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队精神作文
团队精神
“员工为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团队工作效率,作为部门团队中的一员,你认为怎样协调同事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才能激发团队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的发挥团队的工作能力,使团队更具战斗力。”这是公司这月提出的美文主题,我们先从一则寓言故事开始:“在非洲的草原上如果见到羚羊在奔跑,那一定是狮子来了;如果见到狮子在躲避,那就是象群发怒了;如果见到成百上千的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的壮观景象,那是什么来了?答案是:蚂蚁军团来了”。这充分说明个体强大远远没有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可怕。
结合实际工作我今天主要分析是“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
一、从雁行理论看团队精神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那么,大雁保持严格的整齐的队形即排成“人”字形又是为了什么呢?
1、每只大雁鼓动双翼时,对尾随的同伴都具有“鼓舞”的作用。雁群排成“人”字型时,比孤大雁单飞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一的飞行距离。与拥有相同目标的人同行,能更快速、更容易地到达目的地,因为彼此之间能互相推动。
2、当一只大雁脱队时,它立刻感到独自飞行迟缓、拖拉与吃力,所以很快又回到队形中,继续利用前一只雁所造成的浮力。如果我们与大雁一样聪明的话,我们就会留在与自己目标一致的队伍里,而且乐意接受他人的协助,也愿意协助他人。
3、当领队的大雁疲倦了,它会退到侧翼,另一只则会接替飞到队形的最前端。轮流从事繁重的工作是合理的,轮流担任与共享领导权是必要及明智的,对人或对南飞的大雁群都一样。
4、队伍中后面的大雁会以叫声鼓励前面的伙伴来保持整体的速度,继续前进……如果我们拥有大雁的感觉,我们将像它们一样互相扶持。相互间的鼓励会振奋队员的精神,坚持到底。
5、当有大雁生病或受伤时,其它两只雁会由队伍飞下协助及保护它。这两只大雁会一直伴随在它的旁边,直到它康复或死亡为止。然后他们自己组成队伍开始飞行,努力去追赶上原来的大雁群。如果我们与大雁一样聪明的话,我们也会互相扶持,不论是困难的时刻还是顺利的时候。当有人必须离开团队时,我们实在应该举行一个送别仪式,因为它更多的是做给没走的成员看的。
二、人多不一定力量大,只有一个团队具有团队精神,才能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
1、“以一当十并不难,难的是以十当一”
因为“以一当十”只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一个人的潜力就行了。而以十当一则不同,它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十个人的潜力,而且要使这些潜力朝着一个方向使劲。
2、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伟大的团队
伟大的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曾说过一句名言:“一名伟大的球星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让周围的队友变得更好。”
如今,提起篮球,提起NBA,人们自然会想到乔丹,想到芝加哥公牛队。可以说没有乔丹,就没有芝加哥公牛队上个世纪90年代的辉煌;没有乔丹那帮伙伴,也同样不会有那个辉煌的时代。
3、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2004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冠军争夺赛中那场惊心动魄的胜利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无法回答。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个人再完
美,也就是一滴水;一个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大海。一个有高度竞争力的组织,不但要求有完美的个人,更要有完美的团队。
4、缺乏“团队精神”的群体不过是乌合之众
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
第二篇:团队精神作文材料
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小我”与“大我”,“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一种辩证关系。
材料一: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识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尔德林。当时阿姆斯特朗说过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这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上,一个记者突然问了奥尔德林一个特别的问题:“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在全场尴尬的注视下,奥尔德林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笑声中都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其实,成功不必在我,团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
材料二:1.“双拳难敌四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有关科学实验证实,在雁阵飞行时,当第一只雁展翅拍打时,其他雁即刻循序跟进,整个雁群依次借者固定队形飞升、翱翔。这是雁独特的“团队操作”。
材料三:团队就像是一个凸透镜,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到一点;也是一个扩音器,把微吟变成呐喊,影响到更远的地方。一个人再伟大,也离不开团体;一个人的智慧再卓越,也不能成为神而脱离众人。刘邦成就了帝业,而英勇盖世的项羽自刎于乌江。历史会理智地告诉你,什么叫一人之智不敌万人之智,什么叫历史不因个人而改变,什么叫团结就是力量。材料四:----恐惧那一望无垠的沙漠,人类在他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不堪;羡慕那宽广辽阔的草原,层层绿浪的妩媚连蓝天都失之颜色;惊叹那瀑布的气势磅礴,高空坠落的破裂声响是高超的乐队无法演奏的咆哮......----不时的驻足,不时的欣赏,不时的惊叹,妖娆与敬畏的感觉铺天盖地而来,在这混沌的情感中,却忘记它,他,他们最原始的组成.沙砾,小草,水滴......那些自然中的弱势群体却以宏伟的姿态展现眼前!
----是什么让他们具有如此的魅力?是什么让他们气势辉宏?是团结,是他们的团队精神.例文一:朝花夕拾之杂史闲聊
也许
是由于周武王有姜尚为师父、有周公旦为辅佐,君臣一心;有士兵一鼓作气,众志成城。商落周起。
是由于蔺相如忍辱谦让,廉颇负荆请罪,后同舟共济,成刎颈之交。赵壮秦退。
是由于民拥友助王匡掀起“绿林赤眉”,一片刀光剑影,留下壮烈沙场。王莽卧倒。
如果
吕布和张飞能够多多礼贤下士,上下一心,和气致祥,也不至于人头落地。
钦宗不愚,奸臣不奸,李纲不革;良君忠将,北宋何以覆焉?
“天东南冀”没有同室操戈,太平天国也不会亡于1864。
幸好安史之时,前郭(郭子仪)后李(李光),义勇镇乱——留得身前身后名。
威海卫沸腾的海面上,有一只“致远”——永驻江魂。
满江红激荡起一群岳家军,筑成金城汤池斩兀术——“**”不改将军誓。
当初„„
共产党的一次会议,把一片炽热梦想洒在嘉兴南湖,湖水漫漫,染红每个人的心。于是不管告密与背叛,不管特务与奸细,不管挖心与抠眼,不管左右两倾,那一个个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用一生去坚持他们脚下的土地;前仆着,后继着;一个握手会师,一个箩筐是生产,一个足迹是踏遍万里的经典;五四的**,五卅的抗衡,在彼时彼刻,绽放它悲壮的风采。
从抗日救亡到抗美援朝,面对强敌,在水深火热中拯救自己的人民,在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上,在上甘岭的炮火中烧下;一次次团结爱国的示威游行,一批批度过鸭绿江的战土,如惊鸿冲天,山石崩裂,眼前是枪林弹雨,只听见小号和唢呐在高山上呐喊:团结一致,冲啊!
而今„„
在这平平仄仄的日子里,随着一切思想、理论与代表的步步深入,领路人继往开来,全国人民与时俱进百年游子归向祖**亲,握着亚太和平的旗帜建设西部,带着进入世贸的喜悦开创三峡事业,用迎接AAPP的心情对待奥运。
1998年的洪水能够冲垮河堤,淹没万物却无法击败—堵“人墙”,那墙夹着汗水血水,心水,以及无数人感动的泪
水,有一滴,还来自人民的好总理。即使是石油进出也有铁人挡着。
2003年的SARS能够漫天轻舞飞扬,使人心惶惶,却永远胜不了“免疫”,小汤山的天使在祈祷,全国人民在注视期望,每一个微笑每一个问候每一首歌,在那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空荡漾。
展望未来看蓝天下红旗飘飘,听国歌奏响,感受改革建设潮流,体味国民精神,总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懂得了团队精神的所在:
在**中团结,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发展中团结,因为求进。
在生活中团结,因为我们彼此关心,爱护。
因为团结,所以总能够战胜困难,赢得最终胜利!
解析:文题既为“杂史”,内容必定纵横捭阖,谈古论今。沿着历史的脉络,作者展现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激荡着民族进步、家国统一、社会发展的汹涌豪情。显示出作者开阔的眼界和胸襟。境界之高与立意之深自不必言。
语言自成一格。长短句的结合恰到好处,排比句气势如虹。采用文言风格的句子,简洁精炼,寥寥数语即可阐释一例,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容量,没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语言功底是很难做到的。
例文二蚂蚁的团队精神
小小的蚂蚁虽然微不足道,你用两根手指轻轻一掐,就能使它粉身碎骨,可是,成千上万只蚂蚁团结起来,却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
记得有一个寓言:在非洲的草原上,如果见到羚羊在奔逃,那一定是狮子来了;如果见到狮子在躲避,那一定是象群在发怒了;如果见到成百上千的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的壮观景象,那是蚂蚁军团来了。这则寓言充分体现了蚂蚁团队的力量。
我虽然没有见过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的情景,却亲眼看到过蚂蚁团队咬死蚯蚓,并搬走的过程。
在公园的角落里,我偶然发现许多黑蚂蚁排成一线,浩浩荡荡向前奔走。顺着它们前进的方向,我看到一条“巨蟒”——蚯蚓在地上痛苦地翻腾。蚯蚓身上、身边黑乎乎的爬满了蚂蚁。蚯蚓身上的蚂蚁不断被甩下来,也有被蚯蚓巨大的身躯压得动弹不得的。但是蚂蚁们毫不退却,轮番上阵,前赴后继。几分钟后,蚯蚓终于筋疲力尽、奄奄一息了。
蚂蚁们互相碰撞着触角,似乎在庆祝胜利的喜悦,又似乎在商量着善后工作。很快的,蚂蚁们在蚯蚓的两边列成长队,齐心协力把蚯蚓抬了起来。一只挺结实的蚂蚁在前面引路,挥动着前腿,好像在说:“大家加把劲,跟上我,很快就要到家了!”搬蚯蚓的蚂蚁们也互相给对方鼓气,有些蚂蚁搬累了,旁边很快就有蚂蚁加入搬运的队伍。
经过一段不短的路程,终于到了巢穴的入口,可是入口太小,蚯蚓太大,进不去。怎么办?没有经过复杂的开会、争论、做决定的程序,蚂蚁们马上分工把蚯蚓咬成几段,撕得四分五裂,连拖带拽地拉进洞里去了。
看完这一幕,我感到莫名的惊讶。我想:每一只蚂蚁的力量就仿佛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起不了任何作用的,而许许多多的蚂蚁组成一个蚂蚁军团,就犹如无数滴水聚成了汪洋大海,其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我终于明白所谓“众志成城,无坚不摧”的含义了!我们也要学习蚂蚁精神,团结一致,天底下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例文三:那一刻,我含泪微笑
时间流逝,回想着那一刻,我再一次望着天空含泪微笑。
———题记
天空阴沉沉的,风吹打着脸颊,坐在赛场边的我们望着赛场上对手的拼搏谈论着,等待着。看着赛场对手或喜或悲的面容,听着耳边谈论声风声的交杂声,心不由得紧张起来,手渐渐变得冰冷,冷汗慢慢渗出手心。终于,轮到我们了大声慢慢的轮了起来,望着那跳绳一上一下的挥舞着,听着那声声与地面的抽打声,一个,两个,三个……我的心也随之跳动的更加急促。突然,自己颤抖的脚钩住了绳子,“叭”的一声,我重重的摔在地上,冰凉的地刺破了那冰凉的手,刺痛着我的心。听着队员们的鼓励声,关切声,我慢慢站起来,望着那张张关切的脸。泪涌出眼眶,是后悔,是感动。在队员的鼓励下,我继续参加比赛,随着队员们一声声好的鼓励,我成功的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坚持到了最后。结果,我们只得了第二名。同学们抱在一起哭了,望着他们伤心的面孔,我独自一人走到了角落中,蜷成了一团,痛哭起来,风吹打着我的背,冰冷占据了全身,我将头埋进手臂里,不敢去看那一颗颗伤心的泪水,不敢去面对那一张张伤心的面孔。泪,渐渐打湿了衣袖,悔恨渐渐充满了内心。
风依旧吹打着,忽然,一只只温暖的手拂去了全身的冰凉,我慢慢抬起头,看到了一张张微笑的面孔,是队员们!队
员们将我扶起,抱着我对我说没关系,下次咱们在得第一。边说边拭去我脸上的泪,用坚定的目光望着我。望着她们,我笑了,风中,我们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那一刻,我含泪微笑,对他们说我会努力的。那一刻,阳光出现在我的头上,暖暖的。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是团队精神。
后来,在同学们的带领下,帮助下,我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充满希望,并一起得了第一。
在团队中我成长了,在团队中我体会到了温暖,在团队中我得到了快乐与希望。
那一刻我明白了,团队精神最重要的是宽容与鼓励,那一刻我学会了,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就会成功,那一刻,我含泪微笑。
第三篇: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
单选题 正确
1.简单地说,合作是:
1.2.3.4.A 凝成团队的行动
B 凝成企业的行动
C 凝成组织的行动
D 凝成部门的行动
正确
2.处于怠工的状态的员工特点不包括:
1.2.3.4.A 眼里只有自己
B 恃才傲物
C 自命不凡
D 相信别人
正确
3.“分裂繁殖制度”的提出者是:
1.2.A 丰田
B 联想 3.4.C 微软
D 格兰仕
正确
4.从业状态的员工的特点是:
1.2.3.4.A 没尽全力,薪水却没少拿,感觉自己占了便宜
B 贡献出来的价值只有自身能力的50%~80% C 尽了全力,薪水也没少拿,感觉自己占了便宜
D 没尽全力,薪水却没少拿,感觉自己占了吃了亏
正确
5.建设和推进企业文化,要基于:
1.2.3.4.A 现代精神
B 组织精神
C 团队精神
D 传统精神
正确
6.一个企业,门槛是最低的时候是:
1.2.3.A 创业阶段
B 成长阶段
C 成熟阶段 4.D 壮大阶段
正确
7.大雁是成人字形飞翔的原因是:
1.2.3.4.A 可以增加阻力
B 使领头雁借助到别的大雁的力量而使自己飞翔
C 使每一只借助到别的大雁的力量而使自己飞翔
D 使除领头雁以外的每一只借助到别的大雁的力量而使自己飞翔
正确
8.完成目标的必由之路是:
1.2.3.4.A 合作和分工
B 协从和协作
C 合作和协从
D 合作和协作
正确
9.关于合作重要性的理解错误的是:
1.2.3.4.A 一定程度上说,合作是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之道
B 合作精神应该是老总们、主管们关注的事
C 合作精神是一种团队精神
D 有没有团队精神,是关系着自己的生存与荣辱的,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命题 正确
10.不合作的后果由轻到重,依次呈现的,即:
1.A 缺乏成就感——怕担责任,爱发牢骚——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从业状态——怠工的状态——自我价值得不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2.B 怕担责任,爱发牢骚——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缺乏成就感——从业状态——怠工的状态——自我价值得不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3.C 怕担责任,爱发牢骚——缺乏成就感——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怠工的状态——从业状态——自我价值得不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4.D 怕担责任,爱发牢骚——缺乏成就感——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从业状态——怠工的状态——自我价值得不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正确
11.当企业文化倡导追求完美时,它应该是:
1.2.3.4.A 深入每个领导的行动的 B 深入每个员工的骨髓、心灵的 C 深入每个员工的行动的 D 深入每个员工的工作的
正确
12.企业制订企业文化后,真正有智慧的人:
1.2.A 抵触企业的文化建设
B 反对企业的文化建设 3.4.C 推动企业的文化建设
D 拒绝企业的文化建设
正确
13.目标管理的第一个步骤是:
1.2.3.4.A 建立目标
B 执行目标
C 达成目标
D 预见目标
正确
14.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要向前走,要与高手对比,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成长。这个环境的创造者:
1.2.3.4.A 企业
B 他人
C 家庭
D 自身
正确
15.潜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前提是:
1.2.A 个人对企业资源的驾驭
B 个人的权力大小 3.4.C 个人的责任大小
D 企业经营的好坏
第四篇:团队精神范文
第一讲 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概述
团队精神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寻常的命题,但是随着时间的不同,每个企业具体的情况不同,所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时至今日,团队精神既是一个老命题,更成为了一个新命题。
【案例】
爱因斯坦的考题
1951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有一次考试结束后,他的助理赶紧追上他,很小心地问:“今年的这份考题为什么和去年的完全一样呢?”爱因斯坦很平静地答道:“答案完全变了。”
点评: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当时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讲授的是物理课,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这样的答案尚且会变,更何况团队精神这个命题是属于人文学科的,不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合作的重要性
简单地说,凝成团队的行动就是合作,这里提到的团队精神,实际上是合作的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合作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之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
两只鸟的故事
一只鸟看到另一只鸟可以自由地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就非常羡慕那只鸟,而且感到很奇怪:一只小鸟竟然可以自由地在鳄鱼这样凶猛的动物嘴里钻进钻出!于是它也钻到鳄鱼嘴里,结果被鳄鱼吃掉了。直到临死它也不知道为什么。
原来那只鸟叫鳄鸟,鳄鸟跟鳄鱼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当鳄鱼吃饱了之后,懒洋洋地待在那里的时候,鳄鸟就会飞下来,进到鳄鱼的嘴里,帮助鳄鱼清扫它的口腔,得到的回报就是鳄鱼牙缝里边的碎肉。鳄鱼当然也很高兴,它美餐之后,如果口腔卫生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会得蛀牙或其他疾病,正是因为有了鳄鸟的帮助,它才能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健康。鳄鸟和鳄鱼之间由于存在这样一个合作关系,所以鳄鸟才可以自由地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
点评: 不论是工作圈子,还是朋友圈子,经常会听到一些抱怨声,例如,“我跟他干着同样的事情,怎么他就能加薪,就能得到老板的重用,我到底哪不如他了,怎么被炒鱿鱼的是我呢?”这说明虽然大家干着一件相同的事,但是背后合作意义上的关系却是不一样的。
过去很多人会觉得谈合作精神应该是老总们和主管们关注的事。今天,个人英雄主义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现代社会更需要合作,合作是生存之道。自己有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是每个人都要叩问自己的。有没有团队精神,关系着自己的生存与荣辱,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命题。
不合作的后果
(一)如果不合作,自我价值就得不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当一个人处于不合作的状态时,这个人是不可能融入到团队中去的,也不可能去设身处地地为团队多付出、多奉献。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明哲保身、怕担责任等。
怕担责任,爱发牢骚
如果一个团队要某人去负责某件事,而这个人又没有合作的意识的话,那么他一定是怕担责任,爱发牢骚的: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这是大家的事情。
如果不合作,还会缺乏成就感 一个人干和多个人干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最终能取得的成就,和多个人能取得成就的高度是不一样的,会有一定的差距。相应的,个人的成就感也是不一样。
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
因为没有团队意识,肯定不会去承诺,而且思路不清,行动缺乏自信。因为没有合作精神的人得不到团队的感召和协作,也得不到其一线领导的协助和辅导,这个人在行动上可能就不是那么理直气壮。 最终会使自己处于一个从业状态
处于从业状态,就意味着自身本来可能有100%的能力,但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状态,贡献出来的能力只有自身能力的60%~80%。但是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自己只尽了60%~80%的努力,薪水却没少拿,就感觉自己占了便宜。但他所不知道的是,他贡献给企业和团队的60%~80%,同时也是在贡献给自己的人生价值,实际上他也只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60%~80%。
还有更可悲的一种程度,使自己处于怠工的状态
很多人没有团队意识,眼里只有自己。他们恃才傲物,自命不凡,遇到问题只会抱怨,不思解决。因为他觉得事情不一定要由自己来做,所以他遇事遇人抵触,没有团队合作的意识。不相信别人,对团队工作三心二意。有时还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在公司中总会有一些捣乱的员工,经常会闹不愉快,有时甚至闹到了仲裁的地步。其实,在其最初的意识形态中就有这种不合作的情绪存在,所以才会导致最后的矛盾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这些人处于怠工的状态。怠工意味着这个人原本有100%的能力,但最终贡献给企业和团队的能力却只有自身能力的10%~30%。
很多人有极强的阿Q精神,觉得得了大便宜,只为企业付出了10%~30%,结果薪水按照原先商定好的,一分不少给。其实这背后蕴含的是:他贡献给企业的能力是他自身能力的10%~30%,换句话说,他处处有所保留的同时,这10%~30%其实也就是他贡献给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很多人会在若干年后发现,以前和自己同时起步的人,会有一种阶梯性的成长,而且很快就得到重用,得到提拔了,但自己最终什么都没有。
【案例】
同学毕业后的差异
大学的同学在走出校门的时候,大家都是处于一个水平线上的,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但是毕业后3年左右,其间的差异就凸现出来了。也许别人有了很多成长和磨练的机会,但自己最终什么都没有,这最终一定会影响到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
点评:这足以说明,如果在没有团队精神的意识观念下工作,企业在给团队打分的时候,同时也会给个人打一个分数,结果自己会发现是一个很低的分数。毋庸置疑,如果一个人没有合作精神,这个人的自我价值一定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如果不合作,将会造成与组织关系不和谐 不合作会使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不和谐。
【案例】
拉绳实验
每8个人为一组,有若干组,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去拉同一根绳子,而且每个人都要拼尽全力。然后记录下每个人用的力,也就是100%能力的时候,所施加给这个绳子的力。若干人都做同样的实验,分别记录下每个人所贡献给这根绳子的力。
然后将8个人进行自然组合。首先,每2个人为一组,同时用力。1个人施加给绳子1份的力,2个人就是2份力。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实验结果是,当2个人去拉这根绳子的时候,产生的力是应该有的2份力的95%。接着往下做,每3个人为一组,再去拉绳子,3个人都要用尽全力,最终得到的力是3份力的85%。如果8个人全上,最终得出来的结果是8份力的49%。
点评:当组织的人数增加到一定规模时,组织成员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保留实力,或者说没有贡献出自己的全力,甚至一半的力都没有用出来。
西方的工业文明出现得要早得多,企业人数不多的时候,经营很顺畅,很赚钱。但是随着规模的壮大,利润却不成正比。西方的工业家们通过拉绳实验的数据深刻地了解到,人是有惰性的,人会自觉不自觉地偷懒。因此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矛盾的症结是:如果雇员已经贡献全力了,老板会很开心;但老板如果知道这个雇员本身很有能力,却不发挥出来,就会与之产生矛盾,继而会造成组织关系不和谐。所以,西方国家的生产线故意分成很多段,这一段由你来做,那一段由他来做,这样就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偷懒,也是企业为了规避偷懒所进行的探索。
目前,国内的企业一定要外求经营,内求管理。管理就是要使得每个人都发挥其价值。
第二讲 团队实现合作的方法
一些员工偷懒的现象,不管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都存在,企业必须要探索出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在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些矛盾,并开始注重管理。管理就是要使得每个人都发挥价值,减少内耗。
成为规章制度的迎合者
既然企业里员工偷懒现象确实是个现实问题,不容回避,那么对于员工的这种惰性,企业应该怎么办?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标方法有不少。
(一)分裂繁殖制度
【案例】
格兰仕的“分裂繁殖制度”
格兰仕是做微波炉的企业,今天已经是中国微波炉市场的冠军。格兰仕有一个特殊的制度,即“分裂繁殖制度”。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但面临着很多限制:其一,企业的资源、人才能力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其二,人力资源发展水平有限,不可能马上找到一些外贸人员直接来做这件事。所以,当时基本上是一些根本不懂外贸的人来做。虽然受到一些自身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但企业通过摸爬滚打也获得了一些经验,也渐渐把产品卖到了海外。那么最初的这些人就变成了师傅。人手毕竟还是有限,但市场还需要继续打下去,所以引进来一些新人,这些新人就由师傅们来带。当这些新人徒弟被师傅带出来,能独当一面了,这时师傅就完成了“繁殖”任务,同时也意味着“分裂”的开始。也就是师傅这时一定要离开,完全把这个市场交给自己的徒弟来做。
这种“分裂繁殖制度”使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吃亏了。但是在企业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人当他有资格的时候,最容易发牢骚、自以为是,越是成为老员工的时候,这些特质就越明显。当一个人有这些特质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从业状态的员工了。这时,他只贡献给企业10%~30%的力量,实际上吃亏的就是员工自己了。有的员工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也就迎合了这种制度,很多人也就从开始的不分裂到后来的被分裂,离开了以前的市场。
格兰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逐步完善这个制度,即不同的员工,不同的营销人员,去打不同的市场,薪酬的计算也会有所不同。也就是分成若干市场,若干级别的业务员,拿不同的提成。在最开始设计这个制度时,是基于员工背后偷懒的现象。现在来看,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的时候,一定是基于团队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进行管理制度的建设。
作为一个有智慧的员工,一定要迎合“分裂繁殖制度”。可能当时这个制度看起来不是那么完美,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制度在初建立的时候,都是不完善的,不完美的。员工只有迎合这个制度,才能够成为当下制度的受益者。有的人愿意吃亏,离开先前的市场,这也就意味着有一个更新更大的市场要去磨练他、锻炼他。例如在格兰仕,有60岁的老员工,依然可以去开拓新的市场,而且去开拓国家级贫困县这样的市场,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挑战。
(二)建立规章制度一定要与时俱进
【案例】
苍蝇父亲和三个儿子的故事
有一只生活在室内的苍蝇,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在它临死前,它的三个儿子都想知道它的生存之道,因为生活在室内的苍蝇能够活到寿终正寝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一不小心就会被拍死。这只苍蝇就告诉它的儿子们说,我之所以能活到现在,是因为我尽可能地待在苍蝇拍上。言外之意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说完后苍蝇父亲就死了。
奇怪的是,没多久它的三儿子就到天堂跟父亲相见了。父亲很好奇,说我把生存秘笈都告诉你了,你怎么这么快就来这了呢?三儿子说:父亲,您的教诲我确实听了。但我又一想,这一生多么短暂,怎么就不能落在白墙上呢?那白馒头上怎么就不能待呢?于是,我就被拍死了。父亲听后对三儿子说:儿啊,你的思想太冒进了!
又没多久,二儿子也来天堂跟父亲见面了。小弟就问了:二哥,你怎么也来了呢?二哥说:我听了父亲的教诲,时刻都待在苍蝇拍上,结果我饿死了。父亲听后对二儿子说:儿啊,你的思想太保守了!
大家只有保佑老大多活些日子了,不曾想老大很快也来天堂了。大家都争着问它怎么回事,老大说:我听从父亲的教诲,时刻待在苍蝇拍上,只是我饿的时候,我才飞离苍蝇拍。但是有一天,一个人拿着像瓶子一样的东西,晃了一下向我喷射,我就来这了。原来这老大是被毒死的。父亲听后对大儿子说:儿啊,你怎么没有跟上潮流啊!
点评:这个故事的启示是,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时,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
作为聪明人,作为有智慧的人,一定要迎合企业的制度,但不是说做老好人。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是这个制度当下的既得利益者。同时,既得利益者一定要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环境。
成为企业文化的推动者
除了依靠规章制度,还要进一步地在企业文化上做一些探究,培育不偷懒的文化。有些企业就是从培育团队精神的角度来建设和推进企业文化的。
【案例】
公平、光明、团结、自由——追求完美
一家企业以前是生产治疗仪的,现在做橱柜,在它的生产线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工人把治疗仪的正负级装反了,然后又流到下一个生产线上,最终流向了市场。几个月后,客户发现这治疗仪有问题,就要求退货。产品返回来后,经过检查原来是正负级装反了,就开始追究。
其实这个工人的下一道工序的工人是知道的,当时他就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傻,正负级这么简单的事都给装反了,但是他就没想到要去告诉那个出错的工人。他觉得,你傻你的,谁管你啊。所以原本可以在这道工序得到纠正的机会也失去了。在对这件事情进行处理时,企业开除了这个出错的工人,因为他给企业带来了经济和声誉上的损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根据企业相关制度的规定,他被开除了。但在处理的同时,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制度中没有任何一条说,发现同事的错误而不提出来就要被开除,或怎么样处理。结果企业虽然觉得那个明知道出错却未尽提醒之责的工人有问题,但就是开除不了他。
这家企业1994年开始进入橱柜行业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因为刚刚进入新的行业,大家不清楚该怎么做。他们曾购臵了一批不锈钢盆,回来之后,发现这些盆跟他们看到的样板不一样,所以把货又重新装箱,拉回去退货。对方一看,说你们是做这种不锈钢橱柜的,怎么连去锈抛光都不会。这说明企业在创立之初,很多小事都在制约着自己的发展,每个细节都要靠自己去突破。在这些过程中,企业无暇去做什么文化,没有什么文化建设,只是要求把产品生产出来卖出去。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这家企业有了新的做法,制订出了“公平、光明、团结、自由”基于团队合作的八字方针。当他们的“公平、光明、团结、自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遇到新的瓶颈时,又不断地修正完善。就这样企业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最终找到“追求完美”的文化。
点评:有时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太管用了,这时就迫使企业的文化变为“追求完美”。当企业文化倡导“追求完美”时,它应该是深入每个员工的骨髓、心灵的。当有这种追求的时候,员工就会觉得为了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完美,就应该将同事的错误指出来。最终,企业文化会帮助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企业要基于团队精神的考虑来制订企业文化,而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要抵触。企业中有很多员工认为,企业文化太虚了,老总制订企业文化只是在玩虚的。所以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渐渐抵触,慢慢地,就会跟企业越来越格格不入,导致一个员工由敬业员工中变成一个从业员工,最终会演变成一个怠工员工,最后连自己也觉得待着不舒服了,可能就离开了。
一个企业,创业阶段的门槛是最低的,员工这时可能很容易就进去了。企业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之后,可能业绩就翻番了,到那时,员工就能得到更大的利益,实现更高的个人价值。前提是员工要迎合它的制度,尊重它的制度,然后融入企业文化。只有这样,当这个企业继续往前稳定发展的时候,员工才可能是最终的受益者。
第三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方法
(一)植入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
有些事情当制度管不了,文化也管不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管不了人心了。也就是说制度和文化能约束人的行动,却管不了人心。例如“拉绳实验”的背后是人心在作祟,导致没有用尽全力去拉绳子。所以对人心的训练,不是别人能训练的,而是要靠自己训练。
一个人要给自己植入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观念很重要,有没有这样的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行动。
【案例】
生孩子的观念
在生活中,有人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这导致一个行动,那就是生了女孩相当于白生,所以要继续生,直到生了男孩为止;而有人有多子多福的观念,这就导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生一大堆。
点评:一个人因为秉持一种观念,才会影响到自己的行动。
团队合作的观念深入骨髓时,就会影响行动。否则,只是简单知道或了解,对行动的影响不大。那么,要植入的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到底是什么呢?
(一)合作是一种智慧
1.合作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 合作是一种智慧,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不要认为成长仅仅是关系到自己的事情,当一个人借助别人的力量的时候,他可能得到更快的成长。
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借助到别人的力量,这可能就意味着他合作得还不够。这就需要用大雁的精神来训练团队。
【案例】
雁 阵
大雁是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来飞翔的。一字形用于在风和日丽、没有压力的时候。但天气越来越凉,要飞到南方去,就要讲究效率,要人字形飞。当人字形飞时,领头雁在前面飞翔,它猛烈地煽动翅膀,在翅膀下边形成一个相对真空的环境,这样跟在它后边的一只大雁就会占领这个位臵,飞行的阻力就小了。跟在后边的大雁,相继都会借助到同样的力量。
这样一来,前面的大雁给后面的大雁营造了一种环境,使得它们在飞翔过程中,要克服的阻力要比原来单飞的时候要小得多。每只大雁都借助到前面的大雁的力量,唯独领头雁没有。但是在雁阵中,领头雁是交换的。那也就意味着在这个团队中,每一只大雁都借助到了前一只大雁的力量。科学家的风动实验表明,当雁阵成群往前飞的时候,它是单只大雁飞行速度的1.71倍。
点评:可见,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在大雁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合作的好处
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
合作很重要,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
【案例】
天堂和地狱分粥的故事
在天堂和地狱里,有同样的一桶粥,同样长的一个勺子。在地狱里,每个人争前恐后地去拿这个勺子取粥给自己吃。可这勺柄太长了,无论如何也吃不上自己喂的粥,结果是谁也吃不到粥。
在天堂里,一个人拿勺子取到粥喂给另一个人,这样大家互相喂对方,结果是每个人都有粥吃。
点评:相同的资源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表明,合作的背后意味着双赢或多赢。能够把一个人的赢,变成双赢或多赢,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如果不合作,即使能赢也就是一个人赢,不可能双赢,更不可能多赢。
只有合作才有机会
【案例】
蚂蚁的故事
蚂蚁个头比较小,但腿比较多,所以很多人以为蚂蚁爬得比较快,但事实上不快。当森林大火来临的时候,蚂蚁再怎么快,也快不过大火的蔓延。但是一场大火过后,人们会发现还有蚂蚁活着,为什么呢?
因为当森林大火蔓延过来的时候,这些蚂蚁会迅速地抱团,滚成一个球,滚出火场。当发大水时,蚂蚁也是这样迅速地抱团,然后就跟着洪水随波逐流。有可能碰到一颗大树的树墩,爬上去了,也就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点评: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只有合作才有机会。
生活中为什么要加入到团队中呢?为什么一定要加入一个公司呢?从事实的角度上来讲,每个人都可以打工,每个人也都可以创业,但是不一定每个人创业都能成功。
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就是两年多。这意味着有很多企业,创业初期成功后,还可能再面临死亡。创业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生存竞争是非常残酷的。那么该怎么办呢?怎么获得生存呢?要加入团队,只有加入团队,才有机会。
当一个人意识到只有加入团队才有机会的时候,他可能开始加入到一个企业中去了,当认识更清楚的时候,他就可能不再患得患失了。现实中有很多人容易患得患失,认为自己在公司干都是给老总干,这样想的时候,人的私心就重了,就会患得患失了。千万不要忘了,贡献出100%,回报给自己的价值就是100%。
只有合作才能够实现1+1>2 如果不合作,1就是1,2就是2。只有合作,才能够实现1+1>2。
【案例】
马的故事
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得到这样一个数据,一匹马拉重物的极限就是3000磅。给马吃得再饱一些,喝得再足一些,换一个更优秀的马种,极限还是3000磅。但是当把两匹马捆到一块时,它们拉重物的极限却超过了6000磅。
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两匹马待在一块儿后,它们拉重物的极限就会超出它原本单干的总和。但它们确实做到了1+1>2,这就是验证。
(二)合作需要勇气
合作是智慧,同时合作也是勇气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说一个人敢不敢有团队精神,是一种勇气的体现。人往往做不到的是与不如自己的人合作。
【案例1】
增 援
在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大大小小的战争打了上万次,无论是纪录片还是故事片,演的都是一个结果,就是共产党的部队总会在限定时间内到达指定的地点。也就是共产党的部队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哪怕有伤亡,也一定要在黎明时分到达目的地,每次都做到了。
但是国民党是不是这样呢?让他们去增援已陷入包围圈、腹背受敌的部队,他们想的是这会牵制自己的力量,会削弱自己的兵力,自己也会有伤亡,所以他们总是慢吞吞地去,尽量拖延时间。所以国民党的部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合作,结果自然是共产党赢了。
点评: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国民党为什么不愿意跟其他兄弟部队合作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兄弟部队现在很弱,已经差不多完了,还救他们干什么呢!可见,国民党部队不善于跟不如自己的人合作,这就是其失败的根源之一。
【案例2】
旁观者心态
一个工人把产品的正负级装反了,如果下一个工序的工人善于合作的话,就不会是以一个看热闹、瞧不起的心态来对待。相反,他就会告诉出错员工,提醒他注意,而不是在一旁笑话别人:还有笨成这样的人,也配在这企业工作,让他错去吧。
点评: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和不如自己的人合作的观念。一个团队重要的是整体的竞争力。不要以高姿态来对待不如自己能力的员工,应该提携他,使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借助自己的力量,得到成长。同时,在提携他人的过程中,自己的领导能力也得到了成长。领导人就是领导不如自己的人,所以说,合作更需要勇气。
第四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二)雁阵理论解读
(一)雁阵理论的解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要认清团队的目标不可动摇,对目标做一个合理的解释 合作和协作是完成团队目标的必由之路
如果做狭义上的区分,合作就是分工,协作就是协助。一件事情从制度上或者是从工作职责的角度上来讲,这不是该自己做的,自己可以不做;但是可以协助别人做这件事情,配合他人做好,合作和协作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在工作中,目标的实现就是要通过两种手段:一是合作,通过分工,各自干各自的;另一个是有需要磨合、协助和配合的地方,怎样通过协作最终把事情做好。合作和协作,是完成目标的必由之路,是两种手段。
对团队承诺
对团队的承诺其实是对自身的承诺,而不是别人要求的。如果能做到的话,就会觉得自我得到了改善和提升,同时也会获取既得利益。
(一)认清团队目标不动摇
1.不因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对目标的追求
【案例】
大雁的习惯
北方是大雁的故乡,但大雁为了觅食,为了避开严寒,被迫南迁,去寻找温暖的地方。后来气候虽然转暖了,但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大雁形成了迁徙的习惯并保留下来,年复一年从没有动摇过。到了秋天它就飞走,春天又飞回来。可见,大雁对驾驭目标已经达到了一个境界。大雁实现目标的过程,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大雁100%地去实现目标,到秋天就飞走,到春天就飞回来,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冰川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天气已经没那么寒冷了,如果大雁不到南方去过冬,它也能生存,但是它没有动摇,没有因为这个目标可以不实现,而不去追求;没有因为这个目标可以定得低一点而改变,如只需要飞到稍微暖和一点的地方不至于冻死就行。
点评:人在设立目标时,往往不做那么高的追求,而是基于现有的条件,把目标定得低一点。但是大雁不是这样的,今天的大雁甚至有条件改变目标,可以不再去迁徙,在北方也不会被冻死。但大雁没有选择放弃,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对目标的追求。
大雁,即使它可以做一个丧失目标的选择,它也不会做,因为如果一旦丧失目标的选择,可以预言这些大雁虽然可以活着,但是它飞翔的能力会逐渐减弱,有可能不会飞翔,最终丧失了本性的东西。同理,在团队工作中,一旦订立了一个目标,就要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向着目标努力。
2.目标管理 建立目标
对目标的理解是要深入骨髓的,学习了管理,就一定要对自己进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第一个步骤是建立目标。
建立目标时,如果个人目标趋向于与集体目标相吻合的话,个人的目标在集体目标之下,属于集体目标,个人就会更容易借助到别人的力量。如果在团队中,个人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背离,那么个人目标实现的过程就会更艰难,因为得不到周围人的帮助。
对于任何目标,要想提高其实现效率,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还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有的人年年定目标,月月定目标,反反复复定,却未能实现。这时就要检讨自己的目标是不是切合实际,是不是在集体大目标的利益之下。
但是有人认为:反正我就随波逐流,到了这家企业,给我3000块钱,我就朝九晚五地来上班,也安安全全地过了这么长时间。但是事实上,没有目标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这一点有时是自己察觉不到的,但它确实存在。
【案例】
雪盲症
在某个阶段,美国的一些士兵患上了雪盲症,大家开始探究雪盲症是怎么得的。开始时想当然地认为,士兵的眼睛长时间受雪面反射光的影响,可能伤害到眼睛了。于是他们采取了保护措施,给每个士兵都配上了雪镜,但是依然有士兵患上雪盲症。这就说明,反射雪的光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但是如果探究不到背后真正的原因,可能就会伤害到美国的军事力量,问题已经被提高到这个层面来看待了。
经过不停地探究,最终发现,患雪盲症的原因是,当下了大雪到处白茫茫一片的时候,这些军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睛没有落点,即找不到所谓的假想目标。在完成这个军事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睛需要有落点,而当雪完全覆盖了这些村庄、土地、桥梁时,到外都是白的,这些军人空降到那里时,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感,正是这种紧张导致他们患上了雪盲症。
最后的解决之道就是,由先遣的部队首先空降,把房子上的雪扫一扫,露出一点房顶,掸一掸树上的雪,露出来点绿。这样后来部队的士兵的眼睛就有了落点,就使得自己不紧张,自然就不会患雪盲症了。
点评:案例说明,没有目标,易使人感觉紧张,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却又不易被察觉,但其危害确实存在。
一个人没有目标,随波逐流,在衣食不愁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几乎不会给他的生活造成什么本质的影响。但是当他有了进一步的需求,要求被人尊重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得到这些。于是,他就会惶惶不安,就会有一些变化。为了避免有一天身心受到影响并真正暴露出来,就需要制定目标。每个人都要制定目标,都要对自己有个规划。目标要求有一定的高度,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
目标制定出来后,要执行目标不动摇 大雁已经把目标的执行做到一定境界了,它不会因为外界条件变化找借口,不订立目标。相反,它对自己始终有要求。
同理,一个人到了新的企业时,要有一个磨合期。往往老总或一线经理也是这样想的,新人到一个新的企业,先磨合再具体安排工作。这时新人就要清楚,要尽快找到自己的目标,尽量做到对自己有要求。否则磨合来磨合去,团队的内耗就产生了。
(二)协作和合作是完成团队目标的必由之路
1.协作
协作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的一个手段,要实现目标,就需要借助协作。
【案例1】
大雁受伤之后
当一只大雁受伤掉队时,另外两只大雁会停下来帮助和保护它,直到它重新飞翔或者死去,另外两只大雁才会离开它,追上前面的雁阵。
本来受伤大雁的生与死,与别的大雁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在一个雁阵里面,作为一种责任,就会有两只大雁始终陪着受伤大雁。
点评:所以,团队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和辅助,一定要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别人获益,也使自己受益。
【案例2】
种西瓜老伯的故事
有一个老伯,春播的时候种西瓜,他得到了一批很好的种子。他心里想,尽量不告诉别人。但是他保守秘密的能力又不强,让大家知道了。大家都来问他,老伯您的种子这么好,告诉我们您在哪买的,我们也去买,哪怕贵一点也没关系。老伯不想让别人都好,就说卖种子的早走了,买不着了。所以别人都没有买着老伯那样的好种子。
到了收获的季节,老伯以为地里结出来的西瓜应该是皮薄、又大又甜的,但事实上地里结出来的西瓜还不如他过去种的。他非常气愤,千方百计要找卖他西瓜种子的人,最终还真找着了。那个卖种子的人就说了:“老伯,您怪不得我,我卖给您这么好的种子,种到地里发芽,开花,授的粉是谁家瓜地里的粉啊?是您那么多邻居家瓜地里的,那些劣质种子开的花,这么一杂交,会怎么样?就不是我卖给您那种子应该结的果。所以您不能怪我。”最终,老伯因为不想让别人受益,自己也没有受益。
【案例3】
策划案
企划部门里完成策划案的主笔可能就一个人,大家经常要对这件事情开策划会。会上主笔问一个人,关于这个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通常这个人不会说什么,因为这件事情不是由他负责,如果说得不好,那么他会在这么多人面前丢脸;如果说得好了,功劳最终是主笔的了。即便是他有好的想法,也得哪天有机会实现在自己的策划案里,而不是给别人贡献价值。
【案例4】
企划部和销售部的会议
企划部和销售部一起开跨部门会议,共同讨论某个方案的可执行性问题时,部门之间会有扯皮的现象。让某个人贡献点想法,他会说这个还没想好,不太成熟,然后就支支吾吾。很多企业里的会就这样白开了,没有效率,没有结果。
大家没有多少合作的观念,常常会这样想:我为什么要帮别人把方案修改得更完美?即便有用的话,我也要体现在我自己身上。
点评:这样的人自以为很聪明,但其实是干了一件傻事。因为一个人能力的施展是在不同的阶段下表现出来的。如果那时别人没有表现,而自己表现出来了,可能会有人认为自己爱出风头,但也有的人会客观地来看待这件事情,如果这个人恰恰是自己的领导或老总的话,那自己就更有机会了。当这个机会给每个人的时候,就不叫机会了,只有当这个机会给到少数人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会。获得机会的手段是要有智慧的,不要觉得协助别人自己吃亏。
2.合作
大雁群飞时会比一只大雁单独飞行增加71%的飞行动力,所以当大雁掉队时,会感到孤独和迟缓,它会尽早归队。同理,大家应同走一条路,与前面领跑的人在一起,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团队精神,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快更轻易地完成工作。所以要做到以下两点:
要找到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最好一定有人在前边领跑,这样组合起来,会有更大效率;
要借助别人,使自己成长。
【案例】
盖洛普公司的调查数据
盖洛普公司有这样一个调查数据,假如我是基层员工,我的一线经理对我的辅助和提携会帮助到我,使我的业绩提高40%,这40%的业绩有赖于一线经理对我的辅导。当员工心里有这个数据的时候,他就会掂量是否跟一线经理合作。
一线经理精力有限,关照到谁是不一定的,这时我一定要有智慧,一定要让他关注到的是我,那我有可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提高40%。
点评:团队精神是每个人都要仔细考虑的,要在骨子里觉着这是一种需要。
(三)对团队承诺
1.奉献
雁千百为群,有一雁不眠,它在做哨兵。在白天,当别的大雁在休息或在进食的时候,站岗的大雁则不吃不喝。没有听说过哪个值班的人可以不吃不喝,但是大雁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值班放哨的大雁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保障别的大雁的安全,它需要尽职尽责地守护群雁的安全。
为团队付出时间、精力、热情和智慧,有时可能是一种默默的付出,在当时别人不会觉得这个人为团队做出特别的努力了,但是也只有愿意吃亏的人最后得到的也最多。企业表达对一个人的高度信任时,就可能会交付给他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案例】
BNS的故事
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同时也是一个工业家。他有他自己的企业,经营得非常成功,所以很多人慕名而来,愿意给他打工,BNS就是其中的一个人。
BNS找到了企业的相关部门,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说我一定要跟爱迪生一起工作,我要做爱迪生的合伙人。对方认为他要做爱迪生的合伙人,是想一步登天,觉得BNS太不踏实了,所以拒绝了他。但BNS很执着,坚持要求到这个企业工作。对方就说,你想进来工作,做合伙人肯定不行,我们现在正好缺一个打扫卫生的,你干不干?这样BNS就在爱迪生的公司做了很多年,从打扫卫生开始,到后来成了维修机器的工人。但他始终还想着他的目标,这个过程很艰难。
在他干了很多年后,有一天终于有机会了。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正发愁怎么把它卖出去。即便是伟大发明家发明出来的东西,在产品面世初期,打开市场仍然是很艰难的。当时很多销售人员回到公司后就开始发牢骚,埋怨这个东西不好卖。牢骚、埋怨是从业人员的特质,这就意味着他们只能贡献60%~80%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别人也只贡献这些,BNS就想贡献100%的力量。他在卖留声机的过程中,始终在思考我到底怎么卖,我到底怎么在全美卖。于是一个月之后,他给爱迪生呈交了一份策划书。爱迪生看完后,终于答应让BNS成为留声机项目的合伙人。
点评:爱迪生是怎么看待BNS这件事的呢?给我打工的人,在全球有千千万万,但是BNS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员工之一,他是能够在他本职工作以外多做事的一个人,这样他才会有机会。
目前在中国,很多西方的管理观念、理念和做法正慢慢地渗透进来。中国企业的老总也会这么想:最终能够得到机会的人,是在岗位上更多付出的人。如果没有奉献的观念,就不可能多付出。所以在看到以前同一部门的人得到发展时,不要吃惊,因为他背后是默默的付出。
【案例】
格兰仕的空调市场
格兰仕初期的“分裂繁殖制度”,在刚开始实行的时候也是这样,有的人愿意奉献,愿意多付出,愿意吃亏,所以就被分裂出去了;有的人不愿意,觉得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不愿意走。
那么,公司给愿意走的人是什么?是更大的成长空间,是更新的市场。然后是企业表示对他高度的信任,也就是说如果他能够占领这个市场,那么攻占下一个市场的机会就会再给他。
格兰仕开始进军空调市场时,重庆是很大的市场,因为那里夏天很热,所以一到旺季,每家企业都一定要争这个市场。通常来说,很多企业会把这个市场交给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去做。格兰仕交给什么人来做呢?就是那些愿意做,而且有这种心态的人,因为当听说要把重庆市场交给他的时候,他的想法是,这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市场都给我做了,我一定要好好去做。
可有的企业的员工不是这种状态:这么富有挑战性的市场,本来应该交给非常有经验和能力的人去做,现在交给年轻人去做,估计是看这些人不顺眼了。也有的员工会这么想,那么难打的一个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现在让我去做,一定是瞅我不顺眼了。而格兰仕的人雄心勃勃地去了,他们想的是自己一定要经受住磨练和挑战。
点评:可见,每个人的心态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2.改变
大雁随季节的改变而迁徙,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过冬。同理,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在变革中调整和改变自己,并对自己固有的观念、习惯等进行修正。
在企业初期时,门槛是最低的,能够很轻易地进入企业。当企业处于上升阶段时,出于对人才的需求,会吸收到更优秀的人加入。当有幸进入这样的企业,并跟随它发展到一个比较壮大的阶段时,企业的发展还需要新人的加入。
这时一部分人的心态就变得复杂了,不愿意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超过自己的人进入到公司来;甚至给新人设置障碍或不配合,让新人很难融入到团队中。
但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要向前走。要与高手对比,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成长。这个环境是谁创造的呢?是企业创造的。当比自己优秀的人进入公司时,需要迅速调整自己,配合他的工作。你会发现,他是高手,在他的周围,自己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升。
当有优秀人才加入时,越快进行改变,越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自己才可能水到渠成地成长。否则,在给新人设置障碍的同时,也阻碍了自己进步的速度。
第五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三)雁阵理论解读
(二)3.爱与被爱
两情相悦的大雁在飞行过程中彼此照顾,共同承担哺育子女的责任。在企业中,理解爱与被爱,是指为团队着想。
只有为团队着想的时候,一个人做事情的方法才会有创建性。在现实中,人做事有以下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在能力层面上做事
当一个人的积极性不高的时候,他只是驾驭了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件事。 第二个层面,是在潜力层面上做事
当一个人的积极性高的时候,他会上升到潜力层面,过去以自身能力达不到的高度,由于调动了全身的细胞,可能会创造性地完成一件事。
所谓创新,就是做一件事情时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以前为团队创新地做事情,好像不是每个人的职责,而是企划部或研发部的职责。
实际上,创新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做任何事情至少有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肯定是有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在能力层面上,可能就把这件事情按部就班地做完了。但创新的观念表明,做事情都有更好的方法,当对自己有这样一个要求时,就已经上升到潜力层面做事了。
【案例】
创新方式
有一家企业认准了一种美国的产品,并想把它们引入中国,卖给中国人。但是他们在做这个市场时,发现中国人买不起。因为当时这个产品在国外尚且属于奢侈品,到了中国自然也不会便宜。
于是,这家企业想,我一定要价钱低,这样中国消费者才能买得起。而价钱低的前提是成本要低,成本低的前提就是产量要大,这样单位成本才会降低,生产1台和生产1万台显然不是一个成本。而产能大的前提是一定要有较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可能要上千万的投资,但没有那么多钱。在能力层面上讲,没钱确实是能力所不及的,客观上已经受到限制了。
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做这件事情可能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有的企业会选择上市,筹集到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有的企业可能觉得上市这条路行不通,因为上市是有门槛的,目前还不具备相应的资格。那么,怎么才能筹到钱呢?贷款的话,有的人可能有能力贷款,有的人可能没能力贷款。如果没有能力,事情还要不要做?不做的话企业可能面临倒闭。
所以一定要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于是这家企业就想,我需要钱的目的无非就是需要生产线,要是有生产线,也就回避了有钱没钱的矛盾。那么怎么才能够有生产线呢?有没有解决生产线的办法呢?从潜力层面上,有了解决办法。产品是在国外生产的,国外肯定有生产线。于是跟美国人谈生产线的事,告诉对方生产线不能在美国生产了,因为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太高。在美国生产1台,可能成本是2000元,如果把生产线搬到中国,生产1台的成本要远低于2000元,可能是1600元。于是美国企业决定,将生产线从美国搬到中国。
在美国,法律规定每天的工作时间是6~8个小时,如果超出就属于违法。生产线搬到中国后,可以24小时运作,三班倒,原来8小时的工作量,给外方1600元,剩下的那十几个小时的产量,就属于自己了。这样产量大了,成本降了,价钱就低了,产品在中国就变成了大众消费品。
点评:通过这家企业的案例可以看到,这家企业的员工已经上升到潜力层面上做事了,所以才会想到这样的方法。很多企业都是这样,越是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越需要员工积极地在潜力层面上去做事。
今天提倡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不能走入一个误区,认为都是钱的事,只有钱到位了,才能够做成事情。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事。如果能上升到潜力层面上做事,去贡献自己的价值,可能贡献的价值就超过100%了。个人的效率,事实上也就提升了1.71倍。
【案例】
皮鞋的发明
从前有个国家,大家都没有鞋穿,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有一天国王到乡间游玩,被石子硌到了脚,于是他很生气,下令把全城的牛都杀了,牛皮铺到路上,这样再走上去就不会硌脚了。
这时,有个小孩说,您既然是为了让自己的脚不被硌,那您就取一小块牛皮,然后把它包到您脚上就好了。今天穿的皮鞋,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点评:国王的想法在能力层面上能不能实现?能。就是把牛给杀了,把牛皮扯下来,用来铺路,这个动作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能不能达到他的目标呢?牛的数量是有限的,路却是无限延伸的,即使能把大路铺上,乡间小路可能还不行。而小孩出的主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4.忠诚 一只大雁被猎人打死,另一只大雁通常就会在不胜其悲的情形下,从高空直冲而下,一头撞在旁边的大石头上,气绝身亡。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形,因为大雁是终身配偶,所以能够牺牲到这种程度。同样,如何来忠诚于团队,如何来忠诚于企业呢?这就是远离诱惑。
现在的诱惑确实越来越多了。如果一个人在企业中,尤其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的时候,可能来找他的人会很多,这就要做到远离诱惑。当远离诱惑的时候,事实上得到的是更多的机会。
经受住了诱惑,会得到被磨练的机会
一般来讲,企业真正信任一个人,要用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企业会交给这个人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那么他工作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升,他也就得到了被磨练的机会。
经受住了诱惑,会得到被培养的机会
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培训员工的重要性。很多企业有自己的培训讲师,或者是有常年的培训合作伙伴提供服务,甚至有自己的培训大学。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逐渐完善其培训机制和流程。
事实上,一些发展成熟的企业,已经计划好了员工在什么样的阶段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培训课程,但是这个课程不是员工一进入到企业就会有的,而是慢慢地、有步骤地得到的。
经受住了诱惑,还会得到驾驭资源的机会
企业不是某个人的,企业的资源也不是某个人的,做事情时有人会起推动作用,也有人会起阻碍的作用,也就是没有得到真正的信任。只有在一个企业中沉淀下来,企业里的资源才有可能被自己运用和驾驭。
5.坚忍
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总有一只大雁带头搏击茫茫苍穹,领头雁始终保持明确的方向。这给团队的启示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承担责任,竭尽全力。
一个人能够长期做到勇敢、乐观和坚持是不容易的,但这种坚忍的情绪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案例】
在加拿大有这样一个地方,中间隔着一条山谷,两边的景观却是截然不同。很多人慕名去参观,很多自然科学家也在进行研究,但始终没有找到原因。最后发现原因的是一对夫妻。这对夫妻的感情生活遭遇了压力,于是他们就通过旅游的方式浪漫一下,希望能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到达山谷后就搭起帐篷,这时天下起了雪。
妻子比丈夫观察得仔细。她说,由于风向的原因,这边的雪比较厚,雪落到松树上,松树的枝叶受力承重到一定程度,雪就掉地上了。雪继续下,枝叶继续承重然后雪又掉到地上。因为其他的树没有松树这种韧性,所以被淘汰了,因此与山谷那边的景观有了差别。丈夫觉得妻子的话有道理,他想,原来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就像这里的松树承受的雪的重量一样。当有这种坚忍的情绪来控制自己的时候,就会意识到有些东西是可以化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真的化解了。丈夫理解了妻子真正的用意的时候,两个人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
点评:在工作中有没有坚忍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到做一件事情的坚持程度。
坚忍的情绪是可以修炼的,例如,一个小孩,在很小的时候没有坚忍的情绪,饿了、渴了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面对同样的压力时,有的人能扛得住,有的人却扛不住;同样面临3个月的试用期,有的人在最后一刻扛不住走了,有的人却能经受住一些考验,可能就得到了这个机会。这些证明,坚忍的情绪是后天才有的,是经过训练才有的。
第六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四)雁阵理论解读
(三)6.沟通
飞行中的大雁会利用叫声,鼓励飞行在前面的同伴,这提升了它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样,在团队中,也需要正面积极的沟通,不要说消极的话。
【案例1】
拿破仑跟他士兵的沟通
拿破仑的士兵们在前线打仗,有一个士兵从前线给他送来一份战报,等拿破仑批示后还得再带回前线去。不巧的是,士兵骑来的那匹马死了。
拿破仑写好回信就跟士兵说,你赶紧骑上我的马,快送到前线去。士兵说:“我不敢骑您的马,您的马品种优良,只有您这种身份才能配得上。”拿破仑反过来对士兵说:“没有什么配不上给我们送信的战士。”
【案例2】
不善言辞的广东老板
广东有个老板,为人很低调,甚至可以说不善言辞,但是他经常对销售人员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相信你能做得比现在还要好。他的员工就觉得,我确实能够比现在做得更好,心里就有了一个暗示。
广东老板不善讲话的背后,是他会说积极的话。哪怕员工做得不够好,他也不会挫败其实现目标的欲望。
【案例3】
不同的教育方式的后果
两个孩子考试同样得了80分。其中一个孩子的父母说:“你怎么这么笨,离100分还差20分!”孩子一听,20分确实挺多的,他可能就会有畏难情绪,也就不追或不敢追了。
而另一个小孩的父母沟通的方法就不一样。他们对孩子说:“真不错,你的同桌才考了83分,你跟他只差3分,肯定能追上。”这个孩子一想,3分好像是没多少,追上没问题。这样,他的行动就完全不一样了。等得到了83分,父母就会说,孩子真努力,要是得了90分,就更优秀了。孩子一想,就差7分,问题也不大。所以,这个孩子就不会有抵触的情绪。
点评:在团队当中,沟通的前提是不要让团队的成员抵触自己。要让自己说的话不受团队其他成员的抵触,就要进行换位思考。这种沟通不仅仅是体现在说话上,还体现在做事情的方式上。
有些企业在年末时发一些福利,发三百元、五百元,员工不会觉得多,也就是说发钱的效果微乎其微,其激励效果并不大。
有些企业会发日常生活所需的米、油等,员工在往家运的过程中会有感触,认为企业关心员工的生活。
有些企业会准备一些礼物等送给员工的家人,通过邮寄或其他方式,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员工的家人在得到这个礼物的时候,会非常感动,继而愿意帮助企业去督促这个员工好好干。
7.学习
年幼的大雁在迁徙的漫漫征程中受到互相协助、团队合作、坚忍、忠诚等大雁精神的熏陶,从而逐渐成长、成熟。大雁的精神也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同理,在团队中,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使得团队里的成员进步,并得以成长和成熟的能力,反之则谓之为衰老。
每个人都知道学习很重要,但不知道学什么。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未知的领域太多了,不可能什么都要学,所以一定要找到该学的东西、学以致用的东西。今天学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到明天的结果。所以,学习的时机要把握好。
【案例】
犹太人的教育方式
犹太人很有智慧,很富有,犹太人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是从观念上进行教育的。小孩子出生后,没有认知和识字的能力,看不了书。犹太人会在书本上抹上蜂蜜,然后让小孩子去舔。这样小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他就慢慢地越来越爱书,长大后就会越来越爱读书,所以就越来越有智慧,然后就越来越富有。
点评:由此可见,学习的时机很重要。看过哪本书后,当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就能很顺利地解决了。如果说一个企业,明知道自己沟通环节上有问题,又不去看这方面的书,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的话,那谁也帮不上忙。
【案例】
大师也帮上忙
有一个企业的老总,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咨询大师。他也不知道这位大师的水平到底达到什么程度,就听他旁边的一个人说,这位大师是很难得一见的。
这个老总觉得,既然是这样,那我应该向他请教请教。他就上前跟这位大师握手,说:“您威望这么高,我非常尊重您,您能不能到我们企业来给我们做咨询?”大师说:“那你把你们这个行业中相关的政策、书、资料等准备一下,我先要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老总说:“我们企业这么大,没有时间看书,天天都在忙。”大师就说了一句话:“你根本就没搞清楚你在干什么。”言外之意就是,你如果自己连书都不看的话,大师也帮不了你。
把握好学习时机的同时,还要懂得分享。企业如果有一个分享的环境,就会营造一个团队学习的氛围。也就是说不要只顾自己学习,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与人分享。
第五篇: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
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概述
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概述 团队实现合作的方法
团队实现合作的方法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方法
(一)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方法
(一)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二)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二)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三)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三)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四)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四)第一讲 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概述
团队精神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寻常的命题,但是随着时间的不同,每个企业具体的情况不同,所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时至今日,团队精神既是一个老命题,更成为了一个新命题。
【案例】
爱因斯坦的考题
1951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有一次考试结束后,他的助理赶紧追上他,很小心地问:“今年的这份考题为什么和去年的完全一样呢?”爱因斯坦很平静地答道:“答案完全变了。”
点评: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当时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讲授的是物理课,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这样的答案尚且会变,更何况团队精神这个命题是属于人文学科的,不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合作的重要性
简单地说,凝成团队的行动就是合作,这里提到的团队精神,实际上是合作的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合作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之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
两只鸟的故事
一只鸟看到另一只鸟可以自由地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就非常羡慕那只鸟,而且感到很奇怪:一只小鸟竟然可以自由地在鳄鱼这样凶猛的动物嘴里钻进钻出!于是它也钻到鳄鱼嘴里,结果被鳄鱼吃掉了。直到临死它也不知道为什么。
原来那只鸟叫鳄鸟,鳄鸟跟鳄鱼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当鳄鱼吃饱了之后,懒洋洋地待在那里的时候,鳄鸟就会飞下来,进到鳄鱼的嘴里,帮助鳄鱼清扫它的口腔,得到的回报就是鳄鱼牙缝里边的碎肉。鳄鱼当然也很高兴,它美餐之后,如果口腔卫生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会得蛀牙或其他疾病,正是因为有了鳄鸟的帮助,它才能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健康。鳄鸟和鳄鱼之间由于存在这样一个合作关系,所以鳄鸟才可以自由地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
点评: 不论是工作圈子,还是朋友圈子,经常会听到一些抱怨声,例如,“我跟他干着同样的事情,怎么他就能加薪,就能得到老板的重用,我到底哪不如他了,怎么被炒鱿鱼的是我呢?”这说明虽然大家干着一件相同的事,但是背后合作意义上的关系却是不一样的。
过去很多人会觉得谈合作精神应该是老总们和主管们关注的事。今天,个人英雄主义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现代社会更需要合作,合作是生存之道。自己有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是每个人都要叩问自己的。有没有团队精神,关系着自己的生存与荣辱,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命题。
不合作的后果
(一)如果不合作,自我价值就得不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当一个人处于不合作的状态时,这个人是不可能融入到团队中去的,也不可能去设身处地地为团队多付出、多奉献。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明哲保身、怕担责任等。
怕担责任,爱发牢骚
如果一个团队要某人去负责某件事,而这个人又没有合作的意识的话,那么他一定是怕担责任,爱发牢骚的: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这是大家的事情。
如果不合作,还会缺乏成就感 一个人干和多个人干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最终能取得的成就,和多个人能取得成就的高度是不一样的,会有一定的差距。相应的,个人的成就感也是不一样。
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
因为没有团队意识,肯定不会去承诺,而且思路不清,行动缺乏自信。因为没有合作精神的人得不到团队的感召和协作,也得不到其一线领导的协助和辅导,这个人在行动上可能就不是那么理直气壮。 最终会使自己处于一个从业状态
处于从业状态,就意味着自身本来可能有100%的能力,但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状态,贡献出来的能力只有自身能力的60%~80%。但是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自己只尽了60%~80%的努力,薪水却没少拿,就感觉自己占了便宜。但他所不知道的是,他贡献给企业和团队的60%~80%,同时也是在贡献给自己的人生价值,实际上他也只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60%~80%。
还有更可悲的一种程度,使自己处于怠工的状态
很多人没有团队意识,眼里只有自己。他们恃才傲物,自命不凡,遇到问题只会抱怨,不思解决。因为他觉得事情不一定要由自己来做,所以他遇事遇人抵触,没有团队合作的意识。不相信别人,对团队工作三心二意。有时还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在公司中总会有一些捣乱的员工,经常会闹不愉快,有时甚至闹到了仲裁的地步。其实,在其最初的意识形态中就有这种不合作的情绪存在,所以才会导致最后的矛盾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这些人处于怠工的状态。怠工意味着这个人原本有100%的能力,但最终贡献给企业和团队的能力却只有自身能力的10%~30%。
很多人有极强的阿Q精神,觉得得了大便宜,只为企业付出了10%~30%,结果薪水按照原先商定好的,一分不少给。其实这背后蕴含的是:他贡献给企业的能力是他自身能力的10%~30%,换句话说,他处处有所保留的同时,这10%~30%其实也就是他贡献给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很多人会在若干年后发现,以前和自己同时起步的人,会有一种阶梯性的成长,而且很快就得到重用,得到提拔了,但自己最终什么都没有。
【案例】
同学毕业后的差异
大学的同学在走出校门的时候,大家都是处于一个水平线上的,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但是毕业后3年左右,其间的差异就凸现出来了。也许别人有了很多成长和磨练的机会,但自己最终什么都没有,这最终一定会影响到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
点评:这足以说明,如果在没有团队精神的意识观念下工作,企业在给团队打分的时候,同时也会给个人打一个分数,结果自己会发现是一个很低的分数。毋庸置疑,如果一个人没有合作精神,这个人的自我价值一定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如果不合作,将会造成与组织关系不和谐 不合作会使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不和谐。
【案例】
拉绳实验
每8个人为一组,有若干组,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去拉同一根绳子,而且每个人都要拼尽全力。然后记录下每个人用的力,也就是100%能力的时候,所施加给这个绳子的力。若干人都做同样的实验,分别记录下每个人所贡献给这根绳子的力。
然后将8个人进行自然组合。首先,每2个人为一组,同时用力。1个人施加给绳子1份的力,2个人就是2份力。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实验结果是,当2个人去拉这根绳子的时候,产生的力是应该有的2份力的95%。接着往下做,每3个人为一组,再去拉绳子,3个人都要用尽全力,最终得到的力是3份力的85%。如果8个人全上,最终得出来的结果是8份力的49%。
点评:当组织的人数增加到一定规模时,组织成员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保留实力,或者说没有贡献出自己的全力,甚至一半的力都没有用出来。
西方的工业文明出现得要早得多,企业人数不多的时候,经营很顺畅,很赚钱。但是随着规模的壮大,利润却不成正比。西方的工业家们通过拉绳实验的数据深刻地了解到,人是有惰性的,人会自觉不自觉地偷懒。因此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矛盾的症结是:如果雇员已经贡献全力了,老板会很开心;但老板如果知道这个雇员本身很有能力,却不发挥出来,就会与之产生矛盾,继而会造成组织关系不和谐。所以,西方国家的生产线故意分成很多段,这一段由你来做,那一段由他来做,这样就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偷懒,也是企业为了规避偷懒所进行的探索。
目前,国内的企业一定要外求经营,内求管理。管理就是要使得每个人都发挥其价值。
第二讲 团队实现合作的方法
一些员工偷懒的现象,不管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都存在,企业必须要探索出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在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些矛盾,并开始注重管理。管理就是要使得每个人都发挥价值,减少内耗。
成为规章制度的迎合者
既然企业里员工偷懒现象确实是个现实问题,不容回避,那么对于员工的这种惰性,企业应该怎么办?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标方法有不少。
(一)分裂繁殖制度
【案例】
格兰仕的“分裂繁殖制度”
格兰仕是做微波炉的企业,今天已经是中国微波炉市场的冠军。格兰仕有一个特殊的制度,即“分裂繁殖制度”。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但面临着很多限制:其一,企业的资源、人才能力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其二,人力资源发展水平有限,不可能马上找到一些外贸人员直接来做这件事。所以,当时基本上是一些根本不懂外贸的人来做。虽然受到一些自身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但企业通过摸爬滚打也获得了一些经验,也渐渐把产品卖到了海外。那么最初的这些人就变成了师傅。人手毕竟还是有限,但市场还需要继续打下去,所以引进来一些新人,这些新人就由师傅们来带。当这些新人徒弟被师傅带出来,能独当一面了,这时师傅就完成了“繁殖”任务,同时也意味着“分裂”的开始。也就是师傅这时一定要离开,完全把这个市场交给自己的徒弟来做。
这种“分裂繁殖制度”使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吃亏了。但是在企业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人当他有资格的时候,最容易发牢骚、自以为是,越是成为老员工的时候,这些特质就越明显。当一个人有这些特质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从业状态的员工了。这时,他只贡献给企业10%~30%的力量,实际上吃亏的就是员工自己了。有的员工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也就迎合了这种制度,很多人也就从开始的不分裂到后来的被分裂,离开了以前的市场。
格兰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逐步完善这个制度,即不同的员工,不同的营销人员,去打不同的市场,薪酬的计算也会有所不同。也就是分成若干市场,若干级别的业务员,拿不同的提成。在最开始设计这个制度时,是基于员工背后偷懒的现象。现在来看,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的时候,一定是基于团队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进行管理制度的建设。
作为一个有智慧的员工,一定要迎合“分裂繁殖制度”。可能当时这个制度看起来不是那么完美,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制度在初建立的时候,都是不完善的,不完美的。员工只有迎合这个制度,才能够成为当下制度的受益者。有的人愿意吃亏,离开先前的市场,这也就意味着有一个更新更大的市场要去磨练他、锻炼他。例如在格兰仕,有60岁的老员工,依然可以去开拓新的市场,而且去开拓国家级贫困县这样的市场,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挑战。
【案例】
旁观者心态
一个工人把产品的正负级装反了,如果下一个工序的工人善于合作的话,就不会是以一个看热闹、瞧不起的心态来对待。相反,他就会告诉出错员工,提醒他注意,而不是在一旁笑话别人:还有笨成这样的人,也配在这企业工作,让他错去吧。
点评: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和不如自己的人合作的观念。一个团队重要的是整体的竞争力。不要以高姿态来对待不如自己能力的员工,应该提携他,使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借助自己的力量,得到成长。同时,在提携他人的过程中,自己的领导能力也得到了成长。领导人就是领导不如自己的人,所以说,合作更需要勇气。
成为企业文化的推动者
除了依靠规章制度,还要进一步地在企业文化上做一些探究,培育不偷懒的文化。有些企业就是从培育团队精神的角度来建设和推进企业文化的。
【案例】
公平、光明、团结、自由——追求完美
一家企业以前是生产治疗仪的,现在做橱柜,在它的生产线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工人把治疗仪的正负级装反了,然后又流到下一个生产线上,最终流向了市场。几个月后,客户发现这治疗仪有问题,就要求退货。产品返回来后,经过检查原来是正负级装反了,就开始追究。
其实这个工人的下一道工序的工人是知道的,当时他就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傻,正负级这么简单的事都给装反了,但是他就没想到要去告诉那个出错的工人。他觉得,你傻你的,谁管你啊。所以原本可以在这道工序得到纠正的机会也失去了。在对这件事情进行处理时,企业开除了这个出错的工人,因为他给企业带来了经济和声誉上的损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根据企业相关制度的规定,他被开除了。但在处理的同时,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制度中没有任何一条说,发现同事的错误而不提出来就要被开除,或怎么样处理。结果企业虽然觉得那个明知道出错却未尽提醒之责的工人有问题,但就是开除不了他。
这家企业1994年开始进入橱柜行业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因为刚刚进入新的行业,大家不清楚该怎么做。他们曾购置了一批不锈钢盆,回来之后,发现这些盆跟他们看到的样板不一样,所以把货又重新装箱,拉回去退货。对方一看,说你们是做这种不锈钢橱柜的,怎么连去锈抛光都不会。这说明企业在创立之初,很多小事都在制约着自己的发展,每个细节都要靠自己去突破。在这些过程中,企业无暇去做什么文化,没有什么文化建设,只是要求把产品生产出来卖出去。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这家企业有了新的做法,制订出了“公平、光明、团结、自由”基于团队合作的八字方针。当他们的“公平、光明、团结、自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遇到新的瓶颈时,又不断地修正完善。就这样企业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最终找到“追求完美”的文化。
点评:有时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太管用了,这时就迫使企业的文化变为“追求完美”。当企业文化倡导“追求完美”时,它应该是深入每个员工的骨髓、心灵的。当有这种追求的时候,员工就会觉得为了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完美,就应该将同事的错误指出来。最终,企业文化会帮助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企业要基于团队精神的考虑来制订企业文化,而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要抵触。企业中有很多员工认为,企业文化太虚了,老总制订企业文化只是在玩虚的。所以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渐渐抵触,慢慢地,就会跟企业越来越格格不入,导致一个员工由敬业员工中变成一个从业员工,最终会演变成一个怠工员工,最后连自己也觉得待着不舒服了,可能就离开了。
一个企业,创业阶段的门槛是最低的,员工这时可能很容易就进去了。企业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之后,可能业绩就翻番了,到那时,员工就能得到更大的利益,实现更高的个人价值。前提是员工要迎合它的制度,尊重它的制度,然后融入企业文化。只有这样,当这个企业继续往前稳定发展的时候,员工才可能是最终的受益者。
(一)合作是一种智慧
【案例】
雁 阵
大雁是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来飞翔的。一字形用于在风和日丽、没有压力的时候。但天气越来越凉,要飞到南方去,就要讲究效率,要人字形飞。当人字形飞时,领头雁在前面飞翔,它猛烈地煽动翅膀,在翅膀下边形成一个相对真空的环境,这样跟在它后边的一只大雁就会占领这个位置,飞行的阻力就小了。跟在后边的大雁,相继都会借助到同样的力量。
这样一来,前面的大雁给后面的大雁营造了一种环境,使得它们在飞翔过程中,要克服的阻力要比原来单飞的时候要小得多。每只大雁都借助到前面的大雁的力量,唯独领头雁没有。但是在雁阵中,领头雁是交换的。那也就意味着在这个团队中,每一只大雁都借助到了前一只大雁的力量。科学家的风动实验表明,当雁阵成群往前飞的时候,它是单只大雁飞行速度的1.71倍。
点评:可见,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在大雁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案例】
天堂和地狱分粥的故事
在天堂和地狱里,有同样的一桶粥,同样长的一个勺子。在地狱里,每个人争前恐后地去拿这个勺子取粥给自己吃。可这勺柄太长了,无论如何也吃不上自己喂的粥,结果是谁也吃不到粥。
在天堂里,一个人拿勺子取到粥喂给另一个人,这样大家互相喂对方,结果是每个人都有粥吃。
点评:相同的资源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表明,合作的背后意味着双赢或多赢。能够把一个人的赢,变成双赢或多赢,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如果不合作,即使能赢也就是一个人赢,不可能双赢,更不可能多赢。
只有合作才有机会
1.合作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 合作是一种智慧,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不要认为成长仅仅是关系到自己的事情,当一个人借助别人的力量的时候,他可能得到更快的成长。
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借助到别人的力量,这可能就意味着他合作得还不够。这就需要用大雁的精神来训练团队。
2.合作的好处
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
合作很重要,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 只有合作才有机会
【案例】
蚂蚁的故事
蚂蚁个头比较小,但腿比较多,所以很多人以为蚂蚁爬得比较快,但事实上不快。当森林大火来临的时候,蚂蚁再怎么快,也快不过大火的蔓延。但是一场大火过后,人们会发现还有蚂蚁活着,为什么呢?
因为当森林大火蔓延过来的时候,这些蚂蚁会迅速地抱团,滚成一个球,滚出火场。当发大水时,蚂蚁也是这样迅速地抱团,然后就跟着洪水随波逐流。有可能碰到一颗大树的树墩,爬上去了,也就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点评: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只有合作才有机会。
生活中为什么要加入到团队中呢?为什么一定要加入一个公司呢?从事实的角度上来讲,每个人都可以打工,每个人也都可以创业,但是不一定每个人创业都能成功。
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就是两年多。这意味着有很多企业,创业初期成功后,还可能再面临死亡。创业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生存竞争是非常残酷的。那么该怎么办呢?怎么获得生存呢?要加入团队,只有加入团队,才有机会。
当一个人意识到只有加入团队才有机会的时候,他可能开始加入到一个企业中去了,当认识更清楚的时候,他就可能不再患得患失了。现实中有很多人容易患得患失,认为自己在公司干都是给老总干,这样想的时候,人的私心就重了,就会患得患失了。千万不要忘了,贡献出100%,回报给自己的价值就是100%。
只有合作才能够实现1+1>2 如果不合作,1就是1,2就是2。只有合作,才能够实现1+1>2。
【案例】
马的故事
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得到这样一个数据,一匹马拉重物的极限就是3000磅。给马吃得再饱一些,喝得再足一些,换一个更优秀的马种,极限还是3000磅。但是当把两匹马捆到一块时,它们拉重物的极限却超过了6000磅。
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两匹马待在一块儿后,它们拉重物的极限就会超出它原本单干的总和。但它们确实做到了1+1>2,这就是验证。
第三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方法
(一)【案例】
苍蝇父亲和三个儿子的故事
有一只生活在室内的苍蝇,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在它临死前,它的三个儿子都想知道它的生存之道,因为生活在室内的苍蝇能够活到寿终正寝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一不小心就会被拍死。这只苍蝇就告诉它的儿子们说,我之所以能活到现在,是因为我尽可能地待在苍蝇拍上。言外之意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说完后苍蝇父亲就死了。
奇怪的是,没多久它的三儿子就到天堂跟父亲相见了。父亲很好奇,说我把生存秘笈都告诉你了,你怎么这么快就来这了呢?三儿子说:父亲,您的教诲我确实听了。但我又一想,这一生多么短暂,怎么就不能落在白墙上呢?那白馒头上怎么就不能待呢?于是,我就被拍死了。父亲听后对三儿子说:儿啊,你的思想太冒进了!
又没多久,二儿子也来天堂跟父亲见面了。小弟就问了:二哥,你怎么也来了呢?二哥说:我听了父亲的教诲,时刻都待在苍蝇拍上,结果我饿死了。父亲听后对二儿子说:儿啊,你的思想太保守了!
大家只有保佑老大多活些日子了,不曾想老大很快也来天堂了。大家都争着问它怎么回事,老大说:我听从父亲的教诲,时刻待在苍蝇拍上,只是我饿的时候,我才飞离苍蝇拍。但是有一天,一个人拿着像瓶子一样的东西,晃了一下向我喷射,我就来这了。原来这老大是被毒死的。父亲听后对大儿子说:儿啊,你怎么没有跟上潮流啊!
点评:这个故事的启示是,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时,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
作为聪明人,作为有智慧的人,一定要迎合企业的制度,但不是说做老好人。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是这个制度当下的既得利益者。同时,既得利益者一定要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环境。
植入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
有些事情当制度管不了,文化也管不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管不了人心了。也就是说制度和文化能约束人的行动,却管不了人心。例如“拉绳实验”的背后是人心在作祟,导致没有用尽全力去拉绳子。所以对人心的训练,不是别人能训练的,而是要靠自己训练。
一个人要给自己植入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观念很重要,有没有这样的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行动。
【案例】
生孩子的观念
在生活中,有人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这导致一个行动,那就是生了女孩相当于白生,所以要继续生,直到生了男孩为止;而有人有多子多福的观念,这就导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生一大堆。
点评:一个人因为秉持一种观念,才会影响到自己的行动。
团队合作的观念深入骨髓时,就会影响行动。否则,只是简单知道或了解,对行动的影响不大。那么,要植入的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到底是什么呢?
(二)合作需要勇气
合作是智慧,同时合作也是勇气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说一个人敢不敢有团队精神,是一种勇气的体现。人往往做不到的是与不如自己的人合作。
【案例1】
增 援
在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大大小小的战争打了上万次,无论是纪录片还是故事片,演的都是一个结果,就是共产党的部队总会在限定时间内到达指定的地点。也就是共产党的部队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哪怕有伤亡,也一定要在黎明时分到达目的地,每次都做到了。
但是国民党是不是这样呢?让他们去增援已陷入包围圈、腹背受敌的部队,他们想的是这会牵制自己的力量,会削弱自己的兵力,自己也会有伤亡,所以他们总是慢吞吞地去,尽量拖延时间。所以国民党的部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合作,结果自然是共产党赢了。
点评: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国民党为什么不愿意跟其他兄弟部队合作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兄弟部队现在很弱,已经差不多完了,还救他们干什么呢!可见,国民党部队不善于跟不如自己的人合作,这就是其失败的根源之一。
雁阵理论解读
(一)雁阵理论的解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要认清团队的目标不可动摇,对目标做一个合理的解释 合作和协作是完成团队目标的必由之路
如果做狭义上的区分,合作就是分工,协作就是协助。一件事情从制度上或者是从工作职责的角度上来讲,这不是该自己做的,自己可以不做;但是可以协助别人做这件事情,配合他人做好,合作和协作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在工作中,目标的实现就是要通过两种手段:一是合作,通过分工,各自干各自的;另一个是有需要磨合、协助和配合的地方,怎样通过协作最终把事情做好。合作和协作,是完成目标的必由之路,是两种手段。
对团队承诺
对团队的承诺其实是对自身的承诺,而不是别人要求的。如果能做到的话,就会觉得自我得到了改善和提升,同时也会获取既得利益。
(一)认清团队目标不动摇
1.不因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对目标的追求
【案例】
大雁的习惯
北方是大雁的故乡,但大雁为了觅食,为了避开严寒,被迫南迁,去寻找温暖的地方。后来气候虽然转暖了,但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大雁形成了迁徙的习惯并保留下来,年复一年从没有动摇过。到了秋天它就飞走,春天又飞回来。可见,大雁对驾驭目标已经达到了一个境界。大雁实现目标的过程,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大雁100%地去实现目标,到秋天就飞走,到春天就飞回来,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冰川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天气已经没那么寒冷了,如果大雁不到南方去过冬,它也能生存,但是它没有动摇,没有因为这个目标可以不实现,而不去追求;没有因为这个目标可以定得低一点而改变,如只需要飞到稍微暖和一点的地方不至于冻死就行。
点评:人在设立目标时,往往不做那么高的追求,而是基于现有的条件,把目标定得低一点。但是大雁不是这样的,今天的大雁甚至有条件改变目标,可以不再去迁徙,在北方也不会被冻死。但大雁没有选择放弃,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对目标的追求。
大雁,即使它可以做一个丧失目标的选择,它也不会做,因为如果一旦丧失目标的选择,可以预言这些大雁虽然可以活着,但是它飞翔的能力会逐渐减弱,有可能不会飞翔,最终丧失了本性的东西。同理,在团队工作中,一旦订立了一个目标,就要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向着目标努力。
2.目标管理 建立目标
对目标的理解是要深入骨髓的,学习了管理,就一定要对自己进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第一个步骤是建立目标。
建立目标时,如果个人目标趋向于与集体目标相吻合的话,个人的目标在集体目标之下,属于集体目标,个人就会更容易借助到别人的力量。如果在团队中,个人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背离,那么个人目标实现的过程就会更艰难,因为得不到周围人的帮助。
对于任何目标,要想提高其实现效率,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还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有的人年年定目标,月月定目标,反反复复定,却未能实现。这时就要检讨自己的目标是不是切合实际,是不是在集体大目标的利益之下。
但是有人认为:反正我就随波逐流,到了这家企业,给我3000块钱,我就朝九晚五地来上班,也安安全全地过了这么长时间。但是事实上,没有目标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这一点有时是自己察觉不到的,但它确实存在。
【案例】
雪盲症
在某个阶段,美国的一些士兵患上了雪盲症,大家开始探究雪盲症是怎么得的。开始时想当然地认为,士兵的眼睛长时间受雪面反射光的影响,可能伤害到眼睛了。于是他们采取了保护措施,给每个士兵都配上了雪镜,但是依然有士兵患上雪盲症。这就说明,反射雪的光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但是如果探究不到背后真正的原因,可能就会伤害到美国的军事力量,问题已经被提高到这个层面来看待了。
经过不停地探究,最终发现,患雪盲症的原因是,当下了大雪到处白茫茫一片的时候,这些军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睛没有落点,即找不到所谓的假想目标。在完成这个军事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睛需要有落点,而当雪完全覆盖了这些村庄、土地、桥梁时,到外都是白的,这些军人空降到那里时,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感,正是这种紧张导致他们患上了雪盲症。
最后的解决之道就是,由先遣的部队首先空降,把房子上的雪扫一扫,露出一点房顶,掸一掸树上的雪,露出来点绿。这样后来部队的士兵的眼睛就有了落点,就使得自己不紧张,自然就不会患雪盲症了。
点评:案例说明,没有目标,易使人感觉紧张,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却又不易被察觉,但其危害确实存在。
一个人没有目标,随波逐流,在衣食不愁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几乎不会给他的生活造成什么本质的影响。但是当他有了进一步的需求,要求被人尊重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得到这些。于是,他就会惶惶不安,就会有一些变化。为了避免有一天身心受到影响并真正暴露出来,就需要制定目标。每个人都要制定目标,都要对自己有个规划。目标要求有一定的高度,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
目标制定出来后,要执行目标不动摇 大雁已经把目标的执行做到一定境界了,它不会因为外界条件变化找借口,不订立目标。相反,它对自己始终有要求。
同理,一个人到了新的企业时,要有一个磨合期。往往老总或一线经理也是这样想的,新人到一个新的企业,先磨合再具体安排工作。这时新人就要清楚,要尽快找到自己的目标,尽量做到对自己有要求。否则磨合来磨合去,团队的内耗就产生了。
第四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二)(二)协作和合作是完成团队目标的必由之路
1.协作
协作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的一个手段,要实现目标,就需要借助协作。
【案例1】
大雁受伤之后
当一只大雁受伤掉队时,另外两只大雁会停下来帮助和保护它,直到它重新飞翔或者死去,另外两只大雁才会离开它,追上前面的雁阵。
本来受伤大雁的生与死,与别的大雁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在一个雁阵里面,作为一种责任,就会有两只大雁始终陪着受伤大雁。
点评:所以,团队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和辅助,一定要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别人获益,也使自己受益。
【案例2】
种西瓜老伯的故事
有一个老伯,春播的时候种西瓜,他得到了一批很好的种子。他心里想,尽量不告诉别人。但是他保守秘密的能力又不强,让大家知道了。大家都来问他,老伯您的种子这么好,告诉我们您在哪买的,我们也去买,哪怕贵一点也没关系。老伯不想让别人都好,就说卖种子的早走了,买不着了。所以别人都没有买着老伯那样的好种子。
到了收获的季节,老伯以为地里结出来的西瓜应该是皮薄、又大又甜的,但事实上地里结出来的西瓜还不如他过去种的。他非常气愤,千方百计要找卖他西瓜种子的人,最终还真找着了。那个卖种子的人就说了:“老伯,您怪不得我,我卖给您这么好的种子,种到地里发芽,开花,授的粉是谁家瓜地里的粉啊?是您那么多邻居家瓜地里的,那些劣质种子开的花,这么一杂交,会怎么样?就不是我卖给您那种子应该结的果。所以您不能怪我。”最终,老伯因为不想让别人受益,自己也没有受益。
【案例3】
策划案
企划部门里完成策划案的主笔可能就一个人,大家经常要对这件事情开策划会。会上主笔问一个人,关于这个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通常这个人不会说什么,因为这件事情不是由他负责,如果说得不好,那么他会在这么多人面前丢脸;如果说得好了,功劳最终是主笔的了。即便是他有好的想法,也得哪天有机会实现在自己的策划案里,而不是给别人贡献价值。
【案例4】
企划部和销售部的会议
企划部和销售部一起开跨部门会议,共同讨论某个方案的可执行性问题时,部门之间会有扯皮的现象。让某个人贡献点想法,他会说这个还没想好,不太成熟,然后就支支吾吾。很多企业里的会就这样白开了,没有效率,没有结果。
大家没有多少合作的观念,常常会这样想:我为什么要帮别人把方案修改得更完美?即便有用的话,我也要体现在我自己身上。
点评:这样的人自以为很聪明,但其实是干了一件傻事。因为一个人能力的施展是在不同的阶段下表现出来的。如果那时别人没有表现,而自己表现出来了,可能会有人认为自己爱出风头,但也有的人会客观地来看待这件事情,如果这个人恰恰是自己的领导或老总的话,那自己就更有机会了。当这个机会给每个人的时候,就不叫机会了,只有当这个机会给到少数人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会。获得机会的手段是要有智慧的,不要觉得协助别人自己吃亏。
2.合作
大雁群飞时会比一只大雁单独飞行增加71%的飞行动力,所以当大雁掉队时,会感到孤独和迟缓,它会尽早归队。同理,大家应同走一条路,与前面领跑的人在一起,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团队精神,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快更轻易地完成工作。所以要做到以下两点:
要找到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最好一定有人在前边领跑,这样组合起来,会有更大效率;
要借助别人,使自己成长。
【案例】
盖洛普公司的调查数据
盖洛普公司有这样一个调查数据,假如我是基层员工,我的一线经理对我的辅助和提携会帮助到我,使我的业绩提高40%,这40%的业绩有赖于一线经理对我的辅导。当员工心里有这个数据的时候,他就会掂量是否跟一线经理合作。
一线经理精力有限,关照到谁是不一定的,这时我一定要有智慧,一定要让他关注到的是我,那我有可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提高40%。
点评:团队精神是每个人都要仔细考虑的,要在骨子里觉着这是一种需要。
(三)对团队承诺
1.奉献
雁千百为群,有一雁不眠,它在做哨兵。在白天,当别的大雁在休息或在进食的时候,站岗的大雁则不吃不喝。没有听说过哪个值班的人可以不吃不喝,但是大雁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值班放哨的大雁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保障别的大雁的安全,它需要尽职尽责地守护群雁的安全。
为团队付出时间、精力、热情和智慧,有时可能是一种默默的付出,在当时别人不会觉得这个人为团队做出特别的努力了,但是也只有愿意吃亏的人最后得到的也最多。企业表达对一个人的高度信任时,就可能会交付给他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案例】
BNS的故事
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同时也是一个工业家。他有他自己的企业,经营得非常成功,所以很多人慕名而来,愿意给他打工,BNS就是其中的一个人。
BNS找到了企业的相关部门,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说我一定要跟爱迪生一起工作,我要做爱迪生的合伙人。对方认为他要做爱迪生的合伙人,是想一步登天,觉得BNS太不踏实了,所以拒绝了他。但BNS很执着,坚持要求到这个企业工作。对方就说,你想进来工作,做合伙人肯定不行,我们现在正好缺一个打扫卫生的,你干不干?这样BNS就在爱迪生的公司做了很多年,从打扫卫生开始,到后来成了维修机器的工人。但他始终还想着他的目标,这个过程很艰难。
在他干了很多年后,有一天终于有机会了。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正发愁怎么把它卖出去。即便是伟大发明家发明出来的东西,在产品面世初期,打开市场仍然是很艰难的。当时很多销售人员回到公司后就开始发牢骚,埋怨这个东西不好卖。牢骚、埋怨是从业人员的特质,这就意味着他们只能贡献60%~80%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别人也只贡献这些,BNS就想贡献100%的力量。他在卖留声机的过程中,始终在思考我到底怎么卖,我到底怎么在全美卖。于是一个月之后,他给爱迪生呈交了一份策划书。爱迪生看完后,终于答应让BNS成为留声机项目的合伙人。
点评:爱迪生是怎么看待BNS这件事的呢?给我打工的人,在全球有千千万万,但是BNS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员工之一,他是能够在他本职工作以外多做事的一个人,这样他才会有机会。
目前在中国,很多西方的管理观念、理念和做法正慢慢地渗透进来。中国企业的老总也会这么想:最终能够得到机会的人,是在岗位上更多付出的人。如果没有奉献的观念,就不可能多付出。所以在看到以前同一部门的人得到发展时,不要吃惊,因为他背后是默默的付出。
【案例】
格兰仕的空调市场
格兰仕初期的“分裂繁殖制度”,在刚开始实行的时候也是这样,有的人愿意奉献,愿意多付出,愿意吃亏,所以就被分裂出去了;有的人不愿意,觉得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不愿意走。
那么,公司给愿意走的人是什么?是更大的成长空间,是更新的市场。然后是企业表示对他高度的信任,也就是说如果他能够占领这个市场,那么攻占下一个市场的机会就会再给他。
格兰仕开始进军空调市场时,重庆是很大的 市场,因为那里夏天很热,所以一到旺季,每家企业都一定要争这个市场。通常来说,很多企业会把这个市场交给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去做。格兰仕交给什么人来做呢?就是那些愿意做,而且有这种心态的人,因为当听说要把重庆市场交给他的时候,他的想法是,这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市场都给我做了,我一定要好好去做。
可有的企业的员工不是这种状态:这么富有挑战性的市场,本来应该交给非常有经验和能力的人去做,现在交给年轻人去做,估计是看这些人不顺眼了。也有的员工会这么想,那么难打的一个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现在让我去做,一定是瞅我不顺眼了。而格兰仕的人雄心勃勃地去了,他们想的是自己一定要经受住磨练和挑战。
点评:可见,每个人的心态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2.改变
大雁随季节的改变而迁徙,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过冬。同理,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在变革中调整和改变自己,并对自己固有的观念、习惯等进行修正。
在企业初期时,门槛是最低的,能够很轻易地进入企业。当企业处于上升阶段时,出于对人才的需求,会吸收到更优秀的人加入。当有幸进入这样的企业,并跟随它发展到一个比较壮大的阶段时,企业的发展还需要新人的加入。
这时一部分人的心态就变得复杂了,不愿意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超过自己的人进入到公司来;甚至给新人设置障碍或不配合,让新人很难融入到团队中。
但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要向前走。要与高手对比,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成长。这个环境是谁创造的呢?是企业创造的。当比自己优秀的人进入公司时,需要迅速调整自己,配合他的工作。你会发现,他是高手,在他的周围,自己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升。当有优秀人才加入时,越快进行改变,越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自己才可能水到渠成地成长。否则,在给新人设置障碍的同时,也阻碍了自己进步的速度。
第五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三)雁阵理论解读
(二)3.爱与被爱
两情相悦的大雁在飞行过程中彼此照顾,共同承担哺育子女的责任。在企业中,理解爱与被爱,是指为团队着想。
只有为团队着想的时候,一个人做事情的方法才会有创建性。在现实中,人做事有以下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在能力层面上做事
当一个人的积极性不高的时候,他只是驾驭了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件事。 第二个层面,是在潜力层面上做事
当一个人的积极性高的时候,他会上升到潜力层面,过去以自身能力达不到的高度,由于调动了全身的细胞,可能会创造性地完成一件事。
所谓创新,就是做一件事情时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以前为团队创新地做事情,好像不是每个人的职责,而是企划部或研发部的职责。
实际上,创新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做任何事情至少有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肯定是有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在能力层面上,可能就把这件事情按部就班地做完了。但创新的观念表明,做事情都有更好的方法,当对自己有这样一个要求时,就已经上升到潜力层面做事了。
【案例】
创新方式
有一家企业认准了一种美国的产品,并想把它们引入中国,卖给中国人。但是他们在做这个市场时,发现中国人买不起。因为当时这个产品在国外尚且属于奢侈品,到了中国自然也不会便宜。
于是,这家企业想,我一定要价钱低,这样中国消费者才能买得起。而价钱低的前提是成本要低,成本低的前提就是产量要大,这样单位成本才会降低,生产1台和生产1万台显然不是一个成本。而产能大的前提是一定要有较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可能要上千万的投资,但没有那么多钱。在能力层面上讲,没钱确实是能力所不及的,客观上已经受到限制了。
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做这件事情可能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有的企业会选择上市,筹集到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有的企业可能觉得上市这条路行不通,因为上市是有门槛的,目前还不具备相应的资格。那么,怎么才能筹到钱呢?贷款的话,有的人可能有能力贷款,有的人可能没能力贷款。如果没有能力,事情还要不要做?不做的话企业可能面临倒闭。
所以一定要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于是这家企业就想,我需要钱的目的无非就是需要生产线,要是有生产线,也就回避了有钱没钱的矛盾。那么怎么才能够有生产线呢?有没有解决生产线的办法呢?从潜力层面上,有了解决办法。产品是在国外生产的,国外肯定有生产线。于是跟美国人谈生产线的事,告诉对方生产线不能在美国生产了,因为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太高。在美国生产1台,可能成本是2000元,如果把生产线搬到中国,生产1台的成本要远低于2000元,可能是1600元。于是美国企业决定,将生产线从美国搬到中国。
在美国,法律规定每天的工作时间是6~8个小时,如果超出就属于违法。生产线搬到中国后,可以24小时运作,三班倒,原来8小时的工作量,给外方1600元,剩下的那十几个小时的产量,就属于自己了。这样产量大了,成本降了,价钱就低了,产品在中国就变成了大众消费品。
点评:通过这家企业的案例可以看到,这家企业的员工已经上升到潜力层面上做事了,所以才会想到这样的方法。很多企业都是这样,越是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越需要员工积极地在潜力层面上去做事。
今天提倡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不能走入一个误区,认为都是钱的事,只有钱到位了,才能够做成事情。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事。如果能上升到潜力层面上做事,去贡献自己的价值,可能贡献的价值就超过100%了。个人的效率,事实上也就提升了1.71倍。
【案例】
皮鞋的发明
从前有个国家,大家都没有鞋穿,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有一天国王到乡间游玩,被石子硌到了脚,于是他很生气,下令把全城的牛都杀了,牛皮铺到路上,这样再走上去就不会硌脚了。
这时,有个小孩说,您既然是为了让自己的脚不被硌,那您就取一小块牛皮,然后把它包到您脚上就好了。今天穿的皮鞋,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点评:国王的想法在能力层面上能不能实现?能。就是把牛给杀了,把牛皮扯下来,用来铺路,这个动作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能不能达到他的目标呢?牛的数量是有限的,路却是无限延伸的,即使能把大路铺上,乡间小路可能还不行。而小孩出的主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4.忠诚
一只大雁被猎人打死,另一只大雁通常就会在不胜其悲的情形下,从高空直冲而下,一头撞在旁边的大石头上,气绝身亡。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形,因为大雁是终身配偶,所以能够牺牲到这种程度。同样,如何来忠诚于团队,如何来忠诚于企业呢?这就是远离诱惑。
现在的诱惑确实越来越多了。如果一个人在企业中,尤其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的时候,可能来找他的人会很多,这就要做到远离诱惑。当远离诱惑的时候,事实上得到的是更多的机会。
经受住了诱惑,会得到被磨练的机会
一般来讲,企业真正信任一个人,要用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企业会交给这个人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那么他工作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升,他也就得到了被磨练的机会。
经受住了诱惑,会得到被培养的机会
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培训员工的重要性。很多企业有自己的培训讲师,或者是有常年的培训合作伙伴提供服务,甚至有自己的培训大学。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逐渐完善其培训机制和流程。
事实上,一些发展成熟的企业,已经计划好了员工在什么样的阶段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培训课程,但是这个课程不是员工一进入到企业就会有的,而是慢慢地、有步骤地得到的。
经受住了诱惑,还会得到驾驭资源的机会
企业不是某个人的,企业的资源也不是某个人的,做事情时有人会起推动作用,也有人会起阻碍的作用,也就是没有得到真正的信任。只有在一个企业中沉淀下来,企业里的资源才有可能被自己运用和驾驭。
5.坚忍
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总有一只大雁带头搏击茫茫苍穹,领头雁始终保持明确的方向。这给团队的启示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承担责任,竭尽全力。
一个人能够长期做到勇敢、乐观和坚持是不容易的,但这种坚忍的情绪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案例】
在加拿大有这样一个地方,中间隔着一条山谷,两边的景观却是截然不同。很多人慕名去参观,很多自然科学家也在进行研究,但始终没有找到原因。最后发现原因的是一对夫妻。这对夫妻的感情生活遭遇了压力,于是他们就通过旅游的方式浪漫一下,希望能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到达山谷后就搭起帐篷,这时天下起了雪。
妻子比丈夫观察得仔细。她说,由于风向的原因,这边的雪比较厚,雪落到松树上,松树的枝叶受力承重到一定程度,雪就掉地上了。雪继续下,枝叶继续承重然后雪又掉到地上。因为其他的树没有松树这种韧性,所以被淘汰了,因此与山谷那边的景观有了差别。丈夫觉得妻子的话有道理,他想,原来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就像这里的松树承受的雪的重量一样。当有这种坚忍的情绪来控制自己的时候,就会意识到有些东西是可以化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真的化解了。丈夫理解了妻子真正的用意的时候,两个人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
点评:在工作中有没有坚忍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到做一件事情的坚持程度。
坚忍的情绪是可以修炼的,例如,一个小孩,在很小的时候没有坚忍的情绪,饿了、渴了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面对同样的压力时,有的人能扛得住,有的人却扛不住;同样面临3个月的试用期,有的人在最后一刻扛不住走了,有的人却能经受住一些考验,可能就得到了这个机会。这些证明,坚忍的情绪是后天才有的,是经过训练才有的。
第六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四)雁阵理论解读:沟通
飞行中的大雁会利用叫声,鼓励飞行在前面的同伴,这提升了它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样,在团队中,也需要正面积极的沟通,不要说消极的话。
【案例1】
拿破仑跟他士兵的沟通
拿破仑的士兵们在前线打仗,有一个士兵从前线给他送来一份战报,等拿破仑批示后还得再带回前线去。不巧的是,士兵骑来的那匹马死了。
拿破仑写好回信就跟士兵说,你赶紧骑上我的马,快送到前线去。士兵说:“我不敢骑您的马,您的马品种优良,只有您这种身份才能配得上。”拿破仑反过来对士兵说:“没有什么配不上给我们送信的战士。”
【案例2】
不善言辞的广东老板
广东有个老板,为人很低调,甚至可以说不善言辞,但是他经常对销售人员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相信你能做得比现在还要好。他的员工就觉得,我确实能够比现在做得更好,心里就有了一个暗示。
广东老板不善讲话的背后,是他会说积极的话。哪怕员工做得不够好,他也不会挫败其实现目标的欲望。
【案例3】
不同的教育方式的后果
两个孩子考试同样得了80分。其中一个孩子的父母说:“你怎么这么笨,离100分还差20分!”孩子一听,20分确实挺多的,他可能就会有畏难情绪,也就不追或不敢追了。
而另一个小孩的父母沟通的方法就不一样。他们对孩子说:“真不错,你的同桌才考了83分,你跟他只差3分,肯定能追上。”这个孩子一想,3分好像是没多少,追上没问题。这样,他的行动就完全不一样了。等得到了83分,父母就会说,孩子真努力,要是得了90分,就更优秀了。孩子一想,就差7分,问题也不大。所以,这个孩子就不会有抵触的情绪。
点评:在团队当中,沟通的前提是不要让团队的成员抵触自己。要让自己说的话不受团队其他成员的抵触,就要进行换位思考。这种沟通不仅仅是体现在说话上,还体现在做事情的方式上。
有些企业在年末时发一些福利,发三百元、五百元,员工不会觉得多,也就是说发钱的效果微乎其微,其激励效果并不大。
有些企业会发日常生活所需的米、油等,员工在往家运的过程中会有感触,认为企业关心员工的生活。
有些企业会准备一些礼物等送给员工的家人,通过邮寄或其他方式,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员工的家人在得到这个礼物的时候,会非常感动,继而愿意帮助企业去督促这个员工好好干。
雁阵理论解读:学习
年幼的大雁在迁徙的漫漫征程中受到互相协助、团队合作、坚忍、忠诚等大雁精神的熏陶,从而逐渐成长、成熟。大雁的精神也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同理,在团队中,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使得团队里的成员进步,并得以成长和成熟的能力,反之则谓之为衰老。
每个人都知道学习很重要,但不知道学什么。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未知的领域太多了,不可能什么都要学,所以一定要找到该学的东西、学以致用的东西。今天学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到明天的结果。所以,学习的时机要把握好。
【案例】
犹太人的教育方式
犹太人很有智慧,很富有,犹太人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是从观念上进行教育的。小孩子出生后,没有认知和识字的能力,看不了书。犹太人会在书本上抹上蜂蜜,然后让小孩子去舔。这样小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他就慢慢地越来越爱书,长大后就会越来越爱读书,所以就越来越有智慧,然后就越来越富有。
点评:由此可见,学习的时机很重要。看过哪本书后,当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就能很顺利地解决了。
如果说一个企业,明知道自己沟通环节上有问题,又不去看这方面的书,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的话,那谁也帮不上忙。
【案例】
大师也帮不上忙
有一个企业的老总,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咨询大师。他也不知道这位大师的水平到底达到什么程度,就听他旁边的一个人说,这位大师是很难得一见的。
这个老总觉得,既然是这样,那我应该向他请教请教。他就上前跟这位大师握手,说:“您威望这么高,我非常尊重您,您能不能到我们企业来给我们做咨询?”大师说:“那你把你们这个行业中相关的政策、书、资料等准备一下,我先要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老总说:“我们企业这么大,没有时间看书,天天都在忙。”大师就说了一句话:“你根本就没搞清楚你在干什么。”言外之意就是,你如果自己连书都不看的话,大师也帮不了你。
把握好学习时机的同时,还要懂得分享。企业如果有一个分享的环境,就会营造一个团队学习的氛围。也就是说不要只顾自己学习,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与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