人,依靠战争发了一笔战争财。他一开始并不曾想过要拯救犹太人,只是想利用这些廉价的劳动力来为自己的企业生产产品,但是最后他拯救了800多个犹太人,身为一个纳粹党员,辛德勒最后觉醒了,成为了一位英雄。
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导演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那件红色的衣服依旧如此鲜艳。辛德勒的良知在这一刻被唤醒,此后他尽他的一切努力来拯救更多的犹太人,甚至不惜生命反叛纳粹。影片中葛斯这个人物与辛德勒形成了巨大的对比,葛斯是犹太集中营的最高军官,他视犹太人的生命如草芥。看到有人偷懒不干活或者工作效率不好,就随意枪杀。但是辛德勒对待犹太人的态度则是同情,宽容的,在他的生日派对上,有一个犹太工人代表来向辛德勒祝福,辛德勒像对待其他人一样给了那位犹太女子一个吻。这个举动清晰的反映出辛德勒将犹太人视为普通人一样对待,而不是葛斯口中的犹太人是老鼠是蛇是蚂蚁。
在运送囚犯时,火车上发出一阵阵人们的呼叫声,镜头拉近到火车中囚犯从窗户伸出手,可以清楚的看到人们的皮肤此时因为缺水而干裂,辛德勒则提议他要像火车喷水,在喷水时他一路跟随着喷水的人走,指挥着他们,还去工厂取水管,让水可以喷到每一节车厢。当他得知集中营里的人要被转移时,知道这些人都将被处死。于是他向葛斯提出他要带着他工厂的工人一起去捷克,按人头来给他钱,即使这会使他倾家荡产,但是他还是这样做了。随后辛德勒和史登就在房间里列名单,导演用了长达三分钟来拍摄这个场景,辛德勒三次问道现在多少人了,每次都让史登继续加名字,摄像机不停地给打字机特写的镜头,因为这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辛德勒的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这份名单就是生命。在那个黑暗的年代,辛德勒用他的方式拯救了他可以救得每一个犹太人,战争结束时,工人们为辛德勒打造了一枚戒指,上面写着: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全世界。
影片最后,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银幕上突然大放光明,出现灿烂的彩色,使观众有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感受,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朗心情。而这些人正是有了辛德勒的帮助才得以等到光明的这一天,辛德勒是一位英雄。
陆雨静
第五篇:《辛德勒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名单》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一件悲惨的事情。德国军队占领波兰以后,开始大批屠杀犹太人,他们可以很随意的屠杀犹太人,比如说用毒气室、狙击、焚烧、活埋等等惨无人道的方法。辛德勒先生看到了这一切以后,非常伤心,他决定拯救犹太人。于是他运用自己的头脑和智慧开了一家工厂,专门生产军需品。他先拿出名贵的酒和钱财来贿赂那些军官,然后再用钱买来很多犹太人,让这些犹太人在他的工厂里做工人,这样就可以不被送到集中营去。工厂里的所有工人都非常尊重和感激辛德勒先生,他的大仁大义让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感动。他利用这种方法拯救了1100犹太人,战争结束以后,辛德勒宣布他将要离开这座工厂,所有的工人都将被解放,而辛德勒却自己逃亡在外。
看完这部电影,我对战争了解了很多,我原先一直梦想着参加战争,想到战场上捡子弹、捡枪。可我现在才明白,一次战争会夺去多少人的财产,多少人的性命啊!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会因为你的地位有多高,就不会去靠近你,战争是随时可以发生的,希望以后再也不要发生战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