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时间:2019-05-13 14:2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言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言文》。

第一篇:文言文

文言文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吴祜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祜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祜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

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祜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祜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祜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

祜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祜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祜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祜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祜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祜亦径去。冀遂出祜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后汉书·吴祜传》

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譬:开导 祖道:饯行 移时:良久 率:率领

()

A.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B.郡中为祖道 ..

C.祜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 ..D.祜政唯仁简,以身率物 .A.上为国家所疑 .

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马援以薏苡兴谤.C.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D.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

()

渔人——为言所闻 .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

3.下面句子全都表现吴祜志节高尚的一组是

时 ④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⑤祜闻而请见,与冀争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①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②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③祜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

D.②⑤

()

4.下列叙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贵猜忌为由劝止。

A.吴祜自幼见识超人,其父做官之余,想刻写一部书扬名显身,被吴祜以避朝廷和权B.吴祜为人倨傲,父亲去世后,虽生活困苦,却不接受别人馈赠;不怕得罪太守,与

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结友。

C.吴祜对民温爱,小吏孙性违法,吴祜见他有悔改之心,就不加惩罚,还送衣奖赏了

促命他悔改的孙性的父亲。

D.吴祜个性不乏刚烈。为梁冀诬奏太尉李固一事,据理力争,折让上司,最后愤而辞

官,以灌园种菜,读书授经为乐。

5.翻译和断句:

(1)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3分)

译文:(2)功曹以祜倨,请黜之。(3分)

译文:(3)墙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3分)

译文断句:

祜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洲之铜,近又徒家京兆之万年。弱冠明经累举,补下邽.

主簿。时姚艇为同州刺史,甚礼也。

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项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症不敢往。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则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俄而崔湜、郑音等复用,尚隐自殿中侍御史为伊阙令,怀让为魏县令。湜等既死,尚隐又自定州司马攫拜吏部员外郎,怀让自河阳令攫拜兵部员外部。尚隐累迁御史中丞,时御史王旭颇用威权,为士庶所患。会为仇者所讼,尚隐按之,无所容贷,获其奸赃钜万,旭遂得罪。尚隐寻转兵部侍郎,再迁河南尹。

尚隐性率刚直,言无所隐,处事明断。其御下,豁如也。又详练故事,近年制敕,皆暗记之,所在称为良吏。

十三年夏,妖贼刘定高夜犯通洛门,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临行,帝使谓之曰:“知卿公忠,然国法频尔。”因赐杂彩百匹以慰之。俄又迁广州都督仍充五府经略使及去任有怀金以赠尚隐者尚隐因辞之曰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为慎四知也。竟不受之。累转京兆君,历蒲、华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赐爵高邑伯,入为大理卿,代王旗为御史大夫。

时司农卿陈思问多引小人为其属吏,隐盗钱谷,积至累万。尚隐又举按之,思问遂流岭南而死。尚隐三为宪官,辄去朝廷之所恶者,时议甚以此称之。二十四年,拜户部尚书、...

车都留守。二十八,韩太子宾客。寻卒,年七十五,谥曰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中书侍郎„„同时典选 .B.竟推雪李师等 .C.非为慎四知也 .

典:主管 竟:最终 慎:小心 去:离开

D.辄去朝廷之所恶者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李尚隐,其先赵郡人 .C.①时议甚以此称之 .

B.①湜等既死 .

()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②既其出,则或咎者欲出者 ..

D.①思问遂流岭南而死 .

()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尚隐刚直的一组是①弱冠明经累举,补下邽主簿

③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

A.①②⑥

B.②③④

②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迁劾之 ④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 C.②③⑥

D.③④⑤

()

⑤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为慎四知也。⑥尚隐又举按之,思问遂流岭南而死。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狱治罪,并遭到贬谪。

B.冯昭泰刚恢复自用,诬陷好人,在众御史畏缩称病的情况下,李尚隐挺身前往查办

案情,最终为李师等人昭雪。

C.因刘定高造反,李尚隐受到牵挂。皇帝对李尚隐一方面贬官加以惩罚,一方面又赏

赐财物以示安慰。

D.李尚隐刚正不可,处事明断,先后三次担任司法官职,帮助朝廷惩治坏人,伸张正

义,受到时人的和称赞。

5.翻译和断句:

(1)会为仇者所讼,尚隐按之,无所容贷。(3分)

译文:(2)又详练故事,近年制敕,皆暗记之,所在称为良吏。(3分)

译文:(3)帝使谓之曰:“知卿公忠,然国法须尔。”(3分)

译文:断句:

俄又迁广州都督仍充五府经略使及去任有怀金以赠尚隐者尚隐因辞之曰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为慎.四知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也。先主定蜀,太守李严命为功曹。严欲徙郡治舍,洪固谏不听,遂辞功曹,请退。严欲荐洪于州,为部蜀从事。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

先主既称尊号,征吴不克,还住永安。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洪即启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众议以为元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嶲据南中,洪曰:“元

A.崔湜、郑愔滥用职权,李尚隐和同事李怀不畏权势,在朝廷上弹劾他们,结果被下

素信凶暴,无他恩信,何能办此?不过乘水东下,冀主上平安,面缚归死;如其有异,奔吴求活耳。敕曶、绰但于南安峡口遮,即便得矣。”曶、绰承洪言,果生获元。

五年,丞相亮北往汉中,欲用张裔为留府长史,问洪何如?洪对曰:“裔天姿明察长于治剧才诚堪之然性不公平恐不可专任不如留向朗朗情伪差少裔随从目下效其器能于事两善。”初,裔少与洪亲善,裔流放在吴,洪临裔郡,裔子郁给郡吏,微过受罚,不特原假。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与洪情好有损。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言。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时人或疑洪意自欲作长史,或疑洪知裔自嫌,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后裔与司盐校尉岑述①不和,至于忿恨。亮与裔书曰:“君昔在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后流迸南海,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道,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谢也,况吾但委意于元俭,而君不能忍邪?”论者由是明洪无私。(选自《三国志·蜀书》)注:①岑述:字元俭。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表:上表 .B.才诚堪之堪:胜任 .C.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典:掌管 .D.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奖:获得褒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汉中则益州咽喉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B.敕曶、绰但于南安道口遮不拘于时,学于余 ..C.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3.下列各项分别表现杨洪深谋远虑和不徇私情的一组是

A.敕留、绰但于南安道口遮,即便得矣

洪固谏不听,遂辞功曹,请退

B.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

洪临裔郡,裔子郁给郡吏,微过受罚,不特原假 C.洪即启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

或疑洪知裔自嫌,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 D.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

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言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之后李严又想推荐杨洪做蜀郡从事。

B.汉嘉太守黄元举郡反叛,攻成都不克,占据南中,杨洪启奏太子刘禅,派大将在南

安峡口设伏,生擒黄元。

C.杨洪少年时与张裔关系亲密,但张裔之子犯小错,杨洪也并不特别宽容他,张裔返

蜀后,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D.诸葛亮欲用张裔为长史,杨洪表示不赞同,别人猜疑是杨洪怕张裔身居要职对己不

()

()

()

()

A.杨洪竭力劝谏太守李严,不要搬迁郡府,建制房舍,李严不听,杨洪于是请求辞职。

利,最后这些人终于明白杨洪是正直无私的。

5.翻译和断句:

(1)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3分)

(2)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3分)

(3)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言。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3分)断句:

裔天姿明察长于治剧才诚堪之然性不公平恐不可专任不如留向朗朗情伪差少裔随从目下效其器能于事两善

四、阅读下文,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呰窳[注],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帝嘉叹,悉付所司。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注] 呰窳:zǐyǔ,疏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充:担任 .

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遄:速疾 .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载:负载 .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包庇 .

()

A.荷锄者有菜色 .B.国家建都于北 .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徘徊于斗牛之间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C.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 .D.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 .A.夏麦已枯,秋禾未种 C.冗食太重,国用无经

B.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 D.鬻贩穷民所在骚然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民生维艰”和“吏治混乱”的一组是

户口消耗,军伍空虚 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 差役频烦,科派重叠

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到升迁。

()

A.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B.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

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C.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

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

D.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

5.翻译和断句:

(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3分)

断句: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第二篇:文言文

(2011·温州)文言文阅读。(10分)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善回人主意 __________(2)故中辍耳 __________(3)外皆严装已毕 __________(4)上尝得佳鹞 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2011·梅州)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12分)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①:“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②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注释】①诘仆:质问仆人。②贾人:商人。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不可驭:驾驭

B.蹄啮伤人多矣:踢 C.汝为贵臣:你 D.而偿其直:直接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不见是马:没有看到这匹马。B.谏议遽招子:谏议马上召来儿子。C.贾人安能蓄之: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 D.戒仆养之终老:让仆人养它到老。

解析:警告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不准再卖出。3.对上面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陈谏议“急命人追贾人取马”是怕劣马“移祸于人也!” B.陈谏议的儿子陈尧咨处事为人淳朴、忠信、宽容。C.“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是对陈谏议的赞扬评价。

D.“陈谏议教子”这则短文印证了《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

(2011·苏州)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4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扩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或曰:“食菱须去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聊城)文言文阅读。(7分)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1.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楚庄王欲伐越A.齐师伐我王之伐越,何也C.无丝竹之乱耳

此智之如目也

B.

其家甚智其子

庄王乃止 D.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自见之谓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1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见夔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之则伤其足,曳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而走范蠡,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

2智伯欲袭卫,故遗(wèi赠送)之乘马,先之一璧,卫君大悦,酌酒。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卫君曰:“大国礼(送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先兆)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3楚王急召太子。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茆门。天雨,廷中有潦,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廷理曰:“车不得至茆门,非法也。”太子曰:“王召急,不得须无潦。”遂驱之。廷理举殳而击其马,败其驾。太子入为王泣曰:“廷中多潦,驱车至茆门,廷理曰非法也,举殳击臣马,败臣驾,王必诛之。” 王曰:“前有老主而不踰,后有储主而不属,矜矣。是真吾守法之臣也。”乃益爵二级,而开后门出太子:“勿复过。”

4赵简子①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5【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晏子春秋》)

6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7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8齐王①使②使者问赵威后③。书未发④,威后问使者曰:“岁⑤亦无恙⑥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⑦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⑧无岁何以⑨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第四篇:文言文

柳庆字更兴,小的时候非常聪明敏锐,很有器量,博览群书。大统十年,他被任命为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很快又以这个官位担任了雍州别驾的职位。

广陵王欣(这里不太清楚是应该断做“广陵王/欣”还是“广陵/王欣”,个人倾向于前者,但是这个人的姓氏也没有查到,姑且存疑)是西魏的至亲,他的外甥姓孟的,经常做一些凶恶强横之事。有人状告他偷盗牛,柳庆调查到是实情,很快就下令拘捕他。姓孟的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对柳庆说:“你现在要是给我带上刑具,以后你要怎么给我摘下来呢?”广陵王欣也派人给他分辩,说他无罪,姓孟的从此更加骄横。于是柳庆召集僚属和官吏,宣布姓孟的倚仗权势侵扰暴虐的样子,说完了就下令打死他,从此之后贵人的亲戚们都收敛了很多。又有一家姓胡的被抢劫,郡县的调查机关都不知道贼人在哪里,附近被囚禁起来的人有很多。柳庆认为这些贼人是乌合之众,可以诈他们一下,就写了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前说:“我们一起抢劫了胡家,人有很多,害怕泄露消息,现在想要自首,害怕不能逃脱死罪,如果听说了先自首的人可以免罪,我们愿意来自首。”然后又公布了免罪的公文。过了两天,广陵王欣家的奴仆自己把自己捆起来到张贴的免罪公文下面自首,借这个机会把参与这件事的人一网打尽。柳庆的坚守正道,明察秋毫,都像这几件事一样。原文

黄仙裳幼赴童子试,为州守陈澹仙所知。后陈官给事中①,以事系狱,贫甚。黄售其负郭②田,得百金,尽以赠陈,与之同卧起囹圄中。陈后得释,两人同出白门③而去。陈殁后,黄赴桐乡④往吊之。至之日,正陈忌辰,举声哀号,感动行路。

泰州守田雪龛居官廉,黄仙裳与周旋,绝不干以私。后田落职在州不得去。黄自汝宁⑤归,囊中仅有二十金。乃先至田寓,分其半以赠。后语人曰:“是日吾先至家,则家中需金甚亟,不得分以赠田矣。”

(选自《今世说》)注释

①给事中:官名。

②负郭:靠近城墙。

③白门:南京古称“白门”。

④桐乡:地名,是陈澹仙的故乡。

⑤汝宁:地名,在河南。

⑥囹圄:监狱 翻译

黄仙裳早年参加童子试,被州太守陈澹仙所赏识,后来陈做了给事中,因为犯罪被关押在牢狱中,很贫困。黄卖掉了他靠近城墙的土地,得到了一百两银子,把所有钱都给了陈,还和他一起在监牢里住。陈后来被释放,两人同时离开南京。陈死后,黄赶赴桐乡吊唁他。到的时候,正好是陈的忌日,大哭哀号,把过路人都感动。

泰州太守田雪龛为官清廉,黄仙裳与他打交道的时候,绝对不拿私事找他帮忙。后来田雪龛被罢了官,没有钱回不了家。黄仙裳正要回家,身上有二十两银子。于是先到了田雪龛的住所,把身上所带的钱的一半给了他。后来黄仙裳对别人说:“那天我如果先回到自己家里,由于我家里非常需要钱,就不能把钱分给田雪龛了。”习题解答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两项是(B)(D)(2分)

A.后陈官给事中(官场)因改为“做官” B.绝不干以私(谋取)

C.以事系狱,贫甚。(案件)因改为“监牢” D.与之同卧起囹圄中(监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2分)

A.尽以赠陈(把)B.为州守陈澹仙所知(被)

C.乃先至田寓(就)D.分其半以赠(他的)指代“钱”

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C)(2分)

A.黄售负廓田,(黄仙裳)得百金 B.黄仙裳与(田雪龛)周旋。

C.正陈忌辰,(全家)举声哀号 D.(黄仙裳)后语人曰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共4分,各2分)

①后陈官给事中,以事系狱。

译:后来陈澹仙官至给事中,因为受到牵连被关押在监狱里。

②是日吾先至家,则家中需金甚亟,不得分以赠田矣。

译:那天如果我先到家,因为家中急需用钱,就不能分一半给田雪龛了。黄仙裳是一个怎样的人

1.从"以事系狱,贫甚。黄售其负郭田,得百金,尽以赠陈,与之同卧起囹圄中。陈后得释,两人同出白门“而去看出他是一个有恩必报与人同甘共苦的人。

2.“黄自汝宁归,囊中仅有二十金。乃先至田寓,分其半以赠”看出他是一个仗义疏财,为人两肋插刀的人。

3.绝不干以私 不徇私的人

第五篇:文言文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î,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解释

舍:住处。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安顿。

复:再,又。

是:这。

焉:在那里。

译文

(释文)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文言文启蒙读本答案

1.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直接继承人

2.翻译;是亦非所以居子矣

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文言知识

焉。焉是个文言虚词,常用在句末作语气词,相当于了。但有时又相当于于之,即在这里,在那里。上文遂居焉,即遂居于之,意为就住在这里。又,《曹刿论战》夫大国,惧有伏焉。惧有伏焉,即俱有伏与之,意为担心齐国在那里有埋伏

文化常识

我国古代统治者十分讲究礼制,家庭有礼,官府有礼,堂上更有礼,所以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孟子小时候在学堂里,除了识字外,还要学习揖让揖退,这些都是朝堂上的规矩,比作,姿势都有规定,不合礼制轻者斥责,重者处刑。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②。”妻适市来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⑾也。

注释

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②彘(zhì):猪。

③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

④特:不过,只是。

⑤戏耳:开玩笑罢了。

⑥非与戏:不可同他开玩笑。戏:开玩笑。他:孩子

⑦待:依赖。

⑧子:你,对对方的尊称。

⑨而:则,就。

⑩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⑾烹(pēng):煮。

译文

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赏析

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治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反思

教育儿童言行一致,家长不能信口开河,有言必信。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治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

释义

方——刚刚。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曝——晒。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将要。

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担心。

为——替,给。

翻译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 世说新语 政事》)

注释

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践,做。

3、绥:安,安抚。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王侯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等称呼.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

8、法:效法,仿效。

9、称:称赞,赞不绝口

10、周公:文中周武王的弟弟

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敬:更加尊敬,益:更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谦词)。君(对他的尊称,谦词)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ï)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6.履:鞋。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

17.乃:于是,这才。

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18.持:拿。

2.欲:将要,想要。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4.先:首先。

21.市罢:集市散了。

5.度(duï):测量。

23.遂:于是。

6.而:连词,表示承接。

24.曰:说。

7.置:放置,搁在。

25.宁(nìng):宁可。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26.无:不。

9.其:他的。

27.自信:相信自己。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28.以:用。

11.至:等到,直到。

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 边音,第12.之:到„„去,往

三声

13.操:携带。

【读音】度:duï 多音字,第二声

14.已:已经。

【读音】宁:nìng 鼻音,第四声

15.得:得到;拿到。

【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也!

注释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

(4)负:用背驮东西。

(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谬。(8)恶(e):害怕。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下载文言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言文集锦

    三都赋左思 总序: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扬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则......

    文言文

    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

    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

    文言文

    《训子》解译 富翁的儿子不识字,有人劝这位富翁聘请一位老师来教他的儿子。开始先学写“一”字,是画一横,接着学写“二”字,是画两横,接着又学写“三”字,是画三横。(学到这里)富翁......

    文言文专题

    天天享学 - 1 -文言文专题一、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

    文言文

    《唐雎不辱使命》专练 一、秦王怫然怒„„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8、解释下面句子......

    文言文集锦

    一 王冕僧寺夜读 【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

    文言文

    《陈元方候袁公》 【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