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疯癫与革命--由《美狄亚》谈女性的觉醒
疯癫与革命
——由《美狄亚》谈女性的觉醒
当古希腊的先知与诗人们终于发现人一生的挣扎或顺从荣光或耻辱都不过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玩笑,在奥林匹斯光辉众神的朗照之下,此处惟有命运而已,悲剧作为一种必然而诞生。于是,从阿伽门农到俄狄浦斯王,人类每一次逃避命运都只是使自身更加接近命运的轨道。然而,在男性英雄对命运敬畏的不断书写中,《美狄亚》却以女性的身姿发出时代的强音。“在一系列妇女形象中,美狄亚不是以纯洁和善良著称,而是以性格的力量著称。” ①她所制造的那些恐怖,不是由于命运的必然,而完全是她的愤怒和力量的结果。作为一个人,她厌弃等待“宙斯的公断“的漫长与痛苦,拿起了神的利刃去夺取自己的正义;作为一个女人,她痛恨再祈求男人的垂幸,要用众人的血祭奠她被侮辱了的爱情。这是双重意义上的觉醒,其代价是女人双重的不幸。但却仍然是一场必要的革命,由美狄亚发端,女性开始觉醒为自在独立之人,而不再是被抢夺的尤物或恭顺的奴仆。
一 疯癫——对“永恒女性”的反叛
“痛苦使我疲惫不堪。虽然我明白我要做一件多么残暴的事,但愤怒胜过我的理智,而它往往是人们最大灾难的根源。”
抛弃了祖国的美狄亚竟然被自己所忠诚的爱情抛弃,她要将他的愤怒诉诸暴力,要让他的怒火焚烧世界。这样的选则可推论一个常常被忽略的事实——对美狄亚而言,生命被侮辱的愤怒远远胜于失掉爱情的悲伤。“这正是显露你的勇气的时机!你本出自那高贵的父亲,出自赫利俄斯,你看你受了什么委屈,你竟被西绪福斯的儿孙在伊阿宋的婚宴上拿来取笑!”这不是一个痛苦于失去所爱男人的女人的哭诉,而是一个战士的宣言。她承认自己身为女性的弱势地位,但坚决不放弃自己神之后裔的高傲尊严。
然而她所遭受的苦难是被如何慰藉的呢?科任托斯妇女的歌队同情这“可怜的科尔喀斯女子”,她们如是歌唱:“即使你丈夫爱上了一个新人,——这不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你也不必去招惹他,宙斯会替你公断的!”这样的言语本身就是对作为独立女性的美狄亚的侮辱,更毋论伊阿宋无耻的种种狡辩。如果这世间的秩序便是父权文化对女性欲望自由和创造力的压抑和戕害,那一切拒绝驯服的女人便只有疯癫一途。强大的父权伦理体系将美狄亚置于绝境,她惟有毁灭了自己才能扰乱秩序,惟有消亡了美德才能解放灵魂。于是,作为顺从的妻子的美狄亚死灭了,血腥恐怖的女巫重生。,“女巫、恶魔缠身的(疯女人或歇斯底里患者)”、“对于女权主义批评作为一种竭力以某种升华的声音表达的女性的象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②福柯认为疯癫是文明的产物和证明,而在这里进一步推论,女性的疯癫是父权文化的产物和证明,它不再是一种个体的精神病变,而是女性群体的命运。
以往的男权话语所反复赞美的美善爱的永恒女性隐匿了,此处惟有复仇的女神要发泄女神那天然的嫉妒。美狄亚要以情敌的鲜血洗刷自己的屈辱。她选择毒药并不仅只是技术层面的考虑,这种神秘的力量是让人的半神之性显现的秘径。美狄亚使用这种神的工具来实现自己的正义乃是对父权权威的最终超越。与其说他对那新妇的毒害是一个歇斯底里的女人冲动的情杀,毋宁说是一个以光荣为生命的英雄对自己领土的冷静的捍卫。
美狄亚的疯癫以破坏者的形象出现,其反叛永恒女性的手段便是将一切引向毁灭
二 革命——对永恒女性的重构
然而愤怒的美狄亚骇人听闻的报复还没有结束,他甚至还犯下了连她自己都不忍的罪行——他亲手杀害了自己的亲生子。如果只把这一令人发指的犯罪解释为单纯的对丈夫的情感上的报复,就低估了这位女神的觉悟。美狄亚的杀子,隐喻着自潘多拉便已被天然剥夺了的女性的独立人格的最终归位。潘多拉作为神报复人类的罪恶的礼物,被赫西额德诅咒为“饥饿的肚子“,在古希腊的理念中被恶毒的定位为生育的工具,至多是供人抢夺的艺术品。而生育这一女性的重要使命甚至也被贬低了价值,“ 真正的生育者被认为是父亲,母亲则被认为只
是父亲的种子的培养者和保护者”。美狄亚结束了伊阿古孩子的生命,便是摧毁了男性通过生育实现永生的希望。她甚至拒绝男人埋葬孩子的要求,她要全然的占有自己孕育的孩子,不仅占有他们的生命,还要永世的占有对他们的祝祭。终于,女神释放了一切罪恶,把她肚子中诞生的隐喻着希望的孩子留给了自己。她不再是某种附属物,而是骄傲的可自立于人间的存在。
“疯癫被设想为一种革命性因素,抑或又连接着乌托邦式的愿望”美狄亚悲剧中杀子的环节就是通过这样一种几乎是不可理喻的疯癫行径来实现对男权社会的暴力革命。女性不再是不断被占有或被抛弃的无根之物,而是不仅可以把握自己生命,甚至还能够势均力敌得对男性宣战的完全的独立的人。作为一个女性的乌托邦,《美狄亚》重构了永恒女性的理念,女性不再是以往男性视角的从贞节的处女到贤妻再到良母的苍白的角色转换,而是自觉革命的半人半神,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虽在当时备受指责,但却先知性的寓言了未来女性的荣光,如剧中的歌唱“从今后诗人会使我们女人的生命有光彩。”
1《美狄亚,净化在美和朴素中》谢.伊.拉茨格
2凯瑟琳•R•斯廷普森:《任尔夫的房间,我们的工程:建构女权主义批评》
第二篇:是谁成就了美狄亚——从《美狄亚》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是谁成就了美狄亚
——从《美狄亚》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班级:08级1班学号:080101062姓名:蹇 波
《美狄亚》是埃斯库罗斯的主要悲剧著作之一,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美狄亚的遭遇是当日妇女的共同命运,妇女深受压迫,被禁闭在家中,不得参加公共活动,而男子则可以有外室,在外面胡闹,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欧里庇得斯接受了智者派的进步思想,对宗教信仰抱怀疑态度,他攻击预言者,责备天神邪恶,残忍,制造人间的灾难。不仅《美狄亚》是如此,他的《伊翁》《阿尔克提斯》也表现了这一点,对妇女境遇的同情。而《美狄亚》不同于《伊翁》《阿尔克提斯》的是,美狄亚做出了一系列反抗命运的行为,最后获得成功。
美狄亚是个异国女子,她集美丽与智慧与一身,却背叛自己的家庭,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同他一起前往希腊的伊奥尔科斯,在那里为伊阿宋报了杀父之仇,伊阿宋未能恢复王权,又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流亡到科林斯。而伊阿宋却要另娶科林斯国王的女儿,国王打算把美狄亚驱逐出境。美狄亚没有继续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开始复仇。这对于当时的逆来顺受的女子来说,是一个伟大的举动。这是对男权社会的一个挑战,也是这一时期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突破点。
在剧本的开场时,姆说:“我知道她的性子恨凶猛,她不会这样驯服地受人虐待!”这里侧面反映了,美狄亚不同于其他温顺的女子,而是一个烈性女子。
在第四场合唱队,“如今那神圣的河水向上逆流,一切秩序和宇宙都颠倒了:男子汉的心多么奸诈,那当着天发出的盟誓也靠不住了!从今后诗人会使我们女人的生命有光彩,我们获得这种光荣,救再也不会受人诽谤了!”可见在这之前,女人的生活,女人的地位受到约束。
而美狄亚用其行为证明了女性的美丽、智慧与勇敢,从而让人们逐渐改变对女性的看法。
第三场,美狄亚叙说到:“在一切有理智、有灵性的生物当中,我们女人算是最不幸的。首先,我们得用重金争购一个丈夫,他反会变成我们的主人;但是,如果不去购买丈夫,那又是更可悲的事。而最重要的后果还要看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好丈夫,还是一个坏家伙。因为离婚对于我们女人是不名誉的事,我们又不能把我们的丈夫轰出去。”这可以看出当时社会里的女性多么不被重视,女性在社会里没有自主权,丈夫可以明目张胆的另取新欢,女子却不能要求离婚,因为这是“不名誉的事”。
并且男人可以选择外出,女人却只有安守家中,“一个男人同家里的人住得烦恼了,可以到外面去散散他的心里的郁积,不是找朋友,就是找玩耍的人;可是我们女人就只能靠着一个人。他们男人反说我们安处在家
中,全然没有生命危险;他们却要拿着长矛上阵:这说法真是荒谬。我宁愿提着盾牌打三次仗,也不愿生一次孩子。”从这可以看出美狄亚的内心世界,是不赞同这种社会约束的。美狄亚在开始时接受命运,接受社会安排,安于家中,相夫教子,而伊阿宋却是背叛爱情,另寻新欢。这既是社会制度的不公,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待遇,也表现出男权世界的弊端。而美狄亚的报复行为,既是对自己命运的突破,也是对这种不平等制度的控诉。
美狄亚偷走圣物金羊毛,杀害胞弟,离开祖国,表现出对于爱情的主动追求。她的这种不同于传统男追女的做法,表现出她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
在剧中的一个重要情节是,美狄亚为了让伊阿宋承受抛妻弃子的最大痛苦,杀害了他们的孩子。从心理学上讲,美狄亚的这一行为是因为对于伊阿宋行为的愤怒和爱上伊阿宋这样的人的羞耻感。传统的女子在遭遇丈夫抛弃之后,往往会依靠子女,最终出人头地。但她杀子的行为也反映出对传统制度的彻底粉碎。在西方传统中,遭弃女子往往请求神明庇佑和拯救自己,“诗人们会停止那自古以来有辱我们名节的歌声!如果阿波罗,那诗歌之神,把琴弦上的神圣的诗才放进了我们的心里,那我们便会唱出一些诗歌,来回答男人的恶声!时间会道出许多严厉的话,其中有一些是对我们女人的,有一些却是对男人的。”而美狄亚却是向神明祈祷,请求神明惩罚伊阿宋。“啊,宙斯,切不要忘了那造孽的人!”
在决定杀子之前,美狄亚的内心也挣扎了一番,“可是我又为我决心要做的一件可怕的事而痛苦悲伤,那就是我要杀害我自己的孩儿!”,可知美狄亚并没有因为仇恨而失去理智,只是为了完成复仇,让伊阿宋承受最大的痛苦,证明自己“不要有人认为我软弱无能,温良恭顺;我恰好是另外一种女人:我对仇人很强暴,对朋友却很温和,要像我这样的为人才算光荣。”因此,在最后,她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伤害,“我要把他们带到那海角上的赫拉的庙地上,亲手埋葬,免得我的仇人侮辱他们,发掘他们的坟墓。我还要规定日后在西绪福斯的土地上,举行很隆重的祝典与祭礼,好赎我这凶杀的罪过。”
长期以来,自母系氏族社会以后,女子就被给予不公正的待遇。即便是世人所熟知的圣人们也是如此,孔子:“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亚里士多德把女人看成是未成年的孩子,是思维的低能儿。阿斯奇诺士主张女人的义务就是做自己老爷的忠实走狗。尼采认为:“妇女一辈子都是不懂事的孩子。”卢梭认为:“女人的首要品德是顺从。”在一些知名的著作中,《创世纪》中把女人视为邪恶的毒蛇,夏娃因此要承受怀孕生子的苦难。在《新约》《旧约》里也是一样,一直持续到罗马帝国时代,女人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顺从男人才是她们的美德。
而欧里庇得斯受智者派进步思想的影响,他“按照人本来的样子描写”,反映了雅典当时的各种社会问题,出色的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也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他十分关心妇女的命运,现存悲剧中就有12部写到妇女,其中阿伽门农的女儿伊菲革涅亚,阿德墨托斯的妻子阿尔
克斯提斯,一是希腊盟军统帅的女儿,一是斐赖城国王的王后,尚且是如此的悲剧:给女神献祭或代替丈夫去死。更不要说其他的妇女了。因此他让美狄亚在剧中第三场时说到,“在一切有灵性的生物中我们女人是最不幸的了。”正是因为他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对于女性不幸命运的同情,成就了一个新女性的传奇复仇。
参考文献:
[1]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古
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1986年3月第1版
[3]
第三篇:《美狄亚》与女性历史地位的再思索
《美狄亚》与女性历史地位的再思索吴晓群
悲剧,在人类文明史的每一时期都留下了它深深的足迹。自古以来,悲剧就时刻萦绕着人类的灵魂。我们致力于悲剧的研究,是因为感到需要对自身及身处的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
古希腊人恰对人类的悲剧有着敏锐的感受力。希腊悲剧中充满了对人类及其命运的探索。悲剧冲突从现象上看似乎是个人之间的偶然事件,其实个人正代表着一定历史时期的某种社会力量,因此,悲剧实际上是人类对自身文明发展中已发生、正在发生及将要发生的变化所作出的最直观的表述。而我们今天的工作则是透过悲剧诗人隐喻、象征、直观的表述方式揭示其深含的内在文明发展线索。
本文力图通过对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欧里庇德斯的名剧《美狄亚》(注:该剧取材于伊阿宋盗取金羊毛的故事:美狄亚由于神的意志,迷恋上了前来取金羊毛的伊阿宋,竟杀弟叛父,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又帮他报了父仇,两人来到科林斯定居,并有了一对儿子。但在剧情开始时,伊阿宋为贪图权势,决定抛弃美狄亚,与科林斯公主结婚,国王又下令驱逐美狄亚。她悲愤交加,决定报复。不仅毒死了科林斯的公主与国王,又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孩子以惩罚负心的丈夫,使其断后。最后,美狄亚乘龙车逃往雅典。)的重新分析,将文明初期女性的生存状态、行为模式与思维导向作为一种文明形态的表现加以研究,由此对女性的历史地位进行再思索。之所以采用文明史的方法来研究女性问题,是想从另一条线索,即以女性为中心的文明形态和以男性占统治地位的文明形态在西方文明史中互动的线索,为女性问题作一种文明史的描述。而选择美狄亚这一形象可对西方文明史进行一种历史性的回顾,从而从西方文明的源头揭示女性历史地位的失落。
一、被斩断的亲情
面对眼前汹涌的海涛,后有急急赶来的追兵,美狄亚——这个爱情至上的女子毅然手刃亲兄弟阿普叙托斯,并将其砍成碎块,抛入海中,趁其父埃厄忒斯忙于收捡尺首之机,与她所倾心的人——伊阿宋逃离了她的故乡科尔喀斯。这即是古希腊著名悲剧诗人欧氏的名剧《美狄亚》中男女主人翁避难科林斯城邦的背景交待。
美狄亚的故乡、黑海东岸的科尔喀斯,对于希腊人来说是蛮夷之地,而这正代表了她思想、行为源出的文明形态。异邦—文明,这一隐喻所提取的象征性素材,为我们在故事情节之外寻求更广泛的意义、为美狄亚的行为挖掘一种深层次的文明依据提供了思路。
在那里,男权—父权并未统辖一切,女子仍拥有一定的地位与权利,没有被完全排除于社会生活之外。美狄亚不仅是国王的女儿、科尔喀斯的公主,还是月神赫卡忒(Hekate)神庙的女祭司、精通法术的女巫,被人们公认为是富有智慧且敢作敢为的女子。这一切表明:虽然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已不复存在,但由于文化的滞后性,在那里,旧有的——即以女性为主导的文明形态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被以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父权制所取代。
正是拥有这样的文明背景,当美狄亚面临被放逐的命运,不由自主想起了被她抛弃的祖国时,悲哀道:
我没有母亲、弟兄、亲戚,不能逃出这灾难„„(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258行。)
请注意:在此,美狄亚并未提及身为国王的“父亲”,而是呼唤“母亲”,因为“母亲”的形象正是她所处的那种文明中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美狄亚为了自己所爱的人,毅然抛弃故乡,杀弟叛父。当她离开故乡,随伊阿宋来到科林斯,遂成为一个失去庇荫的漂泊者,一个没有家园的人,她不可能再返回原来的文明,又无法真正完全进入伊阿宋所代表的那种新的文明之中。当她被伊阿宋抛弃,作为一个非希腊的女子,得不到任何社会力量的帮助,又无法回到已结下仇怨的故乡时,美狄亚的境况就绝非单纯是处于同一文明背景中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表现了,而是她所属的那种古老文明被另一种新的文明所取代、发生碰撞时的社会状况的反映。悲剧的冲突归根结底是现实生活中矛盾冲突的集中概括,是某种已丧失或正在丧失效力的原则与现存社会秩序冲突的反映。美狄亚最终的复仇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因为没有“被弃”,也就没有“复仇”,“被弃”是美狄亚命运的转折点,也是杀子的直接导火线。因此,在夫权与政权的双重压迫下,美狄亚的反抗就超出了个人复仇的狭隘范围,而代表着即将退出历史主导地位的女性对取而代之的男性社会所作的抗击。剧中,保姆替女主人悲叹道:
在痛苦的打击下,她这个可怜的人才认清了,失去祖国意味着什么。(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34-35行。)从这个意义上看,美狄亚的悲剧就不仅仅是一出个人悲剧、家庭悲剧,也是一出文明转型期所带来的文明悲剧。因为女性存在的方式就是一种文明形态的表现。
二、杀夫与杀子
古往今来,弃妇的复仇多是杀死负心郎及其情人,或以自杀的方式达到悲剧的高潮,而美狄亚却采取了一种更为惨烈的方式:杀子惩夫!美狄亚这种复仇的方式历来多遭人的非议。在此,我们不想简单地给予“是”或“非”的评价,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伦理问题,(注: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才提出的一个概念,今天西方学者已对它所造成的种种假象加以批判。故我们也不能仅仅用伦理的眼光看待希腊的悲剧,简单地加以道德的评说。)而是一个关乎文明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文明存在的内涵问题。
美狄亚的故事是从阿耳戈船英雄盗取金羊毛的传说发展而来的,但悲剧却反映了欧里庇德斯时代的社会风貌。悲剧发生在美狄亚和伊阿宋避难的科林斯城邦,当时文明发展的一般状况是:城邦出现并得以稳固,氏族社会的残余被逐步肃清;以父系为主的血缘继承关系确立,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真正的生育者被认为是父亲,母亲则被认为只是父亲的种子的培育者和保护者。”(注:谢·伊·拉茨格:《对欧里庇德斯的〈美狄亚〉进行历史—文学分析的尝试》,载《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424页。)由此,婚姻形式发生了从以女性为主的到以男性为主的根本转型,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产强健而有用的国民,为国家在危急时尽力、为父亲在年老时尽孝。希腊的家庭,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男性系统的组织。男人享有多种特权,如在婚姻生活中,男子重婚并非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事情,尤其当前妻是一个被俘虏的女子或野蛮的非希腊女子时。请看由科林斯妇女组成的歌队是怎样劝慰美狄亚的:
即使你丈夫爱上了一个新人,——这不过是件很平常的事,——你也不必去招惹他。(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157行。)
可见,当时的人们对此种事情是不以为然、不以为怪的。而娶妾与有外遇更是常有的事,希腊大演说家曾当众宣说:一个男子,除了妻子外,至少需要两个情妇。(注:迪金森:《希腊人生观》,转引自柳无忌:《西洋语文学研究》,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年版,167页。)
而女子则没有择夫的自由,除非她与男子私奔,但这是极少见的。只有在仍存在上古生活方式的异邦,妇女还保有一定的威望,而恰恰是在那些政治制度较进步的希腊城邦里——其中包括雅典,妇女的处境很糟糕。她们的生活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地位低微,如奴隶一样没有公民权,只在家中看守着,操持琐屑的家务。且根据希腊各邦的法律,与异国女子结婚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可轻易解除。
正因为这种男女的不平等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伊阿宋才可能肆无忌惮地破坏盟誓,遗弃妻子,另觅新欢,而不受社会力量的约束和制裁。
由于男性主导地位的确立,是通过父与子清晰的血缘关系来明确的。故在古希腊的家庭中,除了夫妻这一对关系外,还有一对似乎更为重要的关系:即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除了自然的亲情外,更主要的是出于一种将自己的名誉、财产乃至生命在后代中延续下去的思想,而父权观念的牢固,使这一关系就主要涉及到男子。美狄亚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当歌队长问她:
夫人啊,你竟忍心把你的孩儿杀死吗?(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817行。)
美狄亚答道:
因为这样一来,我更好使我丈夫的心痛如刀割。(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818行。)
而当美狄亚偶遇求子归来的埃勾斯时,(注:雅典人埃勾斯在剧中的出现具有结构性的意义。他因没有男性后代,去求取德尔菲的神谕,在得到莫名其妙的回答后,想去请教聪明的庇透斯,顺路来到科林斯,与美狄亚相遇。美狄亚给了他充满希望的建议,同时请求他给自己一个避难所。(见《美狄亚》,709-755行)。)不仅保证她有了避难所,且使她更清楚地认识到子对父的意义,同时也向她揭示了通过杀害儿子而给予丈夫巨大打击的可能性,于是,更加坚定了她心中复仇的念头。这样,美狄亚杀子断后的行为在人类学的意义上就具有了砸断血缘的枷锁,不再充当生命的根的深层含义,其矛头直指整个男性社会。
美狄亚最后终于手刃亲生儿子,使“她完全自觉地走向新的、前所未有的犯罪。”(注:谢·伊·拉茨格:《对欧里庇德斯的〈美狄亚〉进行历史—文学分析的尝试》,载《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425页。)这表明她已深刻认识到血缘关系对于男性社会的重要。美狄亚不杀夫,是因为对夫有更深的仇恨。如果只杀死丈夫及其情人的话,她的复仇就会是不完全的,而只有杀子才能使负心的丈夫受到致命的一击。请看悲剧的结尾:
伊阿宋:“女人呀,你竟自这样害了我!„„这样害了我,使我变成了一个无子的人!”(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1380行。)
美狄亚:“这样才能够伤你的心!”(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1396行。)由此,美狄亚借着对伊阿宋的疯狂报复而对“他的”那个社会进行了强烈的报复。这种悲剧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家庭的悲剧、命运悲剧的范围,这种复仇的方式,所展示的是文明形态的对抗,是一种文明对另一种文明的斗争(我们可以估且将这两种文明概括为女性文明与男性文明)。
三、慈爱与嫉恨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如果美狄亚仅仅是母亲,即使只出于本能,她也爱自己的孩子,母性的柔情在召唤她,她不会用孩子的血来为自己复仇;但作为弃妇,她又加倍地恨“他的”儿子,这表明当时妇女已无可奈何地承认了父权在社会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母亲和弃妇的激情在美狄亚心中不停地斗争,剧中对美狄亚杀死亲生儿子前反复激烈的内心斗争有着十分精彩的描写。当孩子们用纯洁无邪的眼睛看着他们的母亲时,美狄亚叹道:
哎呀!我怎样办呢?„„我如今看见他们这明亮的眼睛,我的心就软了!我决不能够!我得打消我先前的计划,我得把我的孩儿带出去。(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1048行。)
继而,她好象突然醒悟过来,又鼓励自己:
——我到底是怎么的?难道我想饶了我的仇人,反招受他们的嘲笑吗?我得勇敢一些!(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1051行。)
但也许才几秒钟后,她又自语道:
哎呀呀,我的心呀,快不要这样作!可怜的人呀,你放了孩子,饶了他们吧!(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1053行。)
她就这样反复斗争着,几次母爱战胜了复仇之心,软化了;但又几次坚强起来。最后痛下决心,决不能给罪恶的人留下后路。
从悲剧的结尾处,我们看到:美狄亚在毒杀科林斯公主及国王后,完全有可能带着两个孩子乘龙车逃离,而不必杀子,但这对她来说是不够的,因为使她不幸的罪魁祸首还没有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对她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她怀着一种绝望而又清醒的决心走向自己的亲生骨肉:
啊,我这不幸的手呀,快拿起、拿起宝剑,到你生涯的痛苦的起点上去,不要畏缩,不要想念你的孩子多么可爱,不要相信你怎样生了他们,在这短促的一日之间暂且把他们忘掉,到后来再哀悼他们吧。他们虽是你杀的,你到底也心疼他们!——啊,我真是个苦命的女人!(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1245-1250行。)
这种超乎常态的“爱”与“恨”正是美狄亚性格中最鲜明的特征。爱与恨是人类情感的两极,既互相排斥、又相互依存。一个人的爱憎不仅仅是主观情感的反映,也常常是社会现实的折射。
为使伊阿宋绝嗣断代,永远痛苦,美狄亚做下这骇人听闻的事。而杀子的结果,又使她感受到双倍的痛苦和不幸,即在惩罚丈夫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的幸福。黑格尔说:“由于忘我,爱情的主体不是为自己而生存和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操心,而是在另一个人身上找到自己存在的根源,同时也只有在另一个人身上才能完全享受自己。”(注:黑格尔:《美学》第2卷,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327页。)美狄亚正是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根源”,才主持了这一场血的祭礼。这种极端的复仇手段,更反衬出女性地位失落的极度悲哀。
不同的思维样式与不同的社会类型相符合。从美狄亚复仇的这一思维方式,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已失落的文明——即她所代表的以女性为中心的文明。女性解释世界方式的失落,正是女性地位失落的表现,是整个文明发生转型时的一种失落。当女性文明衰落后,女性的任何强力抗争,带给她们的都是双重的打击和失败。
四、人性的关怀
欧里庇德斯在《美狄亚》中所涉及的女性问题,是以往的悲剧诗人所不曾涉及的。作为“一个最近代的古代作家”,(注:柳无忌:《西洋文学研究》,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年版,69页。)他虽没有发表任何关于女性问题的宏篇大论,但他以一个诗人的情怀,深切地同情她们的悲哀、理解她们的痛苦,并借美狄亚之口留下了数千年来女性对男子的不平之声:
在一切有理智、有灵性的生物当中,我们女人算是最不幸的。(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230行。)
如果说美狄亚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反抗的女性形象,那么欧里庇德斯则是在希腊戏剧中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女人、同情女人遭遇的悲剧诗人,他也第一个揭示了从以美狄亚为代表的女性身上爆发出的一种强烈的自我求证意识。(注:人类的自我求证意识,即指人类与生俱来,并在与自然、社会的斗争中得以发展的那种自觉、强烈的要求并努力证实、创造自我的欲望和能量。参见《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1期,孙丽:《希腊悲剧“自我求证”意识及其超时空效应》。)这种意识在剧中是通过美狄亚特殊的爱与恨在情感世界中以猛烈的复仇方式展现出来的。
欧里庇德斯通过美狄亚的复仇对那种为权力、地位和财产而公然背信弃义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同时又痛惜地表述了人类心灵对人伦情感斩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留恋。他成功地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和观众面前,使我们对美狄亚心中强烈的痛苦与极度的矛盾能有所理解。诗人还通过歌队的合唱表明了对美狄亚的同情和理解。
歌队:可怜的人呀,你没有娘家作为避难的港湾;„„(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444行。)
……
歌队长:美狄亚,我会替你保守秘密,因为你向丈夫报复很有理由。(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265-266行。)对伊阿宋则是作为对立的形象和美狄亚痛苦的制造者来描写的。剧中的伊阿宋已从一个阿耳戈船英雄变成了一个庸俗的利己主义者,但他的忘情负义,却有别于那种以猎取姿色、玩弄女性、满足情欲为目的的喜新厌旧,是为了所谓的前程、名利与地位着想。当遭到美狄亚的谴责时,伊阿宋还“理直气壮”、煞有介事地为他那种追求实际利益而引起的背叛行为诡辩:
自我从伊俄尔科斯带着这许多无法应付的灾难来到这里,除了娶国王的女儿外,我,一个流亡的人,还能够发现什么比这个更为有益的办法呢?„„最要紧是我们得生活得象个样子,不至于太穷困。(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525行。)
他甚至认为自己有恩于美狄亚,说正是他将美狄亚从蛮夷之地带到了文明的希腊,使她脱离野蛮,并有了享受法律的可能性:
可是你因为救了我,你所得到的利益反比你赐给我的恩惠大得多。(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536行。)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当时的希腊社会,妇女地位低下,法律更不适用于作为异邦女子的美狄亚,因此,伊阿宋的话听起来无疑于无情的讽刺。
伊阿宋的自私与渺小在悲剧的最后一部分中再次表现出来:当他看到他的新娘和科林斯国王被美狄亚毒杀身亡后,便匆匆赶往美狄亚的住处,不是因为死亡使他对自己的背叛行为有所醒悟,赶去拯救美狄亚母子,而只是“保存世系的感情在他身上充分地起作用”。(注:谢·伊·拉茨格:《对欧里庇德斯的〈美狄亚〉进行历史—文学分析的尝试》,载《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431,424页。)
伊阿宋:可是我对她的关怀远不及我的孩子们。„„我乃是来救我孩儿的性命的„„(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1301行。)
诗人的评价表面上是对两个人的,实际上是对两种文明的评判。由于男女感受世界的方式不同,男性文明的内涵也就与女性文明的内涵不尽相同。当男子将权力、财富、地位等从人的本质需求中分离出来,将其作为生活的最高价值标准,而将婚姻当作谋取地位、财富的手段时,就带来了古朴道德伦理观念的沉沦、家庭的不稳固、社会的动荡,女子们惊呼:
盟誓的美德已经消失,全希腊再不见信义的踪迹,她已经飞回天上去了。(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442-443行。)而诗人的思维方式与女性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相通的,即都是一种极富情感,充满人性关怀的思维方式。于是,诗人和美狄亚共同奏响了这曲女性文明的哀歌:
如今那神圣的河水向上逆流,一切秩序和宇宙都颠倒了:男子汉的心多么奸诈,那当着天发出的盟誓也靠不住了!„„(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415-417行。)
同时又用希望自我安慰:
从今后诗人会使我们女人的生命有光彩,我们获得这种光荣,就再也不会受人诽谤了。(注:欧里庇德斯:《美狄亚》,418-420行。)
五、文明的寄托
通过以上多维的分析角度,我们认为《美狄亚》并非是一部单纯的家庭悲剧或命运悲剧,更是一部文明的悲剧:它即是社会转型时期女性文明衰落的悲剧,也是人类情感失落的悲剧,同时还是抗争的女人的悲剧。
剧中美狄亚的“爱夫与恨夫”是她追求和实现自我求证的根本动因,由此也牵动了各种社会因素,使美狄亚的悲剧成为一幕表现文明冲突的大悲剧。悲剧通过表现美狄亚处在无国、无土、无君、无权、无势的绝境中的抗争,向我们昭示了:一种性别对异性的统治总会对统治者与受害者双方带来高度破坏性的影响。纵观人类文明史,有一种统治关系似乎超越了任何阶级、民族或国家的限制——这就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而女性文明衰落后,以女性为主体的文明和以男性为主体的文明之间的对抗并未由此平息,因为人性的一切也就是文明的一切。“悲剧是以它向我们提出的挑战而结束的。”(注:伊迪丝·汉密尔顿:《希腊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01页。)面对《美狄亚》所提出的挑战,展望悲剧解决的道路:是以两性分立来对抗男权主义,号召妇女以女权主义抗争的强行方式进入男性的社会呢?还是简单套用生物进化论“强者生存”的理论模式承认现状呢?
我们认为,从女权主义的立场出发,难免会带有些许有失偏颇的感情色彩,而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分析,则容易掉入弱肉强食的陈旧圈子里。那么,人类的两性如何才能如海德格尔所说:诗意般地居留在地球上呢?
我们认为,由于女性和男性对各自缺乏清醒深入的认识,两性之间不断发生的误解和冲突,实际上是以各自对自身的误解互为基础的。因此,只有从人的解放这个基点理解女性解放,只有真正将人类视为一种整体存在,只有认识到对人类任何部分的伤害就是对全体的伤害时,才能在两性间建立起平等的伙伴关系。
如将人类比作一只奋飞的青鸟,女性与男性就如同鸟的两翼,只有这两支翅膀健全和强壮,鸟儿才能均衡发展,展翅高飞。如一方的强壮以另一方的衰竭为前提,一方的解放以另一方的受压迫为标志,这样的文明就必然是畸形的、不健全的文明。逐渐觉醒的理性向整个人类发出“认识你自己”的呼唤!而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性的世纪转换时期,因为即将迎来的21世纪,不仅仅是一个世纪的结束,还是另一个千年期的开始。人类现在正进入一个群体生活的新阶段,如同一个人经历了童年期、青春期,现在正站在成年期的门槛上。世界新文明的建设无疑是一项集体的事业,只有以男女共同的力量才能促使人类文明的腾飞。我们的目标将是一种阴阳相辅、刚柔相济的人类新文明的建立,未来的人类大同,必然是男女和谐相处,共同参予的一项伟大工程。
第四篇:由《猴子与香蕉》的故事谈企业文化
由《猴子与香蕉》的故事谈企业文化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应用到组织管理上至少可以引伸出三层意思:
首先,组织实施的任何变革,开始时都是少数人试图改变多数人,阻力一般很大,当多数人认可和接受变革后,就变成了多数人去改变少数人,阻力要小很多。因此,推行任何变革,都需要管理者的坚持。
其次,众所周知,猴子喜欢香蕉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习惯,而上述实验中的实验者试图改变猴子吃香蕉的习惯,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实验者很聪明,他开始只改变五只猴子,当这五只猴子被改变后,又让这五只猴子去改变越来越多的猴子,那么这最初的五只猴子就像是五粒种子。现实中的组织如果仅靠一个人去推动变革就像仅凭一人之力去改变天下所有猴子吃香蕉的习惯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通过中层管理者的参与和推动,难度就会小很多,效果也会更为明显。因此,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在实施变革时首先要做好中层的工作,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与最高管理者一起推动变革。另外,组织必须采取措施稳定员工队伍,固化组织特有的文化特点,通过老员工影响新员工。
最后,回到人与香蕉上,你会发现一个更有趣的现象:美国人吃香蕉是从尾巴上剥,中国人总是从尖头上剥。其实,不管从哪头剥都不是问题,但如果形成了习惯或组织惯性后,要想改变恐怕就是一个问题了。许多企业之所以转眼间便成昨日黄花,命落黄泉,并非他们面对环境变化无能为力,而是在环境改变的时候,由于受“组织惯性”的桎梏,一味恪守前人经验,以致在时代变化的端倪中,不能敏锐把握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使许多战略举措出现偏颇,变革创新被搁浅。
第五篇:《觉醒》与《欢乐之家》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权思想之比较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情景喜剧差异性的原因 论关联理论对旅游资料英译的指导意义 论《毒日头》中的生命价值观
A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Business Etiquette 世纪美国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成长——解读《觉醒》中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和原因 词组词汇学习方法
从奥斯丁和伍尔夫看英国女权主义思潮的演变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婚姻观的剖析 英汉委婉语异同之分析与比较
解析《红字》中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语用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在商业广告中的有效运用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浅析英文爱情诗的特点与翻译方法 《到灯塔去》的意识流分析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解障碍 苔丝之罪是谁之过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 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远大前程》中皮普的心路历程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反映的人性创伤分析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 death of a salesman 浅析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艺术手法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 论《红字》中的道德观
Some Writing Skill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MET 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
论美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论《牧师的黑面纱》中的宗教讽刺
BBC对华态度变化趋势:扫视年BBC有关中国的若干重要报道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英文歌名翻译 《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 浅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挣扎
接受美学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II》为例 怎样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理解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
美国梦的开始与破灭—试析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视角看动物词汇的翻译
A comparison of values of money between Scarlett and Gatsby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 44 论爱情的毁灭:浅析《永别了武器》主题思想 45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国商品说明书的英译 46 “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中美学生对待教师的礼貌言行的对比分析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estern Knight and Chinese Knight in Idylls of the King and Eight Heavenly Deities 49 《喜福会》中的象征主义 50 《沙漠之花》的女性主义研究 51 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 52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 54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哈克和吉姆的人物形象分析 55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成长 57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研究
试析美国社会的道德恐慌——从麦田守望者的主人公看美国社会病态 59 商务英语合同的词汇特征
论黑暗中的光明在《八月之光》中的体现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62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奥巴马总统竞选辩论的语篇特点 63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64 《游泳者》中的象征意象分析
The Reasons Why Robert Cohn is Despised by All in The Sun Also Rises 66 解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其婚姻中的体现 67 浅析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策略运用 68 论性别歧视
论《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跨文化交际中恭维语的语用失误及其文化透视 71 从目的论的角度谈商标翻译的原则及技巧
美国西部文学中的牛仔形象所体现出的美国英雄主义 73 探讨武侠和骑士形象的异同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75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nimal glossari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76 从人际功能和言语行为理论解析《儿子与情人》的对话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 78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论“成长的烦恼”中的美国家庭文化 80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式菜名中的运用
从《红楼梦》和《简爱》看中西方女性主义 82 哥特小说的魅力——《红死魔的面具》美学研究 83 《长恨歌》英译本意境的对比研究 84 沙博理《水浒传》译本中文化词的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从文化角度看老友记的字幕翻译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War in A Farewell to Arms 87 日用品广告语言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比较研究 88 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心理分析 89 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90 新加坡英语和英国英语比较研究 91 《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 92 论应变能力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 93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 94 《宠儿》中黑人女性的自我意识
A Study on the Introduction of English Cultur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96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比较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tagonists’ Growth in Native Son and Invisible Man 98 从《没有国家的人》看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对人性的呼唤 99 Who Is Ishmael: Kantian Philosophy in Moby Dick 100 老纽约下的女性悲剧——对《纯真年代》中两位女性的分析 10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乐时代的新潮女郎 102 On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A Comparative Study on Fitzgerald and Dick Diver 103 美国总统面面观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 — 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Society 106 浅析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的主题思想 107 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08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
从《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布雷克耐尔夫人看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特点 110 剖析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
英汉工具类名转动词实时构建的整合分析--基于网络论坛语料 112 浅析中国式英语问题及对策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喜福会》 114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策略 115 《蝇王》中的人性因素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奴的命运 117 《小妇人》中四姐妹的命运 118 仿拟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拒绝话语跨空间映射的认知解读—以商务洽商为例 121 交替传译中笔记的作用 122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之比较 123 对《雾季的末日》主题的解读 124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
“垮掉的一代”没有垮——简析《在路上》中年轻人的生活观 126 法国大革命对《西风颂》创作的影响 127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追寻荆棘的女人——浅析《荆棘鸟》中梅吉的形象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
A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Elizabeth—Two Female characters in Jane Eyre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131 《占有》中维多利亚时代女权主义者的爱情观分析 132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133 浅谈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应用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35 从《喜福会》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看身份的寻求 136 析“花”在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象征意义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138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39 中美婚姻时间选择的对比研究 140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 141 《喜福会》中的文化身份分析 142 中西谚语的文化比较研究 143 商标翻译的美学特征和技巧
《瓦尔登湖》与陶渊明作品中的自然观简析 145 《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语用分析
简析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147 《动物庄园》中的黑色幽默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never lost” qualities on Hemingway and his Sun Also Rises 149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 150 英文商务信函中的礼貌策略研究 151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要素 152 商务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策略 153 瓦尔登湖畔的隐士:反抗与变革
154 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婚姻的选择 155 浅析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的现象
156 从《红楼梦》和《简爱》看中西方女性主义
157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158 论《苏菲的选择》中的悲剧性冲突
159 从《老友记》探究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160 《太阳照样升起》内外的迷惘一代 161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
162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 163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
164 The Revival of Benevolence Through Pip's Eyes in Great Expectations 165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形象分析
166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Idioms Translation 167 《紫色》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 168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
169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0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 171 论《呼啸山庄》中的象征主义运用 172 外贸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及翻译对策 173 论《蝴蝶梦》哥特效果的整体性
174 《最蓝的眼睛》中美国黑人小女孩所承受的三重歧视 175 浅析《雾都孤儿》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76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
177 “庸人”自扰——《普鲁弗洛克情歌》主题探究 178 《小妇人》中教养方式的分析
179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80 “一只陷入囹圄的小鸟”——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 181 论商务谈判桌上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谈判的影响
182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Light of the Skopostheory:A Case Study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183 从跨文化角度对中美语言禁忌的浅析
184 从王尔德喜剧中的花花公子形象解读王尔德信奉的纨绔主义 185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186 礼貌原则视角下奥巴马演讲技巧的分析 187 海明威战争小说人物悲剧色彩研究 188 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
189 海明威笔下的另类反英雄——评《艾略特夫妇》和《雨中的猫》中的男性形象 190 电影《美丽心灵》男主人公形象分析
191 An Analysis of F.Scott Fitzgerald’s “Babylon Revisi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192 北京奥运会与中国品牌发展
193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沟通中的语用功能 194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
195 The Art and Achievement of Ying Ruocheng's Drama Translation 196 对爱德加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象征手法的研究 197 翻译腔成因浅探
198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
199 《觉醒》与《欢乐之家》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权思想之比较 200 The 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Grammar in Senior High Sch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