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地理集体备课教案
高三地理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关于天体、天体系统的基本概念
2、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3、理解地球是宇宙中非常普通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并分析其原因。
4、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宇宙观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
天体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具设计]:
地球仪、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图、太阳系模式图
[讲授过程]:
一、天体
1、自然天体、人造天体
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聚集态的星体及星际物质)不作特殊交代的天体均指自然天体
2、几种常见天体的观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总结讲述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
3、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
1)定义:从质量、组成、形状、发光与否等角度总结
交代:数目多少(肉眼所见6000多颗)
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
2)运动特点:(由恒星的“恒”字引发学生分析“北斗七星图形变化”图说明特点)
结论:①恒星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②相对位置似乎固定不变,故称“恒星”
3)光年----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强调“距离”)
分析知识点:①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8分钟)(1.5亿公里)
②距离地球次运的恒星是(4.2光年)③现在能够探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多远? 星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与恒星比较总结星云特点,可以从形态、质量、体积、密度、物质组成、观察特点几方面列表比较分析并小结)
二、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系统。
2、层次:读课本P.3”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分析回答:
三、九大行星
1、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口诀:水晶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 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2、九大行星分类: 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2)巨行星:木土 3)远日行星:天海冥
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通过对P.4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的出为什么地球上存在生命分析
1、地球的质量适中,可以形成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气温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3、自转周期适中不快不慢
4、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结晶水汽
第二篇:高三化学平衡集体备课教案 -
高三化学平衡集体备课教案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主备人:刘成龙
高三化学平衡移动
等效平衡集体备课主备稿
备课时间:2014/11/12 星期三下午第二节
主备人:刘成龙
教情分析:化学平衡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理论,也是历年高考和会考的热点.这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困难。我们进入高三复习已经三个多月时间,感觉自己还是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复习方法。归结起来也就是:“考纲分析,走进真题”----“构建知识体系”----------“重难点突破、技巧点拨”------“课堂检测”。下面结合教学体会,将学生理解较困难的几点内容总结分析如下,以供参考。考纲分析:
1、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等效平衡
重点:1.平衡移动原理 2.等效平衡 难点:1.平衡移动原理 2.等效平衡
重难点突破方法:分组讨论法,教师归纳总结法
教学方法:对比、启发、诱导、演绎推理、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听、记忆、讨论、联系、练习、反思
学情分析: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等效平衡概念的理解模糊,对等效平衡的结论记忆不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极其特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与综合计算能力。
3、落实目标: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以及自主复习能力。课堂建构:
活动一:
1、课件投影考纲说明
2、走进真题P141,学生分组讨论(江苏高考题1、2、3)
活动二:预设一系列问题,学生讨论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供参考的几个问题)
例如在介绍平衡移动时可分层预设一下问题:
问题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是什么? 问题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有哪些外界因素?
问题3:你们是如何理解“改变固体的量”以及“充入惰性气体”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问题4:如何理解平衡移动的“减弱”思想?能举例说明吗? 活动三: 重难点点拨
1、如何理解平衡移动的“减弱”思想
2、正确理解等效平衡中的八字方针“一模一样,比例相同”
3、平衡中常用的几种解题思想:“等效思想”、“合二为一思想”、“极限思想”等
活动四:迁移应用,实战演练,学生完成习题
附:高效课堂呈现的几个方式:
1、学生分成4人一组、采取“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学习模式
2、学生展示研讨成果的方式:黑板展示,问题回答。
3、教师可借用的几种评价: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表扬表扬他(她)”;“很好!”;“你真棒!”; “你真聪明!”;“你听得真仔细!。“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你真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很快就把别人说的变成了自己的。”
总之,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
第三篇:高三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
高三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
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
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考情解读、散文的基本知识
教学步骤:
一、考情解读
《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
、散文基本特征:
(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
(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
(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
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鲁迅的《五猖会》
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对景物加以生动得描绘,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
①交代背景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
④铺垫情节
⑤更好地表现
主题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抒情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周国平的《面对苦难》。
3、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不像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它的内容广泛,跳跃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
“形散”主要表现在:、时间跨度大。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
3、事件牵涉多。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不散”指的是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更是命题人设题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提高答题准确率。
三、散文阅读模板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
体裁特点
写景状物类散文的主要特点:
.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寓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如草的春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显得自然,能引发读者共鸣。
阅读模板
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
第二步,研标题、作者;
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第一步,抓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①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②特征与情感相通的语句。写景散文——主旨情感在景和人的特征相通处;写物散文——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征相通处。
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明确所写景或物特征,考虑手法
参考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思考。
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
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参考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六、作业:预习“如何读懂散文”
第四篇:高三英语集体备课教案
高三英语集体备课教案
语法知识复习
stop to do 停止,中断做某事后去做另一件事,stop doing 停止做某事。例如:
They stop to smoke a cigarette.他们停下来,抽了根烟。
I must stop smoking.我必须戒烟了。
典型例题
She reached the top of the hill and stopped ___ on a big rock by the side of the path.A.to have rested B.resting
C.to rest D.rest
答案:C。由题意可知,她到了山顶,停下来在一个路边的大石头上休息。因此,应选择“stop to do sth.停下来去做另一件事”。而不仅仅是爬山动作的终止,所以stop doing sth.不正确。
8.2 forget doing/to do
forget to do 忘记要去做某事,forget doing 忘记做过某事。例如:
The light in the office is stil on.He forgot to turn it off.办公室的灯还在亮着,他忘记关了。(没有做关灯的动作)
He forgot turning the light off.他忘记他已经关了灯了。(已做过关灯的动作)
典型例题
----The light in the office is still on.----Oh,I forgot___.A.turning it off
B.turn it off
C.to turn it off
D.having turned it off
答案:C。由the light is still on 可知灯亮着,即关灯的动作没有发生,因此用forget to do sth.而forget doing sth表示灯已经关上了,而忘记了这一事实。此处不符合题意。
8.3 remember doing/to do
remember to do 记得去做某事,remember doing 记得做过某事。例如: Remember to go to the post office after school.记着放学后去趟邮局。
Don't you remember seeing the man before? 你不记得以前见过那个人吗? 8.4 regret doing/to do
regret to do 对将要做的事遗憾,regret doing 对做过的事遗憾、后悔。例如:
I regret to have to do this, but I have no choice.我很遗憾必须这样去做,我实在没有办法。
I don't regret telling her what I thought.我不为告诉她我的想法而后悔。
典型例题
---You were brave enough to raise objections at the meeting.---Well, now I regret ___ that.A.to do
B.to be doing
C.to have done
D.having done
答案:D。regret having done sth.对已发生的事感到遗憾。regret to do sth.对将要做的事感到遗憾。本题为对已说的话感到后悔,因此选D。
8.5 cease doing/to do
cease to do 长时间,甚至永远停做某事,cease doing
短时停止做某事,以后还会接着做。例如:
That department has ceased to exist forever.那个系已不复存在。
The girls ceased chatting for a moment when their teacher passed by.姑娘们在老师走过时,停了会聊天。8.6 try doing/to do
try to do 努力,企图做某事,try doing 试验,试着做某事。例如:
You must try to be more careful.你可要多加小心。
I tried gardening but didn't succeed.我试着种果木花卉,但未成功。
8.7 go on doing/to do go on to do 做了一件事后,接着做另一件事,go on doing 继续做原来做的事。例如:
After he had finished his maths,he went on to do his physics.做完数学后,他接着去做物理。
Go on doing the other exercise after you have finished this one.作完这个练习后,接着做其他的练习
8.8 be afraid doing/to do
be afraid to do 不敢,胆怯去做某事,是主观上的原因不去做,意为“怕”,be afraid of doing 担心出现doing的状况、结果。doing 是客观上造成的,意为“生怕,恐怕”。She was afraid to step further in grass because she was afraid of being bitten by a snake.她生怕被蛇咬着,不敢在草丛中再走一步。
She was afraid to wake her husband.她不敢去叫醒她丈夫。
She was afraid of waking her husband.她生怕吵醒她丈夫。
8.9 be interested doing/to do
interested to do 对做某事感兴趣,想了解某事,interested in doing
对某种想法感兴趣,doing 通常为想法。例如:
I shall be interested to know what happens.我很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想了解)
I'm interested in working in Switzerland.Do you have any idea about that? 我对在瑞士工作感兴趣。你想过这事吗?(一种想法)
8.10 mean to doing/to do
mean to do
打算、想,mean doing 意味着。例如:
I mean to go, but my father would not allow me to.我想去,但是我父亲不肯让我去。
To raise wage means increasing purchasing power.增加工资意味着增加购买力。
8.11 begin(start)doing/to do
begin / start to do sth /begin / start doing sth.1)谈及一项长期活动或开始一种习惯时,使用doing。例如:
How old were you when you first started playing the piano? 你几岁时开始弹钢琴?
2)begin, start用进行时时,后面动词用不定式to do。例如:
I was beginning to get angry。我开始生起气来。
3)在attempt, intend, begin, start 后接know, understand, realize这类动词时,常用不定式to do。例如:
I begin to understand the truth。我开始明白真相。
4)事物作主语时。例如:
The snow began to melt.雪开始融化了
8.12 感官动词 + doing/to do
感官动词 see, watch, observe, notice, look at, hear, listen to, smell, taste, feel + do表示动作的完整性,+doing 表示动作的进行性。例如:
I saw him work in the garden yesterday.昨天我看见他在花园里干活了。(强调“我看见了”这个事实)
I saw him working in the garden yesterday.(强调“我见他正干活”这个动作)昨天我见他正在花园里干活。
典型例题
1)They knew her very well.They had seen her ___ up from childhood.A.grow
B.grew
C.was growing
D.to grow
答案:A。因题意为,他们看着她长大,因此强调的是成长的过程,而非正在长的动作,因此用see sb do sth 的句型。
2)The missing boy was last seen ___ near the river.A.playing
B.to be playing
C.play
D.to play
答案A.本题强调其动作,正在河边玩,应此用see sb.doing sth句型。
第五篇: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九
年级组)
课题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授课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3、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用具
试管、药匙、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等、铁架台、集气瓶、木炭、铁丝、木条、砂纸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空气中约有1/5体积的氧气,但是在有些情况下需要纯净的氧气,如何获得呢?
新课讲解:
一、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实验1](1)在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燃烧?
(2)向上述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1)木条不复燃
(2)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
讨论:
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次使用?
备注(补充)
[实验2]
向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以上实验可重复多次,好象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如果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你会发现它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把它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
小结1、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二
有关催化剂:
1、催化剂的本质:“一变两不变”
2、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
3、催化剂可使反应速度加快,也可使之变慢
4、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5、离开化学反应就不存在催化剂
三、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把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
1、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
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加热
观察高锰酸钾是什么颜色?当它加热时能否产生氧气?
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氧气(O2)
[讨论] 上述三个制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四、分解反应的概念
分解反应就是一变多的反应。
即
A
B
+
C
四、总结反思
利用高锰酸钾加热和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应注意它们间的异同点,记住各物质的化学符号。另外通过比较,得出了分解反应的概念。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二氧化锰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催化剂概念:一变两不变
二、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二氧化锰
1、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加热
加热
2、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氧气(O2)
三、分解反应
1、概念:
2、形式:
A
B+C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