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契约的再生读后感》
读后感
——《契约的再生》
法学0814 2008952099 方淑琼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契约的社会,然而契约正逐渐走向死亡,《契约的再生》中内田贵所说,这种死亡是针对古典契约法而言,是作为原理的契约之死和作为社会现象的契约之死。
作为原理的“契约之死”就是以交易理论为核心的古典契约的崩溃和交易理论的破绽。其导火索是“法与经济学”所主张的效率性原理,波兹纳提出财富最大化理论最终不能代替约定理论,却使之动摇。其原理的崩溃表现为(1)约定上禁反言的规定是崩溃的特征之一,古典契约法始终认为无约定无责任,不承认信赖利益的赔偿;(2)非良心性,法院对不公正契约的干预和双方交涉能力的不平衡使得古典契约原理难以维持;(3)情报提供义务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保护被一方诈欺和重大的不实表示所引起的契约不公的另一方,“约定”作为契约上义务的发生根据的地位产生动摇。(4)由于担心损害商事契约的稳定性,诚信原则并未得到公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契约责任不断扩大,以约定为核心的传统契约法理论已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其趋势是契约法与侵权行为法的融合。
作为社会现象的契约之死就是契约自由的丧失。伴随着福利国家思想的发展,采取了对缔约自由、缔约内容自由加以干预的形式,依约款订立契约的普及,古典契约模式崩溃。
契约并非真的死亡,古典契约模式的没落只能说是一个腐朽的外壳的脱落,其契约的核心不会消亡,内田贵教授给予新的外壳,即新的契约原理——关系契约理论。
关系契约理论认为,约定和信赖不能成为契约拘束力的一元的根据,而是一元的根据之一,对契约关系加以动态的把握,要从迄今为止的全过程来判断,判断的原理不只是当事人的意思和信赖或法律,而是存在于契约背后的社会关系和共同体的规范去寻求根据。要考虑的不只是当事人的合意,到此为止的当事人关系的历史,围绕当事人的社会关系的变动,并且当事人所属的社会的行为规范等。
在《契约的再生》一书的结尾,内田贵教授说,“诚然,交易理论的崩溃,古典的契约范例游离于现实,约定理论也失去其神通力。并且关系契约理论无论在过去还是在以前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契约的内容和形式今后也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新生,但决不会消亡。
第二篇:《雄鹰再生》读后感
读《雄鹰再生》有感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选择 : 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操练。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它必须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它必须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把羽毛一根根的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得力再过30年的岁月!雄鹰再生了!
那声音震天动地,那声音响彻云霄!我背负着企业的重任,在蓝天中奋力飞翔,然而我的心在哭泣,好累啊!这时,我听到了这个声音:为了事业的发展,像雄鹰一样再生!
像雄鹰一样再生,我们需要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气与再生的决心;天气的好坏,悬崖的陡峭,喙脱的疼痛无法左右雄鹰再生的决心和勇气。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时候我们必须做出困难的决定。旁人异样的眼光,拖延、懒惰、纠结都不应该是我们 1
再生的绊脚石。空杯的心态,我们像一个新生的宝宝,等待生命的蜕变。
像雄鹰一样再生,不要再贪恋过去那华丽的丰羽,沉溺过去的荣誉与光芒只会让我们故步自封。以明日之我,战今日之我。我们需要放下旧的包袱,抛弃旧的习惯、旧的传统;要影响企业,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去以前的坏脾气、不良的工作作风,重塑好脾气、严谨的工作作风。抛弃坏习惯、传统的思维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好习惯、创新的思维模式。尽管有痛苦、有呐喊、有抗拒,但这熊熊真火,发挥我们的潜能,将使我们在燃烧中再生,创造新的未来。
像雄鹰一样再生,雄鹰不再生,无法重获30年的岁月。技术和产品不更新,使用期限是有限的。企业家如果不学习,生命期也是有限的。企业在持续发展,行业在不断进步,我们同样也需要一个自我进化的过程。学习是企业家不断进化的唯一途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知识的竞争。因此,企业家必须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善于终身
学习,不断实现自我突破。让我们再次发动引擎,向着新的梦想飞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获得了再生,我们一定会迎来辉煌,我们一定会走向卓越。我们有如再生的雄鹰,坚自我改革之决心,弃厚重华丽之旧羽,清更新学习之跫音,搏击长空,翱翔在辉煌事业的蓝天中!
第三篇:《契约精神》读后感
读《契约精神》感:
——为何“我们”缺乏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的来源
西方文明传统中具有一种契约精神。这种精神起先表述在“神人立约”的意义上。在希伯来《圣经》中,对于犹太人与上帝的契约关系,至少有三次“立约”被记载。基督宗教形成之后,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立约”。基督徒认为救主耶稣降生即上帝与人重新立了“新约”,因而将以往上帝通过立法而与犹太人所立之约称为“旧约”。这种契约精神经犹太教、基督宗教的传承和弘扬而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根深蒂固。这可以说是西方“契约”概念的萌芽。西方社会至今对“契约”、“合约”等有强烈的重视,也受此影响。
契约精神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尊重规则和重视规则的意识,就是以团队利益和长远利益为重的大局观念,就是与合作者、竞争对手实现共赢多赢的思想,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别人负责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在现代社会,人一出生,各种各样的规则就会对他产生效力。我们的社会之所以需要这么多规则,原因在于规则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为社会提供良好秩序的同时,还在总体上降低了治理社会的成本。规则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规则的强制作用,但也不能总依赖强制作用——理想的状态是,每位公民都养成一种很强的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校规、法规、遵守社会公德等),让依赖规则办事成为一种习惯。
契约精神—西方文明的基石
契约规定着利益双方在权力与义务方面的双向依存关系,是西方现代商业文明发展的基石,也是法治社会的构成要素之一。信用与契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甚至信用要靠契约来维系,也可以说传统的商业文明是在契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如此,不断发展的商业文明又反过来催生了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契约精神。契约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诚信精神,只有交易的双方遵守契约,切实履行合同,才能确保交易安全,市场经济才能发展起来。
欧美国家工业文明、商业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辉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优良的契约精神;我国的香港和东南亚的区别,就在于香港人有着优于东南亚人的精神契约;就连犹太人在面临磨难时表现得十分优秀,也是出之于这个民族所具有相当重要得契约思想的原因。
中国人为何缺乏契约精神?
个人不履约:2008年10月,国际艺术品拍卖巨头佳士得宣布,将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2009年2月25日,佳士得拍卖行在一片反对声中对兔首、鼠首铜像进行了拍卖。随后,佳士得对外宣布,中国籍男子蔡铭超以总计3149万欧元的价格成功竞得两尊兽首。然而,蔡铭超在成功竞得两尊兽首之后,竟然多次对外高调表示,将拒绝付款。
企业不履约:1996年,在招商引资大潮中,国内知名饮料品牌哇哈哈与国际饮料巨头法国达能公司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49%、49%。后因金融风暴等原因达能得到2%股权转让,取得了绝地控股地位。而后哇哈哈创始人感到当初签定合约比较吃亏,于是另起炉灶,背着达能在外建立非法合资公司数十家,并擅自使用“哇哈哈”商标。几年之后,非合资公司得到了高达10.4亿元的利润,于是达能就想以40亿元人民币将其并购,并扬言如不答应就告非法使用。曾经的合作伙伴除了继续大打口水仗以外,还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官司之中。
其实,不管人与人之间,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契约精神实际很简单,就是说话算数,一旦作出了承诺就必须执行,而且是不打任何折扣的。一直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很多行为并不是体制上的改革,而仅仅是去调整、理顺一种参与市场各个主体间的关系。商业与市场是多元因素在其中起作用进行交易与交换的一个过程,这个交换的过程要达到大家可以计算、判断和衡量,就需要存在一种最基本的约定,这个约定就是契约。契约精神是维持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进行理性判断、预测以及比较的基础,实际上,契约精神恰恰是一个商业社会最基本的文化,是基因,而我们中国向来缺乏这种文化,缺少这种基因。
契约精神体现自由、平等的原则,它是一种以法律为准则,以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守信、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准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等为基本原则的行为规范。然而却有人以不遵守规则、不承担责任视为自己的与众不同和特权。正是这些人破坏了我们的契约精神和契约文化。
重礼义、轻规则:观中国历史,既缺乏发达的商品经济,又缺乏独立的司法体系,更缺乏产生契约文明的契约文化。因为在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在以农业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在政治上表现为集权专制,在文化上等级观念浓重,契约文明是不会在这样小农经济和专制政治上产生的。中国文化基于农耕活动,地域的相对稳定,民族的相对单一,因而极易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纵向的、稳定的“礼”制文化。很显然,这样一种行为与西方社会中的平等观念有着天壤之别。又比如说田忌赛马的故事,在中国,这个故事一直作为智慧的典范来传颂,但其实田忌赛马是犯规的,这反而被人有意无意地忽略。这正是中国人缺失契约精神的表现,也是典型的轻规则,无契约精神的。假使将这种比赛方式放到现在的市场经济中将会产生怎样的效应,我想这应不言而喻吧。
缺信用、薄公德:今年6月6日“信用日”,芝麻信用和全时便利店一起,在北京搞了一次“无人超市”实验活动,整个便利店内采取自助收银的方式,顾客可以通过支付宝扫码或者现金来自助买单。上午虽井然有序,可到了下午却风云突变,“不付钱”和“没付够钱”的情况就此出现。在现场,有三位女性拿走贵重货物,而没有付钱,还有很多人往返好几次,拿走数袋价值不菲的烟酒。通过一天的实验来看,活动确实是喜忧参半。通过这个实验活动可以看出我们国家还是有很多公民是缺乏信用及公共道德的。P73 潜规则、小聪明:近些年,潜规则和耍小聪明受到了一些人的狂热追捧,它所需成本很低,收获却很高,而且不易被人发现。例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2009年的蒙牛0MP、广州瘦肉精等,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违背了契约精神。重利益、欠思考: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商人也都是追求收益的。当违约的收益远大于守约的利益,或者说违约的收益远大于违约带来的风险和损失时,违约对他们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秦池勾兑白酒这一缺乏诚信的不争事实就注定了秦池只能昙花一现。就是这样的人和企业促使了功利主义的盛行。
力度薄、缺办法:在中国,对契约的尊重和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缺乏完善的违约制约机制。社会契约机制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当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契约机制与社会的进步不相适应时,我们就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让其达到应有的约束力。
有契约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 —— 让契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等问题上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5%左右,经济损失更是达到每年5855亿元。很多事例表明,在一个失信的环境中,企业运行的成本将大大提高,其结果是既不利于消费者,也不利于生产者。
作为企业,巫山新华书城更是要做到做事明确、公开,不私下做出不合理的事情。顾客的利益高过一切利益,更要体现契约中人人平等的原则,既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也要保护书城的利益。任何的偏袒都不符合契约精神。例如书店的书,经小朋友、大人翻阅后,有损坏的图书,我们要明确告知,不“强行”卖给顾客,避免引起顾客的反感。
作为企业,我们更应积极承担责任和履行契约,为顾客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有着高度社会责任的企业有很多,他们无一不是在造福社会的同时也获得了自身的长足发展。比如建筑业的德胜公司就是这样。2002年时,为某公司建筑时员工姚百灵发现了材料质量问题,她坚持质量问题不可商量的原则,为公司赢得了“契约口碑”。最后德胜凭着优秀的契约精神和对客户高度负责的态度,不仅做到了行业第一,而且市场份额也占到了70%以上的好成绩。
作为企业,追逐利润、讲求回报固然无可厚非,但其行为一定要遵守最起码的社会道德,要具有一种契约精神和责任意识。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曾建议企业应确立以下的社会责任标准:
一、明礼诚信确保产品货真价实;
二、科学发展与交纳税款;
三、可持续发展与节约资源;
四、保护环境和维护自然和谐;
五、公共产品与文化建设;
六、扶贫济困和发展慈善事业;
七、保护职工健康和确保职工待遇;
八、发展科技和创自主知识产权。只有这样企业才会长盛不衰,一直得到社会及消费者的信任。
作为企业员工,我们应努力工作、聪明工作、更要快乐的工作。既要不定期的学习和培训,也要自我反省和自我修正。更要有良好的契约精神,和管理者、企业都要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一个严格自律、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最大潜能;而一个对自己放松了要求、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则会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样的一些错误,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作为企业员工,我们也要学会感恩,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使我们自己迈向成功的保证。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我们中华民族有着良好的感恩文化和传统。不知感恩,不懂回报,是一种“职业癌症”,作为一名员工,我们要感谢我们的企业,它不仅给了我们赖以生活的工作,还为我们提供了展现才华的舞台,让我们的人生阅历得以丰富;对领导,我们要心怀感恩,正是因为有了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我们才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把自己磨练得更加成熟;对同事,我们要心怀感恩,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有了大家的共同奋斗,才能创造辉煌的业绩…… 作为企业员工,我们应树立这样的思想和观念:不管你对企业的贡献有多大,那仅仅是为你能够在这个企业工作付出的“利息”,是对企业中那些给与你帮助的人的回报。常言道“心存感恩,知足惜福”。感恩别人,回报自己。懂得感恩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感恩作为自己付出的回报。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和谐团队,就缺不了感恩这种有助于调节矛盾、构建和谐的润滑剂。人人学会感恩,社会和团队就会处处充满和谐与温馨。
不践踏法律、道德和良知,是做人的底线。而追随自己的良知,尽自己的努力去做一些善事,帮助一下周围的人,则是值得称赞的美好品质。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守住良知这个底线的时候,契约社会和契约文明就会到来。
詹
2015年6月9日
第四篇:社会契约读后感
读完《社会契约论》的小结
带着对这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之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的惊叹,我坚定地拿起了这封面简单、薄薄的小册子,怀着它是如何影响激励这后来的仁人志士的好奇心,历经半个月的“艰苦奋战”,我的回答是,不枉不枉。
“每个思想家都有其自己的理想国,那里面寄托着他本人对政治社会的向往,然而理想与现实,理论和实践之间永远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卢梭是法国人权理论当之无愧的首席代言人”想必这些是每位读者的感想。
下面,我主要想谈谈,我所汲取的精华观点,以及我对有些地方的略加思考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些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这里我不禁重新定位了下,、法律、秩序和效率之间的一些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讲,法律是一种秩序,带来的秩序价值进而能转化为实用的效率。就拿每天发生在校园内的,摆放自行车,这一小事来说,从整齐有序的按规操作中,我们可以“窥视”其规则潜在下的秩序价值——我们不必为一小小地盘而发生口角、也当然不会发生因蜂拥而之事我们处于“撞人撞车”的尴尬境地。
作为自然法学的代表人物,卢梭在文中对奴隶制渐进的,富有逻辑的批判让我影响甚是深刻,他从奴隶的起源——战争,的非法性和不合理性开始批判:他认为,战争不是人与儿之间的一种关系,、而是国与国之间的一种关系,因此,在战争中在战争中人与人绝不是以人的资格,甚至不是以公民的资格,而只是以士兵的资格,才偶然的成为仇敌,如果一旦他们放下武器投降,不再是敌人或者是敌人的工具时,他们就成单纯的个人,而别人就不再有生杀之权了。被俘虏之后,用自己的自由换取别人对你本应不享有的生命,这是及其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同时,这些也应是为后世的尊重俘虏的生命及其其他权利提供了原始的理论基础,不然,现世我们“英勇的”弑杀作为战俘的卡扎菲这一士兵,怎能又“冤枉地”即将承受牢狱之灾.在卢梭的政治法律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的“公意“。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认为,社会契约士基于公意而产生的,在谈论的社会公约的第六章中,他认为只有毫无保留的转让,才能做到所有的人条件等同,只有毫无保留的转让才能使联合体完美,同时人们可以从社会中获取同等的权利,在此中,社会里力量会得以增强,从有利于保护和实现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公意论“还是存在许多不足和其历史局限性的。这里,他把人权放置在一种近乎消极的境地,过分强调了公共利益了,同时也有其充分显示了其理想主义的色彩,当然这也是自然法学派本身所固有的理论缺陷。
在论财产的章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卢梭是积极肯定“先占”这一财产取得的方式并对其概念加以明析。他主张,在自然状态中最初占有者的权利虽使脆弱,但确却是倍受尊重的。就“占有”,这一概念,他定义为,比按需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不曾有人想享有;第二,只能维持自己生存需要的数量;第三,占有,不能只是个空洞的仪式,而是要凭自己的劳动
和耕耘的。这些才是,缺乏法理时,所有权能受到尊重的唯一标志。看到这里,我自由地反
面联想到,这段话,令是给之后的殖民者、拓荒者带来的多大的鼓舞了。
“公意是否可能错误”这一章节,在未仔细阅读之前,我也有些思考。庆幸,是与笔者
大致相同的。是的,公意虽是永远以公共利益未归依但,并不能由此推论,人民的考虑,也
有着同样的正确性。卢梭在此,却极端的臆断,只要国家没有派系政党之争,公民就能很好的表达其真实的意思,这里他忽略了民意实现其他的众多要素,如,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及地
理环境的影响。
卢梭还认为,社会公约赋予政治体以生存和生命,立法赋予政治体以行动和意志。法律
是政治体唯一的动力,没有法律已经形成的国家就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它虽是存
在但不能行动。他主张法律士公意的体现,所以,法律就具有了公意的特点。一是普遍性,公意倾向于平等,总是与公正为基础,以维护社会公共幸福为己任。另一个就是对象的普遍
性,他所规定的全体公民的集体的抽象行为,而绝不考虑个别人及个别行为。法律,很可能
规定各种特权,但他却不能把指名的特权赋予某一个人。
主张法律具有普遍性及其意志的公意性之后,卢梭对立法者,又继续做了有相当富有
思想和精辟的论述。迁移到司法的独立性上的问题,也是由很大的借鉴意义的。但是我们还
是能挖到其蹩脚之处,他是这样称赞立法者的“为了发现适合于各个民族的最好的社会规则,就需要一个能洞察人类的全部情感而由不受任何感情而支配的最高智慧…….要为人类制定
法律简直需要神明”“它与我们的人性没有任何的关系,担又能认识人性的深处;它自身的幸福虽然无我们无关,然而它有很愿意关怀我们的幸福”“立法者在一切方面都是国家爱的非凡人物”。这些,像是他欲把,确认“公意”与否的能力赋予一个立法者,把它若视神明,这是很容易导致个人集权,可能并不利于发扬民主。
卢梭说,“正如建立一座大厦前,先要检查和勘测土壤,看他是否能担负建筑物的重量
一样;明智的创制者也并不从制定良好的法律本身着手,而是事先要考察下,他要而立法的那些人民是否是以接受那些法律”,这段话,应是给后世的法学家和立法者莫大的启示:注
重本土资源结合实际情况而加以立法、司法,特别是对于法律移植这一问题更需加谨慎,移
植不是嫁接,还需注重和种种社会需要结合在一起。
………
本书内容,我就谈及于此。最后,很想评论下:“主权在民”,卢梭这样振聋发聩的提出,大是让那些饱受君主、教士、贵族压迫的下层阶级猛然觉醒,意识到自己才是国家的真正主
人,同时,他的诸多思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契约,不仅对18世纪的西方社会
有很大的影响,更是对我们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们仍然能扑捉到了很多现代立法精神的影子。
很喜欢他的那句名言:人是被迫自由的。
在这里,我真心感谢李老师,在课堂上的对法理问题的透视与
分析讲解,以及给与的仍能在课后法学的学习中发挥作用的关于
多多看书的一些启发。
学生:彭瑶瑜
学号:09121023
第五篇:契约精神读后感
遵守规则与打破常规
但很少静下心来写东西,客观原因是感觉自己忙,主观原因是懒的写下来,而且没有意识到动笔的重要性。在读完契约精神后,有了一些感想。文中阐述了契约精神倡导的是一种平等、尚法、守信的行为规则。强调规则之用,在于遵守,而不在于破坏。但读后有不同的感想。我认为要遵守规则,更要勇于打破常规。打破常规需要魄力和勇气,需要承担风险和忍受痛苦。企业的发展也在于打破常规,在于创新,要创新就必须打破常规。
一、规则是用来打破的文中提到的田忌赛马的例子,我认为和破坏规则没有任何关系。反而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做事情不能拘泥于原有形式,要换一种思维,这样也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事情,换一个想法,会有另一番天地;
(二)只有用用非常规的新思路和方法才能战胜前行着。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就是处在一个创新的社会,没有创新,就不能取得成功,创新是市场运作不断取得成功的不变法则。《水平思考》的作者爱德华.波诺说:创新不一定是大变革,不一定需要原创,不一定是新奇、绝妙的,事实上我们更多需要的“微变”,即“我们需要的是新的陈词滥调。所以,创新才是是我们取得创业走向成功的一个捷径。
(三)我们常说的以不变应万变,关键是在规则面前,你是否自由。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打破常规的要义是拒绝人云亦云,发挥自己的优势。只有这样,你才能笑到最后,享受成功人生。没有所谓的永恒,只有变化时永恒的。
二、规则总是在变化,我们不但要适应更要优化他
契约就是规则,我们要遵守规则,也要适应规则的发展、规则的变。这点与公司推行两化建设是一致,目前公司推进两化建设我们带来诸多益处,一是使我们的人际关系简单化,减少复杂性,有了制度可以遵守可以避免好多;二也是领导经常提到的有了制度就可以清晰界定岗位职责,避免了工作中的互相推诿;三是有利于工作的延续性。
我们常说ISO的精华在于持续改进,那么我们就不要墨守陈规,适应它,改变它才能让规则服务于我们。
中国正处在深刻变革中,企业的变化也在加速,尤其在“入世”以后,中国的变化加速了。信息化、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引发了一场管理的革命。革命就是要打破常规,提出革命性的见解。
三、企业的发展不会停留在契约水平
从进入公司起,就与公司建立了契约,这包含着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从个人来讲为公司创造价值,而且是超越本身价格的价值,同样公司根据创造价值的多少赋予报酬,也有责任和义务为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员工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种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的。公司要向其成员提供的不仅仅是薪酬、权力和做事业的平台,还需要提供价值皈依和精神家园,提供职业和生命的意义感、崇高感、尊严感和荣誉感。此外,个人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契约精神,还需要感情,当然如果企业和员工之间只有契约关系,那么企业也不会和谐发展。企业和员工之间还要有共建共享的文化作为纽带,人是情感动物而不是工具,人除了物质上的要求还有文化上的诉求。文中提到欧美国家商业文明、政治文明的辉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优良的契约精神。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很多时候中国式管理靠感情维系,中国的很多说法都是日久生情,情由心生。
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是发展,创新的社会。企业发展不但需要契约精神,更需要有创新精神,打破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