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蒸菜美食文化研讨会上的致辞
张 爱 国 同 志
在首届湖北蒸菜美食文化研讨会上的致辞
(2009年12月27)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晚上好!
在元旦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齐聚一堂,隆重举办首届湖北蒸菜美食文化研讨会。首先,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以及160多万天门人民,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此次盛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参与和支持本届美食文化研讨会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湖北蒸菜一直是中华美食中不可或缺的根基之一。湖北蒸菜历史悠久,品种丰富,遍及全国大江南北,具有鲜明的农家风味。在闻名中外的鄂菜中,菜系谱下光蒸菜就有300多种,故有“无料不蒸”之说,如耳熟能详的竹筒排骨、粉蒸肉、沔阳三蒸、珍珠丸子、清蒸武昌鱼等,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天门蒸菜作为鄂菜佳肴的代表,是中国菜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原汁原味的滚、淡、烂的水乡风味,及色、香、味、形、艺、器、养诸方面的烹饪特色,加上四季皆宜和老少咸宜的适用性等,构成了天门蒸菜独树一帜的特点。
我们召开首届湖北蒸菜美食文化研讨会,就是要以“蒸菜汇宾朋、美食同分享”为主题,以弘扬湖北饮食文化、挖掘天门乡 1
土菜肴为己任,借此推动天门蒸菜与湖北美食的交融发展,促进美食文化交流与经济社会的双赢发展。借此机会,我就天门蒸菜美食文化谈几点想法。
一是要进一步挖掘、提升湖北蒸菜的美食文化底蕴。江汉平原独特的地域物产条件和人文环境形成了独具风味的湖北蒸菜,但天门蒸菜文化品牌与文化底蕴的发掘、提升,还任重而道远。天门被誉为“内陆侨乡”,我们应将天门人自古以来敢为人先、敢闯天下的侨乡文化,贯穿于湖北蒸菜产业的发展,通过不断“挖掘、融合、创新”,将天门蒸菜打造成为侨乡文化的重要载体,丰富湖北蒸菜蕴涵的文化内涵,培育湖北蒸菜品牌,以蒸菜美食文化,拉动蒸菜美食产业和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二是要准确把握湖北蒸菜发展的科学定位。湖北美食发展必须制定和坚持科学的品牌战略、市场战略,强化品牌带动,拓展蒸菜美食市场,推动湖北蒸菜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天门应积极培育湖北蒸菜品牌,引领湖北蒸菜潮流,大力推行名店、名品、名师战略,提升整个湖北蒸菜美食的档次的地位。积极推进产业对接,大力推动湖北蒸菜餐饮业与农业、食品加工业、流通业、旅游业、传媒业的有机融合。
三是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天门蒸菜应在观念、组织、体制、管理、技术等方面大胆创新,着力引领湖北蒸菜美食文化的发展。应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大力弘扬蒸菜美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外省企业、外省菜系的先进工艺和经营理念,努力推动蒸菜产品更
新升级,提升湖北蒸菜美食文化的整体竞争力。
四是大力推动政企联动。相关部门应一步完善规划,做好协调服务,强化对蒸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信息引导。扶持几家真正有实力的大企业,使其尽快成为湖北蒸菜品牌化的推动者,带动蒸菜美食行业发展。
我相信,通过本次研讨会,将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天门、认识天门蒸菜、接受湖北蒸菜美食。天门市委、市政府将同天门人民一道,进一步弘扬湖北蒸菜美食文化,提升湖北蒸菜美食品位,打造湖北蒸菜美食名片,把天门这个“三乡宝地”打造成为中国的“蒸菜之都”,为弘扬中华美食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本届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及嘉宾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
第二篇:文化研讨会上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朋友、各位嘉宾:这春光明媚的五月,我们在这里举行豆沙关五尺道文化研讨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共盐津县委、盐津县人民政府和37万盐津各族人民向前来指导工作、参加豆沙关五尺道文化研讨会的各级领导、各位嘉宾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盐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旅游文化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盐津,地理气候条件特殊,境内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2263米,最低海拔330米,山势呈南高北低状,地形险峻、山势徒峭、重峦叠嶂、沟壑纵横;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湿润、偏暖。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北大门,内昆铁路、昆水公路纵贯县境南北;处于长江经济带、攀西——六盘水经济区的腹心地带,是赤水河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置于国家重点工程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建设的前沿。民族文化底蕴厚重,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与滇中文化在此交汇融和形成独具特色的“三川半”文化,文化的沃土和相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孕育出了一批知名度甚高的专家、学者和文人墨客,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号称取之不尽的石灰石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5万千瓦的水能资源、储量6.5亿吨的煤炭资源和以豆沙关“五尺道”文化为龙头的旅游文化资源,以及以茶、桑、鸡、倍、竹为主的农业资源等资源优势极具开发价值。这里,有2091.5平方公里的土地,居住着37万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盐津人民,是一块投资的热土、亟待开发的宝地。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后,我们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盐津的号角,立足县情,抢抓机遇,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确定了“营造滇川通道,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工业进程,创建乌鸡之乡,兴建城乡集镇,开发旅游资源”的发展战略。将盐津建成“交通枢纽县、生态屏障县、能源建材县、乌鸡基地县、过境旅游县”的定位目标。“农业稳县,工业富县,三产兴县,开放活县”的战略重点和分三步走的发展蓝图,切实把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纳入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豆沙关五尺道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淀而形成的。历史悠久,古为僰人居住地。自秦开“五尺道”以来,即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也是古丝绸之路入滇的第一站。豆沙关离盐津县城23公里,距昭通126公里,位于云南省滇东北云川交界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起伏地带,乌蒙山脉关河深谷的中段,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入滇的要隘之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锁滇扼蜀的雄关天险;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众多灿烂的文化遗产。秦开五尺道以来,这里就成为中原与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枢纽,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这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置于石门东面绝壁上的僰人悬棺;玲珑精致的三观楼塔;古风尚存的豆沙千年古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摩崖亭、古城堡、观音阁;横贯石门东面绝壁上的石门大堰;镶嵌在石门西面崖壁“五尺道”旁的摩崖群。这里景色丽人,石门关前的古今四道交通风景线,道阔洞幽的长胜溶洞,云海茫茫的老黎山森林。这里名扬四方,创下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袁滋题记摩崖,省级豆沙关风景名胜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四大名牌。是极具研讨、保护、开发的历史文化。我们举行这次豆沙关五尺道文化研讨会,旨在努力争取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各位专家朋友如意神笔的宣传,使我们豆沙关厚重的历史文化成为标志性的文化载体,在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发展县域经济中发挥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高起点、深层次地挖掘其承载内涵,张显其文化底蕴,抢抓历史机遇,利用优越区位,发挥资源优势,吸纳成功经验,探寻市场运作,走出一条合理有效保护、开发豆沙关五尺道旅游文化的新路子,使之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传承五尺道文化、发展地方经济、加快昆水线旅游事业发展步伐作出重要的贡献。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朋友、各位嘉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盐津充满着无限商机,盐津充满着无限希望,盐津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的成就,目前盐津生产总值达到了14.2的增长速度,对外开放也取得突破,合同利用外资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亿元,浙江中大集团、宜宾伊力集团、四川万泰集团、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企业、大集团和一批外商已进驻盐津进行投资开发。我们坚信,通过这次豆沙关五尺道文化研讨会的胜利召开,通过各级领导、各位专家朋友、各位嘉宾对我们盐津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必将引进更多的外商和项目资金,投资开发我们县的优势资源,包括我们的旅游文化资源,从而加快我们的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第三篇:在老子文化旅游研讨会上的致辞
在老子文化旅游研讨会上的致辞
刘 政
(2007年7月19日)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一场暴雨,驱走了难耐的酷暑,清凉的微风迎来各位尊贵的客人。大家不辞辛苦,兴致勃勃地来鹿邑考察指导,为老子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现场把脉,献计献策,令我们十分感动。在此,我谨代表中共鹿邑县委、鹿邑县人民政府向前来参观研讨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鹿邑是一个有着巨大魅力的地方。地处豫皖交界处,总面积1245平方公里,总人口116万,辖22个乡镇551个行政村。据地质勘探表明,在远古时期,鹿邑就是一个大盆地,水草丰美,鹿鸣呦呦。历史上的鹿邑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最完备的地方之一,境内有两处距今五千年时的古文化遗址——隐山文化和栾台文化。距今3000年前,商王朝在今鹿邑太清宫的地方建立了厉(赖)国,这里成了商末周初的一个政治和经济中心。几千年来,鹿邑数易地名,有“苦”、“赖陵”、“谷阳”、“父阳”、“真源”、“仙源”“卫真”等称谓,这些称谓大多与纪念老子、尊崇老子有关,直到元朝至元二年,定名为鹿邑,至今742年。就是在这块“鹿鸣呦呦,水草丰美”的土地上,造就了无数英杰。这里诞生了圣哲老子;东汉将领虞诩,官至尚书令,文韬武略冠于当时;宋末著名学者、道教宗师陈抟,被宋太宗誉为“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明代御史轩輗,剔蠹锄奸,载入“廉吏”史册;清初李子金崇尚民族气节,隐居潜学,著作甚丰,留下较好口碑。进入新社会,更是人才辈出,为鹿邑树下块块永恒丰碑。
在鹿邑诞生的众多知名人士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他所留下的千古绝唱《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言,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老子以道为核心概念,以“道法自然”、“尊道贵德”、“清静无为”等为基本原则,创建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探讨世界存在“始源”的哲学理论体系。内容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道德经》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主张清静和顺、谦下不争、反战尚和等思想,体现了深厚的生命关怀、社会关怀、环境关怀的人文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前些年,美国《时代》周刊推选过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作家,老子名列第一,历史研究和注解《道德经》的人有1000多家,近代以来又被翻译成20多种外国语言,存有400多个翻译版本,从中我们不难看到《道德经》的世界意义,《道德经》的睿智超越了历史,具有了永恒的意义。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将相、贤达名士出于对老子思想的崇尚,鹿邑成为尚各界人士寻根拜谒的心灵之旅,唐朝时期,开国皇帝李渊尊老子为始祖,太清宫成了唐皇家庙,此时的鹿邑太清宫“如帝者居”,就象长安的皇宫一样宏伟壮丽。目前,太清宫景区出土的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大宋重修太清宫碑、宋先天太后之赞碑(三御碑)等历代碑刻和太清宫出土的文物精品足以见证太清宫历史的辉煌。由此,鹿邑被史学界、道教界称为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中国和谐思想的发源地。
近年来,鹿邑县委、县政府一手抓老子文化产业开发,一手抓靠项目带动文化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生辉,鹿邑先后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赋予为扩权县、改革开放重点县和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
2004年以来,老子文化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先后复建了明道宫、太清宫,恢复了唐、宋时期的规模,老子文化旅游景区被命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弘扬老子文化,围绕“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主题,于2005年11月,鹿邑县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河南省政协、周口市人民政府主办了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进一步确立了老子故里在鹿邑的地位,扩大了鹿邑在海内外的知名度。2006年以来恢复为期一个月的老子庙会,鹿邑县举办了“祈福•纳祥•和谐”祈福法会等一系列老子文化研究活动,使老子文化实现了的学术殿堂与民间文化的交融,进一步确立了鹿邑道教祖庭、李姓之根的历史地位。2007年老子庙会期间,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作了《道德经与和谐社会》专题讲座,老子的和谐思想进一步渗透到鹿邑广大干部群众心中。
2008年3月21日(农历2月14日),鹿邑县政府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部、中国侨联、周口市政府等单位主办首届国际老子文化节。为准备好节会盛典,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老子文化广场、老子道学院、老子故居等建筑设施,决心把首届国际老子文化节办成文化旅游盛典和经贸合作盛会。
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的理念,强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工业集聚区建设,打造投资洼地,社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连续三年,各类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通过实施“抓大扶新放小”战略,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知名企业不断壮大。在古宋河之滨酿造的中国名酒宋河粮液,被誉为豫酒之冠;“百姓药,辅仁造”,其生产基地就座落在鹿邑西北边陲的玄武镇;龙凤皮革、赛潮皮鞋、志元食品逐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鹿邑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黄牛皮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尾毛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标杂A1杂交棉制种、种植基地。鹿邑作为中国和谐思想的发源地,在老子和谐思想的影响下,鹿邑政治、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相得益彰。这里历来有着良好的敬老爱老传统,全县敬老院建设和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近日,全省敬老院建设现场会将在我县召开。目前,全县人民抢抓国家支持中部崛起、河南支持黄淮四市加快发展的机遇,苦干实干,力争尽快进入河南发展快县、强县行列,实现撤县设市的奋斗目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各位专家相聚鹿邑,献计献策,重振老子文化旅游事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鹿邑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又为鹿邑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次新的机遇。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宣传鹿邑,推介鹿邑,把鹿邑融入到全省文化旅游的大盘子,不遗余力地把鹿邑的文化旅游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我们相信,随着世界各地方兴未艾“老子热”,鹿邑一定会快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贤达名士的心灵之旅,李姓寻根谒祖的朝拜之地,弘扬道教文化的道教祖庭!鹿邑作为东方道都的历史地位一定会更加重要,更有魅力!
第四篇:文化研讨会上的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朋友、各位嘉宾:
这春光明媚的五月,我们在这里举行*****文化研讨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和37万**各族人民向前来指导工作、参加*****文化研讨会的各级领导、各位嘉宾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旅游文化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地理气候条件特殊,境内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2263米,最低海拔330米,山势呈南高北低状,地形险峻、山势徒峭、重峦叠嶂、沟壑纵横;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湿润、偏暖。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北大门,内昆铁路、昆水公路纵贯县境南北;处于长江经济带、攀西——六盘水经济区的腹心地带,是赤水河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置于国家重点工程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建设的前沿。民族文化底蕴厚重,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与滇中文化在此交汇融和形成独具特色的“三川半”文化,文化的沃土和相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孕育出了一批知名度甚高的专家、学者和文人墨客,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号称取之不尽的石灰石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5万千瓦的水能资源、储量6.5亿吨的煤炭资源和以豆沙关“五尺道”文化为龙头的旅游文化资源,以及以茶、桑、鸡、倍、竹为主的农业资源等资源优势极具开发价值。这里,有2091.5平方公里的土地,居住着37万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人民,是一块投资的热土、亟待开发的宝地。
党的xx大胜利召开后,我们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的号角,立足县情,抢抓机遇,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确定了“营造滇川通道,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工业进程,创建乌鸡之乡,兴建城乡集镇,开发旅游资源”的发展战略。将**建成“交通枢纽县、生态屏障县、能源建材县、乌鸡基地县、过境旅游县”的定位目标。“农业稳县,工业富县,三产兴县,开放活县”的战略重点和分三步走的发展蓝图,切实把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纳入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淀而形成的。历史悠久,古为僰人居住地。自秦开“五尺道”以来,即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也是古丝绸之路入滇的第一站。豆沙关离**县城23公里,距昭通126公里,位于云南省滇东北云川交界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起伏地带,乌蒙山脉关河深谷的中段,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入滇的要隘之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锁滇扼蜀的雄关天险;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众多灿烂的文化遗产。秦开五尺道以来,这里就成为中原与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枢纽,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这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置于石门东面绝壁上的僰人悬棺;玲珑精致的三观楼塔;古风尚存的豆沙千年古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摩崖亭、古城堡、观音阁;横贯石门东面绝壁上的石门大堰;镶嵌在石门西面崖壁“五尺道”旁的摩崖群。这里景色丽人,石门关前的古今四道交通风景线,道阔洞幽的长胜溶洞,云海茫茫的老黎山森林。这里名扬四方,创下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袁滋题记摩崖,省级豆沙关风景名胜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四大名牌。是极具研讨、保护、开发的历史文化。
第五篇:老年学会研讨会上的致辞
老年学会研讨会上的致辞
在中国老年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本公会长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不远千里,齐聚XX,召开中国老年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我们倍感荣幸。我谨代表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XX位
于成都平原西南,1997年成立地区,2000年建市,辖东坡、仁寿、彭山、洪雅、丹棱、青神6区县,2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面积7186平方公里,人口346万。
XX历史文化厚重,历代俊杰辈出。州、府、郡、专区建市达1400多年。是历史上有名的“中国进士之乡”,两宋年间中进士者886人。主要代表有俱列“唐宋八大家”的三苏父子、“寿星之祖”彭祖、道教宗师张道陵、文学家李密、南宋抗金相虞允文、近代长安画派创始人石鲁、杰出的地质学家黄汲清等。陆游曾盛赞XX“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为弘扬三苏文化,我们决定建设中国诗书城。我市已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与发展项目示范城市”,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数字化建设示范城市”。
XX自然条件优越,产业特色明显。工业形成了建筑装饰、机械电子、医药化工、食品饲料、水能电力等支柱产业,是中国最大的芒硝生产基地,着力培育了启明星铝业、金石油粕等一批年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农业创建了优质稻米、脐橙、椪柑、枇杷和竹编艺术5个“中国之乡”;是全国的泽泻、黄连生产基地;
着力建设西南生态奶业大市,奶牛存栏已近5万头。开发旅游资源,已形成三苏故居三苏祠、国家级森林公园瓦屋山、千岛之湖黑龙滩、长寿福地彭祖山、蜀中名寺中岩寺等著名景区,2004年,旅游收入突破11亿元,投资18亿元的瓦屋山水电站建成后,将展现蓄水6亿立方米的高山湖泊神奇美景。
XX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迅速。高速公路连接省会成都,仅有60公里,到双流国际机场50公里。形成了各区县到市中心城区半小时、到成都1小时的快速交通网,全市公路网密度达到沿海发达地区水平。是成都平原联通川南、川西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2003年市委提出富民升位目标,全市GDP连续3年两位数增长,2004年GDP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产品产销率、外贸出口创汇增速,均居四川第一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居四川第二位。
XX人居环境优美,长寿忠孝兼备。我
市地处岷江流域和青衣江流域,风物美集,气候宜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非常适合人居。全市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万,占全市总人口的;彭山县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口的,百岁以上老人万人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倍以上。中华长寿第一人的彭祖,史称活了800岁,按现在计年法约146岁,他就主要在今天的彭祖山生活和修炼。我市民风淳朴,家庭和睦。西晋文学家李密以《陈情表》一文名扬天下,被誉为“中华第一孝”。
我市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建区设市以来,党委、政府始终把老龄工作摆上重要议程,纳入目标考核。市和各区县都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办公室,安排了办公场所,定了编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老龄工作连续几年获省目标考核一等奖。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老龄工作活动创建,目前,东坡区、青神县创建为省级敬老模范县,青神县
创建为全国首批老龄工作先进县。今年4月,彭山县正式被确认为“中国长寿之乡”。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在繁衍后代、传承文明、促进发展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又对家庭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我国已经不可避免的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此背景下,中国老年学会召开以“家庭·健康·和谐”为主题的研讨会,对于关爱老年健康,促进家庭和睦,建设和谐社会,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实现社会和谐,保持健康长寿,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是人们普遍的美好理想。积极探索健康之道,科学破解长寿奥秘,努力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对于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中国老年学会年会暨研讨会在眉召开,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长寿
之乡探寻健康长寿奥妙,忠孝之邦研讨家庭和睦之道,必将进一步弘扬中国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相亲相爱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习俗,发展和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家庭文化,促进家庭与社会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的良性互动,创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促进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建设。研讨会的成果也势必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推进我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衷心祝愿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家庭和睦、健康长寿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