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破解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破解
摘要: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现,大学生就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就业组织机构的重视。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已成为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谨就我国大学生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进行剖析,积极主动地探索应对之策,以期改善和完善高校的就业教育现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07-02
一、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国家的部署,各省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把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各高校积极深入研究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财力、人力、物力的保障。但最近几年,由于高校扩大招生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大学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呈现出结构性失业和选择性失业的两难局面。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的一道特殊难题,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社会因素
1、供需矛盾
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逐年递增,使得大学生就业成了突出的大难题,不断扩招的大学生,源源不断地涌向社会,势必会出现大学生供过于求、人才过剩的现象。然而,就业矛盾并不单指大学生过剩,还受到我国具体国情的影响。我国人口众多,分布广泛,不同区域的发展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仍然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想去发达地区工作,不愿意留在贫穷落后而且人才稀缺的地方,因此,就产生了大学生职业期望与市场供给的矛盾,这种供需矛盾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冲击,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
2、就业政策体系不完善
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包分配、包工作”就业体制,形成了由国家宏观调控、各地政府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受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就业制度改革还处在继续深化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如就业制度改革不配套、供需信息不畅、就业公正性不够等,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上的很多误区,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产生了巨大冲击。
3、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过高要求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高学历,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有本科生做,本科生可以做的事要硕士生做。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还有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二)学校因素
1、高校学科设置不合理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高校学科设置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学校没有根据社会的需求设置课程,而是按部就班地实行旧一套的学科专业设置,使得毕业生刚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困境。高校的职责是负责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便要加强培养力度,不能只追求眼前利益,盲目扩招,忽略了学科和专业的设置,最终只是培养了一批批整齐划
一、能力平庸的大学生。
2、学校开展就业教育投入不足,专业师资缺乏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基本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教育指导课程,但在师资、设备、经费投入方面均存在不足,与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和要求相差甚远。从未进入社会锻炼的大学生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对于毕业后的工作往往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而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从事就业教育的教师多为兼职教师,主要为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就业教育管理者、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和政治思想辅导员,大多未经过系统的就业教育培训。即使开设相关课程,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深刻分析社会现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深入了解和启发。缺乏对学生求职观、职业道德、成功观念的指导,这就使得部分毕业生在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不知所措,无法正确评价自己。
(三)大学生自身因素
1、自卑心理
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不愿意接近陌生人,不愿意和别人沟通,过于拘谨、优柔寡断、悲观失望,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学习成绩优秀却没有相应的实践经验,理论丰富却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因而在面临毕业的时候,觉得用人单位都很挑剔,自己肯定不会被录用,面试的时候不敢主动推销自己,胆怯的心态溢于言表。尤其是家庭环境不好的同学,就更加乐观不起来,他们总是想象别人会瞧不起贫穷的自己,面对激烈的竞争,丧失了竞争的勇气,习惯于临阵退缩,因而失去了很多就业的好机会。
2、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
一方面,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等等,把薪酬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甚至出现“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就业观念以及“有人无业就”或“有业无人就”的结构性失业现象;另一方面,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存在严重的“城市倾向”,“白领倾向”,“金钱倾向”。
3、职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大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的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导致大学生工作不适应的主要因素。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有些毕业生渴望涉足很多领域,学习很多知识,但博而不专,虽然表面看起来什么都懂,其实内部很虚弱,每一项能力都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外强中干,结果事业一事无成。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与措施
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与社会、学校等参与相互补充而构成,针对解决大学生就业而形成的一个体系,其基本要素是政府、学校、企业、职业介绍机构和学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的客观调控,用人单位的配合支持,更有赖于高校办学实力的增强和培养力度,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只有形成各方高度重视、共同努力、相互协调的合力,才能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宏观调控,积极引导,构建政府服务体系
政府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进行研究和预测,并根据预测做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引导,调整高等教育布局,调整招生数量和专业分布,使高等教育与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对一些社会需求不大、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应控制招生,甚至停止招生。此外还要通过制定相应的就业政策,对就业市场和毕业生整体流向进行控制,以达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方面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采取政策鼓励大学生从事特定的职业,鼓励部分毕业生到特定地区、行业和单位就业,如国家推出的“村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政策,就开辟了一条为西部引进人才的新途径,拓宽了大学生就业渠道。针对在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组织中就业和灵活就业的毕业生,要按照规定,在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维护其合法权益。要深化人事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缩小企事业单位之间待遇的差别,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型企业单位工作,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
(二)提升素质,搭建平台,构建高校服务体系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使他们既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有实践动手能力;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有组织管理和沟通协作能力;既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也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合作能力,为大学生成功就业,顺利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多样的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文化活动,在确立目的、制定计划、选择方法、执行决定和开始行动的整个过程中锤炼意志、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最终形成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思雏品质。在知识准备上,学校应当改变偏专业知识准备的倾向,相应地增加人文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全方位知识准备;再如在能力准备上,学校在各级学生干部选拔任用时同等条件下应当鼓励以锻炼其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以提升大学生全方位就业能力准备。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大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及时清除学生的负面情绪,为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提供保证,也即是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2、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高校要建立集教育、指导、服务于一体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广大在校学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为此,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重点关注、重点指导、重点培养、重点服务、重点推荐五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明确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信息化、市场化、全员化目标,拓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职业生涯规划。重视就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与企业建立良性沟通渠道多走访用人单位,创建和学校专业相关的实践就业基地,让学生平时多参与企业的实践,缩短与企业距离和要求。动员全校教师参与就业工作,建立招聘企业资料库。利用全校教师的人脉资源,动员教师每年联系2个招聘单位,将招聘单位的信息建立资料库,作为学生实践、就业的平台,这样可以大大锻炼学生、促进学生的就业。
3、完善自我,转变观念,构建自我提升体系
大学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降低期望值,树立多元化就业观,及早形成一个明确的择业目标。通过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做人”的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T”型人才,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强化创业意识,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自身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之,我们应当正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因势利导地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实现在政府宏观管理和调控下,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形成于它们之间的就业市场建立起密切联系,推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推进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N].黄山学院学报,2007,10(15):1.[2]赵兰芳,蔡永铭,吕小迅.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N].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33(1):96-98.[3]叶腾芳.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自身因素分析与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09,31(1):175-177.[4]顾红.当代就业教育的内涵及作用[J].机械工程学报,2003,(2):41-43.
第二篇: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顾焙凡
01211103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难问题日趋严重。当前,我大学生出现就业困境的深层原因在于:整体社会就业差强人意、产业结构变迁与就业结构调整滞后、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学校学生的就业指导欠缺、学校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自我定位存在问题、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学业不精等。应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社会、学校及大学生自身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增加就业,使大学生能够人尽其才,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就业
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踏上社会的经历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都喊着‘找工作难,找份好工作更难!’根据社会现状我们不难相信,当代大学生确实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形势,这一度引起了在校大学生的迷茫和恐慌,但是恐慌归恐慌,我们必须冷静下来分析,面对就业压力,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如何积极地应对就业难的问题。
美国金融危机已经使得中国出口形势恶化,而内部消费需求又短期难以提振,这将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继而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减少,最终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面对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对于国家而言,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重点培养的各方面人才,只有得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拥有发挥聪明才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也有利于社会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这不仅可以享受自己通过劳动得到的物质成果,而且能够得到知识和技能的充实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通过分析当前经济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了解当前国内的整个就业局势、相关信息动态,让毕业生详细掌握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应当前的就业状况以更好的实现就业。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其关键。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根本不存在就业难问题,他们只要接受国家分配就行。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推进,就业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直到以市场为导向,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出台之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才浮出水面,并愈演愈烈„此外,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的数量多的多;而且,目前这个差距还在逐年地增大。
此外,人才的培育基地——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占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然
而理论功底及其相应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政策虽然使更多的人可以享受高等教育,但是却进一步稀释了大学现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工作的转换,大学生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自身原因
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好的领导,不一定接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他们仍旧可以获得漂亮的业绩;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领导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依靠理论,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而在实际中,有的情况和理论中并不一样。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就业时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不能将自己的希望定的太高。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改善就业结构
要充分利用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多的特点,继续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我国的发展潜力还很大,开拓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还大有可为。发展第三产业不要只盯在发展商业、特别是建大商场上。据有关部门分析,国内不少大城市大型商场的数量已大大高于欧美大城市的水平,这样下去不仅不能加速发展,促进就业,反而会造成新的结构失衡与职工下岗。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要多搞“便民店”,不要盲目发展“超市”,要开拓各种服务于家庭生活,包括针对特定人群、特定需要的项目和就业岗位。
2、继续推进企业改革,稳定企业的就业需求
要按照中央关于“抓大放小”的要求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深化企业改革。一方面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促进国有企业转换机制,增强活力并落实其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研究实施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就业角度看:一是小企业数量大,在就业总量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是小企业投入少,经营与就业方式比较灵活,有利于活跃劳动力市场;三是小企业通常与大企业保持密切的协作关系,小企业的存在支持了大企业的经营,间接保证了大企业的就业;四是在市场竞争中,大企业转型困难,面对市场缩减往往只能采取裁员措施,且动辄裁员数千人以至上万人,对社会就业影响很大,而小企业调整对就业振动小。为了防止以大欺小,维护公平竞争,要限制大企业、大集团的过分扩张与垄断。要推行保护小企业经营与发展的财经政策与社会政策,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推动小企业在改制与发展中吸纳更多的社会劳动力,发挥小企业吸纳就业的社会作用。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
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5、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
6、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因而,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相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不仅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而且对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使大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小结
合理配置有效开发好大学生资源是我国人才战略中的重要工作,大学生就业难是中国社会转型与高增长的短期不平衡问题在就业领域的一个显现。由于这种不平衡不仅带有经济性,还带有社会性,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必须将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并统一到“就业优先”的战略选择上。
只有做好上面的6点建议,才能达到“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完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1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引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第十一章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丁宁宁,葛延风.构建和谐社会——30年社会政策聚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2]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黄炜,岳素娜,张才纯.大学生就业不难[M].科学出版社,2008.[4]周航.大学生就业与创业[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三篇: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顾焙凡 01211103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难问题日趋严重。当前,我大学生出现就业困境的深层原因在于:整体社会就业差强人意、产业结构变迁与就业结构调整滞后、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学校学生的就业指导欠缺、学校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自我定位存在问题、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学业不精等。应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社会、学校及大学生自身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增加就业,使大学生能够人尽其才,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和谐社会
大学生
就业 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踏上社会的经历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都喊着‘找工作难,找份好工作更难!’根据社会现状我们不难相信,当代大学生确实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形势,这一度引起了在校大学生的迷茫和恐慌,但是恐慌归恐慌,我们必须冷静下来分析,面对就业压力,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如何积极地应对就业难的问题。
美国金融危机已经使得中国出口形势恶化,而内部消费需求又短期难以提振,这将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继而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减少,最终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面对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对于国家而言,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重点培养的各方面人才,只有得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拥有发挥聪明才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也有利于社会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这不仅可以享受自己通过劳动得到的物质成果,而且能够得到知识和技能的充实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通过分析当前经济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了解当前国内的整个就业局势、相关信息动态,让毕业生详细掌握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应当前的就业状况以更好的实现就业。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其关键。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根本不存在就业难问题,他们只要接受国家分配就行。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推进,就业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直到以市场为导向,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出台之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才浮出水面,并愈演愈烈„此外,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的数量多的多;而且,目前这个差距还在逐年地增大。
此外,人才的培育基地——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占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然而理论功底及其相应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政策虽然使更多的人可以享受高等教育,但是却进一步稀释了大学现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工作的转换,大学生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自身原因
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好的领导,不一定接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他们仍旧可以获得漂亮的业绩;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领导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依靠理论,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而在实际中,有的情况和理论中并不一样。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就业时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不能将自己的希望定的太高。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改善就业结构
要充分利用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多的特点,继续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我国的发展潜力还很大,开拓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还大有可为。发展第三产业不要只盯在发展商业、特别是建大商场上。据有关部门分析,国内不少大城市大型商场的数量已大大高于欧美大城市的水平,这样下去不仅不能加速发展,促进就业,反而会造成新的结构失衡与职工下岗。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要多搞“便民店”,不要盲目发展“超市”,要开拓各种服务于家庭生活,包括针对特定人群、特定需要的项目和就业岗位。
2、继续推进企业改革,稳定企业的就业需求
要按照中央关于“抓大放小”的要求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深化企业改革。一方面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促进国有企业转换机制,增强活力并落实其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研究实施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就业角度看:一是小企业数量大,在就业总量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是小企业投入少,经营与就业方式比较灵活,有利于活跃劳动力市场;三是小企业通常与大企业保持密切的协作关系,小企业的存在支持了大企业的经营,间接保证了大企业的就业;四是在市场竞争中,大企业转型困难,面对市场缩减往往只能采取裁员措施,且动辄裁员数千人以至上万人,对社会就业影响很大,而小企业调整对就业振动小。为了防止以大欺小,维护公平竞争,要限制大企业、大集团的过分扩张与垄断。要推行保护小企业经营与发展的财经政策与社会政策,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推动小企业在改制与发展中吸纳更多的社会劳动力,发挥小企业吸纳就业的社会作用。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 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5、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
6、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因而,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相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不仅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而且对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使大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小结
合理配置有效开发好大学生资源是我国人才战略中的重要工作,大学生就业难是中国社会转型与高增长的短期不平衡问题在就业领域的一个显现。由于这种不平衡不仅带有经济性,还带有社会性,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必须将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并统一到“就业优先”的战略选择上。
只有做好上面的6点建议,才能达到“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完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1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引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第十一章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丁宁宁,葛延风.构建和谐社会——30年社会政策聚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2]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黄炜,岳素娜,张才纯.大学生就业不难[M].科学出版社,2008.[4]周航.大学生就业与创业[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英语)
Nowadays, more and more university graduates complain that graduation does not equate to employment.They experience great difficulties finding satisfactory jobs.What is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There are reasons here.Frist,as the job market gets shrinking, but jobs which society provided is limited.Second,it's easy for some students to find work.But the fact is that some students think the salary is so low that they don't want to do the job, they except to find a easy work with a higher salary.Third, with more students get into university, there's no shoreage of a appropriate /suitable employee,so,graduates face fierce competition.As far as I'm concerned, pressure is not only an obstacle but also a motivity.Students who are in colleges must work harder than before to keep their competitiveness.Only in this way shoud we adapt the competitive society.I believe throughtheir hardwork they'll get a satisfied job.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大学生专业结构性失业突出,个别专业严重供大于求持续性造成了大学生失业,2007、2008届本科半年后失业率最高10名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文学、法学、医学和教育学等专业大类中。其中中医学和运动训练连续两年都是失业率最高的十个专业。
大学生就业难吗?现实当中,由于就业难,不少大学生纷纷回炉短训,2009年9月曾有媒体报道“哈尔滨大学生‘回炉’短训就业受宠”,新年伊始,广东曝出“技校生就业好过大学生”,“企业争抢技校毕业生,造成人才提前‘脱销’”等类似的新闻。即学即用的技校培训PK大学教育,学子们心寒之余,不得不“识时务者为俊杰”,纷纷加入“回炉”培训的行列。曾经有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大学生“回炉”技校是一种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然而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凸显,大学毕业生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回技校 “充电”的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同,“回炉”大学生也从当初的“个别现象”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群体。大学生就业难吗?据3G梦工场就业指导老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已达20万,并且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未来5年内,合格软件人才的需求将远大于供给。2009年,我国软件人才的缺口已达42.5万,其中尤以JAVA人才最为缺乏。大学生就业难吗?根据IDC的统计数字,在所有软件开发类人才的需求中,对JAVA工程师的需求达到全部需求量的60%~70%。同时,JAVA工程师的薪水相对较高。通常来说,具有3~5年开发经验的工程师,拥有年薪10万元是很正常的一个薪酬水平。80%学员毕业后年薪都超过了5万元。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欲成为JAVA工程师,最便捷的一条路就是参加以实战项目为主要教学方法的JAVA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有效地缩短同企业具体用人需求之间的差距。
大学应届生就业难,不止是难在无工作经验,岗位少竞争大。同是应届生,同是无工 作经验,同是同样的大环境下,为什么有人找不到工作,有人找的到好工作呢?所以大学 生职业生涯规划顾问认为,前面的因素是可能会对就业有影响,但是大学应届生求职更欠 缺的是对自己以及职场难以正确把握,不清楚自己的优劣势以及对于工作的适合度放到职 场上哪个行业岗位才是适合的,可以切入的,有发展的。当然,求职技巧也是很重要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对于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