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带孩子回家乡过春节
带孩子回家乡过春节
父母应尽量带孩子回家乡过节。让孩子从小感受和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中国式节日气氛,感受中国家庭特有的天伦之乐。女儿对春节的喜爱和感受比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要强得多。特别对外出留学的孩子,培养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必须从小开始。
摘自《陪孩子走进明媚时光》李庆远著,中国文艺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
2001年寒假,女儿回桂林过春节时,认识了爷爷家邻居的两个小
朋友。女孩叫李蓉蓉,与女儿同岁;男孩叫龙思宇,比女儿小一岁。
以后每年回桂林就跟他们一起玩。一起放鞭炮和烟花;一起将未爆炸
鞭炮中的黑火药引线收集起来然后点火;一起到爷爷家对面的桂林步
行街去荡秋千、吃小吃和逛街;一起到中心广场坐游乐车,放风筝,放烟花⋯⋯他们的友谊一直保持至今,当年的童年小朋友现在都是中
学生了,这在女儿的同龄人中也是少见的。
寒假开始了,女儿又可以随家人回桂林爷爷奶奶家过春节了。家
乡的春节气氛是女儿的最爱。
每年春节,我们都要回老家过年。年二十九晚,我们就抵达了桂林。
大街小巷挂满了红灯笼,家里的餐桌上,过年的食品已经上满了,粽子、扣
肉、豆腐丸、糍粑、麻通、瓜子⋯⋯
大年三十早上走出家门,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贴“福”字。“迎新春
开心顺意,贺佳节幸福安康”,横批“迎春接福”当爷爷和我把这付春联贴
到大门边上时,节日的喜庆一下子在心中蔓延开来。下午,大街小巷响起了
鞭炮声,这意味着哪家开始吃年夜饭了。这顿饭很长很长,吃至春晚开始,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边嗑嗑瓜子,边看歌舞、相声和小品,开始守岁,等
待着最热闹喜庆时刻的到来。
“滴”“滴”“滴——”随着电视里新年倒计时的秒指向挂钟的正中
央,街上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爸爸也点燃了屋外红鞭炮的引线。
从窗户往外看,整条街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有金光在跳跃。鞭炮声震得整个大
地都在颤抖,火红的光映在房屋上,映红了大半个天空,空中烟花礼炮不
断,相继升空,在空中争夺地盘,幸福溢满每个人的笑脸。在这轰鸣声中,我走进了完全崭新,充满梦想,充满希望的新一年。
(摘自女儿2011年1月5日随笔:《过大年》)
女儿写过近10篇回家乡过春节的文章,这个传统节日给她带太多的依恋和快乐。当有了这种感觉时,孩子对祖国和家乡的依恋之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就培养出来。
第二篇:过春节
过大年
过大年,过大年,欢欢喜喜过大年„„”随着这优美的歌声和窗外飘落的雪花,爸爸驾驶着汽车带着我们一起回老家过年。经过几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到了家,姑姑做了一桌子美味好吃的菜。
我最喜欢的是2月9日,那天是大年三十。我们一早起来,吃完早饭,就去爷爷的坟地扫墓,为爷爷烧纸,希望他过意给快乐的大年夜。中午我和爸爸贴对联,爸爸一边说,我一边做,一幅幅鲜红的对联,贴在一扇扇大门上,显得年味浓浓的„„
夜幕降临,我们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吃过以后我和姐姐忙爬门头,嘴里还念着:“爬的高,长得高。”这是我们家乡的习俗。我和姐姐两个人比赛爬门头,全家被我们弄得笑成了一团。这时爸爸拿出了烟花,看到爸爸放的那些烟花真好看。我不敢放大的,于是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小烟花放,小烟花也很漂亮。最让我们这些小孩激动的时刻来了,随着爸爸的一声叫喊:“拿压岁钱了!”我和姐姐急忙跑到爸爸身边,对爸爸说了一声:“新年快乐!”又对奶奶说了一声:“健康长寿!”奶奶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年糕和压岁钱,最后对妈妈说了一声:“美丽漂亮!”妈妈也拿出了一个红钱包。
我和姐姐开心极了!过大年真好!过春节 今年的春节,我跟着爸爸、妈妈到老家烟台过年,那里的春节和南京截然不同。
除夕早晨,天刚蒙蒙亮,各家各户便起床忙着烧早饭。吃过早饭,小孩子们便跟在大人后面帮着挂灯笼,贴春联。那里用的胶不是双面胶,也不是胶水,而是用面粉熬的浆糊。先是挂灯笼,把大红灯笼挂在门的上方,俗称“高照”意思是“福星高照”然后再贴上春联。
孩子们跟着大人干完活后,大人们就会给小孩子们一些奖励,给他们买鞭炮和许多的糖果。晚上是最热闹的了,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晚餐,说说笑笑,好热闹。可是孩子们早就心不在焉了,盼着吃完饭赶紧放烟花、放鞭炮。天色越来越黑,家家点着灯笼,我和小表妹迫不及待地拿着大舅买的擦炮在院子里放了起来。这时,村子里响起了“咚、咚、咚”地响声,人们陆陆续续地放起烟花爆竹来。我仰着头望着满天的烟花,各式各样,有的像盛开的牡丹,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好看极了。
晚上八点,鞭炮声少了,大家准时把电视机打开,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大人们也不闲着,一边看节目,一边包饺子,准备明天早上的团圆饭,饺子里除了肉馅,极少数饺子里面还包上了糖果,两种饺子混合在一起,早上吃早饭的时候,谁吃到包糖果的饺子,就预示着他在明年会有好的运气。
早上四五点钟,人们就起床了,放鞭炮,吃早饭。小孩子们便向长辈们拜年,拿压岁钱。初三以后,亲戚朋友开始互相串门拜年。过了正月十五,人们该上班的上班,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一切又恢复正常了。
第三篇:过春节
过春节
人们心最企盼的节日应该就是春节了。春节时,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吃热气腾腾的团圆饭,那种幸福的滋味,是任何物质都换不来的。
在我的家乡,春节大约在腊月就开始忙活了,要买菜,买肉„„。是因为老家没有门市,所经要提前囤积下来。应该在腊月十五就要开始炸制油饼、麻花、糖角之类的东西,这些可都是过年时的必备食品,家中有客人来了的话,就要把这些东西端出去招待客人。这天家人用“不可开交”形容是再合适不过了。
这下,家人们也筋疲力尽了,待休息几天后,家人们也是时候去置办年货了:爆竹、糖、干果„„什么都得要,大人们的钱包正在慢慢 地变小。
眨眼间,便到了除夕,早晨天刚亮,全家人都忙活起来,手抓着一把把柴,不一会儿工夫,头上的汗水便一滴滴的淌了下来;,爸爸和爷爷也忙得不可开奖,一间房一间房的贴对联,贴完后还要到远处看一下,稍有一点偏就要撕下来重贴;姐姐,妈妈,奶奶忙的煮骨头;哥哥在一旁给肉调汤汁,抽出时间来拌菜,全家人都是主力军,为过除夕做准备。时间如飞,时光又流转到了大年初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过年,这天可是最热闹的一天,人们穿着新衣服,家中有的一切都收拾一遍,已显示出万象更新一样子。
这天,家中的动物也要“过年”,家中的家畜都要在鼻梁上染上红色,也表示出喜庆。
在早晨,妈妈和奶奶起了个大早,弄内馅,包饺子,我们起来时,大家和奶奶们已经把饺子包好了,就等我们起床了。
大年初二到初八,这者是串亲戚的日子,爸爸和叔叔们都去别人家当然,别人也都会来我们家,这时我们都会拿出好吃好喝的来执行别人,以来表示尊重。
这一个年,要过一个多月,你说这是不是人们最企盼的节日。
评:春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作者能够描时间顺序,以人们的活动为线索结构全文,做到了详略得当,层次清楚,描述出了家乡过年的隆重和热闹场面。
第四篇:《过春节》
过 春 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我们家乡,过春节可热闹了。大年三十那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春联,下午大人就准备着年夜饭。傍晚,全家人到村口的庙宇里去祭拜菩萨,回到家中再祭拜财神和灶神,忙完这些大人就开始做年夜饭了。我们小朋友穿新衣,准备烟花、鞭炮,大人做好年夜饭就开始放烟花、鞭炮,放完锁上大门吃年夜饭了。
老家吃年夜饭可有讲究了。爷爷奶奶坐在面对大门的上宾位,两旁是爸爸妈妈和叔叔婶婶,我和弟弟坐在背对门的座位上。吃年夜饭过程中,大家不能说到不吉利的话,不能随便走动,不能把碗里的米饭吃完,叫做“年年有余”。吃完年夜饭后就开始发压岁钱了,爷爷发完奶奶发,爸爸发完妈妈发,叔叔发完婶婶发,我和弟弟只管收红包,真是太高兴了!
年夜饭结束后,大家围在电视机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春节真是一个喜庆、热闹、团聚、快乐的好节日!
杭州市人民小学三(3)班章辰
2011年11月16日
第五篇:过春节
过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最开心的节日。
年三十前,家家户户都要提前打扫卫生,外婆、奶奶每到这个时候就忙里忙外的擦窗户、擦桌椅,扫地,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到了年三十这一天,大家都在家里的门前,贴上喜欢的春联,也叫贴对子。“出入平安、岁岁平安福寿多,年年顺景财源广”这些春联都是我们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希望。年三十这天还要将各种准备好的食物:煮好的鸡、猪肉用来拜神,让我们的祖先保偌我们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家庭幸福。
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热热闹闹的迎接新年的到来。最开心的是我们这些孩子了,因为我们都可以穿上自己的漂亮新衣服、新鞋子,脸上洋溢着喜悦给长辈拜年,说上一连串祝福的话语,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身体健康、恭喜发财……”,就会收到满满的压岁钱。
春节即热闹又开心,让我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的传统文化,真喜欢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