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里奇迹》观后感(模版)

时间:2019-05-13 14:4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绿里奇迹》观后感(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绿里奇迹》观后感(模版)》。

第一篇:《绿里奇迹》观后感(模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影视作品欣赏翻译》期末论文

电子工程学院 A0911班 黎孝灵 109110201

21评《KLII BILL》

看完《杀死比尔》后,我感受颇深,里面镜头的暴力程度远远超出我的预料,同时,暴力的地下,也藏着爱。

暴力一直贯穿着影片。开始新娘在医院把试图侵犯她的人咬死、把那该死的医生用门压死,只是小菜一碟。当女主角来到日本向服部半藏请求得到史上最锋利的武士刀后,暴力变得更为寻常、更为凶猛。在饭店里面,打斗达到了最高峰。新娘在厕所把苏菲砍抓到石井面前后砍断其手臂,鲜血喷射,看的我心惊肉跳,如此露骨的暴力是我之前的电影中所少见的。新娘在与日本黑板的打斗中,残忍的暴力比比皆是。GO GO被自己的铁球打死我有点奇怪,怎么一个如此高超的杀手犯下了这么低级的失误。同样,新娘与石井最后的决斗中,我本以为会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斗,可石井在嘲笑新娘不会使用武士刀后,轻松的被她削去头盖。不过这些暴力场面不同于我平常观看的电影,平常的电影里,暴力一般出自男的,女人一般是温柔、善良的象征。但《杀死比尔》里面通过新娘的暴力向我们展现了女人的另一面:女人被惹恼后的残忍丝毫不亚于男的,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要得罪女人,不要低谷女人的爆发力。影片里面,还有一个女人同样带着强烈的复仇色彩——石井。幼小时目睹自己的父母被人残忍的杀害后

后,她也走上了复仇道路。石井的残忍在我看来,胜过于女主角,有人在会上反对她,她直接把他头砍下来。

影片中,暴力下也同样存在着爱。影片开始两个女人在屋里打斗,当女主人的女儿回来时,他们立即停下打斗,装出什么事也没发生的样子,当新娘把女主人杀死时,小女孩子突然出现,令新娘感到很无奈。女主角在醒来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肚子里面的小孩,当她父母肚子时发现小孩没了时,失声大哭。这是一个女人的本能,正是母亲的伟大,虽然整部影片都在展现着她为了复仇的血腥,但她同样所有女人对孩子的爱。同样,当女主角找到比尔时,突然发现比尔和一个小女孩在玩游戏,眼睛里突然涌出了泪珠,女人的温柔立刻代替了她的复仇心理。她放下复仇心理,陪着比尔和小女孩子玩游戏。这三个场景,让我又看到了女人伟大的一面。

与此同时,影片向出现的中国功夫、日本漫画、日本武士刀别具特色,应该是向它们致敬。女主角被比尔的弟弟残忍的埋在地下时,正是因为她从白眉那学习的铁拳,才使她击穿棺木,逃出来了。影片中,女主角打斗中几乎都穿着黄色的紧身衣,这会让我联想到功夫皇帝——李小龙,意欲着女主角视乎灵魂附体,同时向李小龙表达怀念。在影片最后,新娘同样凭借在白眉那学习的点穴功夫将不可一世的比尔打败,体现了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影片中刚开始出现日本动漫时,我本以为是导演为了掩盖真人残杀的血腥,试图以动漫来代替。但看到后面才知,比那血腥多的场景多得是,才明白导演应该是为了向日本动漫致敬,毕竟日本影片在世界上同样享有盛名,同时,我认为这

也应该能提高票房——当它登陆日本时。五六十年代风驰日本的服部半藏刀也出现在影片中,女主角用着服部半藏为她打造的世界上最锋利的刀给女主角立下汗马功劳。日本的武士刀一向给人残忍的感觉,但丝毫不能忽略其在世界武器中所占地位。

观看《杀死比尔》,看到血腥暴力镜头时,我时不时用手捂住双眼,有点怕看手、头、脚被砍断时鲜血飞溅的场景,我在想,是不是稍微有点夸张了,我老说:人的血没那么多吧?呵呵。这部影片颠覆了我之前的想法:女人再怎么爆发,最多是打打闹闹,摔摔东西,敢杀人的女人毕竟是少数,但在这部影片里面,出现了多位“杀人狂”。有些是为了复仇,有些是听命于人。影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李小龙式的“女打星”。能融合多国武打功夫于一体,的确很不容易。影片还有一独特的地方:分片段。这个挺独具匠心。

女人,有时也不好惹。但,再凶猛的女人,对小孩也充满爱。

第二篇:《绿里奇迹》观后感

《绿里奇迹》观后感

在冷山监狱里,科菲因为杀死了两名小女孩而判死刑。但他与其他的犯人不同,科菲总是安静地呆在牢房里,好像一个单纯的孩子,还天真的对狱长保罗说:“就寝后是否还有灯亮着?我怕黑。”看到这里我不禁怀疑:这样一个大男孩竟然会去杀人?然而除了保罗似乎所有人都对他怀有戒心。在科菲向paul伸出手想要与他握手时,保罗真诚的握住了他的手。

他们虽然是在监狱中,却不缺少许多善良的本性。当戴尔遇到一只小老鼠时,他的生活被点亮了。当他专注地看小老鼠金格先生吃奶酪,玩轴承时,他似乎已然不是一个死囚犯,直到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如此亲切的与小老鼠告别:“再见,我爱你。”监狱的生活并未让人丧失善良的本性,他的灵魂被洗涤了。

然后奇迹发生了,就在保罗因为尿道炎而晕倒在监狱的地板上时,科菲又一次向他伸出手,顿时监狱灯火通明,就像上帝到来一样,科菲治好了保罗的尿道炎,使保罗不得不对他产生敬佩,又对他杀人的作为感到怀疑。戴尔的老鼠被佩西踩死,在他的手中奇迹般复活。州**尔的妻子梅琳达身患绝症,保罗建议让科菲挽救它的生命,于是狱警们偷偷将科菲运到海尔的家中,面对躺在床上的梅琳达,科菲轻轻地吻了她,奇迹再一次的发生了。梅琳达重焕青春,她感激地对他说:“我们是在黑暗中找到彼此。”并送给他一个项链。科菲却留下了泪水,因为他能够感受到梅琳达的痛苦。

狱警佩西是一个喜欢虐打囚犯的人,他打折了戴尔的手指,凶狠的踩死了他的老鼠,又在他的死刑上做了手脚,让他在电椅上慢慢又痛苦地死去。戴尔的头上迸发出的蓝色火光,还有空气中烤焦的味道,戴尔逗弄小老鼠的样子在我的脑海里闪回,这些无不让我震惊,一个狱警怎能如此残忍。,他丧失了善良的本性,沦落成一个以虐待人取乐的魔鬼。但是恶有恶报。当佩西想伤害科菲时,被科菲抓住手腕,看透了残忍的心思。他被科菲注入梅琳达的病魔,在连续开枪杀死了万恶不赦的比利小子后,他因精神失常进了精神病院。

终于,黑暗降临。科菲的刑期不远了,保罗对他说:“科菲你想让我做什么我都会做。你想让我放你离开这里,看看你能走到多远吗?”然而科菲拒绝了他:“我知道你伤心焦虑,我可以感觉到,但你现在必须停止。因为我希望结束。真的,我累了。厌倦在路上,像雨中孤独的麻雀。厌倦没有伙伴陪伴,或者告诉我何去何从,或者为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丑陋的彼此相待,厌倦了每天感到和听到的伤痛。太多了。它一直就像我脑袋里的玻璃碴。你能理解吗?”科菲最后将他的超自然能力传给了保罗,原来科菲只是要救小女孩没有成功,却被人们误以为是他杀了她们。科菲就像一个天使,替有罪的人赎罪,替那些痛苦的人分担痛苦。

他的超能力全部用在了行善上,但是巨人也有累的时候,他无法承受那么多的悲哀了。他通过死刑这种方式来解脱自己,让保罗继续承受世人的痛苦。他的遗愿竟然只是看一场电影。当他看到两个男女演员在跳芭蕾时,他说:“他们是天使…天使就像在天堂一样。”他就像个孩子,心里只有纯洁和善良,他是上帝的使者,天使的化身,因为他痛别人之痛,忧别人之忧,他永远都拥有光明。

电刑开始了。但不同往常的是,狱警们都默默地流下眼泪。科菲对保罗说:“老板,别给我带黑头套,我怕黑。”看到这里我终于止不住眼泪了,他的死是如此的圣洁,他的所作所为是如此的让人震撼,却又让人如此惋惜。旁边的狱警已经泣不成声了,保罗也犹豫的不想说出“通电”。蓝色的电流穿过科菲的身体的场面令我恸哭。

保罗再也没有行刑。他以这超自然的力量活了108岁。他看着周围的人离世,把这些作为他扼杀了上帝神迹的惩罚,他感受了太多的痛苦,希望死神现在就到来。

“人终将一死,没有例外,但是,上帝啊,有时绿色旅途真的没有止境呢。”

第三篇:绿里奇迹观后感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一:绿里奇迹>观后感

《绿里奇迹》分为六部,原作为连载小说每月推出一部,于是成就了一个出版业中的奇迹:所有的六部同时全部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单,十本书的位置竟被占去了六本。合为一卷的完整版则毫无悬念地冲顶榜首。

州立冷山监狱死囚牢房的走廊上铺了绿色的油毡,因此这条在其他监狱称为“最后一英里”的不归路,在冷山就被叫成“绿里”。那是1932年的事,当时死囚在走过“绿里”之后要上的是电椅。斯蒂芬·金似乎一直对监狱不能释怀,这一部,自然还是短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正是监狱小说中的杰作。这也难怪,正是在这最接近地狱的“绿里”上,人性的善、恶才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才格外惊心动魄。“恐怖小说之王”掘发“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的和悲剧的道德真相”的一出大悲剧,在死囚身上展现人性的光彩,在地狱之中梦想着天堂;感天动地,震撼人心。

分三天,一天两部,昨晚正式看完了这本斯蒂芬·金的代表作。

倒是很久没有这种震撼的感觉了„„那种让你想写>读后感写了标题之后又不知道怎么下笔最后把比方下的感觉„„

《绿里奇迹》为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是保罗·埃奇康比——州立冷山监狱的一位看守。这个>故事由狱守和囚犯们共同演绎。

珀西·韦特莫尔,与州长有姻亲关系,整天拎着胡桃木警棍专横跋扈张牙舞爪,但实际上外强中干,在一个死囚犯闹事时吓得魂飞魄散。他似乎仇视这里一切美好与快乐。他用残酷至极的手段执行了一次死刑,那时他人性中的残忍狠毒报复暴露无遗。他对着德拉克罗瓦先生的老鼠朋友叮当先生一脚踩下去,在脊骨的断裂声和鲜血的喷溅中他竟笑着说:“我知道他会落在我手里,这是迟早的„„”

德拉克罗瓦先生,一个因杀了五六个人(具体罪名我记不清了)而判处死刑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日中找到了快乐——一只被它称作叮当先生的小老鼠。面对这只老鼠身上,人性善良的一面显现了出来。他买了一个雪茄盒,装上棉花作为叮当先生的房间,满心欢喜地看着它大嚼自己给它的的薄荷糖,“就像钢琴家父亲看着五岁的儿子弹练习曲。”他用蜡笔将一个线轴涂上颜色,像马戏团里那样扔出线轴之后叮当先生同鼻子顶回来。这些,成了这充满死气与绝望的监狱中主要的乐趣。看着德拉克罗瓦先生与叮当先生游戏,又有谁能把德拉克罗瓦先生与他的罪名联系到一起?叮当先生给他带来了>温暖与慰藉,他在上电椅前,流着泪与叮当先生告别。最后托付给保罗·埃奇康比的事,就是叮当先生——“就这个,别伤害他„„头儿,别让那坏蛋伤害我的老鼠。”不幸的是,在那个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夜晚,德拉克罗瓦先生在心脏停止跳动前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折磨——拜珀西·韦特莫尔所赐„„

威廉·沃顿,19岁,胳膊上带着“野小子比利”的刺青,冥顽不灵,身负多条人命,残忍狠毒。在监狱中一次甚至用锁链勒住一位狱守的脖子(就是那次混乱吓得珀西魂飞魄散)。他似乎是一个罪恶与人性阴暗面的集合„„

最后是《绿里奇迹》的“书胆”——约翰·柯菲,这个仿佛上帝派来的天使一样的人。他是个黑人,身躯庞大,因为强奸了两个小女孩并残忍斯杀害了她们而入狱。发现他时,他抱着两个小女孩裸体的尸体泪如雨下:“我制止不了,我想克制的,可是来不及了。”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改变着与守门对他的看法。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保罗·埃奇康比不相信这样的他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了——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这个上帝派来的奇迹,这个来到人间祛除苦难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

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没有朋友和我在一起,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很痛苦。太多痛苦了。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可是我做不到。

——柯菲

有人觉得柯菲的英文与咖啡同音也有意寓:人世间本来就是苦的,只有当你习惯和适应后,你会发现原来苦中也有美的滋味。

几年后,保罗·埃奇康比和妻子遭遇了一次严重的车祸。抱着身受重伤奄奄一息的妻子,保罗大声呼喊着“柯菲”,然而没有人回答,只有燃烧的汽油和燃烧的尸体味,只有雨水不间断地从灰色的天空倾注而下,敲打着水泥地面„„

“我至少还是患了一种老年病:我失眠了。每天深夜我躺在床上,听着孱弱的男女老人无望的咳嗽声,听他们咳着咳着,渐入老境。有时候,我听见一声呼叫铃,或走廊里传来的叽里嘎啦的皮鞋声,或贾维兹太太把小小的电视调到晚间新闻的声音。我躺在这儿,如果月亮就在窗外,我就看月亮。我躺在这里,想到布鲁托尔,想到狄恩,想到有时威廉·沃顿说黑鬼,算你说对了,就等着瞧吧。我想到德拉克罗瓦说,埃奇康比头儿,看这个,我教会了叮当先生一个新把戏。我想到伊莱恩站在日光室命令布拉德·多兰别来烦我。有时候,我在瞌睡中看见雨中那座立交桥,约翰·柯菲站在桥下的阴影里。在这样的片断式的梦境里,我决没有看花眼,肯定是他,是我的大块头,他就站在那里看着。我躺着,我等着。我想到詹妮丝,想到我失去了她,他在雨中浑身鲜红,从我手指缝里消失了,我等着。我们都得死,没有例外,这我知道,但上帝啊,有时候,这条绿里真的太长了。”„„

一次奇迹之旅,一次生死之旅,一次人性之旅,一次心灵之旅„„

篇二:绿里奇迹观后感

最近这几天突然对汉克斯着迷了,接连看了好几部他的电影,可今天看的这部《绿里奇迹》注定要让我失眠,本片讲述了一个狱警同他所看护的犯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曾二获奥斯卡奖的汤姆。汉克斯饰演狱警保罗,每天都要面对大量被判有罪的杀人犯们坐在电椅上受刑。约翰,由于被控残杀二个年轻的女孩而入狱,可他纯真的本性,不寻常的气度引起了保罗对他所犯罪行的怀疑。他真的有罪吗?

这是一部探讨生存意义的影片,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 监狱的背景下,独辟蹊径地展现了狱吏与死囚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黑色悬疑气氛、象征不同道义符号的特殊人物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心理冲突。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轻缓而华丽,牺牲了紧凑,用它自己独有的节奏缓缓的语调地姗姗道来。我们跟着它的速度去认知和感受。这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电影,比起现在这些更顾及观众感受的电影相对而言显得非常主动。我在想,真正的艺术是不是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应该是被动的恶俗趣味而更多葆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能让人们信服甚至让人沉溺而不丧失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这样的定位给了这部电影极其宽松的创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自我挥洒的余地。极尽铺张地把剧情里的每一个细节做得非常细致到位,188分钟让人不感觉拖沓甚至让人感觉流畅,宽松而漫长的篇幅如此轻缓而高低起伏辗转反复的电影其实并不多见。

完全可以用奢华来形容这部电影,奢侈的是电影铺张的篇幅,华现是电影所有做到了极致的细节。极尽奢华,是这部电影整个故事剧情给我的整体感觉。电影的每个镜头却是和这种整体的感觉完全相反的朴实。淡黄色调的镜头看起来厚重而充满了淡淡的伤感。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奢华却朴实,厚重而悲悯,所有这些在情感上格格不入却相辅相成的风格因素造就了这部经典不朽的电影。

本片对人物、人性的描述和揭露非常到位,从狱卒到死囚的关系到各个人物的性格都非常饱满。作为叙述者第一人称的保罗以一个旁观、客观却主观的角度讲述了真正的主角约翰·克菲的传奇事迹,而在他眼中的各色人等也就成了电影冷眼旁观的解读角度。可以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保罗所看到那个绿色旅程中的形形色色,我们的客观是保罗的主观。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那些镜头背后如话悲悯的阐述。除了看守的狱卒之外,在E区里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将面对的都是死亡。最后的旅程上是否有奇迹其实并不太让人关心,我更想观望的是如何去面对无可逃避的死亡,而这些注定将在这里走完一生的人将会带着一个什么样的表情走向终点。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虔诚地祈盼那个最后的救赎,不论他们犯下了什么样的滔天大罪。尽可能地显得平静和安份,虔诚而悲悯。这也许也是人性对于生命最后的敬畏和虔诚了。斯之将死,其行也善。

为什么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会带给E区里所有人欣喜若狂的愉悦呢。因为这片绿色的大地是生命的最后终站,而老鼠,却在这里寻找到了一个开始。对我来说,这部电影里的老鼠不是老鼠,狱卒不是狱卒,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都将得到他们应有的敬畏。众生平等,这也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如果说伯格曼是不相信和怀疑上帝存在的代表,那么本片的导演明显是相反的,在本片中似乎可以无处不在的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可是在本片中的上帝似乎对人类已经很失望了,约翰·克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上帝的化生,可是让他感受到的确实人类的痛苦,最终上帝也忍受不了人类而选在结束他的生命,其实对不和逻辑的事情我向来都很反感的,我会认为那是导演没有办法处理事情了而不得已选择的方式。可是本片中的好几处有为常理的神化之笔却让我拜服,也正是因为有这几笔的存在而更加升华了导演所要表现的主题。

篇三:绿里奇迹观后感

《绿里奇迹》这部电影就是在探讨这个问题。一个关押死刑犯的监狱,被关在这里的犯人都是犯了死罪的,不久的将来要“去另一个世界”,所以身处这样的环境是多么的令人窒息。我们可以理解这里就好像阴界与阳界的交接点,作为一个交界点,按照常理这个点的关系会比较复杂,就像两国边境会成为走私与贩毒的场所,两省交界是逃犯的聚集地,城乡交界点是社会边缘人物的天下一样,作为阴阳的交界点,这里自然会有善男信女,也会有牛鬼蛇神。监狱里的狱警、被关押的犯人,他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直到有一天,一个皮肤黝黑,身体健硕,面目狰狞的“ 天使” 的出现,他永远穿着一身肮脏的“ 劳动服”。请你不要不相信眼前的情景,本片的片名翻译成《绿里奇迹》不是一点道理没有的,“ 奇迹” 两个字就从这个“ 黑天使” 开始。他的来到,打破了这个阴阳交界点的原有秩序,后来发生的事情与其说彻底打破了这个“ 黑暗与无望” 社会的秩序还不如说“ 黑天使” 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他的特异功能帮助了身边需要帮助的善人,同时也惩罚了罪有应得的恶人,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你处在什么阶级,无论你还能活多长时间,“ 性亦善”!

但结局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天使降落在人间,为了融于人群,褪下了雪白的羽翼,换成了一件黑色的外衣,“黑天使”最终坦然面对了死亡,与其痛苦的活着不如爽快的了断,而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事与愿违,他活在别人误解的仇恨中,由于社会种族阶级的歧视,他无法为自己辩护„„

《绿里奇迹》是一部看完之后会让人陷入深深思考的电影,思考生存的意义,思考善与恶的本能。世人对时光流逝大致是不经意的,怡然也好,痛楚也罢,皆可止于瞬息。全片充斥着一种凝重的气氛,这种凝重通过影像重重的撞击的人们的心灵。我想,我们人类之所以存在是有意义的,既然存在就要实现存在的意义。人的一生不在于存在时间的长短,而是在于存在过程中的精彩!

第四篇:绿里奇迹观后感7篇

绿里奇迹观后感

(一):

《绿里奇迹》长篇观后感

人人都有尊严,就算是死刑犯,他们也有。

如果我真心诚意忏悔的话,我是不是能够回到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并永远活在那个时候?天堂就是那个样貌吗?帮会名字大全

------艾南彼特

保罗;艾治科姆(汤姆;汉克斯饰)是那里的狱监,对于走过绿里、继而在电椅上惨叫毙命的死囚行刑程序,他俨然早已无动于衷。除了保罗及其爱妻简外,绿里还有保罗的好友-----狱吏布鲁托,正直的副狱监豪威尔,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喜用宠物鼠逗狱吏和诸难友取乐的德拉克,连环杀人狂华顿,负疚深重的犯人彼特,以及监狱长赫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美琳达等形形色色的人们。绿里的生活寂静又死气沉沉,但神秘的约翰;科菲的到来改变了一切。约翰身藏的神秘力量使绿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为什么这块曾带走了无数囚犯生命的土地会最终成为老鼠生命延续的安家之所,而早已习惯于对囚徒们执行死刑的狱吏们也纷纷默许了这个生命的存在?是不是人们早已厌倦生命的离去?厌倦那种目睹生命逝去的感觉?也许电影里的老鼠并不是老鼠,狱吏不是狱吏,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生命都应得到应有的敬畏。休问梁园旧宾客

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在彼特死了之后,狱吏佩西伸着手触摸着他的躯体时依旧戏谑嘲讽,布鲁托斥责佩西说:他已经偿还了他的罪责,不再对这世间抱有歉意,因此,把你的脏手拿开。而在老鼠金格先生被佩西踩死的一瞬间,人们对生命逝去的震撼感受更是得到了升华,佩西因此变得更加面目可憎,对布鲁托和观众们来说,佩西的存在似乎比那些已经为自己的行为而付出了生命的死囚显得更加丑陋和愚蠢。佩西永远也不会明白,除非尊重死囚、尊重生命,否则他永远不会得到别人对他的尊重。连环杀人犯华顿也许比佩西更懂得生命,虽说谈不上尊重,但是他会懂得利用人们之间彼此的爱来杀死他们,这样的行径是十分可怕而可耻的。

约翰;克菲最终用他自己最极端的方式惩罚了佩西和华顿,完成了他的使命。他们对生命的施虐和狂妄注定了他们最后的宿命。

除了尊重生命外,影片的制作者还处处向我们投射着反死刑(电刑)的倾向。

比如影片故事背景发生在路易斯安那州,但路易斯安那州在1935年并没有电刑,只有绞刑,而且在1957年之前一向都在法院执行死刑。影片不惜曲解历史,其用意昭然,就是为了渲染死刑。

而影片中透过对于电刑执行过程的长篇细致刻画,无疑试图向人们展示死刑(电刑)的残忍,影片中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犯人彼特,在经历了两次电击之后,才冒着烟抽搐着死去。第二个囚犯,老鼠金格先生的主人德拉克,由于狱吏佩西的暗中作梗更是经历了一次极度痛苦的电刑,德拉克凄惨的告别方式无疑赚足了观众的同情。影片的高潮,无疑是最后对无辜者科菲的电刑执行,科菲以其耶稣般的殉难方式宣告了人类死刑的愚蠢----枉杀好人,成为死刑制度无法弥补的硬伤。最终汤姆汉克斯的一句我受尽一生的折磨是正因我错杀了好人,更是将影片对死刑的厌恶情绪推至顶点。

电影近乎完美的向我们展示了尊重生命的普世价值观,但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

狱吏佩西成就了绿里,但同时也正是其败笔。纵观整场电影,佩西所犯的错误,就在于让一个罪有应得的死刑犯的行刑过程充满了痛苦,以及谋杀一只老鼠未遂(被科菲拯救),但是在电影创作者们的观点中,这些行为却仿佛十恶不赦,以至于要背负谋杀他人的罪名(被科菲操纵枪杀华顿),并且遭受精神病的折磨,这真是不可思议的报应。电影创作者为了表达对死刑犯人的尊重和同情,却不惜肆意践踏折磨一个真正的无辜者,这便是电影的不如意之所在。

于是,电影过后,我不禁重新陷入迷惑,到底什么样的生命值得尊重?是一律的众生平等,还是有选取的平等。如果有选取,选取的标准又是什么?人类珍惜他者的生命,是不是仅仅正因它们能给人类带来快乐?比如电影中会杂耍的老鼠。我期望把这些问题留给所有的读者和观众,让我们一齐思考,生命的好处。

绿里奇迹观后感

(二):

《绿里奇迹》(thegreenmile),许多地方都译作《绿色奇迹》,不知什么缘故。看完全片,再看封套,才发现此片的导演原来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难怪看片时总觉得两片的风格有类似之处。

这些年来,看多了所谓的大制作、大手笔,有很多影片看过就忘记了,甚至记不住一个主角的名字,感觉也似乎日渐麻木了。忽然看到一部这样的片子,不由让我感动不已。

光阴流逝如白驹过隙,不少人都在不经意间毫不吝惜地挥霍,有人意识到这点,却试图以各种借口搪塞和粉饰,以求得一丝心安。(lz13)然而,总有些人却不得不应对死神的脚步分分秒秒的临近,日夜在惶恐中等待生命的终结,他们就是死囚。绿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冷山监狱里的一片绿地,长一英里。绿里的尽头就是行刑用的电椅。对于那些死囚而言,走过这一英里,就是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从生前的喧嚣,到死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过的,但是是一英里的距离。

应对那些在电椅上惨叫而亡的死囚,狱监保罗似乎早已经无动于衷,然而他的内心却是敏感而脆弱的。在他的身边,还有外表凶悍内心善良的副狱监豪威尔,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良心未泯的看守海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更有性格各异的数名囚犯,甚至还有一只通人性的小老鼠,死囚德拉克将它取名为金格斯先生。他们之间的关联微妙而复杂。有一天,这儿来了一个身材魁梧长相恐怖的囚犯,黑人约翰考夫利。他因被控谋杀两名幼女而入狱。在他的身上似乎有一种神秘的东西,让这儿的一切就此发生改变

约翰虽然长相恐怖,但神情木讷、语言迟缓,性格出奇地平和,有时甚至像个孩子。这不由让保罗对其罪行的真实性深怀疑问。最终他透过约翰传递给他的神奇力量看到了事情的真相,证实了他的疑问,然而这终究无法改变既定的判决,他只有满怀痛苦和自责亲自把他送过绿里,送上电椅

片中的氛围让人感觉凝重,却不乏黑色的幽默。保罗等几个同事捉弄小丑狱吏佩西那段,让人看了会心微笑。那只小老鼠,更是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配角,为影片增色不少。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很多时候看影片对情节关注更多一些。看完这部片子,总有许多感觉,却很难将他们全部说出来。生存的好处究竟何在,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至今没有很好的答案。片中的保罗活到108岁依然健在,是约翰透过神奇的力量把自己的生命传递给他,而他却亲手终结了一个奇迹。个人的力量是何其渺小而脆弱。他唯有在生存中看着身边的朋友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而他自己却只能在痛苦的记忆中日夜忏悔。这样活着到底为何?也许只有等他再次和朋友亲人在彼岸相聚时,才能说清。

绿里奇迹观后感

(三):

绿里奇迹观后感

(四):

最后把《绿里奇迹》看完,合上书的最后一页,不禁长长舒了一口气,为故事有了结局,也为自己最后坚持看到结尾。不记得什么时候,朋友说我看《绿里奇迹》这部影片,没有去看电影却买了原著。当时没看完就放下了。据说,看斯蒂芬;金的书,一旦开始,没有人能够拒绝将他的小说读完。而我却半途而废,看来世事没有绝对的。

由于隔的日子太久,终还是从头看起。《绿里奇迹》讲述了州立冷山监狱死囚牢房里的故事。那是1932年的事,当时死囚在执行死刑时,要走过监狱走廊上铺的绿色油毡,这条在监狱里称为最后一英里的绿色不归路被称为绿里,之后要上的是电椅。

整部小说给人节奏缓慢的感觉,人性的善、恶却被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格外惊心动魄。在死囚身上展现人性的光彩,在地狱之中梦想着天堂,震撼人心。

书中的主人公约翰;柯菲,是个黑人,身躯庞大,正因强奸了两个小女孩并残忍杀害了她们而入狱。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让保罗;埃奇康比州立冷山监狱的一位看守,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保罗;埃奇康比不坚信这样的人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凶手另有其人。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这个上帝派来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

文中柯菲临行刑前与保罗的对话,记忆深刻;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没有朋友和我在一齐,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大部分时刻我都很痛苦。太多痛苦了。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但是我做不到。柯菲的感受我亦有,孤独地流浪,至少心是如此。比柯菲好些的是朋友倒有很多,可我不知道那些朋友哪个能真正懂我,哪个能肝胆相照。之后,柯菲心甘情愿地走上绿里,坐上电椅。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而我所要跨越的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这是一次奇迹之旅,一次生死之旅,一次人性之旅,一次心灵之旅,一次人性救赎之旅。让人不禁对活着的好处和个人的取向做出反思。

绿里奇迹观后感

(五):

《绿里奇迹》观后感

我愿以咖啡之名,称呼那一个大块头黑人约翰?科菲。科菲与咖啡同音,在片中,当约翰?科菲自我说时,也数次提及。我一向觉得咖啡是这么一种东西:气味浓郁,气质内敛,不尝试,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的感觉。像约翰?科菲,一个身材魁梧,心灵细腻脆弱,却拥有神奇的力量的人。

我们无法知晓咖啡是如何拥有这种神力的,他会透过对人身体的接触,知晓你的过往,会将你体内的病魔导入自己体内,然后把病毒化为一种飞虫般的细屑从口中喷出体外,使你远离苦痛。而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却被关进了死牢,正因他发现了两个遭人伤害的垂死的双胞胎女孩,意欲施救确实无力回天,只好抱着渐冷的尸体痛哭,而寻女心切的父亲正好赶到

这是一个误会。可咖啡不言不语,承受着疯狂的拳头及愤怒的辱骂,带着所有的神奇,走进了这座里头有一条铺设着绿地毯的路的监狱。这一段一里长的绿地毯之路上,将会上演他最后的神奇。这就是《绿里奇迹》(thegreenmile),继《肖申克的救赎》后,美国导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的又一经典之作。

这是一件普通的监狱,就连那条铺着绿地毯的名为绿里的路实际上也没有任何温情的存在:那条路通向死刑室,在那里,死刑犯们将坐上电椅,结束或是罪恶或是痛苦的一生。那是一条死亡之路。绿里的起点,便是这死刑犯牢房,牢里的狱警除了佩西仗着有后台装腔作势却欺软怕硬外,老大保罗、豪威尔等都是好人,而犯人中除了新来的威廉无法无天频出恶作剧外,其他人不论往事怎样,都已是心平气和。生活除了偶尔的骚乱,算是平静。唯一的消遣,便是一只不知从哪跑来的、与牢友德拉克做起了朋友的机灵小老鼠金格先生。

咖啡被保罗淳厚的性格所染,施手治愈了困扰他多年的膀胱炎,使保罗震惊不已。之后,他的神力又施展在被佩西所踩踏而奄奄一息的金格先生及身患癌症而日渐憔悴的保罗的同事海尔的夫人美琳达身上,同样化腐朽为神奇。这些神奇使保罗对咖啡的罪行愈发怀疑,正因那样丑恶而血腥的行径,绝不会出自这样一个尊重生命的人,亦绝不会出自这样一双拯救生命的手。

一次意外的接触,咖啡知道威廉就是杀害双胞胎姐妹的凶手,他借机挟住佩西,将治疗美琳达时未吐出的秽物注入佩西的身上,呆滞的佩西走到威廉的牢房,拔枪将其射死。咖啡将真相告诉保罗,而保罗也将这一混乱处理妥当,但随之刑期已尽,咖啡仍是难逃一死,他穿过绿里,坐上电椅,离开了这个烦躁的世界。

当保罗已是逾百岁的老人,当他看着同样是走过了半个世纪仍是奇异着活着的金格先生,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晚自己而来早自己而,看着自己不知尽头的生命,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他们承受了咖啡的神力的结果,也是上天对他的惩罚,惩罚他处死了天赐的神奇。当咖啡临刑时,保罗就知道,如果就这样将这个天赐神力者送上绿里,在自己死后,肯定无法回应上帝的责问。但是咖啡拒绝了保罗的好心,拒绝在他的帮忙下越狱,他选取了死亡,选取了解脱,选取了走向渴望已久的平静。

对咖啡来说,监狱并不可怕,它只是外面世界的一个缩影,当他发现自己身负异能时就已经知道,自己将同时被这种神力所困,他将听尽生命的呼救,看尽人性的丑恶。应对千万寻求的生命,应对整个沉沦的世界,他的力量实在太过渺小,他将永远为这个世界所困扰、所伤害、所监禁。因此,选取绿里之路,从此远离喧嚣、惊吓与痛苦,却是他所渴求的。保罗明白这一点,悲痛而清楚地明白着。

在打上电椅开关那一刻,神奇离我们而,却得到了永远的解脱。

绿里奇迹观后感

(六):

总爱胡思乱想,想拥有看透人心的潜质,想拥有永恒的生命,但看了这个故事,才知道那是多么痛苦的事。

故事是从老保罗和一个叫珍的老太太讲的故事开始的 六十多年前,监狱里死刑区来了一个大块头,看到这个人就以为他定会打破监狱的平静,会给监狱带来很多麻烦,但没想到这个大块头问最关心的事是晚上睡觉会不会关灯,这个杀人犯居然怕黑。直到他治好了保罗的病,才让人觉得另有内情,我觉得上帝不会把这种超潜质给一个坏人的。

刚进监狱,约翰?科菲和保罗说:我也没有办法了老板,我试着挽救却来不急了。直到看完才明白这句。约翰看着两个小女孩死在自己的怀里,但自己却来不急挽救了,反以他才会那么悲哀,而且这种痛苦不知道跟随他多长时刻了,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世人的痛苦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谁能受的了?因此他累。

正因佩西故意没有将海绵浸水,戴尔死的异常痛苦,让盼望他死的观众们都承受不了,当然更是如排山倒海般袭向约翰,让感同身受的他痛不欲生。好累啊,老板,累死了。

为了出去给梅琳达治病,被比利抓住了手,约翰看到了他的内心,看到了以前两个小女孩的事,因此他祛除梅琳达的病魔之后,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吐出来,而是借此惩罚了坏人。

在走上绿色之旅前,保罗要将约翰释放,无法回答上帝提问的理由就应只是借口,但约翰的回答反映出了他的孤独、痛苦,和求死的决心,他太累了。

约翰:你告诉天父,你这是在行善。我知道你很悲哀,很烦恼,我感觉得出来,但你能够释怀了,我想做个了结,真的,我好累,老板。我不想再像孤鸟一样单飞,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不想再看见人间的尔虞我诈,我不想每日承担全世界的痛苦,世界上的痛苦实在太多,像碎玻璃般无时无刻地刺痛我的脑袋

在约翰死刑时的电刑室里,两个小女孩的家人依旧认为约翰是凶手,他们心怀痛恨,期望杀他两次都不够;见惯了生死的狱警们却一个一个泪流满面,承受着最大的痛苦;而此时的约翰却看到了天堂。凭约翰的潜质,没人能把他抓进监狱的,他进来是自愿的,就是在等这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是的,他承受的太多,太累了,只有这样才能解脱出来。

约翰将自己的潜质分给了保罗,期望他能够明白并分担自己的痛苦,保罗因此得到了比其他人长寿的生命,但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故事没有交待约翰的来历,但对西方文化来说,能治愈伤病、痛恨罪恶、感受全世界的痛苦的只有一个耶稣。因此直到保罗坚信约翰的潜质来自上帝,而自己扼杀了上帝的奇迹,因此才会承受失去亲朋的痛苦。亲眼看着自己的太太、儿子、朋友相继辞世,拥有永恒的生命是很多人的梦想,但真的拥有了之后又怎样呢?看着自己的挚爱、亲人、朋友一个个的离你而去,这样的日子有什么意思呢?

绿里奇迹观后感

(七):

《绿里奇迹》经典观后感

总爱胡思乱想,想拥有看透人心的潜质,想拥有永恒的生命,但看了《绿里奇迹》这个故事,才知道那是多么痛苦的事。

故事是从老保罗和一个叫珍的老太太讲的故事开始的 六十多年前,监狱里死刑区来了一个大块头,看到这个人就以为他定会打破监狱的平静,会给监狱带来很多麻烦,但没想到这个大块头问最关心的事是晚上睡觉会不会关灯,这个杀人犯居然怕黑。直到他治好了保罗的病,才让人觉得另有内情,我觉得上帝不会把这种超潜质给一个坏人的。

刚进监狱,约翰?科菲和保罗说:我也没有办法了老板,我试着挽救却来不急了。直到看完才明白这句。约翰看着两个小女孩死在自己的怀里,但自己却来不急挽救了,反以他才会那么悲哀,而且这种痛苦不知道跟随他多长时刻了,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世人的痛苦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谁能受的了?因此他累。

正因佩西故意没有将海绵浸水,戴尔死的异常痛苦,让盼望他死的观众们都承受不了,当然更是如排山倒海般袭向约翰,让感同身受的他痛不欲生。好累啊,老板,累死了。

为了出去给梅琳达治病,被比利抓住了手,约翰看到了他的内心,看到了以前两个小女孩的事,因此他祛除梅琳达的病魔之后,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吐出来,而是借此惩罚了坏人。

在走上绿色之旅前,保罗要将约翰释放,无法回答上帝提问的理由就应只是借口,但约翰的回答反映出了他的孤独、痛苦,和求死的决心,他太累了。

约翰:你告诉天父,你这是在行善。我知道你很悲哀,很烦恼,我感觉得出来,但你能够释怀了,我想做个了结,真的,我好累,老板。我不想再像孤鸟一样单飞,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不想再看见人间的尔虞我诈,我不想每日承担全世界的痛苦,世界上的痛苦实在太多,像碎玻璃般无时无刻地刺痛我的脑袋。

在约翰死刑时的电刑室里,两个小女孩的家人依旧认为约翰是凶手,他们心怀痛恨,期望杀他两次都不够;见惯了生死的狱警们却一个一个泪流满面,承受着最大的痛苦;而此时的约翰却看到了天堂。凭约翰的潜质,没人能把他抓进监狱的,他进来是自愿的,就是在等这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是的,他承受的太多,太累了,只有这样才能解脱出来。

约翰将自己的潜质分给了保罗,期望他能够明白并分担自己的痛苦,保罗因此得到了比其他人长寿的生命,但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故事没有交待约翰的来历,但对西方文化来说,能治愈伤并痛恨罪恶、感受全世界的痛苦的只有一个耶稣。因此直到保罗坚信约翰的潜质来自上帝,而自己扼杀了上帝的奇迹,因此才会承受失去亲朋的痛苦。

第五篇:《绿里奇迹》的观后感

死刑的司法限制

——在犯罪学课堂上观看《绿里奇迹》的感想

在犯罪学的课堂上观看了《绿里奇迹》这部影片。这是发生在死囚牢的故事。善与恶强烈地引致着我们怜悯和憎恶的情感。在这个死囚监狱里,有一个神奇的犯人。他是一个高大的黑人,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身高。在他人眼里,他是凶残的,因为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的手里有两个惨死的女孩,血淋淋的场景。但在监狱里,他是温和友善的。拥有上帝赐予的特异功能,他治好了狱警的病痛、挽教了小老鼠的生命、拯教美莲达的精神痛苦,却仍然摆脱不了司法机关的执行死刑裁决。

很印象深刻的,是那条绿色的死刑之路,就在牢房和电椅之间延伸。每天面对着这片绿色,看着一个个犯人从这条小路走向死亡,在这工作,在这生活的人,会有怎样地心情?有一个歇斯底里的狂人,为了目睹死刑的过程,为了执行死刑的快感,坚持着不肯离开,畸形的心理和癫狂的举动使他最终赔上了命。一个犯人,老人,他在狱中改变,有了自己的一只老鼠,但是电椅在那等他的结局不会变。一场事故,干燥的海绵,凄厉的惨叫,腐臭的味道,残酷的死亡,至今我仍心有余悸。还有一个犯人,癫狂的年轻人,永远洗刷不了的罪行,永远不能点燃心中的明灯,于是惨死。的确,就算队长和工作人员有着崇高的责任心,有着细致的人文关怀,但是,总避免不了面对伤害,来自不可抗力的伤害,来自执迷不悟的伤害,因为那是死刑带来的“永远”存在的伤害。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我更加坚定了我长久以来关于废除死刑的观念,但是,这目前来说还只是一个梦想,就像是学者胡云腾所说的废除死刑的百年梦想,因为无论是在世界其他存在死刑的国家还是在我国,想彻底废除死刑我想都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我认为我国废除死刑应当司法现行,通过司法上的实践逐步引领立法废除死刑。

从现代国际环境来看,死刑是对犯罪人根本权利——生命权的剥夺,随着全球范围内死刑废止运动的持续开展和国家反犯罪策略理性程度的提高,死刑在刑罚体系中的地位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并且“以人为本”已经被确立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原则,因此在司法层面切实贯彻“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保证犯罪人的基本人权,这也是刑法所以一直坚持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人道主义价值 的集中体现。

尽管死刑的司法限制是必要且急切的,然而并不是如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和平坦,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在我国死刑案件的数量居高不下。

1.立法障碍

在现行刑法分则的规定中死刑罪名较多,但死刑标准缺位,420多个罪名中有68个死刑罪名。《刑法》总则中规定判处死刑为“罪行极其严重”,我认为法理上衡量罪行是否严重要考量客观危害、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三方面,然而司法实务中通常以客观危害(后果)最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考虑因素。总则对于“极其严重”的模糊规定导致适用死刑的范围过大。而且,死刑罪名中有大量的非暴力犯罪的存在,仅刑法分则第三章所规定的可以适用死刑的经济犯罪达16个之多。这在当今各国刑事立法中是极为罕见的。根据《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二条的规定,判处死刑只能是作为对最严重的罪行的惩罚,而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有关文件中,将这里的“最严重的罪行”解释为类似于谋杀这样的严重危及人身的犯罪。从各国立法看,对非暴力的经济犯罪、妨害风尚犯罪不设死刑几乎成为通例。值得庆幸的是,刑法修正案

(八)草案中,明确取消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具体包括: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拟取消的13个死刑罪名,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9.1%”这将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也是继2007年我国将死刑案件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后,在控制死刑方面的又一个实质性进展,突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权的更好保障。

其次,刑法分则对哪些情形可判处死刑无明确的规定。例如《刑法》分则第234条第2款中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其中没有规定在哪些情况下可以选择适用死刑,这就导致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虽然在法定刑的规定顺序上有由重到轻和由轻到重的差别,但是司法实务中故意伤害达到234条第2款时仍较多的判处死刑,使得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的区别名存实亡。

最后,我国刑法一些影响量刑尤其是是否判处死刑的情况未法定化,使得法官对于犯罪情节的把握在实践中产生困惑。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规定“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应当与发生在社会上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区分。”这一规定对于区分的标准就有待明确。

以上立法上的缺陷为死刑案件司法裁判上限制设立了障碍,使依法审判的法官很难有效的限制死刑的适用。

2.客观环境与传统观念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法院司法独立的重要性,并把法院司法独立作为《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但是在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案子,尤其是可能判处死刑的案子面前,法官受到了大量来自被害人亲属、社会舆论和媒体的影响,在这种强大的“必杀”气氛中,法官处于压力对某些案件判处死刑。除此之外,由于可以判处死刑的案件往往产生的社会危害很大,受报复心里、“杀人偿命”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民众会产生不杀不足以解民愤的心态,加上公众对死刑的强烈认同,在处理这类案件时若不以死刑告终则有可能使被害人及其家属做出一些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和司法机关正常工作的行为。因此,客观环境和传统观念的根本改变,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法律文化的进一步文明发展才能从最根本上使普通大众理性的重新看到死刑并不是惩罚严重犯罪的最佳手段,其所达到的社会效应并不是最佳的。

3.法官素质

尽管各种客观原因使死刑的限制在司法层面上出现困难,然而归根到底法官个人的素质,对死刑这种最为严厉的刑罚的自身理解和应用的局限才是死刑数量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在处理案件时,可以说法官是法律帝国的王侯,在死刑案件面前可以说是被告人的生死决定者。然而持续了20多年的严打所导致的重刑主义思想使很多法官相信了重刑的威慑功能,因此所形成的心理定式和司法习惯使法官在处理凡是触犯了挂有死刑条款的犯罪,往往不是从轻至重的考虑,而直接使用了死刑。

法官情绪力量的影响也是导致法官在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人时不能理性的运用法律思维的一大因素。我们承认法律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法官不是没有感情 的,但法官的感情应该被限定在法律的框架之内,被限定在保障人权、司法公正、充分发挥刑罚功能的理性考量之内。刑事法官特别是一审法官的个人素质的低下使得情绪力量极大的影响了司法判决。

一直以来我们的基本政策之一是“稳定压倒一切”。因此法官在公正的处理案件时还肩负了通过审理案件来维护社会稳定的巨大压力,这就要求处理的案件达到社会公众、被害人及其亲属、媒体舆论都能接受的程度,在这种多重矛盾冲突的情形下,法官素质的低下就为选择刑罚设置了障碍,从而产生过重的判决,因为法官无能力找到更为折中的解决办法。

4.亟待克服的办案模式

长期以来,民众甚至法官在处理案件时都过分强调案件事实,而忽视办案程序,甚至认为程序只是形式,这种重实体、轻程序的办案模式亟待克服。

首先,死刑案件的证据运用严重失范。现行《刑事诉讼法》虽然确认了严禁刑讯逼供等非法收集证据的原则,也要求证据的运用遵循确实、充分的标准,但是,从近年来相继曝光的死刑错案来看,死刑案件在证据运用上存在严重失范。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情况就是:非法证据得不到排除、案件事实不能排除合理怀疑以及强迫被告人自证其罪。以杜培武、李化伟赵作海案为例,被告人明显被屈打成招的供词都被堂而皇之地作为定罪的重要证据。杜培武杀人的枪支直到定罪执行也是下落不明,被告人明显的被刑讯逼供;李化伟杀妻的动机不明,虽然理论上均足以引起对其杀妻事实的重大怀疑,但法官却在这些合理怀疑没有排除的情况下判处死刑。面对这些错案既暴露了死刑案件中非法证据得不到有效排除的恶疾,也显示出排出合理怀疑标准在死刑案件中的无能为力。

其次,法院对可能判处死刑者的法律帮助难以落实。《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如果被告人没有聘请律师那法院必须对被告人进行法律援助,指定律师为其辩护。这一规定是为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使死刑案件得到公正的审判。司法实践中,法院也确实为这类被告人指定了辩护律师,但由于我国的司法援助制度还不够健全,接受援助任务的律师大多责任心不强,往往在庭审前一两天才阅卷见人,庭审时常常只能发表诸如“被告人系初犯,认罪态度较好,请求从轻处罚”这类的无实质观点的辩护。而且,诉讼法只规定法律辩护仅限于审判阶段,在对判处死刑至关重要的侦查和审判起诉阶段,这类被告人

却得不到应有的法律援助,这就使这类案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切实的严格处理。最后,对于一审被判处死缓的被告人,大部分二审法院并未按照法律规定为其指定辩护律师。

对此,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解决: 1.转变司法理念

长期以来,司法工作者都把死刑的作用放大化,认为对于那些严重犯罪来说,死刑是最好的惩罚办法,过大的夸大了死刑的作用。然而,刑罚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惩罚犯罪人,更在于它的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和犯罪者以及预防犯罪的作用。一味的相信死刑可以遏制严重犯罪,不仅不会起到预防作用,反而使人们抵触法律,产生更加叛逆的心理。

因此,对于死刑的作用应该从根本上转变司法理念。其中要做到两点,首先就是关注人权。人权保护是宪法的基本原则,落实到司法实务中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保障普通公民的人权,更要重点保障被告人的基本人身权利,而其中死刑案件的严格把关与使用限制就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刑法对人权的保护,不单指对一般社会成员的人权保护,而且也是作为社会成员的犯罪者本人的人权的保护。”解决社会问题在于解决社会原因而不能仅仅是用严酷的刑罚方法来解决,否则就是历史的倒退。现今我国社会上还存在重大恶性犯罪的频繁发生现象,想要解决这些恶疾,追根到底还要找到产生它们的社会原因,而不能单纯的对犯罪人适用重刑,这样只能治标而非治本。

其次,注重从实质、程序失衡到二者并重的办案方式。正如本文上面所说的现今处理案件时出现的欠缺程序合法的问题,我们在处理死刑案件时更应该提高程序的合法与公正,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特别注重程序公正问题。我国刑事立法对死刑案件的办理规定了比普通案件更为严格的程序,从而为防止错杀、滥杀提供了程序法上的保障。在办理死刑案件过程中,从侦查、批捕、一审、二审、死刑复核直到临刑监督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必须解决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倾向,消除刑讯逼供、非法取证、超期羁押等违法行为,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

2.司法限制以立法为前提:相关制度的完善

从限制死刑的角度来说,正如上文论述的司法应该先于立法,然而正确、合

理的司法限制必须以立法为前提,必须在既定法律的限度下。所以,在正确司法的条件下,立法也必须为司法服务,尽可能的为司法扫清障碍。因此,司法限制以立法为前提的情况下,立法上应该完善的相关制度,我认为大体上有一下几点:

第一,证据规则。首先,现行《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案件的证据标准统一规定为“证据切实、充分”,但由于死刑案件涉及被告人的生命权利,所以证据标准应该从普通案件的确实充分提升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在这方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做法值得推广。在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多次强调死刑案件应该坚持两个基本,即“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的背景下,该院颁布实施的《关于刑事审判和定案的若干意见》第 66条规定:“对死刑案件应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否则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一切合理怀疑是指:

(一)现有证据不能完全涵盖案件事实;

(二)有现象表明某种影响案件真实的情况可能存在,且不能排除;

(三)存在人们常识中很可能发生影响案件真实性的情况。”显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死刑案件之较之非死刑案件的更严格的证明标准。

其次,非法证据在死刑案件中必须排除。非法证据是指证据的收集主体、方式、程序违反法律的规定,最为典型和严重的现象就是刑讯逼供。案件处理过程中,办案人员由于急于求成或严重不负责任等其他原因,在收集案件过程中没有按法律规定进行,虽然我们不能否定这些非法收集的证据有些是能够证明案件的某种事实的,但适用这些证据来证明案件就违背了法律的宗旨,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非法证据的收集过程由于不合法就必然的侵犯与之相对应的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特别是死刑案件直接关系到被告人的生命,所以更要切实的保护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对于非法收集的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必须不以采纳,这也是司法法治化的必然要求,否则,司法行为的公正、合法必然遭到质疑。

再次,在死刑案件中,应当实行证人必须出庭作证。所谓关键证人是指对认定案件事实或对死刑犯量刑有关键作用的人。我国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作证率极低,当事人双方也大多以证人证言的方式提供证词,这就不利于证言的真实行。证人出庭作证不仅可以使法官询问清楚模糊的细节,而且由于法庭严肃性的威慑也会使证人由内心产生一种惧怕心理,使证言的真实性加大。

最后,要切实保证可能判处死刑的人获得法律帮助。如上文所说,我国法

律援助制度还不够完善,但是可能判处死刑的多数犯人法律意识淡薄无法有效的进行自行辩护而且家庭也大都不能够承担律师费用,所以法律援助制度是为这些人提供国家保护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所以在我们思考的限制死刑这一问题时,更应该思考怎么能让这类犯罪人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行使他们的辩护权。切实的保证国家的法律帮助落实到这些人,需要提升司法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创建法律援助究责机制。

第二,量刑规则。首先,制定相统一的死刑标准。就全国而言,一些案情相似的案件,在量刑结果上存在差距,好像各省有不同的法律。以贪污受贿案件为例,我国《刑法》规定,个人贪污或受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没收财产。根据这一规定,贪污10万元以上的可以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执行;死刑,立即执行。这就产生了有时贪得多的没判死刑,贪得少的反而被判了死刑的现象,引起人们不解。制定相统一的死刑标准,使法官的量刑步骤和量刑方法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达到“不同时期、不同法院、不同法官对案件事实基本相同的被告人,作出的量刑结果保持基本平衡,实现量刑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均衡”。这不仅确保了司法公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法官对于可能判处死刑案件的自由裁量,减少因案件而腐败的现象,而且还使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心服口服。

其次,必须严格依法裁量死刑,严禁法外用刑。这是罪刑法定原则在死刑裁量中的要求和体现。死刑的裁量必须严格遵循刑法所设立的规格和标准,包括刑法总则规定的适用死刑的一般条件和刑法分则规定的适用死刑的具体情节,绝对不能逾越法定的界限滥施死刑。例如,刑法总则规定对犯罪时不满18岁的人不能适用死刑,对此决不能随意突破,哪怕犯罪时差一天就满18岁的人,也不能判死刑。

第三,运行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死刑案件大多情况下伴随着附带民事诉讼,一般情况下合理的民事赔偿可以对被告人进行一定程度的从轻处罚。当被告人确实没有赔偿能力时,国家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可以替被告人对被害人进行补偿,以使被告人能够得到从轻的处理。但这种国家补偿制度我认为仅限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而且适用条件应该予以限制,这是由于国家资源的有限性和对犯罪人的惩罚的必要性。但是在进行赔偿可以对被告人免于一死的情况下,不能因为

被告人的经济承担问题而使其丧失这种权利,所以国家补偿制度应该予以考虑。

3.创新裁判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起草的相关死刑案件的法律适用标准,对于统一死刑案件的司法标准、限制死刑有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导致地区间的差异较大,而且各个案件有不同的背景、起因、过程,法官的素质也不一样,所以在有实质行的立法标准的前提下,一审法官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面对死刑案件创新裁判的思路和方法就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认定案件事实的思路和方法,立法为一审法院限制死刑留了充足的空间。《刑法》规定了确定死刑的对象为“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并且规定了对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适用死缓。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面对不同的案件情况可作酌情的考量。

其次,法官应当正确引导当事人尤其是被害人亲属接受法院判决的思路和方法。适时的适用司法调解、正确对待民意、理性对待民愤。死刑的公正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社会正义感中,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集中体现着人民意志的死刑立法同人民群众朴素的正义感是基本一致的。应当承认,平息民愤是死刑适用时应当酌情考量的一个因素,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将民愤对于死刑适用的影响力夸大到不应有的程度,因为民愤毕竟带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而感情不能代替证据,义愤不能代替理智。民愤这一情节只有在经过法官独立判断之后,才能对死刑的裁量发生适度影响。在实践中,由于社会公众很难全面细致地了解全部案情,加之某些传媒为追求轰动效应而不顾事实进行炒作,有意渲染案情或认为地取舍案情,从而会形成错误的舆论和民愤。在此情况下,法官一定要保持清醒和冷静的头脑,要敢于顶住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依法秉公而断,决不能盲从或屈服于不正确的民愤,从而牺牲法律的公正性和司法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办的死刑案件成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铁案,才能杜绝冤杀无辜的悲剧发生,也才能真正体现人民法官对生命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最后,法官要有正确的法律解释的思路和方法。由于现行死刑立法的一些条款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在实践中需要司法人员根据死刑政策和立法精神,结合具体案情予以把握。对于某些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疑难问题,最好由最高司法机关作出统一而明确的解释,而对于涉及死刑适用的司法解释,一定要符合

立法本意和刑事政策精神,贯彻从严解释的原则,不能借助于司法解释来扩张死刑的适用。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凡关系到死刑适用的,只能限制解释,不可随意地扩大解释。

司法工作者能够做到以上的要求,充分发挥司法者在死刑控制中的能动作用,这就要求司法者增强控制死刑的道义和政治责任,清醒认识现行死刑立法的弊端。

对于死刑的限制,我国已经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最高法院决定收回死刑核准权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限制死刑。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普法力度的提高以及法官职业素养的曾强,代表法治国际化、尊重人权的现代法治国家将逐步在我国成型,死刑的司法限制将是这一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一笔。

“人终有一死,但有时‘绿色旅程’似乎永无止境”,这是本片的结束语,我好像明白点什么了,但是我还是希望这个绿色的旅程早些终结„„

下载《绿里奇迹》观后感(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绿里奇迹》观后感(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生绿里奇迹观后感大全

    《绿里奇迹》这部电影就是在探讨这个问题。一个关押死刑犯的监狱,被关在这里的犯人都是犯了死罪的,不久的将来要“去另一个世界”,所以身处这样的环境是多么的令人窒息。下面为......

    绿里奇迹观后感(汇总18篇)

    篇1:绿里奇迹观后感故事是从老保罗和一个叫珍的老太太讲的故事开始的……六十多年前,监狱里死刑区来了一个大块头,看到这个人就以为他定会打破监狱的平静,会给监狱带来很多麻烦,......

    绿里奇迹观后感(共五则)

    此段彼端的生命旅途 《绿里奇迹》观感2011/4/21 纵观整部电影始终,因为是老师推荐,开始只是想着一定要看出个所以然来,所以断定一定会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情节、寓意深厚的台词或......

    绿里奇迹观后感(写写帮推荐)

    绿里奇迹观后感 《绿里奇迹》剧情简介 1935年,美国南部惨淡肃杀的冷山监狱。这里有片一英里长的绿地,人们叫它“绿里”。不过,它的居民皆为死囚,在绿地的另一头,便是行刑用的电......

    影片《绿里奇迹》观后感(五篇材料)

    《绿里奇迹》为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是保罗·埃奇康比——州立冷山监狱的一位看守。这个故事由狱守和囚犯们共同演绎。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绿里奇迹......

    经典影片绿里奇迹观后感2000字(大全)

    绿里奇迹,永远都是人性面前的遗迹。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第一遍看影片的时候,在整个过程中都对Coffey怀着戒心,尽管他神奇地挽救......

    绿里奇迹观后感(共五则)

    绿里奇迹观后感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绿里奇迹观后感》的内容,具体内容:《绿里奇迹》(讲述了二十世纪,保罗在老人院回忆起在当狱长时,高个子黑人杀人犯约翰考菲......

    绿里奇迹影评

    个人以为,《绿里》并不输于《肖恩克的救赎》。之所以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是因为它们不仅同出一个作者,还同出一个导演,并且都属于监狱题材。但是很奇怪,这部片子知名度远没有《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