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天津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实践报告
参观天津市规划展览馆
实
践
报
告
XX系
XX班
姓名:
学号:
为了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按时完成实践课程任务,5月23日上午,我参观了天津市规划展览馆,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对天津市的发展历史及未来规划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天津市规划展览馆选址在意大利风貌区商贸会展中心,坐落于河北区博爱道和北安道交口,展览馆在采用展板、模型等传统展示手段基础上,大量采用了高科技手段,多通道投影等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多项展示环节,全面展示了天津的过去,同时注重参观者的参与互动,专门设置了数字多媒体和4D动感影厅、多款互动游戏等,让参观者在轻松的心情下认识规划,使参观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
天津市规划展览馆是宣传天津城乡规划法律,展示城市演变历史和规划建设成就,展望未来城市蓝图,并为国内外专家和城市投资、建设者提供学术报告、规划咨询的场所,成为展示天津城市历史变迁、发展现状和规划远景的重要窗口和向国内外宣传天津的重要载体以及介绍城市发展全貌的重要平台。
天津市规划展览馆自开馆以来,以其真实丰富的展览内容,精湛超群的表现手法,先进完善的一流设施以及耐心周到的优质服务,吸引了本市广大市民以及国内外来津者前往参观,赢得了国内外参观者的高度赞扬,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天津的又一新亮点。据了解,截至目前,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开馆以来共累计接待了国内外参观者30余万人。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已经成为向国内外展示天津风采的重要窗口,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信息平台,广大市民了解
市情参与规划的教育基地。
据介绍,城市规划展览馆展览功能区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天津城市建设发展史、目前的城市建设现状、城市未来发展规划。这里是展示和宣传天津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是了解天津建城60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城市变迁和发展脉络的好地方!在这里,不光能感受到一座现代城市的进步与繁华,并能够看到某一地区历史、现在和将来不同时期的巨大变化。
通过1个多小时的参观,我看到了美丽的天津今后更加靓丽的风景,了解到第二故乡天津未来的发展规划,更加坚定了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心。
第二篇:参观城市规划展览馆
参观城市规划展览馆,直升同学受益匪浅
直升学年学生会记者团成员 李晟铭
2013年4月19日下午12时30分,怀揣着对生涯规划活动的好奇心,育才直升同学开始了他们首次的生涯规划之旅——参观沈阳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在展览馆方面的配合下,本次活动为大家带来了一次丰富的视觉盛宴。
4月19日下午12:30,直升1、2、3的同学便在校园的西门门口集结,并在随团老师的带领下有序乘车,并安全地到达了沈阳市沈河区五爱街156号(科普公园东南角)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在展览馆门前,被分为三组的同学们纷纷拍照留念,并在短暂的停歇后,通过了严密的安检,进入了展览馆。
进入展览馆一竖用雅观大体的毛笔字书写的盛京赋的艺术墙赫然出现在眼前。展厅的讲解员介绍,这篇盛京赋是由乾隆老爷子在打猎的过程中有感而发的;赋中语气磅礴大气,更体现了乾隆皇帝对盛京城的偏爱与重视,令同学们不仅大开眼界,更增强了对沈阳的自豪感和建设好沈阳城的决心。
之后,我们进入了展馆一层展区,并在那里观看了沈阳城市规划发展的纪录片《Better plan, Better City》,纪录片气势恢宏,颇具震撼力,再配上细心构建的沙盘,令同学们对城市规划对生活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后,我们又进一步地参观了位于展览馆2楼3楼的各个展区,了解了沈阳城市的总体规模,现有及各区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而后4、5、6同学有分批参观了展馆。
城市规划展示馆已成为市民了解沈阳,宣传沈阳未来发展目标,展现沈阳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爱沈阳、爱家乡教育的重要基地。它令我们为沈阳骄傲,更让我们有了更强劲的干劲,期待着让家乡变得更好!
第三篇: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报告[定稿]
北京规划展览馆
参观报告
根据建筑学学习计划和要求,2011年10月26号上午,老师组织了参观学习北京规划展览馆的活动,感受发展中的北京,同时初次感受下建筑与城市规划。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展示内容包括北京城的悠久历史、奥运场馆规划,以及未来北京在绿化美化、改善交通状况、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等方面的规划蓝图。
一进一楼大厅,一件“北京湾”铜雕呈现在眼
前,作品以1:60000的比例真实再现了北京
小平原三面环山,形如海湾的地理环境特征。
上面清晰地展现了浓缩的北京。
第二层为北京市区县规划、临时展区等,在二三层
间悬挂在墙上的是《北京旧城》青铜浮雕,立体
反映1949年的北京城市的整体格局和特征。共表
现房屋11.8万间,树木6万棵,大量胡同和河湖
水面,活脱脱的展现了旧北京的风貌。
第三层为 北
京古城变迁区,模
型展区。有一个巨
大的北京城市
规
划模型,据介绍,这是200多人工作
六个月,暗战1比
750的比例尺,将
北京每一栋房屋
都搬上来的模型,展现了未来北京的现代化风采,也表现了历史名城的古老风韵。第四层为北京城市总规划展区,低碳生态城市展区、和多媒体影厅等。
有一个低碳房屋的展品,该
厅内墙采用的原生态稚内层硅藻
页岩壁材,具有深呼吸、高吸放
湿、隔热保温等特殊功能。炎炎
夏日,如果将空调温度设定为28
摄氏度,由于该墙面的放湿作用,室内可以达到26摄氏度的制冷
效果。这样一来,可以适当降低
能源消耗,进而减少碳排放。
墙上的一扇 新型双开窗也
是亮点之一。笔者体验了一下,通过旋转开关把手,可选择平开
和下悬两种方式。所谓平开就是整扇窗户向内打开,下悬则是指窗扇下端固定、上端向内侧倾斜留出约10厘米的缝隙。平时,当室内需要快速通风的时候,只
要选择平开,呼呼的风就能够穿堂而过。而夏天室内一直开着空调时,人们会为开窗太热、不开窗又太闷而烦恼,无奈之下往往大开着冷气也大开着窗,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现在,只需要转动把手开一点点窗,新鲜空气就能从缝隙中缓缓流入,而室内的冷气下沉也不会从上面跑掉,这样不仅提高了室内舒适度,也在无形中节约了能源。除此之外,低碳保温墙面、地热供暖系统、节能马桶等都一一展现了现代北京提倡的低碳居住方式。在“低碳生态城市”的出口还设有一个1平方米左右的电子触摸屏,根据提示选择每个家庭一年吃穿住行的消耗,可以计算出一年的碳排放量,并可估算出需要栽种多少棵树木才能消除,形象具体。许多人也是在这里才知道,原来平时买一件普通的衣服、吃一顿寻常的饭都会产生不同量的碳排放,低碳生活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随着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不断取得成就,人类生活的地区面临生态环境恶化、能源与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国际上提出了人类住区的生态优化原则。城市住区的生态设计是促进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当前住区规划建设有待深入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生态居住小区的本质是指尽量减小对自然伤害的居住小区,因此建设生态居住小区应该是依托现有的城市,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等手段逐步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模式,追求一种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自然、城市、人类共生共荣的目标。
多媒体影厅有120度弧形屏幕,可播放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城市仿真影片,过去的北京
北京作为明清帝都,在物质、文化生活的水平上为全国之首,在交通运输方面也相对发达于其他地区。但是与同时期的世界相比,北京地区的交通则显得相当落后。老北京有很多胡同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个。参展完有空去了草厂几条的胡同逛了一番。
现在的北京
伴随这房价的暴涨,越来越多的人高呼北京不适合人居住。房价高的惊人,交通堵得烦人,空气差的折磨人。很多人选择了逃离去二线城市。当然,这也是发展中的北京。
未来的北京
国际规划为京城提供借鉴位于同一层的未来家居,则是由英国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蒂德设计,用玲珑曲线颠覆了传统建筑中的层次感,地板、墙、门窗等因素已经消失,观众看到的是充满活力和想象的场地和造型。四层南区为世界大城市规划展,展现了伦敦、莫斯科、纽约、巴黎、东京等城市的规划设计和重点建筑。这些资料由各国使馆、相关城市的规划研究所提供,国内学者进行了编辑整理。重点介绍了各城市的历史沿革、规划变迁、城市风貌、标志性建筑等,作为规划北京未来发展空间的借鉴。规划中,北京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医疗服务站,公共交通便利等。
通过这次参观我明白了,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要规划好一座城市的未来,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未来才能设计出符合出适应城市各方面发展的建筑。建筑与城市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规划调节着建筑之间的关系,而建筑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第四篇:参观大庆城市规划展览馆
观 后 感
2012年5月30日,我们王家围子物业分公司全体党员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来到位于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大庆博物馆和大庆城市设计规划展览馆进行参观学习。
城市规划展览馆是大庆市投资上亿元建造的一个占地面积近3万平米的四层建筑,展览馆通过图片和仿真模型等方式再现大庆城市发展变迁历程,展示大庆城市未来发展脉络,浓缩了大庆的昨天、今天、明天,生动演绎出了油城的沧桑巨变。
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规划馆中的历史建设成就展厅、现代建设成就展厅、县区城市规划展厅、规划图纸展厅等展示区域,走过时光隧道,充分感受了自己所生活的土地从创业、建业到兴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在大庆总体规划模型厅中,一栋栋造型逼真的建筑模型形象的描绘出了大庆现在的轮廓。在4D影城中,我们生动形象的感受了大庆的飞驰跨越的步伐,如梦如幻的驰骋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上空,俯瞰整座城市历史性的时代变迁。
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规划展示馆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手法,向大家展现了大庆这座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的全面发展状况,使我们耳目一新。
大庆规划展览馆是我们大庆市最敞亮的城市之窗。这里沉淀着大庆的城市荣光,唤醒着大庆的城市梦想。从会战初期的干打垒,到今天楼房林立的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从满目疮痍的泥泞湿地到今天犹如一颗颗明珠的大小湖泊,从过去人拉肩扛的半原始劳作到今天
一座座现代化的厂矿和窗明几净的办公环境,我们仿佛游历在时光隧道中,深刻感受到时代的一点点变迁。看到一座座浓缩的楼区模型,同事们兴奋的指点着,找着自己家的位置„„
今天的大庆,和50多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规划展示馆是大庆特色文化圈的重要组成,它的建设不只是大庆发展历程的简单记录,而是一个让世人、让市民更好地了解大庆、亲近大庆的窗口和平台,更是一个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的绝好的教材。而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在感叹城市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想想我们能为这个美丽的城市做点什么?除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给年轻人树立榜样,才能对得起这个美丽的城市。
2012年5月31日
第五篇:参观太原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社会实践报告
山西财经大学社会实践调研(调查)报告
关于参观太原市规划展示馆的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1.时间:2015年1月22日
2.地点:太原市规划展示馆
3.目的和意义:了解太原市的城市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在转型综改的背景下,进行太原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思考
前言
从开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说我们的专业是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大家都一直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说,终于在2015年1月22日学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组织我们全院同学到太原城市规划展览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里我们将平时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现实中真正的城市规划结合起来,深入了解了太原市的城市规划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弘扬了太原的城市文化,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我们作为山西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正文
一、太原市规划展示馆简介
太原市规划展示馆坐落于风景优美的晋阳湖湖心岛上,整个建筑向外伸展呈花瓣状放射性布局,状若汉字——太原的“太”,与草、树、岛、湖、城、山和谐共生,与周边自然融为一体。展示馆以“融山贯水、汇古通今”为展示主题,以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发展轴线为展示线索,巧妙的利用现代最新科技打造了“五千年文明史、十八座里程碑”、“太原瑰宝——纳米透明液晶屏”、“人在画中游——西山环境综合治理”、“产业蓝图——虚拟讲解员”、“公共单车环保自驾游”、“聚宝盆——重点项目数字沙盘”、“炫彩激光秀——纵览太原”、“畅想太原——3D影院”、“水上模型——重点项目展示”等多个高科技互动展项,很好的展示了太原市“大历史、大交通、大产业、大生态、大梦想”的城市个性,是太原市对外宣传的新窗口、展示太原市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二、实践内容
(一)史话太原丨历史篇
进入史话太原艺术折线墙围合体验空间,古朴气息扑面而来,折线墙上按照历史顺序分列多幅图画,颇为详细的介绍了太原自古以来的发展历程,使人了解到太原悠久的历史,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太原,是我国北方的文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太原古称晋阳,又称"并州”,亦有“龙城”之美誉,是山西省的省会。早在十万年之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在七、八千年前的母氏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曾创造了灿
山西财经大学社会实践调研(调查)报告
烂的文化,5000年前唐尧最初也是建都于此。太原最早见诸于史料是公元前497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当时建晋阳城的是晋国大夫赵鞅的家臣董安于,城址就在今太原市晋源古城营一带。董安于利用西依悬瓮山,东临汾河水,南傍晋水的险要地形,修筑成了坚固的城堡。因其在晋水之阳(古人以水北为阳),取名晋阳。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初设太原郡,郡址就设在晋阳,晋阳因此又称为太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设置了太原郡,郡治晋阳。汉代设并州刺史部于太原,自此各朝各代又称太原为并州,故太原简称为“并”。是时,太原已成为全国十三州部治所之一,闻名遐迩。南北朝时,太原城开始走向辉煌,成为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始终保持着“霸府”的地位。隋代,太原已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大城市了。强盛的唐王朝发祥于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唐代初期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战乱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宋、金、元时期,太原城饱经战乱,几经被毁,后又重建。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棢为晋王,扩建太原城,为九边重镇之一。明、清两代,太原经济长足发展,晋商崛起,以今太原、太谷、祁县、平遥等地商人为代表的晋商首创商业票号,曾富甲华夏,汇通天下,其货币经营资本不仅垄断了中国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为太原的经济发展再创辉煌。与此同时,其矿业、商业、手工业,对全国的经济影响很大,有“晋商执全国牛耳”之誉。
(二)宏图太原丨规划篇
不同于史话太原艺术折线墙围合体验空间浓厚的古典气息,宏图太原数字沙盘展区则是利用高科技向我们展示太原的发展变化,立体投影使得展示更加丰富形象。
在未来,太原将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步伐,依据现有结构与演化阶段、人口用地与发展规模、生态格局与地形条件、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形成“三区四组团”城市布局:三区——太原主城区、南部新区、潇河战略区,四组团——清徐组团、阳曲组团、泥屯组团、修文组团。太原中心城区(南高速环以北部分)——区域性的金融、商业、文化、科教中心,全省产业转型和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区。太榆中心城区(晋源—小店—榆次)——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和新兴产业聚集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宜居城市建设主体区。潇河新城——服务山西,辐射华北,面向全球的空港经济中心和新兴工业基地。清徐组团——以新型能源、新材料、物流等产业为主导的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镇。阳曲组团——以环境友好型新材料产业和都市型工业为主导的产城融合的生态宜居城镇。修文组团——以辐射区域的大型物流园区和物流服务中心为主导的新型城镇。泥屯组团——以休闲疗养、养老、职业教育等产业为主的新型生态园林城镇。
同时,太原也将继续完善“一核一四三群”城镇空间布局,以太原晋中同城化为重点,加大区划调整力度,推动城镇集群发展,实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相协调,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活力。并将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的力度,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快县城经济发展,加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新格调。
(三)传承太原丨名城篇
山西财经大学社会实践调研(调查)报告
太原三面环山,是一座历史古城,曾为北部边防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中原北门之称。同时太原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商业、工业城市,在清代,这里的粮行、绸缎、钱庄等十大行业曾盛极一时。太原市地肥水美,物产丰富。清徐葡萄、晋祠大米、老陈醋都是享誉四海的名产。太原市的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古典园林晋祠风景优美,文物荟萃,祠内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堪称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天龙山石窟,包容了东魏、北齐、隋、唐、五代近五个世纪的作品,是领略东方石窟艺术魅力的好去处;龙山石窟是全国最大的、保存完好的元代道教石窟群;有太原城市标志之誉的双塔寺、塑有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的祟善寺、展览有名贵殷代铜觥的山西省博物馆,都是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四)创新太原丨产业篇
未来的太原,仍要坚持产业转型这一重要目标。新时期太原产业转型的核心任务,就是要依托已有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变资源依赖的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效率高、注重自主创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共享发展成果的新型产业体系。城乡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按照“高端化、循环化、园区化、集群化、信息化”的要求,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的空间载体,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引领山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要做到五点:一要坚持把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把工业作为开发区发展的重要引擎。二要坚持把开发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把工业作为开发区发展的主页。三要坚持产城融合,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四要坚持开发区规划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五要坚持远近结合,科学谋划,促进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太原,要进行开发区扩展,扩大各版块的功能。清徐县城、阳曲县城作为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建成30—50万人口左右的综合型城市。汾东新区是规划的城市中心,也是现代服务业集中区,还是新型制造业聚集区,是引领全市发展的综合新区。北部地区是规划的生态保育区,也是军工转型示范区,重点推动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发展。
未来的太原,要进行更加合理的产城规划布局。综合城市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产城一体化发展,确定了高新区北上、经济区南下、民营区“一区双园”、不锈钢园区“区区融合”的空间布局。
未来的太原,要在服务业、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上实现更高的发展。
服务业发展目标:建设国家能源基地服务中心,东、中、西结合部重要的现代服务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打造高端服务业、科研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等多种产业。
工业发展目标:以建设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型材料产业基地和山西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导向,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和产业结构多元化,加快传统产业的信息化、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低碳、循环型的新型工业产业体系。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启动晋阳文化核心区,围绕“华夏文明看山西 三晋根脉在太原”文化主题,以“晋阳古城遗址发掘保护—明太原县城—晋祠核心景区建设—天龙山蒙山景区建设—晋阳湖文化博览区开发”联动力为龙头,带动周边旅游观光、休闲养生、文化创造、高端会务等产业发展,形成以“唐风晋韵龙脉”为特色的标志性核心区。
(五)通达太原丨交通篇
山西财经大学社会实践调研(调查)报告
航空——规划将现太原武宿机场搬迁至清徐县徐沟镇以南,并在其北侧建设空港新城。
铁路——以太青、太中铜、太郑客运专线构线“大”字布局,形成“一枢五环十放射”的铁路网路格局。规划建设太原—郑州客运专线,石太和太郑铁路通道实现客货分线。完善太原枢组东环线,对南原太中铜线实行客货分线改造。新建“阳曲—太原—榆次”和“清徐—太原—榆次”两条城际铁路。客运枢纽以太原站、太原南站和潇河新城站为主要客站,交井站、榆次客站、北六堡站、清徐站、阳曲站为晋运客站。
轨道交通——大力建设组团间轨道交通,实现公交引导的TOD新城发展模式。2号线经榆次迎宾路东延。2号线支线连接榆次北部新城、高新校区,进而转南,与榆次老城南北向进行链接。1号线沿南部CBD核心区进行东西向连接,跨汾河与轨道交通6号线形成换乘枢纽,加强南部汾河东西两岸跨河联系。1号线、5号线南延至新机场及空港新城。形成连接“汾东中心—规划省行政中心—省高校新区中心—榆次老城—修文中心—潇河新城中心—清徐中心”的半环状轨道线。两端与2号线和6号线连接。充分利用铁路线网进行交通建设。
(六)宜居太原丨生态篇
战略要求: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修复为主抓手,着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生态治理修复、全面推进污染治理、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
城市空间发展落实:打造市区生态安全格局,划定生态红线。建设基本生态网络,形成贯通的绿网体系。集中城市化地区绿地系统,营造社区宜居休闲环境。加强汾河流域生态治理,东、西山生态修复及城郊森林公司建设。
手段:1.加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通过地表沉陷治理、煤矸石治理、水资源保护、土地复垦、水土保持、矿区造林绿化、植被恢复等手段,根据矿山所处的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生态恢复与环境治理的技术经济条件,按照“整体生态功能恢复”和“景观相似性”原则,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注重成效、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恢复治理措施,恢复区域整体生态功能,实现煤矿的生态修复和绿色转型。建设矿山文化遗址公司,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型的新型产业体系,加快采矿、优质冶金、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精细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升级,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新兴工业的发展壮大。
2.集中城市化地区绿地系统,营造社区宜居休闲环境。以“环、楔、廊、园”为基本格局,与市域生态空间相互贯通、有序连接。规划通过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明确达到出门“500米内要有一块集中公共绿地”的标准,有条件地区提升至“300米见绿”,以构筑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为目标,通过生态景观风貌规划引导,体现水网、绿网交织、营造社区宜居休闲环境,塑造新城市绿化空间体系。
3.划定生态红线。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土地空间开放格局,理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改善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结构完整、功能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绿色太原”。
4.建设基本生态网络,形成贯通的绿网体系。以构筑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为目标,加强城市内部大型绿地建设,形成“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贯通城市内外”的绿网体系,促进市域绿地、耕地、林地和草地的融合连接,维护“山、水、田、城”的自然生态特征,塑造太原地区的“山水城市”生态格局。环山、临水、卧田成为太原城市发展的最基本生态特征,结合现状河道梳理整治和生态河道建设,山西财经大学社会实践调研(调查)报告
在中心城区外围、中心城区与新城之间保留大面积生态开放空间,维护城市生态结构调整,形成融山水、河流、绿化等自然生态要素为一体的开放式、弹性化、生长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提升宜居环境。
三、实践感想
通过这次参观我明白了,城市规划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以及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我想这大概也是学院组织我们此次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吧!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未来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去规划我们美丽的城市,让城市发展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