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时间:2019-05-13 14:5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学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学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第一篇:社会学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社会学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王奎英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300071)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孩子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却不容乐观,女大学生就业难几乎成了普遍现象。本文就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般阻力和深层次的社会根源试做分析。

关键词:社会学 女大学生 就业难 原因

“据中国网络媒体报道,今年年初,江苏省教育部门曾经随机调查了100家用人单位,在这些用人单位提供的700个岗位中,有53%明确表示限招男生,仅35%到36%要求招女生,其余岗位则对性别不限。”1据2008年麦可思的研究发现,“在薪资上存在对女性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普遍地、明显的歧视,女性应届大学毕业生本科的月薪比男性同类群体低316元,高职/专科月薪比 男性低286元。在同等工作能力时,女性应届大学毕业生薪资略低于男性同类群体,即便是女性占多数的专业、职业和行业,女性薪资也明显低于男性;在女性薪资最高的专业和行业,女性薪资低于或大大低于男性。在女性薪资最高的职业,平均来看也是男性薪资略高于女性。”2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孩子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女大学生所占比例从1995年的36.7%提高到2003年的44%。虽然女大学生和男大学生的人数正往1:1的日趋平等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却不容乐观,女大学生就业难几乎成了普遍现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女大学就业?

一、女大学就业难的表现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相对于男大学生就业而言的,它不是指女大学生根本找不着工作,而是指女大学生寻找工作的过程难,进入好的职业难和日后的晋升难。也即是女性择业过程时间相对较长,女大学生职业隔离现象相对严重,和职业地位相对较低晋升比较困难。

首先是择业时间长。“有学者在2002年5月22日至28日对天津南开大学98级本科毕业生及99级硕士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女生投递简历的份数多于男生(因为投递20份以上简历的女生多于男生11个百分点,而投递5份以下简历的男生多女生11个百分点);获得面试机会的男生多于女生(虽然在获得5-10个面试机会的人中女生多于男生,但获得10个以上机会的男生多于女生);寻找工作的时间花费要多于男生(花一个月以下时间就找到工作的男生比女生多5个百分点,花三个月以上时间找到工作的女生比男生多5个百分点)。

3从男女生签约意向个数上看,也是男生略多于女:男生平均3.03个,女生平均2.96个。”从

这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得出这个结论,即在女生付出比男生更多努力的情况下,女大学生寻找工作的时间相对于男大学生来说是比较长的。

其次是女大学生职业隔离现象相对严重。性别隔离(Sex Segregation)指不同性别者进入某一职业或行业的机率。就目前而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外资、合资和大型国有企业,但在这类单位中,除中、小学外,男大学生被录用的比例都要明显高于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多停留在幼教、基础教育教师、文秘助理、护士、服务行业等。

最后是女大学进入较高的职位层次比较难,日后晋升也难。即使是少数幸运的女大学生和男大学生进入同一职业,但是女大学生一般处于职位的较低层,而且日后的晋升也是男士优先。套用作家王周生女士一句话,她说“西方妇女运动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开始,经历了漫长的争取财产权、选举权的斗争,到了20世纪60年代,妇女运动风起云涌。女性知识分子在妇女运动首先提出质疑:在取得财产权之后,妇女是否与男性在经济上真正平等?在取得选举权之后,妇女是否顺顺当当地被选举为议员,政府首脑或者国际元首?显而易见,相当难”4。那么中国的女大学生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进入某些男性垄断的职业后,是否也能获得较高的职位?事实上,这个问题对于女大学生来说也是相当难。政府高官中有几个是武夷?企业高管中,又有几个钟彬娴?所有这些,无疑都在说明一个事实:女大学生就业相对于男生来说比较难的。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般阻力

在废除包分配的就业体制,和金融危机袭来的今天,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严峻不下,到底有哪些阻力羁绊住女大学的就业?

第一、女大学个人状况的影响

①就业意识和就业信心。女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不强烈和就业信心不足。面对人才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女大学生不是把心思放在如何分析自身利弊和工作岗位的特点和利弊得失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是在困难面前企图走捷径,比如说认为“干的好不如嫁的好”,找个有能力或者家庭经济基础不错的成功男士结婚而逃避就业,比如说毕婚族。

其实,这是女性对外界的畏怯和逃避。美国心理学家马妮娜.索拉认为,“女性更容易产生恐惧成功心理。美国另外一学者霍墨的研究基本一致,一些聪明有才能的女性往往对成功有一种恐惧和焦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逃避成功、害怕成功的动机。”5

而这种畏怯和逃避又会导致女大学生求职动力不足,就业信心不足和在职业价值取向上相对于男生更看好收入稳定、压力相对较小的事业单位。较之于男生,较少具有风险意识二号挑战精神,因此对于外企或者是压力大、需要吃苦的工作,女大学生往往规避。在找工作的时候,女大学生更容易有追求环境好、压力小、吃苦少、待遇高的不切合实际的倾向。这些,无疑是女大学生自己减少了就业机会,自己减少了获得具有较高报酬的工作和职位可能性,自己给自己设置一个就业障碍。

②生理方面的阻力

虽说我们国家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平等不是“都一样”。“男同志能做到的,女同志也能做到”,那种对先天生理差异的忽视,令女性不堪重负。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和正视那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异。比如说女性有特殊的四期(经期,孕期,生育期,和哺乳期),较之于男生,女生一般体型娇小,而男生则身强力壮。生理上的差异首先排除或者限制了女生从事某些工作,产生女性职业隔离。

对于女生能进去的行业或者职业,由于生理上的特点,也会导致女生不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一旦家务劳动和自己的工作发生冲突时,绝大多数女生会为了家庭选择牺牲工作。而且国家根据女性生理特点规定的退休年龄又比男性早5-10年,这又使得女性从事工作的时间比男性短。女性生理上特征使得在男女生同等条件或者比男生略好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处于自身利益考虑更青睐于男生。

③个人能力

女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女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普遍比男生刻苦,英语四六级过关率也普遍比男生高,获奖学金也是以女生较多。但是女生注重的是课本知识的学习,在以记忆为重点的考试中普遍强于男生,但在课外知识的掌握上则明显不如男生。女生往往不善于能力方面的训练,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知识与能力脱节。工作的时候,女生多逃避复杂又压力的工作,而且普通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和拼搏进取的精神,这些都抑制了女大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挥,当然也成为了她们就业的阻力。

第二、学校在女生专业选择中的责任欠缺

① 学校选择和专业选择

在读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有很多学校会建议女生选择文科而建议男生选择理科。在考大学填志愿的时候,又建议女生选择师范和外院类的高校。学校此举无非觉得它此类院校适合女孩子,以后好就业。这样会造成把女生固定在某类院校和专业的局限上,比如说外院和师范类的高校女生占大多数,而理工类的院校里男生却占绝对优势;在综合类的大学里,数学、物理、软件、信科、环境工程等男生占绝大多数,而在外语、经贸、文秘、教育专业里则几乎是女生的天下。这里我想创造一个词,叫学校或者专业性别隔离,就是指某类院校或者专业的男生或者女生人数占优势。大学里的专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和社会上的职业是对应着的,因此女生学校或者女生专业隔离而导致职业隔离现象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除此之外,由于男女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接近于1:1,而女生多集中在某几个专业上,在这种情况下,女大学生在就业时难免因专业不对口而绝对过剩,这就为女大学生就业困难早早埋下了祸根。

② 大学里就业指导不到位

我所以把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部分归结在大学的就业指导上,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大学的责任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在于启蒙学生心智使其明确志向。

“新华网上海频道3月10日消息:一项面向上海高校毕业生的最新调查显示,2000多名被调查者中,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都非常了解的仅占35%,对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

6欢的职业都非常了解的仅占20.4%。”这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以后所能从事和所适合从事的职业非常模糊,当然能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更是少数。虽然每个大学里都有就业指导中心或者类似机构,但是大学里就业指导更多的是提供就业信息。职业规划课一般有讲座式和选修课,授课方式满堂灌,而且授课教师没有从事企业工作经验,多纸上谈兵。针对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指导几乎为零,针对女大学生特殊的心里和生理特点的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更是几乎没有。由于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在就业普遍困难的情况下,女生更是出于不利位置。学生进入大学时刚刚或者尚未成人,对自己要从事什么工作和以后的人生发展方向是模糊不清的,在其三四年的学生生涯里,大学也并没有尽到责任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以及社会有个清楚的了解。因此,在大学生尤其女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个问题上,大学还需要做更多的实效性工作。

第三、用人单位的歧视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调查中发现,“在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求职、应聘中,超过半数的招聘单位提出‘只要男性’的要求,甚至一些国家政府部门、银行、高校、医院、报社及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在招聘条件中明确提出‘只要男生’,使同样具备应聘资格的女大学生失去竞争机会。另一项调查显示:70%的女生认为性别问题工作难找的原因之一,另外,在‘男生比女生好找工作’的问卷回答中,74.8%的男生表示比较同意或者完全同意。”7由此可见,劳动力市场上确实存在性别歧视问题。

三、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社会根源

以上主要是从与女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几个影响因素的进行分析的。那么是什么在指挥上述主体的意识和行动?笔者认为有两种力量在左右着他们的行为。第一种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第二种是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制度。

第一、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的影响

①首先是传统文化对个人的影响。虽然说改革开放了几十年,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也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是有些传统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存在并影响着我们,比如说束缚女性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相夫教子”、“夫荣妻贵”等。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包围下,人们会对女孩和男孩分别形成这样的“刻板印象”---女孩应该温柔,细腻,端庄,多愁善感,以家庭为中心;男孩应该坚强,勇敢,拼搏,以事业为中心等。所以,当我们一出生对周围的一切都浑然不觉的情况下,已经被传统文化和 “刻板印象”给套上种种规范和被赋予种种期望。比如当我们出生时,父母根据他们脑海里的“刻板印象”会给女孩取温柔贤淑美丽的名字,而给男孩取刚强豪壮粗犷的名字;在给我们挑选衣服的时候,给女孩穿色彩鲜艳的花衣服,给男孩穿色彩沉闷的深色服装。从小我们女孩就被教育要温柔,不能咋咋呼呼,在家安静的玩布娃娃,而男孩则可以粗野,在外面疯跑,玩打仗的游戏。再大一点的话,比如说读初中的年龄,父母会交给女儿做点简单的家务活,比如做饭洗衣扫地叠被,而对男孩却没有这些要求。父母的的这些良苦用心,无非是想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为端庄的贤妻良母,而让男孩子一心放在学业,以便将来有个好前程以便挣钱养家。

传统文化犹如人的血液,是渗透在人的骨子里的,所以即使女孩子读了大学,接受先进思想的洗礼,可是她骨子里还是有早已习惯的传统文化的印记。大多数女大学生认为在家庭和事业发生冲突时,会选择家庭。正是传统文化在女孩社会化的过程中,慢慢消减了女大学的奋斗意识、就业信心,以及日后在工作上自己能力的提升和充分发挥。

②其次学校也受到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作用。“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刻板印象通过两种渠道形成,其一是直接和某些人或者群体接触,然后将其特点概括化和固定化,8其二是一间接的方式,比如别人介绍、传媒描述等。”在学校里,影响学生社会化的要素主

要是老师、同学和教材等。

首先是教师。在孩子刚入学的时候,老师就根据传统文化形成的刻板印象,教育男孩子要坚强不要哭鼻涕,而表扬文静乖巧的女孩子。如果男孩子调皮捣乱,老师会认为是正常的,“男孩子嘛”;而如果女孩子像男孩子那样调皮,老师就会皱眉头,“不像女孩子”。一般会鼓励男孩子要胸怀大志,而对女孩子这方面的要求较少。而在文理分科,专业和大学选择时,学校之所以鼓励女孩子选择文科专业和师范外院类的学校,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们认为女孩子更适合从事稳定的工作,不应当从事挑战有压力的工作,认为女孩子即使上大学还是要以家庭利益为中心的。

其次是教材。教材是传媒的一种,也是影响女生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比如我们教材,在我们的课本里,警察工程师政治家往往都是男性,而女性往往则以小学教师护士秘书贤妻良母的形象示人。这就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女孩子适合小学教师护士秘书之类的工作,读书的时候也要选择和这类工作对应的专业和学校;而男生天生就是胸怀大志,天生就是企业家、政客或者时代的弄潮儿。

在潜移默化中在不知不觉间,我们默默的接受了传统文化,接受了传统文化以各种方式施加给我们的性别角色分工,一直影响或者左右着我们的女孩子日后的就业或者命运。

③再次用人单位也受到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对这一现象解释的理论有歧视偏好理论、统计性歧视理论等。

性别偏好理论在解释女大学生就业难时,是出于企业对女性非理性的认识,比如认为女生普遍不如男性而拒绝女生;统计性歧视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判断女不如男。而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无疑是耳濡目染早已习惯的传统文化,以及在这种文化下形成的性别刻板印象,比如女生柔弱感性惧怕吃苦顾家,而男性坚强理性吃苦耐劳以事业为中心;比如女性适合从事稳定和压力小的教师文秘护士等技术含量低压力小的职业,而男生因为理性坚强而适合做高层管理工程师和科学家等。

可见,这文化尤其是主流文化犹如一张看不见的巨网,笼罩着我们每一个人,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和判断决策。尤其在女大学就业的过程中,是一种看不见的根本阻力。

第二、个别社会制度在阻碍女大学生就业

我们的社会一直以来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这里我首先要说明的是,男权社会

不是一种社会制度,而是这个社会折射出的关于男女关系的普遍意识,在这个意识形态中,男人只对女人存在欲望和要求,而女人对男人也只存在顺从及依附。显然,在这个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中所形成的种种制度,都是以男人为中心的,以男人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以男人的喜恶为标准的。(看看我们女人的各种化妆品、高跟鞋、口红、以及我们为了取悦于男人而进行的各种伤害身体的整容整形等,就知道女人对男人的顺从及依附,丝毫没有减弱和,男人对女人的占有和征服没有减轻)。

社会在进步,文明在发展,但是我们的社会依旧是男权社会,所以包括女大学生在内的女性,在就业和晋升过程中就要受到阻挠,当然在职位较高和待遇颇丰的行业里也会排斥其出现,因为男权社会不能容忍失去占有和征服女人的大权。所以招聘过程中,难免出现用人单位不希望一个女性在单位里和自己平起平坐,更不能接受女性有朝一日爬到自己头上,更不想让女性因为经济独立而提高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从而使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力受到威胁。在文化上,我们还存在着一种男权文化专制现象。无论是学校里的教科书还是大众传媒,都在以男性的眼光来审视世界,定义我们女人。于是我们女人自愿变得温顺,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受专制。“士为知己者死,女为知己者容”、“夫荣妻贵”、“相夫教子”等观念在影视广告、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到处都有反映。近年来,“让女人回归家庭”的呼声在社会上甚嚣尘上。2001年的两会上,一位政协委员倡议: “鼓励已婚的女职工退出工作岗位,返回家中相夫教子、操持家务。”9现代社会是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发达了,但是这个社会却越来越强化男权社会中的男权,在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越来越不利于她们。

虽然我们宪法明文规定男女平等,提倡民主和平等,但是在性别歧视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政治法律等社会制度,并没有什么强有力的措施有效的加以制止。当今的女性,一边在承担生育这一对任何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职能,一边从事社会劳动。可是我们的政府并没有出台相应的制度,对女性的生育社会成本做出补偿。相反,在我们的公务员录取过程中,笔试成绩和能力比男生强的女孩子却被拒绝,只因是个女孩子。

综上所述,女大学就业难有个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原因,而其真正的根源却是我们的主流文化和男权社会下的社会制度。1Lily.德国之声 中国女性就业歧视现象普遍

[EB/OL].,2009-04-01. 3

5胡解旺.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90. 王周生.关于性别的追问[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0. 胡解旺.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92

6李雪林.就业指导课“满堂灌” 就业指导何时个性化[N].文汇报,2009-03-10.

7胡解旺.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92. 8王周生.关于性别的追问[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79.

9胡解旺.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89.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自身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原因

赞同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自身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一是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导致就业难;二是大学生对职业的期望高于社会需求,不能认识自身不足,导致高不成低不就;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出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个人原因是内因,社会环境是外因。而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原因是由于大学生信誉低,不诚信现象十分普遍。

1.大学生在应聘中过度包装自己,甚至提供虚假信息,虚假证件,以满足招聘单位的要求,导致招聘单位难辨真假,难以找到真正符合条件的人。

1.1.求职前简历掺水。有报道称,在一家招聘单位收到的80多份大学毕业生自荐表中,竟有十多人同时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二十多人同时为某班的班长。在这些真假难辨的简历中,一些高校名副其实的好学生不得不要求学校对自己的荣誉证书加盖公章进行公证,以获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可见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能找到工作。

1.2..面试中自我拔高。许多毕业生在面试时为了不失去机会,他们对于单位提出的一些问题,往往给以过于虚假的回答,或者夸大其词,或者胡编乱造,在极力掩盖自己的缺陷的同时投用人单位之所好。其实,就是把一个“非我”展现到了用人单位面前。而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远没有之前夸夸其谈的能力和水准,并且由于自身并不符合要求,也不是适合自己的工作,失业率也大大增加。

1.3.诚信资源的极度缺乏,增加了人才市场的动作成本,影响就业。假学历、假证书、假经历等等的泛滥,促使不少用人单位要求上门调查、验证学生在校表现,无形中拖延了招聘的流程、增加了招聘工作的成本。

2.大学生普遍认同了“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很多人不会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很久,毁约率居高不下,影响就业秩序。

2.1.大学生签约后随意毁约现象浪费单位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单位招聘不仅是在招聘过程中投入大量财力物力,通过层层选拔选拔出自己想要的人才,还要对招聘上的大学生进行培训一边尽快投入工作。然而大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增加面试或工作的经验,一旦有更好的工作单位就另谋高就。这样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影响用人单位计划,影响就业秩序。

2.2.大学生诚信缺失影响人才市场秩序,使就业情况畸形发展。毁约的行为使得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不能按时结束,增加人才流动频率。而双方因不诚信所带来的劳动纠纷更是严重危害了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增加就业难度。广州市一项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成活率”在用人单位中只有10%。意思是说,有九成应届毕业生背叛老东家,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快便流失了,以致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

3.大学生不诚信的现象直接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整体评价。使大学生声誉不高,影响就业。

3.1.就业诚信是大学生群体修养的表现。当前就业中诚信缺失的大学生虽说只是一少部分,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个别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仍然带来了人们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诚信现状的整体否定,在外界看来,好像大学生整体就是一个不诚实,缺乏信用的代表。这使招聘方对大学生的整体评价降低,从而越发提高招聘要求,增加就业难度。

3.2.大学生诚信缺失影响学校声誉,直接影响企业在学校的招聘情况。一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自然会受到用单位的好评,也使得用人单位跟学校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促进本校大学生的就业。而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失信行为,用人单位就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抵触心理,也会很自然的把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责任推向学校,从而对大学生所在学校产生不信任感。这样学校会失去一个合作伙伴甚至是损失一批潜在的用人单位。

4.诚信就业对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一旦失去诚信,大学生将难以在职场上的到长远的发展,甚至难以立足,从而大大增加失业率,也使就业变得更加艰难。

4.1.就业诚信是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通行证。大学生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素质养成,到了进入社会,施展才能的时候,只有诚信做事才能在市场经济的规则下,赢得用人单位和合作伙伴的信任,给自己找到施展工作才能的最佳平台,并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完美结合。而就业中缺乏诚信必然会导致自己信用扫地,哪怕以前自身并没有有违诚信的记录。这样就不但会阻碍到大学生当下顺利的进入到市场经济的建设中来,还会危害到长远发展。

4.2就业诚信是大学生事业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应成为每个大学生都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这也是赢得招聘单位注意的最佳法宝。

4.3.就业诚信是大学生个人人格的体现。拥有诚信的品质不仅仅是一个人博弈市场、社会的资本,更是一种道德操守,是做人的美好境界。在当今这个浮华的社会,拥有诚信这一人格魅力,不仅是发展事业的基本条件,也是赢得就业机会的必备品。

第三篇: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职业性别隔离、性别歧视等是其主要表现。结合阻碍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来看,从文化政策、公共政策、法律建设、教育改革和自身修养等方面,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妥善解决矛盾,以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女大学生

就业难

构建和谐社会

公共政策

近年来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本是社会建设的新力量,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极大压力。其中,女大学生更成为了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这种女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由此带来的后果不仅是个人也是社会的发展障碍。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消极影响

女性可撑半边天,她的社会角色并不局限于妻子与母亲,女大学生接受了国家高等教育,分享了国家重要的办学资源,其中不乏精英,但女大学生却一再面临就业难的尴尬处境,这于女性本身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女大学生就业难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和打击女性投入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女性的政治参与度和家庭婚姻地位,这显然不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最终也会转为社会成本,阻碍社会发展。

和谐社会讲求人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却一再反映了社会中性别歧视、权利保护不健全等问题,违背了男女平等和同民同工,同工同酬等制度,不利于社会文明建设,不利于和谐文化的构建。实现充分就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目标和任务之一,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一)就业率低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明显低于男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4 年的大学毕业生有280万,有80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2005 年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338 万,其中女大学生占44%,超过100 多万不能及时就业,女大学生占大多数。

在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2006年省内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中,截至06年9月1日,2006年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36%,相比去年的95%的就业率,这个数据不能不让人担忧,在涌流于各大招聘会的就业大军中,女大学生因为各种因素成为了就业弱势群体。

(二)就业领域受限制

女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受局限,女大学生就业比较集中在传统的女性职业上,如文秘部门、服装制造、餐饮文娱等,女大学生的就业面并没有随着女性教育程度提高而合理拓展,在党政机关、科研机构、建筑运输、水利电力等就业门槛较高的行业中,女大学生就业人数偏低。在我国的职业性别隔离状况中,女大学生不论从行业上还是职位上,在就业结构中的地位都低于男生。

(三)性别歧视,提高录用标准

性别歧视是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许多用人单位从招聘要求上都优先招收男生或只招收男生,在聘用的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隐性性别要求。用人单位以双重标准衡量男女求职者,造成起点不平等,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女生,否则难以得到同男生一样的就业机会,而且在相貌、身高、户口、出身等问题上,用人单位往往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女生,特别是来自农村较乏人际能力的女大学生更容易遭歧视。

(四)就业质量低

在已就业的女大学生中,就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由于女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受局限,特别是在扩张速度快但技术含量低的第三产业部门中,女大学生只能得到较低的工资,即使在较好的岗位上,女大学生的平均工资也低于男生。

三、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从传统文化观念看,存在性别歧视和职业性别隔离

中国自进入农业社会以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深厚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文化,这样的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设置了一套文化模式和评价体系,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思想意识中,男性理所当然地取得有限的劳动机会和丰厚的报酬,男性在重要的行业领域中掌握了主导地位,女性被局限于低层次的劳动,被视为难以担当具考验和挑战性质任务的柔弱 2 角色。因此,社会中仍存在性别歧视,也人为地造成了职业性别隔离。

(二)从法律制度看,有法难依,尚待健全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2 条规定:“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但是为什么在现实中仍有大量人为设置的障碍导致女大学就业难呢?

原因在于这些法律大多是原则上的规定,而且并没有具体的保护措施可以推进法律的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保护女性就业的责任部门,缺乏可操作性规范和有力的违法惩治措施,使得女大学生就业受到性别歧视等不公平对待时没有有效的救助途径,而且在证据方面,女大学生作为求职者很难掌握到或做好证据保全。

(三)从劳动市场看,总体供大于求,用人单位雇用女性劳动力存在较高的劳动成本约束

我国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面临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劳动市场总体情况供大于求。企业追求低成本高利润必然也在雇用劳动力方面精打细算,而雇用女性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成本,这点成了用人单位更愿意招收男性的主要原因。

从女性生理来看,女性担当生育后代的角色,在女性生育哺乳期间,其工资福利由单位负担,女大学生就业后大多都面临结婚生子的情况,因此用人单位往往回避这样的年轻求职者;而从长远考虑,女性工作时间短,对其退休金和培训费用的支出又高于男性,受这些劳动成本的约束,女大学生被用人单位一再冷落。

(四)从教育看,学校缺乏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和就业指导

我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女性也享受了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在女性关怀和女生成才教育方面,并没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这种对男女生理心理因素的差异和各自优势的忽视,的确掩埋了女性可发掘的潜力,没有最大地发展女性的优势,在模式化的教育中,个性发展和素质提升没有落到实处。而在女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缺乏相关就业技能和心理指导,家庭及自身的期望值、就业规划等不够合理,造成了女生就业压力大、就业选择被动等难题。

(五)从自身看,女大学生也受心理和观念上的误区影响

女大学生除了女性心理影响外,其实也受到了一定的传统文化观念限制,在思想上往往不够自信也不够独立。女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较男生而言比较保守,追求稳定且往往带有点浪漫色彩,有些女大学生是因为过高的自我期望而高不成低不就,有些女大学生则是过早地将目光锁在婚姻家庭中,局限了自身的发展,缺乏社会竞争力。

四、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文化政策方面

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性别平等观念真正深人人心。国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应重视男女平等观念的确立和弘扬,营造关爱女性、尊重女性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对杰出女性事迹的宣传中,教育下一代,改变老一代观念,打破社会性别定轨带来的偏见,真正地使女性地位在社会各行各业得到体现,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二)公共政策方面

1、降低用人单位成本负担

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发挥一定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政府应考虑在财政上为用人单位减负,降低用人单位雇用女性劳动力的成本负担。合理的解决方式应当是推行生育保险制度,通过社会统筹方式将女性特殊的生理因素所产生的负担社会化分摊,使企业不致因招收女工而带来效率和效益的损失。女性在家庭和生育方面担当的责任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感激,女性在这方面的付出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女性为此给劳动带来的成本应该由全社会分担。

2、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建立女性就业维权职能部门

政府应该建立女性就业维权职能部门,以促进女大学生就业,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环境。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推动女大学生就业,比如开展维权宣传讲座,接受女性就业歧视等的投诉,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对困难女大学生就业给与指导和援助。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公共管理职能,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广泛开展便民服务,支持女大学生就业。

(三)法律建设方面

1、制定促进就业法律法规

我国法律法规关于保护女性就业的内容比较欠缺,在宪法、劳动法等部门法中劳动权利保护只有大体上的规定,不足以明确女性就业权益,有必要制定促进就业法律规范,细化女性劳动权益保护,具体到歧视的概念和侵权行为的构成等内容。女大学生就业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保障充分行使合法权力,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填补这方面法律空白。

2、明确侵权法律责任,增加可操作规定

虽然现行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因为性别而提高录用标准,但是并没有明确一旦违反这些规定应负起怎样的法律责任;加之没有可操作性的维权程序规定,没有专门的权益保护监管机关,女大学生在就业中权益受损害屡屡发生,因此立法部门应该在相关立法中明确用人单位侵权的法律责任,增加可操作性的规定,使法律能真正得到实施,提高其严肃性和实效性。

(四)教育改革方面

1、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教育

在高校教育方面,应该重新面对客观上性别差异的问题。在淡化男女差异以求共同的良好发展的意识下,教育却逐渐忽视甚至无视女生的智力体力特质和发展的潜能与优势,容易造成模式化、低质量,降低了女生的竞争力。因此,学校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改革上,一方面尝试根据女生的特质开展特色课程,发展女生的个性教育,培养内外兼修的优秀女性;另一方面根据女性的性格心理优势,提高女性在擅长的领域的技能水平。

2、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建设就业信息渠道

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了解社会需要并及时反映到教学工作中;组织各种活动为用人单位和女大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为女大学生展示风采创造条件;建设就业信息渠道,及时提供女生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

3、指导女生职业规划,加强女生心理教育

对即将面临找工作的女大学生,学校应指导其做好职业规划,开拓其就业思维,培养其理性思考和选择能力。为女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为其顺利走上社会走上岗位进行心理调适和思想教育,提高女大学生面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解决能力。

(五)女大学生自身方面

1、自主自强,追求自身价值体现

女大学生应该打破传统的陈旧观念,树立自主自强意识,追求自身价值体现。要开阔眼界和胸襟,与时俱进,坦诚面对人生和理想,增加奋斗精神和拼搏勇气。

2、打好知识基础,提高专业素养

女大学生应该发挥耐心细致的优点,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只有掌握知识拥有智慧的女性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和尊重,而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才能积极应对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女大学生要成为专业人才,提高在就业结构中的地位,必然能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3、培养实践能力,积极适应社会

传统教育造成女生动手能力差,社会经验缺乏,不少用人单位对女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持怀疑态度。因此女大学生应该加强社会实践,踏实肯干,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还应积极适应社会,不能逃避于自己构想的完美世界,多与社会接触,加强人际交往,学习女性成功者的经验,展示优秀女性的风采。

4、内外兼修,提高综合素质

女大学生应学会认识自身优缺点,提升综合素质,努力做到内外兼修:品质与学识、优雅与智慧、魅力与气度„„只有在突出女性优点的同时,不断提升其他方面的竞争力,才能灵活应对社会潮流。除了学习,应重视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等基本素质,进一步发展才艺技能等其他素质。

5、端正就业观念,开阔就业思维

对于即将找工作的女大学生来说,端正就业观念很关键。观念不同,一切事物的判断选择也很不同。应该放弃不切实际的期望,克服安逸享乐的惰性,理性地选择就业,无论是职业的类型、所处的城市、发展的前景等等都应该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作判断,不能好高骛远又不够努力自信,更不能被动、逃避。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的职业,女大学生应该放宽就业思路,不要局限于一小部分选择,不要停滞在拥挤的路上,当出现困难时不妨及时调整,多方面思考发掘,一定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将实现人生价值和现实要求统一起来。

正如前文所述,就业问题事关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合理解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民生问题 6 得到保障,才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昂首阔步,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从以上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的探讨中,我们不难发现,和谐社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如经济、政治、文化等等,都能对女大学生就业起促进作用,因此,这些问题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只有将女大学生就业和其他方面的矛盾解决好,才能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从而保护个体的利益。

相信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一定能得到妥善解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文明法治的重要进步,也为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力量,展开和谐社会的盛世篇章!

参考文献:

[1]冯 皓.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11月第24卷第6期.

[2]潘锦棠.完善女性社会保障,促进女性公平就业.中国妇运,2002年2月. [3]周晨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公共政策选择.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第20卷第1期 2006年2月.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分析

一、就业形势严峻

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这是一组来自教育部且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

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6月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超过80%,2002年底就业率降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73%,2005年72.6%,近几年就业率也维持在70.6%左右。一增一减,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且在今后若干年内都不容乐观。

二、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一些长线专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在人才分布上,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山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比例差距也很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三、知识陈旧,转化率低

一份调查报告反映,60%企业认为,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在对2000多名已毕业的大学生调查中,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陈旧,要想在所学专业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还得自己通过上网、到书店、去企业、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新知识。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用来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上大学学什么,读大学读什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

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体力,工业经济时代就业靠技能,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知识的转化率。大学生在市场中与来自各个群体的人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岗位,核心竞争力是学得多、学得快并且转化率高。

四、准备不足,职业目标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要考虑自己的生涯发展和职业前程问题。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确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0%的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抱佛脚”,有很多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

生涯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碰运气。没有求职目标,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抱怨用人单位不给

他们机会,可是,用人单位可能会反问:“你自己没有求职目标,自己都不知道你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们花钱招你来做什么?不会让你到我们单位来再上一次大学吧!”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应该从入学前就应做生涯规划,在确定所学专业前,进行自我评估→生涯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行动计划与目标→执行→评估与反馈,经过这样一个流程,并在在校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完善和补充,按照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社会需求做好准备。

五、理念滞后,能力危机

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指导就业的理念也存在四大误区:

一是“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一些同学把留学作为首选,由于不考虑对留学专业是否有兴趣,专业的就业前景等问题,结果“海归”变成“海待”。

二是“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 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新增产值76%是中小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和创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中小企业也有较大发展空间,在提供创造能力平台,个人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易于产生成就感等方面不亚于外企。

三是“创业不如就业”。近年来政府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但是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四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但别无选择。社会实践证明,有些专业本、硕、博连读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发达国家对一些专业限制连读,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方允许读研。人才市场反映,近年来研究生与本科生同时进入市场竞争,硕士生找工作成功率也开始下降。

能力是个人就业的核心支点,职业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我们在日常人才市场运行中发现,就业率高的毕业生,自身的职业能力都比较强,这些大学生平时很注重自己适应性的培养;按就业岗位说明书指标进行修炼;不断增强自己与目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善于挖掘自己从事岗位工作的潜力,使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变得并不十分困难。

六、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十八岁标志着人生进入了成人阶段,“独立”这一概念应是很强的,近年来我国也经常组织“成人节”、“成人仪式”,宣传鼓励青年人成为社会上有用之人。而在现实生活中,“独立”表现在青年人身上是小事自己做主,大事还得家长拿主意,我国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志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

我们经常看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大学生后面大多有家长陪伴,与用人单位谈话,家长急于先介绍,这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意向成交率。在发达国家,到十八岁生日时,家长就会主动提醒,“孩子,从今天起,自己的事要自己拿主意,自己处理问题。”我们的大学生自己做了一件独立完成的大事,家长反而说道:“哦,小子长大了,告诉你,长出胡子也是我的儿子。”这种反差,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年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七、急功近利,就业心态浮躁

虽然就业形势严峻,可是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相互攀比,追求名利的现象,就业心态浮躁。实际上,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但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就有一定的难度了。而部分大学生自身对就业所持的浮躁心态更加大了自己的就业难

度,毕竟理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求大轻小,希望进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对小城市、小单位、小岗位不感兴趣。

前程无忧的调查显示:上海、北京和广东成为2006应届毕业生最愿意工作的地区(地区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其次为浙江省和江苏省。

大学生除了只愿意留在少数大城市就业外,还对公务员岗位异常热衷。2008年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极为激烈,通过报名审核人数达80万,竞争比例平均为1∶60,远远超过2007年1∶50。

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超过了高考和研究生招生考试,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的理由很简单:有权力,名声好,待遇高,有保障,又可以留在大城市,是既风光、又体面的好职业。

一些大学生追求名利、贪图享受,渴望一夜致富,过上有房有车的日子,还没开始挣钱就奢望能享受生活。有的学生在面试的时候,经常与用人单位为了薪水讨价还价,许多用人单位抱怨招到踏实肯干的大学生可真不容易。

有一些商业性公司,冒称可以快速让学生找到工作,在职业生涯教育讲座中,忽视大学生内在素质的提高,过于强调求职技巧重要性。实际上,这是对大学生的误导,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没有内在实力,仅仅通过“包装”可能会得到面试的机会,但要通过严格的笔试和复试关就没那么容易了。

八、就业效率不高,缺乏求职技巧

有许多大学生平时学习努力,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但找工作的过程同样存在问题,开始找工作的时候,雄心勃勃,经过几个月的就业苦战后,逐渐心灰意冷,究其原因,很多学生是缺乏就业技巧和指导。有人可能会说,写简历、面试有什么难的,可是小小的简历里却藏着“大学问”。

西方国家的大学生对写简历、面试等求职技巧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中国的学生,他们花在写简历、准备面试的时间也大大多于中国学生,他们往往会针对求职的目标单位,撰写不同内容的求职简历和自荐信,充分地说明自己能够胜任招聘单位的岗位。我们的很多大学生发简历时,是一份简历满天飞,即写一份内容相同的简历,投给想投的所有单位。如果你是用人单位人事经理,你会把面试机会给那些对自己的单位和岗位一无所知的求职者吗?前程无忧的调查也说明了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求职技巧:“企业认为,学生简历普遍内容冗长,无关联信息较多,套用时下流行的词汇。毕业生的简历先要经过海选,长篇幅的简历很难过得了这一关。此外,如果简历中出现拼写、语法错误和措辞不当,把企业、收件人和职位名写错,将直接导致应聘的学生失去下一轮面试的机会。”

有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自己的文笔不错,写的简历自己感觉不错,洋洋洒洒写了五六页,可总是接不到用人单位的面试通知,为什么?因为你写的简历不符合“要求”,并不是人事经理希望看到的简历,简历的写作是比较讲究的,你需要学习或向有人事经验的专业人士求教。

面试,同样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有许多同学,好不容易得到了面试机会,可是因为不懂面试流程和规则,面试前不做任何准备,面试时又不注重细节,同样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现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挑选越来越重视,面试的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专业,面试的种类也五花八门,有压力面试、结构化面试、小组面试和案例面试等等。如果同学们对此一无所知,面试时被淘汰的概率就可想而知了。

九、夸大就业压力,就业消极被动

目前,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受到国家、社会、家庭的普遍关注,有些人过于夸大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这种思潮大大地影响了正在就业的大学生。尤其是一些大学生在经历了找工作的四处碰壁后,由积极变为消极,由主动变为被动,甚至开始抱怨自己生不

逢时,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抱怨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抱怨自己长相不好等等,为自己找不到工作找借口,而最终放弃就业,成为“后大学生”,即一些毕业了仍然住在学校附近,不急着就业的“大学生”。他们通常以明年继续“考研”为“目标”,表面上是一批为了美好前景而奋斗的热血青年,实际上是意志品质薄弱,逃避就业的弱者。当然其中也有少数意志坚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真正考研“坚持者”。

我们不鼓励毕业后不就业,应该选择先就业积累实践经验,越不就业对社会就越不了解,也越没有实践经验。如果再花一年的时间准备,再考不上研究生又怎么办呢?那时,可能会使自己的心理负担加重,自信心下降,会加大找工作的难度。

十、大学生对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法则认识不足

现在,有些老师和大学生都在质疑我国的扩招制度,我们以为这大可不必,为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现在身处于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的特性是什么呢?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竞争,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

过去,由于国家的经济所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缓慢,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自然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上,现在近四分之三的同学都能上大学,就是得益于扩招,否则多数人只能拿一个高中文凭。过去大学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现在,大学毕业生人数是过去的四、五倍,一些大学生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另外大学生多了,用人单位希望挑选一些综合素质好、学习好、能力强并且有实践经验的同学,不也很正常吗?抱怨用人单位也是没有用的。

那些平时在学校只会死读书的人,天天上网聊天、打游戏的人,贪图享受的人,懒惰的人,沉醉在爱情中而荒废学业的人,自理、自控能力差的人,自私自利的人,不知道关心别人的人,不会尊重别人的人,考试作弊的人,喜欢“啃老”的人,不能吃苦的人,做事不踏实的人,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人,喜欢找借口的人,没有责任心的人,只知道索取不知奉献的人,喜欢呆在学校不愿意毕业的人,他们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一点也不会让人感觉到意外。

我们也并非说所有找不到满意工作的同学都是上面一类人,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属于上面类型的人。有些同学会认为自己很努力,但你努力的方向正确吗?如果方向错了,你的努力不一定会换回好的结果,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该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儿,朝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方向努力,这才是你该做的事情。

职场中流行一句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在大学里是不是该流行“今天在校园里享福,明天在校园外受罪”?我们今天不为将来做好准备,明天也别指望工作从天下掉下来。

第五篇:2014年就业难原因分析

1.关于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由于本学长暂未开始实习,所以尚未遇到实习中的问题。据估计可能的问题有:A.专业知识不熟练;B.不善于处理职场人际关系;C.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经验存在困难;D.实习期间还要兼顾学校的各项安排,比如期末考、毕业论文、各种强制性参加的讲座等等,以至于力不从心。

2.关于当前就业形势。简单地说就是:不容乐观。目前为止我院毕业生已找到工作的估计为三分之一左右,而且还不一定都是令人满意的工作。据说每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将有699万高校毕业生,创历年新高,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预计将达到727万。有限的工作岗位和因大学扩招而急剧增加的毕业生数量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预计还会持续3-4年,所以2012级不能幸免。

3.关于专业不对口。据悉这一状况在经济学院较少。因为社会对我院各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企事业单位、银行、公务员、出国留学、考研以及自主创业等留给我院应届生选择的出路较多。少数专业不对口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本人兴趣爱好、个人能力受限等原因所致。

4.关于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就业难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简单分析如下:

A.国家就业大环境不容乐观;B.学校就业工作尚不到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校组织的招聘会、吸引的资质良好的企业较少,造成我校学生求职应聘总是要到其他大学去(主要为福州大学,部分会到厦门大学参加);C.社会上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的待遇普遍偏低,实习工资一般在2000以下,正式工资一般在4000以下,而应届毕业生认为自己读了大学,不能像一般初、高中毕业生那样,对待遇以及工作的要求一般较高;D.我校多数毕业生能力一般,尤其是专业知识普遍较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我校较注重开展各项课外活动,学习氛围较差。而求职过程中,在笔试、面试环节,均会涉及到专业知识,但据多数人反应,被提问到专业知识的时候一般都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在此提醒各位学弟学妹,如果毕业有志于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学好专业知识还是很重要的。一些必要的证书,如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等不可或缺。自己也可以利用假期等时间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活动,对就业也会有一定帮助;E.毕业生求职心态存在各种问题。部分毕业生信心不足,或者刚开始信心满满,在经历了一些失败后便心灰意冷;多数人热衷于大公司大企业,看重待遇水平,注重眼前利益,轻视职业长远发展;绝大多数人对自身定位不清晰,不明白自己喜欢什么,就业目标不明确,同时报了多家银行、国家公务员、省级公务员,而且不停地滥发简历,参加各种类型招聘会的人大有人在,以至于不能专注于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投得很多,失败率也很高。

下载社会学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学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英语)[★]

    Nowadays, more and more university graduates complain that graduation does not equate to employment. They experience great difficulties finding satisfactory job......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大学生专业结构性失业突出,个别专业严重供大于求持续性造成了大学生失业,2007、2008届本科半年后失业......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如何解决

    形势政策作业: 结合自己找工作的经历,谈谈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少于200字)随着大四毕业将近,各大学校校园招聘已逐步展开。结合自身的几次应聘经历,我......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用人制度环境下,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成为......

    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及分析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及分析 山东艺术学院张学星 摘 要: 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带有战略性的民生问题。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找出社会、学校、学生各个层面 的问题,据......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现在大家都在说,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这一点从人们的学历越来越高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大学生多了,或者说高学历的人多了,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开始慢慢浮现出来,那就是大学生的就......

    女大学生就业难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公共政策分析 新闻: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9日表示,就业是民主之本,我国非常重视女大学......

    中国就业难原因

    中国就业难原因 1. 劳动力供求总量的影响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是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 的自然资源、1.85%的知识技术资源、1.83%的国际资源来为占世界26%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