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天然气及LNG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分析[模版]
中国天然气及LNG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分析
2010-2011年全球LNG市场需求分析
液化天然气(LNG)因运输便捷、清洁高效而 越来越受到能源消费大国和国际石油公司的重视,成为继石油之后另一个全球化的能源商品。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跨国天然气管道到达日本的难度大,日本迅速主导了全球LNG贸易,进口量占全球总量的35%左右。
2010年国际LNG市场需求呈现三大趋势:一是LNG贸易在全球天然气贸易中的比重加大,天然气市场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二是LNG进口国数量增多,但进口量仍集中在少数国家;三是需求复苏进程总体趋稳,欧亚市场需求正在显着改善,美国市场需求低迷。2011年,虽然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遗存和LNG供应相对过剩,但随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全球LNG贸易将继续增长。
尽管全球2/3的天然气在生产国本地消费,但天然气市场的全球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中咨网(http:///)研究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LNG贸易总量为
1.66亿吨,占全球天然气总贸易量的24%,占全球天然气总产量的7.2%。2009年,全球LNG贸易量达到了1.8亿吨,比2008年增长8.4%;LNG贸易正在成为连接全球各地天然气市场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亚洲、欧洲正在经济复苏的国家加大了LNG进口量;二是欧洲有部分来自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供应被较便宜的LNG气源取代,并逐渐开始与亚洲LNG市场形成竞争态势;三是由于存在亚洲溢价,生产弹性较大的中东供应国目前更倾向于向中国等亚洲国家出口LNG;四是拉丁美洲、中东等新兴需求市场的出现加大了LNG贸易的范围。2009年拉丁美洲新建了LNG接收站,中东的第一个LNG接收站也于同年7月在科威特投产。四是拉丁美洲、中东等新兴需求市场的出现加大了LNG贸易的范围。2009年拉丁美洲新建了LNG接收站,中东的第一个LNG接收站也于同年7月在科威特投产。
尽管许多国家正在成为新的LNG进口国,但全球LNG需求仍相对集中。2008年,LNG进口国中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占进口总量的81%,分别是日本(6985万吨)、韩国(2721万吨)、西班牙(2059万吨)、中国台湾(8 8 2 万吨)和法国(7 3 5 万吨)。2009年,印度需求迅速增长,进入了前五大进口国,“五大”占世界进口总量的比例分别是:日本,35.3%;韩国,13.7%;西班牙,11.3%;法国,5.3%;印度,5.1%。与2008年相比,英国2009年LNG进口量增长近8倍,达到了80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4.45%,2010年英国很可能取代法国成为前五大进口国之一。2010年,世界LNG贸易总量预计将超过2亿吨,主要由亚太和欧洲地区经济复苏所拉动。其中中国和印度进口的高速增长将弥补日本和韩国进口增速的放缓。2010年上半年亚洲LNG需求同比增长了16.25%,中国、日本、韩国、台湾地区进口都有显着增长。预计2010年亚洲LNG需求同比增长将超过17%。2011年,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以及印度的LNG进口量都将呈增长态势。由于欧洲经济复苏较为脆弱,估计欧洲天然气需求至少需要3年才能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尽管如此,根据2011年LNG的市场趋势,欧洲的LNG需求将比2009年和2010年显着提高。另外,受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迅猛增长的影响,美国LNG需求仍然疲弱,成为许多出口国最后考虑的市场对象。未来,如果美国的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成本过高,LNG在美国市场仍将具有竞争力。2011
年LNG仍将是中国天然气供应增长的重要来源。
全球LNG产能预测
2010年国际LNG市场供应呈现两大特点:一是LNG实际产能开始进入黄金增长期,导致全球LNG供应能力相对过剩;二是尽管参与LNG贸易的国家 越来越多,但全球LNG供应量仍集中在少数国家。2011年,这种局面不会改变。
中咨网(http:///)研究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LNG产能增加了4412万吨/年,2010年上半年又新增了约1471万吨/年。如果全球计划产能建设项目能够如期完成,2010年全球LNG产能将增加11%,达到2.74亿吨。LNG产能增长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其中仅卡塔尔的产能增长就达2300万吨/年,秘鲁和也门分别增长440万吨/年和330万吨/年。自2009年以来,虽然LNG产能迅速增长,但因上游天然气开发技术的滞后效应和许多新项目常常被延期等原因,天然气供应增长一般要滞后于LNG产能的增长,大量新增产能并未全部转换为新的LNG供给能力。根据中咨网预测,2009-2013年,全球LNG产能将增长50%,进入有史以来增长最为迅猛的时期;而LNG供应增长主要从2010或2011年开始,2010年和2011年将是测试全球LNG市场的关键年。另外,从全球经济形势和地区市场看,LNG供应过剩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经济危机带来全球能源需求下降;二是美国非常规天然气大幅增加导致北美市场的LNG需求下降。乐观估计这种过剩局面在2013年会结束,而不乐观估计要到2015年以后。
第二篇:中国化肥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
2008-2009年中国化肥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描 述 〗
中国化肥行业发展概况
中国是化肥生产大国,化肥产量位居全球首位。中国化肥生产以氮肥为主,所占比例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而钾肥生产比例则远低于国际水平。从全球平均水平看,氮肥占化肥总量的60%,磷肥占23%、钾肥占17%。中国的化肥生产状况则是氮肥所占的比重要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氮肥约占化肥总产量的73%,磷肥约占22%,钾肥约占5%。
中国化肥行业生产成本较高,煤、电、油和天然气等主要燃料价格在近年持续增加的基础上继续上涨的可能性较大,从而支撑化肥价格出现上涨。目前,中国煤炭价格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煤炭成本每吨至少会增加70元到80元,而且煤炭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较大;中国天然气价格偏低,上涨压力更大;电价和油价也将继续处于较高水平,使得化肥企业生产成本在不断增加。
中国化肥行业市场现状
预期与现实存在的差距总不可避免,但类似今年的情况,估计很多人都将大跌眼镜。2008年化肥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在全球经济动荡不安的走势之下,经历过了乐观估计与悲观预期冰火两重天的境地。2008年处,在延续2007年大好形式之下,市场乐观估计今年的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量以及上扬的市场价格。但经历过第一、二季度的增长之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悲观预期的出现,从而促使化肥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出现转折点。国内尿素和磷酸二铵价格较6月底高点大幅回落17%和18.1%,国内尿素的市场价格已经由之前的2200~2300元/吨跌到2000元/吨以下,而市场似乎仍未见底。随着硫磺和氮肥价格的大幅下调,国内磷酸二铵价格也继续走跌,市场上64%磷酸二铵主流批发价格已经下跌至3900~4000元/吨,57%二铵主流批发价格也跌至3700~3800元/吨。钾肥价格同样有下滑的趋势,基本上能够在4900元/吨波动。在全球经济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短期内将对化肥行业的景气造成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我国“十一五”建设新农村规划、稳定粮食增产政策以及至2006年12月11日已向外商全面放开化肥批发零售业务及有关服务等有着良好的基本面因素,因此,在度过低迷的全球经济大环境之后,我国化肥产业的市场前景依然看好。
DHD研究内容及成果
基于我们研究小组对化肥行业的深入了解,推出了化肥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本报告从全球化肥行业的发展环境,供求现状、竞争格局、产业转移、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全球范围内的化肥行业现状、趋势及进行了深度的市场剖析。针对中国化肥行业呈现的变化等情况,研究小组依据全球视角着重分析了中国化肥行业的发展环境、相关子行业的现状及趋势、各省市化肥行业的地质战略、中国化肥市场现状、特征、趋势等,并对国内外化肥行业重点企业的进行了深度分析。同市面上其他产品相比,我们突出的地方是我们的分析内容,和报告严谨的逻辑思路,为您深入了解化肥行业投融资与并购提供最富价值的DHD研究成果及战略建议。您若想对化肥市场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
想投资化肥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 目 录 〗
第一章研究概述9
第一节研究背景10
第二节研究内容11
第三节研究方法12
第四节研究结论13
第二章全球化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14
第一节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分析15
一、次贷危机金融海啸,全球金融市场普遍受到冲击16
二、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引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17
三、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政策建议18
第二节全球化肥市场发展特征分析19
一、国际化肥市场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供给产业链20
二、近年来国际化肥市场供给需求增长总体保持增长21
三、经济低迷影响化肥行业产能、需求及价格22
第三节2008年国际化肥市场供求格局分析23
一、2008年国际化肥供需情况分析24
二、2006-2008年全球化肥消费量统计25
第四节全球化肥行业地质战略格局分析26
一、全球化肥生产能力地理分布27
二、全球各大区化肥需求格局28
三、全球化肥工业的产销区域转移29
第五节2008年国际化肥市场价格走势分析30
一、2008年国际尿素市场价格先上扬后走跌31
二、2008年国际化肥价格差异变动的原因分析32
三、2008年国际、国内肥料价格差异分析33
四、2009-2012年世界化肥供需预测34
第六节2008年国际化肥市场发展趋势分析35
一、氮肥需求大36
二、钾肥供应趋紧37
三、磷肥产能难增38
四、含硫肥略有剩余39
五、国际氯化钾市场走势强劲价格仍将继续上涨40
第三章中国化肥行业发展环境PEST分析41
第一节政策环境分析
42一、2006-2008年中国化肥行业出台政策回顾43
二、化肥行业监管体制和投资政策44
三、2006-2008年化肥行业价格政策45
四、化肥行业税收政策变动分析46
五、化肥行业其他产业政策分析47
第二节经济环境分析48
一、2008年国民经济运行分析49
二、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50
三、2008年利率利息税变动对化肥行业的影响分析51
第三节社会环境分析52
一、2007年中国耕地面积变化53
二、2007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54
三、2008年全国农产品价格运行情况55
四、2008年全国农户购买农资数量增加56
五、中国肥料平均利用率分析57
六、2007年中国化肥施肥状况分析58
七、当前农村用肥新趋势59
第四节化肥行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60
第四章中国化肥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61
第一节中国化肥行业供需状况分析62
一、化肥行业市场需求分析63
二、化肥行业供给能力分析64
第二节中国化肥行业地质战略分析65
一、化肥行业生产特性分析66
二、2006-2008年各地区化肥产量格局67
三、2006-2008年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对比68
四、磷肥产业向资源聚集地转移69
第三节中国化肥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70
一、中国化肥行业进出口现状分析71
1.2006-2008年中国化肥进出口量分析72
2.2008年中国化肥进口配额分析73
3.中国化肥进出口量预测分析74
二、中国化肥进出口市场特点分析75
1.2008年中国化肥进出口格局76
2.化肥进口渠道的变化及影响77
3.化肥行业出口势头受政策制约78
第四节中国化肥市场价格分析79
一、2006-2008年化肥市场价格分析80
二、2009-2012年化肥价格走势分析81
三、化肥价格检查影响分析82
第五章中国化肥行业市场营销分析83
第一节中国化肥行业营销分析8
4一、中国化肥行业营销模式分析85
二、中国化肥行业营销问题及对策86
三、中国化肥行业营销误区分析87
四、中国化肥行业市场营销建议88
第二节中国化肥行业连锁经营模式分析89
一、中国化肥市场开展连锁经营的必要性90
二、中国化肥连锁模式的SWOT分析91
三、中国化肥连锁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92
四、中国化肥连锁终端的管理分析93
第六章中国化肥上游行业供给影响因素分析94
第一节煤炭行业的影响分析95
一、2008 年中国煤炭行业现状96
二、中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97
三、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对化肥行业的影响98
第二节石油行业的影响分析99
一、2008年中国石油行业现状100
二、中国石油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01
三、中国石油行业发展对化肥行业的影响102
第三节天然气工业的的影响分析103
一、2008 年中国天然气行业现状104
二、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05
三、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对化肥行业的影响106
第四节合成氨工业的影响分析107
一、2006-2008年中国合成氨行业产销现状108
二、中国合成氨产销趋势及价格走势预测109
三、中国合成氨行业发展对化肥行业的影响110
第七章中国化肥细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11
第一节氮肥行业发展分析112
一、2008年氮肥行业生产与结构分析113
二、2006-2012年中国氮肥市场规模分析114
三、2006-2008年氮肥产销情况115
四、2006-2008氮肥市场价格及趋势116
五、中国氮肥市场未来发展走势117
第二节磷肥行业发展分析118
一、2008年磷肥行业生产与结构分析119
二、2006-2012年中国磷肥市场规模分析120
三、2006-2008年磷肥产销情况121
四、2006-2008磷肥市场价格及趋势122
五、中国磷肥市场未来发展走势123
第三节钾肥行业发展分析124
一、2008年钾肥行业生产与结构分析125
二、2006-2012年中国钾肥市场规模分析126
三、2006-2008年钾肥产销情况127
四、2006-2008钾肥市场价格及趋势128
五、中国钾肥市场未来发展走势129
第四节复(混)合肥行业发展分析130
一、2008年复(混)合肥行业生产与结构分析131
二、2006-2012年中国复(混)合肥市场规模分析132
三、2006-20078年复(混)合肥产销情况133
四、2006-2008复(混)合肥市场价格及趋势134
五、中国复(混)合肥市场未来发展走势135
第五节生物肥行业发展分析136
一、2008年生物肥行业生产与结构分析137
二、2006-2012年中国生物肥市场规模分析138
三、2006-2008年生物肥产销情况139
四、2006-2008生物肥市场价格及趋势140
五、中国生物肥市场未来发展走势141
第八章中国化肥行业区域市场现状及地质战略发展趋势分析142
第一节化肥全国分布状况143
一、中国化肥行业区域分布144
二、中国化肥行业布局分析145
第二节华北地区146
一、华北地区化肥行业PEST分析147
二、华北地区各化肥产品市场供求分析148
三、华北地区化肥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49
四、华北地区化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150
五、华北地区化肥行业地质战略分析151
六、华北地区化肥行业重点企业对比分析152
第三节华东地区153
第四节东北地区154
第五节华中地区155
第六节华南地区156
第七节西部地区157
第八节中国各区域化肥行业对比分析158
第九章中国化肥行业投融资与并购特征及趋势分析159
第一节中国化肥行业市场投融资与并购现状160
一、投资热点161
二、投资区域162
三、投资方式及渠道163
四、资本回报164
第二节中国化肥行业市场投融资与并购特征165
一、资金来源166
二、投资主体167
三、投资方式168
四、投资整合169
五、投资条件170
第三节中国化肥行业市场投融资与并购趋势171
第十章中国化肥行业国际主体企业综合竞争力分析172
第一节美国美盛公司173
一、公司的全球业务概况174
二、2005-2007年公司经营效益175
三、公司资本运作分析176
四、公司在华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177
第二节俄罗斯阿康公司178
第三节亚梅洛巴179
第四节加拿大斯帕尔180
第五节中阿化肥181
第六节挪威化肥集团Yara182
第十一章中国化肥行业国内主体企业综合竞争力分析183
第一节中化化肥公司184
一、2005-2007年公司经营效益185
二、公司业务模块分析(波士顿矩阵)186
三、公司资本运营架构187
四、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188
五、公司发展战略189
第二节山东鲁西化工集团190
第三节青海盐湖钾肥工业集团191
第四节山西天脊化工集团192
第五节湖北宜化集团193
第六节湖北洋丰集团194
第七节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195
第八节云天化股份公司196
第九节四川泸天化197
第十节山东华鲁恒升198
第十二章中国化肥行业市场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199
第一节宏观调控风险200
第二节区域市场风险201
第三节区域政策风险202
第四节贸易壁垒风险203
第五节技术风险204
第十三章中国化肥行业DHD市场研究成果及建议205
第一节中国化肥行业DHD市场研究成果206
第二节中国化肥行业DHD市场战略建议207
第三篇:阀门行业:石油天然气阀门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关 键 词】石油天然气阀门,市场,发展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中国阀门行业应用市场需求状况与需求前景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全球能源消耗量于2006-2030 年间将增加约44%,且在2030 年之前,石油和天然气合计仍将占整个能源消耗量的55%,新型能源在短时间内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因此,全球范围内的原油需求和开采将保持基本稳定的态势。这将对油气采集领域阀门需求的增长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将有助于油气管线基础设施投资维持在较高水平。根据管道项目顾问公司Simdex 于2009 年7 月的估计,未来五年全球将兴建约32.6 万公里的油气管道。能源领域独立研究顾问公司Douglas-Westwood 预计,2008 年至2012 年全球陆上管道项目投资额将达到1,800亿美元,亚洲将成为最大的油气管线投资市场,估计可吸引投资额420 亿美元。油气管线的大额投资将推动油气管线用工业阀门尤其是大口径阀和球阀需求的持续扩张。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推升了中国的能源需求。中国已于2003 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石油的消耗量已经逼近美国。在此条件下,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耗量的增长明显超过产量增幅,供求缺口不断扩大。1999 年至2008 年,国内原油消耗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6%,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则仅为1.9%。同期,国内天然气消耗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8%,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1%。供求缺口的逐年扩大造成中国经济增长对外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 年和2010 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20,367 万吨和23,931 万吨,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9%和17.5%,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为554 万吨和936 万吨,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5.8%和69.1%。作为油气输送的重要形式,油气管线拥有低泄漏、低污染、高效率等诸多优点,并且能够解决我国油气进口主要依赖海运的问题,改善能源安全环境,因此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我国将逐步形成以东北中俄油气管线,西北中哈油气管线以及西南中缅油气管线为主的油气进口管道运输格局。
另外,我国国内能源供给与能源需求分布在地域上存在较大脱节。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塔里木、柴达木、陕甘宁和四川盆地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的80%以上。而能源的需求则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需要源源不断的从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向东南沿海运输。传统的公路、铁路和海路运输单次运量低、泄漏多、污染大,难以满足国内能源跨区调配的需求。兴建完善的国内油气运输管网,满足国内能源跨区调配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战略选择,包括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陆续实施或竣工投产,三线、四线也即将投资建设,未来国内油气管道运输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管线运输需求刺激了国内油气管线建设的爆发式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油气管道的长度由2001 年的2.76 万公里增长至2010 年的7.85 万公里。
但是,国内的油气管线长度整体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将兴建大量境内管线与境外油气输入管线接驳,并在在国内形成较为系统的油气输送管网,到2015 年中国油气管道总长度预计达到14 万公里左右,“十二五”期间油气管线投资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对相关阀门的市场需求也将实现快速增长。另外,随着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益紧张,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已逐渐成为新一代替代能源之一。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11 年4月对全球32 个国家48 个页岩气盆地进行资源评估的初步结果,全球技术上可开采页岩气储量达187 万亿立方米以上,其中我国技术上可开采页岩气储量达36
万亿立方米,居全球第一。2011 年8 月,位于四川的国内第一口页岩气水平井开始试验性开采,走出了我国页岩气开发历程中的重要一步。据国土资源部预计,到2020 年,国内页岩气年产量将达到150 亿到300 亿立方米,2030 年达到1,100亿立方米,届时页岩气将占到中国天然气总产量的25%。随着页岩气开采在我国的起步和快速发展,页岩气的净化及输送将带来大量的阀门需求。
第四篇:房地产市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房地产市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房地产业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各金融机构,金融政策的调整对房地产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面向全社会金融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二是社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通过金融政策对房地产业进行引导,以利于房地产业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后者在国内常常称之为房地产业宏观调控
受发展阶段和国情所决定,影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因素众多而又独特,既有人口,土地,经济等实际指标,又有消费传统,心理预期等特殊影响,还有金融体系,土地制度,政策调控等制度因素.其中,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即时影响较大.政府政策影响市场常常成为中国房地产业发展中的硬拐点因而房地产政策的成功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程.房地产政策既关乎国民经济增长的大局,又与广大民众安居乐业息息相关,因此从政策的制定到实施均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一、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2011 年6 月16 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 年6 月20 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至此,国内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达创纪录的21.5%。这已经是自2010年1 月份以来央行第12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了,每次冻结的资金量都在3 500 亿元以上。根据国际经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没有明确的尺度,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存在绝对的上限。由于每次几乎都冻结3 500 亿元以上的资金,无疑是收紧了流动性,压缩银行的放贷能力,这就提高了银行贷款的门槛,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产生了直接影响。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积效应对银行信贷总量将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企业的贷款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央行自2011年11月底以来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12年年内首次下调,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20.5%。本次下调总体上与地产无关,所以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二、银行调整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据统计,2008 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4.9 万亿,其中房地产贷款4 800 亿;2009 年,新增贷款9.6 万亿,其中房地产贷款2 万亿;2010 年,新增贷款减少为7.5 万亿,房地产贷款不减反增,达到2.022 万亿,这说明2010 年在房地产企业上市、扩容、发债等方面陷入停滞以及房地产信托融资被叫停的情况下,房地产金融市场形成了信贷主导的格局,这也说明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上存在结构性问题,过多地投向了房地产行业。2011 年各商业银行都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对信贷政策进行了调整,对于房地产等可能引发资产价格泡沫或通货膨胀的领域会严加控制,房地产行业相关贷款门槛会持续提高。个人贷款方面,2008 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房地产市场需求下滑,人民银行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调整至70%,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在之后两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绝大多数银行都为首次购房的新老客户办理了房贷利率七折优惠,很多银行甚至大打“擦边球”,为“二套房”甚至“三套房”贷款购房者都发放了七折利率的贷款。从2010 年11 月1 日起,应监管部门要求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上调为基准利率的0.85 倍。近期由于银行规模紧张影响的扩散,已经有多家商业银行取消了首套购房贷款的利息优惠。目前唐山市场上,只有中小股份制银行还有首套房利率的优惠政策。但是随着各家银行总行政策的调整,利率优惠被取消应该是未来的趋势,这无疑给购房者增加了成本。加之国家对二套房贷的差别化信贷政策大幅提高了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资金门槛,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强,必将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形成冲击。据报道,上海及浙江的四大国有银行的首套住房按揭贷款已经完全取消现有的优惠,其首套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上升到四成以上,贷款利率也上升到基准利率以上。开发贷款方面,种种迹象表明,2011 年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将受到一定抑制,审批标准将明显趋严。工行日前已表示要顺应整个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要求,调整内部的信贷结构, 有保有压,并对房地产开发贷款进行控制;某商业银行总行近期要求各地分行对全部已经审批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在这种形势下,预计在2011 年除目前全国排名靠前的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仍会获得部分信贷资源外,其他的尤其是地方性的中小开发商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难度比较大,中小开发商资金的“枯水期”可能会到来,这一点目前已经显现在了委托贷款利率走高、民间借贷成“疯”上。在此需要提醒广大购房者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置业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只是地段、房价等,还应该侧重开发商实力的了解,规避购买期房形成烂尾的风险。2012年上半年,为巩固房地产调控结果,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加强房地产调控,一方面继续坚决抑制不合理需求,另一方面支持自住性住房的合理需求.2012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微调力度加大,促进热点城市成交活跃.上半年银行两次下调存准率,三年半来首次降息.货币政策微调,信贷投放力度有所加大,使得购房者和开发企业更易获得贷款,使北京等热点城市今年以来首次出现交易量放大.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逐渐缩小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信贷变化左右房地产,在此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2012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呈现如下特点,供求矛盾有所改善,但仍需继续增加供应;不合理需求受到抑制,刚需成为需求主体二季度特别是6月份热点城市住宅成交量价均有所反弹.三、金融政策和其他政策相结合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除金融政策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政策,包括限购令、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在如此严厉的调控政策下,市场出现了开发商捂盘,购房者观望的局面,即持续加息会干预购房者的心理预期,观望情绪会逐渐浓厚,楼市的需求量会逐步减少。调控政策还会从另外一个方面增加楼市的供应,重庆大学公共事务系副主任曹跃群说,随着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部分快速扩张的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加大,从而会出售持有的房源,增加市场供应。一方面需求萎缩,另一方面供应在增加,这样使得房地产企业的库存量不断扩大,资金回收率降低。以北京为例,5 月北京楼市29 个开盘项目的平均销售率为31.1%,进入6 月楼市再创年内新低。根据中原地产研究统计,6 月当月北京取得预售许可证的商品房期房住宅项目合计为29 个,提供住宅套数为9508 套,而当月签约的数量为1 295套,签约率仅为13.6%。其次,是北京的商品房库存积压上涨,仅6 月预售的商品房期房住宅项目,根据预售总值对比已
经签约的项目值,合计提供的9 508 套住宅总市值325 亿,而截至月底签约的仅有29 亿,一个月的库
存积压市值就超过296 亿。296 亿还仅仅是积压商品房的市值的一小部分。根据6 月30 日的数据,北
京商品房库存总面积分别为:期房面积1 510.5 万平方米,现房面积1 809.5 万平方米。总库存面积为320 万平方米,相比春节调控前的3 181.2 万平方米增加了138.8 万平方米。“根据今年在售期房预
售均价,乘以库存面积,目前全市积压库存总市值已经超过8 000 亿。预计年底有望达到万亿。”
综上所述,在当前金融形势下,各种政策叠加一定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实质影响,但是,也应该
看到,国家调控的本意是让房地产市场回归健康理性的轨道,而不是让实体经济承受房价大幅下
挫的后果,所以随着调控政策的逐渐显效,未来一到两年房地产行业有可能面临重新洗牌,融资渠道宽广的大型房企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而房价将是会经历波浪式平缓调整的过程.与此同时多部委强调落实保障房建设资金.住建部,央行,财政部等多部委政策支持保障房资金.在政府控制房价、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强土地控制、信贷控制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过度的投资冲动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对土地与房屋开发投资的增速也将相应减缓。与此同时,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所导致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与消费贷款增速的放缓将直接影响房地产开发的规模和施工、竣工速度。因此从整体上看,如果国家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到位,未来2―3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将略有减缓.市场供求不平衡矛盾将继续存在。近年来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控制二次购房与投机性购房、控制拆迁规模等。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刺激“热钱”涌入我国,且大部分流入了房地产领域,未来2-3年我国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性需求仍将有所提高。
房地产价格将保持上升趋势。从对供求关系的分析可以判断,未来2―3年我国房地产价格仍将保持上升的趋势,原因是:
第一 房地产市场供求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特别是需求将继续迅速增长的趋势)必然反映在房价的持续增长上;
第二近年来地价、建筑材料、商品房品质提高所带来的开发成本增加将推动房价上涨;
第三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房价的运动趋势和国民经济增长率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正相关。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除非遭遇金融危机,经济增长趋势被迫中断,否则房价的运行趋势只会上升,而不可能下降。
普通住房供应量将上升,高档住宅供应量将减少。为了合理引导住房建设与消费,国家在规划审批、信贷、税收等方面对中小套型、中低价位的普通住房给予了优惠的政策支持,并明文规定了享受优惠政策的普通住房的具体标准。未来2―3年,随着各地房地产宏观调控细则的相继出台,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供应将有所增加。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第五篇:2012年最新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求赢医疗器械网
2012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研发、生产水平的提高,与国外医疗器械生产技术差距逐渐缩小;常规医疗器械设备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医疗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且部分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由此表现为我国出口逆差逐步缩小,并于2005 年首次实现顺差。
医疗器械产业是事关人类生命健康的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许多医疗器械是医学与多种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其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医疗器械行业产品制造技术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其核心技术涵盖医用高分子材料、检验医学、血液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
(1)市场规模
①国际市场规模
医疗器械的市场竞争是全球化的竞争。医疗器械市场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国际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美国、欧洲、日本共同占据超过80%的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其消费量占世界市场的40%以上。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已从2001年的1,870 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9 年的3,533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2001-2009)高达8.35%。即使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2008 年和2009 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依然逆流而上,分别实现6.99%和7.02%的增长率,高于同期药品市场增长率。随着经济的复苏和新兴市场国家中等收入水平消费者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增长,医疗器械市场将会持续增长。
②国内市场规模
医疗器械的朝阳性已经不言而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卫生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的消费和投入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迅速壮大,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我国已经成为带动全球市场增加的主要区域。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疗的两大重要手段,发达国家这两者的销售额比例约为1:1,而我国仅为1:10,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活跃,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使中国成为了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器械发展迅速。2005 年-2010 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17%以上,平均增速为20.81%。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官方网站统计,2010 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位,首次突破1000 亿元大关。尤其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方面,产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蓬勃发展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国际上对医疗器械的巨大需求为中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订单,据统计,2010 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100.88 亿美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出口额为65.73 亿美元,同比增长26.86%;进口额为35.15 亿美元,同比增长28.15%。总体上看,2010 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出口增幅略低于进口增幅1.29 个百分点,累计贸易顺差额达30.58 亿美元。二是中国自身医疗器械市场的日益增长。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推进,基层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增长提供了新的生长空间,国家财政投入专项投资48 亿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带来大规模的医疗设备采购。另外,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人民对自身保健意识的提高也为医疗器械的增长增加了助动力,这种由于经济收入和观念的改变,给医疗器械市场带来的是一种“主动性”增长。
(2)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日本公司的产品占据着统治地位,其他欧洲公司只是在一些专业项目上有一定优势。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中,高端医疗器械占整体市场的25%,基础医疗器械占整体市场的75%。受巨大的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吸引,国外知名跨国医疗器械企业陆续在华投资,世界医疗器械前十强中有八家已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目前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70%已被跨国公司占领,我国除在超声聚焦等少数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多数关键技术被发达国家大公司所垄断,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水准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10 年左右。美国GE、德国西门子和荷兰飞利浦等国外公司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竞争优势明显。
我国基础医疗器械市场本土企业竞争优势明显,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基础医疗设备约占整体市场规模的75%,这为我国基础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基础医疗器械主要以中小规模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为主,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和制造工艺要求。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自动化控制和精密制造领域不断进步,目前在基础医疗器械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出现一批如新华医疗、鱼跃医疗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在我国产品的竞争下,欧、美、日等国家医疗器械公司正逐步将在本土生产没有成本优势的基础医疗器械产品通过OEM 或ODM 等方式转移到中国制造。
随着我国研发、生产水平的提高,与国外医疗器械生产技术差距逐渐缩小;常规医疗器械设备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医疗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且部分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由此表现为我国出口逆差逐步缩小,并于2005 年首次实现顺差。
附最具投标实力医疗器械品牌产品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沈阳东软医西门子(中疗系统有限国)有限公
公司
司
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日立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宁波鑫高益磁
东芝医疗系统(中
医用磁共振设备
材有限国)有限公公司 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曲阜市圣达医疗器械厂
司
锐珂亚太
医用X射线设备
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飞利浦(中西门子(中国)投资有国)有限公限公司
司
通用电气医疗系统
邦盛医疗装备(天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
北京圣喻华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有限津)有限公股份有限公司
司
公司
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
力新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美敦力医疗用品技术服务公司
烟台冰科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冠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创生医疗器械(江苏)有限公司
北京奥斯比利克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蒙太因医疗器械有限公
司
深圳迈瑞
医用电子仪器设备
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
司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市邦健电子有限公司
西门子(中
软件
国)有限公
司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爱克发医疗系统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北昂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西安华海医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日立医疗器械(北
医用X射线附属设备及部件
上海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
公司
爱克发医疗系统设
备(上海)京)有限公有限公司
司 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
司
手术器械上海医疗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桐庐尖端内窥镜有限公司
江苏金鹿集团有限公司
及器具(综器械(集团)合类)
有限公司
强生(中
临床检验国)医疗器分析仪器
材有限公
司 佛山市东方医疗设备厂有限公司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杭州龙鑫科技有限公司
长春光机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病房护理设备及器具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山东育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成都市新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大连垠艺生
圣犹达医
河南飘安集
双鸽集团
团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口腔科材料
北京安杰龙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物材料研制疗用品(上开发有限公海)有限公
司 陕西西安医疗器械家庭护理用品有限公司
司
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
翔宇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一体智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玉城
上海冠瑞医用电子有限公司
医用超声仪器及有关设备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医科达北
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
医用射线防护用品、装置
研(北京)灿星塑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苏州六六
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医疗器械(集
湛江市利得有限公司
眼力健(上海)医疗器
眼科手术器械
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团)有限公械贸易有限
司 深圳开立特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海尔
公司 上海伽玛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沈阳医疗设
医用化验和基础设备器具
长沙长锦科技有限公司
医用冷疗、青岛澳柯
低温、冷藏设备及器具
秦皇岛市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 强生(中
介入器材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乐普(北
玛股份有限公司
特种电器有限公司
备厂
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
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
司
国)医疗器京)医疗器材有限公
司 岛津国际
械股份有限公司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普通诊察器械
贸易(上海)有限公
司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普莱默斯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
司
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
北京诺道夫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医疗器械股份公司医用光学仪器厂 北京依达中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延吉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共创实业集团衡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杭州桐庐尖端内窥镜有限公司
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
上海天清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斯诺美生物科技发展中心
翔宇医疗
中医器械
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医疗器械家庭护理用品有限公司
消毒和灭菌设备及器具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市新
常州医疗器材总厂有限
公司
注射穿刺器械
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双鸽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益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惠州科美
医用高频仪器设备
思医用仪器有限公
司
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
北京依达中天科技发展有限公 河南健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北京中康联医疗器械开发有限公司
3M中国有限公司
河南飘安集团有限公司
部分来源: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