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于对策》论文初稿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于对策
亏阿基信息是经过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的解释,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是价值运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变化及其特征的如实反映,它包括两大类:一是经济业务信息,二是财务信息。现就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和防范、之力的对策措施谈些个人的想法和见解。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地反映引起单位及其权利变动的各种经济活动或行为。会计信息失真分为故意性和非故意性两种成因。从2002年我们审计的310个审计项目来分析,不管是故意性或非故意性的的会计信息失真都会给经济建设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有些会计信息的失真的影响甚至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因此,会计信息失真绝非小事,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的地方会计信息失真的面还相当大。国际审计署2002年组织对1290户重点企业审计发现,68%的企业会计报表都是假的。2002年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对部分企业2001年度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工作,共检查192户企业以及相关的91户会计师事务所,共查出这些企业资产不实115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24.2亿元。在这些企业中资产不实5%以上的36户,占18.75%;利润不实10%以上的企业103户,占53.6%;利润严重失真,虚盈实亏企业19户,原报表反映盈利1.35亿元,实际亏损1.72亿元;虚亏实盈企业8户,原报表反映亏损1.62亿元,实际盈利4.13亿元;还有22户企业存在帐外设帐问题。以上情况表明,会计信息质量仍然不高,违规问题主要集中在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认为操作利润,长期管理混乱,会计报表编制不规范。被抽查的会计师事务所仍然存在审计程序不完整,对最重要审计事项关注不够,出具大的审计报告类型不恰当等问题。
会计信息是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反映社会经济细胞——每一个单位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情况。当会计信息失真就在依据上失去了价值,就会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计信息却屡屡失真,有必要搞清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利益驱动。单位领导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硬指标,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出发,授意、指使后强迫会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虚列收支和往来款,假账真算或真帐假算,借以获得经济利益,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最常见的就是偷逃税收。很多税收是根据会计报表确定纳税额的,因此,为了偷税、漏税、减税缓税的目的,有的单位和企业就对会计报表进行人为的调整,甚至完全造假。
二上级行政干预。为了夸大政绩或出于一些特殊的目的,有的上级主管部门不顾下级单位的实际情况,往往以行政命令方式给下级单位下达各项经济指标,在谋种程度促使和诱发了下级单位弄虚作假,为迎合上级部门的需要,人为地调节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谋上级机关甚至按上缴规费收入、罚没收入数额的一定比例核拨下级单位的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当按比例核拨的经费满足不了工资和日常需求时,客观上就促进下级单位设置帐外帐、私设小金库的思想动机。
三内部控制乏力。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自控乏力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成因。有些单位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缺乏既相互联系,由相互制约的各种制度、程序、手续、和方法。目前,最为突出的是多头审批,自己经手自己审批,甚至还有会计出纳1人承担的情况,这这这不仅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还为假公济私、贪污舞弊留下了可乘之机。
四外部监督不力。外部监督力度不够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成因。从管理体制上分析,法律规定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但财政部门对人事没有处理权,会计人员的命运受单位和企业领导的支配,有事坚持原则会遭到打击报复,县官不如现管,只好随波逐流。个行业都有自
己的主管部门,而各主管部门往往偏袒自己的所属单位,保短护短。审计部门的重点是预算内的行政事业单位,不可对所有非预算内单位和企业进行经常性监督;金融部门对企业考核较多的是信贷利益;税务部门已税收征管为己任,难以顾及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工商部门注意的是合法经营,无法关注会计账务处理,注册会计(审计)师事务所是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单位和企业不受托无权干预,再加上事实存在中介机构部“中”的现象,使做假账有了可乘之机。因此,虽然有许多监督机关,但为完成各自的职能任务,各有取舍,尚未形成一个对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的协调、有效的监督体系,外部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五法制不健全。从大致建设的江都来讲,这几年来,我们的国家制定了很多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与之相关的的经济法规,特别是为了更加严格地规范会计行为,切实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经济秩序,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订案)》,自2000年7月1日起执行,者标志着我国会计法制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法规缺少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条文过粗致使执行起来依据不足。近年来由于不恰当的强调招商引资中的优惠政策,《会计法》、《成本管理条例》、《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法》等一些与会计有关联的法规贯彻执行的力度明显不够。我们审计过一个单位,一次提取现金50多万元,这样大额的现金能够舒畅地提取,提取后现金支付施工单位又留下许多疑点。立法跟不上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我们审计中查出的违反财政法规问题的处罚,由于没有新的法规,仍然沿用着1987年国务院制定的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本来经济活动中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立法滞后,原先的规定无法恰当地处理新出现的问题,给审计有效查处违反财政法带来许多困难。
六执法不严。《会计法》第十条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并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但是,把我们审计的一些单位的情况反映,当前在一些单位领导的心目中,法规意识淡薄,长官意志浓厚,《会计法》的规定和会计法规形同虚设,随心所欲,甚至凭感情、关系办事。有的还以改革为名,打着便民的幌子,把许多有效的财务制度、财经法规打乱,为偷税逃税、公款大吃大喝、公费旅游大开方便之门。尽管《会计法》对会计核算提出了严格地要求,也规定了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法》贯彻执行的到位率低,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即使会计信息失真行为被查出,又不予严办,往往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而高抬贵手,既没有经济制裁措施,更谈不上追究法律责任,者就在一些会计人员中造成会计核算“权大于法”的误导;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甚至销毁会计原始账簿和凭证的问题,因为各种干预不了了之,使有的人更加有恃无恐,为所欲为。
七管理松弛。由于财会人员的素质问题,以及大部分财会人员工作量都比较大,所以其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记账、算账和报账上,而对新的财经理论和刚出台的财经法规研究和应用较少,往往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很多财经法规与国际接轨这一特点更加明显。财会部门、审计部门工作不到位,对所属单位、审计管辖单位的会计业务指导不及时,对基础管理工作方面和健全管理制度方面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财会部对下属单位的会计业务的指导由于工作量太大一般只能年终进行,这种事后一次性辅导、监督的指导,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效果不太明显。审计干部由于人少事多,对审计所管辖的单位,审计到了就辅导、监督和指导一下,未审计到的就无法开展会计业务的监督和指导,客观上形成了既成事实,缺乏事前、事中监督。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八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这是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不缺定性既会计确认计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模糊性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这种会计信息失真不是主管上造成的而是客观上导致的。比如物价指数的变动、壁纸变动、随机事件的发生,都会对价值运动产生影响,并且作为会计对象的价值运动既包括已经发生的又包括可能发生的的,而会计核
算方法与原则又是相对稳定的,这就与价值运动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不相适应,会计核算方法和价值运动变化无法完全同步,就必须产生信息反映上的误差和失真。另外,会计核算对象中存在众多的不易确知、难以明确计量的因素,客观上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为,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中,不得不借助于一系列的假设、顾及、评估,比如在企业中负债的估计、费用的跨期摊配、成本结构等,都会带有近似的结果,会计信息不可能与客观价值同步。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精确,是单位和企业难以改变的客观事实,也不应该是会计部门的责任。
九财政困难。财政困难,特别是县乡财政困难的现实,也是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比如:一年一度的财政预算,《预算法》规定,不能搞赤字预算,而现在大多数县乡都是入不敷出,甚至有的县乡的预算收入,仅维持工资的发放仍然有几个月的缺口,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作赤字预算则违反了《预算法》,那是绝对不允许的,要做收支平衡的预算,就得虚列预算收入,把事实上不可能实现的收入打入预算收入,把事实上该打入打足的预算支出剔除,这样编制的预算就是明平实赤、账平实赤的财政预算,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会计信息就难免失真。由于财政困难引发连锁出现的许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虚假配套,高估多算,虚列支出等等。因财政困难而导致的会计失真,不容忽视。
二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是复杂的、综合的,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的原因;既有会计信息系统环境方面的原因,又有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原因;既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原因,又有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原因;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又有思想道德方面的原因;既有国家管理方面的原因,又有单位自我约束方面原因;既有单位领导方面的原因,又有会计人员素质方面的原因;既有宏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微观方面的原因。因此我认为防治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入手,对症下药采取相应对策。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是复杂的、综合的,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的原因;既有会计信息系统环境方面的原因,又有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原因;既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原因,又有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原因;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又有思想道德方面的原因;既有国家管理方面的原因,又有单位自我约束方面原因;既有单位领导方面的原因,又有会计人员素质方面的原因;既有宏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微观方面的原因。因此我认为防治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入手,对症下药采取相应对策。
二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制建设是防治会计细想你想失真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非无序经济,《会计法》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为规范会计秩序,打击造假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明确单位负责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完善会计记账规则和会计监督机制,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关键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宣传、贯彻、执行《会计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会计人员熟悉,单位领导清楚,全社会知晓,从而自觉地依照《会计法》办理会计业务,管理会计事物,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会计行为,防治会计信息失真,促使法律行为主体自觉遵纪守法。《会计法》出台以后,为了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全国人大及时对《公司法》、《刊法》作了修订,国务院也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规章,加强会计法制假设还要系统地学习、宣传、贯彻执行这些法律法规。会计管理部门和有关监督部门也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的规章制度,把《会计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落实到会计工作中,形成一个以《宪法》为根本,《会计法》为主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基础的会计法制体系。
三加大会计执法力度。加大会计执法力度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固然很多,但执法不严是关键原因。虽然《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从前面的成因分析中可以看到一些单位的负责人,不仅没有负起这个责任,对会计法规全然不顾,而且还有胁迫、指使会计人员
做假账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就是《会计法》的执行到位率低,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虽然会计作假的总是屡屡被查出,可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位会计、哪位领导因为做假账进班房。者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那些置《会计法》全然不顾,法律意识淡薄,长官意志浓厚的人更加有恃无恐,为所欲为。因此,防治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加大会计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按照《会计法》等法律法规来规范会计行业的行为,严格执行《会计法》,不断提高执法的到位率,对那些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行为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使其单位和责任人受到严厉的惩罚,对内杜绝作假,对外以儆效尤。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有些会计人员四肢较低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之一。因此,要不断加强会计的业务建设,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会计人员有扎实的基本功,掌握会计业务技术,能够对各种类型的经济业务做出正确的会计业务处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会计改革不断深入,财经法规不断完善,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陆续出台,一些单位和企业会计人员知识陈旧,技术落后,业务能力低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必须通过举办培训班、办好会计函授学校、会计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让他们熟悉新的法规和新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使其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我国加入WTO,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新形势,减少因会计业务技术部精湛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为了鼓励会计人员自学成才,尽快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改变注册会计师数量偏少素质偏低的现状,建议制定会计人员自学成才的奖励方法,重奖考取并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
五健全会计机构。会计机构不健全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成因。《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因此,防治会计信息失真,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机构。一是应当在财政局建立对会计人员与事由处理权,掌管会计人员命运有职权的谋个会计事务管理局统一领导和监管我州的会计事务。二是在有条件的的州级部门设立隶属于会计局的财金科,没有条件的州级部门由州会计局委派会计人员。三是单位内部应进行科学的分工,原则是把管理和监督分开,将不相容职务在不同内部部门或人员间进行分工,防止由一个内部机构或人员经办,减少舞弊差错和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具体讲,就是某项业务授权批准职务和执行该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应该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和审查稽核该项经济业务的职能应该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和该项经济业务的记录职务应该分离;采购和保管发放应该分离等等。在机构普设置上,人员分工上就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四是应该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甚至每个人的权限,做到权限和责任对等,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从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上防治会计信息失真。
六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治本之策。为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单位和企业内部应当设计、规划、制定一套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体制、经营管理手续和程序,它的基本特征应当是以一个经济单位为主体,以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客体,明确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个人的职权、工作范围和职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一是内部管理控制,即基础管理控制、生产管理工作控制、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控制。二是内部会计控制,以保证会计记录具有准确性、系统性、合理性、有效性,促使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标准化、规范化,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目的,保证单位和企业国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加强内部控制要坚持四项原则,即牵制原则、协调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做到内部责任明确,监督有效,管理有方,运作有序,协调高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内部控制上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七加强外部监督。企业和人外部监督审计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不受监督的会计信息必然失真。居于这样的判断,国家建立了一整套以管理和监督和管理分离为特征的监督机制,包括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银行监督、工商监督、物价监督、舆论
监督等,这些监督职责分明,分工合理,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在预防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外部监督,必须进一步明确各专业监督机关的职责,不断提高监督者的素质,建立一支思想好、业务熟、技术精的监督队伍,建立一套监督责任制度和违法违纪的惩治制度,强化对监督的再监督,使外部监督制度化、系统化、日常化,严格高效值得一提的是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
审计监督是一个较高程度的监督,它是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审计监督肢体的独立性,由此形成的审计结论也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因此,虽然审计监督和各种专业监督及会计监督在根本目标上相似之处,但仍然存在重大区别。在实践中,审计监督对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除了对其业务进行审计监督外,还包括对它所监督的工作进行在监督。事实证明,有些专业监督部门也存在违法违纪、弄虚作假、贪污受贿,甚至与被监督单位、企业相互勾结、私营舞弊。因此,审计机关对个专业监督机构实施再监督室十分重要的和非常必要的,必须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无可替代作用,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要积极利用社会舆论监督工具加强监督。许多单位、企业和个人对查出的问题,不怕内部批评,经济惩罚,就怕在报纸上公开,在屏幕上亮相,社会舆论具有广泛的威慑作用。因此。我们审计机关要按照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要求,除了借助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外,还要积极利用社会舆论工具,将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向社会公开曝光,在社会公众中广泛传播,使之收到应有的社会舆论的无情惩罚,对其它单位、员起到警示作用,达到惩治和预防一举两得的效果。
八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会计委派制的一种创新形式在我州十县(市)推广以来取得较好的效果。为防治会计信息失真,州级党政机关和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也可以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推行这一制度要做到“三分离”:一是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把各单位的会计业务从各单位的内部处理变为会计核算中心处理,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也与单位分离,让单位领导不可能去指使会计人员去作假,从机关上就保证想做假的人无法做假。二是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分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与会计胡算一体化财务部门负责人既是财务主管,也是会计主管,缺乏财务与会计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现状,建立起财务审批职能由单位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的新机制,把审批责任人和实际操作人分离开来,通过双重制约职能的建立,让想做假的人不敢做假。三是会计凭证的有效管理与形成单位分离,改变目前会计凭证由单位管理,由单位保管的现状。会凭证由单位形成后,由会计核算中心保管,让想做假的不能做假。通过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行“三分离”,最大限度地让想做假的人无法做、不敢做、不能做,从漫画机制上防治会计信息失真。
九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单位、企业经济困难是防治会计i信息失真的根本。凭心而论,有些会计信息失真不是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心甘情愿地要做假,而是因为单位和企业生存所迫而违心导致的因此要防治偶遇经济困难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最根本的就是要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积极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深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了,财政供给由保障了,单位和企业用不着挖空心思,通过做假账来维持生存了,那些违心的、不情愿的做假的客观条件消失了,因此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就解决了。所以大力发展经济,保证强有力的财政供给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
第二篇: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浅析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
浅析
会计0808刘治江080302226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依赖越来越高。因此,对于会计信息特别敏感也不足为怪。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朱镕基同志在香港召开的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上亲自为三所国家会计学院题词,写下四个大字:不做假账!几度引起全场在座人员的热烈掌声,可见这个“大实话”引起的共鸣度。掌声表明了市场经济呼唤真实的会计信息,治理假账和虚假会计信息任重道远。因此,了解揭示会计信息的原因,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以提高会计信息失真质量,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
关键字:会计信息失真失真原因失真对策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动机
近年来,在我国财经工作中,由于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和财务计主体方面因素的作用,比较普遍的存在着制度执行不严、管理行为不规范、财经纪律松弛、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主要有四方面:骗取经济利益、骗取政治利益、平衡收支、迫于上级压力。而这四种动机的产生根源主要有:一是做假账风险小,成本低;二是法制不严,监管不力,惩治力度小;三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四是整个社会缺少诚信;五是存在市场本身的缺陷和转轨时期市场体质的不完善;六是现行的会计、审计准则不完善。这些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它不仅违反了真实性原则,还助长了腐败之风,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国家政治稳定。同时误导
财经信息,使决策部门失去准备的依据。造成宏观决策的失误,容易诱发经济和经融风险。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一)会计准则和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和漏洞
会计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能使同类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会计数据易于汇总。但会计制度也有其缺陷,即适应性、灵活性差。制度具有稳定性,一经制定,在短期内一般不会也不应随意改变。但在不断变化着的现实生活中,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往往会超出会计制度所规范的范围作用,导致信息不可比而失真。
(二)经济利益的驱动
一种表现在:领导人对不正当利益的追求。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原因,因为单位领导人掌握和占有着会计信息资源,控制着会计信息处理的主体即会计人员,在发生利益冲突时,领导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意图,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另一种表现在:我国长期以来实行是具有高度集权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使得企业经营者难以做假账,也无需去做假账。然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实行了多种经营方式,其基本思路是让企业的业绩与生产经营者个人挂钩,以求得最大限度的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企业经营者为了实现个人的的高收入,为了保护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不知减少或丧失,自然会将目标转向篡改衡量其经营业绩的财务会计资料上。他们通过做假账,来达到改变利润分配方式和比例的目的。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业务技术水平不高。一是法制观念淡薄,政治素质较低。有的会计人员,为谋求一己之利,借工作之便,或挪用公款,或伙同他人舞弊,侵吞国家财产。二是职业道德水平较低。部分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或主动迎合一些单位领导的不良心理,与其同流合污,歪曲了会计人员的参谋助手作用。或屈服与领导的权威,明知不合法,不合理,就是不予抵制。三是业务基础差、理论功底薄,又不想学,不好学,不善学,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一直在低水平徘徊,造成了业务工作上的差错和纰漏。
(四)会计环境的变动
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物质指数和币值的波动,经营风险和随机事件的发生等,都会对价值运动的流量和流向产生影响。加之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我国对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又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当客观的会计环境变化后,会计方法却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会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不稳定,竞争越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就越大。
(五)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导致信息失真
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导致机对机犯罪成为可能。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资源共享,这给某些通晓网络知识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利用计算机犯罪成为可能。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实施特殊的控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几乎无从谈起。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准则
我国目前会计准则还不稳,容易导致虚盈实亏,形成“资产泡沫”。为完善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应做到:
1. 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不确定性,其涵义及释义要清晰明确,对会计的不确定事项要规定。
2.3. 会计政策和方法的可选择性,是导致会计性息失真的重要因素。健全法制建设,加强执法力度,重视宣传教育。
(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提高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谋利。其次,提高专业知识,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分流,对于既不能胜任工作又无培养前途的会计人员,可分流到其他岗位。对新进入的财会人员要严格把关,不具备素质要求的,不得进入会计部门工作。另一方面,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知识不断更新,适应生产经营要求。
(三)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考虑
电子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电算化会计这一行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导致机对机犯罪的可能。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2)对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在操作系统中建立数据保护机构。(4)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5)加强整体安全性,在网络环境下,数据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之一,只有在保证数据安全前提下,才可以考虑开放机制。
(四)会计工作环境
会计环境是造成会计失真的主要因素。只有营造良好的会计氛围,才能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1.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制定尽量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2.为适合我国经济特点的物价变动会计。3.靠科技因素,加快经济发展,并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会计服务。4.实行公开制度和报表审计制度印象深入,营造会计信息逐渐走向“透明”、“阳光”过度的客观氛围。
(五)加强内外部监督的力度
首先,执法部门应有法必依,在减弱人治的同时,必须加强法治。为避免重复监督给企业造成的负担,可以考虑有某执法部门为主牵头。各执法部门联合办公,各部门之间必须注意配合。由于联合办公形成了互相牵制,检查的结果的公正性提高了。其次,应改变国家审计受制于行政,审计处理难的现状。应提高国审独立性和权威性。
(六)新《会计法》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供了法律保证
1.规范了会计载体的设置和会计信息记录方法。
2.强化了会计监督。
3.规范了会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资格。
4.规范、强化了法律责任。
总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是个综合的治理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缺少哪个环节都不能达到好的效果。目前,国
务院已将治理经济秩序提到了民经兴亡的高度,在经济秩序八项重点治理中有两项就和会计信息有关,相信不久的未来,这一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管萍:会计信息交换和纰漏的经济分析。
【2】 苏放:会计舞弊的产生机制及治理。
【3】 周仁俊:略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4】 周健:健全内部控制,强化财务监督。
【5】 朱学信,王春发:会计信息失真探讨。
【6】 陈虎,韩玉启: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防治。
第三篇: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研究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研究
-------------------------
编辑整理: 转账支票填写 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新浪
摘 要:会计信息失真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经济秩序与经济建设。本文主要从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会计监督体系和失信收益与成本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治理措施和建议。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公司治理结构 会计监督
第四篇: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然而会计信息的失真会严重损害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相关群体的经济利益,也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本文主要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表现进行分析,进而从现象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防治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环境会计失真
会计信息是原始数据经过会计人员加工处理产生的会计管理所需要的一部分经济信息,是关于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映,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会计主体的主要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也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会计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加上社会上各种腐败和消极因素在会计领域的渗透,使得我国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大量存在。本文主要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表现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防治会计信息的失真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宏观因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会计环境
会计管理体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目前我国的票据管理十分混乱,工作中原始发票不规范,有的甚至是无发票,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来看,一个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会计工作人员的人事任免权、聘任或解聘权都掌握在单位负责人手中,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完全依靠会计人员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不现实的。
2.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三个层次的会计监督体制,但企业外部监督除了部分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等由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进行会计报表审计,绝大多数企业均未进行会计报表的审计,主要由行业主管部门实施,而行业主管部门往往从本部门出发,对本部门企业采取保护主义,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这种现象给会计信息失真带来了很大的空隙和机会。
3.会计环境的变化和会计方法的变化不协调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行的信息,而我国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当客观环境变化后,在客观上会计都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
(二)主观因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单位主管部门和一些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一些部门为夸大政绩或出于一些特殊目的,不顾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往往以行政命令的形式给单位下达硬性经济指标,以迎合有关部门的需要。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促使和诱发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使会计信息失真。
2.基础工作薄弱。
一些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弱化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应当建帐的单位不建帐,或帐目混乱,不按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内部管理混乱,私设小金库,1
以权谋私等,薄弱的会计基础工作已经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属于专业素质不高对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理解偏差,对核算方法掌握不准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是属于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道德素质低下,为了迎合领导,无视财经纪律,编制虚假报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存在于会计核算进程的每一个环节,出于各种不同目的,其表现也各不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帐外设帐
企业应按《会计法》和《会计制度规范》设立一套完整的记载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的帐簿。但是有的企业则设立明暗两套帐。明帐用来记录企业部分经济活动,应付税务机关和审计机关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检查,暗帐则记录违法违纪的财务收支。
(二).帐实不符
出于企业自身的利益需要,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自身的会计分录存在重大差错,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错误结论,导致决策失误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重大损失。如某些企业为了向银行贷款,作出虚假的财务报表,来满足银行对企业贷款中财务指标的要求,使其能获得银行贷款,这样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与企业真实的财务报表就不符了。
(三).虚假的原始收据
虚假的原始收据往往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如某些企业单位开出大头小尾的发票、虚假的盘点表、虚假的入库单、假工资单等都会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四).会计核算方法本身有人为的因素
在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中,如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发出存货的成本计算等都受到人为估计的影响。有时甚至偏离了事实歪曲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导致企业会计报表的失真。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大量存在,不但会影响企业管理当局决策的正确性,而且还会严重损害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并有损我国在世界经济领域活动中的形象,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防范成了当前经济领域里尤为重要的问题,根据已学知识及一些实践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进行防范:
(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对决策者的约束
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彻底分离,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减少和杜绝政府的行政干预;其次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监督和约束机制,明确企业经营者对于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必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经营者加强监督和约束。
(二)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不断加强执法力度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会计法规实施细则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出台,进一步明确违法处罚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使相关人员熟悉会计法规和财政政策制度。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有法不依、知法犯法者要依法严肃处理,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核算环节上划清会计责任,制定相应的会计资料责任制度落实到人,对违反规定、编制和提供虚
假会计资料的责任人员要从严处理。
(三)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1.做好企业内部的监督工作
会计管理的弱化同企业各项内控缺乏或失效有很大关系,要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加强各项内控制度建设,严格内部会计程序,并将内部会计核算方法与严格会计制度实现会计工作规范化结合起来,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应当依法实行企业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计,逐步健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报表管理和会计信息检查制度。积极推进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行为,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证作用,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同时还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监督,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切实改变社会监督机构弱化、起不到社会监督作用的状况。
3.强化政府监督
政府监督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由于财政、审计只负责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家控股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税务只负责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证监委和保荐会只对上市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行监督检查,这样就缩小了政府监督检查的范围,也使各执法机构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作用,使执法机构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
(四)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一方面是拓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针对目前存在的会计职能独立性和会计人员地位从属性的矛盾,在试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各种形式的“会计委派制度”通过确立会计人员相对独立的地位,保证客观上公正地行使会计职能;另一方面立足长远,构筑会计行业自立组织模式。可建立会计行业协会,由政府授权对所属成员进行业务管理和提供相关服务,并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指导,通过法规约束、政府指导等措施,指导和扶持会计职业自律组织的健康发展,从而达道预防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目的。
(五)加强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加强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计工作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会计工作越来越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环节,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在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好本单位的各项内控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抓好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建立健全会计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做到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每一环节都符合会计规范要求,以确保数字真实可靠。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人员要重视业务素质的提高,也要重视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是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化管理,完善会计人员从业制度;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建立以套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人员遵守规范的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要进行必要的制裁,只有这样,会计人员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有可靠的保证,才能有效的避免因会计人员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参考文献:
蒋尧明2004,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虚假陈述研究会计研究1 陈玲、孙静2004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中国会计电算化1
段玉峰、孟菲2004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问题的对策财会研究 5 薛清梅等2004推进公司治理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务与会计11 王文莲2004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与根治会计之友6
第五篇: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对策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对策
【摘 要】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国的银广夏、绿大地、万福生科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暴露出了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我国正在逐渐深化市场经济体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是基于这些背景环境下,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出发,对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旨在提升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提升会计信息规范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企业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
前些年震惊我国证券市场的“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件,就是由于公司董事会制度成为摆设,大权集中在实际控制人何学葵手中,导致其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进行财务造假。我国很多企业没有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这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发生的土壤,同时也是导致很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我国一些企业没有做到严格按照公司治理机制要求设置董事会制度,公司的决策权控制在少数人手中。这样就容易导致一些内部管理者或者执行者,为了达到某个不良的目的,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继续造假,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损害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最终也会导致影响公司整体利益,造成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其次,企业治理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出现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问题。很多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治理监督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之间的权责不清晰。这些情况导致企业的管理经营质量不够规范有力,有的管理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为企业全局考虑,通过会计信息造假等方式来做损害企业信息真实性的事情,这些情况都非常严重地影响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和形象。
2.我国针对会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缺少
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惩罚主要是以行政处罚为主,一般采用的都是罚款、警告或者通报批评的形式,更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但是缺乏对会计信息造假进行处罚的民事手段。我国针对会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对会计信息准确性的一种政策保护,它可以保障会计工作者以及企业管理者有约束性的执行自己的权力,进行合理合法的企业管理控制等活动。而目前我国针对会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成为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政策性基本原因。法律法规的缺失降低了会计信息造假的成本,使得一些企业的财会人员容易研究法律法规的控制,为了一己之利铤而走险地进行会计造假行为,使得整个企业的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都受到损失。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素质不够高
前些年震惊我国的“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就是由负责审计公司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与公司内部人员勾结完成的,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企业的会计监督过分依赖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一些注册会计师会计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的缺乏,往往导致会计造假行为无法被严格监督。近些年来我国发生的几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都是由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公司管理者勾结造成的。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我国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不够高,再加上会计专业技能不过硬,对于会计财务知识以及国家相关的财务、会计最新法律法规并不熟悉,知识体系没有与时俱进的更新。在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失误和错误,客观上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另外,也有一些注册会计师或者企业会计工作相关人员为了一些自己的利益,帮助不良人员实施会计信息的造假,从主观上使得会计信息失去了准确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1.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和结构
企业要严格按照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要求来构建公司内部的治理机构,通过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和结构,从而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奠定基础。我国企业需要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等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经营管理中的决策作用。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也要引入独立的董事制度,赋予独立董事充分的监督权,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行为,从而有效的避免出现内部人操控会计信息影响其准确性的情况,为我国企业的所有投资者和企业整体利益提供一定的保障。
2.提高注册会计师以及财务相关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质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我国一定要对注册会计师职业操守的相关准则进行完善,为注册会计师执业提供道德准则和规范。注册会计师自身也要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一定要坚守职业道德准则,充分发挥好独立审计的职责,监督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注册会计师以及财务相关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质,从而可以避免客观上的会计信息失真,使其能够做好对企业的独立审计工作。
3.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监督的系统建设
第一,我国需要不断地完善会计信息和管理方面的监督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要严格追究会计信息造假者的责任,提高其会计造假成本,震慑会计信息造假的违法行为。与此同时,我国相关的会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审查,比如我国财政部门、税收部门等应该要强化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审查,并加强与企业的平时沟通和协调。督促企我国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最终促使我国企业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最大限度降低由于会计信息失真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陆建桥.后安然时代的会计与审计――评美国《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及其对会计、审计发展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2(10)
[2][7]李花.浅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暨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