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原科技大学校庆征文活动通知
太原科技大学校庆征文活动通知
2012-03-29 11:18:00 来源:
太原科技大学校庆征文活动通知
2012年10月,太原科技大学将迎来60周年华诞,为了回顾太原科技大学60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太原科技大学美好前景,按照学校整体安排,由校工会组织举办有奖征文活动。为了保证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让更多关心太原科技大学广大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和师生员工投入到校庆活动中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了解科大建校60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和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提高科大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二、征文对象
1.关心和支持科大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
2.太原科大工作和学习的科大校友及师生员工。
三、征文内容
1.回顾太原科技大学各个时期的重大变迁、发展成果和学校文化,记述与发展历程有关的自己亲历的事件或人物。
2.追忆太原科大校园生活点滴,抒发师生、同窗情谊。
3.寄语科大,祝福科大,描绘科大美好未来。
四、征文时间
征文从2012年4月开始,6月30日结束(电子邮件以发出时间为准),截稿日后不再受理来稿。
五、征文要求
1.文体不限,长短不拘,须客观反映事实。鼓励撰写自己亲历的人和事,可以是涉及科大改革发展重大事件的回顾,也可描写自己在科大工作生活的逸闻趣事。
2.文稿只需提供电子版。电子版须以word文档、4号宋体格式。征文稿请注明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及部门、联系电话等信息,并附作者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突出在科大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并附本人工作照、生活照、标准照1—2张)。来稿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3.提交电子文稿请发至peixiaoliang@tyust.edu.cn,手稿请在工作时间送达校工会办公室,来信主题请注明“校庆征文”校工会收;联系电话:0351-6998052,6998123联系人:马致豪(手稿负责人)、裴小亮(电子稿件负责人)。
六、征文评奖
1.征文经审核修改后将按照来文时间顺序上载校庆网专栏。征文结束后,太原科技大学将邀请有关专家成立评委会,对征文进行评审,一等奖每人奖励1000元,二等奖500元、三等奖200元,组织奖500元。
2.获奖情况将于9月初太原科技大学“教工之家”网站上公布,并举行颁奖仪式。请来稿作者上网关注。
http://www.xiexiebang.com/gonghui/index.aspx
3.评委会经过评选,选出优秀稿件。从2012年9月起在《太原科技大学校报》、《太原科大教工》开辟专栏陆续发表,特别优秀的稿件向社会媒体进行推荐。
七、注意事项
1.征文稿必须是本人原创,一经发现有剽窃行为,立即取消其参评资格。征文稿件若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等行为引起纠纷,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自己承担。
2.本次征文活动由太原科技大学校工会组织管理,校工会对本次征文活动相关事项保留最终解释权。
第二篇:太原科技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班级:电气092201H
姓名:李金石学号200922050109
第一作者联系电话151351767
31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李金石学号:200922050109
摘要: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大学毕业生的压力前所未有。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去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就暑假期间,对唐山市区以及周边县区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更深入的了解未来自己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压力,职业生涯
正文: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中国每年约有6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参加求职,但是面对中国七亿多的从业人员,这显得有些微不足道。那么为什么大学毕业生还会出现非常不乐观的就业形势?为什么大学毕业生会一职难求而企业又是难招一人?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的去向又是如何?在暑假期间我就这些问题对唐山市区以及周边县区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调查。
我采取的调查方法主要是与人交谈和网络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就业竞争激烈
在我的调查中,被调查者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尽管有些人当前学的专业和未来工作可能不对口的情况下,他们大多数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由此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面对就业竞争不断的加剧事实,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大多数人认为在2000元左右。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对大学生的影响。
我们的人力资源稀缺,尤其是大学生。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
网上资料调查显示,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而失业的工人;农村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城镇新增劳动力(包括大学毕业生)。前两种人或有丰富的劳动经验和社会
阅历,或可以提供廉价的劳动力,这对于涉世未深、能力浮于理论之上、社会经验和办事能力均显不足的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是相当大的一种压力。首先,由于中国不成熟的企业结构,导致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量不足,出现了供远大于求的情况。还有部分用人单位存在用人误区,不切实际的追求高学历,而忽视了大学生的真正的能力。同时,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间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中小型企业是大学生的主要去向,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之一就是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守旧观念外,民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政府收费项目多,致使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存活,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过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尤显激烈。
二 就业结构不合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就业结构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偏低且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过低。这种不合理的就业结构是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弹性系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第一产业的就业数量远远超过了其自身对劳动力的需求。由于制度性的障碍,使我国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流动很不充分的状态,造成了劳动力大量积压。
第二产业的就业数量基本没有增加。我国第二产业技术装备水平长期偏低,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较大。近十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采用,第二产业出现了对过剩人力的排斥,就业弹性系数不断下降。
第三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受到制约。统计数据表明,在第一、二产业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吸纳就业能力弱化的同时,我国第三产业业在促进就业方面虽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尚不能抵消前者对总体就业弹性系数的影响。
三 职介市场
职介市场发展不完善,其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从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就业岗位与大学生劳动者互相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岗位匹配成功率降低。2007年上半年全国劳动力市场平均月最大岗位匹配率仅为0.6%,平均月最大求职成功率为0.74,这就意味着30000的岗位因找不到合适人选匹配,有约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岗位。由此可以看出,职介市场存在着突出的供需结构性矛盾。
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上,政府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虽然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难以满足日益庞大的就业群体个性化、多样化的就业需求。同时,黑中介的存在和部分职介的违规执业,不仅使大学生求职者和用工企业蒙受了精神、物质损失,更降低了职业介绍服务行业的社会信誉度。
目前有些非公职介还在从报纸、杂志、网络和信息公司获取岗位信息,导致这些机构普遍规模小、发展不平衡。
四 知识结构的缺陷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有一半的大学生对当前教育模式缺乏信心,说明我们学校教育模式还有待改善。教育模式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因素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课堂知识与实际不能建立联系。当前教育还是以书本为主,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高。许多同学反映不能学以致用,不知道当前学习的知识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走入工作岗位后会发现大学学的很多知识没有用上,需要用的知识课堂上没有学习过。而且我国的现在的生产模式不能给毕业生提供适合的工作环境。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
第二,教育质量有所下降。素质教育的模式本没有什么错误,但是素质教育的实施上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经常会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问题。学生在课余花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收获,时间与获取知识的比例不协调。而且略显不足的教师质量使得学生在课外不能得到老师的指导,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如果所有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解决的话,那么学生将是费时费力却收获甚微,而且老师的丰富经验不能传承。现今出现了教育产业化,歪曲的产业化教育使得教育质量大打折扣。教育可以产业化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许多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社会培训机构,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比如新东方,北大青鸟教育。
第三,对教育投资与回报之间的关系认识存在问题。对社会接班人的教育是全社会事情,是一件大事。要想社会能够不断的良性发展,对于教育是不能马虎的的。说教育是百年大计一点都不为过。对于教育的投资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对社会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五 大学生素质的问题
在谈话调查和网络调查中发现大学毕业生的自身素质也普遍存在一些的问题:
(1)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这本是一个好现象,是更多的学生有了接收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很多学校的扩招是盲目的,在不具备扩招的软硬件条件下仍然大量招收学生。但是在学生的管理上又不能完全到位。这使得从残酷紧张的高中解放出来的学生得到空前的自由,外加上缺少应有的自控力,不少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不认真,空度时日,最后混一个毕业文凭。这样毕业的学生知识缺乏,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满足招工企业的要求。
(2)存在一定的诚信问题。有一些自身素质不高的学生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大学生已经成为假证书制造商的重要客户。在考试中的作弊现象越发严重,通过购买答案来考取证书的现象似乎变得公开化。还有某些大学生求职途径上做文章。他们的个人能力并不是很强,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而是“托关系”“找熟人”,实现就业。这种不正当途径的就业使得本身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在某些紧俏的岗位上处于相当的劣势。而且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毕业生在企业招聘者心中的形象和地位。虽然这是少数人的行为,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所有大学生的就业。
(3)大学生自身定位存在偏颇。大学毕业生不同于其他就业人员,他们年轻,受过高等教育,有活力,有理想,所以对自己工作岗位的期望都是比较高的,都希望号待遇、高收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经济的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差甚大。所以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都倾向与经济发达地区,一线城市。这种就业过度集中于热点地区的现象,使这些本身就业压力就相当的大的地区,在受到如此多大学毕业生的冲击后,显得更加的不堪重负。而一些急需人才资源的地区却出现一人难求的现象。
结论
个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根本上解决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所以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现实情况下,提高和增强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中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提高自身竞争力方面可以关注以下几点:(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针对此次调查中发现的大部分大学生未对自己日后发展作出合理规划这一问题,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目前许多高校都提供了获取工作信息的途径,如专业教师的职业生涯辅导和心理测试软件,大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准确定位,选择适合的职业,并按照目标有规划地做好相关准备,避免到大四时才临时抱佛脚,没有充分的就业准备时间。
(2)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新思路。接受调查唐山市大学生中共有94%选择毕业后到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就业,相信全国其他地方的高校大学生也普遍存在同样的想法,可见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往往自我定位不准,盲目攀比,人为地抬高了就业的门槛。因此大学生自身必须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适度降低心理预期,从而切实转变“稳定、舒适、高薪和大城市”的观念,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到农村、基层和西部等需要人才的地方就业。
(3)提高自身“硬件”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这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热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负责任的态度、商业诚信、团队合作精神等这些“软能力”,秉承踏实的学习、工作理念,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使自己的“硬件”够硬,竞争力够强。高校方面也应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适时改变专业结构,改造旧专业,开辟新专业,加强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根据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普遍存在的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失衡和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高校还应强调通识,提高教学质量,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不同工作的能力。
就长远而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继续并将长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在经济危机背景下,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应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与制度安排;其次,高校要继续深化改革,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和培养计划,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同时,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积极理性的就业观,把创业作为全新的就业理念。相信,金融危机打不垮中国的精英人才,在全国各界的努力下必将开辟新的就业局面。
第三篇:太原科技大学UIT
太原科技大学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管理办法
(试 行)
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山西省高等教育强校工程教学质量项目四个实施办法》(晋教高[2008]6号)文件精神,推进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我校设立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Training,简称“UIT”计划),它是针对在校本科生开展的科学创新训练项目,是在本科教育阶段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措施。为保障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顺利展开,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实施“UIT”计划的目的:
1、落实办学定位。通过实施“UIT”计划,达到我校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进一步优化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增进师生之间的科研交流合作。通过“UIT”计划,促使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促进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合作关系。
3、促进产、学、研合作。“UIT”计划要向社会团体、企业开放,体现产、学、研合作。逐步实现计划的项目来源、经费资助多样化。
第二条
“UIT”计划项目的成果形式为具有创造性、应用性的新技术、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形成的专利、计算机软件、实验创新成果等;具有一定理论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的调查报告,统计分析报告,咨询报告等;有特色的网站建设等。提交形式为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等。
第三条
学校成立“UIT”计划领导组,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担任组长,领导组由教务处,计财处、科技处、学生处、校团委、资产与实验管理处、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等相关部门组成。领导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由教务处处长担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 “UIT”计划宏观管理工作,包括项目的立项审批、结题、成绩管理、经费、评奖等工作。
各院(系)相应成立由教学副院长(副主任)负责的“UIT”计划工作小组,负责UIT计划中立项初审、中期检查、成绩申报、成果申报等的具体实施。
第四条
“UIT”计划的课题按照理、工、文等分成几个项目类型,各院(系)学生可以在自己专业所属的项目类型内申报,优先考虑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组合申报。课题来源要求和教师的科研项目尽量结合。
第五条
为保障项目的进度,学校将统筹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各类型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和计算机房等硬件资源设施,扩大资源共享范围。
第二章
项目申请与管理
第六条
各院(系)上报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命题课题。申请教师在教务处网页的下载区下载《太原科技大学UIT计划立项申请书》,填写后,把电子文档和纸质版一并交于各院(系),项目初审由各院(系)工作小组负责,由院(系)初审汇总后统一交于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经领导组审定后公布实施。
第七条
全校在校二年级和三年级本科生根据公布项目均可申请立项,申请立项需提交“太原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UIT)计划项目申报表”,并自主确定项目指导教师。
第八条
“UIT”计划项目每年组织申报一次,每项课题由3—5名学生组成项目组,其中1人为项目负责人,其他为项目参与人,每生只能负责或参与一项在研项目。
第九条
立项后的项目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学期为阶段,每个学期末各院(系)工作小组对项目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核定所得实践创新学分、评优的依据。
第十条 指导教师负责“UIT”计划项目的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督促项目如期完成。指导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放手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协作精神,营造一个师生教学相长的学术创新氛围。指导教师的资格为讲师、实验师和工程师以上职称。
第十一条
各院(系)“UIT”计划工作小组负责检查项目落实和进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继续工作的内容,及时调整学生和指导力量。
第十二条
每个项目结题时,应填写“太原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UIT)计划项目结题书”。提交1-2篇正式发表的论文和专利(专利申请)等成果。
第十三条
申请结题的项目需经院系“UIT”计划工作小组初审,学校“UIT”计划领导组审核后方可结题。
第三章
经费资助与管理
第十四条
学校设立“UIT”计划项目基金,对“UIT”项目进行经费资助。经资助而立项的项目称为“经费资助项目”。资助项目的金额为300---1000元,个别重点资助项目的金额另定。
第十五条
“UIT”计划项目可以受校外社会单位委托、提供资金而立项,此种方式属“自筹资金项目”。自筹资金项目可在计划项目之外立项。
第十六条
每年学校“UIT”计划领导小组对批准的项目拨付资助经费。每个项目经费分两批拨付,首先在项目启动时拨付经费的60%,经过结题合格后,拨付经费的另40%。
第十七条
“UIT”计划项目的执行时间原则上为半年至一年,不允许延期结项。未能按期完成结题的项目,将被取消相应的资助经费,同时取消其项目资格。
第十八条
每个项目的资助经费由指导教师代管。学生有支配该项目经费的权利,指导教师有审批、监督该项目经费使用的权利。
第四章
成绩与工作量管理
第十九条
项目结题后,根据项目取得的成果与专业教学计划的相关程度,由学生提出,指导教师同意,院(系)“UIT”计划工作小组初审,汇总;报教务处批准,方可录入成绩。按照学生在项目中承担的工作量、成果水平等,每个参加项目的学生所获得的创新实践学分为0.5--2学分(不超过2学分)。
第二十条
教师指导一个项目视具体工作的难易程度、学科分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的质量程度,在项目结题后,给予一定经费的补助(10-50教分);实验及其他系列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比照教师系列的工作量统计。
第五章
评奖与其他
第二十一条
每年评选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成效突出的项目作为优秀项目(约10%的比例),对项目完成人员和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学校对院(系)设立“UIT”计划项目组织奖,并将运行工作纳入年终考核指标体系中。
第二十二条
学校从优秀的校级项目中推选省级项目。
第二十三条
“UIT”计划中经费资助项目的成果,其知识产权属于太原科技大学所有,发表论文的单位为“太原科技大学”。经费资助标注为 “太原科技大学‘UIT’计划资助”。
第二十四条
项目结题后,完整资料归档到学校档案馆。
第二十五条
该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学校“UIT”计划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四篇:太原科技大学封面(范文模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成型161402班
《形势政策》 实践调研报告
组内成员:王东,杨岩森,张耀晖,王磊,王鑫轩。
第五篇:太原科技大学 学历证明
学历证明
姓名,性别,出生于年月,自
2005年9月至今就读于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班。
截至目前,该生已修得大学期间所开设所有科目学分,无任何违纪纪录。如果该生能在年7月之前按时按
要求完成毕业论文,且不出现任何违法违纪行为,预计能如
期获得本科毕业证及学士学位证。
太原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