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杜峰初升高衔接班策划方案
初升高衔接班策划方案
方案一:
1、招生对象:2014届初中毕业生
2、上课时间:7月5日-8月2号上课时间总共24+1天
3、科目: 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4、计划招生人数:36-45(三个班)
5、模式:12-15人精品小班+三人学习讨论组
采用精品小班与学习谈论组相结合的方式,大课结束后,学习组由一科小课老师带领,解疑答惑,督促完成当天作业及作业讲解,确保知识点的消化落实吸收。并且在授课过程中传授高中各科的学习方法,以巩固落实新课内容为主,不再额外增加新内容讲解。
6、具体安排:每科各12次大课+ 12次小课(共96次),最后一天综合测试。
每天4次课(8个课时),2次大课+ 2次小课(一课时50分钟,一次为2课时。)
共计192(正课)+8(考试)课时 =2007、时间安排:每周周日休息
早上: 8:00-9:4010:00-11:40
下午:14:00-15:4016:00-17:408、收费:全科收费6000元—8000元 /人
单科1500元—2000元/人
或者240-320/天
9、附:
老师成本预算(以2个班24人为例,两个班需配备一班小课老师)
总收入:144000-192000
大课300-400/次平均25-35元/人/次
大课老师课酬30000—40000
小课老师工资(1500底薪+课时费)
小课15-20元/3人(或以人数计算)
3000≤每人≤ 400012000≤总课时≤16000
总共课时费:42000—56000
除去课时费外收入:100000-136000
3个班36人为例:(需额外增招一班小课老师)
总收入:216000-288000
大课老师课酬:45000-55000
小课老师: 22000-26000
总共课时费:67000-81000
除去课时费外收入:149000-20000
注:
1、此预算至包含大小课老师工资,其他开支为列入。
2、此方案教务管理需3人
方案二:
1、招生对象:2014届初中毕业生
2、上课时间:7月5日-8月2号上课时间总共24+1天
3、科目: 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4、计划招生人数:30人(大班)
5、模式:每天3节大课无小课辅导大课老师除了新课的讲
解之外,还需负责学生课后作业的讲解。(跟普通大班授课一样)
6、具体安排:每科各18次课(共72次),最后一天综合测试。
每天3次课(6个课时),均为大课
(一课时50分钟,一次为2课时。)
共计144(正课)+8(考试)课时 =1527、时间安排:每周周日休息
早上: 8:00-9:4010:00-11:40
下午:14:00-15:408、收费:全科收费3000元—5000元 /人
单科750元—1250元/人
或者120—200元/天
9、附:
老师成本预算(以30人为例)
总收入:90000—150000
大课400-500/次平均13-20元/人/次
大课老师课酬30000—37500
除去课时费外收入:60000-110000
注:
1、此预算至包含大小课老师工资,其他开支为列入。
2、此方案教务管理需2人
第二篇:初升高衔接班语文学案
做教育
做良心
中小学1对1课外辅导专家
龙文教育周仁贵老师初升高衔接班语文学案
一、课题:《静女》
二、教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识记诗中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2.阅读理解诗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3.通过诗中男主公的形象理解诗中传递着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理解诗中刻画人物生动传神的写法。
难点:诗中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诵《氓》一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诗句。1.读准下列字音。
邶()
姝()
俟()
娈()隅()
踟蹰()
炜()2.通假字。
静通
爱通
冗通
说通
女通
归通
匪通
3.理解。搔首()
洵美且异()..静女其姝()
其黄而陨()..4.翻译诗句。俟我于城隅。(在城角僻静的地方等我。注意状语后置的句子的译法)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匪女这美,美人之贻。
(三)阅读理解诗的意思。
1.这首诗共三节,概括每节大意。
2.诗中写了静女,哪些诗句是描写静女的?静女有怎样的特点。
3.哪些诗句是写男主人公的,这个男子有怎样的特点?
4.这首诗还注重了细节描写,特别传神,找出来阅读体会。
5这首诗还注重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找出来阅读、体会,看看表现了男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6.《静女》与《氓》两首诗都写了男女主人公。阅读这两首诗,看看《静女》与《氓》中的男主人公性格上有
什么不同。
(四)作业。1.解释带点的词。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 ..泣涕涟涟 .
④以我贿迁 .
2.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运用,意义也没改变,请仿照例子,各举一例。
爱而不见
例:图穷而匕首见(出现)..
来即我谋 .以尔车来 .女也不爽 .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深圳龙文教育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7讲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7讲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7讲
第一单元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
二.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1)词是隋唐时期音乐革新的产物,即为燕乐(俗乐)相配的歌词。
(2)词又名曲子词、曲子、长短句、诗余,乐府。
(3)词按字数划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4)词一般要分段(不分段的叫“单调”),一段称为“一片”或“一阕”。
第一段,又称“上片”“上阕”“前阕”
第二段,又称“下片”“过片”“下阕”“后阕”。
(5)《沁园春》:词牌名,此调始见于汉代张先词,原属婉约词,但因读起来沉郁,故多为豪放派所用。以一百一十四字为正格。上下片各13句,上片第四句第一字和下片第三句第一字,必须用一字引领以下诸句。
2.分析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沁园春·长沙》
上阕首句“独立寒秋”,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感受着凝重、寥廓的秋日气息,不由生出苍凉、萧瑟之感。但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画图:远望重重迭迭的枫树林,经霜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争相行驶,雄鹰在长空展翅高飞,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的万物,都在竞相向上,争求自由。感情一变而为热烈与喜悦,思想则升华为它升华为对世事、人生的执著探询和求索。作者思虑遥远,禁不住要问:世界的命运,人类社会的升沉变化,到底由谁来主宰?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紧迫感交织在一起,闪射出哲人睿智的光辉。
随着上阕的结束,深沉的哲理思索告一段落。旧地重游的词人,情不自禁回忆起青年时代在此求索并开展革命斗争的往事。词人以“恰”为转机,一口气喷发出六个四字短句“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感情越来越激越,气势愈来愈雄浑,终于迸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强音:“粪土当年万户侯!”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内容加重,冲力巨大,问得潇洒,举重若轻。革命狂澜的掀动者的英伟形象,则正凸现在这结尾句的一问之中!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虽然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但是红四军的胜利仍然极大地鼓舞了诗人。1929年在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未能当选为前委委员,但他感到把红四军领导到正确的革命路线上来,是非常紧迫的任务,因而产生了“人生易老”的感慨。他的革命精神依然昂扬,年年的重阳如期而至,今天又是重阳,上杭的野外黄花竞开,诗人感受到的是战地黄花分外香。上杭是红四军战胜攻取的地方,所以这里既有重阳赏菊的情趣,更有庆贺胜利的意味,说明他对革命胜利的感情还是热烈的。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下片从四季的变化写起,又是一年秋风起,“不似春光”。春天有和煦的春风拂面,而秋天不同,它“胜似春光”,因为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寥廓江天万里霜”画出了一幅宏阔的江天万里的秋景,表现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
三.教学难点:
把握词中的感情脉络,感受毛主席博大的胸怀与革命的豪情。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在上阕通过那“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秋日风光的描绘,歌颂了犹如“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即谁来主宰中国革命运动的重大问题。在下阕中则通过对青年时代革命活动的回顾,以设问收束,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激励战友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任。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写《采桑子·重阳》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在艺术形象里,由于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描绘的秋光、秋色明艳而壮丽。两度突出“重阳”,既符合“采桑子”“反复”的格律,又表现作者重回红四军前委工作时的激动心情。选择“黄花分外香”这一形象,侧重表现色彩艳丽,选择“寥廓江天”与“万里霜”这两种形象,侧重表现境界开阔。
与我国传统的诗文相比,《采桑子·重阳》之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艳丽,生机勃勃;这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东山再起”起的革命豪情;词中主要选择了“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等形象表现这种特点。
诗人缘情写景,因情而择形象,因情而创意境。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在艺术形象里。所以,只有伟大的心胸,才能和自然风光的壮观交融成为一体,只有豪情万丈与信心百倍,诗人的笔下才会出现壮丽的秋天的形象。
【模拟试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浅的江底)
C.指点江山,激扬(激浊扬清的)文字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游泳),浪遏飞舟
2.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拟借代B.比喻借代
C.夸张比喻D.比拟比喻
4.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出解释正确的项()
(1)独立寒秋()
A.独自B.孤独C.唯独D.单独
(2)鹰击长空()
A.攻击B.搏击C.打击D.冲击
(3)岁月稠()
A.稠密B.浓厚C.很多D.密集
(4)挥斥方遒()
A.方才B.正要C.正在D.刚刚
5.阅读《沁园春长沙》上阕,回答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①,层林尽染②;漫江碧透③,百舸争流④,鹰击长空⑤,鱼翔浅底⑥,万类霜天竞自由⑦。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词中的“看”字可称“领字”,它领起了下文的哪些句子?选出正确的一项()
A.①②两句B.①一④四句
C.①一⑥六句D.①一⑦七句
(2)诗词讲究炼字,如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尽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前人评为“卓绝千古”。《沁园春·长沙》的上阕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是哪一项?()
A.立、看、染、争B.染、争、击、翔
C.立、透、竞、问D.看、流、击、竞
(3)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想到了杜牧《山行》中的两句诗:
(4)具体阐述下面几个字所表现的意象:
争:
击:
翔:
竞:
(5)上阕寓情于景,诗人要表现的深沉的思绪是()
A.在社会深刻变革时期,怎样争取人民自由权利。
B.在社会深刻变革时期,革命的领导权应由哪个阶级掌握。
C.在社会深刻变革时期,怎样适应北伐,掌握革命的主动权。
D.在社会深刻变革时期,怎样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中,为了适应调的格律要求,它的前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打破了一般的语言顺序,应理解为“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上,望着湘江向北流去”。
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意思是:望着广阔无限的宇宙感到怅惘,试问苍茫大地,谁才是主宰你的命运的主人呢?
C.《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长沙”是题目。
D.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虞美人·枕上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注:此词作于1921年,首次发表于1983年5月22日《解放军报》。离人:指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190l——1930)。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在长沙结婚。翌年春夏之交外出考
察,期间作此词,此词写新婚初别之愁。
(1)对这首词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唐代王建《新嫁娘》诗:“邻家人不识,床堆堆。”本词首句中的“堆”字即由“堆堆”而来,形容人坐卧久不移动犹如土堆的情况。
B.“百念都灰尽”中的“百念”指种种念头,“灰”,名词用作状语,“都灰尽”即“都灰飞烟灭”的意思。全句意为早晨醒来除了仍剩有离人的影子外,其余的一切念头都破灭了,表现了想念妻子而妻子又不在身边的那种极端失望悲观的情绪。
C.一钩“残月“既是写实,也是用典(李煜“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股滋味在心头。”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西沉,作者更感寂寞和孤独。
D.无由:无从,没有办法。范仲淹《御街行》中曾有“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的句子。这是写作者遥对“西流”的“一钩新月”,两行酸泪不自禁的汹涌而出。
(2)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写惜别之愁,一个“堆”字,形象地表现了愁闷之多;“江海”句极尽夸张手法,具体写作者夜不成寐的愁状。
B.下闻写伤别之苦,辗转反侧,彻夜无眠,直到破晓,对眼前拂也拂不去、唤又唤不来的离人影像,作者顿感百念俱灰,酸泪千行。委实是真情真诗,读来令人肝胆寸断。
C.这首词主要通过作者自己一夜“无寐”的几种动作,以一个“愁”字贯穿,表现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D.我国古典诗歌多以愁多、愁深来表现痛苦的思情。而本词则用写愁的状态来反衬思情。
(3)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毛泽东的感情世界,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爱情生活、离愁别绪。
B.上阕所写的“愁”,既有离别之愁,更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
C.“数寒星”有奇趣,透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情怀。
D.下阕末两句写作者触景生情,愁绪倍添,月圆思团圆,月残伤别离,人之常情。
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一(2)题。
贺新郎·读史
毛泽东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钢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足乔(ju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注释:此词写于1964年春,首次分开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相揖别”,互相拱手作揖告别。这句词概括说明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既形象又含蓄。
B.“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喻指石器时代是人类在漫长发展过程中的幼年时代。“只几个”指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种类少而简陋。
C.“钢铁炉中翻火焰“,概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翻火焰”指冶炼锻造的生产情景。
D.“一篇读罢”中的“一篇”,此处泛指中国古代史。“五帝三皇”是互文,意为中国从古至今最贤明的君主也不过三五个皇帝罢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仅用56个字,便写尽了一部惊天动地的中国历史。一“揖”、一“磨”、一“翻”、一“猜”、一“弯”五个字高度浓缩时间和空间,凝练形象,庄而不板,谐而不谑。
B.下阕指明应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去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否则便只会受骗上当。
C.“有多少风流人物”三句是说中国历史上有多少风流人物呢?美名流传至今的也不过盗跖、庄足乔和陈胜罢了,而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只有人民。
D.“咏史以不著议论为工,咏物以托物寄兴为上”是我国咏史诗创作的一条重要经验。毛泽东此词博大宏阔,智者的卓识、仁者的义勇、勇者的信念,尽寓其间,确实是前无古人。
试题答案
1.B2.C3.B4.(1)A(2)B(3)C(4)C5.(1)D
(2)B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具体阐述下面几个字所表现的意象:
争:表现了江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准确形容了雄鹰展翅,迅捷有力地拍击的矫健身姿翔:形象描绘了游鱼在水中自由轻快游动的神态竞:写出寒秋中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
(5)B
6.B
7.(1)B:“都灰尽”指种种念头都没了,并无“悲观”情绪。
(2)B:“百念俱灰”错误
(3)B:有拔高之嫌
8.(1)D:“五帝三皇”泛指中国古代的帝王,算不上风流人物。
(2)C:“风流人物”当指盗跖、陈胜等人,他们是历史的推动者。
第四篇:初中班报策划方案
xxx初中班报策划方案
一、办报宗旨
为了践行我校“教育即服务”的办学理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展示班级风采,开拓视野,提高能力,增进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合作、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增加班级凝聚力,以利于学生规范行为,自主发展,提升办学品位。
二、班报格式:A3纸大小,内容分为4大个页面。力求报纸形式多样、格式精美、各具特色、百花齐放。
三、板块分类
1.宣传介绍学校“教育即服务”理念和 “三环五步”的课改思路;围绕学校各项中心工作,介绍自己班级管理理念和特色。
2.中考动向,学习态度和学校方法,课改感受,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思想交流,锻炼,娱乐。
四、出版周期
暂定为 1期/2周五、活动人员
各班班主任,语文教师,班报小组。
六、活动开展
<一>、前期
宣传挑选板报小组成员,鼓励同学在班报上刊登自己的作品,材料收集。<二>、中期
收集有关的材料,上交电子稿,办报小组在班主任带领下,认真将材料整理、编排、美化、审定后,交由文印室印刷,发给学生阅读。
建议:1.排版时按B5纸格式,页边距上下左右为1厘米;
2.各班自己确定班报刊头,标清期号;
3.建立自己的插图库,可以网络收集,学生上交,同事交流,校际交流;
4.开展主题专刊,如学雷锋,教师节,读书等。
<三>、后期
1.将报纸分发给领导、学生、家长阅读,并采集意见,办报小组进行总结,完善报纸质量;
2.办好之后的报纸于周五下午统一交给语文教研组长,教研组长上交教导处;
3.每学期把电子稿统一交教导处保存。
教导处
2013年4月12日
第五篇:黄山文峰学校校园歌手大赛策划方案
黄山文峰学校校园歌手大赛策划方案(草案)
为了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同学们的日常文化生活,充实校园文化氛围,为同学们提供一块展示自己的舞台,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竞争意识,让广大同学在欣赏中提高鉴别美、创造美和发现美的意识,特举办本次校园歌手大赛。
一、活动主题
“走上舞台,你就是主角。让才艺展示自己,让掌声肯定自我。” 口号:待定
二、活动宗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时间能力,在活动中积极引导
学生全面发。
三、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初赛)
校食堂四楼(决赛)
四、活动时间:待定(分初赛时间决赛时间)
五、报名对象:中学部全体在校学生,有歌唱才艺特长的优先。
六、报名方法:各班报两个节目,可独唱、组合唱、小合唱(人数不超过8人)。
活动流程
比赛分为报名、初赛、决赛三个阶段
1.报名:参赛学生讲自己所选的歌曲上报给班主任,由班主任转交给校团委。
2.初赛:时间待定
比赛要求:初赛采用清唱方式,现场抽签按所抽号码上场评分标准:①、以选手的音质与音准的优劣打分。
②、以自信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及形象气质打分。
3.决赛:时间待定
比赛要求:决赛采用伴奏音乐,伴奏带自行准备,并提前交给组委会。比赛前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安排参赛者的出场顺序。
评分标准:
一、音质(2分):可沙哑声,可圆润声(要符合个人风格).二、唱功(3分)
1.吐字清晰度;
2.字、句间连续是否自然;
3.换气是否自然;
4.重厚音,轻柔音的转换及区分是否自然;
5.乐感好坏(歌声是否与伴奏融洽)。
三、形象(2分)
1.着装打扮;
2.精神状态及气质;
四、台风(1分)
1.动作(是否自然是否与曲风相配);
2.神态表情;
评分规则:
1.此次比赛的评分原则是公正、公平、公开。
2.大赛采取除去一个最高分,除去一个最低分,取其平均分,为该选手的最终得分。
3.如果比结果中出现两位选手的最终得分一样的情况,则由评委会以举手投票的形式,得票多的为优先者。
比赛奖项: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活动筹备组人员
总负责:金长虹
策划组:黄长青、吴晓威
音响、灯光:吴秋云
专业评委:熬诗锁等
指导老师:各班正副班主任
演出场地保卫:何天翼、谢夏林、洪晓华
主持人: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