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天心阁和新民学会旧址之感范文
参观天心阁和新民学会旧址之感
2013年11月2日,我和几个小组成员一同参观了长沙著名红色景点天心阁和新民学会旧址。这次参观活动让我受益良多。首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天心阁。天心阁可以称得上是长沙的标志,它是一座古楼,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以前,阁楼坐落在百余尺的长沙古城垣上。在天心阁中,我们先后见到了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崇烈亭、崇烈门、《太平军魂》浮雕、历史名人石刻画廊、天心阁与长沙古城墙等主要景点。我们一路拍照留念,瞻仰各处景点,脑海中浮现出三国“关公战长沙”、元军占领、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攻打长沙战死天心阁下,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和“长沙大火”等与天心阁有关的历史事件,天心阁也饱经战火,屡遭创伤,数次翻修。心中不免有史河沉沙,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革命的艰辛和现在生活无比幸福的感受。
而后我们又乘车来到新民学会旧址,新民学会是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于1918年4月与蔡和森、何叔衡等在荣湾镇蔡和森家里正式成立的,学会是当时湖南革命斗争的核心组织,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先后参观了邓小平、陈云分别为旧居题字的“蔡和森故居”和“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额匾、样式古旧的房屋、物品陈列室等。参观时,联想到在近现代史中学到的共产党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的艰辛与壮烈,不免对这些革命先驱多了几分敬意。
这次重走红色路的活动让我们近距离接触当初革命发生的地方,切切实实感受到先烈们浴血奋斗、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和新中国不懈努力的精神,懂得了心怀天下、勇于承担的道理。
第二篇:参观“新民学会旧址”心得
参观“新民学会旧址”心得
化学教育1103班 孙楠
新民学会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根据《礼记》所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于1918年4月14日在长沙组织的进步团体,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由萧瑜任总干事。新民学会是我国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成立的一个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它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新民学会的主要发起人是毛泽东和蔡和森。
前几个星期,我们小组去参观了新民学会旧址,包括了新民学会的介绍馆及蔡和森故居。当我们一同踏进这片土地时,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所给予当代人民的使命感。但是这片土地也不是我们想象之中的古老,相反,里面的风景可以算作是一个迷你版的花园和果园,有各种各样的果树,那些沉甸甸的果实就像是新民学会的果实。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蔡和森故居。当我进去的时候,我的心中不由得就生出了一股敬畏之情,心中也产生对新中国的崇敬之情,真的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热血。
蔡和森是中国无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宣传家,新民学会发起人之一,法国勤工俭学组织者、实践者之一。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1918年4月与毛泽东等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偕母亲、妹妹蔡畅与女友向警予前往法国,在巴黎参与组织“勤工俭学励进会”,并接受共产主义。他在法国勤学,拒绝俭工,并随身携带字典致力于翻译外文著作。1921年年底,蔡和森回国,在上海经陈独秀等介绍加入共产党,并于1922年中共“二大”上同妻子向警予一起当选中央委员。他长期主办中共机关刊物《向导》。此后,蔡和森还担任过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等要职。
1925年,他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赴莫斯科。1927年回国任中央宣传部长,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政治局委员。在大革命失败的紧要关头,蔡和森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主张独立展开武装斗争。1928年以疾赴莫斯科治疗,1931年回到上海支援中共广东省委,后前往香港。1931年6月10日,他出席香港海员会议,被叛徒顾顺章等便衣特务逮捕,随即被由港英当局将他引渡给广东军阀。8月4日,在广州被枪杀,英勇就义。
这么伟大的人,在当时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之下,能够做出这么大的成就,为新中国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是当之无愧的英杰。在这座故居之中,我们向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人物看齐,并认真地思考着现在的生活和以后的人生。
然后,我们继续参观新民学会的介绍馆。里面详细的为我们后人介绍了我们新民学会的成立和发展等等。
新民学会取义于“大学之道在新民......日日新,又日新”,经过争辩,新民学会确定以“革新学术,砥厉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这足以说明了我们革命是为本的。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个以人为本的宗旨不就是我们的好的开始吗?这正好为新民学会的成功作铺垫。
新民学会成立后,为了打好基础,毛泽东主张,会友应有计划地去俄国或法国,以研究当时世界最进步的思想学说,了解各国实情,加以选择、采纳,为中国所用。学会会员的活动主要分为两支,一支在国内,主要在湖南;一支在国外,主要在法国。积极倡导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学会成立后在国内首先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学会经常讨论国家大事和世界局势,研究俄国革命经验,寻求改造中国的道路和方法。
在“五·四”运动浪潮中,新民学会组织和领导了湖南各阶层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还领导了驱逐镇压“五·四”运动的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新民学会的会员都是湖南籍的知识青年,有70余人。因为不少会员在省城的社团中担任重要职务,为学会提供了动员的能力,使湖南在20年代前后的一系列活动具有全国的影响,这些活动包括:长沙的五四运动、1919年11月至次年6月成功地驱逐军阀张敬尧、1920年9月至12月湖南首倡的湘省自治运动以及组织湘籍青年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由于王船山、曾国藩的示范作用,湘籍青年往往以天下为己任,同时注意自我修养。新民学会取义于“大学之道在新民......日日新,又日新”,起初以“革新学术,砥厉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学会成立时规定,会员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
新民学会孕育了一批共产主义者,除毛、蔡外,还有萧子升,何叔衡、罗章龙、李维汉、谢觉哉、向警予、杨开慧、蔡畅、夏曦、萧
三、郭亮等。
“五·四”运动后,由于大多数会员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劳工运动,思想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学会宗旨被修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这是新民学会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
新民学会热切地罗列值得研究的“问题”,并选择解决的“主义”。主要是由于蔡和森、毛泽东的影响,1920年中,新民学会确定自己的方针为“改造中国与世界”。
1921年1月1至3日,毛泽东、何叔衡等人邀集在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开新年大会,讨论新民学会的共同目的及达到目的的方法等问题。毛泽东在会上对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毛泽东在会上重申学会的目的应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指出应采用“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去达成这个目的。“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毛泽东主张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还主张建立一个布尔什维克式的党。会议赞同“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新民学会的宗旨,还通过了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等几项具体工作。
1920年下半年,新民学会的许多会员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后,学会逐渐停止了活动。
为引导青年人关注自身成长、关注社会发展,使新民学会的精神得以延续,2007年10月,宋飞等人重新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
作为发起人的宋飞,自2004年5月起开始从事青年工作,关注社会问题和国际国内局势,以团结有志青年为人民幸福、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为己任。
为实现上述理想,2005年至2006年就提出成立类似于新民学会的组织这一设想,甚至直接沿用此名。
2007年10月,新民学会正式宣告重新成立。
复建后的新民学会坚持以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与社会政治学说为指导,以改造当代青年人的思想为宗旨,以“ 燃烧青春激情,创造无悔人生 ”、“让世界听到青年人的声音”为口号,引导青年人深入基层,关注民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品鉴历史,开创未来。
新民学会成立两年多来,按照既定理念和发展思路,在理念、组织结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理论(学术)建设、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提出了“波纹理论”、“新民(青年)共识”、“青年梦想”等理论和理念,启动实施了“青年梦想传递计划”,号召有志青年传递和实践“为探求真理,为实现自身发展、实现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而拼搏”的青年梦想。
在实践中逐步确立了“与时代同行,与思想同在”的理念追求和打造“青年人的精神家园与实践基地”的发展目标。
所以,新民学会对于我们的意义是非常大的。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了中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第三篇:参观新民学会旧址心得
努力前行,奋斗不止
——记新民学会旧址之行
初知新民学会是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那是年少的我们或许还不懂革命是什么,对于那个时代所赋予的独特的爱国情怀也充满了敬仰。今天,我有幸在十八大即将到来之际,和其他几名党小组的成员们一起参观了新民学会旧址,去感受伟大的革命情怀。
刚进入场馆内,映入眼帘的是青瓦白屋,几株香樟,石径弯弯,莱畦横纵。一切都显得那么简朴,那么静谧。看到那满园的幽绿,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充满激情,充满壮志豪情的年代,而那正是我们多年来都在追寻的爱国情怀,革命情操。
将时间定额在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在此成立新民学会。学会是“五四时期”以学生为主体的众多进步团体中成立最早的,并于1920年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革命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了准备。几间简陋的屋舍内,几个怀揣着理想与抱负的时代新青年,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革命道路。学会初旨为“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后确定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在“五四”运动前后,学会发动组织了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领导湖南学生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组织湖南各界人士,声援北京学生“五四”运动。联合各界人士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和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开展湖南人民自治活动。
新民学会中的核心成员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创办了文化书社,辞了湖南俄罗斯研究会,筹组了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19年建立中国共产党长沙早期组织。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代表长沙早起党组织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新民学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思想理论的探索和干部队伍的准备。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21年冬,学会完成历史使命后自然停止活动。
一直以来很敬佩和森的为人,即使是在那么简陋的环境下,即使那片地区曾经很荒芜,即使有过生活上的困难,对于革命的热情却从未衰减过。参观了和森的卧室后,不禁暗暗落泪,书桌上仅存的一盏煤油灯仿佛是在诉说着和森当年的努力。尽管那张课桌已经在岁月的风霜中变得破旧不堪,但是见证的却是那段不平凡的时光。
一路前行,一路感动。中国革命白手起家,先贤志士艰苦朴素、敢为善尽,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着实可叹可敬!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作为一名优秀的时代新青年,我们应当时刻铭记那段历史,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承担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发挥我们每个人的作用,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2011140443 郭骏)
第四篇:新民学会旧址参观有感
为更好地学习中国近代史,领会革命年代的精神真谛,感受革命前辈的豪情壮志,我们小组特地去了长沙市的新民学会旧址,感触颇多。
这里虽然处于闹市区,它却有一片清幽的环境,花草树竹特显自然风韵。石阶小径,还有小亭廊道,清水鱼池,石凳旁憩,亦有几分清新之感。新民学会旧址的展览主要有一个陈列馆和蔡和森故居。陈列馆陈列了很多文献和一些影视资料,展示了新民学会创立和发展及最后解散的历史及新民学会对促进中国进步所起的作用。这些仿佛带我们回到了过去。手摸到那些古老的家具,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当时的艰苦环境,仿佛看到那些革命前辈们在充满激情和斗志地为革命的美好前景而奋斗。而在在陈列室中,有许多革命先烈的照片与资料。它们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可怕,以及他们对党的无私奉献,让我们为之感动。
通过参观。我清楚地了解了新民学会的历史,新民学会主要成员在中共建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部分成员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发挥着的作用不容小觑。新民学会创立展现了那个时代新一代青年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的生机和活力,为中国前途注入希望和新生力。
蔡和森故居虽不算小但也不算大,但设施还显得有些简陋。虽说是蔡和森故居却是蔡和森全家的居所。那座房子在抗战时期被毁,之后根据原貌重建的。“房东舂米碓duì”展现了当时蔡家所用的一些农具——舂米、淘米、量米等所用的,还有蓑衣。那桌上还有油灯。卧室的床也很简陋。那件客厅不很大却是当时毛蔡等人开会的地方——新民学会也是在那里成立。房后一片菜园,据说是毛蔡等在这里种菜。中国革命白手起家,先贤志士艰苦朴素、敢为善尽——“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可叹可敬!
一路行程,一路感动。通过参观学习,重温革命历史,缅怀先辈伟业,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来得多么不容易,我们要珍惜当下,更要努力奋斗,我们的责任要求我们必须不畏困难,要充分发挥一名当代优秀大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祖国未来的振兴和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把红色教育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忠诚于党的事业,爱岗敬业,积极进取,脚踏实地的做好所有工作。
第五篇:参观新民学会旧址的心得体会
重温历史 同心前行
——“观新民学会旧址”参观活动心得体会 *****日上午,我们一组人参观了新民学会旧址。
新民学会旧址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新民路,属于国家5A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长沙市近代保护较好的文物之一。现在,我就新民学会旧址的一些常识和参观之后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暨蔡和森故居,位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东临湘江西傍岳麓山东大门。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在此成立新民学会,并将新民学会的初旨定为“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革人心风俗”,后又确定“改革中国与世界”为宗旨。学会群星璀璨,精英汇聚,共有会员70多人,新民学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思想理论的探索和干部队伍的准备。
参观新民学会旧址,置身于这革命气息浓厚的场所,当年一批批仁人志士慷慨激昂大谈救国救民之道的场景又一次次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们为其刚烈的气节所鼓舞,也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艰苦卓越的奋斗历史。这次活动,再现了现代中国革命斗争历史中革命者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所付出的努力,为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详实的中国革命历史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使我们从中深受教益。同时,也使得我对民革前辈的光辉事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了革命优良传统的认识,深刻理解了深刻认识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重温历史,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气节倍感佩服。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沉着积极的应对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事情,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体现出中国人所特有的素质与特质。
2012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